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多序列联合应用在强直性脊柱炎相关骶髂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3
1
作者 陈瑞科 朱锐 史常勤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5期835-838,共4页
目的探讨MRI在强直性脊柱炎相关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临床怀疑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X线平片、CT及MR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3例患者中X线平片检查确诊的7例共9侧;CT检查明确11例18侧骶髂关节病变;MRI多序列检查23例患... 目的探讨MRI在强直性脊柱炎相关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临床怀疑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X线平片、CT及MR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3例患者中X线平片检查确诊的7例共9侧;CT检查明确11例18侧骶髂关节病变;MRI多序列检查23例患者中均表现为异常,特别是X线平片及CT不能显示的骨髓水肿、滑膜病变、脂肪沉积、肌腱附着点炎、被膜炎及关节软骨破坏。结论 MRI多序列联合应用能发现X线平片及CT不能显示的AS的早期病变表现,为临床怀疑AS病变相关性骶髂关节炎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强直性脊柱炎 骶髂关节
下载PDF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X线诊断 被引量:7
2
作者 徐长明 王翠芹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9期1403-1405,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胸部x线表现及临床特点,旨在早期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60例,动态观察其x线变化及临床特点。结果本组60例患儿中,均为早产儿。依据x线Ⅳ级分类法,其中I级12例,Ⅱ级23例,Ⅲ级17...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胸部x线表现及临床特点,旨在早期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60例,动态观察其x线变化及临床特点。结果本组60例患儿中,均为早产儿。依据x线Ⅳ级分类法,其中I级12例,Ⅱ级23例,Ⅲ级17例(病死1例),IV级8例(病死2例)。除3例患儿死亡,其余患儿2~3周治愈,胸部x线病变消失。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呼吸困难,面色青紫,呼吸性呻吟,三凹征等。结论胸部x线检查是临床诊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方法,对观察疗效和病情变化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X线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临床X线诊断 被引量:3
3
作者 徐长明 杨铎 +1 位作者 陈瑞科 仪维武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10期1353-1354,共2页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X线诊断 十二指肠 笔杆征
下载PDF
半剂量噻托溴铵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研究
4
作者 帅智闯 史常勤 +1 位作者 刘传令 丁东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5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 评价每日1次吸入9μg噻托溴铵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71例中重度COPD患者分成两组,半量组86例采用每日1次吸入9μg噻托溴铵粉吸入剂,对照组85例则采用推荐剂量每日1次吸入18 μg噻... 目的 评价每日1次吸入9μg噻托溴铵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71例中重度COPD患者分成两组,半量组86例采用每日1次吸入9μg噻托溴铵粉吸入剂,对照组85例则采用推荐剂量每日1次吸入18 μg噻托溴铵粉吸入剂,应用6个月.在用药前、用药后3个月、用药后6个月分别测定患者肺功能和6 min步行试验.结果 两组患者无论肺功能指标还是6 min步行试验距离在两个研究时间段的增加值均高于用药前.用药后6个月两组患者与用药前比较,对照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加(0.21±0.12)L,上升率(19.31±10.61)%;半量组FEV1增加(0.22±0.13)L,上升率(19.25±11.52)%.对照组用力肺活量(FVC)增加(0.22±0.10)L,上升率(11.63±5.31)%,半量组FVC增加(0.23 ±0.15)L,上升率为(11.62±6.45)%.6 min步行试验距离两组患者较用药前均有明显改善,对照组患者用药后6个月较用药前增加(29.24±11.92)m,上升率(18.30±3.77)%.半量组患者用药后6个月较用药前增加(29.14±11.89)m,上升率(18.20±3.85)%.在两个时间段内患者急性加重和再入院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量组6个月与3个月比较虽然急性加重和再入院例数均有所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噻托溴铵9μg每日1次吸入疗法对于国人长期(6个月后)疗效与推荐18μg每日1次吸入疗法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噻托溴铵 半剂量 肺功能 6 MIN步行试验
原文传递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伴肠扭转合并马蹄肾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徐长明 陈瑞科 杨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12期1931-1932,共2页
患者女.24岁。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吐2月余.加重2周为主诉入院。体检: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主体位,神志清.精神蒂;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胀.肝脾肋下未触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实验室检查:WBC12.9×10^9,L.RBC3.89... 患者女.24岁。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吐2月余.加重2周为主诉入院。体检: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主体位,神志清.精神蒂;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胀.肝脾肋下未触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实验室检查:WBC12.9×10^9,L.RBC3.89×10^9/L.电解质:k+ 3.73mmol/L.Na+ 127.6mmol/L,CI89.4mmol,/L.Ca2+ 2.7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旋转不良 先天性 肠扭转 马蹄肾 影像诊断
下载PDF
右侧肝肾间脾种植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瑞科 史常勤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8期1292-1292,1296,共2页
患者女,45岁。发现血压升高伴间歇性头晕2~3年就诊.血压为190/130mmHg,外院脾切除病史7年,具体经过不祥,其余实验室检查正常。影像表现:CT平扫示右侧膈下右。肾上极与肝脏之间见一软组织密度占位,
关键词 肾病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早期胃底贲门癌X线检查漏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徐长明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6期4130-4132,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胃底贲门癌在X线检查中漏诊原因,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山东省单县东大医院5a来在X线检查中漏诊的早期胃底贲门癌35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结果35例漏诊患者多属早期,其X线征象不典型,所有患者都是... 目的探讨早期胃底贲门癌在X线检查中漏诊原因,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山东省单县东大医院5a来在X线检查中漏诊的早期胃底贲门癌35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结果35例漏诊患者多属早期,其X线征象不典型,所有患者都是在初次X线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时未发现异常,后经胃镜检查发现胃底贲门区病变,行病理证实为早期胃底贲门癌。结论为减少早期胃底贲门癌漏诊的发生,我们应全面掌握X线上消化道造影的原理和方法,造影的步骤和操作方法等方面注意细节;密切结合临床;应用多种检查手段,这样才能减少漏诊,提高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放射摄影术 贲门 误诊
原文传递
对比分析CT与MRI在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刘涛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3期57-60,共4页
目的分析和对比CT与MRI在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22年1—12月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东大医院收治的60例疑似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分别对其行CT、MRI检查,以手术检查结果为金标准... 目的分析和对比CT与MRI在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22年1—12月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东大医院收治的60例疑似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分别对其行CT、MRI检查,以手术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诊断技术对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结果金标准诊断出阳性57例,阴性3例;CT诊断出阳性51例,阴性9例;MRI诊断出阳性56例,阴性4例。MRI诊断准确度(98.33%)、灵敏度(98.25%)、特异度(100.00%),高于CT的86.67%、87.72%、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19、9.327、9.348,P均<0.05);MRI诊断符合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中,CT和MRI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相较于CT,MRI的三维重建技术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且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摄影 磁共振成像 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
下载PDF
子宫角血管平滑肌瘤CT误诊1例
9
作者 张芝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11期1661-1661,共1页
患者女,25岁。因停经40天来院就诊,行超声检查发现盆腔内实性占位。体检:于下腹部触及一质硬包块,边界不清,活动度差,无压痛,接近平脐。影像检查:超声示子宫体大小约5.5cm×4.3cm×5.3cm,形态正常,实质回声均匀,
关键词 子宫 血管平滑肌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CT检查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辅助作用
10
作者 刘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17年第3期242-242,共1页
观察CT检查在急性胰腺炎(AP)患者临床诊治中的辅助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AP患者124例。均实施CT检查,观察患者入院时、治疗过程中CT检查结果。结果: 入院时,12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胰腺肿大,55例出血或胰腺... 观察CT检查在急性胰腺炎(AP)患者临床诊治中的辅助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AP患者124例。均实施CT检查,观察患者入院时、治疗过程中CT检查结果。结果: 入院时,12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胰腺肿大,55例出血或胰腺坏死;116例胰周围间隙出现积液、肾周围间隙出现积液或肾周围筋膜厚度增加;50例蜂窝织炎;96例不均匀且肝实质密度下降。101例保守治疗,23例手术治疗,CT检查发现治愈或好转患者117例;14例病情发生进展,经治疗后治愈或好转7例,死亡7例。结论: CT检查对AP的定性及定量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AP治疗方案更改及修订有着重要指导作用,可作为AP诊治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检查 AP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