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门冬胰岛素联合不同剂量维生素D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39
1
作者 崔广树 于爱军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261-264,268,共5页
目的探究门冬胰岛素单独治疗及联合不同剂量维生素D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炎性反应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山东省德州市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86例GDM患者,采取随机数... 目的探究门冬胰岛素单独治疗及联合不同剂量维生素D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炎性反应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山东省德州市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86例GDM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对照组给予门冬胰岛素治疗,联合低剂量组接受门冬胰岛素联合低剂量维生素D,联合高剂量组接受门冬胰岛素联合高剂量维生素D,对比三组胰岛素敏感性相关指标、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及妊娠结局。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胰岛素敏感性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 h血糖(2 hours after glucose load,2 hPG)及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胰岛素分泌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for insulinsecretion index,HOMA-β)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后三组患者FINS、HOMA-IR、HOMA-β、血清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 2,IL-2)、IL-6、IL-10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联合高剂量组在FINS、HOMA-IR、血清IL-2、IL-6、IL-10水平均低于联合低剂量组和对照组(P均<0.05),HOMA-β均高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P均<0.05)。联合高剂量组治疗后血清IL-2、IL-6、IL-10水平低于联合低剂量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FPG、2hPG、低血糖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高剂量组不良妊娠发生率低于联合低剂量组和对照组(χ^(2)=4.097,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联合高剂量维生素D能良好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调节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减轻胰岛素抵抗程度,并且改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冬胰岛素 维生素D 妊娠期糖尿病 炎性反应 妊娠结局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庞明慧 许静 崔长虹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年第9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对观察组120例孕产妇在常规产前检查的基础上实施孕期健康教育,包括产前教育、角色适应、提高应激能力、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产后抑郁症的认知等,产后护理包括个体化护理、家属及其丈夫母婴...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对观察组120例孕产妇在常规产前检查的基础上实施孕期健康教育,包括产前教育、角色适应、提高应激能力、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产后抑郁症的认知等,产后护理包括个体化护理、家属及其丈夫母婴保健知识指导及家庭访视等。对照组126例孕产妇进行常规产前检查及产后护理。结果:观察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0.83%,对照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15.87%。结论:经研究表明实施护理干预有效地降低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护理干预 健康教育 家庭访视
下载PDF
葆宫止血颗粒辅助促进产后子宫复旧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红 郑淑敏 +2 位作者 孙春亭 孙晶 蔡富强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7期2626-2630,共5页
目的:探讨葆宫止血颗粒辅助促进产后子宫复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德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产妇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常规使用缩宫素,观察组采取缩宫素+葆宫止血颗... 目的:探讨葆宫止血颗粒辅助促进产后子宫复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德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产妇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常规使用缩宫素,观察组采取缩宫素+葆宫止血颗粒。比较2组子宫复旧效果、宫底高度变化、产后恢复情况指标、产后子宫三径之和、血红蛋白(HGB)以及红细胞计数(RBC)、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子宫复旧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产后3 d和4 d,观察组宫底高度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分娩后恶露持续时间、分娩后腹痛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2组产后42 d子宫三径之和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产后7 d HGB、RBC均降低,但观察组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产的产妇使用葆宫止血颗粒,可有助于提升产后子宫的复旧效率,降低产后疼痛程度,促进子宫收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葆宫止血颗粒 子宫复旧 分娩 恶露 缩宫素 宫底高度 产后恢复 平滑肌
下载PDF
基于护患互动达标理论综合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效能、血糖控制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陈俊珍 刘爱辉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第3期527-530,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护患互动达标理论综合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效能、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德州市人民医院妊娠期糖尿病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105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基于护患互动达标理论综合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效能、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德州市人民医院妊娠期糖尿病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105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给予基于护患互动达标理论综合干预。调查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知识掌握情况、自我管理效能与护理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施基于护患互动达标理论的综合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与睡前血糖水平均优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知识掌握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实施基于护患互动达标理论综合干预,不仅有助于其血糖控制,还可提高认知水平,改善自我管理效能,得到满意评价,护理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患互动达标理论 妊娠期糖尿病 自我管理效能 血糖控制
原文传递
同步化羊水细胞传代培养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谢金芳 蔡富强 纪霞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6-668,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旧培养基内同步化羊水细胞(M期细胞)传代培养其细胞基数达到多少为最佳的培养方法以及旧培养基在4℃冰箱内的存放期限。方法对照组141份,每例接种2瓶,仅作原代培养。实验组140份,采用原代培养联合旧培养基内M期细胞传... 目的探讨应用旧培养基内同步化羊水细胞(M期细胞)传代培养其细胞基数达到多少为最佳的培养方法以及旧培养基在4℃冰箱内的存放期限。方法对照组141份,每例接种2瓶,仅作原代培养。实验组140份,采用原代培养联合旧培养基内M期细胞传代培养及4~C冰箱储备种细胞的方法。结果羊水细胞培养成功率由92.2%(对照组)提高到100%(实验组),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67,P〈O.01);对照组原代培养原位制片获得的细胞克隆数(13.35±6.38)与实验组原代培养原位制片获得的细胞克隆数(25.31±6.68)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原位制片获得的细胞克隆数(25.31±6.68)与1:2传代培养原位制片获得的克隆数(90.68±8.41)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与实验组获得的可分析分裂相数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0.063,P〈0.01);旧培养基4"C冰箱保存2~12天后分离其内细胞传代培养同样可获得满意效果。结论旧培养基内M期细胞的再利用可获得较多的有效分裂相,提高了培养成功率,保留了原代培养原位制片羊水细胞克隆的完整性,有利于核型分析时真假嵌合体的鉴定,保证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确保了一次性穿刺即可达到羊水细胞培养成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期羊水细胞 传代培养 产前诊断 染色体核型 克隆
原文传递
胎膜早破残余羊水量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金英 于红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1-332,共2页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残余羊水量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胎膜早破、头位、无其他剖宫产指征、拟行经阴道分娩的孕妇156例,临产前B超监测残余羊水量。其中羊水池深度≤3.0cm者83例,>3.0cm者73例。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及新...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残余羊水量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胎膜早破、头位、无其他剖宫产指征、拟行经阴道分娩的孕妇156例,临产前B超监测残余羊水量。其中羊水池深度≤3.0cm者83例,>3.0cm者73例。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结果羊水池深度≤3.0cm组手术产率比羊水池深度>3.0cm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率也明显升高(6.0%)。结论胎膜早破残余羊水量与分娩方式和新生儿窒息密切相关,应合理干预,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提高产科分娩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膜早破 残余羊水量 妊娠
原文传递
VEGF和HIF-1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黄艳丽 王萍 +2 位作者 徐东方 刘杰军 王明俊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605-607,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长因子及缺氧诱导因子-1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症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yp...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长因子及缺氧诱导因子-1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症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症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异位内膜中VEGF、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69%和60.60%,明显高于正常内膜组42.31%和38.46%(P<0.05,P<0.05)。VEGF、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在卵巢子宫内膜样囊肿组织、子宫腺肌症组织中无差异(P>0.05)。结论:VEGF、HIF-1α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VEGF、HIF-1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腺肌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缺氧诱导因子-1Α
原文传递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围手术期的护理 被引量:7
8
作者 徐桂香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2年第11期1079-1080,共2页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围手术期 护理
下载PDF
冷“休克”同步化羊水细胞传代培养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谢金芳 薛万华 +6 位作者 纪霞 王燕 蔡富强 孙兆亮 王立 李美芹 黄艳丽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冷“休克”同步化羊水细胞传代培养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实验组将原代培养至7天时置换出的旧培养基放置于4℃冰箱冷“休克”15天后,分离其内的M期细胞加入适量新培养基传代培养;对照组直接将原代培养至第7天时置换出的旧... 目的探讨冷“休克”同步化羊水细胞传代培养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实验组将原代培养至7天时置换出的旧培养基放置于4℃冰箱冷“休克”15天后,分离其内的M期细胞加入适量新培养基传代培养;对照组直接将原代培养至第7天时置换出的旧培养基离心,收集其内的M期细胞加入适量新培养基传代培养,不做冷“休克”处理。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活细胞、早期凋亡细胞及晚期凋亡细胞和死细胞的百分比;染色体G显带技术进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染色体核型分析,观察实验组染色体核型是否存在畸变。结果实验组收获的活细胞数(21.65±2.58)与对照组(34.80±2.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27,P〈0.01),实验组收获的早期凋亡细胞数(26.08±2.09)与对照组(23.79±2.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83,P〈0.01),实验组收获的晚期凋亡细胞及死细胞数(13.63±0.68)与对照组(12.95±0.6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84,P〈0.01);实验组染色体核型与对照组一致,均未见染色体发生畸变。结论将原代培养至7天时置换出的旧培养基放置于4℃冰箱15天后,分离其内的M期细胞继续传代培养,仍能获得一定数量的可分析分裂相,且染色体未见畸变,诊断结果可靠,应用该方法可确保一次性穿刺即可确保羊水细胞培养成功并得出最终的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ANNEXIN V-FITC/PI染色 染色体 冷“休克”同步化羊水细胞 传代 培养
原文传递
β蛋白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培民 袁淑红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11期1067-1070,共4页
目的探索β蛋白1(BP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10~2013年接受手术治疗的82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内BP1的表达,并探讨BP1的表达量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探索β蛋白1(BP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10~2013年接受手术治疗的82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内BP1的表达,并探讨BP1的表达量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结肠癌组织的BP1表达阳性率(67.1%)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BP1阳性表达率(1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P1的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显著相关(P〈0.05)。患者肿瘤组织内BP1表达水平与外周血CE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706,P〈0.05)。BP1阳性患者术后2年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BP1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6.36%,9/55 vs.40.74%,11/27;Log-rankχ~2=6.327,P=0.012)。结论 BP1在结肠癌中呈现高表达,且其水平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β蛋白1 生存分析 癌胚抗原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妊娠期高血压病产后蛋白尿的证治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政 王小燕 孙震 《北京中医药》 2008年第5期351-352,共2页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妊娠特有的症候群,以水肿、高血压、蛋白尿为其特征,多数患者分娩后以上症状很快消失,但也有部分患者蛋白尿持续时间较长。通过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其产后病症的证型、治则、方药的探讨,提出该病证为实证而非虚证,...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妊娠特有的症候群,以水肿、高血压、蛋白尿为其特征,多数患者分娩后以上症状很快消失,但也有部分患者蛋白尿持续时间较长。通过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其产后病症的证型、治则、方药的探讨,提出该病证为实证而非虚证,治则宜早泻而不宜早补,方药宜用当归芍药散而不宜早用参芪地黄等认识,并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病 产后蛋白尿 辨证论治 学术探讨
下载PDF
早产宫缩抑制剂的合理用药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洪旭 蔡富强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0年第8期725-726,共2页
关键词 早产 宫缩抑制剂 合理用药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习惯性流产54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以国 刘树慧 +1 位作者 李其英 周淑玲 《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7年第5期802-803,共2页
我院自1993年6月~1994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系统治疗习惯性流产患者54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文资料取自1993年6月~1994年12月期间,在我院门诊采用中西医结合系统治疗,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的54例习惯性... 我院自1993年6月~1994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系统治疗习惯性流产患者54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文资料取自1993年6月~1994年12月期间,在我院门诊采用中西医结合系统治疗,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的54例习惯性流产患者,保胎至37~38孕周后,在我院住院分娩的详细资料。 1.1.1 年龄:54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8±3.5岁。最小23岁,最大38岁。 1.1.2 孕次,4次者28例,5次者19例,6次或6次以上者7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习惯性流产
下载PDF
剖宫产切口感染的护理对策 被引量:1
14
作者 孟红梅 《中国实用医刊》 2014年第4期124-125,共2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感染的护理对策及相关因素。方法将140例剖宫产切口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感染的护理对策及相关因素。方法将140例剖宫产切口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切口感染因素较多,术前做好充分准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采用针对性预防护理对策,能有效避免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切口感染 相关因素 护理对策
原文传递
肾上腺素加局麻药减少会阴侧切口出血量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爱军 李秀娟 +1 位作者 李以国 徐桂香 《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9年第2期195-196,共2页
关键词 会阴侧切口 出血 肾上腺素 局部麻醉药 分娩
下载PDF
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10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晶 王小燕 吴琳霞 《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8年第11期1753-1754,共2页
关键词 米索前列醇 预防 产后出血
下载PDF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32例护理体会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秀丽 王玉清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2006年第6期450-451,共2页
2005-01/2005-11我们共完成32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关键词 子宫肌瘤切除术 护理体会 腹腔镜 效果满意 总结报告
下载PDF
子痫前期患者血清D-二聚体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血脂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爱军 崔广树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7期692-696,共5页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患者血清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及其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1,sFlt-1)、血脂水平的...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患者血清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及其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1,sFlt-1)、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山东省德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60例PE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12版)》中关于PE病情严重程度分类标准分为PE重度组(83例)和PE轻度组(77例),并选取同期80例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的D-D、ICAM-1、sFlt-1、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分析D-D与ICAM-1、sFlt-1、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各组研究对象D-D、ICAM-1、sFlt-1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D、ICAM-1、sFlt-1水平PE重度组高于PE轻度组和对照组,PE轻度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各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24 h蛋白尿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BP、DBP、24 h蛋白尿水平PE重度组高于PE轻度组和对照组,PE轻度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各组TC、TG、HDL-C、LDL-C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C、TG、LDL-C水平PE重度组高于PE轻度组和对照组,PE重度组的HDL-C水平低于PE轻度组和对照组,PE轻度组的TC、TG、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E轻度组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经Pearson分析,D-D与ICAM-1、sFlt-1、TC、TG、LDL-C、SBP、DBP、24 h蛋白尿水平呈正相关,D-D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P均<0.01)。结论PE患者的血清D-D水平增高,D-D水平可辅助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且与ICAM-1、sFlt-1、血脂水平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D-二聚体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血脂 相关性
下载PDF
综合疗法治疗盆底松弛综合征16例临床分析
19
作者 李贵信 闫桂英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5年第1期16-18,共3页
为总结手术治疗盆底松弛综合征的临床经验,对采用综合术式配合术后中药及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盆底松弛综合征患者1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全部随访1~2年,痊愈(症状全部缓解)8例,显效(主要症状缓解)7例.有效(部分症状缓解)1例... 为总结手术治疗盆底松弛综合征的临床经验,对采用综合术式配合术后中药及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盆底松弛综合征患者1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全部随访1~2年,痊愈(症状全部缓解)8例,显效(主要症状缓解)7例.有效(部分症状缓解)1例。显效率93.7%。手术主要并发症:创口轻度感染2例,排便或排尿时轻微腹痛2例。结果显示:手术可迅速改善症状,术后应用中药及盆底肌功能锻炼可巩固疗效;采用综合术式配合术后中药及盆底肌功能锻炼是治疗盆底松弛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盆底松弛综合征 肌功能 锻炼 中药 综合疗法 并发症 有效方法 配合 改善
原文传递
淋巴瘤样肉芽肿临床病理分析
20
作者 郭培民 袁淑红 《临床医学》 CAS 2015年第8期33-34,F0004,共3页
目的探讨淋巴瘤样肉芽肿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淋巴瘤样肉芽肿的临床病理学和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观察,结合免疫表型并复习文献。结果 2例淋巴瘤样肉芽肿显示以血管损害为主的淋巴组织病变,淋巴细胞呈多形性、... 目的探讨淋巴瘤样肉芽肿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淋巴瘤样肉芽肿的临床病理学和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观察,结合免疫表型并复习文献。结果 2例淋巴瘤样肉芽肿显示以血管损害为主的淋巴组织病变,淋巴细胞呈多形性、不典型,显示为EB病毒感染的B细胞组成,并有大量的混合反应性T细胞。结论淋巴瘤样肉芽肿为一类罕见的低度恶性病变,显示组织学分级和临床侵袭性的变化谱系,与EB病毒阳性的大B细胞比例有关。淋巴瘤样肉芽肿可进展为EBV阳性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样肉芽肿 EB病毒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