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黄梓醇的神经血管单元保护效应 被引量:11
1
作者 周霞 刘炬 +3 位作者 李丽 杨晓妮 赵盈 王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589-2591,共3页
神经保护剂临床研究未取得显著进展使神经血管单元成为中风病的研究热点。地黄是中医治疗中风病的传统用药之一,地黄梓醇是其主要有效成份。总结了地黄梓醇在脑保护方面的研究文献,分别从神经元细胞、脑胶质细胞、微血管生成三个方面进... 神经保护剂临床研究未取得显著进展使神经血管单元成为中风病的研究热点。地黄是中医治疗中风病的传统用药之一,地黄梓醇是其主要有效成份。总结了地黄梓醇在脑保护方面的研究文献,分别从神经元细胞、脑胶质细胞、微血管生成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为地黄梓醇在神经保护方面的深入研究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梓醇 神经元 脑质细胞 微血管生成
下载PDF
PSORS1C1/CDSN基因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遗传易感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夏一芳 潘继红 +2 位作者 王月俭 赵燕 常晓天 《医学研究杂志》 2013年第5期73-78,共6页
目的银屑病易感基因1候选基因1(psoriasis susceptibility 1 candidate 1,PSORS1C1,之前的SEEK1)的5'-UTR区域存在角膜锁链蛋白(corneodesmosin,CDSN)基因。本文探讨PSORS1C1/CDSN基因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目的银屑病易感基因1候选基因1(psoriasis susceptibility 1 candidate 1,PSORS1C1,之前的SEEK1)的5'-UTR区域存在角膜锁链蛋白(corneodesmosin,CDSN)基因。本文探讨PSORS1C1/CDSN基因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遗传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首先针对PSORS1C1/CDSN基因区域的16个SNP位点,采用定制的Illumina 96-SNP VeraCode microarray基因芯片,对51例AS患者DNA进行基因分型。初步筛选到AS疾病易感性相关位点后,再使用同样方法增大样本量,对200例AS患者DNA进行基因分型。最后采用Taqman基因分型方法验证两次芯片结果。结果基因芯片结果表明rs3130983、rs3778638和rs4959053在AS和对照组中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有显著差异。Taqman基因分型技术验证了基因芯片结果。说明rs3130983、rs3778638和rs4959053与AS发病有相关性。结论 PSORS1C1和CDSN基因可能是AS的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银屑病易感基因1候选基因1 角膜锁链蛋白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瓜氨酸化现象对类风湿关节炎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5
3
作者 常晓天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49-651,共3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侵蚀性关节炎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病,该病在我国发病率约为0.3%~0.5%。RA的组织病理特征为关节侵蚀性滑膜炎、滑膜增生、血管翳形成,以及由此造成的关节软骨和骨质破坏,最终...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侵蚀性关节炎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病,该病在我国发病率约为0.3%~0.5%。RA的组织病理特征为关节侵蚀性滑膜炎、滑膜增生、血管翳形成,以及由此造成的关节软骨和骨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及致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瓜氨酸化 组织病理特征 自身免疫病 性关节炎 滑膜增生 骨质破坏 关节软骨
原文传递
CD38在类风湿关节炎外周血与滑膜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3
4
作者 岳龙涛 刘文波 +2 位作者 王瑶 王月俭 常晓天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9-93,共5页
CD38是单链Ⅱ型跨膜蛋白,为B淋巴细胞活化的标记物。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滑膜内存在大量B淋巴细胞增生。本研究通过对RA患者外周血及滑膜中的CD38进行表达分析从而探寻RA发病的免疫机制。应用... CD38是单链Ⅱ型跨膜蛋白,为B淋巴细胞活化的标记物。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滑膜内存在大量B淋巴细胞增生。本研究通过对RA患者外周血及滑膜中的CD38进行表达分析从而探寻RA发病的免疫机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A患者(N=103)及正常人(N=120)外周血中CD38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对5例RA患者、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及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滑膜组织中CD38的表达进行检测;将靶向CD38的SiRNA转入RA患者滑膜成纤维细胞(RASF)(N=5)后,ELISA法检测培养基中TNF-α、IL-1α和IL-β的表达。流式结果显示RA患者外周血中CD38+(P=1.92E-09)、CD3+CD38+(P=0.019)和CD56+CD38+(P=0.007)亚群细胞表达率明显升高,且CD38+细胞的表达率与RA患者类风湿因子(RF)水平显著相关(P=0.026);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CD38在RA患者滑膜中特异性高表达;ELISA实验证实:对CD38基因进行SiRNA干扰后,RASF培养基中的IL-1α和IL-1β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该项研究表明:CD38基因的表达增加可能参与RA患者的免疫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关节炎 滑膜组织 外周血 CD38
原文传递
α1抗胰蛋白酶角蛋白84和微管蛋白β链在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组织中的高表达 被引量:2
5
作者 赵燕 常晓天 +2 位作者 王月俭 陈彧 栗占国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52-656,I0001,共6页
目的研究瓜氨酸化自身抗原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分别对RA患者的滑膜和血清采用二维免疫印迹分析、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免疫印迹、免疫组织化学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研究特异性瓜氨酸化蛋白... 目的研究瓜氨酸化自身抗原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分别对RA患者的滑膜和血清采用二维免疫印迹分析、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免疫印迹、免疫组织化学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研究特异性瓜氨酸化蛋白的表达变化;通过ELISA法检测RA患者血清中潜在的自身抗原;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Kruskal-Walls检验以及Spearman等级相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发现RA患者的滑膜组织和血清存在α1,抗胰蛋白酶(A1AT)、纤维蛋白原β链(FIBB)、角蛋白84(KRT84)、微管蛋白β链(TBB)和波形蛋白(VIME)5种特异性表达蛋白;A1AT、角蛋白84和TBB在RA患者的滑膜和滑膜液中显著高表达,此外,RA患者血清中KRT84高表达。结论在RA中特异表达的自身抗原包括:A1AT、FIBB、KRT84、TBB和波形蛋白,已有研究证明了FIBB和波形蛋白为自身抗原,同时证明了我们研究的可行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瓜氨酸 自身抗原
原文传递
应用胚胎皮肤细胞修复小鼠皮肤缺损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郭相凯 韩志华 +5 位作者 段惠川 钱德检 郗林鹤 孟飞 刘炬 王彦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4年第2期73-76,共4页
目的探索胚胎皮肤细胞修复小鼠背部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建立小鼠皮肤损伤模型,将小鼠胚胎皮肤的细胞植入小鼠皮肤损伤处(Nor-T组,n=6),与不作处理的小鼠(Nor组,n=6)进行皮肤损伤愈合的比较。分别在术后第1、2、3周采集标本,比较Nor-T组... 目的探索胚胎皮肤细胞修复小鼠背部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建立小鼠皮肤损伤模型,将小鼠胚胎皮肤的细胞植入小鼠皮肤损伤处(Nor-T组,n=6),与不作处理的小鼠(Nor组,n=6)进行皮肤损伤愈合的比较。分别在术后第1、2、3周采集标本,比较Nor-T组与Nor组创面愈合的情况,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愈合过程中,TGF-β1和TGF-β3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后第1周,Nor-T组在创伤处形成再生皮肤覆盖创面;Nor组创面由痂皮覆盖;术后第2周,Nor-T组再生皮肤完全形成;Nor组瘢痕愈合。术后第3周,Nor-T组再生皮肤上生长出黑色毛发;而Nor组没有毛发生长。Nor-T组中,TGF-β1在术后第1周表达阳性,TGF-β3在术后第2周表达阳性。结论胚胎皮肤细胞具有形成再生皮肤和修复皮肤缺损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皮肤细胞 再生皮肤 瘢痕形成
下载PDF
多发性对称性脂肪瘤样病一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钱德俭 郗林鹤 +4 位作者 张琼予 孟飞 郭相凯 刘炬 王彦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3年第6期467-468,共2页
病例患者男,63岁,病程6年。患者最初无意中发现颈后皮下有两处球形肿物,直径约3cm,无瘙痒、疼痛等不适。表面皮肤完整无破溃、渗出,当地医院诊断为“脂肪瘤”,建议手术治疗,但患者未采纳;后发现颈背部及颈前出现类似肿物,颈部... 病例患者男,63岁,病程6年。患者最初无意中发现颈后皮下有两处球形肿物,直径约3cm,无瘙痒、疼痛等不适。表面皮肤完整无破溃、渗出,当地医院诊断为“脂肪瘤”,建议手术治疗,但患者未采纳;后发现颈背部及颈前出现类似肿物,颈部多处肿物逐渐增大,自觉秋冬季增大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瘤样病 对称性 多发性 医院诊断 手术治疗 患者 肿物 颈背部
原文传递
白颖苔草提取物抗人巨细胞病毒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广云 孙德刚 +5 位作者 王雪丹 李鹏 李志会 岳盈盈 宋楠楠 孟红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2年第4期61-64,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白颖苔草提取物抗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as,HCMV)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不同时间点干预HCMV—HEL感染细胞模型,确定提取物是在病毒入侵细胞前或后发挥抗病毒作用;应用RT—PCR检测即刻早期基因UL122、早期基... 目的初步探讨白颖苔草提取物抗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as,HCMV)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不同时间点干预HCMV—HEL感染细胞模型,确定提取物是在病毒入侵细胞前或后发挥抗病毒作用;应用RT—PCR检测即刻早期基因UL122、早期基因UI朋、晚期基因UL86mRNA的转录表达,探讨提取物发挥抗病毒作用的时段;通过观察HCMV—UL32荧光病毒在HEL增殖过程中的荧光信号变化,确定提取物是在HCMVUL32基因特录前或者转录后发挥作用。结果无论将提取物在病毒入侵细胞前、后进行干预HCMV—HEL感染模型,均可抑制细胞病变的发生;RT-PCB.结果提示干预模型的HCMVUL122、UL44基因的结果为阳性,而晚期基因UL86的转录表达为阴性;提取物可有效抑制荧光病毒的荧光信号的表达。结论白颖苔草提取物抗HCMV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中晚期的基因转录,而对病毒的入侵过程和即刘早期、早期基因的转录表达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颖苔草 人巨细胞病毒 细胞病变效应
下载PDF
筛选肿瘤细胞中的瓜氨酸化蛋白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伟 马立宁 +1 位作者 隋赟 常晓天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5-169,共5页
目的:筛选肿瘤细胞中的瓜氨酸化蛋白。方法培养食管癌、肝癌、卵巢癌、乳腺癌、肺癌、宫颈癌、结肠癌、肾癌、胰腺癌和胃癌细胞系,用2张相同凝胶在相同条件下对肿瘤细胞系中提取的蛋白进行二维电泳(2-DE)分析;将其中1张2-DE凝胶... 目的:筛选肿瘤细胞中的瓜氨酸化蛋白。方法培养食管癌、肝癌、卵巢癌、乳腺癌、肺癌、宫颈癌、结肠癌、肾癌、胰腺癌和胃癌细胞系,用2张相同凝胶在相同条件下对肿瘤细胞系中提取的蛋白进行二维电泳(2-DE)分析;将其中1张2-DE凝胶上的蛋白印迹转印至聚偏氟乙烯膜上,用抗瓜氨酸抗体杂交后检测免疫信号。将二维蛋白质印迹法(2-D WB)结果与另外1张2-DE蛋白图谱进行对比,将显示瓜氨酸免疫信号的蛋白从第2张2-DE凝胶中收集并进行质谱鉴定,以确定瓜氨酸蛋白。用免疫共沉淀法验证各肿瘤细胞系中瓜氨酸化蛋白的表达。结果2-DWB和质谱分析结果显示,培养的肿瘤细胞系中存在瓜氨酸化的α-烯醇化酶( ENO1)、热休克蛋白60( HSP60)、细胞角蛋白8(KRT8)、微管蛋白β(TUBB)、T细胞受体β链(TCRβ)、波形蛋白和蛋白质二硫化物异构酶。免疫共沉淀法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细胞中有ENO1、HSP60、KRT8和TUBB的瓜氨酸化和表达。结论肿瘤细胞系中存在ENO1、HSP60、KRT8和TUBB被瓜氨酸化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蛋白质 瓜氨酸化 二维蛋白质印迹法
原文传递
低剂量X射线对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vWF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一凡 郑盈盈 +1 位作者 解奇 刘炬 《中国辐射卫生》 2018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X射线(0.1 Gy)照射对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vWF的影响。方法采用医用直线加速器对脐静脉内皮细胞进行0、0.1 Gy(剂量率为200 cGy/min)的X射线照射,然后采用MTT法、台盼蓝染色和细胞凋亡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细胞活力及细胞凋... 目的探讨低剂量X射线(0.1 Gy)照射对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vWF的影响。方法采用医用直线加速器对脐静脉内皮细胞进行0、0.1 Gy(剂量率为200 cGy/min)的X射线照射,然后采用MTT法、台盼蓝染色和细胞凋亡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细胞活力及细胞凋亡。此外,采用ELISA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受X射线照射后的细胞培养液中vWF的表达。结果以0.1 Gy的低剂量X射线照射脐静脉内皮细胞后,细胞增殖、细胞活力以及细胞凋亡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但照射后的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基中vWF水平明显升高。结论低剂量(0.1 Gy)的X射线剂量照射不会导致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凋亡或细胞活性的显著改变,但是促使其分泌vWF的量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 0.1 GY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脐静脉内皮细胞 血栓形成
原文传递
表达芯片筛选类风湿关节炎特异表达基因 被引量:3
11
作者 岳龙涛 张伟 +2 位作者 郑亚冰 刘文波 常晓天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99-904,共6页
为了寻找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新的特异性表达标记物,应用基因芯片对RA、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和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关节滑膜组织的基因表达谱进行比较,并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对芯片... 为了寻找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新的特异性表达标记物,应用基因芯片对RA、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和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关节滑膜组织的基因表达谱进行比较,并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对芯片结果进行验证.全基因组表达芯片的结果显示,与OA滑膜组织及AS滑膜组织相比,在RA患者的滑膜组织中,CD38,ANKRD38,E2F2,CFDP1,CD7,ISG20和IL2RG基因表达异常;实时定量PCR结果证实,RA患者滑膜组织中,CD38、E2F2和IL2RG基因表达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基因表达谱芯片 CD38 IL2RG E2F2
下载PDF
高表达碳酸酐酶1参与骨化过程的研究
12
作者 郑亚冰 王林 +4 位作者 赵丹 王月俭 安琨 韩金祥 常晓天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04-808,I0002,共6页
目的碳酸酐酶1不仅可以催化二氧化碳水化反应,还可以加速碳酸钙的形成,而钙沉淀是新骨形成的重要步骤。本研究以培养细胞为模型探索碳酸酐酶1在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成骨诱导培养基(OM)诱导骨肉瘤细胞Saos-2钙化,然后用茜素... 目的碳酸酐酶1不仅可以催化二氧化碳水化反应,还可以加速碳酸钙的形成,而钙沉淀是新骨形成的重要步骤。本研究以培养细胞为模型探索碳酸酐酶1在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成骨诱导培养基(OM)诱导骨肉瘤细胞Saos-2钙化,然后用茜素红染色法观察细胞矿化结节的形成,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细胞骨化标志蛋白核心结合蛋白因子2(Runx2)、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X)、碱性磷酸酶(AIJP)、骨钙素和骨涎蛋白(BSP)的表达。用蛋白印迹法和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钙化前后碳酸酐酶1的表达量的变化。用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胺处理Saos-2细胞,观察细胞钙化过程是否被抑制。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同时间点的统计学分析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Saos-2细胞在OM诱导后形成大量矿化结节(0.68±0.03与2.76±0.13,P〈0.01),Runx2、ALP、骨钙素、OSX和BSP转录水平明显升高,显示OM可诱导Saos-2细胞钙化和骨化。Saos-2细胞钙化后碳酸酐酶1表达明显增高(0.25±0.03与0.94±0.06,P〈0.01)。Saos-2细胞经乙酰唑胺处理后,碳酸酐酶1的表达量减少(1.09±0.05与0.55±0.07,P〈0.05),矿化结节形成明显减少(2.76±0.13与2.19±0.07,P〈0.01),骨化标志蛋白的表达也明显下降,说明抑制碳酸酐酶1表达可以抑制Saos-2细胞矿化和骨化过程。结论碳酸酐酶1在新骨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酐酶1 骨生成 成骨诱导 生物矿化
原文传递
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
13
作者 岳龙涛 郑盈盈 孙青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10期14-17,共4页
目的研究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Th1)、Th2、Th17及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SCLC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44例住院的SCLC患者(SCLC组)及24名健康者(对照组)作为研究... 目的研究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Th1)、Th2、Th17及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SCLC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44例住院的SCLC患者(SCLC组)及24名健康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中Th1、Th2、Th17及Treg细胞的表达情况,应用微量样本多指标流式蛋白定量技术(CBA)检测血清中的细胞因子IFN-γ、IL-17及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SCLC组患者的外周血中Th1细胞、Th1/Th2、IFN-γ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CLC组患者的外周血中Th2、Treg、Th17、Treg/Th17、IL-17、IL-10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CLC患者外周血中Th1/Th2的降低、Treg/Th17的升高可能与SCLC的致病机理及预后密切相关,该结论将为SCLC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外周血 TH1 TH2 TH17 TREG
下载PDF
黄河滩枣大枣多糖胶囊的制备及其质量考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忠熙 程惠玲 +1 位作者 杨民 刘新权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62-166,169,共6页
目的黄河滩枣大枣多糖胶囊制剂的制备及其质量考察。方法通过对所提取的大枣多糖的处方前性能评价以及多糖与辅料的配伍研究,开发了黄河滩枣大枣多糖的胶囊制剂;以验证过的苯酚-硫酸多糖测定法和所开发的体外溶出方法对胶囊制剂进行了... 目的黄河滩枣大枣多糖胶囊制剂的制备及其质量考察。方法通过对所提取的大枣多糖的处方前性能评价以及多糖与辅料的配伍研究,开发了黄河滩枣大枣多糖的胶囊制剂;以验证过的苯酚-硫酸多糖测定法和所开发的体外溶出方法对胶囊制剂进行了大枣多糖的含量和体外溶出度分析测定;通过加速稳定性试验等研究技术,对所制备的大枣多糖胶囊制剂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质量考察。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所选用的辅料对大枣多糖含量测定无影响,所制备的大枣多糖胶囊制剂符合质量标准要求;所采用的苯酚-硫酸测定多糖法具有良好的线性(R2=0.9992)、良好的日内日间精密度以及回收率;3个批次的胶囊制剂经带有感应封口的药用聚乙烯塑料瓶包装后在40oC/75%RH条件下,3个月内主药含量及其他检查项目未见明显变化。结论所开发的黄河滩枣大枣多糖胶囊处方配方合理,制备方法简便易行,最终制剂产品质量稳定,易于产品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滩枣 多糖 胶囊制剂
下载PDF
六西格玛联合目标管理在提高病原学送检率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15
作者 魏晓珉 曹侠 +3 位作者 王增金 刘菊 肖伟 沈令广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4期2507-2512,共6页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联合目标管理在提高病原学送检率的应用及效果评价,为抗菌药物管理和多重耐药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使用治疗性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2022年1-6月的患者为干预前组,2022年7-12月实施六西格玛联合目标管理措...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联合目标管理在提高病原学送检率的应用及效果评价,为抗菌药物管理和多重耐药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使用治疗性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2022年1-6月的患者为干预前组,2022年7-12月实施六西格玛联合目标管理措施的患者为干预组,2023年1-12月的患者为干预后组;对比分析干预前后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指向性病原学标本送检率及多重耐药菌医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变化。结果实施六西格玛联合目标管理后,不同级别抗菌药物治疗前前病原学送检率、医院内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指向性病原学送检率均显著提高,且与干预前及干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重点抗菌药物联用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干预前组(87.92%)、干预组(88.76%)及干预后组(90.9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组、干预组及干预后组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分别为10.18%、11.35%、11.97%,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组多重耐药菌发现率为0.18%,明显低于干预前的0.25%及干预组的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应用六西格玛联合目标管理可以有效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内感染发生率,但医院内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及重点抗菌药物联用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仍未达到标准,需要在下一阶段进一步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西格玛 目标管理 病原学送检率 多重耐药菌 抗菌药物 医院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