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53例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郭利伟 丁艾昆 +3 位作者 刘伟 李程 欧阳瑞春 王昌源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5-278,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预后将253例ACLF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84例)和无效组(169例),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常规化验指标、肝功能指标和乙肝病毒学指标,回归分析各项指标与预后的关...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预后将253例ACLF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84例)和无效组(169例),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常规化验指标、肝功能指标和乙肝病毒学指标,回归分析各项指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有效组和无效组性别、ALT、AST、前白蛋白、总胆固醇、血糖、AFP、血红蛋白、血小板、HBV DNA计量和e抗原(HBeAg)阳性率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效组和无效组年龄、总胆红素水平、白蛋白、肌酐、凝血酶原活动度、纤维蛋白原和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年龄越大,预后越差(χ2=9.426,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总胆红素、PTA、纤维蛋白原、肌酐和住院时间是ACLF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年龄、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肌酐、凝血酶原活动度、纤维蛋白原和住院时间影响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预后,其中总胆红素、PTA、纤维蛋白原、肌酐、住院时间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加急性肝衰竭 预后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乙肝病毒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2
作者 丁艾昆 郭利伟 董格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77-78,共2页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LAM)、恩替卡韦(ETV)治疗乙肝病毒(HBV)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HBV相关的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接受LAM治疗28例(LAM组),接受ETV治疗52例(ETV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12、24周检测两...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LAM)、恩替卡韦(ETV)治疗乙肝病毒(HBV)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HBV相关的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接受LAM治疗28例(LAM组),接受ETV治疗52例(ETV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12、24周检测两组肝功能指标和生化指标,进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观察病毒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24周时ETV组有效率优于LAM组;治疗4、12、24周时ETV组HBV DNA转阴率均明显高于LAM组;治疗4周时LAM组PTA水平低于ETA组,治疗12周及24周时ETV组总胆红素、白蛋白、PTA及MELD评分均优于LAM组(P均<0.05)。结论 ETV较LAM能更好地改善HBV相关的ACLF患者的各项指标,ETV近期疗效优于L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加急性肝衰竭 恩替卡韦 拉米夫定
下载PDF
新型布尼亚病毒和布鲁杆菌同时感染一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倩 王小利 汪明明 《新医学》 2015年第12期850-852,共3页
新型布尼亚病毒和布鲁杆菌同时感染较为罕见,该文报告1例新型布尼亚病毒和布鲁杆菌同时感染病例。患者因发热、乏力、左下肢疼痛、神志恍惚入院,血清新型布尼亚病毒RNA检测呈阳性,临床诊断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经对症治疗,患者相... 新型布尼亚病毒和布鲁杆菌同时感染较为罕见,该文报告1例新型布尼亚病毒和布鲁杆菌同时感染病例。患者因发热、乏力、左下肢疼痛、神志恍惚入院,血清新型布尼亚病毒RNA检测呈阳性,临床诊断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经对症治疗,患者相关症状一度减轻,但数日后再度出现明显的发热、出汗、关节疼痛表现,病原学检查提示同时合并布鲁杆菌感染。该例新型布尼亚病毒和布鲁杆菌同时感染导致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提示当某种感染性疾病经过恰当的治疗病情好转后,患者再度出现新的临床表现时,应考虑到患者是否同时合并其他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布尼亚病毒 布鲁杆菌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布鲁杆菌病
下载PDF
艾滋病并发症三例报道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倩 张秀珍 汪明明 《新医学》 2012年第4期270-271,共2页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极易并发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该文报道3例艾滋病继发感染病例。其中艾滋病合并带状疱疹1例,经应用大剂量长疗程的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治愈;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极易并发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该文报道3例艾滋病继发感染病例。其中艾滋病合并带状疱疹1例,经应用大剂量长疗程的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治愈;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1例,患者视网膜受损,经抗病毒治疗后视力未能恢复;艾滋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1例,患者因体质衰弱未能行手术切开引流,穿刺引流也未能成功,仅行第三代头孢菌素联合抗厌氧菌药物抗感染治疗,临床疗效良好。3例艾滋病并发症患者的诊治经过提示,艾滋病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对可控的并发症应予重视,及早治疗,警惕CD4+T细胞下降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带状疱疹 巨细胞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 肝脓肿
下载PDF
门诊5分钟 5手准备 与医生快捷有效沟通
5
作者 汪明明 《大众医学》 2014年第1期72-73,共2页
门诊是病人就诊的第一门户。具有一定规模的医院,其门诊的病人量都相当大.由于医生数量有限,轮到每个病人身上的看病时间就很短暂。如何在这短暂的时间内与医生进行有效沟通,让医生很快了解你的病情、做出正确的诊疗计划是非常重要... 门诊是病人就诊的第一门户。具有一定规模的医院,其门诊的病人量都相当大.由于医生数量有限,轮到每个病人身上的看病时间就很短暂。如何在这短暂的时间内与医生进行有效沟通,让医生很快了解你的病情、做出正确的诊疗计划是非常重要的。下列几条建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沟通 医生数 门诊 诊疗计划
原文传递
乙肝育龄期女性抗病毒治疗选择
6
作者 汪明明 《家庭健康(医学科普)》 2020年第6期22-23,共2页
育龄期女性处在特殊的生理阶段,尤其是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选用什么样的抗病毒药治疗等都是大家关注的问题。除了需要考虑药物的疗效外,还需要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故而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两者兼顾。
关键词 育龄期女性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 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药 生理阶段 乙肝 药物
下载PDF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对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合成和再生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崔速南 汪明明 +1 位作者 崔海彬 郭楠 《新医学》 2012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SAM)对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肝脏合成和再生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5例慢性重型乙肝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1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均予常规保肝支持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SAM治疗,对照组不用SA... 目的:探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SAM)对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肝脏合成和再生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5例慢性重型乙肝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1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均予常规保肝支持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SAM治疗,对照组不用SAM。每7d检测1次血清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固醇、胆碱酯酶、甲胎蛋白和白蛋白。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治疗21 d研究组的血清FIB、PTA、胆碱脂酶、甲胎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28 d时研究组上述指标及血清总胆固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35 d时,研究组仅血清FIB与甲胎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血清白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胃灼热、腹痛、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SAM能有效地改善肝脏的合成功能,促进肝细胞的再生,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 乙型病毒性肝炎 重型肝炎 肝脏合成 肝细胞再生
下载PDF
夏秋季成人麻疹与非成人麻疹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程永香 郝静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6年第3期103-104,共2页
目的分析夏秋季成人麻疹与非成人麻疹的临床特点,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对54例成人麻疹及86例非成人麻疹的临床过程、并发症和生化学检查进行比较分析。患者血清麻疹-Ig M均阳性。观察比较两者的临床表现与血清生化结果。结果成人麻... 目的分析夏秋季成人麻疹与非成人麻疹的临床特点,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对54例成人麻疹及86例非成人麻疹的临床过程、并发症和生化学检查进行比较分析。患者血清麻疹-Ig M均阳性。观察比较两者的临床表现与血清生化结果。结果成人麻疹皮疹持续时间显著长于非成人麻疹,出现严重毒血症的情况也显著多于非成人麻疹。在成人麻疹结膜炎和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51.9%和37.0%,显著高于非成人麻疹(P<0.05),而肺炎和心肌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0.4%和22.2%,显著低于非成人麻疹。成人麻疹血清转氨酶和总胆红素升高明显多于非成人麻疹;非成人麻疹心肌酶升高显著多于成人麻疹。结论成人麻疹相对于非成人麻疹病情更重,两者的并发症有所不同,成人麻疹以结膜炎、喉炎和肝损伤为主,非成人麻疹以肺炎和心肌炎为主。对成人麻疹和非成人麻疹临床治疗和护理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成人 夏秋季 护理
下载PDF
替比夫定复治或初治慢性乙型肝炎24个月疗效分析
9
作者 崔速南 汪明明 +1 位作者 郭楠 公彦雪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2-143,共2页
为了进一步评价和比较替比夫定在初治或复治患者中的抗病毒疗效,我们对152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为期24个月的临床治疗观察,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治疗 替比夫定
原文传递
布鲁菌病218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9
10
作者 王晓花 廉颖 +3 位作者 汪明明 高淑春 刘葵花 崔速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28-931,共4页
目的总结布鲁菌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点,为布鲁菌病防治积累临床经验。方法对经ELISA确诊并在本院住院治疗的218例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8例布鲁菌病患... 目的总结布鲁菌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点,为布鲁菌病防治积累临床经验。方法对经ELISA确诊并在本院住院治疗的218例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8例布鲁菌病患者的发病时间集中在3-8月。76.1%的患者系从事养殖业的农民,以青壮年男性为主,主要经直接接触感染。发热、乏力、多汗、关节疼痛和脾大系常见临床表现,热型多不规则,关节疼痛症状多不典型。可并发骨关节损害、肝脏及心肌损害、睾丸炎、血液指标异常、心内膜炎、脑膜炎等,首诊误诊率为62.3%。结论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并发症多,易误诊,医师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以提高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菌病 流行病学 临床分析 诊断
原文传递
山东济南地区猩红热的病原学检测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梁艳 张丽 +3 位作者 马书敏 曾兆清 王磊 张立新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4期37-39,共3页
目的观察济南地区猩红热患者的病原菌及对目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济南市传染病医院住院的猩红热患者,进行咽拭子采集、细菌培养,细菌鉴定后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50例猩红热患者培养出A... 目的观察济南地区猩红热患者的病原菌及对目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济南市传染病医院住院的猩红热患者,进行咽拭子采集、细菌培养,细菌鉴定后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50例猩红热患者培养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GAS),GAS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钠、头孢呋辛、头孢唑林、头孢唑肟及万古霉素的敏感性均为100%;对左旋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的敏感率为94%、中介率为6%;对克林霉素的敏感率为8%、中介率为4%、耐药率为88%;对红霉素的耐药率为100%。结论山东济南地区猩红热的病原菌GAS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和克林霉素耐药率高,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有高度敏感性,青霉素类仍然是治疗猩红热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猩红热 药敏试验 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 济南地区
原文传递
社区老年人群BMI与高血压的关系调查 被引量:8
12
作者 冯莹 李国艳 +1 位作者 任泉钟 王束玫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29期89-90,共2页
目的调查分析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群BMI与高血压的关系,为高血压的预防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分组调查256例60岁以上老年人超重、肥胖情况及其与高血压的关系。结果 160岁以上老年人中,超重者男性55例,女性45例;肥胖者男性31例,女性31例;2... 目的调查分析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群BMI与高血压的关系,为高血压的预防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分组调查256例60岁以上老年人超重、肥胖情况及其与高血压的关系。结果 160岁以上老年人中,超重者男性55例,女性45例;肥胖者男性31例,女性31例;2超重者男性患高血压36例,女性33例;肥胖者男性患高血压18例,女性25例。高血压的危险性随着BMI的增加而升高(P<0.05)。结论社区老年人群中超重和肥胖者十分普遍,且随着BMI的增加,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老年人群 体质量指数
下载PDF
心理干预治疗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心身症状及T细胞亚群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彩峰 崔速南 +1 位作者 刘静雯 刘志荣 《新医学》 2015年第11期753-756,共4页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治疗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心身症状和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CHB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拉米夫定抗病毒及常规药物保肝治疗,干预组同时进行8周的心理干预治疗。应用症状自评...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治疗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心身症状和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CHB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拉米夫定抗病毒及常规药物保肝治疗,干预组同时进行8周的心理干预治疗。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心身症状变化,同时观察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结果治疗前,64例患者SCL-90因子中除偏执因子外的8项因子分值与常模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干预组该8项因子分值明显下降、CD4+T细胞比例上升、CD8+T细胞比例下降、CD4+/CD8+T细胞比值上升(P均<0.05);对照组9项因子分值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且T细胞亚群亦无明显变化(P均>0.05)。治疗后,干预组强迫、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组CD4+T细胞比例、CD4+/CD8+T细胞比值高于对照组,CD8+T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心理干预治疗可有效改善CHB患者的心身症状,提高外周血T细胞亚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心理干预 T细胞亚群
下载PDF
异甘草酸镁辅助治疗急性布氏杆菌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肖迪 刘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3-84,共2页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辅助治疗急性布氏杆菌病的临床效果,为其联合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急性布氏杆菌病患者10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两组均口服利福平600 mg/d、盐酸多西环素200 mg/d,连续治疗6周。观察组在此基础...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辅助治疗急性布氏杆菌病的临床效果,为其联合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急性布氏杆菌病患者10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两组均口服利福平600 mg/d、盐酸多西环素200 mg/d,连续治疗6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异甘草酸镁30 m L+5%葡萄糖溶液250 m L静滴,1次/d,连续2周。观察两组的治愈率、症状缓解时间,随访6个月,观察复发情况。治疗期间,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90.38%(47/52),对照组为86.27%(44/51),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平均为3.64天,对照组为6.92天,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2%(5/52),对照组为29.41%(15/51),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4.89%(7/47),对照组为13.63%(6/44),两组比较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辅助治疗急性布氏杆菌病临床症状缓解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布氏杆菌病 异甘草酸镁 利福平 盐酸多西环素
下载PDF
99例手足口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邢直直 杜文军 +2 位作者 王灿 徐燕 陈士俊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47-848,共2页
手足口病近年在儿童中常见流行,该病的主要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二者所致的手足口病临床难以区别,但EV71引起的症状较重,并可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瘫痪及病毒性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本研究... 手足口病近年在儿童中常见流行,该病的主要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二者所致的手足口病临床难以区别,但EV71引起的症状较重,并可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瘫痪及病毒性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本研究对2007年99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特征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临床分析 症状 治疗方法
原文传递
跟踪护理对乙肝后肝硬化心理状态及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依从性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付贤云 刘光美 方爱玲 《中外医疗》 2019年第20期123-125,共3页
目的观察乙肝后肝硬化应用跟踪护理的心理状态及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依从性。方法临床资料方便采集该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肝病科治疗的108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每组54例,对照组行院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基础行跟踪护理,比较两组HBV-DNA... 目的观察乙肝后肝硬化应用跟踪护理的心理状态及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依从性。方法临床资料方便采集该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肝病科治疗的108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每组54例,对照组行院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基础行跟踪护理,比较两组HBV-DNA转阴及心理状态、服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HBV-DNA转阴率92.59%比对照组72.22%高(χ^2=7.728 0,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24.74±6.28)分、SDS(27.87±4.32)分比对照组评分低,且治疗依从性评分(6.78±1.23)分比对照组高(t=15.357 2,20.438 0,7.158 9,P<0.05);观察组知识宣教(25.43±5.42)分、出院指导(22.12±5.43)分、出院回访(21.56±5.11)分、服务态度(24.55±3.45)分均比对照组满意评分高(t=11.480 0,11.319 7,10.845 0,14.260 3,P<0.05)。结论乙肝后肝硬化应用跟踪护理能改善患者负面心理,提高抗病毒药物治疗依从性,促进HBV-DNA转阴,改善病情,且提升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后肝硬化 跟踪护理 心理状态 治疗依从性 HBV-DNA转阴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健康教育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方爱玲 付贤云 +1 位作者 韩建军 贾永芬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15期169-170,共2页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选自我院于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00例艾滋病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还对患者进...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选自我院于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00例艾滋病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还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并评估对照组及观察组在我院治疗时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患者发生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现象)和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结果两组患者在我院经一点时间的治疗及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根据统计学意义,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我院经一段时间的治疗及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的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显著比于对照组好,根据统计学意义,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属及患者可以通过健康教育了解艾滋病的基础知识,提高患者对该病的正确认识,降低患者的呕吐、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且提高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进而延长其寿命,且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予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艾滋病 抗病毒 治疗依从性
下载PDF
探讨MRI与CT对比分析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特征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建志 李洁 熊春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21期82-83,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体层摄影术(CT)对比分析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特征。方法 12例经过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出现斑块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均进行MRI与CT颈动脉检查。观察比较两种检查方式下患者颈动脉血管的狭窄程度、斑块...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体层摄影术(CT)对比分析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特征。方法 12例经过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出现斑块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均进行MRI与CT颈动脉检查。观察比较两种检查方式下患者颈动脉血管的狭窄程度、斑块内出血情况、斑块钙化情况以及纤维帽状态等。对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与差异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MRI与CT颈动脉检查后发现患者血管平均狭窄程度分别为(22.5±1.3)%与(21.8±0.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8,P>0.05)。采用CT检查发现患者16支血管37处钙化,4支血管出现纤维帽状态,并未见斑块内出血情况;MRI检查发现18支血管42处钙化,5支血管出现纤维帽状态,3斑块内发现出血现象。两种方式检查的成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血管狭窄程度的判别上,MRI与CT颈动脉检查效果良好,而MRI检查还能够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出血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颈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住院患者PICC置管护理与感染预防 被引量:5
19
作者 宋红霞 杲海霞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06-1107,共2页
本组患者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SFTS是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一种新发传染性疾病。危重症患者多伴有血小板严重减少,自发出血倾向明显,增加了反复静脉穿刺输液的难度及药物渗漏的风险。为患者实施中心静脉置管(PIC... 本组患者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SFTS是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一种新发传染性疾病。危重症患者多伴有血小板严重减少,自发出血倾向明显,增加了反复静脉穿刺输液的难度及药物渗漏的风险。为患者实施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置管 感染 预防 护理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IgM-IgG抗体检测试剂盒的制备及对15例患者临床应用初试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焕杰 欧兰香 +9 位作者 陈虹 陈健 耿军 高志鹏 王岩 丁兴龙 陈振 朱之炜 刘伦琴 汪运山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0-126,共7页
目的开发一种快速检测SARS-CoV-2病毒的IgM-IgG抗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剂盒,并优化研发及应用策略,分析IgM-IgG抗体联合检测在新冠病毒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表达纯化SARS-CoV-2病毒S蛋白的RBD和NTD结构域,通过胶体金制备工艺... 目的开发一种快速检测SARS-CoV-2病毒的IgM-IgG抗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剂盒,并优化研发及应用策略,分析IgM-IgG抗体联合检测在新冠病毒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表达纯化SARS-CoV-2病毒S蛋白的RBD和NTD结构域,通过胶体金制备工艺包被抗原及多克隆抗体,制备IgM-IgG抗体检测试剂盒;收集15例阳性患者的血清进行抗体检测分析,计算试剂盒检测的阳性率,分析SARS-CoV-2抗体IgM-IgG对病毒响应的过程。结果在15例核酸RT-PCR检测阳性的患者血清样本中,IgM-IgG联合抗体检测的阳性率为73.33%,其中IgM阳性占总标本数的53.33%,IgG阳性占总标本数的60.00%;5例境外人员中有3例为抗体阳性;对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发现,病毒感染1周以上的患者共7例,抗体检测全部为阳性;抗体检测试剂盒的灵敏度73.33%,特异性95.00%。结论IgM-IgG联合抗体检测法具有快速、方便、易操作等特点,可以作为核酸检测的辅助手段对疑似患者(尤其是境外人员及无症状患者)进行初筛;且IgM-IgG的检测结果可以作为推测患者病毒感染过程的依据;快速检测IgM-IgG抗体将为COVID-19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IgM-IgG抗体检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核酸检测 胶体金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