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UPLC指纹图谱的菟丝子酒炙前后化学模式识别及多成分定量测定 被引量:5
1
作者 张秀如 于明 +6 位作者 崔雅晴 焦春梅 管仁伟 郭瑞齐 张翠翠 林建强 林慧彬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33-2740,共8页
目的建立生菟丝子Cuscutae Semen与酒菟丝子UPLC指纹图谱,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和定量测定研究菟丝子酒炙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为菟丝子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UPLC法进行测定,色谱柱为Thermo Accucore^(TM)C_(18)柱(100 mm×4.6 m... 目的建立生菟丝子Cuscutae Semen与酒菟丝子UPLC指纹图谱,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和定量测定研究菟丝子酒炙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为菟丝子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UPLC法进行测定,色谱柱为Thermo Accucore^(TM)C_(18)柱(100 mm×4.6 mm,2.6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柱温30℃,梯度洗脱,进样体积为2μL,体积流量为0.4 mL/min,采用分段波长,建立15批酒菟丝子及15批生菟丝子指纹图谱。通过相似度评价、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来对指纹图谱进行分析评价,同时对9个主要成分进行定量测定,寻找炮制前后差异成分。结果建立的UPLC指纹图谱中,共匹配了19个共有峰,宁夏产区与内蒙产区的生菟丝子和酒菟丝子相似度均较高,HCA中可将酒菟丝子与生菟丝子明显区分,PCA提取出4个主成分,能够明显区分菟丝子生品及炮制品。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亦可将二者明显区分,并筛选出菟丝子炮制前后的8个差异性成分,根据VIP值排序为峰1、10、2、5、8(隐绿原酸)、4(新绿原酸)、18(槲皮素)、17(异绿原酸C)。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酒炙后菟丝子中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素、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含量增加,紫云英苷、山柰酚、绿原酸、异绿原酸C含量降低。结论建立的UPLC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结果对菟丝子及其炮制品的质量控制及整体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菟丝子 酒菟丝子 UPLC 指纹图谱 化学模式识别 质量评价 相似度评价 层次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金丝桃苷 异槲皮苷 槲皮素 新绿原酸 隐绿原酸 紫云英苷 山柰酚 绿原酸 异绿原酸C
原文传递
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组合赋权TOPSIS法的菟丝子酒炙工艺优化
2
作者 张秀如 杨金平 +4 位作者 焦春梅 崔雅晴 张翠翠 于明 林慧彬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96-602,共7页
目的:优选菟丝子酒炙炮制工艺,为规范酒菟丝子炮制工艺提供参考。方法:基于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饮片外观性状、金丝桃苷含量、总黄酮含量、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指标,以加酒量(A)、闷润时间(B)、炒制温度(C)、炒制时间(D)为考察因素,采... 目的:优选菟丝子酒炙炮制工艺,为规范酒菟丝子炮制工艺提供参考。方法:基于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饮片外观性状、金丝桃苷含量、总黄酮含量、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指标,以加酒量(A)、闷润时间(B)、炒制温度(C)、炒制时间(D)为考察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结合熵权法的组合赋权方式计算综合评分,利用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模型筛选出酒菟丝子炮制的最佳工艺参数并进行工艺验证。结果:筛选出最优炮制工艺为生药材加10%黄酒,闷润6 h,炒炙温度为300℃,炒炙10 min。结论:运用正交试验设计-组合赋权TOPSIS法优选菟丝子酒炙工艺,结果简便、准确、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菟丝子 正交试验 组合赋权 逼近理想解排序模型 工艺优化
下载PDF
基于谱效关系探究不同根型黄芩抗氧化活性成分差异
3
作者 刘梦钰 董佳伟 +3 位作者 刘雪 杨金平 焦春梅 林慧彬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723-733,748,共12页
目的:研究黄芩根型与其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探究不同根型黄芩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差异。方法:以不同根型的黄芩为研究对象,建立其指纹图谱,测定有效成分含量,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及2,2-联氮-二(3-乙基-... 目的:研究黄芩根型与其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探究不同根型黄芩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差异。方法:以不同根型的黄芩为研究对象,建立其指纹图谱,测定有效成分含量,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及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法的半抑制质量浓度(IC50)为抗氧化作用的药效指标,探究不同根型黄芩中发挥抗氧化活性的主要化学成分。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进行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研究,并对筛选的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成分进行药效验证。结果:从不同根型黄芩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中确定共有峰17个,与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不低于0.9000,并确认了黄芩苷(峰6)、汉黄芩苷(峰11)、黄芩素(峰14)、汉黄芩素(峰16)、白杨素(峰17)5个峰。直根小根型的黄芩有效成分含量较高。不同根型黄芩DPPH自由基清除法的IC50为0.112~0.168 mg/mL,ABTS自由基清除法的IC50为0.208~0.302 mg/mL。通过谱效关系分析筛选出峰2、峰3、峰6(黄芩苷)、峰7、峰10、峰11(汉黄芩苷)、峰14(黄芩素)可能为黄芩中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成分。单体物质体外抗氧化活性成分验证结果显示,黄芩苷和黄芩素是清除DPPH自由基的主要物质,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是清除ABTS自由基的主要物质。结论:不同根型黄芩有效成分含量有明显差异,直根小根型黄芩有效成分含量高,抗氧化能力强。通过单体化合物抗氧化活性验证得出黄芩苷和黄芩素是黄芩中具有抗氧化活性的主要物质,阐明了黄芩抗氧化的物质基础,为不同根型黄芩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指纹图谱 谱效关系 抗氧化活性 灰色关联度分析 双变量相关性分析 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
下载PDF
浅析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 被引量:5
4
作者 项君 《农业与技术》 2015年第3期84-86,共3页
玉米是常见的粮食作物,也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各个农业生产大省中都占有不少比例,能否大幅度的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十分重要。只有掌握了玉米在各个季度的生长规律,加强玉米的田间管理,才能提高玉... 玉米是常见的粮食作物,也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各个农业生产大省中都占有不少比例,能否大幅度的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十分重要。只有掌握了玉米在各个季度的生长规律,加强玉米的田间管理,才能提高玉米产量,既保质又保量,进而实现秋季大丰收以满足社会的需要。玉米田间管理是一门综合技术,玉米的田间管理主要包括适量施肥、平衡水分、防治病虫害和适时收获等田间管理技术,只有掌控这些田间管理技术才能提高玉米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田间管理 前期 中期 后期 壅根培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