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清创缝合术后局部加压和固定对胫前烧瓶样伤口愈合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
8
1
作者
宫红敏
王兴蕾
+3 位作者
祁永军
潘伊
王茂英
姜笃银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27-1032,共6页
目的探讨清创缝合术后局部加压和固定对胫前烧瓶样伤口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5月-2018年6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57例单纯胫前烧瓶样伤口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25例;年龄20~60岁[(41.4±8.1)...
目的探讨清创缝合术后局部加压和固定对胫前烧瓶样伤口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5月-2018年6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57例单纯胫前烧瓶样伤口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25例;年龄20~60岁[(41.4±8.1)岁].受伤原因均为急性外伤,伤口长度为1~10 cm.患者均仅为急性皮肤软组织损伤,无骨折、大面积皮肤缺损及大面积撕脱伤等情况,并且均无糖尿病、下肢血管性病变等慢性基础疾病.观察组37例,对照组20例.其中,观察组行清创缝合术后采用局部加压包扎及肢体固定;对照组伤口清创缝合后采用常规简单包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5,7,14,21 d伤口潜行大小、渗液类型、渗液量、伤口周围皮肤颜色和伤口组织类型,并记录愈合时间.结果患者均获随访30~90 d[(52.2±3.5)d].术后3d,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d,对照组和观察组渗液量、伤口周围皮肤颜色和伤口组织类型评分分别为(4.2±0.7)分∶(3.3±0.6)分、(3.5±0.7)分∶(2.5±0.6)分、(3.4±0.6)分∶(2.5±0.5)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伤口潜行大小、渗液类型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对照组和观察组伤口潜行大小、渗液类型、渗液量、伤口周围皮肤颜色和伤口组织类型评分分别为(3.5±0.5)分∶(2.5±0.7)分、(3.4±0.7)分∶(2.4±0.5)分、(4.0±0.8)分∶(2.8±0.5)分、(3.4±0.5)分∶(1.3±0.5)分、(3.3±0.5)分∶(2.1±0.4)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对照组和观察组伤口潜行大小、渗液类型、渗液量、伤口周围皮肤颜色和伤口组织类型评分分别为(2.9±0.6)分∶(1.2±0.7)分、(2.8±0.7)分∶0分、(3.3±0.7)分∶(1.0±0.0)分、(3.1±0.6)分∶(1.1±0.4)分、(3.0±0.6)分∶(1.2±0.5)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1 d,对照组和观察组伤口潜行大小、渗液类型、渗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损伤
伤口愈合
加压包扎
原文传递
题名
清创缝合术后局部加压和固定对胫前烧瓶样伤口愈合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
8
1
作者
宫红敏
王兴蕾
祁永军
潘伊
王茂英
姜笃银
机构
山东大学
第二
医院
急诊
医学中心
和
整形
烧伤
外科
山东大学
附属济南市
中心
医院
烧伤
科
出处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27-1032,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873934,81372074)
济南市科技创新计划项目(201704129,201704120)。
文摘
目的探讨清创缝合术后局部加压和固定对胫前烧瓶样伤口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5月-2018年6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57例单纯胫前烧瓶样伤口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25例;年龄20~60岁[(41.4±8.1)岁].受伤原因均为急性外伤,伤口长度为1~10 cm.患者均仅为急性皮肤软组织损伤,无骨折、大面积皮肤缺损及大面积撕脱伤等情况,并且均无糖尿病、下肢血管性病变等慢性基础疾病.观察组37例,对照组20例.其中,观察组行清创缝合术后采用局部加压包扎及肢体固定;对照组伤口清创缝合后采用常规简单包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5,7,14,21 d伤口潜行大小、渗液类型、渗液量、伤口周围皮肤颜色和伤口组织类型,并记录愈合时间.结果患者均获随访30~90 d[(52.2±3.5)d].术后3d,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d,对照组和观察组渗液量、伤口周围皮肤颜色和伤口组织类型评分分别为(4.2±0.7)分∶(3.3±0.6)分、(3.5±0.7)分∶(2.5±0.6)分、(3.4±0.6)分∶(2.5±0.5)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伤口潜行大小、渗液类型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对照组和观察组伤口潜行大小、渗液类型、渗液量、伤口周围皮肤颜色和伤口组织类型评分分别为(3.5±0.5)分∶(2.5±0.7)分、(3.4±0.7)分∶(2.4±0.5)分、(4.0±0.8)分∶(2.8±0.5)分、(3.4±0.5)分∶(1.3±0.5)分、(3.3±0.5)分∶(2.1±0.4)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对照组和观察组伤口潜行大小、渗液类型、渗液量、伤口周围皮肤颜色和伤口组织类型评分分别为(2.9±0.6)分∶(1.2±0.7)分、(2.8±0.7)分∶0分、(3.3±0.7)分∶(1.0±0.0)分、(3.1±0.6)分∶(1.1±0.4)分、(3.0±0.6)分∶(1.2±0.5)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1 d,对照组和观察组伤口潜行大小、渗液类型、渗液
关键词
软组织损伤
伤口愈合
加压包扎
Keywords
Soft tissue injuries
Wound healing
Pressure dressing
分类号
R47 [医药卫生—护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清创缝合术后局部加压和固定对胫前烧瓶样伤口愈合的促进作用
宫红敏
王兴蕾
祁永军
潘伊
王茂英
姜笃银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8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