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皮抑素基因转移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伟 谢立信 +1 位作者 董晓光 臧新杰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评价脂质体介导的内皮抑素(ES)基因转移抑制缺氧诱导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效果。探讨基因转移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可行性。方法制备阳离子脂质体及PCDNA3ES复合物。选1周龄C57Bl/6N小鼠置于氧浓度为(75±2)%的氧箱中5d。回... 目的评价脂质体介导的内皮抑素(ES)基因转移抑制缺氧诱导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效果。探讨基因转移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可行性。方法制备阳离子脂质体及PCDNA3ES复合物。选1周龄C57Bl/6N小鼠置于氧浓度为(75±2)%的氧箱中5d。回到正常环境中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在小鼠离开氧箱的当日,向ES注射组鼠玻璃体腔注射2μl脂质体PCDNA3ES复合物;载体对照组注射等量脂质体空白载体复合物;空白对照组小鼠注射等量PBS。采用ES抗体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S蛋白在视网膜的表达;回到正常环境中后5d,采用荧光标记的右旋糖酐血管灌注下视网膜铺片方法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分布;组织学切片观察比较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数量;透射电镜观察ES转移对视网膜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检查发现ES注射组小鼠玻璃体腔注射ES后24h开始有ES表达,主要位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细胞中,维持至少2周仍见表达;视网膜铺片观察可见空白对照组在无灌注区边缘均可见新生血管芽及荧光渗漏。ES注射组见新生血管芽明显减少;组织学检查ES注射组较其他两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细胞数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S转移后电镜下视网膜各层超微结构未见明显改变。结论采用玻璃体腔注射方法行脂质体介导的内皮抑素基因转移可以一定程度抑制缺氧诱导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生长,对视网膜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应进一步优化转移条件以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抑素类 视网膜新生血管化 基因疗法 脂质体
原文传递
脱细胞猪角膜基质的生物相容性与组织工程化兔角膜上皮移植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房兴峰 赵靖 +1 位作者 史伟云 谢立信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34-942,共9页
目的探讨脱细胞猪角膜基质的生物相容性,评价组织工程化角膜上皮组织作供体的可行性,观察支架材料的细胞化情况和种子细胞的存活情况。方法实验研究。采用完全随机化设计的方法,用Dispase-Triton—X-100处理猪角膜基质,脱去角膜细... 目的探讨脱细胞猪角膜基质的生物相容性,评价组织工程化角膜上皮组织作供体的可行性,观察支架材料的细胞化情况和种子细胞的存活情况。方法实验研究。采用完全随机化设计的方法,用Dispase-Triton—X-100处理猪角膜基质,脱去角膜细胞;以角膜基质囊袋内植入的方法,观察异种角膜基质植入后的生物相容性,A组:脱细胞猪角膜基质,B组:新鲜猪角膜基质,C组:空白对照组。以组织工程化雄性角膜上皮组织为供体,同种雌性为受体,作板层角膜移植,观察角膜的混浊、水肿、新生血管等情况;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支架材料的细胞化情况,Y染色体性别决定基因(SRY)-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追踪种子细胞的存活情况。结果猪角膜基质植入兔角膜囊袋后,角膜逐渐恢复透明,排斥反应指数〈6,组织病理学观察角膜结构完整,胶原纤维平行排列,少许细胞长入脱细胞猪角膜基质边缘,各组免疫组化检测未见CD4+、CD8+T淋巴细胞浸润。组织工程化角膜上皮作异体板层角膜移植后,3~4d上皮光滑,10~20d变为透明;15d时角膜上皮、基质、内皮完整,上皮细胞约4或5层结构,少许基质细胞长入支架,1个月时可见角膜上皮细胞约7或8层细胞,基质纤维排列规则,多量细胞长入脱细胞角膜基质。上皮细胞表达CK3,支架内新生细胞表达波形蛋白。SRY-PCR结果显示种子细胞可以在受体内长期存活。结论脱细胞猪角膜基质生物相容性良好,组织工程化角膜上皮可作为板层角膜移植的供体,脱细胞猪角膜基质细胞化良好,种子细胞可以在受体内长期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基质 角膜上皮 组织工程 角膜移植 细胞存活
原文传递
干细胞移植与角膜功能重建的研究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5
3
作者 谢立信 周庆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85-388,共4页
近年来,干细胞移植,包括自体或异体角膜缘干细胞、口腔黏膜上皮以及体外培养的干细胞移植进行角膜功能重建的基础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在临床应用中也得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对眼表严重损伤的治疗效果、远期治疗评价和移植细胞的体... 近年来,干细胞移植,包括自体或异体角膜缘干细胞、口腔黏膜上皮以及体外培养的干细胞移植进行角膜功能重建的基础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在临床应用中也得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对眼表严重损伤的治疗效果、远期治疗评价和移植细胞的体内转归方面仍无定性的结论。对体外培养的干细胞移植重建角膜功能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和比较,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移植 角膜功能重建
下载PDF
贝伐单抗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照华 杨玲玲 +2 位作者 张盼盼 董琪 徐海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05-309,共5页
目的观察贝伐单抗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以探讨抗新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制剂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后黄斑部萎缩的可能机制。方法用含终... 目的观察贝伐单抗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以探讨抗新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制剂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后黄斑部萎缩的可能机制。方法用含终浓度0.25g·L^(-1)贝伐单抗的DMED/F12培养液培养人RPE细胞系ARPE-19细胞,根据处理时间的不同分为0 h组(对照组)、12 h组、24 h组、48 h组、72 h组共5组,加入H2O2诱导氧化应激反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MitoSox Red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内线粒体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水平,JC-1荧光染色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分别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促氧化因子NADPH氧化酶4(NADPH oxidase 4,NOX4)和抗氧化因子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CCK-8检测结果显示:上述处理对细胞活性无显著影响,0 h组、12 h组、24 h组、48h组和72 h组细胞活性分别为(100.2±3.3)%、(99.2±2.7)%、(102.5±6.4)%、(103.9±3.7)%和(103.6±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12 h、24 h、48 h、72 h组细胞内ROS水平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粒体膜电位在12 h、24 h、48 h、72 h组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8 h达最低,72 h时显著提高,但仍低于对照组。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NOX4 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12 h、24 h、48 h和72 h组均上升,而且在24 h表达最高,之后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HO-1 mRNA的表达在24 h、48 h和72 h组均下降,而HO-1蛋白的表达在48 h和72 h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浓度的贝伐单抗可以降低RPE的抗氧化功能,可能是长期抗VEGF治疗后黄斑部进行性萎缩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贝伐单抗 活性氧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下载PDF
建立健全的基础研究体制提升眼科创新能力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宜强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77-580,共4页
基础研究是技术创新的前提,医学领域同样如此。我国眼科领域正在努力加强基础研究领域建设,但目前在硬件(人员配备、仪器设备等)和软件(人才结构、技术支撑、科研文化等)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从事眼科基础研究的团队和... 基础研究是技术创新的前提,医学领域同样如此。我国眼科领域正在努力加强基础研究领域建设,但目前在硬件(人员配备、仪器设备等)和软件(人才结构、技术支撑、科研文化等)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从事眼科基础研究的团队和提供支撑的技术团队力量薄弱、对基础研究活动和成果的评价体系不完善等。本文建议加强适合眼科创新性基础研究的人才队伍建设和科研体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学 研究 创新 体制
原文传递
普及现代生物医学研究手段 促进眼科创新性基础研究
6
作者 王宜强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73-676,共4页
中国眼科基础研究领域正在加强人才团队、仪器设备、技术支撑、管理体制、科研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并已在研究平台或基地建设、学术论文发表、国际会议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可喜进展。但整体来讲,开展基础研究采用的技术、方法、策略等较... 中国眼科基础研究领域正在加强人才团队、仪器设备、技术支撑、管理体制、科研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并已在研究平台或基地建设、学术论文发表、国际会议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可喜进展。但整体来讲,开展基础研究采用的技术、方法、策略等较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若能加强培训并配合条件建设,中国开展眼科创新性基础研究的能力和产出将会有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研究 创新 研究手段
下载PDF
中国圆锥角膜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 被引量:72
7
作者 史伟云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91-895,共5页
圆锥角膜是好发于青春期、以角膜扩张变薄并向前呈锥形突起为特征的致盲性眼病。在我国圆锥角膜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式不统一,尚存在诸多争议。近年来眼科新的诊断设备和诊疗技术不断发展,规范我国临床圆锥角膜的诊治工作非常必要。为此... 圆锥角膜是好发于青春期、以角膜扩张变薄并向前呈锥形突起为特征的致盲性眼病。在我国圆锥角膜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式不统一,尚存在诸多争议。近年来眼科新的诊断设备和诊疗技术不断发展,规范我国临床圆锥角膜的诊治工作非常必要。为此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经过充分讨论,制定本共识,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医学会 诊治工作 诊断设备 眼科学 诊断标准 诊疗技术 专家共识 青春期
原文传递
1997至2002年山东省眼科研究所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42
8
作者 谢立信 王富华 史伟云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04-708,共5页
目的探讨1997至2002年山东省眼科研究所6年间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的原因及其变化。方法对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山东省眼科研究所的所有PKP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将PKP的原因分为10类:化脓性角膜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圆锥角膜... 目的探讨1997至2002年山东省眼科研究所6年间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的原因及其变化。方法对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山东省眼科研究所的所有PKP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将PKP的原因分为10类:化脓性角膜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圆锥角膜、大泡性角膜病变、角膜白斑、角膜破裂伤、角膜烧伤、再次PKP、遗传相关的角膜营养不良和角膜变性及其他。并且记录化脓性角膜炎的病原菌,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病因,再次PKP的原发病和再次手术的原因。分析6年间PKP的原因及其变化情况。结果共调查1702例PKP患者。PKP的原因依次是化脓性角膜炎542例(31.9%)、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299例(17.6%)、圆锥角膜219例(12.9%)、角膜白斑164例(9.6%)、大泡性角膜病变118例(6.9%)、角膜破裂伤105例(6.2%)、再次PKP 77例(4.5%)、角膜烧伤70例(4.1%)、遗传相关的角膜营养不良和角膜变性67例(3.9%)及其他41例(2.4%)。圆锥角膜(X2=26.399,P<0.001)和大泡性角膜病变(X2=11.4229,P<0.001)所占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他原因则无明显变化。化脓性角膜炎中真菌感染居首位(65.9%),6年来各病原菌所占比例无明显变化。多数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有内眼手术史,其中白内障手术最常见(76.3%)。再次PKP的原发病以角膜烧伤(24.7%)、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23.4%)及化脓性角膜炎(14.3%)为主,再次手术的原因主要是免疫排斥(61.0%)、植片感染(14.3%)及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复发(10.4%)。结论感染性角膜病仍然是PKP的主要适应证,其中真菌感染为首位病因。圆锥角膜和大泡性角膜病变均呈明显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穿透性 回顾性研究 角膜疾病
原文传递
青少年近视眼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角膜透明度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23
9
作者 丁雯芝 荆丽丽 杜显丽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35-441,共7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近视眼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角膜透明度的变化特点及其原因。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选择2016年1至8月在青岛眼科医院配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眼患者,取右眼纳入研究。于戴镜前、戴镜后1 d、1周及1、3、6、12个月时... 目的探讨青少年近视眼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角膜透明度的变化特点及其原因。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选择2016年1至8月在青岛眼科医院配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眼患者,取右眼纳入研究。于戴镜前、戴镜后1 d、1周及1、3、6、12个月时对角膜光密度值进行评估,应用Pentacam角膜地形图光学密度软件进行测量,角膜直径范围以角膜中心为圆点分为≤2 mm、>2 mm且≤6 mm、>6 mm且≤10 mm、>10 mm且≤12 mm 4个区域,角膜厚度分为前(前120μm)、中、后(后60μm)3层。采用重复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戴镜前后各参数行总体比较,若有差异则进一步采用LSD检验两两比较。结果40例(40只眼)近视眼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10.76±1.74)岁。戴镜前角膜光密度值为13.18±0.23,于戴镜早期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内:t=-1.594,-1.472,0.064,1.971;P>0.05);戴镜6个月时显著增加并达峰值15.31±0.23(t=7.613,P<0.01),戴镜1年时仍维持较高值15.15±0.24(t=7.227,P<0.01)。角膜前、中、后层光密度值的变化趋势与整体基本一致,戴镜早期均有下降趋势,至戴镜后6和12个月明显增加(前层t=7.143,6.177,中层t=7.508,6.563,后层t=6.722,8.533;P<0.01),仅后层于1周时光密度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戴镜前10.21±0.14,戴镜后1周9.91±0.14,t=-2.348,P=0.024)。按角膜直径范围分析发现≤2 mm区角膜光密度值于戴镜1个月开始显著增加(戴镜前12.88±0.14,戴镜后1个月13.31±0.19,t=2.158,P=0.037),>2 mm且≤6 mm区于3个月开始显著增加(戴镜前11.71±0.13,戴镜后3个月12.50±0.19,t=3.213,P=0.003),>6 mm且≤10 mm区于6个月时开始显著增加(戴镜前11.40±0.30,戴镜后6个月13.70±0.33,t=7.635,P=0.000),各区高值均持续至1年。与其他直径范围不同的是>10 mm且≤12 mm区域,戴镜前后光密度值无明显改变(F=1.668,P>0.05)。另外,早期角膜光密度值的显著降低主要集中在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接触镜 角膜基质 光密度测定法
原文传递
FK506缓释系统前房植入抑制兔高危角膜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 被引量:18
10
作者 史伟云 刘廷 +1 位作者 谢立信 王身国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99-304,共6页
目的探讨前房植入FK506药物缓释系统(DDS)对兔高危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和FK506房水药物浓度与免疫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107只新西兰白兔中随机数字法选取73只兔进行角膜新生血管化模型的制作,其中68只兔作为受体成功建... 目的探讨前房植入FK506药物缓释系统(DDS)对兔高危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和FK506房水药物浓度与免疫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107只新西兰白兔中随机数字法选取73只兔进行角膜新生血管化模型的制作,其中68只兔作为受体成功建立高危角膜移植动物模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空白DDS前房植入组、环孢素A(CsA)DDS前房植入组(含CsA1 mg)、0.1%FK506眼液滴眼组及FK506 DDS前房植入组(含FK506 0.5 mg)。角膜移植术后观察各组角膜植片排斥发生的时间,移植术后1周取各组实验兔眼房水和静脉血进行FK506药物浓度检测。0.1%FK506眼液滴眼组和FK506 DDS前房植入组在移植术后的不同时间点抽取实验兔眼房水和静脉血,进行FK506药物浓度的检测。观察各组兔移植术后4周和观察期结束时角膜植片的病理变化,同时应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各组角膜植片内白细胞介素2受体α(IL-2R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Fas及FasL mRNA的表达。结果FK506 DDS前房植入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超过180 d,明显优于其他各组(F=926.37,P=0.0000),其房水和角膜组织中的FK506药物浓度明显高于FK506眼液滴眼组(T=21.00,P=0.0022)。FK506 DDS前房植入组在术后24周内均能在房水中检测出FK506。术后4周对照组和空白DDS前房植入组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并有明显的IL-2Rα和MCP-1 mRNA的表达,而CsA DDS前房植入组、FK506眼液滴眼组及FK506 DDS植入组角膜未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未见IL-2Rα和MCP-1 mRNA的表达。各组均未见明显的Fas和FasL mRNA的表达。结论前房植入FK506 DDS可有效地抑制高危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房水中较高的FK506药物浓度是防治术后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他罗利姆 药物缓释系统 免疫抑制 免疫排斥反应
原文传递
真菌性角膜炎141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何键 程钧 +1 位作者 董燕玲 谢立信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86-293,共8页
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炎(FK)的临床特征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6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山东省眼科研究所青岛眼科医院就诊的1414例(1414只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资料,对其人口学特征、致病诱因、发病时间、实验... 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炎(FK)的临床特征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6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山东省眼科研究所青岛眼科医院就诊的1414例(1414只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资料,对其人口学特征、致病诱因、发病时间、实验室检查方法和结果、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1414例FK患者中,男性877例(62.0%),女性537例(38.0%);年龄(53.71±11.72)岁,40~60者874例(61.8%)。1174例(83.0%)患者来自山东省,其余主要来自长江以北各省。患者职业以农民(1211例,占85.6%)为主,发病时间以秋冬季为主。从发病到于我院就诊的时间为1~74 d,942例(67.1%)患者在症状出现后8~30 d于我院就诊。角膜损伤为主要危险因素,其中以植物外伤最为多见(367例,26.4%)。1365只患眼通过氢氧化钾湿片直接镜检法查出菌丝,诊断阳性率为96.5%,1270只患眼通过共焦显微镜查出菌丝,诊断阳性率为89.8%。973只患眼(68.8%)的角膜溃疡灶刮取物和(或)术后的病变角膜组织培养出真菌,其中以镰刀菌属最多见595例(61.1%),其次为链格孢霉菌属184例(18.9%)、曲霉菌属119例(12.2%)。603例(42.7%)为浅中基质浸润者,614例(43.4%)为深基质浸润者,197例(13.9%)为全层浸润。角膜溃疡灶直径以4~6 mm最为多见725例(51.6%),其次为<4 mm 372例(26.4%)、>6 mm 302例(22.0%)。498例(35.2%)合并前房积脓,34例(2.4%)合并角膜穿孔,58例(4.1%)合并眼内炎。1198例(84.8%)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包括416例(29.4%)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408例(98.1%)治愈;199例(14.1%)行板层角膜移植术,193例(97.0%)治愈;532例(37.6%)角膜溃疡清创术,494例(92.8%)治愈。215例(15.2%)患者接受了单纯药物治疗,147例(68.4%)治愈。56例(3.9%)最终失去眼球,包括54例眼内容物摘除术和2例眼球摘除术。结论FK的发病人群多为在农村居住的中老年群体。镰刀菌仍是山东地区最主要的FK病原体。角膜刮片氢氧化钾涂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炎 眼感染 真菌性 流行病学 临床方案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糖尿病角膜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晔 周庆军 谢立信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9-72,共4页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改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率显著升高,糖尿病角膜病变也逐渐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糖尿病角膜病变主要表现为角膜上皮再生延迟、角膜敏感性下降、神经营养性角膜溃疡等症状,这主要与糖尿病条件下角膜...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改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率显著升高,糖尿病角膜病变也逐渐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糖尿病角膜病变主要表现为角膜上皮再生延迟、角膜敏感性下降、神经营养性角膜溃疡等症状,这主要与糖尿病条件下角膜上皮基底膜成分变化、半桥粒连接数量下降、糖基化终末产物沉积、角膜神经末梢损害以及氧化应激等异常有关。本文主要对糖尿病角膜病变临床特征相关的分子和细胞机制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糖尿病角膜病变在基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角膜 临床特征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25-G玻璃体手术系统在儿童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3
作者 谢立信 黄钰森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88-692,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白内障手术中在无灌注状态下应用25-G玻璃体切除头切除视轴区晶状体后囊膜和玻璃体前皮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为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对连续30例(40只眼)儿童白内障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晶状体前囊环形撕开、白内障吸出和... 目的探讨儿童白内障手术中在无灌注状态下应用25-G玻璃体切除头切除视轴区晶状体后囊膜和玻璃体前皮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为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对连续30例(40只眼)儿童白内障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晶状体前囊环形撕开、白内障吸出和囊袋内折叠式人工晶状体(IOL)植入后,在前房保留黏弹剂的状态下,经扁平部应用25-G玻璃体切除头行视轴区晶状体后囊膜切开和前玻璃体皮质切除。观察记录手术切除时间、眼压变化、穿刺口愈合情况、手术并发症和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进行,术中无前房塌陷、晶状体后囊膜撕裂和其他并发症,IOL均位于囊袋内。视轴区后囊膜切开和玻璃体前皮质切除的时间为20~60s,平均(38.8±11.2)s。有2只眼术后发生短暂低眼压,均在3d内恢复正常,其余患儿术后眼压在正常范围。术后2只眼前房出现轻度纤维性渗出,在术后3~7d完全吸收。超声活体显微镜显示巩膜穿刺口在术后1个月左右痊愈。随访时间4~30个月,平均8个月。所有患儿瞳孔均圆而居中,无虹膜后粘连、后囊膜切开区混浊、IOL偏位或夹持、玻璃体脱出、视网膜脉络膜脱离及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生。结论在儿童白内障手术中利用25-G玻璃体切除头在无灌注状态下行视轴区晶状体后囊膜切开和玻璃体前皮质切除术安全有效,手术创伤小,操作容易控制,术后炎症反应轻。长期疗效及与其他手术方式疗效的比较还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儿童 晶体囊撕裂术 玻璃体切除术 晶体 人工
原文传递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与飞秒激光辅助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治高度近视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5
14
作者 刘明娜 高华 +1 位作者 李娜 史伟云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51-857,共7页
目的对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和飞秒激光辅助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稳定性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山东省眼科医院接受LASEK或FS-LASIK且1年随访... 目的对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和飞秒激光辅助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稳定性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山东省眼科医院接受LASEK或FS-LASIK且1年随访期资料完整的高度近视患者75例141眼病历资料,其中接受LASEK者28例56眼作为LASEK组,术前等效球镜度为(-8.29±1.64)D;接受FS-LASIK者47例85眼作为FS-LASIK组,术前等效球镜度为(-7.97±1.38)D。采用小数视力法记录术眼术前和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术后裸眼视力(UCVA);采用主觉验光法测定术眼等效球镜度。评估2个组术眼术后有效性指数、安全性指数、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以及术后并发症,其中有效性指数为术眼术后UCVA与术前BCVA比值,安全性指数为术眼术后BCVA与术前BCVA比值,稳定性为术后6个月与12个月间等效球镜度差异,可预测性为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屈光度在±0.50 D以内的眼数比例。结果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LASEK组和FS-LASIK组术眼有效性指数和安全性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LASEK组术眼等效球镜度分别为(0.08±0.30)D和(0.10±0.38)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6,P>0.05);FS-LASIK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术眼等效球镜度分别为(0.00±0.32)D和(0.01±0.3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7,P>0.05),2个组术后屈光稳定性较好。术后12个月,LASEK组和FS-LASIK组等效球镜度在±0.50 D以内者分别占91.1%(51/56)和96.4%(82/85),2个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38,P>0.05)。术后12个月LASEK组4眼出现角膜上皮下混浊,术后BCVA小于术前。结论LASEK和FS-LASIK矫治高度近视均安全、有效。角膜上皮下混浊是引起LASEK术后BCVA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飞秒激光辅助原位角膜磨镶术 高度近视
下载PDF
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的长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5
作者 黄钰森 谢立信 +1 位作者 吴晓明 韩冬生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91-395,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ACIOL)植入的手术方法,评价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4只眼行白内障摘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及Ⅰ期ACIOL植入术、49只术后无晶状体眼行Ⅱ期ACIOL植入术。年龄16~80岁,平均43.5岁。检查视力... 目的探讨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ACIOL)植入的手术方法,评价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4只眼行白内障摘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及Ⅰ期ACIOL植入术、49只术后无晶状体眼行Ⅱ期ACIOL植入术。年龄16~80岁,平均43.5岁。检查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房角和手术并发症等情况。随访3~7年,平均4.8年。结果65只眼(78.3%)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Ⅱ期植入者裸眼或矫正视力均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术前平均为(13.55±3.21)mmHg(1mmHg=0.133kPa),末次随访时(13.40±4.29)mmHg(t=0.5427,P=0.5888)。角膜内皮细胞密度:Ⅰ期植入组术前平均为(2497±629)个/mm2,末次随访时(1995±648)个/mm2,细胞损失率为(20.6±14.1)%;Ⅱ期植入组分别为(2459±681)个/mm2,(2238±817)个/mm2和(10.0±17.4)%。两组比较,Ⅰ期植入组损失率较高(P=0.023)。人工晶状体(IOL)支点多位于房角隐窝或巩膜突,少数位于虹膜根部或小梁网,未见有触及角膜内皮细胞者。小梁网色素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地增加。术后早期并发症:高眼压7只眼(8.4%)、低眼压5只眼(6.0%)、前房出血2只眼(2.4%)、IOL旋转及移位3只眼(3.6%);晚期并发症有继发性青光眼2只眼(2.4%)、瞳孔变形1只眼(1.2%)、视网膜脱离2只眼(2.4%)和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2只眼(2.4%)。结论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于无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是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式,术后需长期随访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并注重手术技巧,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 人工 前房 晶体植入 眼内
原文传递
ATP生物荧光检测仪在眼科精密器械清洗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0
16
作者 夏甜 荆丽丽 +2 位作者 苏文洁 魏玉芬 景军玲 《中国医疗设备》 2020年第S01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ATP生物荧光检测仪在眼科精密器械清洗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于2019年1月开始对眼科精密器械开展全面清洗管理,将ATP生物荧光检测仪应用在器械清洗中,开展清洗质量控制工作,以最大程度提高眼科精密器械清洗质量,减少... 目的探讨ATP生物荧光检测仪在眼科精密器械清洗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于2019年1月开始对眼科精密器械开展全面清洗管理,将ATP生物荧光检测仪应用在器械清洗中,开展清洗质量控制工作,以最大程度提高眼科精密器械清洗质量,减少院内感染风险。对管理前后器械清洗质量进行对比。结果将ATP生物荧光检测仪应用到眼科精密器械清洗工作中后,有齿类、无齿类、管腔类器械的清洗合格率均明显提高,与全面管理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ATP监测表面采样、水质采样检测结果显示,器械外表和管腔内细菌检测数量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ATP生物荧光检测仪应用到眼科精密器械清洗中,可显著提高器械清洗效果,在清洗质量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生物荧光检测仪 眼科精密器械 清洗质量控制
下载PDF
我国角膜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现状及发展 被引量:13
17
作者 谢立信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83-887,共5页
现已公认,角膜上皮干细胞存在于角膜缘基底层.近来研究发现,除角膜缘外,在角膜上皮的基底层细胞还存在着寡能干细胞,同样可以参与上皮细胞的损伤修复.角膜内皮细胞正常在体内不能再生,近来研究发现内皮细胞在特定部位也存在有干细胞,在... 现已公认,角膜上皮干细胞存在于角膜缘基底层.近来研究发现,除角膜缘外,在角膜上皮的基底层细胞还存在着寡能干细胞,同样可以参与上皮细胞的损伤修复.角膜内皮细胞正常在体内不能再生,近来研究发现内皮细胞在特定部位也存在有干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内皮细胞.角膜基质细胞同样存在干细胞,并且基质细胞具有异质性,在特定环境下可以表现其神经嵴前体细胞的特性,是HSV-1潜伏感染的基础.真菌性角膜炎不同致病菌种的菌丝在角膜内有不同的生长方式的发现,对推动真菌性角膜炎的手术治疗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国棘阿米巴角膜炎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由植物和泥土外伤造成,与国外报道的角膜接触镜是主要危险因素不同,为临床的诊断提供了新的重要信息.在此,将近5年角膜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上皮细胞 角膜基质 内皮细胞 干细胞
原文传递
Pentacam及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在可疑圆锥角膜的诊断特点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杜显丽 陈敏 +2 位作者 马玲 王秀先 谢立信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23-329,共7页
目的比较Pentacam及OrbscanⅡ在正常人及各期圆锥角膜的测量值及形态学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两者早期筛查可疑圆锥角膜的敏感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正常人196只眼、可疑圆锥角膜50只眼、完成期圆锥角膜73只眼,分别行两种角膜地形图检查。... 目的比较Pentacam及OrbscanⅡ在正常人及各期圆锥角膜的测量值及形态学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两者早期筛查可疑圆锥角膜的敏感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正常人196只眼、可疑圆锥角膜50只眼、完成期圆锥角膜73只眼,分别行两种角膜地形图检查。观察角膜前、后表面曲率、最佳拟合球面(BFS)、I-S值(Inferior—Superior)(3及5mm)、高度图分类、高度值、角膜厚度等指标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entacam和OrbscanⅡ测量正常人角膜后表面的Kmax分别为(-6.5±0.2)、(-6.7±0.8)D,Kmin分别为(-6.0±0.9)、(-6.1±0.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5,-.1;P〈0.05);其他如角膜前后表面BFS、高度值、厚度值等的测量值Pentacam也较小。高度图形态Pentacam正常组、可疑组均以递减为主,其递增型前表面分别为14.4%(28/196)及20.0%(10/50),后表面为2.0%(4/196)及26.0%(13/50);完成期组前表面91.7%(67/73)、后表面94.5%(69/73)为递增型。Orbscan正常组80.4%(165/196)递增型,可疑、完成期圆锥角膜组全递增型。ROC曲线敏感指标及cutoff值:Orbscan角膜前、后表面I—s值(3mm及5mm)对可疑圆锥角膜的诊断灵敏,角膜前表面5mm的cutoff值为1.15D,后表面为0.65D。Pcntacam除I-S值敏感外,角膜前、后表面高度值亦具良好的诊断价值;角膜前表面高度cutoff值4.5μm,角膜后表面7.5μm。结论两仪器在正常人多个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ntacam数值小。两仪器I—s值对可疑圆锥角膜筛查灵敏,而结合高度图形态及高度值Pentacam诊断价值更高,高度图递增型角膜前突危险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 角膜地形图
原文传递
标准操作流程在眼科精密手术器械机械清洗中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19
作者 景军玲 胥培培 +1 位作者 付霞 夏甜 《人民军医》 2020年第8期820-822,共3页
目的:观察标准操作流程(SOP)在眼科精密手术器械机械清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某医院供应室2018年4-6月采用眼科精密手术器械机械清洗SOP清洗眼科手术器械组为观察组,2018年1-3月采用常规机械清洗技术清洗眼科手术器械组为对照组。... 目的:观察标准操作流程(SOP)在眼科精密手术器械机械清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某医院供应室2018年4-6月采用眼科精密手术器械机械清洗SOP清洗眼科手术器械组为观察组,2018年1-3月采用常规机械清洗技术清洗眼科手术器械组为对照组。观察组清洗眼科手术器械22166件,其中,精密手术器械13504件;对照组清洗眼科手术器械22728件,其中,精密手术器械13062件。观察比较两组眼科精密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及性能。结果:观察组眼科精密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98.16%,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5.05%(P<0.01);性能完好率99.99%,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9.29%(P<0.01)。结论:眼科精密手术器械机械清洗流程中应用SOP,可获得满意清洗质量,并能保证手术器械良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操作流程 眼科精密手术器械 机械清洗 效果
原文传递
miR-204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LECs的抗氧化损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0
20
作者 苏现华 王晔 黄钰森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7-233,共7页
背景miRNAs是一类非编码的小分子RNA,对LECs的凋亡发挥调控作用,但miRNAs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LECs中氧化损伤的生物学效应及其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miR-204在体内及体外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氧化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 背景miRNAs是一类非编码的小分子RNA,对LECs的凋亡发挥调控作用,但miRNAs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LECs中氧化损伤的生物学效应及其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miR-204在体内及体外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氧化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20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前囊膜和20个正常供体眼晶状体前囊膜,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个组晶状体前囊膜中miR-204的表达量。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HLE—B3进行培养,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200μmol/LH2O2建立LECs氧化损伤模型,然后将细胞分为模型对照组、miR-204拟似物组、拟似物对照组、miR-204拮抗物组、拮抗物对照组,分别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相应的转染剂,未用H2O2处理的LECs作为正常对照组。转染后24h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测定各组LECs中miR-204mRNA的表达以验证转染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体外各组细胞的凋亡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LECs中TP53INPl及p53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膜中miR-204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1,P〈0.05)。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miR-204拟似物组、拟似物对照组、miR-204拮抗物组、拮抗物对照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31±O.12、4.90±0.28、2.60±0.15、4.39±0.20、5.74±0.13和4.34±0.63,模型对照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9,P〈0.01);miR-204拟似物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拟似物对照组,而miR-204拮抗物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拮抗物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20,P〈0.01;t=3.79,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细胞中TP53INP1、p53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R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TP53INP1 P53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氧化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