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6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产胆固醇氧化酶的不动杆菌的筛选鉴定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雪 范运梁 +1 位作者 杜中亮 戴美学 《生物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0-83,共4页
目的:筛选鉴定产胆固醇氧化酶的菌株并对其酶的性质及发酵条件进行初步的研究。方法:利用唯一碳源的胆固醇平板筛选,酶活测定比较得酶活力最高的菌株;生理生化试验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其种属,单因素及正交实验优化培养基及发酵条... 目的:筛选鉴定产胆固醇氧化酶的菌株并对其酶的性质及发酵条件进行初步的研究。方法:利用唯一碳源的胆固醇平板筛选,酶活测定比较得酶活力最高的菌株;生理生化试验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其种属,单因素及正交实验优化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结果:所得菌株H4与产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有最近的亲缘关系,其胆固醇氧化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37℃和8.0,金属离子Mg2+、Zn2+、Fe2+对该酶具有一定激活作用,菌株产酶的最适培养基为(g/L):胆固醇1.5,蔗糖5,蛋白胨7,硝酸铵3,吐温1.0,pH7.5;最适培养条件为33℃,15mL培养基/100mL三角瓶,摇床培养(200r/min)48h,优化后发酵液酶活达135.8U/L。结论:获得了1株产胆固醇氧化酶的菌株H4,并初步鉴定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 筛选鉴定 胆固醇氧化酶 发酵条件
下载PDF
一种求解多处理机调度问题的自适应蚁群算法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晶 刘加中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4期86-89,共4页
将蚁群算法应用于求解多处理机调度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蚁群算法.算法以最小化makespan为调度目标,根据蚂蚁留下的信息素指导蚁群在解空间展开全局搜寻,将任务分配在恰当的机器上,并通过自适应调整阈值实现全局探索与精细查找的平衡.实... 将蚁群算法应用于求解多处理机调度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蚁群算法.算法以最小化makespan为调度目标,根据蚂蚁留下的信息素指导蚁群在解空间展开全局搜寻,将任务分配在恰当的机器上,并通过自适应调整阈值实现全局探索与精细查找的平衡.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具有较好的优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处理机调度 蚁群算法 启发式算法
下载PDF
5-氯-2-戊酮的合成工艺改进 被引量:1
3
作者 孙永军 李硕 郭春 《精细化工中间体》 CAS 2015年第6期45-47,共3页
以乙酰丙酸乙酯为原料,经与乙二醇成缩酮保护羰基后,再以硼氢化钠还原得中间体醇(2),最后用盐酸脱除羰基缩酮保护基,同时将醇羟基氯代制得目标产物5-氯-2-戊酮。优化了5-氯-2-戊酮的合成工艺,总收率为67%(以乙酰丙酸乙酯计),产品纯度达9... 以乙酰丙酸乙酯为原料,经与乙二醇成缩酮保护羰基后,再以硼氢化钠还原得中间体醇(2),最后用盐酸脱除羰基缩酮保护基,同时将醇羟基氯代制得目标产物5-氯-2-戊酮。优化了5-氯-2-戊酮的合成工艺,总收率为67%(以乙酰丙酸乙酯计),产品纯度达98.7%,改进后的工艺具有原料来源方便,操作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丙酸乙酯 乙二醇 5-氯-2-戊酮
下载PDF
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的合成 被引量:1
4
作者 胡长恺 《山东化工》 CAS 2016年第21期12-14,18,共4页
通过在硫酸水溶液和邻氯苯胺的体系中加入多聚甲醛制备了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MOCA)。考察了邻氯苯胺与多聚甲醛的物质的量比、加热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MOCA)合成产率的... 通过在硫酸水溶液和邻氯苯胺的体系中加入多聚甲醛制备了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MOCA)。考察了邻氯苯胺与多聚甲醛的物质的量比、加热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MOCA)合成产率的影响,通过熔点仪和红外光谱对产品进行了检测,发现当邻氯苯胺与多聚甲醛的物质的量比为2∶1、加热反应时间为150min、反应温度为80℃时制得的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MOCA)的产率最高,为9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甲醛 3 3'-二氯-4 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 合成 产率
下载PDF
绵羊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5
作者 石曼 《农业知识(科学养殖)》 2017年第10期45-46,共2页
巴氏杆菌病主要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各种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的一种传染病,在绵羊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和肺炎。流行特点多种动物对多杀性巴氏杆菌都有易感性。在绵羊多发于幼龄羊和羔羊,山羊不易感染;病羊和健康带菌羊是传染源。
关键词 巴氏杆菌病 多杀性巴氏杆菌 点状出血 磺胺嘧啶钠 病理变化剖检 出血性炎症 可疑病 紧急免疫接种 临床症状 高免血清
下载PDF
微电解-Fenton深度处理制药废水影响因素与参数控制 被引量:27
6
作者 时永辉 苏建文 +5 位作者 陈建华 许尚营 王俊超 王彩冬 郑浩 贾秀粉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06-1112,共7页
采用铁炭微电解-Fenton联合工艺深度处理制药废水生化出水,探讨了初始pH、曝气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微电解出水Fe2+和Fe3+变化规律、COD降解速率以及后续Fenton氧化效果的影响,为优化微电解-Fenton氧化联合工艺提出了微电解间歇加酸的... 采用铁炭微电解-Fenton联合工艺深度处理制药废水生化出水,探讨了初始pH、曝气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微电解出水Fe2+和Fe3+变化规律、COD降解速率以及后续Fenton氧化效果的影响,为优化微电解-Fenton氧化联合工艺提出了微电解间歇加酸的理论。间歇加酸可提高微电解系统中COD降解速率和Fe2+含量,使后续Fenton氧化无需投加FeSO4·7H2O即可达到较好的COD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初始pH=2.5,曝气量为0.6 m3/h,间歇加酸30 min/次,微电解反应2 h,出水投加1 mL/L的H2O2进行Fenton氧化2 h,COD总去除率可达81.33%;间歇加酸30 min/次可将微电解反应2 h出水Fe2+浓度从50 mg/L提高至151 mg/L,COD降解速率从10.6 mg COD/(L·h)提高至22.2 mg COD/(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解 FENTON 间歇加酸 Fe2+和Fe3+浓度 COD降解速率 制药废水深度处理
原文传递
荆防败毒散的源流与应用 被引量:24
7
作者 赵琰 胡杰 +3 位作者 张贵民 关永霞 程国良 屈会化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1期1996-2002,共7页
荆防败毒散来源于人参败毒散,组方配伍精妙,适合在疫病早期广泛应用,并善治疮疡、痘疹等毒蕴肌表之疾,又有逆流挽舟治泄利之用。其应用验案在古籍中多有记载,但目前相关文献报道较少。本文探析荆防败毒散的源流,系统梳理历代医家对其应... 荆防败毒散来源于人参败毒散,组方配伍精妙,适合在疫病早期广泛应用,并善治疮疡、痘疹等毒蕴肌表之疾,又有逆流挽舟治泄利之用。其应用验案在古籍中多有记载,但目前相关文献报道较少。本文探析荆防败毒散的源流,系统梳理历代医家对其应用与发挥,分析总结其现代应用,以加强对荆防败毒散的理解与运用,为其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防败毒散 瘟疫 毒蕴肌表 现代应用
下载PDF
基于GC-MS和UPLC-Q-Exactive MS技术的荆防颗粒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梁红宝 姜宇 +5 位作者 袁晓梅 姚景春 邱荣英 杨敏 张贵民 李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97-1708,共12页
目的对荆防颗粒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析,并分析其裂解规律。方法采用GC-MS技术对荆防颗粒中挥发性化学成分和UPLC-Q-ExactiveMS技术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对荆防颗粒中非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通过GC-MS数据库匹配,共鉴别出了24... 目的对荆防颗粒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析,并分析其裂解规律。方法采用GC-MS技术对荆防颗粒中挥发性化学成分和UPLC-Q-ExactiveMS技术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对荆防颗粒中非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通过GC-MS数据库匹配,共鉴别出了24个化合物,包括萜类19个、醛类2个、酯类2个、芳香醚类1个。通过质谱信息并结合对照品、相关文献、数据库检索,液质联用共鉴别出了85个化合物,包括香豆素类25个、木脂素类6个、黄酮苷15个、黄酮类15个、有机酸类9个、糖苷类5个、三萜类4个和其他类化合物6个。结论建立了荆防颗粒的GC-MS和UPLC-Q-Exactive MS的分离鉴定方法,为阐释该复方的功效物质基础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防颗粒 GC-MS UPLC-Q Exactive MS 裂解规律 萜类 香豆素 木脂素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研究首荟通便胶囊治疗便秘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7
9
作者 梁红宝 李蕊 +3 位作者 姚景春 秦国飞 张浩 张贵民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11-519,共9页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索首荟通便胶囊治疗便秘的作用机制。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和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根据口服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的筛选原则获取首荟通便胶囊中8味药材...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索首荟通便胶囊治疗便秘的作用机制。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和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根据口服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的筛选原则获取首荟通便胶囊中8味药材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PharmGkb等数据库获取便秘相关靶点,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首荟通便胶囊治疗便秘的潜在作用靶点;采用STRING平台构建潜在靶点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获得GO分析及KEGG通路数据,进行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运用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药材-化学成分-药物靶点"网络并对PPI网络进行网络拓扑分析。分子对接方法用以验证网络药理学分析首荟通便胶囊治疗便秘结果的准确性。PPI网络分析结果显示有槲皮素、豆甾醇、芦荟大黄素、大黄酸等92个化学成分,关键靶点有AKT1,MAPK1,IL6,JUN,TNF,TP53等。富集分析筛选出157条信号通路(P<0.01),主要涉及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度值排名前3的槲皮素、白藜芦醇和赖氨酸对接关键靶点的蛋白结晶复合物构象合理。该研究初步表明,首荟通便胶囊中多种活性成分通过作用于AKT1,MAPK1,IL6,JUN等关键靶点,调节多条信号通路,增加肠道的滑润度和蠕动功能,保证肠道管腔通畅,发挥治疗便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荟通便胶囊 便秘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GO分析 KEGG通路分析
原文传递
红霉素菌渣厌氧消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苏建文 王俊超 +1 位作者 许尚营 王彩冬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5-28,共4页
在中温(35℃)条件下对红霉素菌渣进行了单级厌氧消化实验,接种比为40%,以半连续逐步提高负荷的方式运行84天,结果表明:1)在0.07~1.42 kgVS·m-3d-1的负荷范围内可稳定运行,而负荷达到1.74kgVS·m-3d-1时,厌氧消化效率开始下降... 在中温(35℃)条件下对红霉素菌渣进行了单级厌氧消化实验,接种比为40%,以半连续逐步提高负荷的方式运行84天,结果表明:1)在0.07~1.42 kgVS·m-3d-1的负荷范围内可稳定运行,而负荷达到1.74kgVS·m-3d-1时,厌氧消化效率开始下降,系统运行趋于不稳;2)系统稳定运行的最高负荷为1.42 kgVS·m-3d-1,产气量平均为21.97 L·d-1,此负荷下可获得最高单位VS产气量,平均为1.05 L·g-1;3)氨氮浓度最高为2000 mg·L-1左右,且比较稳定,对厌氧消化影响较次要;4)以厌氧消化技术处理红霉素菌渣既可消除污染又可获得高产能的沼气,具有良好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菌渣 红霉素菌渣 发酵废弃物 厌氧消化
下载PDF
非布司他片有区分力溶出度检测法的建立及溶出曲线相似性评价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鑫洋 秦杰琛 +2 位作者 董艳萍 普俊学 张贵民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9-124,共6页
参考非布司他(1)片剂(参比制剂)的进口注册标准及美国药典溶出度方法数据库,建立了1片有区分力的溶出度测定法,并用其评价自制1片与参比制剂溶出曲线的相似性。考察了不同pH介质、含不同浓度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水性溶液条件下1片的溶... 参考非布司他(1)片剂(参比制剂)的进口注册标准及美国药典溶出度方法数据库,建立了1片有区分力的溶出度测定法,并用其评价自制1片与参比制剂溶出曲线的相似性。考察了不同pH介质、含不同浓度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水性溶液条件下1片的溶出曲线。结果显示,参比制剂在0.3%SDS水溶液、含0.7%SDS的盐酸(pH 1.2)及含0.5%SDS的乙酸盐缓冲液(pH 4.5)中的溶出曲线具有区分力;计算得相似因子(f_(2))均大于50,表明自制1片与参比制剂在上述介质中的溶出行为基本一致。本研究可为1片的一致性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布司他 片剂 溶出曲线 相似性 一致性评价
原文传递
正交试验优选刺三加茎、叶中总多酚的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高林晓 郭蒙 +3 位作者 黄绍敏 马考 刘杰 杨再波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43-749,共7页
以刺三加茎、叶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技术提取刺三加茎、叶中总多酚。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优选了刺三加茎、叶中提取总多酚类物质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刺三加茎中总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乙醇体积分数45%、料液比1∶35(g/mL)... 以刺三加茎、叶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技术提取刺三加茎、叶中总多酚。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优选了刺三加茎、叶中提取总多酚类物质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刺三加茎中总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乙醇体积分数45%、料液比1∶35(g/mL)、提取时间50 min、提取温度45℃,总多酚平均含量为9.42 mg/g,提取率平均值为1. 10%;刺三加叶中总多酚最佳提取工艺:乙醇体积分数45%、料液比1∶10(g/mL)、提取时间70 min、提取温度50℃,总多酚平均含量为13. 46mg/g,提取率平均值为1. 35%。刺三加茎、叶中加标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 13%和99. 18%,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 35%和1. 68%(n=6)。该实验方法简便、可靠、准确,为进一步研究总多酚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三加 超声提取 总多酚 正交试验 酒石酸亚铁比色法
下载PDF
保元解毒汤对癌性恶病质小鼠骨骼肌蛋白质降解及MAFbx、MuRF-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于华芸 王文苹 +4 位作者 吴智春 刘国伟 蒋海强 欧阳兵 季旭明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6-229,共4页
目的研究保元解毒汤对肺癌恶病质小鼠骨骼肌蛋白质降解及MAFbx、MuRF-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干预骨骼肌蛋白质代谢的可能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皮下接种Lewis肺癌细胞株复制肺癌恶病质小鼠模型。4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 目的研究保元解毒汤对肺癌恶病质小鼠骨骼肌蛋白质降解及MAFbx、MuRF-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干预骨骼肌蛋白质代谢的可能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皮下接种Lewis肺癌细胞株复制肺癌恶病质小鼠模型。4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保元解毒汤组和醋酸甲羟孕酮组。测定小鼠腓肠肌质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腓肠肌3-甲基组氨酸(3-MH)含量;RT-PCR法测定腓肠肌MAFbx、MuRF-1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腓肠肌质量显著降低(P<0.05),肌组织内3-MH含量明显升高(P<0.05),MAFbx、MuRF-1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和醋酸甲羟孕酮组比较,保元解毒汤组小鼠腓肠肌质量显著增加(P<0.05),肌组织内3-MH含量明显降低(P<0.05),MAFbx、MuRF-1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保元解毒汤能够改善癌性恶病质小鼠骨骼肌萎缩,其机制可能与MAFbx、MuRF-1基因表达下调,骨骼肌收缩蛋白降解减少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恶病质 保元解毒汤 骨骼肌萎缩 3-MH MAFBX MuRF-1
原文传递
瓜蒌果瓤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荣超 张波 +2 位作者 李新朋 辛杰 郭庆梅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3284-3290,共7页
目的研究瓜蒌(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果实)果瓤的化学成分。方法综合运用硅胶、ODS及HPLC等色谱方法对进行分离纯化,采用NMR和MS数据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瓜蒌瓤95%乙醇回流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层得到26个化合物,分别为... 目的研究瓜蒌(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果实)果瓤的化学成分。方法综合运用硅胶、ODS及HPLC等色谱方法对进行分离纯化,采用NMR和MS数据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瓜蒌瓤95%乙醇回流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层得到26个化合物,分别为6个有机酸酯类:月桂酸乙酯(1)、邻苯二甲酸丁酯(2)、乙二酸二乙酯(3)、苹果酸二丁酯(4)、6,10,14,18-tetramethyl-2-ethyl-7-ene-3-hydroxyl--ninecanol-1-butyl ester(5)、drechslerol-B(6);9个有机酸及酚酸类:羟基苯甲醛(7)、水杨酸(8)、香草酸(9)、异香草酸(10)、原儿茶酸(11)、反式肉桂酸(12)、对羟基肉桂酸(13)、反式阿魏酸(14)、月桂酸(15);8个黄酮类:香叶木素(16)、芹菜素(17)、柯伊利素(18)、木犀草素(19)、4′-羟基黄芩素(20)、槲皮素(21)、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22)、柯伊利素-7-O-β-D-葡萄糖苷(23);2个糠醛类:5-乙酰氧甲基糠醛(24)、5-羟甲基糠醛(25)和1个环阿尔廷醇化合物cyclotucanol 3-palmitate(26)。结论除化合物10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栝楼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蒌果瓤 月桂酸乙酯 异香草酸 5-乙酰氧甲基糠醛 drechslerol-B
原文传递
HPLC同时测定荆防颗粒中6种成分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雯 李峰 +1 位作者 孙春亮 张雯雯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55-58,共4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荆防颗粒中升麻素苷、阿魏酸、柚皮苷、胡薄荷酮、蛇床子素、异欧前胡素6种成分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柱温3...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荆防颗粒中升麻素苷、阿魏酸、柚皮苷、胡薄荷酮、蛇床子素、异欧前胡素6种成分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柱温30℃。结果:6种指标成分分离效果良好,升麻素苷在5.5~27.4 mg·L^(-1),阿魏酸在6.5~32.3 mg·L^(-1),柚皮苷在60.6~303.0 mg·L^(-1),胡薄荷酮在0.48~2.4 mg·L^(-1),蛇床子素在0.98~4.9 mg·L^(-1),异欧前胡素在3.5~17.5 mg·L^(-1)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7.5%~101.3%。结论:该法准确、灵敏、可靠,重复性较好,可用于荆防颗粒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防颗粒 升麻素苷 阿魏酸 柚皮苷 胡薄荷酮 蛇床子素 异欧前胡素
原文传递
Fenton氧化深度处理制药废水二级生化出水 被引量:11
16
作者 胡冰 时永辉 苏建文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14年第4期28-31,共4页
采用Fenton氧化法处理抗生素类药品生产废水二级生化出水,考察了初始pH值、FeSO4·7H2O与H2O2投加量及投加方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CODCr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确定最佳操作条件为:初始pH值为4.0,一次性投加1.2 mL/L H2O2和1.0 g/L Fe... 采用Fenton氧化法处理抗生素类药品生产废水二级生化出水,考察了初始pH值、FeSO4·7H2O与H2O2投加量及投加方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CODCr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确定最佳操作条件为:初始pH值为4.0,一次性投加1.2 mL/L H2O2和1.0 g/L FeSO4·7H2O,两者的物质的量比约为3∶1,曝气反应2 h,最终CODCr的去除率可达56.8%;Fenton氧化可将废水m(BOD5)/m(CODCr)值由0.18提高至0.32,为后续生物处理提供了良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TON氧化 制药废水 影响因素 可生化性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究茵栀黄颗粒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6
17
作者 申凤霞 范建伟 +3 位作者 李倩 马云 冯群 关永霞 《山东科学》 CAS 2023年第1期23-33,共11页
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探讨茵栀黄颗粒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对茵栀黄颗粒中4味药材进行活性成分筛选,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进行靶点预测;在GeneCards数据库中进行检索,获取... 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探讨茵栀黄颗粒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对茵栀黄颗粒中4味药材进行活性成分筛选,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进行靶点预测;在GeneCards数据库中进行检索,获取肝纤维化相关的靶点,构建维恩图;运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gene ontology)功能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富集分析,运用Cytoscape3.9.0软件绘制成分-靶点网络图和靶点-通路网络图,通过STRING数据库与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利用AutoDock Tools对关键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通过口服生物利用度和类药性参数筛选出茵栀黄颗粒中的43个活性成分,肝纤维化相关靶点111个;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生物过程条目346个,细胞组成条目32个,分子功能条目76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得到96条(P<0.05)信号通路,主要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TNF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显示茵栀黄颗粒中β-谷甾醇、木犀草素、山柰酚等与6个核心靶蛋白STAT3、AKT1、IL-6、TNF、EGFR、SRC均具有较好的亲和力。研究结果揭示茵栀黄颗粒多成分作用于多靶点,参与多通路的调控,通过抗炎、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和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等发挥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该研究为进一步验证茵栀黄颗粒治疗肝纤维化的相关靶点及通路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栀黄颗粒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肝纤维化
下载PDF
脉络舒通颗粒对下肢骨折后大鼠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吕鹏飞 刘宁青 +3 位作者 梁玉龙 梁枫林 武治红 姚景春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37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脉络舒通颗粒对创伤性骨折后大鼠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Wistar大鼠90只,采用自制打击装置打击其双侧大腿近端建立骨折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给予脉络舒通颗粒)、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及空白对照组(给予纯化水)各30... 目的探讨脉络舒通颗粒对创伤性骨折后大鼠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Wistar大鼠90只,采用自制打击装置打击其双侧大腿近端建立骨折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给予脉络舒通颗粒)、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及空白对照组(给予纯化水)各30只,治疗2 h及第3、7、10 d分别取血,检测3组vWF、CD62p、D-二聚体(D-D)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对照组不同时间点的vWF、CD62p均降低(P<0.05或<0.01),实验组、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D-D水平:对照组<实验组<空白对照组(P均<0.05)。结论脉络舒通颗粒及低分子肝素均有保护大鼠血管内皮及抑制血小板活化的作用,应用脉络舒通颗粒预防骨折后高凝状态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脉络舒通颗粒 高凝状态 大鼠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荆防败毒散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冯群 关永霞 +4 位作者 黄志艳 叶士莉 程国良 姚景春 张贵民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485-491,538,共8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预测荆防败毒散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活性成分,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检索荆防败毒散组方中所有药材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校正靶点对...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预测荆防败毒散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活性成分,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检索荆防败毒散组方中所有药材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校正靶点对应的基因,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材-成分-靶点网络并进行可视化处理,利用疾病数据库检索COVID-19相关的靶点,筛选出重合的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通过Metascape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通过分子对接,计算核心成分在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作用强度。结果限定筛选条件为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共得到荆防败毒散的159个活性成分和277个靶点,与获得的273个COVID-19相关的靶点取交集,得到55个核心靶点;对核心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1376个和136条信号通路,涉及感染性疾病、癌症、细胞进程、免疫系统、信号等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荆防败毒散核心成分与SARS-CoV-23CL水解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II(ACE2)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结合形式有氢键、疏水作用。结论荆防败毒散中的活性成分能通过抑制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蛋白,ACE2结合,通过对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发挥对COVID-19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防败毒散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岩黄连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晓 李保宏 +5 位作者 张永康 梁红宝 姚景春 刘忠 秦国飞 张贵民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861-2871,共11页
岩黄连Corydalis saxicola是我国西南地区的民间传统药物,临床上用于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肝病的治疗,极具开发价值。研究表明岩黄连中含丰富的生物碱、甾体、三萜、黄酮与核苷等类化合物,生物碱类为主要成分,多数化合物具有显著的... 岩黄连Corydalis saxicola是我国西南地区的民间传统药物,临床上用于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肝病的治疗,极具开发价值。研究表明岩黄连中含丰富的生物碱、甾体、三萜、黄酮与核苷等类化合物,生物碱类为主要成分,多数化合物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如抗病毒、抗炎、抗肿瘤、保肝、抑菌、抑制乙酰胆碱酯酶、镇痛等活性,特别是对乙肝、肝癌以及肝硬化等疾病的缓解作用比较显著。对岩黄连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岩黄连的后续研究和深入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黄连 生物碱 三萜 甾体 抗病毒 保肝 抑菌 镇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