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5篇文章
< 1 2 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息化技术在石油化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陈路 娄博伦 张循飞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3年第4期6-9,共4页
当前,我国石化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际环境的动荡造成了油价的剧烈波动,以及第四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生产结构转型的影响。因此,为了在这种条件下更好地发展,我国石化行业应大力推进信息化... 当前,我国石化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际环境的动荡造成了油价的剧烈波动,以及第四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生产结构转型的影响。因此,为了在这种条件下更好地发展,我国石化行业应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的融合,积极搭建信息化发展平台,并根据发展需求和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建设计划,提供相对成熟的平台建设规划。平台整合后,信息化工作应重视信息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以信息资源为主要驱动力,实现信息系统增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技术 石油化工安全 应用研究
下载PDF
石油化工设备的修理与维护保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
作者 张循飞 陈路 娄博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3年第4期189-192,共4页
石油化工机械设备的应用对于化工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们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工业生产工作效率,还能为公司创造效益。然而,化工设备的运行安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它们不仅会影响到公司的效益,还会对企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本文旨在... 石油化工机械设备的应用对于化工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们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工业生产工作效率,还能为公司创造效益。然而,化工设备的运行安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它们不仅会影响到公司的效益,还会对企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石油化工机械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化工设备 修理与维护保养 问题和对策
下载PDF
餐厨垃圾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淼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1年第5期206-206,208,共2页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厨房产生的垃圾逐年增多,以传统的处置方式来处理烹饪垃圾,会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虽然能卫生填埋,但土壤难以对烹饪内的盐进行分解。未经消毒的餐厨垃圾被直接用来喂养猪等可能导致人畜共患疾病。餐厨垃圾主要来源...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厨房产生的垃圾逐年增多,以传统的处置方式来处理烹饪垃圾,会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虽然能卫生填埋,但土壤难以对烹饪内的盐进行分解。未经消毒的餐厨垃圾被直接用来喂养猪等可能导致人畜共患疾病。餐厨垃圾主要来源于食品,其有机物质含量高,营养丰富,适于资源化利用。利用生物厌氧发酵生产甲烷、有氧堆肥、生物质能生产饲料是最常见的餐厨垃圾回收利用方式。同时,餐厨垃圾回收过程中仍存在污染空气、污水排放等环境污染问题,也开始引起大家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无害化处理 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震动场、应力场联合监测冲击地压的理论与应用 被引量:74
4
作者 刘金海 翟明华 +3 位作者 郭信山 姜福兴 孙广京 张宗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53-363,共11页
在总结现有冲击地压监测方法和分析其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冲击地压多参量实时在线联合监测的观点。根据事故现场勘查,将冲击地压破坏方式分为帮部冲击、底板冲击、顶板冲击、气浪、强震等5种;基于主客体不同,将冲击地压分为"自发型... 在总结现有冲击地压监测方法和分析其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冲击地压多参量实时在线联合监测的观点。根据事故现场勘查,将冲击地压破坏方式分为帮部冲击、底板冲击、顶板冲击、气浪、强震等5种;基于主客体不同,将冲击地压分为"自发型"和"诱发型"两类,并阐明了新分类的工程意义;根据两类冲击地压的可监测特征,提出了震动场、应力场联合监测冲击地压的观点,阐明了技术内涵;鉴于获取手段不同,宏观上将冲击地压危险区分为静态危险区和动态危险区两类;结合现场实际,提出了矿井冲击地压监测技术体系和分区治理思路,实现冲击地压的"宏观—区域—局部—点"全局"无缝"监测和"预卸压—解危"的分段分级治理。将研究成果分别应用于深厚表土综放工作面和深井三硬煤层冲击地压治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震动场 应力场 监测技术体系 分区治理
下载PDF
冲击地压分类防治体系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6
5
作者 翟明华 姜福兴 +3 位作者 齐庆新 郭信山 刘懿 朱斯陶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116-3124,共9页
针对煤矿冲击地压类型复杂、治理技术缺乏针对性等问题,提出了以"分类治理"为核心思想的冲击地压"分类-评价-解危-预警-检验-支护-管理""七模块"治理技术体系。通过对矿井采深、地层条件、煤层条件、构... 针对煤矿冲击地压类型复杂、治理技术缺乏针对性等问题,提出了以"分类治理"为核心思想的冲击地压"分类-评价-解危-预警-检验-支护-管理""七模块"治理技术体系。通过对矿井采深、地层条件、煤层条件、构造条件、开采方法和边界条件进行分析,提出了以8种不同的外部力源类型和10种典型巷道围岩结构形式两两组合的"深井冲击地压综合分类方法";在分类基础上对冲击地压的评价、解危、预警、检验、支护和管理技术进行了分析和优选。"七模块"冲击地压治理技术体系在山东能源集团新巨龙煤矿等矿井的成功应用,可为冲击地压矿井的安全开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七模块 冲击地压 防治体系
下载PDF
基于应力与围岩分类的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44
6
作者 姜福兴 刘懿 +4 位作者 翟明华 郭信山 温经林 刘心广 马幸福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41-1052,共12页
基于山东某矿井复杂多样的地质和开采环境,提出了对冲击地压实行分类评价的技术思路。根据外部应力与巷道围岩相互作用后的围岩结构稳定性及其冲击倾向性,对围岩的冲击危险性和类型进行分类。外部静应力计算时采用倾向"载荷三带&qu... 基于山东某矿井复杂多样的地质和开采环境,提出了对冲击地压实行分类评价的技术思路。根据外部应力与巷道围岩相互作用后的围岩结构稳定性及其冲击倾向性,对围岩的冲击危险性和类型进行分类。外部静应力计算时采用倾向"载荷三带"理论模型,动应力计算时采用长壁工作面走向"载荷三带"理论模型,再叠加上构造应力等,实现了外部应力的近似计算;将外部应力作用于不同的围岩结构,结合煤岩体的冲击倾向性,得到围岩的冲击危险性和冲击类型。以此为基础形成的冲击地压分类与评价方法能较准确地反映回采工作面的冲击类型和危险程度,为制定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提供了较准确的依据。研究成果已经在山东能源集团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冲击地压 分类方法 冲击危险性评价 载荷三带 冲击地压治理
原文传递
我国煤矿整体失稳型冲击地压类型、发生机理及防治 被引量:40
7
作者 朱斯陶 姜福兴 +6 位作者 刘金海 马玉镇 孟祥军 张修峰 姜亦武 曲效成 王保齐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667-3677,共11页
整体失稳型冲击地压是近年我国深部煤矿开采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新的冲击地压类型,其释放能量和破坏性远大于常见的局部冲击地压。采用现场调查、理论分析、现场监测等方法,对我国煤矿3起典型整体失稳型冲击地压事故的工程特征和冲击显现... 整体失稳型冲击地压是近年我国深部煤矿开采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新的冲击地压类型,其释放能量和破坏性远大于常见的局部冲击地压。采用现场调查、理论分析、现场监测等方法,对我国煤矿3起典型整体失稳型冲击地压事故的工程特征和冲击显现特征进行分析,将当前我国整体失稳型冲击地压分为孤岛工作面整体失稳型冲击地压、大巷煤柱整体失稳型冲击地压和底煤整体滑移失稳型冲击地压3类。分别建立了3类整体失稳型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的力学模型,提出了3类整体失稳型冲击危险的评估方法和防治对策,揭示了3类整体失稳型冲击地压的发生机理。其中孤岛工作面整体失稳型冲击地压的发生机理为孤岛工作面上覆岩层自重和两侧采空区转移载荷叠加形成的总应力超过了孤岛工作面整体承载能力时,孤岛工作面中部弹性整体失稳破坏诱发冲击地压灾害;底煤整体滑移失稳型冲击地压发生机理为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超过底煤发生冲击和滑移的临界应力时,底煤冲击和滑移同时发生,形成底煤整体滑移失稳型冲击地压;大巷煤柱整体失稳型冲击地压发生机理为大巷煤柱在自重应力、构造应力和巷道开挖、卸压转移应力等叠加作用下应力高度集中,当应力集中程度超过煤柱整体承载能力时,煤柱中部弹性核发生整体失稳冲击,导致煤柱两侧大巷均发生严重冲击破坏。由于我国深部矿井开采条件复杂,实际生产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具有隐蔽性的整体失稳型冲击类型,因此在现场冲击地压防治工作中,需要加强对这些隐蔽性整体失稳型冲击风险的判识和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失稳型冲击地压 孤岛工作面 底煤 大巷煤柱
下载PDF
巨厚坚硬岩层下基于防冲的开采设计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1
8
作者 翟明华 姜福兴 +4 位作者 朱斯陶 张明 姚顺利 郭信山 孙翔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07-1715,共9页
在我国多个分布有巨厚坚硬岩层的矿区,巨厚坚硬岩层运动导致的强矿震和强冲击地压致灾后果严重,治理难度大,已经成为这些矿区矿井安全生产的主要障碍。通过分析巨厚坚硬岩层下冲击地压的发生规律,提出了此类矿井冲击地压存在“关键工作... 在我国多个分布有巨厚坚硬岩层的矿区,巨厚坚硬岩层运动导致的强矿震和强冲击地压致灾后果严重,治理难度大,已经成为这些矿区矿井安全生产的主要障碍。通过分析巨厚坚硬岩层下冲击地压的发生规律,提出了此类矿井冲击地压存在“关键工作面效应”、“震动诱冲效应”和“冲击震动效应”3个共同特点。“关键工作面”是指该工作面在开采时会导致巨厚坚硬岩层发生断裂和强烈运动,并开始出现强烈的矿震或冲击地压;“关键工作面效应”是指“关键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发生的强动力灾害;“震动诱冲效应”是指巨厚坚硬岩层断裂震动在地层中产生的动应力传播到处于高应力状态的煤体上后,诱发的冲击地压灾害,其显现特点是“震源与冲击显现位置不一致”;“冲击震动效应”是指当开采到关键工作面位置后,巨厚坚硬岩层的传递压力将急剧增加,当部分煤体达到发生冲击的条件时即可发生冲击,同时引起能量巨大的震动,这类冲击的显现特点是“震源与冲击显现位置一致”。采用覆岩空间结构理论、地表沉陷观测、微震和应力监测数据,提出了辨识关键工作面的方法;阐述了山东能源集团3个不同类型巨厚坚硬岩层冲击地压矿井采用保护层开采、负煤柱设计、关键工作面确定与参数设计、避开震动损害边界开采设计、小煤柱设计和顺序开采工作面参数优化设计等综合方法,实现防冲安全的具体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厚岩层 坚硬岩层 防冲 开采设计 关键工作面 冲击地压
下载PDF
煤矿冲击地压源头防治理论与技术架构 被引量:24
9
作者 齐庆新 马世志 +17 位作者 孙希奎 赵善坤 李云鹏 李海涛 于斌 潘鹏志 王守光 李宏 李一哲 王旭东 张修峰 王学滨 李宏艳 陆菜平 王书文 韩军 乔文俊 张宁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61-1874,共14页
我国煤矿安全状况虽持续好转,但煤矿冲击地压灾害的影响却愈发严重,仅近5 a就发生了8起冲击地压事故,累计死亡48人。我国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多为“头痛医头、脚疼医脚”,冲击地压发生源头、孕灾机理不清。同时,以山东巨野、兖州等煤田为... 我国煤矿安全状况虽持续好转,但煤矿冲击地压灾害的影响却愈发严重,仅近5 a就发生了8起冲击地压事故,累计死亡48人。我国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多为“头痛医头、脚疼医脚”,冲击地压发生源头、孕灾机理不清。同时,以山东巨野、兖州等煤田为代表的东部充分采动矿井,具有开采深度大、采动影响因素复杂等特征;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和陕西彬长矿区为代表的西部非充分采动矿井,则具有高强度开采、厚硬岩层等特征,均给冲击地压防治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煤矿冲击地压源头防治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工程科学问题。针对这一难题,从冲击地压基础理论与模拟技术、监测及危险区判识技术、区域与局部防控技术装备等3方面系统的分析了当前冲击地压研究取得的成果与不足,结合前期研究基础与现场实践,提出了煤矿冲击地压源头防治思想。进而将其梳理为煤矿冲击地压源头属性与特性、煤矿冲击地压全过程孕灾与源头防治原理等2个科学问题,冲击地压全过程精细模拟技术、矿井全生命周期煤岩体应力与全尺度覆岩结构监测技术、冲击危险精准甄别与智能识别技术、煤矿冲击地压井上下协同防控技术等4个技术问题。根据生产矿井和新建矿井的特点,分别制定了相应的防治思路与技术框架。研究成果为我国煤矿冲击地压防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为煤矿“零冲击”目标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冲击地压 源头防治 “三因素”机理 应力流理论 应力控制
下载PDF
煤矿冲击地压防治体系中的关键问题探讨 被引量:25
10
作者 姜福兴 张翔 朱斯陶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3-213,共11页
针对我国煤矿冲击地压的防治现状,对煤矿冲击地压防治体系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从灾害控制的角度界定了冲击地压与矿震及其相互关系,通过主导力源与煤层-围岩结构的分类组合,提出了32类冲击地压和5类矿震的分类... 针对我国煤矿冲击地压的防治现状,对煤矿冲击地压防治体系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从灾害控制的角度界定了冲击地压与矿震及其相互关系,通过主导力源与煤层-围岩结构的分类组合,提出了32类冲击地压和5类矿震的分类,明确了冲击地压以消除灾害为治理目标,而矿震则需要根据致灾程度分级治理;提出并量化了基础应力影响指数、附加应力影响指数、冲击倾向性影响指数和支护强度影响指数4项冲击危险性评价指标,设计了包含应力条件、冲击倾向性条件和支护条件的冲击危险性多参量耦合评价方法;探讨了震动场、应力场和位移场3级冲击危险监测预警机理,提出了单参量特殊预警与多参量常规预警相结合的预警机制,设计了掘进影响区、回采影响区和不受采掘影响区的分区联合监测方法;根据多元评价指标中降低各因素冲击危险性的要求,提出了“低应力”“低扰动”“低倾向”“强支护”的冲击地压防治路线,设计了基于应力和围岩结构分类的局部卸压和解危措施的组合技术;针对矿震诱发井下冲击地压和地面震动损害的动力灾害,将此类灾害的治理等级划分为预防治理、对症治理和源头治理3级,设计了源头减震、分类治灾、卸压抗震的多级防控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矿震 评价方法 监测预警 卸压解危
下载PDF
深海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被引量:29
11
作者 姜楠 《新能源进展》 2015年第1期21-24,共4页
海上风电从潮间带和近海走向深海远岸将是必然趋势。现有的机组基础型式及安装技术势必不能满足新的环境要求。漂浮式基础、整体安装及自航自升式施工平台极有可能成为未来海上风力发电的主流技术。北半球中纬度附近海域在发展深海风电... 海上风电从潮间带和近海走向深海远岸将是必然趋势。现有的机组基础型式及安装技术势必不能满足新的环境要求。漂浮式基础、整体安装及自航自升式施工平台极有可能成为未来海上风力发电的主流技术。北半球中纬度附近海域在发展深海风电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及迫切需求,我国需尽早进行规划和部署相关技术及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 风力发电 漂浮式基础 安装平台
下载PDF
“三下”采煤膏体充填开采技术研究 被引量:28
12
作者 孙希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8-224,共7页
膏体充填是控制采矿岩层运动、防治地表沉陷的主要充填开采技术之一。针对我国东部煤矿开采过程遇到的建筑物、水体、铁路下以及承压水体上压煤资源开采问题,以淄博矿业集团济北矿区主力矿井的开采条件为背景,分析了膏体充填的基本原理... 膏体充填是控制采矿岩层运动、防治地表沉陷的主要充填开采技术之一。针对我国东部煤矿开采过程遇到的建筑物、水体、铁路下以及承压水体上压煤资源开采问题,以淄博矿业集团济北矿区主力矿井的开采条件为背景,分析了膏体充填的基本原理、工艺方法及试验应用情况,重点介绍了岱庄煤矿在建筑物下条带煤柱置换开采,高层建筑下压煤充填开采,承压水体上充填开采等领域的典型应用案例。通过应用膏体充填开采技术,地面受护建筑物移动变形数值均小于建筑物Ⅰ级损坏标准,受底板灰岩水威胁的工作面充填开采后底板破坏深度仅6.0~6.5 m,防范底板水害的作用显著。结合济北矿区未来的发展方向,认为膏体充填应该进一步在承压水体上开采的相关理论和工艺技术,重复采动影响下建筑物保护的理论和对应措施,复杂条件下充填工艺、设备、流程优化以及与井下煤矸智能分选系统相结合等方面着重进行研究攻关。研究结果对济北矿区膏体充填开采进一步应用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体充填 “三下”采煤 济北矿区 条带煤柱置换 底板承压水
下载PDF
我国煤矿顶板运动型矿震及诱发灾害分类、预测与防控 被引量:26
13
作者 朱斯陶 刘金海 +8 位作者 姜福兴 尚晓光 孙希奎 张修峰 宋大钊 张明 王爱文 谢华东 曲效成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07-816,共10页
针对我国煤矿顶板运动型矿震及诱发灾害频发的现状,采用现场调查、理论分析、现场监测等方法,对顶板运动型矿震及诱发灾害发生机制、预测和工程分类技术进行了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基于关键层运动模式将顶板运动型矿震分为关键层... 针对我国煤矿顶板运动型矿震及诱发灾害频发的现状,采用现场调查、理论分析、现场监测等方法,对顶板运动型矿震及诱发灾害发生机制、预测和工程分类技术进行了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基于关键层运动模式将顶板运动型矿震分为关键层断裂型、关键层回转型和关键层滑移型3类矿震,建立了基于“关键层运动状态”的顶板运动型矿震的能量预测模型,分别提出了3类顶板运动型矿震能量的计算方法;(2)基于顶板运动型矿震诱发井下和地面灾害机制,建立了顶板运动型矿震诱发井下冲击地压和地面建筑物震动损害的一体化力学模型和评估方法,为煤矿顶板运动型矿震诱发灾害的预测提供了基础;(3)提出了分类防控、源头减震、吸能抗震协同防控顶板运动型矿震的理念,形成了以低矿震能量、低围岩密度和高抗震能力为基础的煤矿顶板运动型矿震及诱发灾害防控体系,开展了地面直井压裂源头防控顶板运动型矿震的技术试验研究;(4)根据工作面在压裂区开采期间的矿压显现和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结果,大范围压裂措施能够降低大能量矿震发生频次,但也可能改变关键层运动模式,甚至增大井下矿压显现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硬顶板 矿震 冲击地压 矿震分类 矿震预测 地面震动损害 地面压裂
下载PDF
地磁感应电流作用下的CT饱和特性及其引起的变压器差动保护误动 被引量:24
14
作者 郑涛 陈佩璐 +2 位作者 毛安澜 徐振栋 刘连光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20-525,共6页
电流互感器(current transformer,CT)的饱和特性对继电保护的动作性能会产生重要影响。地磁感应电流(geomagnetically induced current,GIC)在区域电网中具有高幅值、低频率、时变性等特点,它对CT饱和特性的影响与外部故障的穿越性电流... 电流互感器(current transformer,CT)的饱和特性对继电保护的动作性能会产生重要影响。地磁感应电流(geomagnetically induced current,GIC)在区域电网中具有高幅值、低频率、时变性等特点,它对CT饱和特性的影响与外部故障的穿越性电流、涌流中的非周期分量、高压直流输电引起的直流偏磁都不完全相同,值得引起人们的重视。根据GIC的典型波形特征构建GIC等效源模型,在PSCAD/EMTDC中对GIC作用下的CT饱和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并研究了与其相关的变压器差动保护受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GIC可能导致CT的严重饱和,使CT二次侧电流的波形畸变特征消失,导致变压器差动保护计算出的不平衡电流增大,且差流中二次谐波含量很低,造成差动保护误动。针对该误动情况,可采用基于差流及其二次谐波含量趋势的措施来进行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感应电流(GIC) 电流互感器(CT) 饱和特性 变压器差动保护
下载PDF
矿井地面-井下电性源瞬变电磁探测响应规律分析 被引量:23
15
作者 李术才 李凯 +2 位作者 翟明华 孙怀凤 王世睿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024-2032,共9页
为了避免井下瞬变电磁探测面临的金属强干扰、高瓦斯矿井防爆等要求,对矿井地面布置瞬变电磁发射源,在井下巷道、采场接收的瞬变电磁探测方法进行研究。采用三维时域有限差分法建立电性源瞬变电磁三维正演算法,研究地面电性源发射,井下... 为了避免井下瞬变电磁探测面临的金属强干扰、高瓦斯矿井防爆等要求,对矿井地面布置瞬变电磁发射源,在井下巷道、采场接收的瞬变电磁探测方法进行研究。采用三维时域有限差分法建立电性源瞬变电磁三维正演算法,研究地面电性源发射,井下巷道接收的瞬变电磁响应规律。首先采用均匀半空间模型和层状模型研究地下接收瞬变电磁场的曲线形态特征以及对地层电阻率变化的敏感性,并考察接收排列的最佳方位角和收发距。以层状模型为例设置均布的5条测线接收排列,计算了不同接收点的瞬变电磁响应响应曲线,对比分析曲线形态,得到电性源瞬变电磁地面发射、井下接收采集范围和传播规律,即:1电性源磁响应在垂向(broadside)排列方向比在轴向(inline)排列幅值大,井下接收的最佳测线方向为垂直排列方向;2发射长度为1 km的电性源井下接收有效探测深度可达到1.5 km;3电阻率较高的煤层对接收点响应曲线的影响不大。其次,设计包含顶板水和底板水的模型,计算得到了不同类型含水层的响应规律,对比曲线可以发现明显的异常差异。最后,设计一个包含断层的复杂模型,得出了倾斜充水断层影响下的瞬变电磁响应曲线。得到地面发射-井下接收的瞬变电磁方法的采集范围和传播规律,最佳方位角为垂直排列方向;地面发射-井下接收的瞬变电磁方法对顶板水和底板水有一定的分辨和识别能力;地面发射-井下接收的瞬变电磁方法能够初步对倾斜充水断层的电磁场响应进行识别。该方法仅要求接收机在井下,易于进行本安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性源 瞬变电磁 地井装置 千米深井
下载PDF
综放开采智能化控制系统研发与应用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李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8-135,共8页
为推动智能化综放开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全面提升智能采煤的技术水平,针对自动放煤和工作面设备自动协调运行等行业共性难题,在放顶煤开采技术实践的基础上,开发了以“装备自动控制、数据自动采集、岗位无人值守”为目标的智能化综放控... 为推动智能化综放开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全面提升智能采煤的技术水平,针对自动放煤和工作面设备自动协调运行等行业共性难题,在放顶煤开采技术实践的基础上,开发了以“装备自动控制、数据自动采集、岗位无人值守”为目标的智能化综放控制系统,提出了综放开采智能化控制系统的技术路径和总体架构,配置了MG750/1860-WD采煤机、ZF12000/22/42D液压支架、SGZ1000/2400刮板输送机、BRW630/37.5乳化液泵站和DSJ140/260/3×500带式输送机等高可靠性综放开采成套装备,研发了液压支架记忆放煤、采煤机记忆截割、三角煤截割工艺、输送系统联动运行、泵站自动控制、手持终端等关键技术和控制系统,建设了“地面总监控调度-巷道区域控制-子系统”的三级控制体系。在鲍店煤矿7302工作面(平均厚度9.04 m)开展了工业性试验,实践中解决了工作面端头自动截割复杂作业工序、智能时序放煤参数优化等难题,并通过关键环节管控、智能开采工艺优化、重要岗位作业标准建立等手段,以保障常态化智能运行。结果表明:智能化综放系统实现了“采-放-运”的自动、协调运行,时序自动放煤率达70%以上,记忆截割开机率达到85%以上,工作面工作人数减少近60%,开采能效大幅提升,达到了年产千万吨的能力,实现了“自动控制为主,人工干预为辅”的智能综放生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智能化综放 控制系统 鲍店煤矿
下载PDF
智能化矿山数据融合共享规范体系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王鹏 胡而已 +3 位作者 徐金陵 杨林 韩培强 张冬阳 《中国煤炭》 2022年第6期19-27,共9页
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是智能化矿山建设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对提升矿山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水平、提高智能化矿山建设实际成效具有重要意义。全面梳理了目前我国矿山领域现有智能化建设相关的政策规划和标准规范;阐明了构建智能化矿山数据融... 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是智能化矿山建设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对提升矿山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水平、提高智能化矿山建设实际成效具有重要意义。全面梳理了目前我国矿山领域现有智能化建设相关的政策规划和标准规范;阐明了构建智能化矿山数据融合共享规范体系的基本原则及体系框架;阐述了智能化矿山数据融合共享规范建设的关键点,包括统一数据编码体系构建、先进数据治理理念和数据安全思维形成;并深入研究了以共性基础、数据编码、数据采集、数据治理、数据安全和数据应用六大专题为核心的智能化矿山数据融合共享规范体系的重点建设内容,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智能化矿山数据融合共享规范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矿山建设 数据融合共享 规范体系 数据标准 数据规范 矿山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水平 矿山大数据
下载PDF
硫磺沟煤矿巨厚强冲击煤层掘进工作面超前钻孔卸压失效机理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朱斯陶 董续凯 +6 位作者 姜福兴 王绪友 张修峰 刘心广 姜亦武 李磊 宁廷洲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5-53,共9页
针对巨厚煤层掘进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治中出现的大直径钻孔卸压失效现象,以新疆硫磺沟煤矿巨厚煤层掘进工作面频繁发生冲击地压事故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厚度煤层工作面掘进、卸压区域的应力分布状态,分别... 针对巨厚煤层掘进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治中出现的大直径钻孔卸压失效现象,以新疆硫磺沟煤矿巨厚煤层掘进工作面频繁发生冲击地压事故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厚度煤层工作面掘进、卸压区域的应力分布状态,分别建立了工作面掘进、卸压区域煤岩体“挠曲-冲击”力学模型,揭示了巨厚煤层掘进工作面大直径钻孔卸压失效机理,得到以下结论:薄~特厚煤层和巨厚煤层中实施卸压钻孔形成的水平应力集中区分别位于稳定的顶底板岩层中和煤层中,卸压区域上方形成的煤、岩层梁结构均能保持稳定;巷道掘进导致顶板煤、岩层梁结构跨度急剧增大且产生掘进扰动和应力二次集中,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薄~特厚煤层顶板岩层梁结构在卸压和掘进期间均能保持稳定,而巨厚煤层顶板煤层梁结构会发生“挠曲-冲击”失稳,进而诱发掘进迎头频繁冲击。据此提出了优化卸压钻孔布置方式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厚强冲击煤层 超前卸压 掘进工作面 冲击地压 挠曲-冲击
原文传递
基于不同强度煤体的合理卸压钻孔间距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盖德成 李东 +5 位作者 姜福兴 王存文 陈洋 董春雨 孙邵华 杨光鹆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78-585,593,共9页
为了避免软煤卸压密度过大造成巷道大变形和硬煤卸压密度小导致卸压不充分的问题,采用案例分析、理论研究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建立了钻孔卸压原理的能量耗散分析模型,研究了高应力条件下钻孔卸压煤体的位移场、应力场、塑性区、弹性能密... 为了避免软煤卸压密度过大造成巷道大变形和硬煤卸压密度小导致卸压不充分的问题,采用案例分析、理论研究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建立了钻孔卸压原理的能量耗散分析模型,研究了高应力条件下钻孔卸压煤体的位移场、应力场、塑性区、弹性能密度及局部能量释放率分布规律,得到了卸压钻孔间距与煤体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钻孔间距减小,相邻钻孔的耦合作用加强,卸压作用范围和效率增大;2)卸压钻孔间距的主要判据为钻孔塑性区扩展闭合,以位移场、应力场和弹性能密度分布等作为辅助判据;3)单轴抗压强度为12.04~35.35 MPa的煤体合理卸压钻孔间距为1.4~0.65 m;4)合理卸压钻孔间距与煤体强度线性拟合度R2为0.98661。研究成果可为不同强度煤体选择合理卸压钻孔间距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卸压钻孔 煤体强度 钻孔间距 拟合方程
原文传递
煤层超高压定点水力压裂防冲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姜福兴 王博 +3 位作者 翟明华 郭信山 黄广伟 黄俊锐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26-531,共6页
针对国内外没有成熟的区域主动防冲技术的现状,介绍了一种采用超高压定点压裂煤层形成区域性低应力区,从而为快速掘进和回采创造条件的新技术。现场试验在采深1000 m的山东省华丰煤矿进行,采用微地震监测煤岩体破裂、应力动态实时监测... 针对国内外没有成熟的区域主动防冲技术的现状,介绍了一种采用超高压定点压裂煤层形成区域性低应力区,从而为快速掘进和回采创造条件的新技术。现场试验在采深1000 m的山东省华丰煤矿进行,采用微地震监测煤岩体破裂、应力动态实时监测系统监测煤岩体应力变化和压力传感器监测管路压力,实现试验全过程监测。试验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压裂的压力达到24 MPa并持续11 s之后,煤体产生初次破裂,持续13 min后压裂半径达到8 m;2压裂过程中压裂点附近煤体应力动态为:管路加压后距离压裂点9.5 m的煤层内应力值明显升高—煤体产生破裂并产生微震—管路压力骤降—测点应力趋于稳定;3压裂过程中将煤体切割成了近似6.2 m×8.0 m×6.2 m的长方体,同时随着大量水的注入有效降低了煤体的冲击倾向性;4试验证明定点压裂能够实现"转移应力、弱化煤体和降低蓄能"的防冲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定点 防冲 冲击地压 微震 应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