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血性脑卒中与侧支循环 被引量:20
1
作者 王雁 孙晓明 张晨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8-159,共2页
脑卒中是当今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是首位致残因素。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全部卒中的70%以上。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关系密切,其狭窄程度越重脑梗死发病的风险就越大。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侧支循环 颈动脉狭窄 致残因素 狭窄程度 发病率 脑梗死 死亡率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凤田 李少伟 孙晶晶 《中国实用医刊》 2020年第22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8月至2020年7月在寿光市人民医院治疗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对...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8月至2020年7月在寿光市人民医院治疗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NIHSS评分、Barthel评分、炎症因子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炎症反应,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氢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脑梗死
原文传递
阿司匹林与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对比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玲 《中国实用医刊》 2016年第20期73-74,共2页
目的分析比较依达拉奉、丁苯酞、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11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分析比较依达拉奉、丁苯酞、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11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观察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2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225,P〈0.05);观察组治疗后3周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为(3.78±0.45)分,优于对照组的(5.45±0.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116,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CV血流速度为(27.67±9.87)cm/s,优于对照组的(27.67±9.87)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02,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流灌注指数为0.71±0.05,优于对照组的0.86±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400,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VR为(36.56±6.85)%,优于对照组的(29.78±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09,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脑血管储备能力,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阿司匹林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 丁苯酞 阿司匹林 神经功能 脑血管储备能力
原文传递
依达拉奉、氯吡格雷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2
4
作者 庄秀丽 江淑燕 《中国实用医刊》 2020年第5期114-117,共4页
目的依达拉奉、氯吡格雷、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寿光市人民医院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78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采用氯吡格雷片联合丁... 目的依达拉奉、氯吡格雷、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寿光市人民医院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78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采用氯吡格雷片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观察组39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分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白细胞介素(IL)-1、IL-2、IL-6等指标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S-100β、NSE、IL-1、IL-2、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37/39),高于对照组的79.49%(3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13%(2/39)]与对照组[2.56%(1/39)]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依达拉奉、氯吡格雷与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可改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减轻神经损伤,同时可调控血清S-100β、NSE、IL-1、IL-2、IL-6等指标,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丁苯酞 氯吡格雷 急性脑梗死
原文传递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5
作者 韩晓美 董来芹 +2 位作者 王玉丽 张秀燕 翟瑞华 《糖尿病新世界》 2024年第6期170-173,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双盲法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参考组(n=56)和干预组(n=56),参考组开...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双盲法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参考组(n=56)和干预组(n=56),参考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组开展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比较患者血糖指标、自护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组间差异。结果与参考组相比,干预组患者的血糖指标更优,自护能力、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的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疾病护理中,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2型糖尿病 综合康复护理 满意度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效果及手术方式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韩晓萍 韩晓美 王海玲 《系统医学》 2021年第12期165-167,171,共4页
目的分析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于患者治疗效果与手术方式所具有的安全性所造成的影响。方法在2017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入院进行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列表... 目的分析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于患者治疗效果与手术方式所具有的安全性所造成的影响。方法在2017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入院进行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列表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干预,研究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干预,对患者临床效果以及手术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2,P=0.037)。在手术指标方面,在手术用时与术中出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5、0.748,P=0.685、0.805);在住院用时方面,研究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56,P=0.014)。在患者生理指标方面,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白蛋白与前白蛋白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22、3.214,P=0.556、0.258)。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白蛋白与前白蛋白数值均有所提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56、10.236,P=0.011、0.002)。在并发症问题上,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43,P=0.002)。结论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过程中,通过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应用,有利于促进患者治疗效果的合理提升与优化,对于患者手术安全性的提升具有积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治疗方法 肠内营养支持 临床效果 手术安全性
下载PDF
脑膜癌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商瑞芹 刘志辉 《癌症进展》 2010年第5期471-475,共5页
脑膜癌病(meningeal carcinomatosis,MC)又称癌性脑膜炎(neoplastic meningitis),是癌症患者重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在实体肿瘤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5%,在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中发病率为5%~15%,在原发性脑肿瘤患者中发病率... 脑膜癌病(meningeal carcinomatosis,MC)又称癌性脑膜炎(neoplastic meningitis),是癌症患者重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在实体肿瘤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5%,在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中发病率为5%~15%,在原发性脑肿瘤患者中发病率为1%~2%,1%~7%的患者找不到肿瘤原发灶,解剖发现有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和体征并被证实有脑膜受累证据的癌症患者发病率达19%,且随着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MC的发病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癌病 检查 治疗
下载PDF
丁苯酞序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脑梗死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评价
8
作者 王珊 赵小话 郭明涛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0期81-84,共4页
目的分析丁苯酞序贯应用于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脑梗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0月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参考组和观察组,各58例。参... 目的分析丁苯酞序贯应用于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脑梗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0月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参考组和观察组,各58例。参考组开展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丁苯酞序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有效率、血管内皮功能、神经功能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有效率为94.83%,显著高于参考组的8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5,P=0.039)。治疗后,观察组的血管内皮功能、神经功能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序贯联合常规治疗应用于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脑梗死患者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脑梗死 丁苯酞 序贯治疗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瑞舒伐他汀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治疗有效率及临床疗效分析
9
作者 王珊 赵小话 董来芹 《系统医学》 2024年第3期132-135,共4页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联合瑞舒伐他汀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治疗有效率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3年9月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分组法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每组93例。常规对症...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联合瑞舒伐他汀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治疗有效率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3年9月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分组法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每组93例。常规对症支持基础上,单药组使用舒伐他汀治疗,联合组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为96.77%,显著高于单药组的8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4,P=0.026)。联合组炎症因子、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神经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与瑞舒伐他汀的联合治疗方案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效果确切,有效率高,安全性值得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瑞舒伐他汀 急性脑梗死 有效率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构音障碍的早期效果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凤田 张园园 《中国实用医刊》 2019年第21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对帕金森病(PD)患者的早期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PD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多巴胺能药物治疗后效果不理想,或无法耐受药物不良反应,或出现药物难以控制性...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对帕金森病(PD)患者的早期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PD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多巴胺能药物治疗后效果不理想,或无法耐受药物不良反应,或出现药物难以控制性震颤.所有患者均进行STN-DBS治疗,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患者非运动症状评估量表评分、帕金森病评分量表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言语流畅性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6例患者中出现一过性头痛1例,无症状性颅内积气3例,眼睑青肿1例,短暂性意识模糊1例,所有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未影响治疗.结论STN-DBS治疗可有效改善PD患者帕金森症状及非运动症状,且不会引起认知损伤及构音障碍,早期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丘脑底核
原文传递
亚低温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金辉 杨艳萍 《中国实用医刊》 2021年第17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在寿光市人民医院治疗的ACI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在寿光市人民医院治疗的ACI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局部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脑血流及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7、14、28 d后,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12 h后,观察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72 h后,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β、丙二醛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阿替普酶治疗相比,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可更好地改善患者脑血流,减轻炎症反应及过氧化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阿替普酶 亚低温 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依达拉奉防治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蔺庆春 朱春记 焉传祝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08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防治进展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将1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依达拉奉组8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依达拉奉30 mg稀释后30 min内静滴完,1次/12 h,连续7 d;对照组80例,采用常规治疗。研究开始...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防治进展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将1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依达拉奉组8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依达拉奉30 mg稀释后30 min内静滴完,1次/12 h,连续7 d;对照组80例,采用常规治疗。研究开始7 d后,观察脑梗死进展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死灶体积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7 d后脑梗死进展率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且试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升高,梗死灶体积缩小,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早期应用依达拉奉治疗可以阻止脑梗死的进展,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伤残率,改善预后,且副作用少,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进展性脑梗死 氧自由基
下载PDF
早期高压氧治疗结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晓美 韩晓萍 赵小话 《系统医学》 2021年第12期187-189,198,共4页
目的分析应用早期高压氧治疗与康复训练结合的方式进行干预对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人员在2018年1月—2020年6月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 目的分析应用早期高压氧治疗与康复训练结合的方式进行干预对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人员在2018年1月—2020年6月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早期高压氧疗法(HBO)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康复训练的方式对患者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2,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均有所提升,研究组上述指标分别为(59.24±3.45)分、(10.25±0.45)分以及(71.03±4.63)分,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36.15±3.41)分、(15.42±1.03)分以及(49.72±3.67)分,研究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58、32.524、25.504,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通过早期高压氧治疗与康复训练的结合应用,有利于实现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与生活质量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高压氧 康复训练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高血压治疗与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培 袁新江 《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 2017年第4期207-209,共3页
目的研究高血压治疗与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的患者300例,入院后根据NIHSS评分,划分为轻度脑卒中和重度脑卒中。分析高血压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 目的研究高血压治疗与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的患者300例,入院后根据NIHSS评分,划分为轻度脑卒中和重度脑卒中。分析高血压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等具体情况,总结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高血压治疗情况方面,轻度脑卒中患者规律治疗率,高于重度脑卒中患者,不知情率、不治疗率、不规律治疗率,均低于重度脑卒中患者(P<0.05)。与规律治疗患者比较,不知情患者、不治疗患者、不规律治疗患者更倾向于重度脑卒中(P<0.05)。结论高血压治疗与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高血压规律治疗,能够减轻缺血性脑卒中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 严重程度 相关性
原文传递
MRI用于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15
作者 王凤 杨扬 +1 位作者 杨华园 赵小话 《系统医学》 2020年第3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对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进行诊断时使用MRI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7年6月-2019年6月56例经过确诊的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均行MRI和CT诊断,分析两种方法对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的诊断准确率,及对不... 目的探讨分析对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进行诊断时使用MRI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7年6月-2019年6月56例经过确诊的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均行MRI和CT诊断,分析两种方法对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的诊断准确率,及对不同分型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检出率,和对不同部位的检出率。并对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的CT和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MRI的诊断准确率89.26%比CT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02,P<0.05),对不同分型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检出率比CT高(P<0.05),对不同部位(除脑叶)的检出率比CT高(P<0.05)。结论在对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进行诊断时使用MRI比CT更加准确,灵敏度高,且MRI对不同分型检出率均较高,对幕下和幕上出血的检出率也较高。对出血的病灶、形态、数目等均有较高的准确率,因此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 MRI CT 诊断准确率 不同分型 不同部位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16
作者 庄明莲 赵小话 《糖尿病新世界》 2020年第9期60-62,共3页
目的分析丹红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112例,经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联用常规治疗方案及丹红注射液,分析组... 目的分析丹红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112例,经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联用常规治疗方案及丹红注射液,分析组间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14 d空腹血糖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前及治疗后组间空腹血糖数据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4 d 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14 d VEGF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14 d 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2型糖尿病 脑梗死 临床效果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术后夹闭不全的评估效果分析
17
作者 王凤 杨华园 +1 位作者 杨扬 赵小话 《中外医疗》 2020年第9期180-182,共3页
目的分析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术后夹闭不全的评估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期间该院就诊的颅内动脉瘤患者40例,CTA检查后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术后复查CTA,发生术后夹闭不全者行二次手术治疗,且在二次术后再次复查CTA,... 目的分析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术后夹闭不全的评估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期间该院就诊的颅内动脉瘤患者40例,CTA检查后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术后复查CTA,发生术后夹闭不全者行二次手术治疗,且在二次术后再次复查CTA,分析检查结果。结果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经手术证实动脉瘤病灶44个,病灶直径<5 mm者14个(31.82%),病灶直径≥5 mm者30个(68.18%);以病位分布于床突动脉及大脑前动脉者居于前两位,分别为45.45%(20/44)、13.64%(6/44);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经术前CTA检出病灶39个,CTA检出率与手术结果符合率88.64%(39/44);40例患者经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7 d发生颅内动脉瘤新病灶2枚(均属于同一例患者),载瘤动脉血流比较顺畅;术后10 d发现动脉瘤术后夹闭不全病例3例,经二次手术后行CTA复查,显示动脉瘤夹闭效果良好,载瘤动脉血流比较顺畅;其余36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效果均比较良好;术后11 d经CTA复查,显示合并脑积水者4例,经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后生命体征稳定,脑血管痉挛及脑梗死各1例,经介入及药物治疗后均明显好转;术后90 d内复诊,颅内情况均良好。结论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术后夹闭不全的诊断及手术效果评估价值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术后夹闭不全 评估效果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MMP-9的表达及神经调节素的干预作用
18
作者 王海萍 李增伟 迟兆富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8-82,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表达及神经调节素-1β(NRG-1β)的干预作用。方法取成年健康雄性Wister大鼠100只,应用线拴法经颈外-颈内动脉插线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动物模型,经颈内动脉单剂量注射1.5...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表达及神经调节素-1β(NRG-1β)的干预作用。方法取成年健康雄性Wister大鼠100只,应用线拴法经颈外-颈内动脉插线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动物模型,经颈内动脉单剂量注射1.5%NRG-1β5μL干预治疗。采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免疫印迹法,观察脑组织MMP-9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导脑组织MMP-9表达。随着缺血缺氧时间的延长,对照组MMP-9蛋白的表达逐渐增加,阳性细胞形态大小不一,分布于脑组织各区。NRG-1β治疗可降低MMP-9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应脑区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MMP-9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炎症反应过程。NRG-1β可能通过调节脑组织中MMP-9的活性,干扰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的发生发展过程,改善神经元的生存环境,延迟神经元损伤的时间和程度,进而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积极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调节素 缺氧缺血 再灌注损伤 明胶酶B 荧光抗体技术 免疫印迹法 大鼠 WISTAR
原文传递
灯盏细辛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128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袁锐三 王顺吉 刘义翠 《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3期228-228,共1页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2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8例。两组均常规给予甘露醇脱水、阿司匹林、曲克芦丁、三七总苷注射液等治疗。治疗组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4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2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8例。两组均常规给予甘露醇脱水、阿司匹林、曲克芦丁、三七总苷注射液等治疗。治疗组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4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qd,2周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74.2%,38.3%;有效率分别为87.5%,71.1%(P<0.05)。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细辛注射液 脑梗死 急性
下载PDF
氨苄西林致顽固性呃逆1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许云兰 王振太 齐爱华 《医药导报》 CAS 2002年第7期421-421,共1页
关键词 氨苄西林 顽固性呃逆 药物不良反应 病例报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