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色素P450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
作者 赵博 王中伟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2-144,共3页
真核细胞中 ,细胞色素P4 5 0主要分布在内质网和线粒体内膜上 ,通过N端的疏水序列将其锚定在膜。分拣机制依赖于N端信号序列 ,而降解则主要通过细胞质中ATP依赖的泛素降解途径 ,最终被 2 6S蛋白酶体所降解。作为一种末端加氧酶 ,参与了... 真核细胞中 ,细胞色素P4 5 0主要分布在内质网和线粒体内膜上 ,通过N端的疏水序列将其锚定在膜。分拣机制依赖于N端信号序列 ,而降解则主要通过细胞质中ATP依赖的泛素降解途径 ,最终被 2 6S蛋白酶体所降解。作为一种末端加氧酶 ,参与了生物体内的甾醇类激素合成等过程 ,肝脏中的细胞色素P4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 N端信号序列 26S蛋白酶 激素合成 药物代谢 结构 分拣机制 降解机制
下载PDF
海洋微生物资源及其产生生物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 被引量:45
2
作者 李越中 陈琦 《生物工程进展》 CSCD 2000年第5期28-31,共4页
海洋微生物 ,尤其海洋细菌以其分类的多样性和规模而言 ,作为生物活性物质产生菌的潜力是巨大的。海洋微生物研究依据分离菌的生境来源可分为海水、沉积物、共栖、共生和深海菌群。生境的不同 ,不但影响菌群的分布 ,而且影响微生物代谢... 海洋微生物 ,尤其海洋细菌以其分类的多样性和规模而言 ,作为生物活性物质产生菌的潜力是巨大的。海洋微生物研究依据分离菌的生境来源可分为海水、沉积物、共栖、共生和深海菌群。生境的不同 ,不但影响菌群的分布 ,而且影响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合成。从报道的研究结果看 ,沉积物细菌、共栖细菌和共生细菌是海洋微生物天然药物筛选的重要来源。目前海洋微生物生物活性代谢产物资源的研究仍主要限制在那些在“标准”条件下易于生长和培养的微生物类群。本文对海洋微生物资源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生物 生物活性代谢产物 生境 资源利用
下载PDF
乳酸菌Z_(222)产胞外多糖(EPSⅠ)对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3
作者 顾笑梅 王富生 +1 位作者 孔健 马桂荣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42-445,共4页
目的 检测乳酸菌Z2 2 2 产胞外多糖EPSⅠ对体外免疫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不同浓度的EPSⅠ作用于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和脾细胞 ,分别用中性红染色法检测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用MTT法检测淋巴细胞在体外的转化能力、NK细胞杀伤肿瘤... 目的 检测乳酸菌Z2 2 2 产胞外多糖EPSⅠ对体外免疫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不同浓度的EPSⅠ作用于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和脾细胞 ,分别用中性红染色法检测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用MTT法检测淋巴细胞在体外的转化能力、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Yac 1的能力和产细胞因子IL 2的活性。结果  (1)EPSⅠ单独作用小鼠脾细胞就能促进体外淋巴细胞增殖 ,且表现出剂量依赖关系。EPSⅠ亦可促进ConA诱导的体外小鼠淋巴细胞转化。 (2 )EPSⅠ体外作用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均可提高MΦ的吞噬能力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都有显著性。 (3)与对照组相比EPSⅠ能增加体外NK细胞的活性 ,杀伤率最大值达 6 2 .4 1%± 2 .5 4 %。 (4 )EPSⅠ使小鼠脾细胞产IL 2的能力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乳酸菌多糖EPSⅠ对小鼠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胞外多糖 免疫调节 巨噬细胞 脾细胞
原文传递
花生四烯酸高产突变株的选育及其发酵调控 被引量:17
4
作者 杨革 王玉萍 +1 位作者 李翔太 张厚程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6-90,共5页
以拉曼被孢霉(Mortierellaramanniana)SM541为原始菌株,经过紫外线复合氯化锂诱变处理,得到突变株SM541-9,其生物量由126g/L提高到28.8g/L,油脂含量由5.8g/L提高到15.7g/L。花生四烯酸含量由321mg/L增加到623mg/L。传代... 以拉曼被孢霉(Mortierellaramanniana)SM541为原始菌株,经过紫外线复合氯化锂诱变处理,得到突变株SM541-9,其生物量由126g/L提高到28.8g/L,油脂含量由5.8g/L提高到15.7g/L。花生四烯酸含量由321mg/L增加到623mg/L。传代实验表明,SM541-9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以葡萄糖为碳源,硝酸钾为氮源的最适培养条件下,10L罐发酵,生物量和花生四烯酸含量较原始菌株分别提高了45.2%和109.5%。在液体发酵过程中,菌丝老化、增大溶氧量、间歇流加葡萄糖都有利于花生四烯酸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被孢霉 液体发酵 花生四烯酸
下载PDF
菟丝子及南方菟丝子的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林慧彬 林建群 +1 位作者 路宁 林建强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446-1449,共4页
目的:研究菟丝子及南方菟丝子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查菟丝子种间及不同寄主植物对四种黄酮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寄主植物上的菟丝子及南方菟丝子中均含有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金丝桃苷等4种黄酮... 目的:研究菟丝子及南方菟丝子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查菟丝子种间及不同寄主植物对四种黄酮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寄主植物上的菟丝子及南方菟丝子中均含有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金丝桃苷等4种黄酮化合物。金丝桃苷含量较高,为2.790-6.502 mg/g;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的含量范围分别是0.025-0.176 mg/g、0.001-0.213 mg/g及0.001-0.077 mg/g。结论:菟丝子中槲皮素及金丝桃苷的含量高于南方菟丝子;而南方菟丝子中,山柰酚及异鼠李素的含量高于菟丝子。四种黄酮化合物的含量与寄主植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菟丝子 南方菟丝子 金丝桃苷 槲皮素 山柰酚 异鼠李素
下载PDF
我国黄芩资源及生产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崔璐 路俊仙 +2 位作者 林慧彬 林建群 林建强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279-2280,共2页
通过对国内黄芩资源的分布,生产现状及人工栽培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对黄芩的优质品种筛选提供依据。
关键词 黄芩 资源 人工栽培
下载PDF
我国不同种质黄芩多糖含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林慧彬 路俊仙 +2 位作者 陈兵 林建群 林建强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9-151,共3页
目的:研究我国不同种质黄芩的质量,优选黄芩的优良品种。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种质黄芩多糖及可溶性糖的含量。结果:山东泰安、临朐、文登等地的黄芩多糖含量高,在10%以上;甘肃黄芩(S.baicalensis Georgi)多糖含量为7.22%,沙滩... 目的:研究我国不同种质黄芩的质量,优选黄芩的优良品种。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种质黄芩多糖及可溶性糖的含量。结果:山东泰安、临朐、文登等地的黄芩多糖含量高,在10%以上;甘肃黄芩(S.baicalensis Georgi)多糖含量为7.22%,沙滩黄芩(S.strigillosa Hemsl.)含量较低,为5.01%。结论:黄芩中多糖含量与种质、产地、生长时间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种质 多糖 分光光度法
原文传递
木鳖子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16
8
作者 林慧彬 彭相君 +2 位作者 路俊仙 林建群 林建强 《四川中医》 2009年第2期54-56,共3页
本文对木鳖子进行了名称、原植物、产地、性味及功效的历代本草考证,结合目前木鳖子的生产、使用及研究现状,证实历代本草中使用的木鳖子是葫芦科苦瓜属植物木鳖(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Lour.)Spr.)的种子,产地的记载古今基本相同,... 本文对木鳖子进行了名称、原植物、产地、性味及功效的历代本草考证,结合目前木鳖子的生产、使用及研究现状,证实历代本草中使用的木鳖子是葫芦科苦瓜属植物木鳖(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Lour.)Spr.)的种子,产地的记载古今基本相同,木鳖子的功效和主治古今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鳖子 本草考证 葫芦科
下载PDF
乳链菌肽的分离纯化和部分生物学性质 被引量:9
9
作者 刘稳 朱文淼 +1 位作者 马桂荣 高福鸿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6年第5期588-592,共5页
用乳酸链球菌SM526进行乳链菌肽的发酵生产,产量为40~50mg/l.经中空纤维超滤器超滤,非极性大孔吸附树脂XAD-2层析,CM-SephadexC-25层析和SephadexG-50层析纯化了该肽。SDS-PA... 用乳酸链球菌SM526进行乳链菌肽的发酵生产,产量为40~50mg/l.经中空纤维超滤器超滤,非极性大孔吸附树脂XAD-2层析,CM-SephadexC-25层析和SephadexG-50层析纯化了该肽。SDS-PAGE表明达均一,RP-HPLC表明其纯度不低于95%。SDS-PAGE测其Mr约为3600,用IEF测其等电点为9.5.酸性条件下稳定且抗热;对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不敏感,但对α-胰凝乳酶和蛋白酶K敏感。乳链菌肽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以枯草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其作用方式是杀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链球菌 乳链菌肽 分离 生物学性质
下载PDF
不同种质黄芩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路俊仙 崔璐 +3 位作者 张才波 林慧彬 林建群 林建强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09年第6期364-366,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种质黄芩的体外抑菌作用,为黄芩优良品种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K-B纸片扩散法观察100%黄芩浸出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绿脓杆菌的抑菌作用。结果不同种质的黄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对... 目的比较不同种质黄芩的体外抑菌作用,为黄芩优良品种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K-B纸片扩散法观察100%黄芩浸出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绿脓杆菌的抑菌作用。结果不同种质的黄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对绿脓杆菌及白色念珠菌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的抑制则较弱。承德黄芩、莒县黄芩、河北高杆黄芩的抑菌作用较好。结论不同种质的黄芩抑菌作用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种质资源 抑菌
原文传递
中药远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1
作者 韩丽丽 李真 +3 位作者 管仁伟 林慧彬 林建强 林建群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0年第6期1-4,13,共5页
对近年来远志的资源、商品、鉴别、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栽培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并就商品远志在市场上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远志 资源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栽培
下载PDF
我国不同种质黄芩质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林慧彬 李新秀 +1 位作者 林建群 林建强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73-276,共4页
目的研究我国不同种质黄芩的质量,优选黄芩的优良品种。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种质黄芩总黄酮的含量。结果山东蒙阴、泰安、莒县等地的黄芩总黄酮含量高,在20%以上;甘肃黄芩(S.baicalensis Georgi)总黄酮含量为14.68%,沙滩黄芩(S.... 目的研究我国不同种质黄芩的质量,优选黄芩的优良品种。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种质黄芩总黄酮的含量。结果山东蒙阴、泰安、莒县等地的黄芩总黄酮含量高,在20%以上;甘肃黄芩(S.baicalensis Georgi)总黄酮含量为14.68%,沙滩黄芩(S.strigillosa Hemsl.)含量很低,仅1.78%。结论黄芩中总黄酮含量与种质、产地、生长时间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种质 总黄酮 分光光度法
原文传递
不同寄主植物对两种菟丝子中金丝桃苷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林慧彬 杨金平 +1 位作者 林建群 林建强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考查不同的寄主植物及不同生长环境对菟丝子药材中金丝桃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不同生长条件下,菟丝子及南方菟丝子中金丝桃苷的含量在0.28%-0.65%之间,以山东蒙阴栽培在黄芩上的菟丝子中含量较高,野生在... 目的:考查不同的寄主植物及不同生长环境对菟丝子药材中金丝桃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不同生长条件下,菟丝子及南方菟丝子中金丝桃苷的含量在0.28%-0.65%之间,以山东蒙阴栽培在黄芩上的菟丝子中含量较高,野生在草上的南方菟丝子中含量较低。菟丝子和南方菟丝子之间差别不大。结论:菟丝子及南方菟丝子中金丝桃苷的含量与菟丝子品种及其寄主植物有关。随着种子成熟程度的增加,金丝桃苷的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菟丝子 南方菟丝子 高效液相色谱法 金丝桃苷
下载PDF
黄芩种质资源与栽培现状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崔璐 谷红霞 +3 位作者 路俊仙 林慧彬 林建群 林建强 《中医药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69-72,共4页
通过对黄芩种质资源以及对黄芩栽培及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为黄芩的优良种质的选育以及黄芩的规范化种植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 黄芩 种质 栽培
下载PDF
黄芩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10
15
作者 林慧彬 路宁 +3 位作者 王臣臣 杨金平 林建群 林建强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48-51,共4页
通过对黄芩历代本草的系统考证,结合目前黄芩的产销情况,证实我国历代药用黄芩的品种是以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为主的黄芩属的多种植物。道地产区的记载古今有差异。黄芩的功效及主治古今基本一致。
关键词 黄芩 道地产区 本草考证
下载PDF
黄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林慧彬 安芸 +3 位作者 路俊仙 戴雪梅 林建群 林建强 《亚太传统医药》 2008年第10期136-138,共3页
黄芩(Scutcllana baicalensis Georgi)是我国大宗主特产药材,可以采用显微、薄层、高效液相及红外光谱等方法进行鉴别。黄芩含有黄芩苷、黄芩素等40余种黄酮类化合物,质量评价方法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导数光谱法、脉冲极谱法、薄层扫... 黄芩(Scutcllana baicalensis Georgi)是我国大宗主特产药材,可以采用显微、薄层、高效液相及红外光谱等方法进行鉴别。黄芩含有黄芩苷、黄芩素等40余种黄酮类化合物,质量评价方法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导数光谱法、脉冲极谱法、薄层扫描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等。黄芩主要具有抗炎、抗病毒、抗变态反应、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鉴别 成分 质量评价 药效
下载PDF
埃博霉素(Epothilones)的PKS/NRPS杂合基因簇 被引量:6
17
作者 黎志凤 Etienne Nguimbi +1 位作者 李越中 刘巍峰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1-515,共5页
埃博霉素是由粘细菌纤维堆囊菌产生的一类具有促微管聚合活性的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埃博霉素生物合成的多酶复合体是一个由多个功能模块组成 ,同时含有多聚酮合酶 (PKS)和非核糖体肽合成酶 (NRPS)的大操纵子。根据同位素标记试验结果和... 埃博霉素是由粘细菌纤维堆囊菌产生的一类具有促微管聚合活性的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埃博霉素生物合成的多酶复合体是一个由多个功能模块组成 ,同时含有多聚酮合酶 (PKS)和非核糖体肽合成酶 (NRPS)的大操纵子。根据同位素标记试验结果和合成酶全基因簇功能的推测 ,埃博霉素的生物合成包括聚酮链的引发、链合成的起始和噻唑环的形成、链的延伸和转移、链合成的终止释放和环化、及产物的后修饰 5个阶段。埃博霉素的PKS NRPS杂合基因簇是开展组合生物合成研究的良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博霉素 多聚酮合酶 非核糖体肽合成酶 基因簇 组合生物合成 抗癌药
下载PDF
瓜蒌的资源、质量与栽培现状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真 韩丽丽 +4 位作者 管仁伟 戴雪梅 林慧彬 林建群 林建强 《中医研究》 2010年第12期11-14,共4页
瓜蒌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本文主要对瓜蒌的资源与商品、鉴别、化学成分及栽培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 瓜蒌 资源 栽培
下载PDF
Enterococcus durans产胞外多糖EPS-Ⅰ的分离纯化和结构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顾笑梅 吴厚铭 马桂荣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288-1290,共3页
The rough crystal of exopolysaccharide produced by Enterococcus durans, a strai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screened from the intestine of a cock in our laboratory, was purified by CM-cellulose column chromatography, DEA... The rough crystal of exopolysaccharide produced by Enterococcus durans, a strai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screened from the intestine of a cock in our laboratory, was purified by CM-cellulose column chromatography, DEAE-Sephadex A-25 ionexchange and Sephadex G-100 gel chromatography to give EPS-Ⅰ. The EPS-Ⅰ was eluted as a single peak in HPLC analysis, indicating the homogeneity of EPS-Ⅰ and free from low-molecular-weight polysaccharides.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EPS-Ⅰ was determined as 42 000 by the light scattering method. The result of its elemental analysis was C 41.08% and H 7.23% without the elements of N, P and S. Monosaccharide analysis showed that it was composed of Glc and Man in a molar ratio of 4∶1. Sugar composition analysis, methylation analysis and 1H and 13C NMR spectroscopy revealed that the EPS-Ⅰ was composed of pentasaccharide repeating units. The sequence of sugar residues was determined by using two-dimensional NMR, including heteronuclear multiple-bond correlation(HMBC) and nuclear overhauser effect spectroscopy(NOESY). The structure of the pentasaccharide repeating unit of EPS-Ⅰ was given, a new excellular polysaccharide from lactic acid bacterium compared with other EPSs was repor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TEROCOCCUS durans 胞外多糖 EPS-I 分离 纯化 结构 乳酸菌 五糖
下载PDF
菟丝子资源现状与栽培技术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管仁伟 林慧彬 +3 位作者 路俊仙 王磊 林建强 林建群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1年第2期63-65,共3页
通过对菟丝子植物资源和栽培技术的研究,为菟丝子的规范化种植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菟丝子 资源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