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血小板血浆(PRP)结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张俊红 韩丽丽 《世界复合医学》 2016年第2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结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及护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效果观察和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滨州市滨城区人民医院2014年10月—2015年8月收治的13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根据门诊病历号进行编号...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结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及护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效果观察和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滨州市滨城区人民医院2014年10月—2015年8月收治的13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根据门诊病历号进行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PRR组)、常规组两组,各68例患者,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并进行〉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观察组优良率为92.6%,常规治疗组优良率为6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55,P〈0.001)。生活质量评价观察组各项指标也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血小板血浆(PRP)结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生活质量 PRP
下载PDF
下腰椎腰动脉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孙兆忠 仲江波 +5 位作者 房清敏 王大巍 王光林 耿晓鹏 张汉立 邢建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1453-1456,共4页
[目的]研究下腰椎侧方动脉的分布规律,为减少下腰椎侧方入路中的术中出血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观测21具成人尸体的下腰椎腰动脉(lower lumbar artery,LLA)的起点至横突前的走行、分支、外径及其与椎间孔及横突前区的关系,对具有... [目的]研究下腰椎侧方动脉的分布规律,为减少下腰椎侧方入路中的术中出血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观测21具成人尸体的下腰椎腰动脉(lower lumbar artery,LLA)的起点至横突前的走行、分支、外径及其与椎间孔及横突前区的关系,对具有临床意义的数据进行解剖学测量。[结果]各腰动脉(lumbar artery,LA)出现率差异较大;L3A和L4A在椎体侧方走行较恒定,L5A走行变异较大;L3A及L4A主干及其分支多分别行于L3椎弓根外侧缘(71.43%)和L4、5椎间孔上1/3处(62.07%);在横突前区,L3A和L4A的横突前支多分别由横突间隙上1/3内侧斜向外下达中1/3外侧(60%)及由上1/3向下达下1/3处(58.33%)。[结论]腰椎椎体侧方、椎间孔附近及横突前区的动脉走行、分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掌握其解剖学特点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椎 腰动脉 应用解剖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下腰椎侧方入路中静脉及神经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孙兆忠 房清敏 +6 位作者 仲江波 邢建强 王光林 窦永峰 张汉立 耿晓鹏 王大巍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0年第11期975-977,共3页
目的研究下腰椎侧方入路中静脉、神经的应用解剖学特点,为该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显微镜下观测21具成人尸体标本髂腰静脉(iliolumbar veins,ILV)、腰升静脉(ascending lumbar vein,ALV)及L5、S1神经根前支、腰交感干的走行... 目的研究下腰椎侧方入路中静脉、神经的应用解剖学特点,为该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显微镜下观测21具成人尸体标本髂腰静脉(iliolumbar veins,ILV)、腰升静脉(ascending lumbar vein,ALV)及L5、S1神经根前支、腰交感干的走行及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ILV和ALV缺失率高,形态学变异较大;L5神经根前支紧贴骶骨翼前方走行,位置恒定;骶骨岬前外侧缘到第1骶前孔上缘切线的垂直距离为(28.73±2.93)mm;L3-S1椎间孔前上缘到腰交感干的垂直距离分别为(27.21±2.04)mm、(27.40±2.11)mm、(26.89±2.33)mm。结论下腰椎侧方静脉、神经的走行及解剖学形态具有一定规律性,在下腰椎侧方手术入路中,可有效避开或牵开这些结构,避免术中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椎 侧方入路 静脉 神经 应用解剖
原文传递
脊柱退行性疾病住院患者的人群特征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寿强 耿晓鹏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对脊柱退行性疾病住院患者的人群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800例脊柱退行性疾病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抽取同一时间段收治的1600例其他专科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脊柱退行性疾病住院... 目的:对脊柱退行性疾病住院患者的人群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800例脊柱退行性疾病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抽取同一时间段收治的1600例其他专科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脊柱退行性疾病住院患者的人群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在脊柱退行性疾病住院患者的基本信息中,民族这一因素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性别、职业及地区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患者基础性疾病的对比当中髋关节炎、糖尿病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膝关节炎、韧带肥厚、骨质疏松以及高血压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脊柱退行性疾病住院患者具有男性居多、办公室人员及工人居多、多数患者所在地为华北地区、患有关节炎、韧带肥厚、骨质疏松、高血压等人群特征,由此,办公人员及工人在日常应该注意对身体进行锻炼,并注意饮食结构合理,以避免发生关节炎、骨质疏松、高血压等疾病,从而对脊柱退行性疾病进行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退行性疾病 住院患者 人群特征
下载PDF
骨水泥椎体成形在脊柱转移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宋钦勇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1023-1023,共1页
目的分析在脊柱转移瘤中应用骨水泥椎体成形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脊柱转移瘤患者随机双盲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予以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予以治疗,回顾性分析和比较2组患... 目的分析在脊柱转移瘤中应用骨水泥椎体成形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脊柱转移瘤患者随机双盲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予以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予以治疗,回顾性分析和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的VAS评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的并发症出现率为13.79%,较于对照组的31.03%显著眭差异。结论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是一种可有效降低脊柱转移瘤患痛苦的治疗方式。与经皮椎体成形术比较而言,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可有效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减少并发症,安全系数更高,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椎体成形术 脊柱脊柱转移瘤 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