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二代宏基因测序在肺部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
1
作者 邢国强 王方艳 +6 位作者 殷德平 王良 赵娜 栾兆吉 侯玉涛 王萍 薛玉文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3期186-189,共4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二代宏基因测序在肺部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淄博市第一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病历号数字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患者均接受...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二代宏基因测序在肺部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淄博市第一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病历号数字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患者均接受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肺泡灌洗液二代宏基因测序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病原菌分布情况、病原菌检出率以及治疗后的临床指标。结果本次80例肺部感染患者的肺泡灌洗液中共分离并获得9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总共20株,占20.83%,其中以肺炎链球菌和金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总共72株,占75.00%,主要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为主;真菌总共3株,占3.12%,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对照组40例患者,通过常规病原菌检测结果检出阳性28例,占70.00%;观察组40例患者,通过二代宏基因测序结果检出阳性37例,占92.50%,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检出率显著更高(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0 d内和90 d内病死率均显著更低(P<0.05)。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二代宏基因测序在肺部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运用价值高,可有效提高检出率,可帮助临床上给予对应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 肺泡灌洗液 二代宏基因测序 肺部感染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入药物使用系统化管理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秀平 薛小花 +3 位作者 夏洪梅 侯玉涛 胡若愚 郑观芸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6期109-112,共4页
目的通过系统化管理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入药物使用正确率和用药依从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淄博市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住院治疗且既往使用过吸入药物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2019年患者设为对照组,对吸入药物使... 目的通过系统化管理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入药物使用正确率和用药依从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淄博市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住院治疗且既往使用过吸入药物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2019年患者设为对照组,对吸入药物使用进行常规管理;2020年患者为研究组,对吸入药物使用进行系统化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吸入药物管理前后出现至少一次操作错误的发生率、操作评分和按时吸入药物比率。结果两组管理前患者使用吸入药物出现至少一次操作错误发生率均在90%以上,对照组常规管理后降至88.89%,但较管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系统化管理后降至5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常规管理前后操作评分分别为(6.94±1.60)、(7.65±1.36)分,研究组系统化管理前后操作评分分别为(6.87±1.56)、(9.24±0.96)分,两组管理后评分较管理前均明显升高,研究组系统化管理后操作评分较对照组常规管理后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个月后研究组按时吸入药物率为77.32%,高于对照组的5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管理可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入药物使用技术和用药依从性,可为医疗机构患者使用吸入药物的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吸入药物 系统化管理 依从性
下载PDF
血清IL-6和IL-8水平对肺癌术后感染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张倩 翟所锴 +2 位作者 张翠华 宋波 马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87-1190,共4页
目的探究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肺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和IL-8水平预测术后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淄博市第一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接受了胸腔镜肺癌根治手术的136例肺癌患者,所有患者按照手术后7d内是否出现医院感染分为感染... 目的探究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肺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和IL-8水平预测术后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淄博市第一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接受了胸腔镜肺癌根治手术的136例肺癌患者,所有患者按照手术后7d内是否出现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前后血清IL-6和IL-8水平,分析影响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IL-6和IL-8评估术后感染的效能。结果共21例患者出现感染症状,感染率15.44%;感染组出现感染症状的患者年龄均偏大、手术时间更长,感染组患者术后(1、3d)血清IL-6和IL-8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年龄、手术时间是影响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L-6、IL-8及两者联合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2、0.682和0.795,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肺癌患者年龄和手术时间是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IL-6和IL-8联合检测对术后感染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应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术后感染 胸腔镜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预测 病原菌
原文传递
胸部CT在2019冠状病毒病和支原体肺炎患者早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2
4
作者 霍现洛 薛小花 +3 位作者 袁淑绘 张佃春 高庆娥 巩涛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8-473,共6页
目的:探讨胸部CT在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与支原体肺炎患者早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3月14日山东省淄博市第一医院和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成人COVID-19患者和21例成人支原体肺炎... 目的:探讨胸部CT在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与支原体肺炎患者早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3月14日山东省淄博市第一医院和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成人COVID-19患者和21例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比较两组早期胸部CT表现,并通过动态CT纵向评估疾病的转归。结果:COVID-19患者和支原体肺炎患者首次胸部CT检查示胸部病变均表现为磨玻璃影的间质性改变(P>0.05)。COVID-19患者累及肺叶数较多,且多分布于背侧外带(23/26,88.5%),46.2%(12/26)的患者伴有铺路石征;支原体肺炎患者累及肺叶数较少,多沿支气管分布,90.5%(19/21)的患者伴有支气管管壁增厚征象,周围多伴有树芽/雾征(19/21,90.5%),两组在病灶分布和影像学征象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OVID-19患者病程较长,平均(10.5±3.8)d达到峰值,而支原体肺炎患者(7.9±2.2)d病变明显好转。COVID-19组和支原体肺炎组住院时长分别为(19.5±4.3)d和(7.9±2.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OVID-19患者病灶多分布于外围背侧,常伴有铺路石征,而支原体肺炎患者病灶多沿支气管分布,支气管管壁增厚并伴有树芽/雾征,这些早期影像学征象有利于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病 支原体 肺炎 计算机断层扫描 铺路石征 树芽征
下载PDF
慢性咳嗽5年,原是咳嗽变异性哮喘
5
作者 李辽军 《医师在线》 2021年第35期19-19,共1页
咳嗽是临床上很常见的一种症状,当咳嗽时间超过8周时,称为慢性咳嗽。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是咳嗽变异性哮喘,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支气管哮喘,咳嗽是其唯一或主要的呼吸道症状。本病无喘息的症状和体征,但存在气道高反应性,其主要临床表... 咳嗽是临床上很常见的一种症状,当咳嗽时间超过8周时,称为慢性咳嗽。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是咳嗽变异性哮喘,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支气管哮喘,咳嗽是其唯一或主要的呼吸道症状。本病无喘息的症状和体征,但存在气道高反应性,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刺激性干咳,通常咳嗽比较剧烈,夜间咳嗽加重是其重要特征,运动后可加重,无感染表现,或经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往往有个人或家族过敏史。由于本病的唯一或主要症状就是慢性咳嗽,常被误诊为支气管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以致延误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变异性哮喘 慢性咳嗽 气道高反应性 刺激性干咳 家族过敏史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抗生素治疗 咳嗽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