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2年,上海) 被引量:539
1
作者 房静远 刘文忠 +9 位作者 李兆申 杜亦奇 纪小龙 戈之铮 李延青 姒健敏 吕农华 吴开春 陈萦晅 萧树东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1-6,共6页
自2006年9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制订了《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以来,国际上有关慢性胃炎的诊疗出现了某些新进展,包括慢性胃炎的分级分期评估系统(Operative Link for Gastritis Assessment,OLGA)、欧洲《胃癌癌前状... 自2006年9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制订了《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以来,国际上有关慢性胃炎的诊疗出现了某些新进展,包括慢性胃炎的分级分期评估系统(Operative Link for Gastritis Assessment,OLGA)、欧洲《胃癌癌前状态处理共识意见》、Maastricht-4共识提出幽门螺杆菌(Hpylori)与慢性胃炎和胃癌的关系及根除Hpylori的作用、慢性胃炎内镜和病理诊断手段的进步等均要求我们更新共识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共识意见 中国 上海 HPYLORI 幽门螺杆菌 评估系统 LINK
原文传递
功能性便秘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37
2
作者 李延青 于岩波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8-160,共3页
功能性便秘根据结肠动力学特点和肛门直肠功能可分为三类:慢传输型便秘、出口梗阻型便秘和混合型便秘。功能性便秘的诊断目前采用罗马Ⅲ诊断标准,须注意排除器质性病变所致。对于功能性便秘,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案。在治疗... 功能性便秘根据结肠动力学特点和肛门直肠功能可分为三类:慢传输型便秘、出口梗阻型便秘和混合型便秘。功能性便秘的诊断目前采用罗马Ⅲ诊断标准,须注意排除器质性病变所致。对于功能性便秘,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案。在治疗上采取个体化综合性的治疗措施,包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调整及合理选择药物等,生物反馈治疗是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的首选治疗,而外科手术可能对部分严重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药物治疗
原文传递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黏膜Th1/Th2漂移的研究 被引量:74
3
作者 李延青 张海燕 +3 位作者 左秀丽 袁海鹏 卢雪峰 李君曼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28-731,共4页
目的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肠黏膜是否存在Th1/Th2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方法 经结肠镜钳取 5 8例IBS患者及 2 0例对照者的升结肠、降结肠和直肠黏膜标本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肠黏膜主要Th1和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IB... 目的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肠黏膜是否存在Th1/Th2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方法 经结肠镜钳取 5 8例IBS患者及 2 0例对照者的升结肠、降结肠和直肠黏膜标本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肠黏膜主要Th1和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IBS患者肠黏膜大体及组织学表现与对照相比无明显改变 ;腹泻型IBS患者升结肠、降结肠、直肠黏膜Th1细胞因子干扰素 (IFN) γ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白细胞介素 (IL) 12的表达率在直肠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升结肠、降结肠有升高趋势 ,但差异无显著性 ;Th2细胞因子IL 10的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呈降低趋势 ,但差异无显著性。进一步比较腹泻型患者中感染后IBS(pIBS)和非感染后IBSTh1和Th2细胞因子的表达 ,pIBS中Th1细胞因子IFN γ的表达在升结肠、降结肠和直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升结肠、直肠IL 12的表达亦显著增高 ,降结肠的表达有增高趋势 ;Th2细胞因子IL 4、IL 10较对照组有下降趋势。非感染后IBS患者Th1和Th2细胞因子的表达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便秘型IBS患者Th1和Th2细胞因子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腹泻型IBS患者肠黏膜内存在Th1/Th2漂移 ,Th1反应增强 ,感染因素影响了腹泻型Th1/Th2漂移 ,便秘型患者Th1/Th2仍趋于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肠黏膜 TH1/TH2漂移 免疫组化染色
原文传递
含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一线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63
4
作者 成虹 胡伏莲 +7 位作者 张国新 施瑞华 杜奕奇 李兆申 韩炜 李延青 吴勤动 钱可大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9-82,共4页
目的观察含左氧氟沙星的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根除效果及其患者依从性,比较传统的三联疗法与含左氧氟沙星的三联疗法对Hp的根除率。方法为全国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研究对象为既往未接受过根除治疗的Hp感染患者,将所有... 目的观察含左氧氟沙星的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根除效果及其患者依从性,比较传统的三联疗法与含左氧氟沙星的三联疗法对Hp的根除率。方法为全国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研究对象为既往未接受过根除治疗的Hp感染患者,将所有人选患者按照分层随机分为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治疗组(LAL组)和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组(LAC组),其中兰索拉唑30mg2次/d,阿莫西林1000mg2次/d,左氧氟沙星500mg1次/d,克拉霉素500mg2次/d,均服药7d。疗程结束4周后,采用尿素呼气试验判断根除效果,结果阴性者判断为Hp根除。共有300例Hp检测阳性的患者纳入研究,每组150例,平均年龄48.1岁,其中男153例;胃溃疡18例,十二指肠溃疡56例,慢性胃炎226例。结果按符合方案(PP)分析Hp根除率,LAL组83.0%(122/147),LAC组78.2%(111/1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意向治疗(ITT)分析,LAL组82.4%(122/148),LAC组74.5%(111/149),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的三联疗法作为一线根除Hp的治疗方案,可以获得较好的根除率,该方案患者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以被推荐用于一线治疗Hp感染分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氧氟沙星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国产药物组成的四联疗法对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效果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62
5
作者 高文 胡伏莲 +23 位作者 成虹 王化虹 杨云生 梁浩 张澍田 孟凡冬 崔梅花 魏红 盛剑秋 安贺娟 姜泊 陈烨 李延青 左秀丽 龚均 赵萍 董蕾 王邦茂 姜葵 张桂英 李建生 赵晔 郜恒骏 杨丽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60-264,共5页
目的观察以国产雷贝拉唑为基础的四联疗法作为一线/初始方案对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根除效果及安全性,并探讨在常规四联疗法后延长铋剂使用时间对Hpylori根除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至8月全国12个中... 目的观察以国产雷贝拉唑为基础的四联疗法作为一线/初始方案对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根除效果及安全性,并探讨在常规四联疗法后延长铋剂使用时间对Hpylori根除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至8月全国12个中心接受胃镜检查并诊断伴有Hpylori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或慢性胃炎患者共430例,进行Hpylori感染四联10d疗法初次根除治疗(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疗程10d)。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双模拟的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将其中310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分段随机法分为2组,A1组:四联疗法+铋剂模拟(四联疗法后予铋剂模拟剂21d);A2组:四联疗法+铋剂延长(四联疗法后予枸橼酸铋钾21d);各155例。12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不分组,给予四联疗法后,继之雷贝拉唑14d。患者均在停药28d后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ylori。结果最终共人组428例患者,其中404例完成试验。意向性分析(ITT):慢性胃炎患者Hpylori总体根除率为85.1%(262/308),其中A1组根除率为81.7%(125/153),A2组根除率88.4%(137/155);十二指肠患者Hpylori根除率为85.8%(103/120)。所有入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事件发生。A1和A2组药物对疼痛、烧灼感、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改善程度近似,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国产雷贝拉唑为基础的四联10d疗法作为一线/初始方案对初次治疗的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Hpylori感染均能获得较好的根除效果;胃炎患者延长铋剂使用时间可能提高Hpylori根除成功率。含质子泵抑制剂及铋剂的四联方案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临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四联疗法 初始治疗 雷贝拉唑
原文传递
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治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1
6
作者 阎明 吕瑞娟 +2 位作者 贾晓青 孟繁立 赵宪村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3-225,共3页
目的 探讨调脂药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的作用。方法 通过高脂食饵饲养制备大鼠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模型 ,分别检测模型组 (n =10 )和对照组 (n =10 )的肝指数 (肝重 /体重 )、肝功能、血脂、肝脂、血清、肝组织丙二醛 (MDA)含量及... 目的 探讨调脂药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的作用。方法 通过高脂食饵饲养制备大鼠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模型 ,分别检测模型组 (n =10 )和对照组 (n =10 )的肝指数 (肝重 /体重 )、肝功能、血脂、肝脂、血清、肝组织丙二醛 (MDA)含量及肝组织学改变。模型组剩余 2 0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给予辛伐他汀 4mg/kg灌胃 ,每日 1次 ,4周后检测上述指标 ,并与未治疗组比较分析。 结果 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模型肝指数、血脂、肝脂、血清及肝组织MDA含量显著升高 (P均 <0 .0 1) ,血脂与血清MDA含量呈正相关 (P <0 .0 1)。肝组织学呈轻、中度脂肪变 ,以小泡性脂滴为主 ;辛伐他汀治疗组血脂、肝脂、血清MDA含量显著降低 (P均 <0 .0 1) ,肝组织MDA含量降低 (P <0 .0 5 ) ,肝组织学接近正常。未治疗组肝脂有所降低 ,肝组织学有改善 ,但血脂增高持续存在。结论 辛伐他汀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高脂血症性脂肪肝 治疗 实验 研究
原文传递
胃食管反流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 被引量:47
7
作者 陈旻湖 +1 位作者 李延青 于岩波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9年第7期635-641,共7页
一、概述(一)定义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烧心等症状。反流也可引起口腔、咽喉、气道等食管邻近的组织损害,出现食管外表现,如哮喘、慢性咳嗽、特发性肺纤维化、... 一、概述(一)定义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烧心等症状。反流也可引起口腔、咽喉、气道等食管邻近的组织损害,出现食管外表现,如哮喘、慢性咳嗽、特发性肺纤维化、声嘶、咽喉炎和牙蚀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南 胃食管反流
原文传递
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标准解读: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疾病 被引量:42
8
作者 李延青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6年第5期261-262,共2页
关键词 胃十二指肠疾病 罗马Ⅲ标准 解读
原文传递
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内镜下切除与外科手术切除的效价比对比研究 被引量:36
9
作者 孙曦 张修礼 +3 位作者 卢忠生 黄启阳 李延青 杨云生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3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消化道早癌或癌前病变的效价比。方法选择2006年11月至2012年9月确诊的866位消化道早癌或癌前病变的住院患者,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ESD组及传统外... 目的对比研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消化道早癌或癌前病变的效价比。方法选择2006年11月至2012年9月确诊的866位消化道早癌或癌前病变的住院患者,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ESD组及传统外科手术组。记录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卫生经济学资料以及治疗情况。结果ESD组共607例患者,外科组共259例患者;两组病变的完全切除率相当(93.1%比93.0%,P〉0.05);ESD组和外科组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分别为13.01d比18.88d(P〈0.05),22932.17元比57993.88元(P〈0.05);ESD组中共有22例(1.98%)患者出现术中及术后出血,17例(2.80%)患者出现穿孔;传统外科手术组中,共有8例(3.01%)出血、3例(1.16%)穿孔。两组出血及穿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SD术及传统外科手术均为治疗消化道早癌或癌前病变的有效手段,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相比,ESD术在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瘤 癌前状态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传统外科手术 费用效益分析
原文传递
国内首例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经阴道内镜胆囊切除术 被引量:32
10
作者 牛军 宋炜 +11 位作者 刘恩宇 房向红 江四峰 孔祥健 陈瑞平 樊薇 牛卫博 彭程 林鹏飞 洪建国 徐克森 寿楠海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9年第5期459-460,共2页
2009年5月24日上午.山东大学腔镜微创外科研究所成功实施了国内首例经阴道内镜胆囊切除术。1病例介绍患者女,47岁,2年前查体时发现胆囊息肉,近期偶感上腹部不适,于兖矿集团总医院就诊,查体发现息肉增大直径超过1cm,患者要求手术... 2009年5月24日上午.山东大学腔镜微创外科研究所成功实施了国内首例经阴道内镜胆囊切除术。1病例介绍患者女,47岁,2年前查体时发现胆囊息肉,近期偶感上腹部不适,于兖矿集团总医院就诊,查体发现息肉增大直径超过1cm,患者要求手术治疗。12年前该患者曾行下腹部输尿管结石取出术,因其瘢痕体质,经多学科专家多次讨论斟酌,制定了详尽的手术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及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自然腔道 内镜
下载PDF
普芦卡必利治疗慢性便秘的中国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31
11
作者 邹多武 柯美云 +5 位作者 袁耀宗 李延青 林琳 郝建宇 侯晓华 NiwatMontreewasuwat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47-851,共5页
目的评价普芦卡必利(2mg,每日1次)对中国慢性便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方法进行Ⅲ期临床研究,慢性便秘患者连续12周每日口服1次普芦卡必利(2mg)或安慰剂。主要疗效指标为12周治疗期间平均... 目的评价普芦卡必利(2mg,每日1次)对中国慢性便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方法进行Ⅲ期临床研究,慢性便秘患者连续12周每日口服1次普芦卡必利(2mg)或安慰剂。主要疗效指标为12周治疗期间平均每周完全自发排便(SCBM)≥3次的受试者比例。关键次要疗效指标为治疗前4周内平均每周完全自发排便(SCBM)≥3次的受试者比例。其他次要疗效指标包括每周平均SCBM次数、首次服药后出现第1次SCBM所需的时间、平均每周使用比沙可啶成灌肠剂的天数,并通过比较治疗前后PAC-SYM评分及PAC-QOL评分的变化评价患者的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观察不良反应、实验室检查及心血管事件等安全性指标。结果共筛选受试者446例,其中313例患者接受治疗,295例患者完成研究。治疗12周时,普芦卡必利组平均每周SCBM≥3次者的比例为39.4%,明显高于安慰剂组(12.7%,x2=29.50,P〈0.01)。治疗4周时,普芦卡必利组平均每周SCBM≥3次者的比例为40.0%,明显高于安慰剂组(13.3%,x2=28.58,P〈0.01)。患者总体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方面,普芦卡必利组优于安慰剂组。治疗期间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腹泻、恶心、腹痛及头痛,基本为轻至中度,持续数天后即缓解。结论普芦卡必利能显著且持续改善肠道功能,有效改善慢性便秘患者的相关症状,用以治疗中国慢性便秘患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慢性病 普芦卡必利 胃肠病用药 临床试验
原文传递
亚太地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专家共识意见解读(六):药物治疗 被引量:34
12
作者 李延青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9-150,共2页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NVUGIB)是消化科和急诊科医师常遇到的急症。目前国内、外共识认为,急诊内镜检查评估患者病情,及时必要的内镜下止血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而...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NVUGIB)是消化科和急诊科医师常遇到的急症。目前国内、外共识认为,急诊内镜检查评估患者病情,及时必要的内镜下止血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而在内镜检查前后,合理使用相关药物,是提高止血效果、减少再出血、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药物治疗 共识意见 亚太地区 急诊内镜检查 抢救成功率 解读 专家
原文传递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8
13
作者 李延青 高艳景 +8 位作者 黄柳业 李森林 曾宪忠 王青 王福贤 袁圣安 刘春安 李国庆 马骥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72-674,共3页
目的 全面了解和探讨急性胰腺炎 (AP)的病因学变化和发病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1992~ 2 0 0 2年间山东省 10地市确诊的 14 71例AP患者 ,患者资料均以统一标准格式进行记录。结果  14 71例AP中男性 85 4例 ,女性 6 17例 ,平均年龄 4 3 ... 目的 全面了解和探讨急性胰腺炎 (AP)的病因学变化和发病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1992~ 2 0 0 2年间山东省 10地市确诊的 14 71例AP患者 ,患者资料均以统一标准格式进行记录。结果  14 71例AP中男性 85 4例 ,女性 6 17例 ,平均年龄 4 3 3岁 ,轻症 12 80例 ,重症 191例。AP最常见的三大病因为胆石症 (2 0 2 % )、酒精 (17 3% )和暴饮暴食 (12 4 % ) ,其他依次为胆系感染(5 6 % )和高脂血症 (2 3% )等。不明原因者占 36 1%。在沿海地区 ,胆石症是AP的主要病因 ,而内陆地区酒精因素居首位。在男性患者中酒精因素 (2 7 4 % )居首位 ,胆石症为 14 3% ;在女性患者中胆石症 (2 8 4 % )居首位 ,酒精因素为 3 2 %。AP的并发症按其出现频率依次为胰腺假性囊肿、腹腺炎和腹水、肺部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2型糖尿病、一过性高血糖、消化道出血、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肝功能损伤等。结论 胆石症、酒精和暴饮暴食是AP最常见的三大病因 ,其中男性患者中酒精因素居首位 ,不明原因者仍占相当比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石症 AP 酒精 急性胰腺炎 暴饮暴食 常见 男性患者 首位 因素 结论
原文传递
共聚焦内镜诊断Barrett食管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8
14
作者 刘红 李延青 +5 位作者 赵幼安 于涛 叶为民 郭玉婷 张建娜 刘富国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评价共聚焦内镜对Barrett食管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胃镜检查疑诊为Barrett食管患者纳入研究,以荧光素钠作为荧光对比剂,进行共聚焦内镜检查。对食管下段柱状上皮间隔2cm进行四象限检查,并检查局部黏膜粗糙部位,随后对所检查部... 目的评价共聚焦内镜对Barrett食管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胃镜检查疑诊为Barrett食管患者纳入研究,以荧光素钠作为荧光对比剂,进行共聚焦内镜检查。对食管下段柱状上皮间隔2cm进行四象限检查,并检查局部黏膜粗糙部位,随后对所检查部位黏膜活检。进行共聚焦显微内镜检查后即刻预测组织学诊断,并与病理组织学诊断进行对比。结果对入选的21例患者共进行食管下段70个部位共聚焦内镜检查,最终组织学诊断为:Barrett食管上皮部位41个,食管腺癌部位5个,胃型黏膜部位24个。对源自70个部位的全部2150帧共聚焦图像与组织学资料进行比较,共聚焦内镜诊断Barrett食管的敏感度为95.0%,特异度为90.0%,准确度为85.0%,阳性预测值为92.7%,阴性预测值为93.1%。结论共聚焦内镜可在内镜检查实时进行黏膜组织学检查,诊断Barrett食管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为Barrett食管的诊断提供新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RETT食管 显微镜检查 共聚焦 诊断
原文传递
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比较 被引量:29
15
作者 于涛 刘亮 +1 位作者 陈建 李延青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6月至2007年5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320例拟行内镜下取石的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EPBD组及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组,每组160例。EPBD组在乳...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6月至2007年5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320例拟行内镜下取石的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EPBD组及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组,每组160例。EPBD组在乳头球囊扩张后用取石网篮或气囊取石,当结石较大时先行机械碎石网篮碎石后再取石;EST组按常规操作。两组术后均常规鼻胆管引流3d,并造影复查。结果EST组及EPBD组分别有156例(97.5%)及157例(98.1%)成功取净结石,其中各有112例(70.0%)及104例(65.0%)一次完成;机械碎石网篮应用比例分别为20.0%(32/160)和22.5%(36/160);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分别为5.6%及8.1%,无死亡病例。随访3年,EST组胆管结石复发率(7.5%)高于EPBD组(2.5%),P〈0.05。结论EPBD取石具有与EST取石相近的成功率,经术后常规鼻胆管引流处理后,胰腺炎发生率无明显升高。EPBD可以作为胆总管结石的备选治疗措施,尤其是对不适于EST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括约肌切开术 内窥镜 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
原文传递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失衡的分析 被引量:27
16
作者 梁海清 王世和 +1 位作者 李延青 王福胜 《胃肠病学》 2008年第2期111-113,共3页
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机制不明,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失调可能在其中发挥一定作用。目的:研究IBS患者血浆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8、IL-13的表达。方法:选取42例IBS患者和20名对照者,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浆... 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机制不明,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失调可能在其中发挥一定作用。目的:研究IBS患者血浆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8、IL-13的表达。方法:选取42例IBS患者和20名对照者,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浆IL-6、IL-18、IL-13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腹泻型IBS组血浆IL-6和IL-18水平、便秘型IBS组血浆IL-18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腹泻型和便秘型IBS组血浆IL-13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感染后IBS(pIBS)组血浆IL-6、IL-18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pIBS组和非pIBS组血浆IL-13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IBS患者血浆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升高,感染因素影响了腹泻型IBS血浆细胞因子的变化,促炎细胞因子可作为IBS的潜在生物学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细胞因子类 白细胞介素类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厚朴排气合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杜奕奇 王晓素 +10 位作者 苏暾 方军 许洪伟 李延青 许建明 胡乃中 任建林 蔡建庭 黄智铭 于晓峰 李兆申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12-417,共6页
目的:评价厚朴排气合剂治疗有腹部胀满症状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于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在9个中心共纳入162例有腹部胀满症状、符合罗马Ⅲ餐后不适综合征(PDS)诊断标准的 FD 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 目的:评价厚朴排气合剂治疗有腹部胀满症状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于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在9个中心共纳入162例有腹部胀满症状、符合罗马Ⅲ餐后不适综合征(PDS)诊断标准的 FD 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1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餐前口服厚朴排气合剂和安慰剂,均25 mL/次,均2次/d,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改善率、临床总有效率和中医药疗效。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Fisher 确切概率法、Wilcoxon 秩和检验等。结果按照符合方案集(PP)分析,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69.4%(50/72),对照组为59.2%(42/7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50,P =0.199),两组 PDS 主要症状(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的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3±27.9)%比(54.4±32.1)%,t =0.606,P =0.727]。基线消化不良总分*14分的患者,试验组的早饱感症状中位评分值下降至0分,低于对照组的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2.370,P =0.018)。试验组中医主要症状的总有效率为80.8%(59/73),对照组为72.0%(54/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6,P =0.411)。结论厚朴排气合剂对于有腹部胀满症状的 FD 有一定疗效,可用于以腹胀为主的 FD 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排气合剂 功能性消化不良 安慰剂 对照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肠易激综合征病因及发病机制 被引量:23
18
作者 左秀丽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34-438,共5页
IBS是常见胃肠道疾病之一,也是消化内科患者常见就诊原因之一。在21世纪,IBS仍然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挑战。目前关于IBS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IBS临床表型多样,病因及发病机制由多种因素参与。IBS可能是一大类疾病,这些疾病表现的... IBS是常见胃肠道疾病之一,也是消化内科患者常见就诊原因之一。在21世纪,IBS仍然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挑战。目前关于IBS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IBS临床表型多样,病因及发病机制由多种因素参与。IBS可能是一大类疾病,这些疾病表现的临床症状相似,但有着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病机制 肠易激综合征 病因 胃肠道疾病 病理生理机制 临床表型 IBS 就诊原因
原文传递
两种技术在ERCP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时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鲁临 曾宪忠 +7 位作者 陈健 赵清喜 丰义宽 姜开通 吉布席 黄传兰 孔庆印 鲁华荣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8年第2期73-76,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插管方法在ERCP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时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85例接受胆管ERCP治疗时反复插入胰管的选择性插管困难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胰管留置导丝组(A组)42例,采用胰管留置导丝技术,胰管预切开组(B组)43例... 目的比较两种插管方法在ERCP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时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85例接受胆管ERCP治疗时反复插入胰管的选择性插管困难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胰管留置导丝组(A组)42例,采用胰管留置导丝技术,胰管预切开组(B组)43例,采用胰管预切开技术。记录两组的成功率、ERCP术后4h、24h血淀粉酶、ERCP术前及术后24h白血球计数、体温、腹痛以及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并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成功率:A组为85.7%(36/42),B组为88.4%(38/43)。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A组4.8%(2/42),B组16.3%(7/4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A组7.1%(3/42),B组20.9%(9/43),差异有统计意义。腹痛发生率:A组11.9%(5/42),B组16.3%(7/43)。术后发热或血象升高发生率:A组4.8%(2/42),B组4.7%(2/43)。结论ERCP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时采用胰管导丝留置法可有效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尤其是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高淀粉酶血症 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规范治疗——中国消化不良诊治指南解读(二) 被引量:20
20
作者 李延青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8年第9期590-592,共3页
按照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标准,消化不良(dyspepsia)的定义为:一组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餐后上腹饱胀和早饱感的症候群,可伴有食欲不振、嗳气、恶心和呕吐。从病因上可以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organic dyspepsia,OD)和功能性... 按照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标准,消化不良(dyspepsia)的定义为:一组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餐后上腹饱胀和早饱感的症候群,可伴有食欲不振、嗳气、恶心和呕吐。从病因上可以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organic dyspepsia,OD)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目前国内对消化不良的诊治存在相当程度的不规范,尤其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诊治。针对这种情况,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胃肠动力组制定了《中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2007,大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 诊治指南 规范治疗 中国 解读 功能性胃肠病 上腹部疼痛 中华医学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