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截骨导板在股骨远端骨肉瘤肿瘤切除、假体重建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纪玉清 吴玉仙 +6 位作者 李建民 王光辉 李玉椿 程坤 江雯 李振峰 杨强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547-551,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截骨导板在股骨远端骨肉瘤肿瘤切除、假体重建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2月于我科行股骨远端骨肉瘤肿瘤切除、假体重建手术的患者63例,男28例,女35例;年龄6~33岁,平均10.7岁。所有患者都是未经... 目的探讨3D打印截骨导板在股骨远端骨肉瘤肿瘤切除、假体重建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2月于我科行股骨远端骨肉瘤肿瘤切除、假体重建手术的患者63例,男28例,女35例;年龄6~33岁,平均10.7岁。所有患者都是未经治疗的ⅡB期原发骨肉瘤。所有患者都经过标准术前化疗、行肿瘤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按是否采用3D打印截骨导板分为3D打印导板组30例及常规组3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肢体与健侧长度差、下肢力线角度、关节活动度、MSTS功能评分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中病变彻底切除,3D打印导板组手术时间(1.6±0.3)h,与常规组(2.2±0.5)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D打印导板组术中出血量(156.4±12.3)ml,与常规组(176.8±21.6)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D打印导板组术后肢体长度与健侧差异平均(0.3±0.1)cm,与常规组(0.5±0.1)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D打印导板组术后股骨与胫骨机械轴夹角为(2.8±0.6)°,与常规组(3.0±0.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9);3D打印导板组术后2周膝关节活动范围为(101.7±9.1)°,常规组(101.4±7.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7);3D打印导板组术后MSTS功能评分(21.9±3.3)分,与常规组(22.2±2.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2)。结论 3D打印截骨导板在股骨远端骨肉瘤肿瘤切除、假体重建术的治疗中,下肢力线、关节活动度、功能评分与常规手术无异,但术后肢体与健侧差异更小,手术时间、出血量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股骨 骨肉瘤 假体植入
原文传递
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后切口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吴玉仙 纪玉清 +5 位作者 李建民 李玉椿 王光辉 程坤 李振峰 杨强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3期251-253,共3页
目的分析导致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3-12手术切除治疗的椎管内肿瘤88例,分为2组,无切口并发症组(70例)和有切口并发症组(18例)。统计分析2组相关因素:性别、年龄、肿瘤性质、有无... 目的分析导致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3-12手术切除治疗的椎管内肿瘤88例,分为2组,无切口并发症组(70例)和有切口并发症组(18例)。统计分析2组相关因素:性别、年龄、肿瘤性质、有无糖尿病、有无肥胖、有无吸烟、有无激素应用史、有无手术史、术前是否放疗、术前是否化疗、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有无脑脊液漏、有无术后肢体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性别、年龄、肿瘤性质、有无糖尿病、有无肥胖、有无吸烟、有无激素应用史、有无手术史、术前是否放疗、术前是否化疗、术中出血量、有无术后肢体及大小便功能障碍这12项相关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有无脑脊液漏2项相关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手术时间、脑脊液漏2项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脊液漏(P=0.012,OR=10.579)及手术时间>3 h(P=0.020,OR=6.593)是椎管内肿瘤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后切口并发症与术后脑脊液漏、手术时间>3 h明显相关,应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肿瘤 手术切除 切口感染 脑脊液漏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在DIA方案基础上加用甲氨蝶呤对肢体骨肉瘤术后3年生存率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符光戌 李昕 +3 位作者 李建民 杨志平 李振峰 杨强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78-384,共7页
目的探讨加用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对肢体骨肉瘤患者3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4年4月34例病理确诊并行化疗与手术综合治疗的根据美国骨骼肌肉系统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目的探讨加用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对肢体骨肉瘤患者3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4年4月34例病理确诊并行化疗与手术综合治疗的根据美国骨骼肌肉系统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科分期系统为ⅡB期的肢体骨肉瘤患者的资料,男20例,女14例,年龄9-44岁,平均(19.5±7.7)岁,保肢28例,截肢6例,病变部位位于股骨远端21例,胫骨近端9例,腓骨近端2例,肱骨近端1例,胫骨远端1例。采用DIA(顺铂、吡柔比星以及异环磷酰胺)化疗方案者17例,采用MDIA(顺铂、吡柔比星、异环磷酰胺和MTX)化疗方案者17例。通过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手术方式、化疗方案、碱性磷酸酶及乳酸脱氢酶分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分别计算3年无瘤生存率以及总生存率。单因素分析应用Log—Rank检验进行上述临床相关因素的组问比较,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比较上述临床相关因素是否为影响骨肉瘤患者三年无瘤生存率以及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本组34例中随访3年内复发2例,转移7例,同时存在复发和转移者2例,3年无瘤生存率为67.6%(23/34),死亡7例,3年总生存率为79.4%(27/34)。DIA方案和MDIA方案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0.6%(12/17)和64.7%(11/17),两组总生存率分别为82.4%(14/17)和76.5%(13/17),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种化疗方案的3年无瘤生存率差异均统计学意义(r=0.113,P=0.737),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197,P=0.657);年龄与无瘤生存预后显著相关(r=5.869,P=0.015),患者性别、病变部位、肿瘤大小、手术方式、碱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与无瘤生存率无相关性;年龄与总生存率显著相关(r=6.134,P=0.013),肿瘤大小与总生存率显著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四肢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存活率
原文传递
保留棘突行全椎板截骨回植在胸腰椎管内原发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吴玉仙 纪玉清 +5 位作者 李建民 李玉椿 王光辉 江雯 杨强 李振峰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9年第3期227-231,共5页
目的 探讨保留棘突行全椎板截骨回植在胸腰椎管内原发肿瘤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7月—2017年7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骨肿瘤科胸腰椎管内肿瘤患者92例,男48例、女44例,年龄41~79(53.9 ... 目的 探讨保留棘突行全椎板截骨回植在胸腰椎管内原发肿瘤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7月—2017年7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骨肿瘤科胸腰椎管内肿瘤患者92例,男48例、女44例,年龄41~79(53.9 ± 10.2)岁.均采用全椎板截骨、肿瘤切除、截骨块回植、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按是否保留棘突行椎板截骨分为保留棘突截骨组(34例)及不保留棘突截骨组(58例).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随访观察肿瘤复发、回植骨块融合情况,术后功能以及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胸腰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日本骨科协会(JOA)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彻底切除病变.保留棘突截骨组手术时间(188 ± 17) min、术中出血量(386 ± 50) mL,不保留棘突截骨组手术时间(190 ± 16) min、术中出血量(380 ± 44) mL,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时间 = -0.564, t出血量 =0.604, P值均>0.05).术后3个月时,保留棘突截骨组VAS为(2.07 ± 0.28)分、JOA评分为(15.6 ± 1.8)分,不保留棘突截骨组VAS为(2.45 ± 0.30)分,JOA评分为(13.8 ± 2.0)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VAS = -5.881, tJOA =4.374, P值均<0.01);保留棘突截骨组术后骨性融合时间(4.0 ± 0.6)个月与不保留棘突截骨组(4.4 ± 0.7)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646, P<0.01).结论 保留棘突行全椎板截骨回植技术应用于胸腰椎管内原发肿瘤的手术治疗中,有利于脊柱的后方解剖结构恢复、促进功能康复及骨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椎管内肿瘤 椎板切除术 骨移植
原文传递
3D打印导板辅助多节段椎弓根螺钉置入在颈椎管内原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吴玉仙 李建民 +4 位作者 杨强 王光辉 江雯 李振峰 纪玉清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8年第7期498-502,共5页
背景:计算机辅助设计导板可用于辅助术中置钉,而目前尚缺乏在颈椎管内肿瘤手术中应用3D打印导板辅助多节段椎弓根置钉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3D打印导板辅助椎弓根置钉在多节段颈椎管内原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 背景:计算机辅助设计导板可用于辅助术中置钉,而目前尚缺乏在颈椎管内肿瘤手术中应用3D打印导板辅助多节段椎弓根置钉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3D打印导板辅助椎弓根置钉在多节段颈椎管内原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5年4月,采用多节段椎弓根置钉治疗的47例颈椎管内肿瘤患者资料。男28例,女19例;年龄39~79岁,平均(56.3±12.2)岁。根据是否采用3D打印导板辅助置钉分为3D导板组(20例)和传统组(2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螺钉精度(Kawaguchi等级评价)、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颈椎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中病变彻底切除。3D导板组和传统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91±25)min和(229±27)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77,P=0.000)。3D导板组和传统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83±83)ml和(445±76)ml,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627,P=0.012)。按照Kawaguchi等级评价术后螺钉精度,3D导板组0级占93.0%(119/128),1级占5.4%(7/128),2级占1.6%(2/128);传统组0级占84.3%(118/140),1级占7.9%(11/140),2级占7.9%(11/140);两组精确置钉(0级)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6)。术后3个月时3D导板组VAS平均评分为(2.5±0.5)分,与传统组的(2.3±0.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43,P=0.259);3D导板组JOA平均评分为(13.6±1.4)分,与传统组的(13.1±1.7)分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0.862,P=0.393)。结论:3D打印导板辅助颈椎椎弓根置钉置钉精确度较高,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快速成型 颈椎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腋窝冬眠瘤一例
6
作者 陈燕朵 蒋丰洋 +2 位作者 左立平 李振峰 李建民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1期160-160,F0003,共2页
1病例资料 患者,女,33岁.主诉:左肩胛下软组织肿物1年半余.专科检查:左侧腋窝可扪及一包块,大小约5cm×5cm×3cm,质韧,无疼痛,按压局部有麻木感,表面皮温正常,无浅表静脉曲张,左上肢无感觉异常,右肩关节活动及感觉无异常.肩部C... 1病例资料 患者,女,33岁.主诉:左肩胛下软组织肿物1年半余.专科检查:左侧腋窝可扪及一包块,大小约5cm×5cm×3cm,质韧,无疼痛,按压局部有麻木感,表面皮温正常,无浅表静脉曲张,左上肢无感觉异常,右肩关节活动及感觉无异常.肩部CT平扫显示:左侧肩胛骨内侧可见类圆形低密度影,大小约59.cm×23.cm,边界清,最低CT值约-24HU,考虑良性含脂肿瘤(见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瘤 病例报告
下载PDF
骨内血管解剖方法及骨内血管分布的临床意义初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程坤 李秋尧 +7 位作者 高晓斐 冯琨 杨志成 杨强 邵显昊 李建民 蒙思瑜 李玉椿 《中华骨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090-1099,共10页
目的新鲜骨标本脱钙后影像定位血管孔道,根据孔道走向行骨内血管的解剖学研究,初步探索骨内血管解剖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材来源包括膝关节车祸截肢新鲜标本7例,膝关节以上肿瘤截肢新鲜标本9例及一般尸体解剖标本44例(来自24具尸体)... 目的新鲜骨标本脱钙后影像定位血管孔道,根据孔道走向行骨内血管的解剖学研究,初步探索骨内血管解剖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材来源包括膝关节车祸截肢新鲜标本7例,膝关节以上肿瘤截肢新鲜标本9例及一般尸体解剖标本44例(来自24具尸体);其中男22例(55%),女18例(45%);左膝28例(46.7%),右膝32例(53.3%);6~15岁10例(来自8位供体),15~85岁50例(来自32位供体)。以胫骨近端为例,解剖进入本研究团队发现并命名的"胫骨髁间隆突孔"的膝中静脉分支。取得新鲜膝关节标本后,先行血管造影观察连续的骨外骨内血管。去除骨皮质,在4℃福尔马林溶液中浸泡7 d,再使用EDTA脱钙剂浸泡30 d,隔日更换脱钙剂。行CT薄层扫描后三维重建,标注血管骨性孔道,根据血管骨内孔道走向进行解剖。解剖过程使用眼科手术显微器械精细操作,直观展示解剖结果,与造影成像对比,并使用组织切片验证。同时使用第2组标本行强酸脱钙剂脱钙,行效果对比。评价两种脱钙解剖方法的优劣、特定血管孔道在骨内的分布及普遍性,使用此方法可解剖出的骨内血管直径。以骨内血管解剖学研究为基础,对相关骨肿瘤及骨骺损伤病例行病因、复发及传播机制临床分析,改进治疗方案。结果解剖出膝中静脉分支经关节腔进入胫骨髁间隆突,经骨骺(儿童)或骨端(成人)穿越成人骺线或儿童将闭合骺板进入干骺端的血管分支。进入髁间隆突孔血管外径1.2 mm,进入骨内逐渐变细并继续分支,穿越骺线或将闭合骺板的细小分支外径0.3 mm,再向远端逐渐分化成毛细血管,难以直接解剖出。组织切片验证结果证实为骨内血管。对比使用强酸脱钙剂脱钙后的标本血管明显溶解,光学显微镜下只看到少量残存上皮细胞。以骨内血管解剖学研究为基础,对部分相关骨肿瘤及骨骺损伤病例行治疗方案改进,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对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股骨 胫骨 血管 尸体解剖
原文传递
血清胸苷激酶1在骨肉瘤疗效评价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江雯 纪玉清 +4 位作者 王谦 赵晓云 吴玉仙 杨强 李建民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24期3557-3559,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骨肉瘤规范化治疗前后血清胸苷激酶1变化,评估患者治疗效果、复发或转移风险.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收治的骨肉瘤患者63例(骨肉瘤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印迹增强化... 目的通过检测骨肉瘤规范化治疗前后血清胸苷激酶1变化,评估患者治疗效果、复发或转移风险.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收治的骨肉瘤患者63例(骨肉瘤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胸苷激酶1水平及阳性率.结果病程2周时,骨肉瘤组患者血清胸苷激酶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肉瘤组化疗敏感与化疗不敏感患者术后3个月血清胸苷激酶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局部复发与局部复发患者术后3个月血清胸苷激酶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转移患者与早期出现转移的患者术后3个月血清胸苷激酶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骨肉瘤患者血清胸苷激酶1,对手术前后化疗效果评估、肿瘤复发、转移风险预测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胸苷激酶1 骨肉瘤 疗效评价
下载PDF
胫骨髁间隆突孔的发现及其与侵袭性肿瘤隐匿突人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程坤 王光辉 +7 位作者 杨强 吴玉仙 邵显昊 姜慧峰 李秋尧 孟祥水 高晓斐 李建民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46-352,共7页
目的介绍发现胫骨髁问隆突孔的研究过程,并描述其结构,初步探索胫骨髁间隆突孔造成胫骨近端侵袭性肿瘤隐匿及突人行为特定的结构性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在影像中心数据库中随机纳入2017年5月至2017年11月200例患者的CT扫描... 目的介绍发现胫骨髁问隆突孔的研究过程,并描述其结构,初步探索胫骨髁间隆突孔造成胫骨近端侵袭性肿瘤隐匿及突人行为特定的结构性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在影像中心数据库中随机纳入2017年5月至2017年11月200例患者的CT扫描及三维重建资料,男115例,女85例,年龄18-00岁,平均(49.2±7.3)岁。观察胫骨髁间隆突孔是否存在,并行影像学定位、测量。通过50例膝关节置换截取的胫骨平台、5例车祸或肿瘤截肢新鲜标本,实物证明胫骨髁间隆突孔存在,并对其具体位置、小孔周围结构、小孔近端覆盖情况、小孔内容物、孔口、孔壁及孔底组织进行研究分析,同时进行病理学染色浸润观察。结果200例患者全部存在胫骨髁间隆突孔,该孔位于髁间隆突中部凹陷处、前后叉韧带止点之间。孔呈圆形,直径(1.6±0.3)mm,深度(9.1±2.5)mm。106例(106/200,53%)可观察到主孔周围(半径≤7mm)存在1-3个副孔,直径及深度均小于主孔。CT值示孔口(472.5±30.1)HU〉孔壁(312.3±22.5)HU〉孔底(202.4±17.3)HU〉孔内(118.3±10.4)HU〉孔口覆盖物(75.0±11.1)HU。孔口与关节腔只有厚度约1mm滑膜组织间隔,孔口周围为软骨组织,孔壁及底均为松质骨,内容物为较致密结缔组织,与孔壁并不完全帖附、存在缝隙。孔内滴入亚甲蓝示周围松质骨易浸润,术前造影示孔周围及孔内阻挡能力薄弱。结论胫骨髁间隆突孔是人体固有结构,覆盖薄弱,容易造成肿瘤隐匿而复发,肿瘤可能经此孔在胫骨近端和关节腔之间双向突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影像学 解剖学 骨巨细胞瘤 复发
原文传递
中国骨肿瘤专业70年主要成果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建民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641-643,共3页
新中国成立后,一批欧美深造的骨科学者回国,使骨科专业在国内逐渐普及,促进了我国骨科专业的发展。国内各大医学院设立了骨科专业,使得骨科理论与技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作为骨科专业的一... 新中国成立后,一批欧美深造的骨科学者回国,使骨科专业在国内逐渐普及,促进了我国骨科专业的发展。国内各大医学院设立了骨科专业,使得骨科理论与技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作为骨科专业的一个分支,骨肿瘤专业在国内得到了普遍、快速的发展。现就建国以来我国骨肿瘤专业相关成果从化疗、外科治疗、靶向治疗三方面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化疗 外科治疗 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伴脊髓压迫的脊椎侵袭性血管瘤手术方式选择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强 李建民 +3 位作者 杨志平 郑燕平 李昕 李振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8-233,共6页
目的 :探讨伴有脊髓压迫的脊椎侵袭性血管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2000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26例伴有脊髓压迫的脊椎血管瘤患者,男11例,女15例,年龄15~69岁(23.0±4.5岁),单发性血管瘤6例,多发性20例,责任节段位于颈椎6例,胸椎18... 目的 :探讨伴有脊髓压迫的脊椎侵袭性血管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2000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26例伴有脊髓压迫的脊椎血管瘤患者,男11例,女15例,年龄15~69岁(23.0±4.5岁),单发性血管瘤6例,多发性20例,责任节段位于颈椎6例,胸椎18例,腰椎2例。术前Frankel分级A级1例,C级5例,D级18例,E级2例,硬膜外脊髓压迫(ESCC)分级Ⅰ级5例,Ⅱ级15,Ⅲ级6例。18例术前穿刺病理检查明确诊断,8例行术中快速病理检查确诊。手术方式包括单纯减压、椎体成形、内固定术11例;病椎切除、重建术15例,其中前路椎体肿瘤切除减压重建术6例,后路全脊椎切除重建术8例,一期前后路枢椎肿瘤切除重建1例。随访评估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肿瘤控制效果、脊髓神经功能、脊柱稳定性重建等。结果:病椎切除组15例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为3927±4137ml,减压加椎体成形组11例情况出血量为1355±703ml。1例术后胸腔出血,1例术后迟发性感染,经对症处理后痊愈。随访时间12~194个月(75±51个月),共4例出现肿瘤进展,3例为后路减压术后,2例再行病椎切除,1例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1例为枢椎血管瘤,生育后肿瘤复发进展,行后路减压和放疗,恢复良好。4例患者出现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包括3例内固定松动,1例内固定断裂,均行内固定翻修术。26例患者术后半年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D级4例,E级22例。结论:伴有脊髓压迫的脊椎侵袭性血管瘤需要手术治疗,病椎切除能较好控制肿瘤,但手术创伤大,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多;姑息减压结合椎体成形术能挽救脊髓功能,但有肿瘤复发风险,复发后再行病椎切除手术可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血管瘤 脊髓压迫 脊椎切除 减压
下载PDF
3D打印辅助术前设计在髋臼周围软骨肉瘤切除与半骨盆假体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玉仙 纪玉清 +6 位作者 李建民 王光辉 李玉椿 程坤 江雯 李振峰 杨强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术前手术方案设计在髋臼周围软骨肉瘤切除与半骨盆假体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自2005-06—2015-02行肿瘤切除、半骨盆假体置换术治疗的38例髋臼周围软骨肉瘤,18例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术前手术方案设计(3...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术前手术方案设计在髋臼周围软骨肉瘤切除与半骨盆假体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自2005-06—2015-02行肿瘤切除、半骨盆假体置换术治疗的38例髋臼周围软骨肉瘤,18例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术前手术方案设计(3D打印组),20例采用传统方案定制假体(传统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双下肢不等长距离、髋臼倾斜角度在安全范围的例数,以及末次随访时的关节功能。结果 3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7.3(10~61)个月。与传统组比较,3D打印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双下肢不等长距离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髋臼倾斜角度在安全范围的例数、切口并发症例数、末次随访时MSTS 93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臼周围软骨肉瘤切除与半骨盆假体置换术前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方案设计具有可行性,有利于术中肿瘤快速切除及假体准确安装,可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也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手术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周围 软骨肉瘤 3D打印技术 半骨盆假体置换术 组配式假体
原文传递
膝关节周围孔道结构与肿瘤复发的相关性
13
作者 程坤 杨强 +8 位作者 李秋尧 高晓斐 冯琨 刘涛 姜慧峰 邵显昊 吴玉仙 李建民 李玉椿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25-334,共10页
目的介绍"股骨髁间孔"、"胫骨髁间隆突孔"的发现及命名,并探讨膝关节周围侵袭性肿瘤术后高复发率与膝关节周围孔道结构的关系。方法影像学观察、测量:收集我院影像中心数据库200例患者的CT扫描三维重建资料,观察&qu... 目的介绍"股骨髁间孔"、"胫骨髁间隆突孔"的发现及命名,并探讨膝关节周围侵袭性肿瘤术后高复发率与膝关节周围孔道结构的关系。方法影像学观察、测量:收集我院影像中心数据库200例患者的CT扫描三维重建资料,观察"股骨髁间孔"、"胫骨髁间隆突孔"、"股骨髌股关节面上孔"的普遍性,并进行影像学定位、测量。解剖及组织学观察:通过15例车祸或肿瘤截肢新鲜标本及60例尸体解剖,实物证明其存在,并对"股骨髁间孔"、"胫骨髁间隆突孔"具体位置、孔道周围结构、孔道近端覆盖情况、孔道内容物、孔口、孔壁及孔底组织进行研究分析。切取瘤段解剖、组织及病理学观察:通过对股骨远端及胫骨恶性肿瘤切取瘤段的研究,包括原发以及骨转移瘤通过此通路向骨内传播转移,通过解剖与组织学以及影像学分析,观察孔道结构与肿瘤的关系;判断肿瘤通过孔道隐匿及双向传播情况;肿瘤复发与孔道结构的相关性分析。病变孔口滑膜分析,尤其影像疑似滑膜受累及的病例,观察滑膜是否肿瘤浸润。结果"股骨髁间孔"、"胫骨髁间隆突孔"是人体固有的生理存在,200例均观察到该结构,其生理功能为膝中动脉分支进入股骨髁间窝及胫骨髁间隆突(孔)的血管孔;股骨髁间孔"、"胫骨髁间隆突孔"孔口与关节腔之间由滑膜组织间隔,并且其由滑膜组织、半月板及交叉韧带与关节腔形成立体间隔。膝关节侵袭性肿瘤侵犯到孔道结构后,并非即刻突入关节腔,而在孔道中隐匿,以其特定的生物学行为对滑膜进行侵犯,滑膜病变顺序:反应性水肿、增厚,退变、钙化、玻璃样变(部分病例观察到浸润),滑膜破裂,肿瘤侵犯关节腔。往往在滑膜破裂之前,临床上已观察到肿瘤或观察到肿瘤复发。肿瘤有沿膝中动脉传播至腘血管及周围软组织、淋巴管的趋势,影像表现为腘血管周围淋巴结肿大。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胫骨 解剖学 骨肿瘤
原文传递
LARS韧带联合3D打印假体在肿瘤切除桡侧半腕关节重建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丁昊 邵显昊 +3 位作者 杨强 李卡 李建民 李振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22-827,共6页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肿瘤切除术后联合应用LARS韧带和3D打印假体进行桡侧半腕关节重建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9月—2021年3月12例桡骨远端肿瘤切除后联合应用LARS韧带和3D打印假体行桡侧半腕关节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5例;年...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肿瘤切除术后联合应用LARS韧带和3D打印假体进行桡侧半腕关节重建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9月—2021年3月12例桡骨远端肿瘤切除后联合应用LARS韧带和3D打印假体行桡侧半腕关节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19~63岁,平均41.8岁。左侧8例,右侧4例。骨巨细胞瘤10例,骨肉瘤2例。病程1~20个月,平均8.1个月。记录患者截骨长度、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采用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和美国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STS)评分评价腕关节功能;以与健侧上肢握力的百分比表示患肢握力,并测量腕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包括背伸、屈曲、桡偏、尺偏;影像学随访观察腕关节骨-假体界面上的骨长入及骨整合情况;记录腕关节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截骨长度5.0~10.5 cm,平均6.8 cm;手术时间180~250 min,平均213.8 min;术中出血量30~150 mL,平均61.7 mL。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52个月,平均30.8个月。影像学随访示所有患者均可观察到骨-假体界面上的骨长入及骨整合现象,并逐渐实现生物固定。随访期间腕关节稳定性、运动功能及活动范围良好,无关节炎、半脱位、假体松动、感染等并发症,未发生肿瘤复发、转移等。末次随访时Mayo评分和MSTS评分分别为(82.1±5.4)、(27.5±1.5)分,较术前(48.8±13.5)、(16.4±1.4)分均显著改善(t=-10.761,P<0.001;t=-26.600,P<0.001)。患侧握力达健侧握力的59%~88%,平均70.5%。腕关节ROM分别为:背伸55°~80°,平均65.42°;屈曲35°~60°,平均44.58°;桡偏10°~25°,平均17.92°;尺偏10°~25°,平均18.33°。结论 联合应用LARS韧带和3D打印假体是桡骨远端肿瘤切除术后重建骨骼及关节缺损的一种有效方式,可以改善腕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并提高腕关节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 骨肿瘤 LARS韧带 3D打印假体 半腕关节重建
原文传递
3D打印人工椎体在颈椎骨巨细胞瘤前后联合入路肿瘤切除后重建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纪玉清 李振峰 +4 位作者 李建民 王光辉 李玉椿 杨强 吴玉仙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515-520,共6页
目的探讨3D打印人工椎体在颈椎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B)前后联合入路肿瘤切除后重建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9年4月应用3D打印人工椎体在颈椎GCTB前后联合入路肿瘤切除后重建的5例患者。其中男... 目的探讨3D打印人工椎体在颈椎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B)前后联合入路肿瘤切除后重建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9年4月应用3D打印人工椎体在颈椎GCTB前后联合入路肿瘤切除后重建的5例患者。其中男2例,女3例;年龄36~64岁,平均46.8岁。颈椎肿瘤病灶位于C_(4)1例、C_(5)1例、C_(6~7)1例,C_(7)2例,初次手术3例,外院治疗后复发2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椎脊髓功能评分、并发症、肿瘤复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未发生重要血管神经损伤。3例行一期手术,2例行二期手术,总手术时间220~320 min,平均(266±40)min,总术中出血量450~3000 ml,平均(1550±1105)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6.4个月,所有病例术后疼痛消失、功能改善,术后3个月VAS评分1~2分,平均(1.60±0.55)分,术后3个月JOA评分13~15分,平均(14.20±0.84)分。未见假体松动、移位、断裂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未发现局部复发和其它部位转移灶。结论3D打印人工椎体在颈椎GCTB前后联合入路肿瘤切除后重建的临床应用可获得满意的肿瘤控制及重建效果,可进一步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椎肿瘤 外科手术 打印 三维
原文传递
微波消融在Campanacci Ⅲ级肢体骨巨细胞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16
作者 纪玉清 李建民 +6 位作者 杨强 王光辉 李振峰 李玉椿 程坤 张继孔 吴玉仙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1年第4期449-454,共6页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在Campanacci Ⅲ级肢体骨巨细胞瘤(GCTB)患者外科治疗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09年7月—2017年4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骨肿瘤科接受手术治疗的Campanacci Ⅲ级肢体GCTB患者25例。按手术治疗方...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在Campanacci Ⅲ级肢体骨巨细胞瘤(GCTB)患者外科治疗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09年7月—2017年4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骨肿瘤科接受手术治疗的Campanacci Ⅲ级肢体GCTB患者25例。按手术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微波刮除组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34~69(40.6±10.8)岁,桡骨远端1例、股骨近端2例、股骨远端6例、胫骨近端1例、腓骨近端2例;整块切除组13例,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29~68(46.0±10.5)岁,肱骨近端1例、桡骨远端2例、尺骨远端1例、股骨近端2例、股骨远端5例、胫骨近端1例、腓骨近端1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情况,术后肿瘤复发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肌肉骨骼肿瘤协会(MSTS)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重要血管神经损伤。微波刮除组手术时间103~160(121±20)min、术中出血量70~110(85±16)mL,低于整块切除组的119~169(147±19)min和105~225(176±3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266、8.158, P值均<0.01)。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72个月(平均31.17个月),术后3个月时微波刮除组VAS评分为1~3(2.25±0.62)分,低于整块切除组的3~4(3.23±0.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588, P<0.01)。术后1年微波刮除组MSTS评分为27~30(28.33±0.98)分,高于整块切除组的25~28(26.08±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566, P<0.01)。微波消融组术中无血管、神经灼伤,术后无病理骨折;整块切除组假体松动1例,发生于术后26个月,予假体翻修手术治疗。 结论:微波消融联合病灶刮除术应用于Campanacci Ⅲ级肢体GCTB的外科治疗具有可行性,手术并发症少、术后肢体功能好,且术后肿瘤复发率与切除治疗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骨巨细胞瘤 肿瘤消融治疗 微波消融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关于多中心骨巨细胞瘤的系统回顾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庆宇 李振峰 +3 位作者 李建民 陈海滨 李昕 杨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2163-2166,共4页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具有侵袭性的良性骨肿瘤,常为单发病灶,多中心发病者罕见,报道以个案为主。为进一步分析多中心骨巨细胞瘤的基本特点,总结其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作者搜集了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多中心骨巨细胞瘤的病例研究,对其做出了系...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具有侵袭性的良性骨肿瘤,常为单发病灶,多中心发病者罕见,报道以个案为主。为进一步分析多中心骨巨细胞瘤的基本特点,总结其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作者搜集了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多中心骨巨细胞瘤的病例研究,对其做出了系统的分析和归纳,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参考。多中心骨巨细胞瘤的发病年龄相对年轻,好发于骨骼未成熟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干骺端及手足骨的发病率高于单发者。病理组织学检查是明确诊断的最终手段,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影像和核医学检查可以避免漏诊,在治疗时要求坚持对各个病灶独立评估其特点,确定治疗方案。多中心骨巨细胞瘤患者及高危患者应坚持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心骨巨细胞瘤 系统回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