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河遗址2008年出土动物遗存分析——兼论后李文化时期的鱼类消费 被引量:7
1
作者 宋艳波 王杰 +1 位作者 刘延常 王泽冰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2-119,共8页
西河遗址2008年出土动物包括圆田螺、纹沼螺、鲤鱼、草鱼、青鱼、乌鳢、鳡鱼、鳖科、鸟纲、梅花鹿、麋鹿、猪和竹鼠科等;除猪可能为家养动物外,其余均为野生动物。西河以及其它后李文化遗址中都出土数量较多的鱼类遗存,且多为淡水种属;... 西河遗址2008年出土动物包括圆田螺、纹沼螺、鲤鱼、草鱼、青鱼、乌鳢、鳡鱼、鳖科、鸟纲、梅花鹿、麋鹿、猪和竹鼠科等;除猪可能为家养动物外,其余均为野生动物。西河以及其它后李文化遗址中都出土数量较多的鱼类遗存,且多为淡水种属;结合不同鱼类的生活习性及各遗址出土的文化遗物,我们推断后李文化先民能够采用不同的工具捕捞不同的鱼类;多数遗址中发现的鱼骨大量集中出土于单个遗迹的现象,可能与聚落中部分先民对鱼类食物的特殊喜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河遗址 动物考古 后李文化 鱼类遗存
原文传递
海洋磁力仪在沉舰探测定位中的运用 被引量:6
2
作者 余恺 周春水 王泽冰 《声学与电子工程》 2018年第3期43-45,共3页
GB-6B型海洋氦光泵磁力仪是探测水下铁磁性物质常用的仪器。用该型磁力仪拖曳式作业,对山东威海湾海域进行大面积的磁法探测,完成了"北洋水师"某沉舰的探测定位。磁法探测结果与多波束侧扫声呐获取的图像进行对比验证,数据的... GB-6B型海洋氦光泵磁力仪是探测水下铁磁性物质常用的仪器。用该型磁力仪拖曳式作业,对山东威海湾海域进行大面积的磁法探测,完成了"北洋水师"某沉舰的探测定位。磁法探测结果与多波束侧扫声呐获取的图像进行对比验证,数据的一致性证明了GB-6B型海洋氦光泵磁力仪在沉舰探测定位中作为大面积搜索设备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舰 GB-6B磁力仪 磁法探测 定位
下载PDF
山东滕州大韩东周墓地第一次发掘出土青铜器的科学分析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代全龙 张吉 +2 位作者 刘延常 郝导华 陈建立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4-183,共10页
本文对滕州大韩墓地第一次发掘出土的青铜器进行成分、金相及铅同位素比值分析。青铜容器的材质在春秋晚期主要为锡含量适中稳定的铅锡青铜;战国早期则多见高锡青铜。金相分析表明墓地出土的薄壁盘、匜等水器均为热锻成型,其中春秋晚期... 本文对滕州大韩墓地第一次发掘出土的青铜器进行成分、金相及铅同位素比值分析。青铜容器的材质在春秋晚期主要为锡含量适中稳定的铅锡青铜;战国早期则多见高锡青铜。金相分析表明墓地出土的薄壁盘、匜等水器均为热锻成型,其中春秋晚期的M43刻纹鉴是重要的早期刻纹铜器。大韩墓地青铜器铅同位素比值具有主次分明、类别多样的特征,主要利用的铅料类别与中原及北方地区一致,其余多类铅料资源可能来自长江中下游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韩墓地 东周时期 青铜器 科学分析
原文传递
河流、景观与遗产互联的黄河文化生态保护 被引量:9
4
作者 詹森杨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21,157,共8页
黄河文化生态是黄河流域多民族、多文化共生共存的状态,不同文化间的互动制约、维持着文化生态的平衡。自工业化以来,为追求经济增长,人类对河流无限索取,造成黄河断流,河水污染,自然生态恶化。相伴而来的是,许多景观及遗址被毁坏,非物... 黄河文化生态是黄河流域多民族、多文化共生共存的状态,不同文化间的互动制约、维持着文化生态的平衡。自工业化以来,为追求经济增长,人类对河流无限索取,造成黄河断流,河水污染,自然生态恶化。相伴而来的是,许多景观及遗址被毁坏,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量消失。尊重黄河生命,维护生态平衡,有机整合黄河文化遗产资源,对河流、景观、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系统保护,才能使黄河文明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黄河文化生态 景观 遗址 非物质文化遗产
原文传递
浙江象山县“小白礁Ⅰ号”清代沉船2014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5
5
作者 林国聪 金涛 +20 位作者 王光远 周春水 梁国庆 赵哲昊 罗鹏 许超 雷少 李泽琛 贺俊彦 史伟 任记国 黎飞艳 韩飞 张勇 刘春健 司久玉 孙兆锋 赵鹏 禾多米 顿贺 刘晓红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0-70,121,共22页
2014年,"小白礁Ⅰ号"沉船进行了船体发掘与现场保护。船体残存龙骨、肋骨、船壳板、隔舱板、铺舱板等构件。出水遗物有青花瓷、五彩瓷、陶器、金属制品等。"小白礁Ⅰ号"沉于清代道光年间,是从事海运贸易,具有远岸... 2014年,"小白礁Ⅰ号"沉船进行了船体发掘与现场保护。船体残存龙骨、肋骨、船壳板、隔舱板、铺舱板等构件。出水遗物有青花瓷、五彩瓷、陶器、金属制品等。"小白礁Ⅰ号"沉于清代道光年间,是从事海运贸易,具有远岸航行能力的木质帆船,是研究清代贸易史、造船史、航路航线等的重要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象山县 “小白礁Ⅰ号”沉船 道光年间
原文传递
城市化进程中大遗址的保护与利用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守功 张宾 刘凯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56-263,共8页
深入稳妥推进城市化是中国经济建设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为加快城市化发展,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年—2020年)》,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国城市化水平达到60%左右的战略目标... 深入稳妥推进城市化是中国经济建设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为加快城市化发展,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年—2020年)》,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国城市化水平达到60%左右的战略目标。在过去几年中,城市化步伐大幅度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与利用 经济建设领域 新型城镇化规划 城市化步伐 城市化水平 战略目标 城市化进程 深刻变革
原文传递
湖北黄梅刘岳墓地M1出土青铜器的科学分析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吉 凡国栋 +3 位作者 蔺诗芮 刘延常 帅旭东 陈建立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6-133,80,共9页
黄梅刘岳墓地M1出土楚、越式青铜容器具有不同的材质特征。越式青铜容器包括七件越式鼎及盉,采用了高锡的合金配比,锡含量均高于18%。楚式青铜容器组合完整,锡含量在10~17%之间,显著低于越式器物;其中盒形敦及盘、匜为锻制成型,铅含量... 黄梅刘岳墓地M1出土楚、越式青铜容器具有不同的材质特征。越式青铜容器包括七件越式鼎及盉,采用了高锡的合金配比,锡含量均高于18%。楚式青铜容器组合完整,锡含量在10~17%之间,显著低于越式器物;其中盒形敦及盘、匜为锻制成型,铅含量较低。越式鼎的铅同位素比值与湖南地区部分东周青铜器较为接近,可能来自长江中游地区。刘岳墓地M1出土楚、越式青铜容器在合金技术上具有清晰差异,而在铅料来源上又具有密切关联,对研究战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青铜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梅 刘岳墓地M1 战国 青铜器 科学分析
原文传递
齐长城布局和建置的考古学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溯 王泽冰 张子晓 《管子学刊》 2018年第3期103-111,共9页
以齐长城的田野调查为基础,并结合文献记载对齐长城的布局、建筑方式、附属设施等进行了系统的论述。齐长城的布局可以分为济水段长城和泰沂山段长城两部分。济水段长城由谷城过平阴城至渤海,长约300余公里。泰沂山段长城由平阴城和谷... 以齐长城的田野调查为基础,并结合文献记载对齐长城的布局、建筑方式、附属设施等进行了系统的论述。齐长城的布局可以分为济水段长城和泰沂山段长城两部分。济水段长城由谷城过平阴城至渤海,长约300余公里。泰沂山段长城由平阴城和谷城往东,跨越泰沂山脉至黄岛于家河入黄海,长约625公里。齐长城是以墙体为主并与城址、关隘、烽燧、塞堡等组成的统一的防御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长城 调查与研究 布局 建筑方式
下载PDF
超短基线定位和流速剖面在圣杯屿沉船水下考古中的应用
9
作者 黄泽鹏 冉德禄 阮永好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16-124,共9页
介绍了超短基线定位系统和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根据漳州圣杯屿沉船水下考古工作需求,综合使用2种设备开展实时数据采集和分析,得到了高精度的水下绝对位置信息,以及精确的流速向等潮汐水文观测数据,从而提高了... 介绍了超短基线定位系统和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根据漳州圣杯屿沉船水下考古工作需求,综合使用2种设备开展实时数据采集和分析,得到了高精度的水下绝对位置信息,以及精确的流速向等潮汐水文观测数据,从而提高了遗址定位精度,建立起对整个遗址海流剖面的实时监控,创新性地研发出一套水下考古实时定位监测系统,保障了水下考古作业安全,为沉船考古发掘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对于工作中存在的定位跳点等问题,通过改进超短基线系统的抗干扰设计,增强了其在环境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短基线定位系统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 水下考古 圣杯屿沉船
原文传递
王泽冰:寻找北洋沉舰
10
作者 王立群 《山东画报》 2024年第10期44-49,共6页
2024年8月,山东博物馆迎来了一场特殊的展览——甲午海战暨甲午沉舰水下考古展。这次展览展出的330余件(套)珍贵文物,是中国水下考古工作的最新成果。从舰船武器弹药到船员木制名牌,再到镀银铜勺等生活用品,展览让观众更真切直观地了解... 2024年8月,山东博物馆迎来了一场特殊的展览——甲午海战暨甲午沉舰水下考古展。这次展览展出的330余件(套)珍贵文物,是中国水下考古工作的最新成果。从舰船武器弹药到船员木制名牌,再到镀银铜勺等生活用品,展览让观众更真切直观地了解130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中日海战,了解中国近代史上最广为人知的那支海军舰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 甲午海战 水下考古 海军舰队 武器弹药 生活用品 珍贵文物 山东博物馆
原文传递
馆藏文物管理中的文物保护对策探究
11
作者 尹传亮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8期41-44,共4页
馆藏文物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然而,由于历史原因、自然因素和人为破坏等,许多馆藏文物面临着保护和利用的挑战。文章从馆藏文物保护的角度出发,分析新时代背景下馆藏文物... 馆藏文物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然而,由于历史原因、自然因素和人为破坏等,许多馆藏文物面临着保护和利用的挑战。文章从馆藏文物保护的角度出发,分析新时代背景下馆藏文物保护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馆藏文物 文物保护 新时代 策略
下载PDF
古城遗址的统筹保护与利用赋予其更高的历史、文化及产业价值
12
作者 安丽娟 《炎黄地理》 2024年第8期73-75,共3页
古城遗址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神州大地上遍布了大量的古城遗址,通过对这些古城遗址保护和利用,可以带领人们穿越时空,领略古人的智慧,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可以激发国民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显著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然而古... 古城遗址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神州大地上遍布了大量的古城遗址,通过对这些古城遗址保护和利用,可以带领人们穿越时空,领略古人的智慧,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可以激发国民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显著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然而古城遗址受到自然环境的侵蚀较为严重,还遭到人为因素的破坏,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加大对古城遗址的保护力度,采取多元化利用方式,展现古城遗址的历史文化内涵,发挥古城遗址的价值功能,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城遗址 历史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内涵 多元化利用 保护与利用 爱国情感 文化软实力 文化自信
下载PDF
山东威海北洋海军沉舰考古调查回顾与思考
13
作者 王泽冰 《大众考古》 2024年第5期20-21,共2页
19世纪末,在全球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过程中,清朝和日本开始各自的近代化历程。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积极推行军事扩张政策,在日本国内自上而下形成侵略中国的野心。清朝统治者在国内外危机重重的形势下,依然沉浸在“帝国盛世”的梦中。
关键词 清朝统治者 考古调查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明治维新 北洋海军 扩张政策 山东威海 近代化历程
下载PDF
威海卫晚清海防炮台遗址
14
作者 周强(文/图) 《大众考古》 2024年第5期52-61,共10页
北洋海军威海卫基地以刘公岛为核心,在刘公岛上建有铁码头、海军公所、弹药库、水师学堂、兵营等重要设施。军舰停泊于刘公岛铁码头西南的威海湾内,北、西、南三面有陆地环绕,东侧有刘公岛作为屏障,南北有两条水道与外界相连。为了保护... 北洋海军威海卫基地以刘公岛为核心,在刘公岛上建有铁码头、海军公所、弹药库、水师学堂、兵营等重要设施。军舰停泊于刘公岛铁码头西南的威海湾内,北、西、南三面有陆地环绕,东侧有刘公岛作为屏障,南北有两条水道与外界相连。为了保护北洋海军的这些重要设施,清政府在刘公岛、南帮、北帮、日岛和西线建设了众多炮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洋海军 威海卫 水师学堂 刘公岛 炮台 弹药库 码头 清政府
下载PDF
靖远舰遗址出水铁器的保护修复
15
作者 兰栋(文/图) 楚鲁鹏(文/图) +1 位作者 尹传亮(文/图) 王泽冰(文/图) 《大众考古》 2024年第5期62-66,共5页
近年我国水下考古事业发展如火如荼,甲午沉舰系列水下考古工作成果颇丰,致远舰和经远舰的考古发现分别获得2015年度和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海洋出水文物的保护修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出水铁器文物占据较大比例。
关键词 保护修复 考古新发现 水下考古 靖远 海洋出水文物 考古发现 铁器 出水铁器文物
下载PDF
与文物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新时代文物保护与文物利用途径
16
作者 安丽娟 《炎黄地理》 2024年第8期133-135,共3页
通过加强文物保护与文物利用,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在新时代的文物保护与文物利用工作中,应贯彻“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保护方针,... 通过加强文物保护与文物利用,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在新时代的文物保护与文物利用工作中,应贯彻“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保护方针,与文物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利用文物资源作为研究历史文化、中国古代社会风貌、宗教信仰、审美趣味、生产力水平的可靠依据。通过长效创新开展文物保护与文物利用工作,强化相关职能部门的使命担当,加强宣传教育,充分调动社会公众参与文物保护的积极性,同时深度挖掘文物价值,实施规范化管理和数字化展示,从而提升文物保护与文物利用工作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展示 文物利用 文物保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生产力水平 文化软实力 社会公众参与 跨越时空
下载PDF
黄河文化与山东地域文化浅述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宾 魏元波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第10期48-50,共3页
山东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黄河文化资源富集、精神标识作用重要。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迁徙变化剧烈,影响文明的交流与融合。黄河文化参与了中华文化孕育发展、繁荣鼎盛、交流转移的全过程,并内化成中华文明的正统核心,培育了中华民族的... 山东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黄河文化资源富集、精神标识作用重要。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迁徙变化剧烈,影响文明的交流与融合。黄河文化参与了中华文化孕育发展、繁荣鼎盛、交流转移的全过程,并内化成中华文明的正统核心,培育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和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文化 山东 区域文化 齐鲁文化
下载PDF
山东威海定远舰的发现与论证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泽冰 孟杰 杨小博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0年第7期21-27,共7页
定远舰是大清帝国的旗舰,先后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保卫战,在甲午海战中奋勇御敌,但是最终搁浅自爆,后经日方多次拆解。威海湾清甲午沉舰课题主要是通过科学系统的水下考古工作,探寻这艘重要战舰的搁浅位置及残存情况,经过近4年的水下... 定远舰是大清帝国的旗舰,先后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保卫战,在甲午海战中奋勇御敌,但是最终搁浅自爆,后经日方多次拆解。威海湾清甲午沉舰课题主要是通过科学系统的水下考古工作,探寻这艘重要战舰的搁浅位置及残存情况,经过近4年的水下考古工作,终于在刘公岛东南海域找到了它的身影。经过两次系统的水下试掘工作,出水了一批重要的战舰遗物,特别是装甲板和305mm主炮弹引信的出水,成为证明定远舰身份最直接的物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远舰 刘公岛 北洋海军 装甲板
下载PDF
山东潍坊前埠下新石器时代遗址文化层沉积物微形态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柏哲人 王守功 +1 位作者 党浩 靳桂云 《海岱考古》 2020年第1期379-385,共7页
一、引言考古遗址沉积物微形态分析是获得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信息的一项重要手段[1],在欧美等国的古气候和环境考古研究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中国,这类研究还比较少,但要详细分析古遗址的形成过程,深入研究古文化发展与区域环境... 一、引言考古遗址沉积物微形态分析是获得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信息的一项重要手段[1],在欧美等国的古气候和环境考古研究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中国,这类研究还比较少,但要详细分析古遗址的形成过程,深入研究古文化发展与区域环境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器铭文 后李文化 大汶口文化 春秋晚期 春秋中期 春秋中晚期 微形态分析 刘彬徽 楚系青铜器研究 新石器时代遗址 文化层 山东潍坊
原文传递
数字式小型化磁力仪在古石桥考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景然 顾建松 +4 位作者 梁国庆 王泽冰 宗发保 周波 官佳 《声学与电子工程》 2017年第4期49-51,共3页
从古石桥的磁性特征、磁异常模型及赵州桥磁性特征参考三个角度出发,分析了磁法探测古石桥的原理。使用数字式小型化磁力仪,对东平湖进行了水下磁法考古探测。磁测数据分析后,给出了清水石桥疑似位置。
关键词 磁异常模型 数字式 小型化磁力仪 考古 古石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