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母亲积极教养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共情的中介作用与OXTR基因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文新 李曦 +1 位作者 陈光辉 曹衍淼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76-991,共16页
诸多研究显示母亲积极教养能够促进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但是迄今对其内在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基因-环境-内表型-行为”模型,采用问卷法和DNA分型技术,对1082名青少年(初测年龄为12.32±0.48岁,50.3%女生)及其母亲进... 诸多研究显示母亲积极教养能够促进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但是迄今对其内在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基因-环境-内表型-行为”模型,采用问卷法和DNA分型技术,对1082名青少年(初测年龄为12.32±0.48岁,50.3%女生)及其母亲进行为期2年的追踪研究,考察共情在母亲积极教养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间的中介作用,以及OXTR基因rs53576多态性对该中介机制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青少年认知共情(观点采择)在母亲积极教养和亲社会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而情绪共情(移情关心)的中介作用不显著;(2)OXTR基因对积极教养与亲社会行为间直接路径的调节作用不显著;(3)OXTR基因能够调节“母亲积极教养-认知共情-亲社会行为”中介机制的前半路径,并且显现出一种超显性的基因效应。在携带GG和AA基因型的青少年中,母亲积极教养显著正向预测认知共情,进而增加了其亲社会行为,而在携带AG杂合子基因型的青少年中,这一中介效应则不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从催产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共情能力和家庭教养等方面阐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发生机制及个体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社会行为 母亲积极教养 OXTR基因 认知共情 情绪共情
下载PDF
受欺负与青少年外化问题关系的“健康环境悖论”:敌意性归因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晓薇 潘斌 +3 位作者 陈亮 李腾飞 纪林芹 张文新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0-181,共12页
“健康环境悖论”是指在总体受欺负水平较低的环境中,受欺负的个体会表现出更多适应问题。本研究以来自47个班级的1764名5年级到8年级学生为被试(男生956人,平均年龄14.46岁),考察了班级平均受欺负水平在个体受欺负经历与外化问题间的... “健康环境悖论”是指在总体受欺负水平较低的环境中,受欺负的个体会表现出更多适应问题。本研究以来自47个班级的1764名5年级到8年级学生为被试(男生956人,平均年龄14.46岁),考察了班级平均受欺负水平在个体受欺负经历与外化问题间的调节作用及敌意性归因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受欺负与外化问题的关系存在“健康环境悖论”现象,即班级平均受欺负水平能调节个体受欺负经历与外化问题的关系,在班级平均受欺负水平较低的班级中受欺负经历与外化问题的关联更强;(2)班级平均受欺负水平对受欺负与外化问题的调节作用通过敌意性归因的中介作用实现。本研究证实了受欺负与外化问题的健康环境悖论现象,并首次揭示了敌意性归因的中介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环境悖论 受欺负 外化问题 班级平均受欺负水平 敌意性归因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内外化心理病理问题“共发”现象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良 柳霖 +1 位作者 纪林芹 张文新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9-226,共8页
儿童青少年内外化心理病理问题存在共发现象,已受到发展心理学和心理病理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当前关于儿童青少年内外化问题的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进行了梳理,对儿童青少年共发现象发生率、发展特点、预测因素和发展结果等方... 儿童青少年内外化心理病理问题存在共发现象,已受到发展心理学和心理病理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当前关于儿童青少年内外化问题的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进行了梳理,对儿童青少年共发现象发生率、发展特点、预测因素和发展结果等方面的重要研究发现进行系统性介绍。最后,基于发展级联和个体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视角,对未来本领域的研究进行展望,以期系统、完整地揭示内外化问题共发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 心理病理问题 内外化问题 共发 共同发展
下载PDF
父母心理控制与小学生的欺负行为:敌意归因和冷酷无情的作用检验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洁 陈亮 +4 位作者 张良 潘斌 李腾飞 纪林芹 张文新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15-724,共10页
采用班级整群抽样法选取1847名3~6年级小学生(男生987名;平均年龄10.73±1.16岁)及其家长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父母心理控制与小学生欺负行为的关系,同时探讨敌意归因和冷酷无情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父母心理控制显著正向预测... 采用班级整群抽样法选取1847名3~6年级小学生(男生987名;平均年龄10.73±1.16岁)及其家长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父母心理控制与小学生欺负行为的关系,同时探讨敌意归因和冷酷无情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父母心理控制显著正向预测小学生的欺负行为;(2)冷酷无情在父母心理控制与小学生欺负行为间的关系中存在中介作用,敌意归因不发挥中介作用;(3)父母心理控制对小学生欺负行为影响的中介机制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学段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冷酷无情是父母心理控制影响小学生欺负行为的重要机制,但敌意归因不是。研究者和实践者应注重对欺负者情感加工能力的关注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心理控制 欺负行为 敌意归因 冷酷无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