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后路不同显露方式对多裂肌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王延国 刘新宇 +4 位作者 吴晓娟 郑燕平 黎君彦 贾龙 张凯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3-208,共6页
目的比较腰椎后路不同显露方式及棘突重建方式对多裂肌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成年山羊随机分为棘突正中劈开(A组)、棘突切除(B组)、单侧进入棘突切断(C组)及双侧椎旁肌剥离(D组)四组,每组10只。其中C组又分为剥离侧(C1组)和... 目的比较腰椎后路不同显露方式及棘突重建方式对多裂肌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成年山羊随机分为棘突正中劈开(A组)、棘突切除(B组)、单侧进入棘突切断(C组)及双侧椎旁肌剥离(D组)四组,每组10只。其中C组又分为剥离侧(C1组)和未剥离侧(C2组)两组。以术前腰椎MR扫描图像及另1只山羊L6多裂肌标本作为正常对照。术后10个月行腰椎MR及手术区多裂肌组织学检查。测量双侧多裂肌面积及肌肉面积萎缩比。结果四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组织学及MRI评分均低于正常对照,面积萎缩比高于一常对照。A组组织学、MRI评分高于B、C1及D组,面积萎缩比较低。B组组织学、MRI评分低于A、C及D组,而研积萎缩比较高。肌肉未剥离组(A组及C2组)各项评分均优于肌肉剥离组(B组、C1组及D组)。棘突重建组(C1组及D组)各项评分均优于棘突切除组(B组)。术后组织学评分与MRI评分呈正相关,而与面积萎缩比无相关性。结论棘突切除会导致术后严重肌萎缩。减少肌肉剥离范围及重建后路骨-韧带结构可有效减少术中肌肉损伤、预防术后多裂肌萎缩。棘突正中劈开方式肌肉剥离范围小,在预防多裂肌萎缩方面优于剥离肌肉后单纯重建棘突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病理学 磁共振成像 山羊
原文传递
从尸检肺组织病理特点反思ARDS患者机械通气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丁士芳 吴大玮 +2 位作者 许复郁 鹿伟 李盛梅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1-163,共3页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病理学
原文传递
mRNA差异显示PCR技术与肿瘤基因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赵苗青 胡成进 李劲松 《实用医药杂志》 2004年第2期172-174,共3页
近年来,随着DNA重组技术的发展,已有数万个人类基因被克隆分析,要从如此众多的表达基因中找到引起细胞生理病理变化的基因并非易事.mRNA差异显示PCR技术(mRNA differential display PCR,DD-PCR)是一种快速而有效的克隆差异表达基因的方... 近年来,随着DNA重组技术的发展,已有数万个人类基因被克隆分析,要从如此众多的表达基因中找到引起细胞生理病理变化的基因并非易事.mRNA差异显示PCR技术(mRNA differential display PCR,DD-PCR)是一种快速而有效的克隆差异表达基因的方法,又称为差别显示反转录PCR(Differential display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DDRT-PCR).1992年,Liang等[1]首次应用该技术对比人类乳腺癌细胞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所表达的mRNA,以此来克隆癌细胞所特有的基因.多年来,随着此项技术的不断完善,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寻找新基因提供了捷径,特别是在病理生理过程中寻找肿瘤细胞特有基因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差异显示 基因表达
下载PDF
Budd-Chiari综合征中文命名专家建议
4
作者 祖茂衡 徐克 +25 位作者 卞策 曹建民 程永德 崔进国 党晓卫 董家鸿 高涌 顾建平 顾玉明 郭成浩 韩新巍 李麟荪 李彦豪 李震 刘作勤 牟玮 倪才方 汪忠镐 王茂强 徐浩 徐凯 向华 颜志平 张琳 张庆桥 张小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24-1028,共5页
Budd-Chiari综合征是指肝静脉和/或肝静脉开口上方之下腔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导致肝脏淤血引起的门脉高压和/或下腔静脉高压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在我国大量病例以肝静脉开口处和肝静脉开口上方之下腔静脉隔膜形成为主要病理变化... Budd-Chiari综合征是指肝静脉和/或肝静脉开口上方之下腔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导致肝脏淤血引起的门脉高压和/或下腔静脉高压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在我国大量病例以肝静脉开口处和肝静脉开口上方之下腔静脉隔膜形成为主要病理变化,与西方国家以肝静脉血栓形成为主病理变化存在较大差异,同时隔膜形成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不清楚。国内对Budd-Chiari综合征的翻译是基于字母发音被译成6个不同的中文名称,在综合征大全中有11个异名,一个疾病存在多个译名不利于学术交流、病历管理和医疗保险支付,为了统一和规范本病的中文名称,经多学科专家讨论建议使用肝静脉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为Budd-Chiari综合征的中文名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D-CHIARI综合征 中文名称
原文传递
提高对基底细胞样乳腺癌和三阴性乳腺癌的认识 被引量:44
5
作者 张庆慧 徐嘉雯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1-136,共6页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基底细胞 ER PR HER-2
下载PDF
脑膜瘤级别及其临床特点 被引量:25
6
作者 张健 费昶 +4 位作者 衡雪源 孙金龙 孟斌 朱树干 郭锋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44-1246,共3页
目的 探讨脑膜瘤分级、发病规律、治疗及愈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脑膜瘤791例,按照2007年WHO脑膜瘤分级标准将其分为Ⅰ、Ⅱ、Ⅲ级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WHO Ⅰ级脑膜瘤占同期手术治疗脑膜瘤的93.0%,WHOⅡ级占4.6%,WHOⅢ... 目的 探讨脑膜瘤分级、发病规律、治疗及愈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脑膜瘤791例,按照2007年WHO脑膜瘤分级标准将其分为Ⅰ、Ⅱ、Ⅲ级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WHO Ⅰ级脑膜瘤占同期手术治疗脑膜瘤的93.0%,WHOⅡ级占4.6%,WHOⅢ占2.4%.WHO Ⅰ、Ⅱ、Ⅲ级脑膜瘤男女之比分别为1∶2.46、1∶1.77及1∶1.11(P>0.05).WHO Ⅰ级脑膜瘤的高发年龄为40~60岁,Ⅱ级为30~70岁,Ⅲ级为20 ~30岁、50 ~ 70岁.WHOⅡ、Ⅲ级脑膜瘤发生率与肿瘤的部位有关,凸面及矢状窦旁发生率较高,而鞍上及前颅窝发生率较低(P<0.05).WHO Ⅰ、Ⅱ、Ⅲ级脑膜瘤手术切除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HO Ⅰ、Ⅱ、Ⅲ级脑膜瘤复发率分别为4.8%、38.7%及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绝大多数脑膜瘤为WHO Ⅰ级,Ⅱ、Ⅲ级脑膜瘤发生率较低,Ⅱ级脑膜瘤男女之比高于Ⅰ级脑膜瘤,而Ⅲ级脑膜瘤男女之比更高.凸面及矢状窦旁WHOⅡ、Ⅲ级脑膜瘤发生率较高,而鞍上及前颅窝发生率较低.脑膜瘤切除级别与WHO脑膜瘤分级无关,术后复发与WHO分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WHO分级 临床特点 手术 预后
原文传递
RNA干扰沉默缺氧诱导因子-1α逆转乳腺癌的耐药性 被引量:15
7
作者 马超 周庚寅 +2 位作者 肖颖 高鹏 张翠娟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57-360,共4页
目的观察RNA干扰缺氧诱导因子(HIF)-1α逆转乳腺癌耐药性的作用。方法构建靶向缺氧诱导因子-1α的短发夹状小干扰RNA基因并转染到人乳腺癌耐阿霉素细胞株MCF-7/ADR中。常规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外排实验检测细胞的P-糖蛋白转运功能,逆... 目的观察RNA干扰缺氧诱导因子(HIF)-1α逆转乳腺癌耐药性的作用。方法构建靶向缺氧诱导因子-1α的短发夹状小干扰RNA基因并转染到人乳腺癌耐阿霉素细胞株MCF-7/ADR中。常规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外排实验检测细胞的P-糖蛋白转运功能,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的HIF-1α、多药耐药基因1(mdr-1)mRNA变化,Western印迹法观察干扰前后HIF-1α、P-糖蛋白的变化。结果测序证实成功构建HIF-1α的短发夹状siRNA真核表达载体pSilencer-HIF,转染空质粒ADR/neo不影响肿瘤细胞的耐药性。MTT法检测ADR/shRNA组细胞存活率由76%下降到43%,Rh123荧光强度由22·0%升为86·6%,ADR/shRNA组中HIF-1α、mdr-1mRNA、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Spearman相关分析HIF-1α和mdr-1指数在三组中显示呈正相关(r=0·816,P<0·01)。结论成功构建了HIF-1α的短发夹状siRNA真核表达载体pSilencer-HIF,可显著降低乳腺癌MCF-7/ADR细胞中HIF-1α表达从而起到逆转肿瘤耐药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药物耐受性 糖蛋白 转录因子 低氧诱导因子-1Α
原文传递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及药物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15
8
作者 韩博 戚美 +1 位作者 谭薇薇 杨木易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共7页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患者预后极差。CRPC的发生和进展机制极为复杂,迄今尚未被完全阐明,因此治疗策略的选择仍是临床上极具挑战性的问题。近年来,治疗CRPC的新药不断涌现,包括雄激素合成抑制药物(阿比特龙)、雄激素受体(AR)抑制药...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患者预后极差。CRPC的发生和进展机制极为复杂,迄今尚未被完全阐明,因此治疗策略的选择仍是临床上极具挑战性的问题。近年来,治疗CRPC的新药不断涌现,包括雄激素合成抑制药物(阿比特龙)、雄激素受体(AR)抑制药物(恩杂鲁胺)、免疫治疗剂(sipuleucel-T)、放射剂(镭-223)和化疗药物(卡巴他赛)等。因而,针对CRPC的治疗有了更多选择,系统治疗亦发生了很大变化。简要综述近年来人们对CRPC发生发展机制的最新理解和最有前途的药物在CRPC治疗中获得的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去势抵抗性 雄激素受体 阿比特龙 恩杂鲁胺 SIPULEUCEL-T 镭-223 卡巴他赛 药物治疗
原文传递
植物多酚类化合物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筛选 被引量:6
9
作者 靳英 周庚寅 +3 位作者 张廷国 娄红祥 李丽 张翠娟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6期497-499,共3页
目的:研究槲皮素、小檗碱、黄芩甙、芦丁、牛蒡子甙逆转肿瘤多药耐药(MDR)的作用及机制。方法:MTT法检测槲皮素、小檗碱、黄芩甙、芦丁、牛蒡子甙的细胞毒性作用及耐药逆转效果。流式细胞术检测槲皮素作用前后MCF-7/ADR细胞P-糖蛋白(Pgp... 目的:研究槲皮素、小檗碱、黄芩甙、芦丁、牛蒡子甙逆转肿瘤多药耐药(MDR)的作用及机制。方法:MTT法检测槲皮素、小檗碱、黄芩甙、芦丁、牛蒡子甙的细胞毒性作用及耐药逆转效果。流式细胞术检测槲皮素作用前后MCF-7/ADR细胞P-糖蛋白(Pgp)表达的变化。结果:小檗碱能显著抑制MCF-7/ADR及MCF-7细胞的增殖,槲皮素、黄岑甙、芦丁能显著抑制MCF-7细胞增殖。槲皮素能提高MCF-7/ADR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逆转倍数为3.19,并能降低MCF-7/ADR细胞Pgp的表达。结论:槲皮素能够部分逆转多药耐药,其逆转机制与下调Pgp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多酚类化合物 肿瘤 多药耐药 治疗 P-糖蛋白
下载PDF
Wistar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瑞峰 魏树珍 +3 位作者 李莉 邴鲁军 陈融 郭成浩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331-332,共2页
目的 :建立Wistar大鼠 2型糖尿病模型。方法 :将 2 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果糖组 ,对照组饮用自来水 ,高果糖组饮用 1 2 %的果糖水。于实验前、实验过程中第 1~6个月每月取空腹尾静脉血 ,测定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及动物体重... 目的 :建立Wistar大鼠 2型糖尿病模型。方法 :将 2 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果糖组 ,对照组饮用自来水 ,高果糖组饮用 1 2 %的果糖水。于实验前、实验过程中第 1~6个月每月取空腹尾静脉血 ,测定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及动物体重。结果 :果糖组在 2个月后血糖开始升高 (P <0 .0 5 ) ,3个月后血糖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果糖组在 1个月后血浆胰岛素水平即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并持续维持在高水平上。果糖组在 2个月内体重的增长速度较对照组快 ,3个月后体重增长速度开始变缓 ,4~6个月阶段体重增长速度低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①高果糖饮食 2个月后 ,Wistar大鼠糖代谢严重障碍 ,出现胰岛素抵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糖 血糖 实验性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下载PDF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C-MYC基因异常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梁艳 潘毅 +6 位作者 房爱菊 管冰心 霍颖颖 王妍 孙保存 付凯 孟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13-516,共4页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MYC基因异常情况及其与BCL-2、BCL-6基因异常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FISH技术对194例DLBCL的MYC、BCL-2、BCL-6基因异常情况进行检测,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10、BCL-6、MUM-1及Ki-67等蛋白...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MYC基因异常情况及其与BCL-2、BCL-6基因异常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FISH技术对194例DLBCL的MYC、BCL-2、BCL-6基因异常情况进行检测,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10、BCL-6、MUM-1及Ki-67等蛋白标记物,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在164例MYC基因异常为38例(23.17%),其中基因易位9例(5.49%),基因扩增29例(17.68%);同时存在MYC和BCL-6基因易位有2例,未发现MYC和BCL-2同时易位或三者同时易位的病例;资料完整(同时获得三种基因FISH结果)的159例病例中,MYC基因扩增28例(17.61%)与BCL-2基因扩增38例(23.90%)呈显著正相关(r=0.291 6,P=0.000 4);MYC基因易位病例Ki-67高表达率(5/8,62.50%)明显高于非MYC基因易位病例(33/149,22.15%,P=0.027 7),2例MYC和BCL-6同时易位的病例均为Ki-67高表达,MYC基因扩增与Ki-67高表达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有关MYC基因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异常改变除基因重排外,还有基因扩增等活化方式,目前对其作用机制尚缺乏了解,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基因易位 MYC
下载PDF
脊髓牵拉损伤后七叶皂苷钠对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宫明智 张佐伦 +5 位作者 刘中浩 张丽 邢德国 王若义 武士清 张建平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63-366,共4页
目的观察脊髓牵拉损伤后七叶皂苷钠对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组大鼠脊髓损伤前尾静脉推注七叶皂苷钠6 mg/kg。将T10脊髓水平方向牵拉1.7 mm,持续5 m in。检测神经细胞bc l-2、bax表达;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标记... 目的观察脊髓牵拉损伤后七叶皂苷钠对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组大鼠脊髓损伤前尾静脉推注七叶皂苷钠6 mg/kg。将T10脊髓水平方向牵拉1.7 mm,持续5 m in。检测神经细胞bc l-2、bax表达;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标记技术观察凋亡细胞。结果(1)bc l-2:实验组7 d达高峰为(43.61±5.89)%;对照组7 d时为(26.85±4.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bax:实验组3 d达高峰为(36.19±5.42)%;对照组3 d时为(44.15±6.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各时间点实验组细胞凋亡指数较对照组低。结论脊髓损伤前应用七叶皂苷钠能抑制因脊髓牵拉损伤引起的神经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七叶素 凋亡
原文传递
葡多酚与阿霉素对H-22肝癌小鼠的协同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翠娟 周庚寅 +2 位作者 李红 郭成浩 李丽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5期474-475,共2页
关键词 葡多酚 阿霉素 H-22肝癌小鼠 抗肿瘤作用
下载PDF
胸苷酸合成酶、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磷酸化酶及二氟嘧啶脱氢酶的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14
作者 余之刚 甄军辉 +2 位作者 贾红英 张强 孙靖中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1558-1563,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乳腺癌标本中胸苷酸合成酶(TS)、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磷酸化酶(TP)、二氟嘧啶脱氢酶(DPD)表达情况,探讨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与上述3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228例乳腺癌组织中TS、TP和DPD的表达情... 目的通过检测乳腺癌标本中胸苷酸合成酶(TS)、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磷酸化酶(TP)、二氟嘧啶脱氢酶(DPD)表达情况,探讨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与上述3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228例乳腺癌组织中TS、TP和DPD的表达情况。结果TS、TP与患者的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组织学分级及MVC有明显的相关性,与患者的年龄、激素受体状态(ER,PR)无关;DPD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激素受体状态(ER,PR)、组织学分级及MVC等诸多临床病理因素均无相关性;TS、TP表达阳性患者的10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明显低于表达阴性者(0、0、3·9%、0·9%和25%、25·4%、58·8%、61·8%),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均P<0·01);DPD表达阳性和阴性患者的10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为8·8%、16·2%、23·3%、39·5%,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状态、TS和TP的表达与患者的总生存率都有十分明显的相关性,而且TS和TP的危险系数分别为0·379、0·219,均小于1,这同样说明这两者对于总生存率来说都是非常强烈的保护因素。结论TS、TP表达水平的高低有可能是乳腺癌患者一个重要的预后指标;DPD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10年无病生存和总生存率之间无任何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胸苷酸合成酶 TP DPD 辅助化疗
原文传递
上皮间叶转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周庚寅 蔡永萍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3-356,共4页
关键词 上皮间叶转化 胚胎发育 纤维化 肿瘤转移 内皮间叶转化
下载PDF
219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及遗传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管冰心 潘毅 +6 位作者 房爱菊 梁艳 霍颖颖 孙保存 王华庆 付凯 孟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29-833,共5页
目的:探讨国内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免疫表型分型及BCL-2和BCL-6基因异常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及FISH技术对219例DLBCL的免疫表型及BCL-2和BCL-6基因异常进行检测,根据Hans法进行分型;并收集国内7家相... 目的:探讨国内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免疫表型分型及BCL-2和BCL-6基因异常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及FISH技术对219例DLBCL的免疫表型及BCL-2和BCL-6基因异常进行检测,根据Hans法进行分型;并收集国内7家相关研究报道,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组研究结果:219例DLBCL中,非GCB型(165例,75.3%)显著高于GCB型(54例,24.7%)(P<0.001)。BCL-2基因异常共49例(25.8%),其中t(14;18)5例(2.6%)均为GCB型;BCL-2基因扩增44例(23.2%),GCB型4例(8.5%),非GCB型40例(28.0%),有显著性差异(P=0.013)。BCL-6基因重排共42例(22.1%),GCB型7例(14.9%),非GCB型35例(2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9)。BCL-2基因扩增和BCL-6基因重排呈显著负相关(r=-0.180,P=0.013) 8组综合分析:1 259例中非GCB型(879例,69.8%)明显高于GCB型(380例,30.2%)(P<0.001);免疫表型中CD10和MUMl阳性率组间差异较小(P=0.047和P=0.048),而BCL-6及BCL-2阳性率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01)。结论:我国DLBCL患者在主要免疫表型和遗传学特征方面具有独特性,对此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免疫表型 BCL-2基因 BCL-6基因
下载PDF
卵巢未成熟畸胎瘤伴神经胶质种植转移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侯亚莉 段秀英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78-80,T023,共4页
目的 探讨卵巢未成熟畸胎瘤伴成熟神经胶质种植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 3例卵巢未成熟畸胎瘤伴成熟神经胶质种植转移患者的标本进行组织形态观察 ,对其临床经过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例卵巢未成熟畸胎瘤伴成熟神经胶质种... 目的 探讨卵巢未成熟畸胎瘤伴成熟神经胶质种植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 3例卵巢未成熟畸胎瘤伴成熟神经胶质种植转移患者的标本进行组织形态观察 ,对其临床经过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例卵巢未成熟畸胎瘤伴成熟神经胶质种植转移患者分别于术后 4个月和 8 5个月复发 ,1年和 1年半死亡 ,1例 1年后失访。结论 卵巢未成熟畸胎瘤伴分化性神经胶质种植转移者 ,无论原发瘤类型如何 ,级别高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未成熟畸胎瘤 神经胶质 种植转移 临床 病理分析
下载PDF
转染抗mdr-1核酶基因逆转肿瘤细胞耐药性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高鹏 周庚寅 +3 位作者 张庆慧 周成军 甄军晖 孙妍琳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1-254,共4页
目的 研究转染抗mdr 1核酶基因能否实现对乳腺癌细胞多药耐药 (MDR)的持久逆转。方法 构建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EGFP)为报告基因的核酶表达质粒并转染耐阿霉素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CF 7/ADR和敏感株MCF 7,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EGFP的表... 目的 研究转染抗mdr 1核酶基因能否实现对乳腺癌细胞多药耐药 (MDR)的持久逆转。方法 构建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EGFP)为报告基因的核酶表达质粒并转染耐阿霉素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CF 7/ADR和敏感株MCF 7,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EGFP的表达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转染率和P 糖蛋白含量 ,逆转录 (RT) 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细胞的mdr1mRNA ,罗丹明 12 3(Rh12 3)外排实验检测细胞的P 糖蛋白转运功能。加入阿霉素 4 8h后 ,常规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 转染抗mdr 1核酶质粒RZ196和RZ179后 ,两组实验细胞的mdr 1指数由 2 2 0分别降为 0 76和 1 4 0 ,P 糖蛋白表达率由 5 5 0 %降为 4 6 %和 18 2 % ,Rh12 3荧光强度由 2 2 0 %升为 4 6 2 %和 70 1% ,细胞存活率由 75 %降为 2 8%和 4 3%。并且核酶质粒可在细胞内稳定表达 ,转染RZ196、RZ179的实验细胞经G4 18筛选完成 2个月后 ,细胞质中仍可见明显的EGFP表达 ,细胞的mdr 1指数分别为 0 81、4 17,P 糖蛋白表达率分别为 5 2 %、19 5 % ,Rh12 3荧光强度分别为 5 1 4 %、71 6 % ,与刚完成筛选时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转染抗mdr 1核酶质粒RZ196和RZ179均可持久逆转肿瘤细胞MDR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转染 抗mdr-1核酶基因 肿瘤细胞 耐药性 乳腺癌 多药耐药基因1
原文传递
非典型性脑膜瘤26例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健 朱树干 +3 位作者 孟斌 迟令懿 宫杰 李峰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1569-1570,共2页
关键词 非典型性脑膜瘤 世界卫生组织 低度恶性肿瘤 良性脑膜瘤 恶性脑膜瘤 中间型肿瘤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葡萄籽多酚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ADR的体内外耐药逆转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翠娟 周庚寅 +3 位作者 李丽 喻芳 孙妍琳 马超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6期640-642,647,共4页
目的:研究葡萄籽多酚(grapeseedpolyphenol熏GSP)对人乳腺癌耐阿霉素细胞株MCF鄄7/ADR的体内外耐药逆转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1.2mg/L和2.4mg/LGSP对MCF鄄7/ADR的体外耐药逆转倍数。建立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 目的:研究葡萄籽多酚(grapeseedpolyphenol熏GSP)对人乳腺癌耐阿霉素细胞株MCF鄄7/ADR的体内外耐药逆转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1.2mg/L和2.4mg/LGSP对MCF鄄7/ADR的体外耐药逆转倍数。建立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GSP组,阿霉素穴adriamycin熏ADR雪组和ADR+GSP组,观察GSP对肿瘤细胞的体内耐药逆转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不同用药组P鄄糖蛋白穴Pgp雪表达变化。结果:体外1.2mg/LGSP即可有效逆转耐药,2.4mg/LGSP的逆转倍数为9.44;体内裸鼠抑瘤实验显示,GSP有一定抑瘤作用,联用ADR可显著抑制肿瘤生长,20mg/kgGSP可有效逆转CF鄄7/ADR细胞的耐药性,抑瘤率为54.64%。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联用GSP与ADR组肿瘤细胞Pgp表达明显低于单独使用ADR组。结论:GSP能在体内外逆转MCF鄄7/ADR细胞的耐药性,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Pgp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药性 多药 乳腺肿瘤 小鼠 MCF-7细胞株 葡萄籽多酚 P糖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