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CA与MMSE对首发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评估应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辛艳平 张爱娟 +1 位作者 王绍博 贾晓彧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6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与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在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择首发单一病灶脑梗死患者160例,在其发病3个月后,用MoCA与MMSE进行认知功能检测,并将不同性别、年龄段、受教育程度患者的M... 目的探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与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在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择首发单一病灶脑梗死患者160例,在其发病3个月后,用MoCA与MMSE进行认知功能检测,并将不同性别、年龄段、受教育程度患者的MoCA与MMSE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患者的MoCA评分均低于MMS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β=-3.176,P=0.000)、性别(β=2.189,P=0.002)、受教育程度(β=2.032,P=0.000)为MoCA评分的影响因素。结论与MMSE相比,MoCA更适用于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其评分受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认知障碍 精神状态检测量表
下载PDF
丁基苯酞对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区NO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陈静 李增芬 杜业亮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5期5-8,共4页
目的研究丁基苯肽对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区一氧化氮(NO)表达的影响。方法 8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预处理组、处理组。根据硝酸还原酶法和β-NADPH组织化学染色法,又将每个小组分为两个亚组。模型组、预处理组和处理组利用双... 目的研究丁基苯肽对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区一氧化氮(NO)表达的影响。方法 8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预处理组、处理组。根据硝酸还原酶法和β-NADPH组织化学染色法,又将每个小组分为两个亚组。模型组、预处理组和处理组利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术制备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不结扎双侧颈总动脉。预处理组在造模前及造模后均给予丁基苯酞,处理组在造模后给予丁基苯酞,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在造模后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4组分别在造模后1个月处死大鼠取材。用硝酸还原酶特异性还原NO产物的方法测定大鼠前脑缺血模型中海马NO释放量的异常变化。β-NAD-PH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光镜下观察。结果模型组、预处理组及处理组海马区NO、NOS阳性神经元数目与假手术组相比均有明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预处理组和处理组海马区NO、NOS阳性神经元数目减少。与处理组相比,预处理组海马区NO、NOS阳性神经元数目减少更明显。结论慢性脑缺血缺氧能使大鼠海马区NO含量明显增加,丁基苯肽(NBP)能减轻这种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基苯酞 慢性脑缺血 海马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联合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4
3
作者 李昕阳 刘素萍 +1 位作者 王佳良 张跃其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5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联合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其中对照组在常规对症...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联合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其中对照组在常规对症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颅内动脉血流情况以及下肢运动功能、生命质量,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及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增快,且观察组快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脑卒中专门化生命质量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可迅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颅内血流状况、下肢运动功能及生命质量,疗效显著,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针灸 缺血性脑卒中 偏瘫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骨髓基质细胞静脉移植治疗大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 被引量:12
4
作者 钟池 钟春玖 +3 位作者 罗玉敏 汪洋 秦震 沈馨亚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89-92,98,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静脉移植治疗大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的可行性及其机制。方法将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纯化、扩增并经BrdU标记后,经尾静脉移植到局灶性脑缺血大鼠体内,通过神经缺损评分观察移植后大鼠神经行为学改善情况,通过组...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静脉移植治疗大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的可行性及其机制。方法将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纯化、扩增并经BrdU标记后,经尾静脉移植到局灶性脑缺血大鼠体内,通过神经缺损评分观察移植后大鼠神经行为学改善情况,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移植到脑内的骨髓基质细胞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缺血灶周围细胞凋亡及脑微血管密度的变化。结果骨髓基质细胞移植组大鼠的神经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移植到脑内的骨髓基质细胞主要选择性分布于缺血灶周围区域并表达BDNF;骨髓基质细胞移植组大鼠梗死灶周围的凋亡细胞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经静脉注射移植骨髓基质细胞能够明显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行为功能恢复;抗凋亡及促微血管增生可能是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局灶性脑缺血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静脉移植 治疗 大鼠 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上矢状窦和乙状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和磁共振诊断七例报告 被引量:30
5
作者 张爱娟 宋保华 +2 位作者 赵廷常 董光 宋美香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分析上矢状窦、乙状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形成原因、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血管造影对其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磁共振检查确诊的硬脑膜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人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其中男2例,女5例,年龄15~34岁... 目的分析上矢状窦、乙状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形成原因、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血管造影对其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磁共振检查确诊的硬脑膜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人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其中男2例,女5例,年龄15~34岁。病后3~11天行磁共振检查,主要观察水肿、静脉性梗死或出血、硬脑膜异常强化及静脉窦内异常信号,部分病人复查时可观察到再通。结果硬脑膜静脉窦血栓形成7例皆有明确原因,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为亚急性颅内压增高、抽搐、肢体瘫痪或昏迷。MRI常规SE序列T1、T2加权示窦内高信号,脑实质水肿或合并出血、梗死,强化后显示闭塞静脉窦附近硬脑膜异常强化;磁共振脑血管造影(MRA)的PC法示静脉窦高血流信号丢失,2例分别于病后29及37天复查MRI,结果显示再通,硬脑膜异常强化消失。经降颅内压、抗凝,合并炎症者给予抗生素、激素治疗,1例外伤引起者经手术治疗,7例均治愈。结论硬脑膜静脉窦血栓形成是较为少见的脑血管病,且病情重,MRI/MRA可帮助确诊。早期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血栓形成 NMR 成像 血管造影 脑硬膜 静脉窦
原文传递
进展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淑云 时宝林 宋保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11期1034-1035,共2页
进展性脑卒中已成为临床难题之一,感染、血压过低、血糖升高、发热都可加重脑卒中的进展,临床表现、影像学、生化标志物等有助于预测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治疗包括抗凝、降纤、降温、降糖、扩容、治疗脑水肿、神经保护剂、外科手术。
关键词 进展性脑卒中 病因 预测 治疗 综述
下载PDF
普拉克索治疗不宁腿综合征在不同人种中有效性与安全性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磊 刘金玲 +1 位作者 韩国胜 钟池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87-892,共6页
目的 系统评价普拉克索治疗不宁腿综合征(RLS)在不同人种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数据库关于普拉克索治疗RLS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对符合条件的研究结果用RevMan 5.2软件进行荟萃分析.以普拉克索组与安慰剂组在国际RL... 目的 系统评价普拉克索治疗不宁腿综合征(RLS)在不同人种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数据库关于普拉克索治疗RLS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对符合条件的研究结果用RevMan 5.2软件进行荟萃分析.以普拉克索组与安慰剂组在国际RLS研究组评分量表(IRLS)评分变化方面的加权均数差(WMD)和两组在临床疗效总评(CGI-I)方面疗效显著率的相对危险度(RR)为指标进行有效性评价,以其在不良事件方面的RR为指标进行安全性评价;针对每项指标再按照白色人种和黄色人种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共纳入6个研究.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普拉克索组相对于安慰剂组在IRLS评分变化方面的WMD为-4.72(Z =6.57,P<0.01);亚组分析显示白色人种亚组(WMD-4.33,Z=3.90,P<0.01)和黄色人种亚组(WMD-4.52,Z=42.28,P<0.01)在IRLS评分改善方面都明显优于安慰剂组.普拉克索组相对于安慰剂组在CGI-I显著性方面的RR =1.64(Z=10.39,P<0.叭);亚组分析显示白色人种亚组(RR=1.60,Z=4.66,P<0.01)和黄色人种亚组(RR=1.51,Z=4.42,P<0.01)在CGI-I显著性方面也都明显优于安慰剂组.普拉克索组相对于安慰剂组在不良事件方面的RR值为1.26(Z =5.11,P<0.01);亚组分析显示白色人种亚组(RR=1.26,Z=2.27,P=0.02)和黄色人种亚组(RR=1.36,Z=2.98,P=0.003)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安慰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普拉克索是治疗RLS有效而安全的药物,且在白色人种和黄色人种中的结论都与此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宁腿综合征 苯并噻唑类 结果可重复性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血流动力学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8
作者 范凌燕 邢国平 +2 位作者 吴晓丽 于海宁 郭国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6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血流动力学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小血管病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MoCA量表认知功能评估并分为认知障碍组(30例)及认知正常为对照组(30例),采用不同PLD(1....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血流动力学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小血管病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MoCA量表认知功能评估并分为认知障碍组(30例)及认知正常为对照组(30例),采用不同PLD(1.5 s、2.5 s)行3D-ASL脑灌注成像,应用GE AW4.5工作站对双侧额叶、颞叶、顶叶、海马及颞顶交界处进行镜面对称测量(CBF_(1.5)、CBF_(2.5)),比较两组WMLs评分差异,分析WMLs评分/MoCA量表评分与各脑区CBF的相关性。结果认知障碍组WML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认知障碍组双侧额叶、颞叶、顶叶、海马及颞顶交界处的CBF_(1.5)值均明显较低,认知障碍组双侧额叶、颞叶与海马区的CBF_(2.5)值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PLD下,认知障碍组患者的双侧额叶CBF_(1.5)与CBF_(2.5)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额叶CBF_(1.5)值/CBF_(2.5)值与WML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双侧额叶、颞叶、海马CBF_(1.5)值及双侧额叶、海马、左侧颞叶CBF_(2.5)值与MoCA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3D-ASL技术中PLD=1.5 s指标下对识别VCI患者脑低灌注的敏感度较高,而PLD=2.5 s指标下特异度较高;WMLs与VCI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 血管性认知障碍 血流动力学 脑白质损害
下载PDF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其与脑血管反应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时宝林 张淑云 +2 位作者 苗艳霞 宋石磊 张跃其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68-672,共5页
背景无症状颈动脉狭窄(ACS)患者认知情况目前仍不清楚,且其与脑血管反应性(CVR)关系尚不明确。目的评估ACS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其与CVR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9月于潍坊市人民医院就诊或住院的ACS患者102例,并同期选取本院健... 背景无症状颈动脉狭窄(ACS)患者认知情况目前仍不清楚,且其与脑血管反应性(CVR)关系尚不明确。目的评估ACS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其与CVR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9月于潍坊市人民医院就诊或住院的ACS患者102例,并同期选取本院健康体检者26例作为对照组。根据CVR受损侧别及受损情况将ACS患者分为左侧CVR(LCVR)正常组30例,LCVR受损组23例,右侧CVR(RCVR)正常组28例,RCVR受损组21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进行屏气指数(BHI)检测以评估ACS患者的CVR,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颈内动脉狭窄度,韦氏智力量表评估受试者认知功能。结果 5组BH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VR正常组、LCVR受损组、RCVR正常组、RCVR受损组颈内动脉狭窄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CVR受损组词汇得分低于其余4组,RCVR受损组填图、图形拼凑得分低于其余4组(P<0.05)。LCVR受损组词汇得分与BHI呈正相关(r=0.713,P<0.05);RCVR受损组填图、图形拼凑得分与BHI呈正相关(r=0.622,P<0.05;r=0.647,P<0.05)。结论 ACS患者中CVR降低者存在部分认知功能下降,相关认知领域与狭窄颈动脉同侧半球的功能相关,且认知功能下降程度与CVR降低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无症状疾病 认知
下载PDF
活血化瘀法对高血压脑梗死的治疗价值探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嵇建刚 张莉 刘文婷 《光明中医》 2017年第18期2608-2609,共2页
目的探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自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服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 目的探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自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服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0%,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74.0%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及高密度胆固醇脂蛋白等血脂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及血小板聚集率等血黏度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压水平相当,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水平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脑梗死不仅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对患者的血脂水平、血黏度水平及血压水平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活血化瘀法 高血压脑梗死
下载PDF
缬草酸对癫痫小鼠神经元保护及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于忠娟 柴峰 +2 位作者 时宝林 张跃其 吴春丽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4-39,共6页
目的研究缬草酸联合丙戊酸钠(VPA)对戊四唑(PTZ)诱导癫痫小鼠的神经元保护作用及对P-糖蛋白(P-GP)表达影响。方法将小鼠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VPA组、缬草酸组+VPA(低中高剂量各一组),记录各组癫痫发作潜伏期延长及持续时间... 目的研究缬草酸联合丙戊酸钠(VPA)对戊四唑(PTZ)诱导癫痫小鼠的神经元保护作用及对P-糖蛋白(P-GP)表达影响。方法将小鼠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VPA组、缬草酸组+VPA(低中高剂量各一组),记录各组癫痫发作潜伏期延长及持续时间;分析脑组织P-GP和caspase-3活性片段在脑组织中的表达及脑皮层神经元凋亡率。结果与VPA组比较,不同剂量缬草酸+VPA组发作持续时间缩短,中剂量缬草酸+VPA组发作潜伏期延长。中剂量及高剂量缬草酸+VPA组癫痫发作级别较VPA组下降。模型对照组大脑皮质P-G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VPA组P-GP蛋白表达较模型对照组无明显改变,缬草酸+VPA各组P-GP蛋白较VPA组下降,缬草酸中剂量组Cleaved-caspase-3表达较VPA组下降。缬草酸+VPA各组凋亡率较VPA组下降。结论缬草酸可能通过P-GP表达减少相关机制降低了戊四唑点燃/VPA处理小鼠的癫痫发作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草酸 癫痫 丙戊酸钠 P-糖蛋白 凋亡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8
12
作者 郑艳华 张珊 +1 位作者 庄甲军 李剑平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0年第7期1031-1032,共2页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彩色多普勒
原文传递
颅内动脉重塑评分对脑小血管病总负荷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13
作者 李琳 时宝林 赵爽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4年第2期182-186,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重塑(Brain artery remodeling,BAR)评分对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总负荷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医院收治的CSVD患者218例,采用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重塑(Brain artery remodeling,BAR)评分对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总负荷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医院收治的CSVD患者218例,采用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检测患者颅内各动脉直径,计算得出BAR评分;应用MRI评估腔隙性脑梗死、脑微出血、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WMHs)、脑萎缩及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nlarge perivascular spaces,EPVS)4种影像学标记物,并计算CSVD总负荷评分,根据CSVD总负荷评分将患者分为无-轻度组(0~1分)和中重度组(2~4分);单因素分析CSVD总负荷加重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SVD总负荷加重的独立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BAR评分对CSVD总负荷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CSVD总负荷中重度组年龄、既往脑梗死史占比、BAR评分>1个标准差(1 s)占比、降脂药物治疗占比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占比均高于CSVD总负荷无-轻度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有既往脑梗死史、BAR评分>1 s、接受降脂药物治疗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均是CSVD患者总负荷为中重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BAR评分与CSVD总负荷评分呈正相关(r=0.305,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BAR评分预测CSVD总负荷中重度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623,敏感性为34.15%,特异性为90.44%。结论BAR评分对CSVD总负荷中重度具有一定预测价值,颅内动脉扩张性重塑患者可能具有较高CSVD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颅内动脉疾病 动脉重塑 预测
原文传递
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可视化评分及其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杜晓光 王鹏 +4 位作者 于力群 刘琦慧 邱晓琪 段长琦(综述) 周丽(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85-188,共4页
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是脑小血管病的影像学特征之一,与其他脑小血管病的病理改变、认知障碍和增龄等有关。笔者现围绕EPVS的影像学特点、磁共振可视化评分及EPVS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是脑小血管病的影像学特征之一,与其他脑小血管病的病理改变、认知障碍和增龄等有关。笔者现围绕EPVS的影像学特点、磁共振可视化评分及EPVS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促进临床医生对该领域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 磁共振成像 阿尔茨海默病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脑炎^(18)F-FDG PET/CT的代谢特征
15
作者 王晓丽 刘长青 +1 位作者 李爱玲 李现军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4年第7期507-513,共7页
^(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体层扫描成像(^(18)F-FDG PET/CT)是一种脑功能成像技术,用于显示大脑炎症期间增加的神经元糖酵解代谢活动。^(18)F-FDG PET/CT可以显示自身免疫性脑炎在不同时期和不同部位的代谢改变,且某些亚型的自身免疫... ^(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体层扫描成像(^(18)F-FDG PET/CT)是一种脑功能成像技术,用于显示大脑炎症期间增加的神经元糖酵解代谢活动。^(18)F-FDG PET/CT可以显示自身免疫性脑炎在不同时期和不同部位的代谢改变,且某些亚型的自身免疫性脑炎已经形成了特定的显像模式。本文总结^(18)F-FDG PET/CT显像技术在不同亚型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代谢模式及其在不同发病阶段的代谢特征,以期为自身免疫性脑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和先机,进一步完善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断标准及诊疗框架。^(18)F-FDG PET/CT显像技术未来可能成为自身免疫性脑炎重要的预后评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炎 ^(18)F-FDG PET/CT 代谢特征 综述
原文传递
分析不同浓度丙泊酚全身麻醉对患者脑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刘丽萍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9期0173-0177,共5页
本研究旨在评估不同浓度丙泊酚在全麻手术中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炎症反应、神经损伤标志物以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12月期间124名接受全麻手术的患者,根据麻醉深度不同,分为浅度麻醉组(62例)和深度麻醉组(62... 本研究旨在评估不同浓度丙泊酚在全麻手术中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炎症反应、神经损伤标志物以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12月期间124名接受全麻手术的患者,根据麻醉深度不同,分为浅度麻醉组(62例)和深度麻醉组(62例)。通过脑电检测系统(BIS)控制麻醉深度,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和血清中S-100β蛋白、TNF-α、IL-10和IL-6的水平,并评估术前及术后第1、3、7天的认知功能(MMSE评分)。结果 与浅度麻醉组相比,深度麻醉组在麻醉过程中表现出较低的平均动脉压降幅,较低的S-100β蛋白水平升高,以及较低的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6水平,同时IL-10水平较高。在认知功能方面,深度麻醉组的MMSE评分恢复更快,尤其是在术后早期。结论 高浓度丙泊酚的使用与更优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较少的神经损伤以及更强的抗炎反应相关,且有助于术后认知功能的快速恢复。这些发现表明,适当增加丙泊酚的浓度可能是优化麻醉管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有效策略。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丙泊酚浓度的个体化调整,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麻醉深度 脑功能 炎症反应 认知功能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及治疗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丽 王绍博 +1 位作者 郑艳华 张淑云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22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及治疗作用的机制及效果。方法24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两组给予奥美拉唑预防及治疗消化道出血,治疗组另给予乌司他丁10万U/kg,观察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表达水平...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及治疗作用的机制及效果。方法24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两组给予奥美拉唑预防及治疗消化道出血,治疗组另给予乌司他丁10万U/kg,观察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并发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血清IL-6为19.7pg/L,TNF-α为42.6ng/L,治疗组血清IL-6为13.4pg/L,TNF-α为27.9ng/L,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对照组为30%,治疗组为23%,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时间治疗组为4.17d,对照组为3.24d,治疗组晚于对照组。消化道出血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2.1%,对照组为69.4%,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结论乌司他丁能够降低脑出血时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预防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提高脑出血后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脑出血 消化道出血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嵇建刚 张莉 +2 位作者 王冠 刘文娟 刘文婷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1266-1269,共4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白藜芦醇低剂量组(20 mg/kg)及高剂量组(50 mg/kg)。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各组应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白藜芦醇低剂量组(20 mg/kg)及高剂量组(50 mg/kg)。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各组应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2-VO)法复制VD大鼠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装置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脑组织tau蛋白及其磷酸化蛋白(p-tau)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行为学训练第3~5天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第6天100 s内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白藜芦醇高剂量组大鼠行为学训练第3~5天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100 s内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多(P<0.05);而白藜芦醇低剂量组逃避潜伏期、100 s内穿越平台次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p-tau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白藜芦醇高剂量组p-tau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而白藜芦醇低剂量组p-tau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tau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降低脑内tau蛋白磷酸化水平,改善VD模型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血管性痴呆 学习记忆能力 TAU蛋白磷酸化
下载PDF
中成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疗效随访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梅 张爱 赵黎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第1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中成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疗效。方法 2008-12~2009-08在潍坊市脑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其中服用阿司匹林127例作为对照组,在常规服用阿司匹林基础上加用中成药119例作为治疗组,电话及... 目的探讨中成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疗效。方法 2008-12~2009-08在潍坊市脑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其中服用阿司匹林127例作为对照组,在常规服用阿司匹林基础上加用中成药119例作为治疗组,电话及门诊随访6~12个月,比较2组患者脑梗死复发率。结果治疗组的复发率为10.92%,对照组的复发率为28.35%,2组之间用2χ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成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成药 脑梗死 二级预防 复发
下载PDF
晚发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夏春凤 赵艳君 +2 位作者 张君 刘刚 张跃其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2516-2520,共5页
目的分析晚发型重症肌无力(LOMG)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潍坊市人民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45例LOMG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首发临床症状及Osserman分型... 目的分析晚发型重症肌无力(LOMG)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潍坊市人民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45例LOMG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首发临床症状及Osserman分型、合并症、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随访情况,比较不同首次发病年龄、预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LOMG患者,其中男28例,女17例;平均首次发病年龄(73.4±9.7)岁;首发临床表现为眼肌受累38例(84%),球麻痹31例(69%),抬头无力6例(13%)。Osserman分型,发病初期:Ⅰ型10例,Ⅱ型27例,Ⅲ型8例;极期:Ⅰ型7例,Ⅱ型15例,Ⅲ型21例,Ⅳ型2例。18例(40%)患者存在与重症肌无力相关的自身免疫功能障碍,41例(91%)患者至少有1种合并症。43例接受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 R-Ab)检测患者中39例(91%)阳性,33例接受胆碱酯酶抑制试验患者中31例(94%)阳性,33例接受神经肌肉电生理检查患者中20例(61%)存在异常。10例患者有1种或多种自身抗体水平升高。42例行胸部影像检查患者中7例(17%)显示胸腺异常。42例(93%)患者接受抗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36例(80%)患者接受常规免疫抑制治疗,10例(22%)患者行胸腺切除术。不同首次发病年龄患者球麻痹发生率、发病初期Osserman分型、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患者极期Osserman分型高于存活患者,癌症发生率、随访期间住院次数多于存活患者(P<0.05)。结论 LOMG患者具有多个特点:咽喉肌群易受累,表现形式多样,多合并有自身免疫疾病,胸腺切除治疗效果不佳,临床工作中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体征和症状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