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早期胃癌及异型增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1
作者 高孝忠 褚衍六 +3 位作者 乔秀丽 王晓丰 刘奉 刘洁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对早期胃癌及异型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217例普通胃镜和(或)NBI下表现异常者,依次采用普通放大、NBI结合放大、靛胭脂染色并放大观察,评价各检查方法图像的清晰度,并在NBI模式下于改变最显著部位...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对早期胃癌及异型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217例普通胃镜和(或)NBI下表现异常者,依次采用普通放大、NBI结合放大、靛胭脂染色并放大观察,评价各检查方法图像的清晰度,并在NBI模式下于改变最显著部位活检行病理学检查。胃癌和重度异型增生者行内镜超声检查(EUS),早期胃癌和重度异型增生者行内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结果在观察病变轮廓方面,NBI与染色内镜或普通内镜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BI最清晰,尤其是对于局灶性浅表性病变的观察;对于胃小凹的形态观察,NBI或染色内镜均优于普通内镜;在对胃黏膜微血管的观察中,NBI具有绝对优势。217例中发现轻度异型增生19例,中度异型增生9例,重度异型增生4例,早期胃癌5例。NBI模式下,胃小凹形态分为6种类型,异型增生主要表现为Ⅴ1型及Ⅳ型,早期胃癌主要表现为Ⅵ型。NBI放大内镜下3例早期胃癌可见新生或粗大血管,其中2例观察到螺旋形毛细血管。结论NBI技术操作简便,对胃黏膜病变轮廓显示清晰,放大后更可清晰观察到胃小凹及微血管形态,有助于提高早期胃癌及异型增生的靶向活检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癌前病变 胃小凹 微血管 内窥镜检查 窄带成像技术
原文传递
瘦素在肝病发生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宋振河 高孝忠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39-243,共5页
关键词 瘦素 肝病 病理机制 肥胖 基因结构
下载PDF
窄带成像内镜对胃良恶性溃疡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褚衍六 高孝忠 +3 位作者 乔秀丽 王晓丰 刘洁 刘奉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0-583,587,共5页
目的观察研究窄带成像技术(NBI)对内镜下胃良、恶性溃疡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常规胃镜检查发现胃溃疡的患者依次采用常规模式、NBI模式及靛胭脂染色放大方法进行观察,重点观察溃疡周边黏膜的胃小凹及微血管,评价各检查方法图像的... 目的观察研究窄带成像技术(NBI)对内镜下胃良、恶性溃疡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常规胃镜检查发现胃溃疡的患者依次采用常规模式、NBI模式及靛胭脂染色放大方法进行观察,重点观察溃疡周边黏膜的胃小凹及微血管,评价各检查方法图像的清晰度,于改变最显著部位活检行病理学检查。结果58例胃溃疡患者中,良性溃疡37例,恶性溃疡21例。在观察溃疡轮廓方面,NBI与染色内镜或普通内镜之间差异有显著性,NBI最清晰;对于溃疡周边黏膜胃小凹的形态观察,NBI或染色内镜均优于普通内镜;在对溃疡周边黏膜微血管的观察中,NBI具有绝对优势。NBI模式下,胃小凹形态分为6种类型,恶性溃疡周边黏膜胃小凹多为Ⅵ型,此型与胃癌病理学诊断符合率达94.8%,敏感性90.5%、特异性97.3%。NBI放大内镜下86.5%(32/37)的良性溃疡周边黏膜微血管走形规则,85.7%(18/21)的恶性胃溃疡周边黏膜可观察到不规则走形的微血管。结论NBI,电子染色,操作简便,对胃溃疡轮廓显示清晰,放大后更可清晰观察到溃疡周边黏膜的胃小凹及微血管形态,有助于提高胃癌的靶向活检准确率,对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具有潜在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胃癌 胃小凹 微血管 内镜 窄带成像技术
下载PDF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对大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8
4
作者 乔秀丽 张娟 +1 位作者 刘奉 褚衍六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1-103,共3页
大肠癌、大肠肿瘤性息肉及非肿瘤性息肉的发现诊断,是结肠镜检查的主要目的。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突出优势在于既能对消化道黏膜表面的细微形态清晰显示,又可使一些普通内镜难以发现的病灶突显出来,有助... 大肠癌、大肠肿瘤性息肉及非肿瘤性息肉的发现诊断,是结肠镜检查的主要目的。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突出优势在于既能对消化道黏膜表面的细微形态清晰显示,又可使一些普通内镜难以发现的病灶突显出来,有助于提高消化道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带成像技术 诊断价值 大肠肿瘤 内镜 非肿瘤性息肉 结肠镜检查 消化道黏膜 癌前病变
原文传递
蒲元和胃胶囊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119例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晓丰 宋文冲 《中国药业》 CAS 2010年第19期67-69,共3页
目的观察蒲元和胃胶囊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幽门螺杆菌阴性的隆起糜烂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347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115例口服埃索美拉唑肠溶片(20 mg,每日2次)、猴头菌提取物颗粒(3 g,每日3次)治疗4周;B组113例在A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 目的观察蒲元和胃胶囊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幽门螺杆菌阴性的隆起糜烂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347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115例口服埃索美拉唑肠溶片(20 mg,每日2次)、猴头菌提取物颗粒(3 g,每日3次)治疗4周;B组113例在A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4周;C组119例口服埃索美拉唑肠溶片(20 mg,每日2次)、蒲元和胃胶囊(4粒,每日3次)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1周,后以蒲元和胃胶囊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3周。治疗结束1月后行胃镜检查了解治疗效果。结果 B组、C组疗效明显优于A组(P<0.01),症状改善也明显优于A组(P<0.01);治疗后复查胃镜,镜下表现明显好于A组(P<0.01)。结论蒲元和胃胶囊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幽门螺杆菌阴性的隆起糜烂性胃炎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起糜烂性胃炎 蒲元和胃胶囊 氩离子凝固术
下载PDF
钛夹在结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李晓景 董文华 +1 位作者 宋军伟 高孝忠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30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钛夹在结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山东颐养健康集团淄博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252例结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根据术后是否常规应用钛夹闭合创面分为A组(n=... 目的探讨钛夹在结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山东颐养健康集团淄博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252例结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根据术后是否常规应用钛夹闭合创面分为A组(n=127)和B组(n=125)。A组患者内镜黏膜切除术后常规应用钛夹闭合创面,B组患者单纯行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腺瘤大小、分布差异,术后迟发性出血率,二次手术率,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患者腺瘤均一次性完整切除,两组患者腺瘤大小、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迟发性出血率、二次手术率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常规应用钛夹闭合创面,可有效降低术后迟发性出血率及二次手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息肉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钛夹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诊断萎缩性胃炎与肠上皮化生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褚衍六 张娟 +3 位作者 刘向阳 高孝忠 刘奉 刘洁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5-266,共2页
关键词 萎缩性胃炎 肠化 胃小凹 内窥镜检查 窄带成像技术
原文传递
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MRI分数评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振芝 王晓华 +2 位作者 王黎明 刘芹 乔秀丽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07-108,138,共3页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MRI分数与Child-Pugh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48例肝炎肝硬化病人均进行肝脏MRI平扫检查,观察测量肝脏长径、腹水厚度、侧枝循环数目等参数,并与Child-Pugh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hild-Pugh分级与侧枝循环数...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MRI分数与Child-Pugh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48例肝炎肝硬化病人均进行肝脏MRI平扫检查,观察测量肝脏长径、腹水厚度、侧枝循环数目等参数,并与Child-Pugh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hild-Pugh分级与侧枝循环数目、腹水厚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肝脏长径呈显著负相关(P<0.05)。肝脏MRI分数与Child-Pugh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935,P<0.01);运用肝脏MRI评分系统区分Child-Pugh A级与其他级别的肝硬化,其准确度、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3.8%、95.2%及92.6%。结论基于侧枝循环数目、腹水厚度及肝脏长径三项指标的肝脏MRI评分系统,可良好地运用于评估肝硬化的临床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肝硬化 磁共振成像 肝功能评价
下载PDF
MR化学位移成像脑代谢物改变与肝硬化的临床相关性 被引量:1
9
作者 乔秀丽 李振芝 +4 位作者 刘芹 高孝忠 王晓丰 岳进勇 梁和业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利用磁共振波谱分析(MRS)评价肝硬化患者脑代谢物的异常变化及其与Child-Pugh分级和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应用3.0T磁共振对5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Child A级20例、Child B级14例、Child C级18例)及1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磁... 目的利用磁共振波谱分析(MRS)评价肝硬化患者脑代谢物的异常变化及其与Child-Pugh分级和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应用3.0T磁共振对5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Child A级20例、Child B级14例、Child C级18例)及1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磁共振波谱分析,计算脑代谢物Cho(胆碱)、m(I肌醇)、NAA(N-乙酰天门冬氨酸)、C(r肌酸)和GLX(6谷氨酰胺复合物)峰下面积、脑代谢物峰下面积与Cr比值(NAA/Cr、Cho/Cr、ml/Cr、Glx6/ml)。结果Child-Pugh A级患者与对照组mI、GLX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ild-Pugh B级与Child-Pugh A级Cho、mI、GLX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ild-PughC级与Child-Pugh B级Cho、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Child-Pugh A级与对照组ml/Cr、Glx6/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ild-Pugh B级与Child-Pugh A级Cho/Cr、ml/Cr、Glx6/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Child-Pugh C级与Child-Pugh B级Cho/Cr、ml/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性脑病与无肝性脑病患者脑代谢物峰下面积比值(Cho/Cr、ml/Cr、Glx6/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ild-Pugh分级与Glx6/Cr呈正相关,与Cho/Cr、ml/Cr呈负相关;肝硬化患者TBIL、PT与Cho/Cr、ml/Cr呈负相关,与Glx6/Cr呈正相关。ALB与Cho/Cr、ml/Cr呈正相关,与Glx6/Cr呈负相关。ALT与NAA/Cr、Cho/Cr、ml/Cr、Glx6/Cr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肝硬化及肝性脑病患者存在脑代谢物浓度异常改变,它可作为肝硬化和肝性脑病早期诊断及程度评价的一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性脑病 磁共振波谱分析 CHILD-PUGH分级 肝功能
下载PDF
消化道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应用现状 被引量:1
10
作者 褚衍六 高孝忠 赵幼安 《中国消化内镜》 2007年第12期23-26,共4页
内镜发展至今,采用的均是全光谱成像系统,新近发展起来的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arrow-band Imaging System with Magnifying Endoscopy,NBI-ME),给我们呈现了崭新的画面!目前,NBI-ME主要应用于胃肠道早期肿瘤及其癌前病变的观察研究[1~5],
关键词 放大内镜 ME 鉴别诊断 恶性病变 窄带成像 结肠镜
下载PDF
信号调节蛋白α1在胃溃疡大鼠胃壁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作用
11
作者 孙政勤 高孝忠 +5 位作者 乔秀丽 郭琳娜 陈磊 王红阳 胡和平 吴孟超 《胃肠病学》 2011年第10期589-592,共4页
背景:细胞表面免疫抑制性受体信号调节蛋白(SIRPs)广泛表达于各类细胞,可减弱或抑制诱导性信号,对细胞内生物学活动具有负向调控作用。目的:探讨SIRPα1在胃溃疡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2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 背景:细胞表面免疫抑制性受体信号调节蛋白(SIRPs)广泛表达于各类细胞,可减弱或抑制诱导性信号,对细胞内生物学活动具有负向调控作用。目的:探讨SIRPα1在胃溃疡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2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胃溃疡模型组,每组10只。以冰乙酸作用于胃窦部浆膜面1min诱导胃溃疡模型。术后14 d处死大鼠,胃溃疡模型组于溃疡部位取材,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壁细胞SIRPα1表达。以胃囊翻转与酶消化法分离大鼠胃壁细胞,以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SIRPα1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胃壁细胞SIRPα1呈弥漫强阳性表达,阳性染色主要定位于细胞质,胃溃疡模型组大鼠胃壁细胞SIRPα1表达强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低(免疫组化评分:2.6±0.8对6.2±0.7,P<0.001)。分离的大鼠胃壁细胞SIRPα1亦呈强阳性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一致。结论:胃壁细胞SIRPαt1低表达使之对胃酸分泌的负向调控作用减弱可能参与了胃溃疡的形成。免疫调节因素在溃疡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调节蛋白α1 胃溃疡 壁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瘦素与慢性肝脏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官群业 王连源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1-13,共3页
瘦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在体内分为游离型、结合型两种形式。瘦素与其受体结合后通过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发挥生物学效应。研究发现瘦素在多种慢性肝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可能与促进肝内脂肪堆积、刺激肝星状细胞活化、... 瘦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在体内分为游离型、结合型两种形式。瘦素与其受体结合后通过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发挥生物学效应。研究发现瘦素在多种慢性肝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可能与促进肝内脂肪堆积、刺激肝星状细胞活化、促使库普弗细胞表达细胞因子、增加交感神经活性、影响细胞信号转导等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慢性肝脏疾病 进展
下载PDF
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承棉 《临床医学》 CAS 2022年第8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威海市中心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109例SA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分为对照组(n=54)和研究组(n=55)。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曲肽,研究组(n=...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威海市中心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109例SA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分为对照组(n=54)和研究组(n=55)。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曲肽,研究组(n=55)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曲肽、乌司他丁。记录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情况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相应治疗方案,经分析可知,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55%,52/55)高于对照组(74.07%,4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74,P<0.05)。治疗前,两组IL-6、TNF-α、CRP等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TNF-α、CRP水平均较之前有所下降,研究组治疗后上述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组间)、各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研究组各项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SAP患者联合应用乌司他丁及奥曲肽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优,有利于降低其机体炎症因子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乌司他丁 奥曲肽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致肝脏巨大含气脓肿一例
14
作者 韩志浩 王凤燕 《中国实用医刊》 2017年第19期F0003-F0004,共2页
患者,女,48岁,因"发热3 d,腹痛6 h"于2015年11月22日就诊。患者于入院前3 d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为持续性高热,最高体温为39 ℃,于当地诊所行抗炎治疗后好转。7 h前无明显诱因感上腹痛,为持续性钝痛,无腰背部放射痛,为系统... 患者,女,48岁,因"发热3 d,腹痛6 h"于2015年11月22日就诊。患者于入院前3 d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为持续性高热,最高体温为39 ℃,于当地诊所行抗炎治疗后好转。7 h前无明显诱因感上腹痛,为持续性钝痛,无腰背部放射痛,为系统诊治到急诊科就诊,行腹部CT示:肝右叶巨大含气病变,大小12 cm×10 cm,内见气-液平面,肝内胆管多发积气,肝周多发气体密度影(图1、图2)。为进一步治疗收入院。患者否认既往有心肺疾病、糖尿病等病史,否认外伤、手术史。查体:体温37.0 ℃,脉搏96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28/84 mmHg(1 mmHg=0.133 kPa)。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精神不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 肝脏 脓肿 抗炎治疗 持续性高热 持续性钝痛 腹部CT 肝内胆管
原文传递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腹腔间隔室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15
作者 韩晓静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第19期3087-3088,共2页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并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是消化系统疾病中最凶险的类型之一。通过分析威海市中心医院成功救治的1例SAP并ACS患者的病历资料,复习相关文献,总结救治经验:...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并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是消化系统疾病中最凶险的类型之一。通过分析威海市中心医院成功救治的1例SAP并ACS患者的病历资料,复习相关文献,总结救治经验:SAP并ACS需综合疗法,在腹腔穿刺减压效果不佳时及早开腹手术减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文献复习
下载PDF
老年人上消化道大出血95例分析
16
作者 钱水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6期3846-3847,共2页
关键词 胃肠出血/治疗
下载PDF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17
作者 袁泉 徐秀芬 刘桂方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5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2例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1例。对照组采用四联疗法治疗,疗程10 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2例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1例。对照组采用四联疗法治疗,疗程10 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疗程10 d。停用四联药物后继续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胃溃疡服用6周,十二指肠溃疡服用4周;治疗组继续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10 d。最后在内镜下观察两组溃疡的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分别为91.8%、73.8%,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溃疡达瘢痕期两组分别为86.9%、67.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上腹部不适、便秘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消化性溃疡,镜下溃疡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单用四联疗法,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明显提高,且能减少应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 四联疗法
下载PDF
低位梗阻性黄疸的影像与内镜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4
18
作者 褚衍六 高孝忠 +4 位作者 张娟 岳进勇 葛全序 乔秀丽 王晓丰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影像与内镜检查在低位梗阻性黄疸中的诊断价值及科学组合与合理应用。方法回顾分析57例低位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病因及体表超声(US)、cT、MRI+MRCP、ERCP和EUS等诊断结果,总结各检查方法在低位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适应证和诊断... 目的探讨影像与内镜检查在低位梗阻性黄疸中的诊断价值及科学组合与合理应用。方法回顾分析57例低位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病因及体表超声(US)、cT、MRI+MRCP、ERCP和EUS等诊断结果,总结各检查方法在低位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适应证和诊断价值。结果57例低位梗阻性黄疸患者中,良性梗阻42例,其中胆总管结石38例,胆总管蛔虫1例,胆道术后良性狭窄2例,胰头部慢性胰腺炎1例;恶性梗阻15例,其中胰头癌11例,壶腹癌4例。US、CT、MRI+MRCP、ERCP、EUS对低位梗阻性黄疸的定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1.93%(41/57)、88.00%(22/25)、94.59%(35/37)、100.00%(47/47)、96.77%(30/31);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3.16%(36/57)、80.00%(20/25)、83.78%(31/37)、100.00%(47/47)、96.77%(30/31)。结论良性病变是低位梗阻性黄疸的主要原因,但恶性病变并不少见,影像或内镜检查对于明确诊断至关重要,策略性、程序性选择应用各种检查方法,尤为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阻塞性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胰胆管成像术 磁共振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内窥镜超声检查 诊断
原文传递
不同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晶 张小磊 于榆林 《中国实用医刊》 2022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含铋剂四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9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掷硬币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含铋剂四联疗法(左... 目的探讨不同含铋剂四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9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掷硬币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含铋剂四联疗法(左氧氟沙星片、阿莫西林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复方铝酸铋片)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疗程基础上延长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复方铝酸铋片服用时间。比较两组血清指标[血清胃泌素、降钙素原(PCT)]、Hp清除率、复发率。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83%,46/48)高于对照组(81.25%,3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胃泌素、PCT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胃泌素、PC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Hp清除率(95.83%,46/48)高于对照组(81.25%,3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铋剂四联疗法中延长PPI和铋剂疗程,有助于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提高Hp清除率,改善胃泌素、PCT水平,且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幽门螺旋杆菌 铋剂 四联疗法 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
原文传递
消化内科理论教学初探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丹 张树芬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27期136-137,共2页
结合消化内科学的学科特点,提出在理论教学中应抓好下面几个环节:(1)精心制作课件;(2)重视课堂导入语和教态艺术;(3)多种教学方法灵活恰当运用;(4)虚心听取教学反馈意见。旨在提高理论教学质量。
关键词 理论教学 消化内科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