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斗榫合缝排句序——2014年中考排序题解析及备考指津
1
作者 徐常来 李红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2014年第9期64-65,共2页
排序题是近年来各地中考语文卷中的热点题型之一,但从阅卷情况来看,得分率并不高,主要原因是学生的解题思路不清晰。下面,我们就结合几道2014年的中考排序题,研讨一下五种答排序题的思路。
关键词 排序题 中考 备考 解析 句序 热点题型 解题思路 语文卷
下载PDF
选准古诗词句子赏析的“入射角”——2014年中考古诗词句子赏析题解析
2
作者 徐常来 李红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7-68,共2页
古诗词鉴赏题是近几年各地中考的热点题型之一。其中的句子赏析因诗词语言的凝练含蓄而成为一大难点。考生在这一考点上失分较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选不准赏析的角度。怎样选准句子赏析的“入射角”呢?下面,结合2014年的几道中考... 古诗词鉴赏题是近几年各地中考的热点题型之一。其中的句子赏析因诗词语言的凝练含蓄而成为一大难点。考生在这一考点上失分较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选不准赏析的角度。怎样选准句子赏析的“入射角”呢?下面,结合2014年的几道中考题谈一谈常用的几个赏析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词鉴赏题 中考题 入射角 赏析 句子 解析 析题 热点题型
原文传递
小学《品德与社会》“历史与文化”主题教学的思考
3
作者 彭向阳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2-53,共2页
中国有着辉煌而悠久的历史,然而,"历史"不等于历史知识,历史本身是丰富多彩、鲜活生动、具有时代特征的。我们应教给孩子有感情的"活着的历史"。怎样激活静态的历史,古今贯通,引导新时代的孩子与历史对话?如何实现情感与知识的统一... 中国有着辉煌而悠久的历史,然而,"历史"不等于历史知识,历史本身是丰富多彩、鲜活生动、具有时代特征的。我们应教给孩子有感情的"活着的历史"。怎样激活静态的历史,古今贯通,引导新时代的孩子与历史对话?如何实现情感与知识的统一,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教学实践中,"历史与文化"主题教学正面临着诸多教与学的问题。现结合小学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对"历史与文化"主题教学策略谈谈自己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教学 《品德与社会》 文化学习 教学策略 文化知识 活着 不等于 品德与社会 教学手段 中国万岁
下载PDF
历史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探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波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132-133,共2页
高中历史学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和思想性。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如何实现"立德树人",让德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这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在本文中,主要是分析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学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和思想性。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如何实现"立德树人",让德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这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在本文中,主要是分析高中历史课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然后提出了教育的有效对策,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促进德育渗透,加强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不断培养综合型的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学科 教学 德育渗透
下载PDF
2015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Ⅰ生物学试题特点分析及教学建议 被引量:2
5
作者 徐波 商文冕 徐士红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3-54,共2页
2015年全国高考理综新课标卷Ⅰ生物学试题与近几年高考理综新课标卷Ⅰ生物学试题有所不同,本文对生物学部分试题的特点进行了论述,并对2016年高考备考复习教学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2015生物学高考 试题特点 教学建议
下载PDF
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凡贵 臧永忠 《小学数学教育》 2012年第6期23-24,共2页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体验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与个体经...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体验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与个体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用活用好教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体验 数学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 直接经验 个体主动 数学活动 认识对象 心理感受
原文传递
浅谈小学教学“体验学习”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伟 臧永忠 《小学数学教育》 2013年第7期62-62,74,共2页
“体验学习”就是置身于一定的真实的生活情境、模拟情境之中,让学生去经历、感受、考察,最终认识、掌握和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 “体验学习”就是置身于一定的真实的生活情境、模拟情境之中,让学生去经历、感受、考察,最终认识、掌握和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体验学习”能够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经验、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学习 小学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 生活情境 模拟情境 解决问题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原文传递
如何搭建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桥梁
8
作者 邱明 王善宏 《小学数学教育》 2012年第5期11-12,共2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教师如何把枯燥的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教师如何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呢?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应联系生活实际,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生活 数学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 桥梁 生活经验 数学模型 亲身经历 数学理解
原文传递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9
作者 冯凯 臧永忠 《小学数学教育》 2018年第7期40-41,共2页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但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多数是教师教知识、学生学知识的一问一答,学生是消极的听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意识 学生 积极思维 培养 数学课堂教学 心理状态 心理学研究 认识活动
原文传递
给新教师的教学建议
10
作者 蒋沂蒙 《中学生物教学》 2016年第3期40-41,共2页
受教学经验和理论水平的限制,新教师在听课学习的过程中只能模仿到老教师的操作过程,但不能很好地领悟其操作原理和关键点。针对新教师经验和能力比较欠缺的实际,从目标化教学、学为主体意识、讲解重点突出、课堂提问和知识逻辑性等... 受教学经验和理论水平的限制,新教师在听课学习的过程中只能模仿到老教师的操作过程,但不能很好地领悟其操作原理和关键点。针对新教师经验和能力比较欠缺的实际,从目标化教学、学为主体意识、讲解重点突出、课堂提问和知识逻辑性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对新教师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教师 教学建议 目标化 逻辑 建议
下载PDF
把脉生活 感悟真谛——实施小学品德课程的几点思考
11
作者 彭向阳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 2014年第11期73-73,共1页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儿童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儿童的生活。”那么,品德课如何把脉生活,感悟...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儿童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儿童的生活。”那么,品德课如何把脉生活,感悟品德教育的真谛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感悟 品德与生活 课程标准 小学 社会化 热爱生活 学会做人 道德存在
下载PDF
夯实科学探究 培养问题意识
12
作者 于泽富 彭向阳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 2016年第7期76-76,共1页
探究源于问题,有问题才会引发探究活动。问题意识的缺失,会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小学科学课的教师要引领学生的问题思维,培养学生提问意识,提高学生提问的高度和创新度。
关键词 科学探究 问题意识 会问 能问 乐问
下载PDF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晶 臧永忠 《小学数学教育》 2014年第10期36-36,共1页
我们在设计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时,要紧扣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学生喜欢的、有趣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能力上得到提高,在思维上得到发展。一、研究性学习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研究性学习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低年... 我们在设计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时,要紧扣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学生喜欢的、有趣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能力上得到提高,在思维上得到发展。一、研究性学习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研究性学习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低年级学生好动,集中精力思考的时间不长,所以教师在选题时,一节课可以选出几个简单的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让学生研究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方式 思维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 数形结合 课程标准 解题策略 课堂教学 创造性思维 直线条
原文传递
课件是把“双刃剑”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常来 《新课程》 2016年第2期173-173,共1页
课件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只有教师恰当合理地使用课件,创设真实的语文情境,直观展示教学内容,才会更加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课件 文本语言 活动实践 语文素养
下载PDF
高中思想政治情境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宝铮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3年第8期133-133,共1页
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明确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特点,全面把握和落实课程目标,把思想政治课真正上成"思想政治课"。这是推进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前提和根本性问题。以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入手,从教学策略... 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明确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特点,全面把握和落实课程目标,把思想政治课真正上成"思想政治课"。这是推进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前提和根本性问题。以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入手,从教学策略上提出了情境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明确了情境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意图、主要环节、主要特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境探究 自主探究 交流展示 提炼整合 走进生活
下载PDF
小学数学教学中“化难为易”的一些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晶 臧永忠 《小学数学教育》 2017年第3期29-29,共1页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严密的符号体系、独特的公式结构、形象的图像语言。它有三个显著的特点:逐渐抽象、富有逻辑、联系生活。正是因为抽象、逻辑性强等特点使得有些小学生感觉数学枯燥、乏味、无趣,从而失去...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严密的符号体系、独特的公式结构、形象的图像语言。它有三个显著的特点:逐渐抽象、富有逻辑、联系生活。正是因为抽象、逻辑性强等特点使得有些小学生感觉数学枯燥、乏味、无趣,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把抽象的问题"化难为易"呢?我们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教学 研究数量 符号体系 教学方法 图像语言 数形结合 数学语言 数学学习活动 动态演示 直观图形
原文传递
浅谈学生想、说、做能力的培养
17
作者 林建 臧永忠 《小学数学教育》 2017年第5期30-30,共1页
新课程实施以来,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法,教师们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明白了课堂上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尤其是学生想、说、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就学生想、说、做能力的培养谈几... 新课程实施以来,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法,教师们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明白了课堂上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尤其是学生想、说、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就学生想、说、做能力的培养谈几点具体的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的培养 学生 教学方法 新课程实施 教学理念 学习方法 学习习惯 教学实践
原文传递
课堂生成是最好的教学资源
18
作者 张晶 臧永忠 《小学数学教育》 2015年第7期54-54,共1页
课堂生成是动态生成的资源。这种生成并不完全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教学过程中随机产生的,它包括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这些生成资源通过学生的思考、感悟,能够更好... 课堂生成是动态生成的资源。这种生成并不完全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教学过程中随机产生的,它包括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这些生成资源通过学生的思考、感悟,能够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内容,培养动脑思考的习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动态生成的资源是课堂生命的“活水”,有效地利用能使课堂更加灿烂,更显生机。下面就从几个课例来谈一谈如何利用课堂中生成的教学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生成 教学资源 动态生成 教学过程 思维方式 学习方法 合作能力 生成资源
原文传递
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
19
作者 冯凯 臧永忠 《小学数学教育》 2016年第7期52-52,共1页
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一个动态过程。然而,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分强调预设,过分拘泥于预设不变的程式,否定了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从而限制了师生对设计的超越,使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机活... 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一个动态过程。然而,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分强调预设,过分拘泥于预设不变的程式,否定了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从而限制了师生对设计的超越,使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机活力。可见,构建一个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的重要性。那么该如何构建一个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 生机活力 教学过程 学习方法 精神饱满 教学任务 小组讨论 知识容量 目标教学 教学行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