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llaret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敏 王翠兰 +4 位作者 邓小梅 李季春 姜勇 苏传生 张安新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62-863,共2页
关键词 MOLLARET脑膜炎 脑脊液细胞学
下载PDF
肥厚性硬脑膜炎一例
2
作者 贾国勇 王翠兰 +2 位作者 李怡 吴伟 韩恩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577-579,共3页
患者男性,41岁。主因头痛1年,双侧下肢乏力、行走不稳20d,于2009年6月22日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部持续胀痛,以后枕部及顶部更为显著,无明显周期性,时有加重而影响日常生活,站立位诱发,无其他明显加重或减轻症状的冈... 患者男性,41岁。主因头痛1年,双侧下肢乏力、行走不稳20d,于2009年6月22日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部持续胀痛,以后枕部及顶部更为显著,无明显周期性,时有加重而影响日常生活,站立位诱发,无其他明显加重或减轻症状的冈素,发作时不伴恶心、呕吐,无畏光、畏声及视物变形等症状与休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自身免疫疾病 病例报告
下载PDF
以双耳聋为首发症状的脑出血一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振 李怡 +4 位作者 韩恩吉 王翠兰 吴伟 刁增艳 张东君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0-281,共2页
临床资料 患者,女,45岁,农民。因“突然双侧耳聋5d”于2007年12月17日入院。患者于5d前痛哭时突发双侧耳聋,头痛,无呕吐、意识改变、肢体活动障碍及抽搐。此后患者靠书写与家人沟通。当地医院颅脑CT扫描,提示“右基底节区脑出血... 临床资料 患者,女,45岁,农民。因“突然双侧耳聋5d”于2007年12月17日入院。患者于5d前痛哭时突发双侧耳聋,头痛,无呕吐、意识改变、肢体活动障碍及抽搐。此后患者靠书写与家人沟通。当地医院颅脑CT扫描,提示“右基底节区脑出血”。既往史:2004年患左侧壳核出血,高血压病史5年。否认糖尿病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入院体检:血压130/90mmHg(1mmHg=0.133kPa),右利手,意识清楚,言语清晰,情绪稳定,写字与检查者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脑出血 双耳聋 首发症状 高血压病史 肢体活动障碍 颅脑CT扫描 入院体检 临床资料
原文传递
肢体缺血后处理对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李燕 王翠兰 卢英云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后处理(I-PostC)诱导的远隔器官I-PostC(RPostC)对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空腹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线栓法闭塞大脑中动脉(MCAO)制作局灶性I/R大鼠模型...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后处理(I-PostC)诱导的远隔器官I-PostC(RPostC)对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空腹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线栓法闭塞大脑中动脉(MCAO)制作局灶性I/R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40只雄性SD大鼠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I/R组,RPostC组,每组10只。I/R6h后取脑组织行HE染色观察,测定线粒体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a+/K+-ATP酶、Ca2+-ATP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I/R组线粒体MDA含量[(4.99±1.25)nmol/mgprot]较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升高(均P<0.01),SOD[(72.52±13.07)U/mg]、Na+/K+-ATP酶[(3.17±0.34)μmolPi/(mg.h)]、Ca2+-ATP酶[(1.56±0.23)μmolPi/(mg.h)]和GSH-Px活性[(22.66±5.29)U/mg)]明显降低(均P<0.01);与I/R组比较,RPostC组MDA含量[(3.58±0.91)nmol/mg]明显降低(P<0.05),SOD[(99.57±17.80U/mg)]、Na+/K+-ATP酶[(5.89±0.53)μmolPi/(mg.h)]、Ca2+-ATP酶[(3.16±0.31)μmolPi/(mg.h)]和GSH-Px活性[(31.72±6.14)U/mg)]明显升高(P<0.05~0.01);RPostC明显减轻I/R引起的脑组织和线粒体病理损伤程度。结论肢体I-PostC诱导的RPostC对糖尿病大鼠脑和线粒体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加SOD、Na+/K+-ATP酶、Ca2+-ATP酶和GSH-Px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缺血后处理 再灌注损伤 糖尿病 线粒体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因学方面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周娟娟 王翠兰 +2 位作者 李怡 韩恩吉 张东君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6年第5期342-344,389,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MRA、DS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病因学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3例TIA患者颈动脉超声与MRA检查结果,其中18例有DSA对比验证。结果:①38例(88.4%)患者颈动脉超声显示血管异常,有粥样斑块形成,20例(46,51%)...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MRA、DS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病因学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3例TIA患者颈动脉超声与MRA检查结果,其中18例有DSA对比验证。结果:①38例(88.4%)患者颈动脉超声显示血管异常,有粥样斑块形成,20例(46,51%)有低回声或溃疡型斑块,15例(34.88%)示有管腔狭窄。②30例(69.8%)患者MRA示有脑动脉狭窄,以颅外动脉狭窄居多,同一病人可同时存在多条血管狭窄。结论:TIA最常见的原因是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狭窄,因此对脑血管状况进行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动脉粥样硬化 磁共振血箕成像 颈动脉超声
下载PDF
ABCD^2评分法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梗死的风险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振 张东君 +4 位作者 徐宁 沈曰娟 王翠兰 韩恩吉 李怡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ABCD2评分法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为脑梗死的价值。方法按照Johnston等对TIA的ABCD2评分标准,测定148例TIA患者的评分,并观察其2、7、90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评分≤3分的TIA患者有69例,2、7、90 d发生脑梗死... 目的探讨采用ABCD2评分法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为脑梗死的价值。方法按照Johnston等对TIA的ABCD2评分标准,测定148例TIA患者的评分,并观察其2、7、90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评分≤3分的TIA患者有69例,2、7、90 d发生脑梗死的例数分别为3例(4.3%)、5例(7.2%)、6例(8.7%);评分为4或5分的患者51例,2、7、90 d进展为脑梗死的例数分别为5例(9.8%)、8例(15.6%)和10例(17.6%);评分≥6分的患者28例,2、7、90 d进展为脑梗死的例数分别为8例(28.6%)、10例(35.7%)、13例(46.5%)。不同ABCD2评分值的TIA患者,其脑梗死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ABCD2评分值不同的TIA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不同,分值越高,发生率越高。ABCD2评分标准是临床预测TIA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预测
原文传递
成人烟雾病16例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刘颖 王翠兰 +1 位作者 卢英云 吴伟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8-131,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成人烟雾病(MMD)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年1—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经脑血管造影证实的16例成人MM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16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0.8±9.8)岁;15例(93.75%)以缺血性脑血管病为首发... 目的探讨成人烟雾病(MMD)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年1—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经脑血管造影证实的16例成人MM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16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0.8±9.8)岁;15例(93.75%)以缺血性脑血管病为首发症状;1例(6.25%)以非典型血管病为首发症状;无脑出血患者。颅内有梗死灶或出血性梗死灶者12例(85.7%);双侧颈内动脉(ICA)末端、大脑中动脉(MCA)和(或)大脑前动脉(ACA)起始部狭窄或闭塞、伴有脑底部异常血管网及侧支循环形成的13例(92.9%);仅表现为脑动脉硬化者1例(7.1%)。双侧ICA末端及ACA、MCA起始部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者10例(62.5%);单侧血管病变者6例(37.5%);可见不同程度的侧支循环形成者15例(93.8%);烟雾状血管形成者13例(81.2%)。结论成人MMD患者的临床表现以缺血性症状为主,发病年龄高峰在40岁左右。影像学特征为双侧ICA狭窄或闭塞,伴有MCA或ACA的狭窄或闭塞,颅底有不同程度异常增生的血管网。对于青壮年反复出现脑梗死者,应考虑MMD的可能并及早行MRA或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磁共振成像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磁共振血管成像
原文传递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变化 被引量:7
8
作者 高洪博 王翠兰 +1 位作者 荆静 刘春喜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29-731,共3页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成年干细胞的一种,存在于成人骨髓和外周血中,参与血管生成和修复损伤内皮细胞的过程,被证实参与脑梗死发生后缺血部位新血管的生成。因此利用EPCs治疗脑梗死成为可能,但目前缺...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成年干细胞的一种,存在于成人骨髓和外周血中,参与血管生成和修复损伤内皮细胞的过程,被证实参与脑梗死发生后缺血部位新血管的生成。因此利用EPCs治疗脑梗死成为可能,但目前缺乏其改变情况及调控机制的研究。我们观察比较正常和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外周血EPCs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祖细胞数量 内皮祖细胞 鼠外周血 血管生成 EPCS cells 成年干细胞
原文传递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脑白质疏松症血-脑脊液屏障机制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屈传强 焉传祝 +2 位作者 陈裴 王翠兰 郭洪志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3-27,共5页
目的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抑制物(TIMPs)的mRNA在脑组织的表达,探讨血-脑脊液屏障(BBB)损伤致脑白质疏松症(LA)发生的作用机制。方法 18只5月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SH)大鼠为实验组,同龄7只雄性Wistar大鼠为对照组。取大鼠脑组织... 目的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抑制物(TIMPs)的mRNA在脑组织的表达,探讨血-脑脊液屏障(BBB)损伤致脑白质疏松症(LA)发生的作用机制。方法 18只5月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SH)大鼠为实验组,同龄7只雄性Wistar大鼠为对照组。取大鼠脑组织,应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及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中丝(NF)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取大鼠脑白质组织,使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MMP-9、MMP-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HE染色显示,SH大鼠脑白质区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数量减少,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实验组较对照组GFAP表达增加,而MBP和NF表达减少。实验组大鼠脑白质区TIMP-1、MMP-9和MMP-2 mRNA表达水平升高。其中,TIMP-1与MMP-2 mRNA升高显著(P<0.05),而MMP-9 mRNA表达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5月龄SH大鼠可作为脑白质疏松症的实验动物模型。MMPs导致的BBB破坏可能是脑白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症 血-脑脊液屏障 基质金属蛋白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原文传递
老年人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雷 王翠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4917-4918,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方法选择老年人首次发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52例,男345例,女307例,根据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等分为不同组,在老年人发生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院后随访6个月,统计各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老年人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方法选择老年人首次发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52例,男345例,女307例,根据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等分为不同组,在老年人发生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院后随访6个月,统计各组患者的病死率及NIHSS、BI量表评分。结果老年人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的患者3个月的病死率较高,而NIHSS、BI评分较低。结论老年人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与血压、血糖、血脂、血胆固醇、血管粥样硬化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预后
下载PDF
低颅压综合征伴发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一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荆静 王翠兰 +1 位作者 韩恩吉 李怡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0-222,共3页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pontan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SIH)伴发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的病例国内外报道较少。
关键词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伴发 CVST 国内外 SIH
原文传递
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外周血EPCs与VEGF、bFGF、eNOS水平变化及相关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荆静 王翠兰 高洪博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59-765,共7页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及内皮型一氧化...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水平变化及相关性。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脑梗死组、糖尿病组、糖尿病假手术组和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链脲佐菌素诱导制作糖尿病模型,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流式细胞仪测定EPCs数量,ELISA法测定VEGF、bFGF及eNOS的数量。结果脑梗组EPCs、VEGF、bFGF和eNOS数量较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增高(P<0.01),糖尿病脑梗组EPCs较糖尿病组下降(P<0.05),而VEGF、bFGF和eNOS数量则升高(P<0.05),EPCs与VEGF和bFGF数量变化有相关性(P<0.05),与eNOS数量变化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外周血EPCs与VEGF和bFGF水平变化存在相关性,它们可能共同影响着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些病理生理过程。这种变化及相关性对于估测脑梗死患者病情程度和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内皮祖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下载PDF
氨甲酰基促红素的制备及其对过氧化氢损伤的SH-SY5Y细胞保护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刁增艳 王翠兰 +4 位作者 谭东 刘军莉 李学会 娄建伟 焉传祝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12,20,共8页
目的制备氨甲酰基促红细胞生成素并研究其对H2O2损伤的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促红细胞生成素与氰酸钾共同作用使其转化为氨甲酰基促红细胞生成素,并通过电泳鉴定。分别选用300、400μmol/LH2 O2作用于SH-SY5Y细胞12 h后分别加... 目的制备氨甲酰基促红细胞生成素并研究其对H2O2损伤的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促红细胞生成素与氰酸钾共同作用使其转化为氨甲酰基促红细胞生成素,并通过电泳鉴定。分别选用300、400μmol/LH2 O2作用于SH-SY5Y细胞12 h后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氨甲酰基促红细胞生成素及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24 h终止培养,分别测定各组的噻唑兰(MTT)、乳酸脱氢酶值,通过Annexin V/PI双染色后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RT-PCR法检测Bcl-2及Caspase-8的表达,比较氨甲酰基促红素及促红素对H2O2损伤的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成功将促红素已氨甲酰化为氨甲酰基促红素。经氨甲酰基促红细胞生成素与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后,H2O2损伤的SH-SY5Y细胞的MTT值增高,乳酸脱氢酶降低,细胞凋亡率减少。结论氨甲酰化促红素对氧自由基损害的SH-SY5Y细胞具有与促红素同样的保护作用,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保护程度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酰基促红素 促红素 过氧化氢 SH-SY5Y细胞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华 夏章勇 +3 位作者 单广振 郭存举 曲怀谦 王翠兰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03-606,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分别对43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支架置人术前及术后1月、6月、1年、2年进行神...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分别对43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支架置人术前及术后1月、6月、1年、2年进行神经心理学测验,并与41例正常人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MMSE评分在术前及术后1月、6月,MoCA评分在术前(19.39±2.17)分、术后1月(19.51±1.99)分,复制立方体在术前,交替连线测验、注意、延迟回忆在术前、术后1月,画钟在术前及术后1月、6月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术前比较,治疗组患者MMSE、Mo—CA评分在术后6月、1年、2年,交替连线测验在术后2年,复制立方体、画钟在术后1年、2年,注意、延迟回忆在术后6月、1年、2年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随访2年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MoCA评分与患者年龄(OR=50.751,95%C11.407—19.464;P=0.006)、高血压(OR=8.012,95%CI1.212~27.550;P=0.042)、低教育水平(OR=11.586,95%CI 1.164—16.903;P=0.029)有相关性,与糖尿病、CAS无相关性。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在CAS2年后明显改善,且以视空间功能、注意力、延迟回忆为著,但CAS不是认知功能的独立保护因素,高龄、高血压、低教育水平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腔隙性脑梗死 认知障碍 神经心理学测验 LOGISTIC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高血糖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国华 王翠兰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住院期间高血糖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无糖尿病病史且以首发缺血性脑血管病入院的患者150例为观察对象,分别测定入院随机血糖,≥7.8mmol/L定义为入院高血糖;第1、2、3、5、7天晨起空腹血糖,其平均值≥6.... 目的观察住院期间高血糖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无糖尿病病史且以首发缺血性脑血管病入院的患者150例为观察对象,分别测定入院随机血糖,≥7.8mmol/L定义为入院高血糖;第1、2、3、5、7天晨起空腹血糖,其平均值≥6.1mmol/L定义为住院期高血糖。以3个月死亡率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校正多个变量因素后,住院后发生高血糖与死亡风险增加相关(HR:1.80,95%CI:1.39~2.86,P<0.01),不论是入院时高血糖组的患者(HR:4.83,95%CI:1.93~12.06,P<0.01),还是入院时血糖正常组的患者(HR:1.64,95%CI:1.06~2.54,P=0.03)。住院后血糖达标的患者与持续性高血糖患者相比,死亡风险降低(HR:0.21,95%CI:0.08~0.52)。入院第一天血糖正常而后出现高血糖的患者与血糖持续正常的患者相比,死亡风险增加(HR:1.55,95%CI:1.01~2.39,P=0.04)。结论住院期间的高血糖与死亡率增加有关,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后有预测价值。入院后血糖达标可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高血糖 随机血糖 空腹血糖 预后
原文传递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洪博 王翠兰 +1 位作者 荆静 王旭平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55-358,共4页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假手术组(5只)、CIR模型组(15只)、糖尿病模型组(5只)、糖尿病假手术组(5只)和糖尿病合并CIR组...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假手术组(5只)、CIR模型组(15只)、糖尿病模型组(5只)、糖尿病假手术组(5只)和糖尿病合并CIR组(15只)。由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线栓法制作CIR大鼠模型。各模型大鼠采用Longa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评分。CIR模型组与糖尿病合并CIR组各取5只大鼠采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计算其脑梗死体积。用流式细胞仪计数各组大鼠外周血EPCs的数量。结果糖尿病合并CIR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2.8±1.0)分]明显高于CIR模型组[(1.5±0.3)分],且脑梗死体积[(464.1±169.3)mm3]明显大于CIR模型组[(101.3±57.4)mm3](均P<0.05)。各组中,CIR模型组大鼠外周血EPCs数量最多,糖尿病合并CIR组最少,正常对照组与假手术组多于糖尿病模型组与糖尿病假手术组(均P<0.01)。结论 CIR大鼠外周血EPCs数量增加,有助于修复血管及保护受损脑组织;糖尿病大鼠外周血EPCs数量明显减少,且合并CIR后减少更甚。外周血EPCs数量的检测有助于CIR病情及预后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糖尿病 内皮祖细胞 流式细胞仪
下载PDF
大脑胶质瘤病 被引量:2
17
作者 姜华 李支援 张东君 《国际内科学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343-345,共3页
大脑胶质瘤病是一种罕见的颅内肿瘤,临床诊断和治疗困难。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本文就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和影像学特点、鉴别诊断以及治疗现况作一综述。
关键词 大脑胶质瘤病 病因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鉴别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缺血后处理对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线粒体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翠兰 卢英云 +3 位作者 李燕 刘颖 吴伟 李怡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第6期441-444,共4页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I-Post)对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线粒体超微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探讨I-Post诱导的脑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I-Post)对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线粒体超微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探讨I-Post诱导的脑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SD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ost组)。于缺血90min再灌注6h后电镜下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测定缺血侧脑组织线粒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Na+/K+-ATPase和Ca2+-ATPase活性。结果缺血后处理能明显减轻I/R引起的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损伤,提高线粒体SOD、GSH-Px、Na+/K+-ATPase和Ca2+-ATPase的活性(P<0.05或0.0),降低MDA的含量(P<0.05)。结论线粒体可能在I-Post诱导的脑保护中起关键性作用,I-Post诱导的脑保护机制可能与SOD、Na+/K+-ATP酶、Ca2+-ATP酶和GSH-Px活性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处理 线粒体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糖尿病 实验性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治疗的卫生经济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振 李怡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3-207,共5页
我国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便进入了发达国家近百年才出现的人口老龄化状态,老年人口目前正以年均3.3%的增长速度上升,估计至2025年可达2.8亿人,占总人口的18.4%,社会负担随之增加。阿尔茨海默病(AD)是导致老年人病残和生活质... 我国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便进入了发达国家近百年才出现的人口老龄化状态,老年人口目前正以年均3.3%的增长速度上升,估计至2025年可达2.8亿人,占总人口的18.4%,社会负担随之增加。阿尔茨海默病(AD)是导致老年人病残和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妨碍老年人正常老化的主要障碍。因此,AD正成为一个重大的健康和社会经济问题。虽然通过治疗给AD患者带来的效益显而易见,但是治疗能否减轻AD患者带来的社会经济负担,依然存在争议。本文就关于AD药物治疗的卫生经济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卫生经济学 药物治疗 AD患者 老年人口 社会经济问题 社会经济负担 人口老龄化
原文传递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学东 郭俊莹 王翠兰(审校)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9年第5期617-621,共5页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作为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经典手术之一,术后常见斑块组织脱垂、支架贴壁不良等并发症。文章介绍了在冠状动脉系统疾病诊治中已经成熟应用的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即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中应用的成像...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作为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经典手术之一,术后常见斑块组织脱垂、支架贴壁不良等并发症。文章介绍了在冠状动脉系统疾病诊治中已经成熟应用的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即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中应用的成像原理和具体流程、OCT技术识别颈动脉病变的常见图像、OCT技术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进展,并总结OCT技术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中应用的优缺点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颈动脉 血管支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