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牵引颏部反作用力对颞下颌关节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董瑞 王旭霞 +3 位作者 张文娟 李静 郑德华 张君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40-744,共5页
目的 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前牵引颏部反作用力对颌骨尤其是颞下颌关节应力及位移的影响,为前牵引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1名健康男性青年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头部行CT扫描,并借助Mimics等专用软件,建立完整的颅颌面三维有限... 目的 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前牵引颏部反作用力对颌骨尤其是颞下颌关节应力及位移的影响,为前牵引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1名健康男性青年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头部行CT扫描,并借助Mimics等专用软件,建立完整的颅颌面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前牵引矫治器反作用力原理,直接在颏部中央的最下方施加与(牙合)平面成后上22°~49°(每隔3°取1个角度)的载荷,大小为5N,测定颌骨尤其是颞下颌关节的应力及位移变化.结果 在不同角度施加相同载荷时,上颌骨产生接触应力,加载角度由22°增大到40°时,颞下颌关节窝内应力逐渐下降,加载角度由40°增大至49°时,颞下颌关节窝内应力略有增大;下颌骨同样产生接触应力,髁突头应力随加载角度增大而减小(由0.405 MPa减小至0.037 MPa),髁突颈部随加载角度的增大呈先降后增的趋势.载荷与(牙合)平面呈后上40°时颞下颌关节区受力最小(0.018 ~0.327 MPa).三维有限元模型上各节点X轴位移均为正值,且随加载角度增大而减小;Y轴位移出现负值,从40°开始变为正值,即载荷加载角度小于40°时下颌骨发生后下旋转.载荷与(牙合)平面呈40°时颞下颌关节区位移值较小(0.0005 ~0.0081 mm).结论 前牵引矫治作用于颏部的反作用力在与(牙合)平面成后上40°时传导至颞下颌关节区的应力值和位移值均较小,有利于关节组织的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有限元分析 口外牵引器
原文传递
骨性Angle III类错替牙期患者语音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杰 范存晖 王兰磊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32-434,共3页
目的 :探讨替牙期AngleⅢ类骨性反牙合对语音功能是否有影响及影响程度 ;对发音异常的语音进行声学分析。方法 :3 8名替牙期AngleⅢ类骨性反 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 ,并随机选择 40名替牙期正常牙合儿童做对照组。由语音专家对 2组儿童的... 目的 :探讨替牙期AngleⅢ类骨性反牙合对语音功能是否有影响及影响程度 ;对发音异常的语音进行声学分析。方法 :3 8名替牙期AngleⅢ类骨性反 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 ,并随机选择 40名替牙期正常牙合儿童做对照组。由语音专家对 2组儿童的语音进行判听 ,记录错误音素及错误类型 ,并应用计算机语音工作站对错误音素进行语音声学分析。结果 :①骨性AngleIII类错牙合替牙期患者大多数存在发音异常 ,主要集中于 /z ,c ,s/等咝音上 ;②正常清咝音VOT >0 ,而错牙合组错误音素的VOT =0。结论 :替牙期AngleⅢ类骨性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AngleⅢ类错He 替牙期 语音功能 发音障碍 牙列 嗓音起始时间 VOT
下载PDF
前方牵引矫治器不同力值反作用力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宛鑫 王旭霞 +3 位作者 张文娟 董瑞 陈云 张君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8-503,共6页
目的:通过建立包含颞下颌关节的颅颌面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前方牵引矫治器反作用力的加力方式,分析其在颞下颌关节区、颌骨的应力分布情况以及对各部位节点位移的影响.方法:选择1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通过CT扫描得到颅颌面的二维图像数据... 目的:通过建立包含颞下颌关节的颅颌面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前方牵引矫治器反作用力的加力方式,分析其在颞下颌关节区、颌骨的应力分布情况以及对各部位节点位移的影响.方法:选择1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通过CT扫描得到颅颌面的二维图像数据,借助Mimics、Magics、MSC等专用软件,采用连续、均质、线性、各向同性的线弹性材料,建立包括颞下颌关节和上、下颌骨的颅颌面三维有限元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前方牵引装置的反作用力原理建立加力模型,即采用与验平面成后上方37°的施力方向,于下颌最底部加载3~6 N的力值,采用ANSYS10.0有限元分析软件,测定颞下颌关节区、颌骨的应力分布情况以及各部分位移的变化,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结果:在同一角度下,关节窝和髁突头、颈部应力随加载力的增大而增大,下颌最大应力出现在节点力加载部位颏部,上颌最大应力出现在刚性固定面.同时该模型出现微小的位移变化,颅颌面各部分位移随节点力的增大而增大,颅上颌位移由颅底部和验平面向颅顶部逐渐减小,下颌骨的位移由前部到后部逐渐减小,并出现顺时针方向旋转.结论:前方牵引矫治器对颞下颌关节区及颌骨产生反作用力的影响,且随着加载力的增大,其产生的反作用力和形变随之增大.颏部可能出现变形,下颌顺时针方向旋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限元 颞下颌关节 前方牵引 反作用力
下载PDF
前牵方向逆时针改变反作用力的有限元分析
4
作者 董瑞 王旭霞 +3 位作者 张文娟 陈云 郑德华 张君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6期331-339,共9页
目的建立并使用颅颌面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前牵引角度逆时针减小时其反作用力在颌骨特别是颞下颌关节(TMJ)的应力及位移变化,为正畸临床更好地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避免对TMJ的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完整的包含TMJ的颅颌面三维有限... 目的建立并使用颅颌面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前牵引角度逆时针减小时其反作用力在颌骨特别是颞下颌关节(TMJ)的应力及位移变化,为正畸临床更好地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避免对TMJ的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完整的包含TMJ的颅颌面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前牵引矫治器反作用力,直接在颏部施以一定大小的力并逆时针改变施力的方向,测定颌骨和TMJ区应力及位移的变化情况。结果应力方面:①从不同角度加载节点力之后产生最大应力点出现在加载部位颏部,关节窝、髁突头颈部等上下颌接触部位应力也比较集中,且随角度的逆时针变化,最大应力增大;②接触部位(TMJ)应力变化规律:从不同角度施加相同载荷时,上颌骨产生接触应力,角度由37°逆时针减小到22°时,接触应力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下颌骨同样产生接触应力,下颌头处节点的等效应力(如节点24757)随牵引角度的逆时针减小呈增大趋势,下颌颈处的节点(如点24301)也是如此。位移方面:①以一定力值不同角度施加载荷后,该模型产生微小的位移变化,位移最大部位产生在加载部位,下颌骨位移沿X轴正方向逐渐减小。牵引角度小于等于37°时,上颌骨位移沿Y轴由底部到顶部逐渐减小;②5个节点在X,Y方向的位移可以看出:X轴位移值均为正值,且随着角度由37°逆时针减小,位移基本呈上升趋势(31°位移值最小);Y轴位移值大部分为负值(只有37°时关节窝内节点和34°时关节窝内个别节点为正值)说明37°时下颌即发生了后下方(顺时针)旋转,随着角度逆时针减小,上下颌均发生了后下方(顺时针)旋转,且位移值基本呈增大趋势。结论①颅颌面三维有限元模型成功建立;②前牵引矫治器在牵引上颌向前的同时,确实对颌骨及TMJ产生反作用力,如下颌的后下旋转,颏部的应力变形等,因此临床上在保证上颌牵引效果的同时,要考虑将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牵引 方向 反作用力 颞下颌关节 三维有限元
原文传递
牙体预备对口腔修复临床效果的影响探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孙玉梅 杨桂梅 《环球中医药》 CAS 2015年第S2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牙体预备对口腔修复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收治80例牙齿不正常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PLV采用长石质,但是PLV瓷系统用双重固化后的树脂粘结进行全面修复,观察8~20个月,考察三种牙体预备类型的可试行,还有最后的... 目的探讨牙体预备对口腔修复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收治80例牙齿不正常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PLV采用长石质,但是PLV瓷系统用双重固化后的树脂粘结进行全面修复,观察8~20个月,考察三种牙体预备类型的可试行,还有最后的美观性、修复的强度及牙齿自身的敏感性等特征。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手术后治愈率、满意度和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进行口腔修复牙体预备过程中,在具备固定位置的前提下,务必使患者得到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修复 牙体预备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口腔癌患者术后早期外周血免疫功能指标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艾冬梅 邵玉卿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7年第2期161-163,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癌患者术后早期外周血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间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口腔癌患者,分别于手术前后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对外周血中免疫功能指标CD3^+、CD3^+CD4^+、CD3^+CD8^+、CD... 目的探讨口腔癌患者术后早期外周血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间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口腔癌患者,分别于手术前后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对外周血中免疫功能指标CD3^+、CD3^+CD4^+、CD3^+CD8^+、CD4^+/CD8^+、T+B+NK细胞、CD19+和CD16+/CD56+进行检测,另选取同期我院体检的70例健康人员外周静脉血免疫功能指标检测结果作为正常参考值。结果口腔癌患者术后1周的免疫功能指标与正常值比较:CD3^+CD8^+升高,CD4^+/CD8^+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1周比较,口腔癌患者术后1周CD3^+CD8^+降低,术后2周CD3^+CD8^+升高,但仍低于术前1周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1周比较,口腔癌患者术后1周和术后2周的CD4^+/CD8^+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1周比较,口腔癌患者术后2周T+B+NK细胞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癌患者术后1周CD19+与术前1周比较升高,术后2周与术后1周比较较低,但仍高于术前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1周比较。口腔癌患者术后1周和术后2周CD16+/CD56+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口腔癌患者免疫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通过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细胞免疫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免疫功能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