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镇痛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苗 乔利 +2 位作者 绪扩 李卉 付先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167-4177,共11页
疼痛是现今困扰人类健康最严重的问题之一,药物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疼痛的主要方式之一。临床常用的镇痛药物在治疗疼痛时常伴有许多副作用,镇痛效果仍不太理想。丹参是常见的活血化瘀类中药,《中国药典》记载其具有“通经止痛”的功效... 疼痛是现今困扰人类健康最严重的问题之一,药物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疼痛的主要方式之一。临床常用的镇痛药物在治疗疼痛时常伴有许多副作用,镇痛效果仍不太理想。丹参是常见的活血化瘀类中药,《中国药典》记载其具有“通经止痛”的功效。通过文献挖掘发现,丹参具有悠久的治疗疼痛的历史。现代药理学对丹参的镇痛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丹参具有良好的镇痛药理活性,且其镇痛具有多靶点、多机制、副作用小的特点。本文通过系统检索和挖掘丹参镇痛研究文献,综述丹参镇痛的作用靶点、作用机制和相关成分,发现丹参镇痛的外周和中枢机制分别为调节外周神经元和脊髓中与疼痛相关的因子、受体及信号通路,丹参镇痛的成分主要有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酚酸B、丹酚酸C和丹酚酸A,两种丹参酮化合物都含有邻醌型结构母核,三种酚酸类成分则都含有多个酚羟基。论文为丹参镇痛作用的临床应用、镇痛方案的提出以及相关镇痛药物的研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通经止痛 活性成分 镇痛机制
下载PDF
金银花不同发育时期挥发性成分的HS-SPME-GC-MS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蒲俊杰 刘谦 +4 位作者 李佳 刘振华 张永清 贺吉香 蒲高斌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818-2824,共7页
目的探讨金银花Lonicerae Japonicae Flos不同发育时期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结合保留指数方法,对米蕾期(RB)、三青期(TG)、二白期(TW)、大白期(BW)、银花期(HS)、金花期(GF)6个不同... 目的探讨金银花Lonicerae Japonicae Flos不同发育时期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结合保留指数方法,对米蕾期(RB)、三青期(TG)、二白期(TW)、大白期(BW)、银花期(HS)、金花期(GF)6个不同时期金银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6个不同生长时期的金银花挥发性物质进行判定、区分和聚集。结果GC-MS共鉴定出260种挥发性物质,对260个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可简化为5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6.65%,可反映样品的大部分信息;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将6个不同生长时期金银花样品分为4类:其中RB和TG归为1个集群;TW单独归为1个集群,BW和HS归为1个集群;GF单独归为1个集群。结论聚集在一起的金银花样品挥发性物质相似,将RB与TG,TW,BW与HS,GF分为4个不同的商品等级,该研究结果可为金银花混合采摘以及后期的生产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忍冬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成分 主成分分析 保留指数
原文传递
中药抗菌活性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挖掘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梦瑜 邵欣欣 +3 位作者 李谨彤 韩文 任夏 付先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031-2039,2030,共10页
为解析中药抗菌活性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采用数据挖掘和化学信息学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中关于中药抗菌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检索出1687篇相关文献,整理出38851条数据,涉及1289种中药,发现具备抗菌活性的中药多为苦、寒、归肝经中药;三萜... 为解析中药抗菌活性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采用数据挖掘和化学信息学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中关于中药抗菌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检索出1687篇相关文献,整理出38851条数据,涉及1289种中药,发现具备抗菌活性的中药多为苦、寒、归肝经中药;三萜,黄酮以及香豆素类化合物占据显著优势,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三萜类化合物与抗真菌靶点甾醇14α-脱甲基酶(cyp51)结合打分数值较高,提示其可能具备抗真菌作用,而黄酮和香豆素可能通过与β-内酰胺酶(ampC)结合,有望达到逆转细菌耐药性的目的;通过对含优势分子骨架的抗菌中药成分科属分布研究发现,具备黄酮骨架的化合物主要分布于豆科等;具备四环三萜骨架的化合物主要分布于百合科等。以上结果表明,具备抗菌活性中药在中药属性、成分分子结构,尤其是优势骨架及科属的分布上呈现一定的规律,为新的抗菌中药及其成分的活性筛选,尤其是为耐药菌的逆转研究和抗真菌创新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抗菌 药性 分子对接 化学信息
下载PDF
传统海洋中药创新工程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付先军 王振国 +3 位作者 武继彪 王毓 任夏 李秀雪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20年第4期63-70,共8页
海洋是全球药物研发的重要宝库,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蓝色经济”战略,加大开发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投入,逐步构建“蓝色药库”。传统海洋中药是中国“蓝色药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丰富的海洋药物资源,传统海洋中药亟待创新和发展。... 海洋是全球药物研发的重要宝库,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蓝色经济”战略,加大开发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投入,逐步构建“蓝色药库”。传统海洋中药是中国“蓝色药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丰富的海洋药物资源,传统海洋中药亟待创新和发展。传统海洋中药的创新工程是针对制约海洋中药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尤其是海洋中药新资源开发和创新药物研制的理论和方法学瓶颈,在传承历代海洋中药用药经验和临床思辨基础上,以创新海洋中药理论和研发模式,构筑以海洋中药为主体的传统“蓝色药库”,建设1个国内外传统海洋中药信息资源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公共知识服务平台为目标,对海洋中药性效毒评价和质量控制技术难题展开攻关,推动资源量大、功效机制和物质基础明确的海洋中药进入《中国药典》,精准开发一批临床确有疗效的海洋中药复方新产品;同时借鉴和创新青蒿素研发模式,发现一系列海洋中药来源的活性化合物,促进海洋中药原创新药的研发,扩大海洋中药的临床应用。本文对发展传统海洋中药创新工程的研究现状、关键问题和构筑传统“蓝色药库”的前景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海洋中药 原创新药 创新工程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驱动分析的抗病毒中药分布规律 被引量:9
5
作者 魏雅雯 李谨彤 +1 位作者 任夏 付先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4959-4972,共14页
目的挖掘抗病毒中药分布规律,为中药抗病毒活性筛选和当前疫情防控候选方药筛选提供依据。方法以《抗病毒中草药的研究与应用》以及中国知网(CNKI)、Web of Science中的抗病毒中药文献为信息来源,对相关信息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频数分... 目的挖掘抗病毒中药分布规律,为中药抗病毒活性筛选和当前疫情防控候选方药筛选提供依据。方法以《抗病毒中草药的研究与应用》以及中国知网(CNKI)、Web of Science中的抗病毒中药文献为信息来源,对相关信息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频数分析、共现分析及系统发育树构建方法挖掘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药性、科属、有效成分及活性分布规律。结果共筛选出511味抗病毒中药,包含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三药三方"所涉及的48味中药中的41味。它们多具有性寒、味苦,归肺经、肝经等药性,其中板蓝根、黄芩、金银花等最常见;涉及冠状病毒科数据135条,高频中药为柴胡、甘草、板蓝根等,且发现2003年非典时期研究最多的中药为板蓝根、苦豆子,而2020年COVID-19疫情时期,对桑白皮的研究占据首位;抗病毒中药的有效成分以多糖类、黄酮类为主;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共涉及564个基原物种,在系统发育树上具有明显的聚集性,主要分布在种子植物门的菊分支和蔷薇分支,其中菊科、唇形科、豆科、蔷薇科等的抗病毒中药最多。结论抗病毒中药以味苦、性寒,归肺经、肝经为主,来源菊科、唇形科、豆科等科属中药更有可能具有抗病毒作用,其有效组分多为黄芪多糖、板蓝根多糖、槲皮素、咖啡酸、熊果酸等多糖类或黄酮类成分,而且这些规律与抗COVID-19疫情中推广使用的"三药三方"基本一致,这为抗病毒中药活性筛选,尤其为当前COVID-19疫情防控候选中药的筛选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抗病毒 数据挖掘 系统发育树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三药三方
原文传递
基于文献计量学和信息挖掘的海洋矿物中药海螵蛸研究现状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刘阳 刘丽 +4 位作者 任夏 李学博 李秀雪 李宝国 付先军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93-496,共4页
了分析海螵蛸的研究现状,了解海螵蛸的研究进展,该研究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1958至2019年收录的海螵蛸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分析,以期为海螵蛸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共检索到中文文献1726条,文献发表... 了分析海螵蛸的研究现状,了解海螵蛸的研究进展,该研究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1958至2019年收录的海螵蛸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分析,以期为海螵蛸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共检索到中文文献1726条,文献发表数量经过了缓慢发展、曲折增长和稳定发展三个阶段,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发表2篇以上文章的作者可称为海螵蛸研究的核心作者,有冯伟华、焦炳华、于文涛等人。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消化性溃疡、中医药疗法、活血祛瘀药、数据挖掘等方面。其中,中医药疗法、消化性溃疡等词在2011年前后出现频数很高,而数据挖掘等关键词是在2013年开始出现。以上结果表明,海螵蛸是近年来国内中药研究热点之一,但相关研究文献量总体增长缓慢,研究较分散,没有形成专业系统稳定的研究团队。目前海螵蛸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临床应用方面,对其化学结构、有效成分、药理与毒理实验研究、质量标准等方面虽有报道,但研究深度不够,其药用价值和潜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螵蛸 文献计量学 研究热点 海洋中药
原文传递
基于方剂构成信息的知识发现和关联网络构建挖掘海洋中药海马历代用药经验 被引量:7
7
作者 赵翔凤 相光鑫 +3 位作者 石丛薇 王梦瑜 付先军 滕佳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35-343,共9页
目的通过对含海马方剂构成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构建关联网络,分析海马的历代应用情况,挖掘海马用药配伍经验,发现海马潜在功效和主治病症,为海马的临床应用和开发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国药典》《中华医典》... 目的通过对含海马方剂构成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构建关联网络,分析海马的历代应用情况,挖掘海马用药配伍经验,发现海马潜在功效和主治病症,为海马的临床应用和开发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国药典》《中华医典》等多部著作为方源,收集含有海马的相关方剂,并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挖掘和关联网络的构建。结果共筛选有文献记载的含海马方剂154首。从剂型看,大多为散剂,从方剂分布年代来看,海马的应用虽然有很长历史,但是古代应用并不广泛,现代应用较多。通过对配伍药物进行分析发现,与海马配伍频率较高的是“鹿茸”“熟地黄”“肉苁蓉”等补益药物。从功效主治方面看,大多数方剂具有“补肾”“温阳”“益精”等传统功效外,还具有健脑等功效;主治病症中,除“阳痿”“癥瘕”“疔疮”等《中国药典》所记载的疾病之外,还可治疗“虚劳”“健忘”“瘿病”“不寐”“痹证”“小便淋沥或不通”等。对其进行关联关系分析发现,海马配伍补肾温阳的效果较为明显,多用于治疗阳痿,且腰痛、虚劳、遗精、健忘、不育等疾病的治疗与补肾关系密切;在治疗癥瘕时,多与醋、樗鸡、干漆、硇砂、斑蝥、水蛭、没药、当归配伍。结论该研究不仅发现了含海马方剂的常用剂型、分布年代和药物配伍规律,发现了历代医家应用海马的临床经验,还探索了海马的潜在应用价值。海马作为一味海洋中药,具有温、补、托、消等特性,除常用于治疗阳痿外,还可用于治疗腰痛、健忘、瘿病、不寐、痹证等病症,这些研究结果可为拓展海马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中药 海马 方剂 频数分析 关联规则挖掘 关联知识网络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和信息挖掘的海洋中药研究现状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刘阳 刘丽 +5 位作者 任夏 李学博 李秀雪 李军 李宝国 付先军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21年第2期62-72,共11页
目的分析海洋中药研究现状,了解海洋中药研究进展,为海洋中药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79至2019年间中国知网中收录的海洋中药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分析。结果共检测到中文文献914条,中国海洋大学、山东中医药... 目的分析海洋中药研究现状,了解海洋中药研究进展,为海洋中药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79至2019年间中国知网中收录的海洋中药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分析。结果共检测到中文文献914条,中国海洋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和广西中医药大学为海洋中药研究的主体机构,发文量较多;发表4篇以上文章的作者可称为海洋中药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载文量最多的期刊是《中国海洋药物》67篇;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资源品种等方面。结论近几年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为海洋中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海洋中药研究逐渐成为中药科研领域的热点,研究的主体机构与核心作者群已初步形成。海洋中药在抗肿瘤、抗氧化、抑菌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相当大的潜在价值,值得继续深入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中药 文献计量学 研究热点 信息挖掘
原文传递
基于文献计量学和信息挖掘的我国红树林药用价值研究现状
9
作者 宋鹏 任夏 +3 位作者 李秀雪 李紫薇 刘阳 付先军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23年第4期80-94,共15页
为了解红树林药学领域研究现状,系统整理了中国知网与Web of Science数据库1989—2020年红树林在药学领域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和数据挖掘。结果显示,共2125篇中、英文文献纳入分析。文献计量学研究表明,红树林药学领域相关... 为了解红树林药学领域研究现状,系统整理了中国知网与Web of Science数据库1989—2020年红树林在药学领域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和数据挖掘。结果显示,共2125篇中、英文文献纳入分析。文献计量学研究表明,红树林药学领域相关的研究经历了3个阶段,即起步探索阶段、快速增长阶段和稳定发展阶段,研究逐渐被重视,年均发文量逐渐增多;中山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等为红树林药学相关研究的主体机构,这些主体机构的聚集具有明显的地区局域性;发表7篇以上文献的作者可称为红树林药学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研究的主体机构与核心作者群已初步形成;目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放线菌、生物活性等方面,从红树林及微生物中发现了许多具有明显抗菌、抗肿瘤等生物活性的化学成分,其中红树林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占较大部分,显示了巨大的药用潜力和挖掘价值,为红树林药学方面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研究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文献计量学 药用植物 药理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