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3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性农田景观对昆虫的生态学效应与展望 被引量:14
1
作者 戈峰 欧阳芳 门兴元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2017年第8期830-835,共6页
有害生物的生态调控一直是作物病虫害预防与治理的重要前沿科技领域。目前有害生物生态调控研究已由单一的农田拓展到区域性农田景观的空间范围。研究区域性农田景观中格局特征和人类活动对病虫害和天敌种群动态影响,不仅在病虫害生物... 有害生物的生态调控一直是作物病虫害预防与治理的重要前沿科技领域。目前有害生物生态调控研究已由单一的农田拓展到区域性农田景观的空间范围。研究区域性农田景观中格局特征和人类活动对病虫害和天敌种群动态影响,不仅在病虫害生物防治的实践中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揭示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结构与功能的影响,阐明区域性农田景观中生物多样性整合、维持机理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作物病虫害的导向性防控——生物间信息流与行为操纵,最终需要体现和落实在特定的地理区域空间范围内,参与到粮食作物生产与病虫害生态管理活动过程中。文章主要阐述区域性农田景观中格局特征与人类种植活动对昆虫的生态学效应,并提出构建基于区域性农田景观多元化的有害生物生态调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农田景观 生态调控 多元化农田景观 景观格局特征 人类活动
原文传递
侵染我国主要蔬菜作物的病毒种类、分布与发生趋势 被引量:117
2
作者 刘勇 李凡 +26 位作者 李月月 张松柏 高希武 谢艳 燕飞 张安盛 戴良英 程兆榜 丁铭 牛颜冰 王升吉 车海彦 江彤 史晓斌 何自福 吴云锋 张德咏 青玲 严婉荣 杨学辉 汤亚飞 郑红英 唐前君 章松柏 章东方 蔡丽 陶小荣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9-261,共23页
【目的】对我国茄科、葫芦科、豆科和十字花科蔬菜主要病毒病开展调查、诊断,明确当前我国主要蔬菜作物病毒病的病原物、优势病毒及其分布,并对其中一些重要病毒引起的病毒病在我国的发生危害趋势进行分析。【方法】2013—2017年,对我... 【目的】对我国茄科、葫芦科、豆科和十字花科蔬菜主要病毒病开展调查、诊断,明确当前我国主要蔬菜作物病毒病的病原物、优势病毒及其分布,并对其中一些重要病毒引起的病毒病在我国的发生危害趋势进行分析。【方法】2013—2017年,对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开展茄科、葫芦科、豆科和十字花科等蔬菜作物主要病毒病发生情况的普查,利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主要蔬菜病毒病的病原进行鉴定。【结果】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共采集茄科、葫芦科、豆科和十字花科蔬菜作物疑似病毒病样品41 653份,共检出病毒63种,其中茄科蔬菜检出病毒达40种,葫芦科蔬菜检出病毒26种,豆科蔬菜检出病毒19种,十字花科蔬菜检出病毒14种。茄科的辣椒检出病毒33种,番茄检出病毒25种;葫芦科的南瓜检出病毒22种,黄瓜检出病毒19种;豆科的豇豆检出病毒14种,菜豆检出病毒12种;十字花科的萝卜检出12种病毒,大白菜检出7种病毒。蔬菜作物中普遍存在多种病毒复合侵染现象,已发现2—6种病毒复合侵染,以2种病毒复合侵染类型居多,其中辣椒、番茄和茄子上存在6种病毒复合侵染。本研究首次在国内发现番茄斑驳花叶病毒(Tomato mottle mosaic virus,To MMV)、西葫芦虎纹花叶病毒(Zucchini tigre mosaic virus,ZTMV)、辣椒脉黄化病毒(Pepper vein yellows virus,Pe VYV)、辣椒隐潜病毒1号(Pepper cryptic virus 1,PCV-1)和辣椒隐潜病毒2号(Pepper cryptic virus2,PCV-2)的侵染;首次发现To MMV、甜瓜蚜传黄化病毒(Melon aphid-borne yellows virus,MABYV)、南瓜蚜传黄化病毒(Cucurbit aphid-borne yellows virus,CABYV)对辣椒的侵染,首次发现ZTMV对黄瓜、烟草轻绿花叶病毒(Tobacco mild green mosaic virus,TMGMV)对南瓜的侵染,首次发现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tospovirus,TSWV)可以侵染芹菜、曼陀罗、豇豆、豌豆、党参、大丽花、旱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病毒 种类鉴定 分布 发生趋势
下载PDF
外来入侵害虫西花蓟马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 被引量:90
3
作者 吕要斌 张治军 +10 位作者 吴青君 杜予州 张宏瑞 于毅 王恩东 王鸣华 王满囷 童晓立 吕利华 谭新球 付卫东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8-496,共9页
针对入侵害虫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在我国部分地区暴发成灾的形势,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外来入侵害虫西花蓟马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组在除西藏、台湾、香港和澳门以外的30个省、区和直辖市开展了... 针对入侵害虫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在我国部分地区暴发成灾的形势,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外来入侵害虫西花蓟马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组在除西藏、台湾、香港和澳门以外的30个省、区和直辖市开展了西花蓟马的调查、监测、预警和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结果表明西花蓟马在北京、云南、浙江、山东等14个省市发生危害,尤以云南和北京两地最为严重,在全国呈快速蔓延趋势。明确了西花蓟马在我国的成灾机制;建立了西花蓟马高效诱捕技术;筛选出4种对西花蓟马具有显著控害潜力的本土天敌昆虫及病原微生物;筛选出5种对西花蓟马高效、对环境友好的防治药剂;明确西花蓟马重要发生区域北京和云南种群对主要化学药剂的抗性和机制;分别组建了基于农业措施防治、色板与引诱剂应用的引诱技术、生物防治和高效环保化学农药综合应用的10套西花蓟马防控技术体系,在我国北京、云南、山东和浙江等西花蓟马主要发生区域累计推广面积2.65万公顷,有效控制了西花蓟马的为害和扩散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花蓟马 监测 预警 生物制剂 可持续管理 示范
原文传递
山东省小麦田杂草组成及群落特征 被引量:72
4
作者 高兴祥 李美 +3 位作者 房锋 张悦丽 孙作文 齐军山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2-98,共7页
采用倒置"W"型九点取样法对山东省小麦田杂草进行了调查,明确了山东省小麦田田间杂草的种类组成及群落结构。调查结果表明:山东省小麦田杂草共有69种,隶属于21科,54属,其中禾本科、菊科和十字花科杂草种类最多,禾本科杂草为15... 采用倒置"W"型九点取样法对山东省小麦田杂草进行了调查,明确了山东省小麦田田间杂草的种类组成及群落结构。调查结果表明:山东省小麦田杂草共有69种,隶属于21科,54属,其中禾本科、菊科和十字花科杂草种类最多,禾本科杂草为15种,菊科杂草11种,十字花科杂草8种,优势杂草有播娘蒿、荠菜、猪殃殃、雀麦、麦瓶草、小花糖芥、麦家公、看麦娘、节节麦和打碗花等10种,这10种杂草是构成山东省各地区小麦田杂草群落的优势种,此外区域性优势杂草有15种,一般性杂草有44种。从杂草区域分布来看:山东省7个区域中鲁西南平洼区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最高,其次是鲁南山区和鲁中山区,而鲁西北平原区和鲁北滨海区的辛普森指数最高。经聚类分析,山东省小麦田杂草群落分为4组:鲁西南平洼区和鲁南山区群落结构类似为一组,此组杂草种类和数量均多,发生重;胶东丘陵区、胶潍河谷平原区和鲁中山区群落结构类似为一组,此组杂草种类和数量介于中等,发生较重;鲁西北平原区和鲁北滨海区与其他地区差异较大,单独划为两组,这两组杂草发生种类和数量均少,跟其他组差异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山东省 杂草群落 群落多样性 聚类分析
下载PDF
苍耳对不同植物幼苗的化感作用研究 被引量:50
5
作者 高兴祥 李美 +2 位作者 高宗军 张宏军 张佳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5-101,共7页
在室内采用离体生物测定法,测定了苍耳水浸提物对小麦、高粱、黄瓜、油菜和萝卜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苍耳水浸提液对5种植物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相同浓度处理时,对胚根的生长抑制作用高于对胚芽的抑制作用。5种受体... 在室内采用离体生物测定法,测定了苍耳水浸提物对小麦、高粱、黄瓜、油菜和萝卜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苍耳水浸提液对5种植物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相同浓度处理时,对胚根的生长抑制作用高于对胚芽的抑制作用。5种受体植物中,以油菜最为敏感,其次为萝卜。本研究还通过测定化感物质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及MDA含量的变化,初步探讨了苍耳化感物质的作用特征。在0.025 g/mL浓度下,苍耳对去胚乳小麦幼芽、幼根的抑制率分别为58.33%和67.31%;同样浓度下,苍耳对黑暗条件下培养的高粱幼芽、幼根的抑制率分别为5.58%和32.34%;可以看出,苍耳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明显高于对非光合作用的影响。化感物质处理后黄瓜和萝卜幼苗MDA含量均高于未加化感物质的对照处理,且化感物质浓度越高MDA含量越高。由此可以看出,苍耳对植物的化感作用与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并使植物的MDA含量升高有关,对植物的非光合作用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耳 化感效应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对冬小麦田杂草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52
6
作者 高宗军 李美 +3 位作者 高兴祥 郭晓 孙廷林 赵维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21,共7页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运用群落生态学方法研究了5种耕作方式下冬小麦田杂草的群落结构及其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与旋耕相比,免耕及免耕覆盖秸秆区多年生杂草种类较多,但处理间物种丰富度差异不显著。3种免耕处理区麦家公综合优势度比显著...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运用群落生态学方法研究了5种耕作方式下冬小麦田杂草的群落结构及其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与旋耕相比,免耕及免耕覆盖秸秆区多年生杂草种类较多,但处理间物种丰富度差异不显著。3种免耕处理区麦家公综合优势度比显著低于旋耕区,荠菜综合优势度比则显著提高,旋耕秸秆还田可显著降低麦家公的综合优势度比、提高播娘蒿的综合优势度比。不同耕作方式对冬小麦田杂草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影响显著,通过群落相似性指数(Bray-Curtis index)及聚类分析,5种耕作方式处理区杂草群落可以分为2类,Ⅰ类包括NT、NTS6000、NTS3000,耕作方式为免耕,Ⅱ类包括RTS、RT,耕作方式为旋耕,其中,Ⅰ类的物种丰富度略大,物种多样性及群落均匀度均显著大于Ⅱ类,而群落的优势度显著小于Ⅱ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冬小麦 杂草群落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绿盲蝽实验种群生命表研究 被引量:47
7
作者 门兴元 于毅 +3 位作者 张安盛 李丽莉 张君亭 戈峰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16-1219,共4页
组建了5个不同温度(17,20,23,26和29℃)下绿盲蝽Lygus lucorum实验种群的生命表。结果表明:在17~29℃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绿盲蝽的发育速率加快,并符合Logistic模型;在实验温度范围内,若虫期、产卵前期、卵期和世代历期分别为10.04~... 组建了5个不同温度(17,20,23,26和29℃)下绿盲蝽Lygus lucorum实验种群的生命表。结果表明:在17~29℃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绿盲蝽的发育速率加快,并符合Logistic模型;在实验温度范围内,若虫期、产卵前期、卵期和世代历期分别为10.04~27.63,8.33~19.33,6.74~15.00,25.11~61.96d。绿盲蝽的若虫、产卵前期和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45,7.28和6.28℃,有效积温分别为210.25、191.83和160.12日度,完成整个世代需要的有效积温为555.04日度。在实验温度范围内,23℃时绿盲蝽的世代存活率最高(82.3%),雌成虫的产卵历期最长(41.67d),单雌繁殖若虫数最多(35.42头/雌),种群趋势指数也最高(14.58);在较低的温度(17℃)和较高的温度(29℃)下,绿盲蝽的的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仅为8.44和9.06,均不利于其种群数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盲蝽 温度 生命表 有效积温 种群趋势指数
下载PDF
东亚小花蝽成虫对西花蓟马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 被引量:49
8
作者 张安盛 于毅 +2 位作者 李丽莉 张思聪 门兴元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33-1237,共5页
为探明东亚小花蝽对西花蓟马的控制效能,开展了东亚小花蝽成虫对西花蓟马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温度下,该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在相同温度下,东亚小花蝽成虫的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 为探明东亚小花蝽对西花蓟马的控制效能,开展了东亚小花蝽成虫对西花蓟马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温度下,该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在相同温度下,东亚小花蝽成虫的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搜寻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18℃~26℃内,随着温度的升高,东亚小花蝽成虫对西花蓟马若虫的捕食量增加,而在26℃~34℃则有相反的趋势。在相同猎物密度条件下,随着东亚小花蝽成虫密度的增大,其平均捕食量逐渐减少,捕食作用率也相应地降低,东亚小花蝽成虫之间存在分摊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小花蝽 西花蓟马 捕食功能反应 搜寻效应
下载PDF
信息素迷向法规模化防治梨小食心虫 被引量:46
9
作者 周洪旭 李丽莉 于毅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85-389,共5页
梨小食心虫是梨树和桃树上一种重要的蛀食性害虫,为了推动果园害虫的无公害防治,2010年在山东省莱阳市的桃园和梨园应用信息素散发器对梨小食心虫进行了迷向防治研究。在应用信息素散发器的桃园与梨园中,梨小食心虫发生数量明显低于对照... 梨小食心虫是梨树和桃树上一种重要的蛀食性害虫,为了推动果园害虫的无公害防治,2010年在山东省莱阳市的桃园和梨园应用信息素散发器对梨小食心虫进行了迷向防治研究。在应用信息素散发器的桃园与梨园中,梨小食心虫发生数量明显低于对照园,使用密度增加,梨小食心虫的发生数量降低,迷向率增加。每公顷施用信息素散发器450、900、1350根的桃园,对梨小食心虫的迷向率分别为67.80%、80.14%、89.29%,而梨园中对梨小食心虫的迷向率分别为84.17%、93.41%、98.17%。桃园与梨园施用信息素散发器后,梨小食心虫的蛀果率明显低于对照园,桃园与梨园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分别在40.34%~73.57%和54.24%~92.38%之间。研究表明,梨园中信息素散发器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高于桃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性信息素 迷向法
原文传递
苹果园的污染和病虫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29
10
作者 冯建国 陶训 +1 位作者 于毅 张安盛 《中国果树》 2000年第2期9-13,共5页
研究探明了山东省苹果主产区土壤、灌溉水和果品中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污染状况 ,明确了保护利用和释放天敌、果实套袋以及高效生物制剂和低毒化学农药对苹果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以及常用杀虫剂对捕食性天敌瓢虫。
关键词 无公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 苹果园 农药污染
下载PDF
外来物种小飞蓬的化感作用初步研究 被引量:42
11
作者 高兴群 李美 +2 位作者 高宗军 孙廷林 孙作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6-51,共6页
在室内用离体生测方法测定了小飞蓬水浸提液对马唐、稗草、反枝苋、黄瓜和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飞蓬水浸提液对5种植物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5种受体植物中,以油菜最为敏感,最低浓度0.012 5 g... 在室内用离体生测方法测定了小飞蓬水浸提液对马唐、稗草、反枝苋、黄瓜和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飞蓬水浸提液对5种植物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5种受体植物中,以油菜最为敏感,最低浓度0.012 5 g/mL处理下,油菜种子完全受到抑制不能萌发,在0.025 0 g/mL处理下反枝苋、马唐、黄瓜和稗草种子的萌发率分别为6.67%,9.09%,40.00%和50.00%;各种受体植物种子的发芽速率与种子萌发率一致,但较种子萌发率敏感。相同浓度处理时,小飞蓬水提物对5种植物根长的生长抑制作用均明显高于对苗高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飞蓬 化感作用 生物入侵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下载PDF
啶磺草胺等8种除草剂对小麦田8种禾本科杂草的生物活性 被引量:44
12
作者 高兴祥 李美 +3 位作者 葛秋岭 张建华 高宗军 张悦丽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57-562,共6页
在温室内采用盆栽整株喷雾法研究了啶磺草胺等8种除草剂对雀麦、节节麦等8种禾本科杂草的生物活性,探讨各除草剂对这些禾本科杂草的防除谱及防除效果。结果表明:啶磺草胺、氟唑磺隆和甲基二磺隆对雀麦、日本看麦娘和看麦娘的防效均较好... 在温室内采用盆栽整株喷雾法研究了啶磺草胺等8种除草剂对雀麦、节节麦等8种禾本科杂草的生物活性,探讨各除草剂对这些禾本科杂草的防除谱及防除效果。结果表明:啶磺草胺、氟唑磺隆和甲基二磺隆对雀麦、日本看麦娘和看麦娘的防效均较好,田间推荐剂量下(14、22.5、9 g/hm2)防效为66.74%~100%;对硬草的防效略差;对野燕麦和节节麦的防效较差;对菵草、蜡烛草略有差异,氟唑磺隆对菵草防效较好,而啶磺草胺对蜡烛草防效较好。唑啉草酯、肟草酮、炔草酯、精恶唑禾草灵和异丙隆对日本看麦娘、看麦娘、蜡烛草、硬草、菵草和野燕麦防效均较好,田间推荐剂量下防效为71.73%~100%,对节节麦、雀麦防效较差或无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田 禾本科杂草 除草剂 生物活性
原文传递
影响玉米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有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34
13
作者 孙红炜 尚佑芬 +3 位作者 杨崇良 赵玖华 路兴波 王升吉 《山东农业科学》 2002年第6期30-31,共2页
以几个玉米杂交种幼胚为外植体,研究了2,4-D浓度、幼胚大小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以及AgNO3和MET浓度对玉米愈伤组织分化成植株的影响。结果表明,2,4-D浓度为2 4mg/L,幼胚大小在1 0~2 0mm之间时,玉米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且质量较好。8mg/... 以几个玉米杂交种幼胚为外植体,研究了2,4-D浓度、幼胚大小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以及AgNO3和MET浓度对玉米愈伤组织分化成植株的影响。结果表明,2,4-D浓度为2 4mg/L,幼胚大小在1 0~2 0mm之间时,玉米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且质量较好。8mg/L的AgNO3可以明显提高玉米再生率。MET可以有效抑制玉米苗徒长,大大提高玉米再生苗的移栽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幼胚 愈伤组织 植株再生 影响因素 诱导率 移栽成活率
下载PDF
应用SPSS软件进行农药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39
14
作者 齐军山 辛志梅 +2 位作者 李林 李凡 李长松 《山东农业科学》 2008年第7期100-104,共5页
SPSS软件是国际著名的统计分析软件,具有方便、可靠、功能丰富的特点。应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可以不必说明算法,其统计结果被国际同行广泛认可。本文介绍了应用SPSS软件对农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以及致死中量... SPSS软件是国际著名的统计分析软件,具有方便、可靠、功能丰富的特点。应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可以不必说明算法,其统计结果被国际同行广泛认可。本文介绍了应用SPSS软件对农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以及致死中量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试验 SPSS T检验 方差分析 致死中量
下载PDF
艾蒿对不同植物幼苗的化感作用初探 被引量:37
15
作者 李美 高兴祥 +1 位作者 高宗军 王清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4-119,共6页
在室内用离体生物测定方法测定了艾蒿水浸提物对黄瓜、油菜、高粱、萝卜和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同时测定了黄瓜和萝卜幼苗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艾蒿水浸提液对5种植物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5... 在室内用离体生物测定方法测定了艾蒿水浸提物对黄瓜、油菜、高粱、萝卜和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同时测定了黄瓜和萝卜幼苗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艾蒿水浸提液对5种植物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5种受体植物中,以油菜最为敏感,其次为萝卜。0.025 g/mL浓度的艾蒿水提液对5种受体油菜、萝卜、黄瓜、小麦和高粱种子的综合效应(SE)分别为100%,87.26%,69.88%,61.11%和52.77%。艾蒿水提物能引起黄瓜和萝卜幼苗MDA含量的升高,表明艾蒿化感作用对受体植物的影响很可能与其引起MDA含量升高,从而导致植物细胞膜的破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感作用 水浸提物 艾蒿 种子萌发 幼苗
下载PDF
小飞蓬提取物除草活性的生物测定 被引量:36
16
作者 高兴祥 李美 +2 位作者 于建垒 宋国春 李瑞娟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8-21,共4页
以高粱(Sorghum vulgarePers.)、黄瓜(Cucum is sativusL.)、小麦(Triticum aestivumL.)和油菜(BrassicacampestrisL.)为供试对象,用种子萌发法测定了小飞蓬(Erigeron canadensisL.)全株的石油醚、乙酸乙酯和乙醇等3种溶剂提取物的除草... 以高粱(Sorghum vulgarePers.)、黄瓜(Cucum is sativusL.)、小麦(Triticum aestivumL.)和油菜(BrassicacampestrisL.)为供试对象,用种子萌发法测定了小飞蓬(Erigeron canadensisL.)全株的石油醚、乙酸乙酯和乙醇等3种溶剂提取物的除草活性。小飞蓬的乙酸乙酯与乙醇提取物对4种供试作物均显示出很强的抑制生长作用,浓度达100 mg.mL-1时对小麦和油菜幼苗生长的抑制率均为100%。小飞蓬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高粱和油菜的幼根及黄瓜和油菜幼茎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低浓度乙醇提取物对小麦和高粱幼根及幼茎的生长有较强抑制作用,但高浓度时则对黄瓜和油菜的抑制作用较强;6.25 mg.mL-1乙醇提取物对黄瓜、油菜、小麦和高粱幼茎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6.50%、8.58%、21.51%和26.98%;25 mg.mL-1乙醇提取物的抑制率则分别达到61.31%、77.45%、39.78%和46.34%。表明小飞蓬乙酸乙酯和乙醇提取物具有潜在的除草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飞蓬 提取物 除草活性
下载PDF
山东省大豆根腐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33
17
作者 李长松 赵玖华 尚佑芬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5-9,共5页
1988—1989年采集山东大豆根腐病标样553个,经分离接种证明,致病菌有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 Schl.)和木贼镰刀菌[F.equiseti(Corda)Sacc.]三种,以茄病镰刀菌的分离频率最高,致病力最强,为主... 1988—1989年采集山东大豆根腐病标样553个,经分离接种证明,致病菌有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 Schl.)和木贼镰刀菌[F.equiseti(Corda)Sacc.]三种,以茄病镰刀菌的分离频率最高,致病力最强,为主要致病菌。并对其培养特性、形态特征、寄主范围和光照、温度及pH对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根据这些研究结果,将大豆根腐病主要致病菌定名为茄病镰刀菌大豆专化型[Fusarium solani(Mart.)Sacc.f.sp.glycines Li et Luo],本专化型过去没有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腐病 病原菌 生物学 山东
下载PDF
天津地区番茄褪绿病毒的分子检测和鉴定 被引量:36
18
作者 高利利 孙国珍 +4 位作者 王勇 高苇 张春祥 张安胜 竺晓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1-215,共5页
为明确2014年夏天在天津番茄种植区采集到疑似感染番茄褪绿病毒的番茄样品的侵染病原,利用To CV外壳蛋白和热激蛋白的特异引物进行反转录PCR(RT-PCR)检测,分别扩增得到特异核苷酸片段。序列分析表明,HSP70核苷酸序列与已登录的番茄褪绿... 为明确2014年夏天在天津番茄种植区采集到疑似感染番茄褪绿病毒的番茄样品的侵染病原,利用To CV外壳蛋白和热激蛋白的特异引物进行反转录PCR(RT-PCR)检测,分别扩增得到特异核苷酸片段。序列分析表明,HSP70核苷酸序列与已登录的番茄褪绿病毒日本分离物Tochigi(AB513442)相似性为99.5%,CP氨基酸和核苷酸序列与已登录的番茄褪绿病毒日本分离物Tochigi(AB513443)相似性分别为99.2%和99.3%,表明天津地区的番茄受到To CV侵染,且天津与日本To CV分离物序列相似性最高。由于调查地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发生普遍,针对To CV阳性样品利用TYLCV特异性引物进行了分子检测,扩增产物序列与TYLCV以色列株系分离物的相似性均在99.0%以上,表明2种病毒在田间发生复合侵染,该研究首次明确天津地区的番茄受到To CV侵染和To CV与TYLCV的复合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褪绿病毒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复合侵染 分子检测
下载PDF
兼抗虫、除草剂、干旱转基因玉米的获得和鉴定 被引量:37
19
作者 孙越 刘秀霞 +2 位作者 李丽莉 官赟赟 张举仁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5-228,共14页
【目的】培育抗玉米螟、抗草甘膦、抗旱的转基因复合性状玉米种质。【方法】通过农杆菌介导的玉米茎尖遗传转化法,把重组到同一植物表达载体的cry1Ac M、epsps、GAT和Zm PIS转入玉米骨干自交系9801和齐319(Q319),获得转基因植株。通过... 【目的】培育抗玉米螟、抗草甘膦、抗旱的转基因复合性状玉米种质。【方法】通过农杆菌介导的玉米茎尖遗传转化法,把重组到同一植物表达载体的cry1Ac M、epsps、GAT和Zm PIS转入玉米骨干自交系9801和齐319(Q319),获得转基因植株。通过逐代除草剂筛选、分子检测和抗虫性鉴定,从大量转基因株系中优选出6个优良玉米株系。在此基础上,以非转基因自交系9801、Q319为对照,在严格控制条件下对6个转基因株系进行抗虫、抗除草剂和抗旱性检测。由于不同生长时期植株对玉米螟危害的敏感程度有差异,在抗虫性检测试验中,对不同生长阶段的转基因玉米的抗虫性,分别进行了田间和室内玉米螟接种试验,并以灌浆期玉米的籽粒和苞叶饲喂玉米螟幼虫检测其杀虫性。在草甘膦抗性鉴定试验中,对6叶期田间玉米植株喷洒大田除草用量的草甘膦溶液评估其应用价值;采用3倍应用剂量的草甘膦溶液喷施3叶期玉米植株测试其草甘膦耐受力。在抗旱性鉴定试验中,对10叶期玉米植株进行干旱胁迫处理,观测转基因植株的表型变化并测定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等参数。【结果】选择出6个遗传稳定的兼抗亚洲玉米螟、抗草甘膦和抗旱性提高的转基因玉米株系,其中株系L1—L3来自自交系9801,Q1—Q3来自自交系Q319。通过RT-PCR检测4个转基因的转录强度,证明它们在转基因植株中有效表达;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ry1Ac蛋白的表达水平,确定其在玉米植株中稳定表达。植株抗虫性鉴定结果显示这6个株系在玉米营养生长期和灌浆期的抗虫能力均显著高于未转基因自交系。在草甘膦抗性测试中,转基因植株表现出明显高于未转基因自交系的草甘膦抗性。在干旱控水期间,转基因植株能维持较强的光合能力和光系统Ⅱ活性,对干旱胁迫的抗性显著高于对照植株。【结论】将cry1Ac M、epsps、GAT、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玉米螟 抗草甘膦 抗旱 复合性状 转基因玉米
下载PDF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20
作者 王圣印 周仙红 +3 位作者 张安盛 李丽莉 门兴元 于毅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123-126,共4页
大环内酯类杀虫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为甲维盐)以昆虫γ-氨基丁酸(GABA)和谷氨酸作为作用靶标。作者就甲维盐的理化性质、作用机制、害虫对甲维盐的抗性、交互抗性和抗性机制、甲维盐剂型、原药的致突变性及亚慢性毒性、中毒... 大环内酯类杀虫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为甲维盐)以昆虫γ-氨基丁酸(GABA)和谷氨酸作为作用靶标。作者就甲维盐的理化性质、作用机制、害虫对甲维盐的抗性、交互抗性和抗性机制、甲维盐剂型、原药的致突变性及亚慢性毒性、中毒救治、分析方法和残留动态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维盐 理化性质 剂型 作用机制 抗药性 抗性机理 使用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