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眶上外侧入路夹闭治疗前循环破裂动脉瘤 被引量:15
1
作者 孟庆虎 续继军 +4 位作者 魏胜程 于锐 姜军 王骥 曲春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9期2293-2296,共4页
目的探讨眶上外侧入路治疗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第二医院2016年2至12月手术治疗23例Hunt-Hess分级Ⅰ~Ⅲ级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的术前症状、影像学资料、手术治疗及随访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眶上外侧入路治疗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第二医院2016年2至12月手术治疗23例Hunt-Hess分级Ⅰ~Ⅲ级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的术前症状、影像学资料、手术治疗及随访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均经术前CT血管成像(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为前循环动脉瘤。患者均接受眶上外侧入路手术夹闭动脉瘤,手术顺利,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2~12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5分18例(78.3%),4分2例(8.7%),3分2例(8.7%),1分1例(4.3%)。 结论通过眶上外侧入路可以充分暴露前循环动脉瘤,从而安全、有效地完成动脉瘤夹闭,该手术入路简便、创伤小,在熟练掌握翼点入路的前提下采用,可充分发挥其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眶上外侧入路
原文传递
护理质量管理在颅底骨折合并硬膜外血肿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晓荫 李志华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8年第24期3403-3407,共5页
目的探讨颅底骨折合并硬膜外血肿患者围术期护理质量管理方法。方法选取100例颅底骨折合并硬膜外血肿患者,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围术期护理按照常规流程进行,观察组患者围术期护理接受全面护理质量管理... 目的探讨颅底骨折合并硬膜外血肿患者围术期护理质量管理方法。方法选取100例颅底骨折合并硬膜外血肿患者,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围术期护理按照常规流程进行,观察组患者围术期护理接受全面护理质量管理。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坠床率、住院时间、感染率、抗生素使用时间、引流时间、护理质量评分、Fugl-Meyer运动量表(FMMS)、Barthel指数(BI)、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和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分。结果对照组术后坠床率、住院时间、感染率、抗生素使用时间和引流时间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时观察组BI及上下肢FMM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SS及Ashworth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安全、专项护理、隔离灭菌、护理记录书写和护理差错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护理质量管理可有效提升颅底骨折合并硬膜外血肿患者围术期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骨折 硬膜外血肿 围术期 护理质量管理
原文传递
可吸收系统应用与儿童后颅窝肿瘤切除术中骨瓣复位固定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薛峰 施辉 +1 位作者 周辉 李爱民 《吉林医学》 CAS 2016年第3期544-546,共3页
目的:观察可吸收固定系统应用于儿童后颅窝肿瘤开颅手术骨瓣复位固定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行开颅游离骨瓣成形术需固定的后颅窝肿瘤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可吸收固定系统材料进行骨瓣复位固定... 目的:观察可吸收固定系统应用于儿童后颅窝肿瘤开颅手术骨瓣复位固定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行开颅游离骨瓣成形术需固定的后颅窝肿瘤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可吸收固定系统材料进行骨瓣复位固定,对照组采用钛夹固定装置进行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固定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于术后1周内复查CT显示骨瓣良好复位,无出现任何伪影。平均随访10.25个月,伤口无出现任何不适,头颅外观均正常,患儿未见出现局部凹陷、积液等,对照组术后出现7例皮下积液、发热、伤口不愈合、头颅发育畸形等并发症,并发症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P〈0.05)。结论:可吸收固定材料应用于儿童后颅窝肿瘤开颅手术中进行骨瓣复位方便、安全、可靠,术后颅骨愈合效果好,不会出现金属材料导致的伪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颅窝肿瘤 可吸收系统 固定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