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站对多地5G远程控制骨科机器人手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5
1
作者 田伟 张琦 +12 位作者 李祖昌 范明星 刘亚军 王磊升 张树栋 戴加平 陈宝 张涛 尤佳 刘欣伟 王春生 廖燚 汪少波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19年第6期349-354,共6页
目的探讨一站对多地(一对多,one to many)5G远程骨科机器人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年6至8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山东省烟台山医院骨科、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骨科、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骨科、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二医院脊... 目的探讨一站对多地(一对多,one to many)5G远程骨科机器人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年6至8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山东省烟台山医院骨科、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骨科、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骨科、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二医院脊柱外科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骨科应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一对多5G远程脊柱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5例。4例患者为胸腰椎骨折,1例患者为腰椎滑脱。评价指标包括螺钉置入准确性、术中不良事件与术后5 d内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等。结果共完成2次一对多5G远程骨科机器人手术,包括一站对二地手术和一站对三地手术各1次。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22.0±33.5)min,导针置入时间为(44.0±8.2)min。共置入椎弓根螺钉30枚,螺钉分级为A级29枚、B级1枚。螺钉位置优秀(A级)率为96.7%,螺钉位置可接受(A级+B级)率为100%。螺钉置入实际位置与规划位置的偏差为(0.79±0.52)mm。术中未发生不良事件,术后5 d内未发生并发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从术前的(4.6±1.5)分降低到术后的(2.6±0.5)分。结论一对多5G远程骨科机器人手术的准确性高、安全性好,将有助于远程医疗行业加快进入5G时代。5G远程骨科机器人手术的临床应用有望推动高端医用装备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医学 机器人手术 脊柱 5G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股骨近段髓腔结构三维重建及个体化股骨假体设计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建国 马卫华 +2 位作者 齐欣 周振平 徐莘香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 研制开发一套切合实际、经济实用、使用方便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 (CAD/CAM )软件系统 ,在现有条件下 ,完成CAD/CAM个体化假体的设计。方法 取成人尸体股骨做上段的CT断层扫描 ,得到CT数据的二维图像 ;将所得的二维图像输入计算... 目的 研制开发一套切合实际、经济实用、使用方便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 (CAD/CAM )软件系统 ,在现有条件下 ,完成CAD/CAM个体化假体的设计。方法 取成人尸体股骨做上段的CT断层扫描 ,得到CT数据的二维图像 ;将所得的二维图像输入计算机。用开发的两套软件对二维图像进行处理 ,识别髓腔内轮廓 ;重建髓腔结构模型 ,提取髓腔轮廓及假体轮廓数据 ;利用CAD软件设计假体 ,并模拟植入过程。结果 股骨上段小粗隆以上部分结构复杂 ,需计算机自动识别和人工识别相结合 ,才能拾取有利于假体设计的轮廓曲线 ,小粗隆以下部分拾取边缘清晰 ,曲线完整。重建的三维髓腔结构重现其生理弯曲及基本形态。设计的假体符合髓腔结构并可植入髓腔内。结论 以CT二维图像为依据 ,采用CAD/CAM系统 ,在现有的条件下 ,可设计出良好匹配的个体化假体 ,完全可以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 三维重建 股骨近段髓腔结构 个体化假体
下载PDF
三维图形重建及个体化人工髋关节研究进展及现状 被引量:4
3
作者 马卫华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年第2期139-141,共3页
关键词 个体化人工髋关节 三维图形重建 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 应用软件
下载PDF
缪刺对大鼠跟腱病恢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泉巅 赵勇 《四川中医》 2014年第12期52-55,共4页
目的:取跟腱病大鼠健侧相关穴位给予电针处理,探讨缪刺法对跟腱病组织修复的影响,为缪刺治疗跟腱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36只2月龄雄性大鼠中选出6只,设为空白对照组(K组,n=6),对其余大鼠行跟腱病造模后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Y组,n=18)... 目的:取跟腱病大鼠健侧相关穴位给予电针处理,探讨缪刺法对跟腱病组织修复的影响,为缪刺治疗跟腱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36只2月龄雄性大鼠中选出6只,设为空白对照组(K组,n=6),对其余大鼠行跟腱病造模后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Y组,n=18)、缪刺组(M组,n=12)。Y组随机分为Y0组、Y1组和Y2组,各6只,M组随机分为M1组和M2组,各6只。造模3周后,M组取健侧阳陵泉、足三里、承山以及太溪,给予电针治疗,每日1次,每次15分钟,10天为1疗程,共2个疗程,2疗程间隔2天;K组和Y组大鼠不予任何干预,均自由饮食。造模3周后分别处死K组和Y0组大鼠,第1疗程和第2疗程后分别处死Y1、M1组和Y2、M2组大鼠,标本用HE染色观察组织学结构改变,作跟腱内成纤维细胞计数后用Microsoft Excel统计软件分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TGF-β1表达情况,并与组织学观察及统计结果作比较,以评价跟腱病组织学恢复情况。结果:1第1疗程后M1组成纤维细胞数量显著高于Y1组,差异具显著;第2疗程后M2组成纤维细胞数量显著低于Y2组,差异具显著。2TGF-β1:K组未见TGF-β1表达,各期阳性对照组有弱阳性表达,而M组有TGF-β1阳性表达。结论:缪刺能有效地促进跟腱病的修复,其机制可能是刺激TGF-β1的合成,提高TGF-β1的活性,进而促进了成纤维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合成与胶原纤维的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病 电针 缪刺 组织学观察 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术后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孙冰 邹德鑫 +2 位作者 王静杰 张国峰 林江涛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327-329,共3页
目的:观察膝关节后侧双入路结合中医辨证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8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膝关节后侧双入路对骨折进行支撑钢板内固定,观察组在对... 目的:观察膝关节后侧双入路结合中医辨证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8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膝关节后侧双入路对骨折进行支撑钢板内固定,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中医辨证治疗。观察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肿胀程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骨折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7 d观察组消肿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及1年观察组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手术切口相关并发症,无感染、内固定失效及螺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膝关节后侧双入路结合中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轻肿胀,促进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后侧双入路 中药 辨证施治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股骨转子下复杂骨折内固定物选择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47
6
作者 刘云鹏 刘万军 +3 位作者 杨绍霞 姜俊杰 洪焕玉 王振海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年第9期610-613,共4页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的转子下骨折选用不同的内固定物时钢板的应力变化。方法 取成人新鲜尸体股骨75根分三组,分别制作成Seinsheimer转子下骨折Ⅲ、Ⅳ型骨折模型,并取各自5枚DCP、95°角钢板、135°角钢板、DHS及γ钉分别对其进...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的转子下骨折选用不同的内固定物时钢板的应力变化。方法 取成人新鲜尸体股骨75根分三组,分别制作成Seinsheimer转子下骨折Ⅲ、Ⅳ型骨折模型,并取各自5枚DCP、95°角钢板、135°角钢板、DHS及γ钉分别对其进行固定。置于力学试验机上,进行非破坏性的不同应力加载试验,以电阻应变测量法行钢板应变量测试。结果 Ⅲ_A型骨折,DCP、DHS、γ钉加载至1000N时塑性变仍不显著,95°角钢板、135°角钢板加压同级载荷即可发生塑性形变;Ⅲ_B型其内固定物抗压缩弯曲应变力由弱到强的顺序依次为95°(840N)、135°(1000 N)、DCP(1000N)、DHS(1000N)和γ钉(1000N);Ⅳ型DHS及γ钉固定组加压1000N仅有微量的塑性形变。所有固定组卸载时应变量均有较明显的波动,且内固定物的机械强度越高应变量的波动越大。结论 DHS、γ钉适合于每一类型的转子下骨折的固定;DCP不适合于固定Ⅳ型以上的骨折;角钢板用于Ⅲ、Ⅳ、Ⅴ型粗隆下骨折的固定,具有力学的缺陷;而卸载(患肢术后早期的部分负重)时对内植物可产生极为有害的慢性疲劳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下复杂骨折 内固定物 选择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胫骨平台复杂骨折内固定手术方案设计正误剖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徐滋代 慕宏杰 +1 位作者 刘云鹏 姜俊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107-1108,共2页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复杂骨折内固定治疗的选择思路。[方法]对124例内固定治疗的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术后拍摄正侧位X线片,测量后倾角、塌陷程度、横径宽度,并与健侧对比总结分析。[结果]本组124例发生内固定失效78例,其中关节面发生倾斜12...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复杂骨折内固定治疗的选择思路。[方法]对124例内固定治疗的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术后拍摄正侧位X线片,测量后倾角、塌陷程度、横径宽度,并与健侧对比总结分析。[结果]本组124例发生内固定失效78例,其中关节面发生倾斜12例,后倾角增加5°~12°,平均9.18°±2.22°;关节面塌陷20例,塌陷的程度3~11 mm,平均4.5 mm±0.92mm;胫骨平台横径增宽5~11 mm之间32例,平均7.2 mm±1.26 mm;骨折再移位者14例,余46例因术后石膏长期外固定保护未发生内固定失效,但导至膝关节屈伸活动障碍,屈曲范围20°~85,°平均41°;伸直0°~30°,平均15.6°。按HSS膝关节评分标准,功能评定为良25例,可68例,差31例。[结论]完整的影像资料、骨折损伤机制的综合分析、手术入路及内植物的正确择取、手术的技巧与手术者的经验是保证胫骨平台复杂骨折内固定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骨折 内固定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关节成形术中细菌污染观察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克贵 王京平 +1 位作者 王振海 赵善娜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2年第6期428-429,共2页
目的 通过关节成形术中收集的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查 ,评估手术区域的污染情况 ,确定微生物的种属 ,明确污染的途径 ,为临床手术过程的无菌术改进提供依据 ,以降低感染率。方法 从 80例髋、膝关节成形术中收集的标本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目的 通过关节成形术中收集的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查 ,评估手术区域的污染情况 ,确定微生物的种属 ,明确污染的途径 ,为临床手术过程的无菌术改进提供依据 ,以降低感染率。方法 从 80例髋、膝关节成形术中收集的标本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吸管尖部污染率为 17 1% ,手术灯把手为 12 7% ,皮刀为 10 8% ,深部刀片为 4 0 % ,准备手术过程中所戴手套尖部31 3%被污染 ,术中收集袋中的注射器 2 2 9%培养出细菌 ,手术结束时的手术衣前部 18 9%被污染 ,8 8%的筋膜缝合针有污染。 78%的微生物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两年后的随访中 ,发现一例深部感染 ,证实为葡萄球菌感染。结论 关节成形手术中所用物品可污染细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细菌污染 观察
下载PDF
交联玻璃酸钠膜应用于肌腱粘连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呈 王韶进 +1 位作者 刘文广 孙秀江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08年第1期61-65,共5页
采用酰肼交联玻璃酸钠膜作为屏障药物,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其预防肌腱粘连的作用。将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A、B、C组,选兔子双下肢比目鱼肌腱外侧头制作实验模型,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造成挤压挫裂切割伤止血后,A、B、C组右侧注射等量生... 采用酰肼交联玻璃酸钠膜作为屏障药物,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其预防肌腱粘连的作用。将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A、B、C组,选兔子双下肢比目鱼肌腱外侧头制作实验模型,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造成挤压挫裂切割伤止血后,A、B、C组右侧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ml,左侧用交联玻璃酸钠膜包裹肌腱。于术后不同时间切取标本,进行大体观察、光镜下组织评分、天狼星红苦味酸染色偏振光显微镜下观察及电镜观察等分析,比较实验侧与对照侧的差异。结果表明:实验组肌腱的修复粘连明显优于对照组。本实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证实了酰肼交联玻璃酸钠膜生物相容性好,在体内存留时间长,能够产生比较理想的防粘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酸钠 肌腱 粘连 胶原 修复 动物实验
下载PDF
两种骶髂螺钉固定双侧骶骨骨折的稳定性比较 被引量:13
10
作者 赵勇 李建民 +4 位作者 张树栋 王丹 姜传强 曲文庆 辛大江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27-231,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固定方式下,采用加长或普通两类骶髂螺钉固定治疗双侧骶骨骨折的稳定性。方法使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双侧骶骨纵行骨折(Tile C型)模型,模拟使用加长、普通两类骶髂螺钉采用7种不同固定方式进行固定,并在模拟站立位... 目的比较不同固定方式下,采用加长或普通两类骶髂螺钉固定治疗双侧骶骨骨折的稳定性。方法使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双侧骶骨纵行骨折(Tile C型)模型,模拟使用加长、普通两类骶髂螺钉采用7种不同固定方式进行固定,并在模拟站立位状态下比较骨盆后环的竖直稳定性和旋转稳定性。结果竖直方向600N力载荷加载后,骶1上表面的向下位移和后旋角位移比较显示,骶1、骶2层面各自1枚加长骶髂螺钉均比同层面的2枚双向普通骶髂螺钉固定的稳定性高;骶1、骶2层面各置1枚加长骶髂螺钉的组合比两个层面各双向置2枚普通骶髂螺钉的组合固定的稳定性高;骶1和骶2双层面加长骶髂螺钉组合固定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单层面的加长骶髂螺钉固定;骶1和骶2双层面双向4枚普通骶髂螺钉组合固定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单层面双向2枚普通骶髂螺钉组合固定,也明显优于双层面双向2枚普通骶髂螺钉组合固定。在竖直稳定性方面,骶2层面加长和普通骶髂螺钉固定均优于骶1层面的相应固定;在旋转稳定性方面,骶1层面的加长和普通骶髂螺钉固定均优于骶2层面的相应固定。结论针对Tile C型双侧骶骨纵行骨折,应尽可能选择骶1、骶2加长骶髂螺钉固定,二者组合是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骶髂螺钉
原文传递
经皮长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Tile C型骶骨骨折 被引量:13
11
作者 赵勇 张树栋 +4 位作者 孙涛 王丹 邹德鑫 谭江威 赵宇驰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年第12期1159-1160,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长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Tile C型骶骨骨折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技术要点。方法 2例Tile C型骨盆骨折骨牵引至骨折竖直方向复位满意后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自骶骨伤侧行经皮长骶髂螺钉固定骶骨骨折,以重建钢板固定耻骨上支骨折... 目的探讨经皮长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Tile C型骶骨骨折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技术要点。方法 2例Tile C型骨盆骨折骨牵引至骨折竖直方向复位满意后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自骶骨伤侧行经皮长骶髂螺钉固定骶骨骨折,以重建钢板固定耻骨上支骨折。结果术中无重大血管、神经损伤,术后无感染、严重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双下肢不等长及内固定失效,骨折均顺利愈合。Matta评分和Majeed功能评分结果均为优。结论经皮长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Tile C型骶骨骨折是一种有效且相对安全的骶髂螺钉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骨折 骨盆骨折 骶髂螺钉 内固定
原文传递
改良腓骨短肌腱转位联合锚钉缝合治疗Ⅲ度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 被引量:11
12
作者 曲文庆 王振海 +4 位作者 王丹 刘彤 赵勇 董圣杰 俞光荣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18-1023,共6页
目的提出改良腓骨短肌腱转位联合锚钉缝合治疗Ⅲ度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手术方法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对自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90例)且获得随访的51例(54侧)Ⅲ度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提出改良腓骨短肌腱转位联合锚钉缝合治疗Ⅲ度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手术方法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对自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90例)且获得随访的51例(54侧)Ⅲ度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8例,女23例;年龄22-67岁,平均39.4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5个月至22年,平均27.4个月。初次手术49侧,第2次手术5侧。所有患者手术中将腓骨短肌腱转位方法给予改良并联合锚钉缝合。术后通过踝关节内翻应力位x线片测量距骨倾斜角、自制的足踝肌力测量装置测量足旋前肌力、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关节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临床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2。40个月(平均25.5个月)随访。距骨倾斜角由术前18.7°±6.8°改善为术后4.3°±1.4°,患者AOFAS踝关节评分由术前(57.3±7.3)分改善为术后1年(89.8±7.5)分,VAS评分由术前(4.2±1.4)分降低为术后1年(1.7±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足术后1年的足旋前肌力与术后3.6个月比较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足术后1年的的足旋前肌力与健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例患者术后6个月查体存在腓肠神经损伤体征,其中2例术后12个月完全恢复,1例未完全恢复,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腓骨短肌腱转位联合锚钉缝合治疗Ⅲ度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操作相对简单,足旋前肌力经过康复治疗可恢复良好,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外侧韧带 骨钉 重建
原文传递
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Mason Ⅱ型桡骨头骨折临床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维光 刘万军 +5 位作者 王振海 刘永厚 蒋玉贵 王海 孙冰 褚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1700-1703,共4页
[目的]比较研究Herbert钉、微型空心松质骨螺钉、微型皮质骨螺钉以及克氏针内固定治疗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5年7月共收治34例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7例行Herbert钉内固定术(1组),10例行微型空心松质骨螺... [目的]比较研究Herbert钉、微型空心松质骨螺钉、微型皮质骨螺钉以及克氏针内固定治疗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5年7月共收治34例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7例行Herbert钉内固定术(1组),10例行微型空心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术(2组),9例行微型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术(3组),8例行克氏针内固定术(4组)。通过随访对4组患者肘关节的疼痛、功能评分以及运动、肌力、X线表现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术后随访2~6年,平均4.5年,4组平均肘关节痛觉满意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分别为24.2、23.7、21.5和19.7分(P<0.01),平均Brod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93.3、94.1、91.4和86.3分(P<0.01);4组患者肘关节伸、屈以及前臂旋前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伸肘、屈肘肌力以及旋前和旋后肌力差异无显著性(P>0.01),均正常。[结论]与克氏针内固定相比,切开复位Herbert钉、微型空心松质骨螺钉以及微型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可获得较满意的关节活动范围以及较好的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 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带旋股外动脉内侧降支股前外侧皮瓣在毁损性断掌再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于胜军 孙明 +2 位作者 李京宁 付胜强 刘万军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5-66,共2页
 目的 报道带旋股外动脉内侧降支股前外侧皮瓣在毁损性断掌再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 3例有严重皮肤、血管损伤的毁损性断掌,切取带旋股外动脉内侧降支的股前外侧皮瓣,用股前外侧皮瓣覆盖手部创面,旋股外动脉内侧降支修复手...  目的 报道带旋股外动脉内侧降支股前外侧皮瓣在毁损性断掌再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 3例有严重皮肤、血管损伤的毁损性断掌,切取带旋股外动脉内侧降支的股前外侧皮瓣,用股前外侧皮瓣覆盖手部创面,旋股外动脉内侧降支修复手部血管缺损。 结果 除1例术后拇指远节部分发生缺血坏死外,其余再植手指和皮瓣全部成活,功能恢复较好。 结论 对于有严重皮肤、血管损伤的毁损性断掌,应用带旋股外侧动脉内侧降支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能同时解决皮肤和血管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动脉内 断掌再植 毁损 血管缺损 皮肤 血管损伤 修复
原文传递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311对骨质疏松大鼠破骨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曹志林 曲晓怡 +2 位作者 成功 于倩 刘春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12-914,共3页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INC00311对骨质疏松症大鼠破骨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去除卵巢法建立骨质疏松大鼠模型,从建模成功后的大鼠提取破骨细胞。将转染LINC00311的破骨细胞作为观察组,转染短发卡RNA(shRNA)-LINC00311...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INC00311对骨质疏松症大鼠破骨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去除卵巢法建立骨质疏松大鼠模型,从建模成功后的大鼠提取破骨细胞。将转染LINC00311的破骨细胞作为观察组,转染短发卡RNA(shRNA)-LINC00311的破骨细胞作为对照组,不转染任何基因的破骨细胞作为空白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Notch信号通路中的主要分子包括Delta样蛋白3(DLL3)、Notch1蛋白、Notch2蛋白、Jagged1蛋白、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Hes-1)和运输蛋白粒子(TRAP)的表达量;噻唑蓝法(MTT)检测细胞相对存活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观察组细胞Notch2和TRAP表达量,细胞相对存活率均显著高于空白组(302.23±45.23、324.32±42.12、0.96±0.11),DLL3、Notch1、Jagged1和Hes-1表达水平,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空白组[(52.33±12.36)%、(72.32±5.36)%、(175.23±23.25)%、(72.36±21.02)%、(3.87±0.91)%]。对照组细胞Notch2和TRAP表达量,细胞相对存活率(36.63±12.12、112.02±32.01、0.31±0.05)显著低于空白组;DLL3、Notch1、Jagged1和Hes-1表达水平,细胞凋亡率[(198.35±25.41)%、(259.63±35.26)%、(298.36±45.56)%、(198.69±32.25)%、(17.95.00±2.04)%]显著高于空白组。结论lncRNA LINC00311可以通过下调Notch信号通路抑制破骨细胞凋亡,增加破骨细胞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骨质疏松症 破骨细胞 增殖 分化
原文传递
冲击波穴位疗法联合悬吊运动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曲高伟 骆鹏 魏伟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5-437,共3页
目的:观察冲击波穴位疗法联合悬吊运动训练(SET)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C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0例CNLBP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SET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冲击波穴位疗法。于... 目的:观察冲击波穴位疗法联合悬吊运动训练(SET)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C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0例CNLBP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SET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冲击波穴位疗法。于入组时、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同时对2组患者腰肌动、静态耐力进行测试。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ODI评分、SAS评分及腰肌动、静态耐力测试结果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疼痛VAS评分[(1.9±0.6)分]、ODI评分[(15.2±2.9)分]、SAS评分[(38.7±4.0)分]、腰肌动态耐力测试结果[(23.1±5.5)次]及静态耐力测试结果[(61.7±11.9)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冲击波穴位疗法联合SET训练能进一步缓解CNLBP患者下背部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及焦虑情绪,增强腰肌耐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 冲击波 穴位治疗 悬吊运动训练
原文传递
促进骨折愈合的物理治疗方法的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学琴 周智勇 +2 位作者 王永江 刘云鹏 王丹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14-316,共3页
关键词 骨折愈合 物理治疗 治疗方法 生物学修复 电磁场
原文传递
经骶1骶髂螺钉进钉点与臀上动脉解剖关系的 CT 多平面重组与三维重建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京宁 赵勇 +7 位作者 廉伟 邹德鑫 孙涛 张树栋 王丹 谭江威 赵宇驰 曲文庆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5年第4期306-309,共4页
目的:对臀上动脉骨盆外分支的走行与经骶1(S1)骶髂螺钉进钉点区域的关系进行放射解剖学研究,为临床置钉时避免损伤臀上动脉提供解剖学基础和技术参考。方法前瞻性研究。2013年1月—2014年8月,以128层螺旋 CT 对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 目的:对臀上动脉骨盆外分支的走行与经骶1(S1)骶髂螺钉进钉点区域的关系进行放射解剖学研究,为临床置钉时避免损伤臀上动脉提供解剖学基础和技术参考。方法前瞻性研究。2013年1月—2014年8月,以128层螺旋 CT 对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医院74例可疑腹盆部血管病变的成人患者(男女各37例)进行 CTA 检查,并对臀上动脉进行成像。使用 CT 自带测量软件确定骨盆标准侧位观上 S1节段的骨性安全进钉区域(简称安全区)。观察臀上动脉盆外各分支与安全区之间的关系,统计动脉与安全区相交的样本数量,对臀上动脉分支未与安全区相交的样本,测量最接近安全区的臀上动脉分支与安全区的最近距离。结果74例中3例没有 S1水平方向置钉的骨性通道,被排除在本研究范围之外。余71例中有32例臀上动脉深上支穿经 S1进钉点安全区(45.1%)。臀上动脉深上支与安全区无明显的重叠特征和规律。臀上动脉与进钉点不相交的39例中,臀上动脉深上支是距离安全区最近的动脉分支,其走行最接近安全区的部分位于安全区最宽部分的前方。安全区与臀上动脉深上支的最近距离为(0.86±0.84)cm。结论 S1骶髂螺钉置钉过程中误伤臀上动脉深上支的风险高。即使进钉点位于骨性安全区,也无法保证置钉的安全。因此,临床置钉术前应制定周密的应对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骨盆 臀上动脉 血管造影术 骶髂螺钉 解剖
原文传递
分阶段康复干预对腰椎管狭窄症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宏彦 姜传强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18-820,共3页
目的观察分阶段康复干预对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LSS行PLIF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3例。2组患者术后均给予药物、空气压力波治疗预防感染及下肢深静... 目的观察分阶段康复干预对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LSS行PLIF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3例。2组患者术后均给予药物、空气压力波治疗预防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干预(术后1周内给予踝泵、直腿抬高训练及肩、肘、髋、膝关节活动度训练,手术7 d后佩戴腰围并借助步行器开始行走训练,手术7~10 d内择期出院),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内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后续进行分阶段康复干预(术后2~4周给予呼吸训练、侧卧抬腿、仰卧抬腿训练;术后5~12周给予双桥训练、单桥训练、侧桥训练及四点跪姿撑体训练)。于手术前、手术后12周时分别对比2组患者腰痛程度、腰椎功能、行走功能、动静态平衡能力及腹背肌等长收缩耐力改善情况。结果术后12周时2组患者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无痛行走距离、动静态平衡能力、腹背肌等长收缩耐力指标均较手术前显著改善(P<0.01),并且观察组疼痛评分[(1.10±0.25)分]、ODI评分[(14.81±3.05)分]、静态平衡能力结果[重心左右偏移距离(160.12±31.35)mm、前后偏移距离(151.81±47.33)mm]、动态平衡能力结果[移动重心所需时长(22.12±3.80)s]、腹肌等长收缩耐力结果[(58.12±9.38)s]及背肌等长收缩耐力结果[(57.50±9.17)s]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1)。结论术后分阶段康复干预能进一步缓解LSS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动静态平衡能力及腹背肌等长收缩耐力,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 分阶段康复 腰椎功能 平衡能力
原文传递
骨胶原与骨质疏松骨密度及骨生物力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允震 刘海春 +1 位作者 张剑锋 谢斌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955-958,共4页
目的探讨骨胶原含量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及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作用。方法取7个月龄未交配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四组,A组:对照组(sham组);B组:切除卵巢组;C组:切除卵巢+雌激素治疗组;D组:切除卵巢+降钙素... 目的探讨骨胶原含量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及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作用。方法取7个月龄未交配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四组,A组:对照组(sham组);B组:切除卵巢组;C组:切除卵巢+雌激素治疗组;D组:切除卵巢+降钙素治疗组。除A组外,其他三组通过切除双侧卵巢法12周后制成骨质疏松模型,24周后分别行k的力学特性、右侧股骨三点弯曲试验、羟脯氨酸含量、k骨密度(BMD)测定,Masson三色染色法显示骨胶原形态。结果A、C、D组与B组在k羟脯氨酸含量、BMD、k压缩力学参数值、右侧股骨生物力学参数值、骨胶原染色含量及形态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C、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分析显示羟脯氨酸含量与BMD及骨生物力学参数值呈直线相关性。结论骨质疏松的发生与骨胶原含量下降有关。骨胶原含量的下降与BMD降低及骨生物力学改变呈相关性。应用雌激素和降钙素治疗去势后骨质疏松大鼠,不仅可以提高其BMD含量和骨生物力学性能,而且还可以提高骨胶原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胶原Ⅰ型 骨密度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