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4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法治”构成要件——兼及法治的某些原则及观念 被引量:233
1
作者 徐显明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7-44,共8页
把“法治”放在何种层面上定性?自梁启超1922年辑其1907年前后发表之数篇政治史文章为《先秦政治思想史》一书而首提“人治”、“法治”概念以来,期间虽有二十年代末期、四十年代中期、五十年代中期及七十年代末期几次大的讨论,但迄今... 把“法治”放在何种层面上定性?自梁启超1922年辑其1907年前后发表之数篇政治史文章为《先秦政治思想史》一书而首提“人治”、“法治”概念以来,期间虽有二十年代末期、四十年代中期、五十年代中期及七十年代末期几次大的讨论,但迄今未获一致说明。中外思想家和学问家们留给我们的解释有:梁启超的一种主义说,亚里士多德的二层含义说;1959年世界法学家大会通过的《德里宣言》的三原则说;英国思想家戴雪的四种解释说及现代美国法理学家拉兹及富勒的八原则说等。诸说中要么把法治界定为一种治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国家 构成要件 法治社会 国家权力 法律规范 司法权 法律职业 法律至上 权利本位 权利文化
原文传递
论道德法律化与法律道德化 被引量:170
2
作者 范进学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7-44,共8页
法治,既意味着善法之治,更蕴含着人类对普遍的道德理念价值与终极关怀目的之追求;法治,不仅仅是冷冰冰的规则体系与制度的客观组合,而且还包容了人类在认识与改造主客观世界过程中对自身生活目的和价值理想的情愫记载。道德法律化... 法治,既意味着善法之治,更蕴含着人类对普遍的道德理念价值与终极关怀目的之追求;法治,不仅仅是冷冰冰的规则体系与制度的客观组合,而且还包容了人类在认识与改造主客观世界过程中对自身生活目的和价值理想的情愫记载。道德法律化,既是将人类的道德理想、原则、规范铸为法律的过程,也是善法由此产生并存在的过程;法律道德化,则是使法律内化为更高的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的过程,更是法律得以被社会主体普遍遵守乃至信仰的过程。由是观之,由道德法律化到法律道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法律 法治化
原文传递
对“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诠释 被引量:176
3
作者 陈金钊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7-96,共20页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提升执政能力,是新时期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由政法思维转向法治思维,由权力主导转向权利本位,用法治方式消解革命方式的社会管理创新,是政治意识形态的重要变革。对法...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提升执政能力,是新时期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由政法思维转向法治思维,由权力主导转向权利本位,用法治方式消解革命方式的社会管理创新,是政治意识形态的重要变革。对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理解、解释和运用应该与法律方法论结合起来,以避免出现背离法治精神的误读。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是法治如何实现的方法论基础,因而必须在法治战略上或者法治意识形态上,坚守法治的基本精神和核心意义,将法治进行到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法治思维 法治方式 法治战略 法律方法
原文传递
网络社会法律治理与技术治理的二元共治 被引量:170
4
作者 郑智航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8-130,共23页
互联网通过虚拟技术使人们实现了一种独特的在线生存的基本样态。它扩大了人们的社会互动范围,改变了人们的交往形式,形成了网络社会独特的时空观、权力观和人际观。中国当下坚持的集权主义、行为主义和国家主权的网络治理逻辑,正在受... 互联网通过虚拟技术使人们实现了一种独特的在线生存的基本样态。它扩大了人们的社会互动范围,改变了人们的交往形式,形成了网络社会独特的时空观、权力观和人际观。中国当下坚持的集权主义、行为主义和国家主权的网络治理逻辑,正在受到技术的严峻挑战。网络技术逐步生成了一种网络自主空间,并形成了一套以技术编码和自治伦理为主的技术治理方式。技术治理方式区别于以国家为核心的法律治理方式,甚至在某些场合对法律治理方式产生制约。人们需要运用法律蕴含的价值和法律治理的有关手段,对技术治理进行有效归化。技术治理水平的提升,又为法律治理手段、边界和治理结构的调整提供动力和可持续的约束力。正确处理法律治理与技术治理之间的关系,形成二元共治结构,是提升中国网络治理水平和能力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会 法律治理 代码规制 技术归化
原文传递
大数据时代算法歧视的法律规制与司法审查——以美国法律实践为例 被引量:169
5
作者 郑智航 徐昭曦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1-122,共12页
算法自动化决策为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可能因其决策过程的不透明和信息不对称而对某些群体造成歧视。实践中,算法歧视主要表现为偏见代理的算法歧视、特征选择的算法歧视和大数据杀熟三种基本形态。为了消除算法歧视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算法自动化决策为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可能因其决策过程的不透明和信息不对称而对某些群体造成歧视。实践中,算法歧视主要表现为偏见代理的算法歧视、特征选择的算法歧视和大数据杀熟三种基本形态。为了消除算法歧视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规制措施。从规制的空间维度来看,这些措施包括原则性规制和特定性规制方式;从规制的时间维度来看,包括事后性规制和预防性规制;从规制的主体角度来看,包括自律性规制和他律性规制方式。在司法审查层面,不同待遇审查和差异性影响审查是两种基本模式。强调平衡“数字鸿沟”,抑制算法权力,并在此基础上,确保国家权力的运用能够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是大数据时代算法歧视的法律规制与司法审查的基本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歧视 法律规制 司法审查
原文传递
“善治”视野中的国家治理能力及其现代化 被引量:160
6
作者 魏治勋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45,共14页
国家治理问题是当代世界最重要、最核心的命题之一,国家治理体系的能力建设则是铸就现代化强大国家、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国家治理能力的根本提升有赖于深化改革,在"善治"视野下对决定和影响国家治理体系能力基础... 国家治理问题是当代世界最重要、最核心的命题之一,国家治理体系的能力建设则是铸就现代化强大国家、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国家治理能力的根本提升有赖于深化改革,在"善治"视野下对决定和影响国家治理体系能力基础的诸方面予以检视和改新,在此前提下参考"善治"的准则并遵循国家新阶段改革顶层设计的规划,必须对构成国家治理制度能力各要素的体制与功能机制进行根本性变革,努力打造一个民主的、法治的、公正的、廉洁的、高效的国家治理能力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治 国家治理体系 国家治理能力 顶层设计(top-level designs) 现代化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算法的伦理危机与法律规制 被引量:158
7
作者 郑智航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26,共13页
进入网络时代以后,人们逐步形成了一种以技术性和流动性为核心的在线生存样态。人们日益被数据化和被算法化。技术平台往往会利用自身在数据处理和深度学习算法上的技术优势,生成一种隐性的支配权和控制权,从而形成人工智能算法独特的... 进入网络时代以后,人们逐步形成了一种以技术性和流动性为核心的在线生存样态。人们日益被数据化和被算法化。技术平台往往会利用自身在数据处理和深度学习算法上的技术优势,生成一种隐性的支配权和控制权,从而形成人工智能算法独特的运行逻辑。人工智能算法独特的运行逻辑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以往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并诱发了一系列的伦理危机。运用传统法律制度去化解人工智能算法的伦理危机和社会危机遇到了一系列法学理论上的难题和实践上的障碍。调整传统法律制度的规制理念,构建符合人工智能算法运作基本逻辑的规制路径具有规制算法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算法 法律规制 算法正义
原文传递
企业犯罪预防中合规计划制度的借鉴 被引量:155
8
作者 李本灿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7-205,共29页
基于对传统企业犯罪预防模式的反思,国外出现了通过合规管理进行企业犯罪预防的立法实践。具体讲,主要是赋予企业合规以量刑意义,促进企业自我管理的推行。通过对我国企业犯罪惩治的效果考察发现,虽然刑事法网日渐严密,刑罚结构总体较... 基于对传统企业犯罪预防模式的反思,国外出现了通过合规管理进行企业犯罪预防的立法实践。具体讲,主要是赋予企业合规以量刑意义,促进企业自我管理的推行。通过对我国企业犯罪惩治的效果考察发现,虽然刑事法网日渐严密,刑罚结构总体较为严厉,但并未收到良好的企业犯罪预防效果。而合规计划在企业犯罪预防中的有效性以及《萨班斯法案》404条款对企业内控的要求,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模本。具体到如何借鉴,首先可以通过量刑激励推动企业合规;其次,借鉴合规计划中蕴含的企业犯罪惩治的刑罚理念,进一步严密刑事法网,严厉个别犯罪的刑罚,尤其是对财务欺诈、虚假评估等犯罪的惩处,以推动企业自觉实施自我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规计划 企业犯罪 自我管理
原文传递
定义“公共利益”的方法论及概念诠释 被引量:108
9
作者 范进学 《法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19,共5页
何谓公共利益 ,如何理解和解释公共利益 ,不仅是法律解释的难题 ,而且在学理上亦不易把握。本文就定义“公共利益”的方法论作了简要的检视 ,认为定义“公共利益”的方法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加以理解和解释 ,即公共利益的一般学理特征、... 何谓公共利益 ,如何理解和解释公共利益 ,不仅是法律解释的难题 ,而且在学理上亦不易把握。本文就定义“公共利益”的方法论作了简要的检视 ,认为定义“公共利益”的方法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加以理解和解释 ,即公共利益的一般学理特征、程序原则的限定以及法律列举与概括式规定。总之 ,公共利益不是目的 ,它仅仅是人实现其权利和自由的手段 ,为了人的尊严 ,为了人的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利益 概念 诠释 宪政
下载PDF
当代中国的乡民社会、乡规民约及其遭遇 被引量:117
10
作者 谢晖 《东岳论丛》 2004年第4期49-56,共8页
中国在追求“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两分的过程中 ,首先面临着“城市社会”和“乡民社会”的分野。中国的乡民社会是地缘文化和血缘文化的结合体 ,传统的乡村自治使得当代中国的社会规范控制系统绝不仅仅是国家正式法律的一家独霸 ,... 中国在追求“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两分的过程中 ,首先面临着“城市社会”和“乡民社会”的分野。中国的乡民社会是地缘文化和血缘文化的结合体 ,传统的乡村自治使得当代中国的社会规范控制系统绝不仅仅是国家正式法律的一家独霸 ,而在广泛意义上被称之为“民间法”或“乡规民约”的规则体系更在实际地规范着乡民们的日常生活。当代中国乡民社会的乡规民约主要表现为习惯法、家族法和狭义的乡规民约。但是在中国急剧变革的社会背景下 ,乡民社会及乡规民约面临着如下的遭遇 ,即在生活方式上 ,乡民社会和乡规民约被城市化浪潮所激荡 ;在经济运作方式上 ,乡民社会和乡规民约受市场化趋向所左右 ;在价值选择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会 乡民社会 乡规民约
下载PDF
算法歧视挑战下平等权保护的危机与应对 被引量:129
11
作者 崔靖梓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42,共14页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算法服务日益扩大,算法正以一种悄然又迅猛的方式渗透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运转之中。算法并不是客观的,它会以算法歧视的形式给传统的平等权保护带来危机,包括平等理念危机、歧视识别危机和平等权保护模式危...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算法服务日益扩大,算法正以一种悄然又迅猛的方式渗透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运转之中。算法并不是客观的,它会以算法歧视的形式给传统的平等权保护带来危机,包括平等理念危机、歧视识别危机和平等权保护模式危机。危机的根源在于算法权力正在逐渐形成一种"准公权力",使得传统的权力格局发生了权力主体去中心化、权力作用范围的延展化和权力互动的双向化之变迁;而算法设计的效率导向、作为算法运行基础的数据之偏差与算法黑箱造成的透明度缺失共同触发了算法歧视。为了应对平等权保护危机、破解算法歧视的谜题,从法律体系外部框架切入的大破大立研究与立基于法律体系内部的精致作业同时进行,推动人工智能时代法律的自觉型发展以规制算法歧视、保障平等权就显得尤为必要。我们可通过建构人工智能学习权和借鉴美国平等权保护领域中的差别性影响标准以识别算法歧视,同时采用法律与代码相结合的双重保护模式,把握平等权保护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等权 危机 算法歧视 人工智能
原文传递
权利概念论 被引量:109
12
作者 范进学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22,共8页
关于“权利是什么”的追问 ,不同时期的不同学者各自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有资格说、主张说、自由说、利益说、法力说、可能说、规范说、选择说等八种权利学说。但由于它们都只是解释了“什么是权利”之命题 ,而实质上并... 关于“权利是什么”的追问 ,不同时期的不同学者各自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有资格说、主张说、自由说、利益说、法力说、可能说、规范说、选择说等八种权利学说。但由于它们都只是解释了“什么是权利”之命题 ,而实质上并未回答“权利是什么”之真命题 ,故它们各存其固有之缺陷。为此 ,文章作了评析 ,进而对权利的本质提出了新的分析论证 ,得出了“权利是正当的事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 正当 契约 社会承认 法学
原文传递
安全关照义务论 被引量:52
13
作者 刘士国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3-60,共8页
一、问题的提起安全关照义务是指在一定法律关系中当事人一方对另一方人身、财产安全依法承担的关心照顾义务,违反这一义务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所谓“一定的法律关系”,是指雇佣关系、运输关系、服务关系及学校、幼儿园对学生的培养教... 一、问题的提起安全关照义务是指在一定法律关系中当事人一方对另一方人身、财产安全依法承担的关心照顾义务,违反这一义务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所谓“一定的法律关系”,是指雇佣关系、运输关系、服务关系及学校、幼儿园对学生的培养教育关系等。所谓“依法”,是指当事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关照义务 保护义务 合同法 辅助者 合同责任 劳动者 临时监护制度 幼儿园 附随义务 侵权法
原文传递
文义解释:法律方法的优位选择 被引量:109
14
作者 陈金钊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4-150,共7页
文义解释是法律解释的最基本方法。这一方法涵盖了字面、限缩、扩张、法意、合宪、体系、语法、比较等解释方法。在文义解释方法之外,还有价值衡量、社会学解释等方法,按照法治对法律人的基本要求,文义解释方法具有优先使用性。这里的... 文义解释是法律解释的最基本方法。这一方法涵盖了字面、限缩、扩张、法意、合宪、体系、语法、比较等解释方法。在文义解释方法之外,还有价值衡量、社会学解释等方法,按照法治对法律人的基本要求,文义解释方法具有优先使用性。这里的优先不仅包含使用顺序的优位选择,而且还包括解释者应尽量减少使用文义外的其他解释方法。法治反对那种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不顾常义的添加或转义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法律解释 文义解释
下载PDF
试论法律信仰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86
15
作者 钟明霞 范进学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8-38,共11页
法律信仰的虚无,是当前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障碍之一。作者认为法律信仰是法治建设的观念基础。并就法律信仰问题,从法律为何能成为被信仰的对象;什么样的法律才能被人们信仰;
关键词 法律信仰 问题
原文传递
英美法上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 被引量:58
16
作者 崔明峰 欧山 《河北法学》 2000年第3期124-127,共4页
惩罚性赔偿制度是英美法系中普通法上的一种法律救济措施。该制度与大陆法系侵权法上崇尚的实际损失赔偿原则性格迥异。其目的并不是为补偿受害者的损失,而是惩罚加害者,并威慑此类行为将来发生。本文研究了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发生、发... 惩罚性赔偿制度是英美法系中普通法上的一种法律救济措施。该制度与大陆法系侵权法上崇尚的实际损失赔偿原则性格迥异。其目的并不是为补偿受害者的损失,而是惩罚加害者,并威慑此类行为将来发生。本文研究了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发生、发展及其功能目的以及惩罚性赔偿金额的裁量因素,并提出了该制度对大陆法上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惩罚性赔偿 威慑 惩罚 赔偿金额 裁量因素
下载PDF
股权稀释过程中公司控制权保持:法律途径与边界 以双层股权结构和马云“中国合伙人制”为研究对象 被引量:113
17
作者 马一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14-729,共16页
公司在成长、扩张过程中需要不断融资,因而创始人的股权可能被反复稀释,以至于创始人在公司能够上市的时候有可能已经沦为小股东。公司创始人为避免控制权旁落,需要用特殊的制度来安排公司管理权限、公司董事的选举方式。双层股权结构... 公司在成长、扩张过程中需要不断融资,因而创始人的股权可能被反复稀释,以至于创始人在公司能够上市的时候有可能已经沦为小股东。公司创始人为避免控制权旁落,需要用特殊的制度来安排公司管理权限、公司董事的选举方式。双层股权结构模式是公司控制权保持的利器,在西方被广泛运用。近期马云的"中国合伙人制"显示出东方智慧。面对"融资与股权稀释"困境,我国《公司法》有必要适度矫正"同股同权"原则,引进保持公司控制权的制度,同时厘定其法律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权稀释 控制权 高级合伙人 双层股权
原文传递
刑事合规理念的国内法表达——以“中兴通讯事件”为切入点 被引量:107
18
作者 李本灿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6-105,共10页
中兴通讯事件促使我们反思,如何构建刑事合规制度,推动企业合规的普遍展开。刑事合规的实质是通过刑事法手段促进企业内部治理;从刑事手段和内部治理两个因素理解,刑事合规理念在我国刑法中亦有体现,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就... 中兴通讯事件促使我们反思,如何构建刑事合规制度,推动企业合规的普遍展开。刑事合规的实质是通过刑事法手段促进企业内部治理;从刑事手段和内部治理两个因素理解,刑事合规理念在我国刑法中亦有体现,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就是例证;合规管理的普遍展开需要刑事立法的进一步跟进,业务监督过失罪的设立是一个思路可供参考。刑罚激励机制亦是合规推动的政策工具,然而,基于自由保障的考虑,合规只能成为刑罚的减轻事由,内控机制缺失不能成为刑罚加重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合规 企业犯罪 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 中兴通讯事件
原文传递
论人工智能时代法律场景的变迁 被引量:97
19
作者 齐延平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46,共10页
人工智能与非国家权力叠加,进一步加剧了国家功能变迁,政治国家中心主义开始衰退。"个人"已经并将继续深入地被"智能利维坦"客体化,"人—人"关系模式转化为"人—技术—人"关系模式,催生新的社... 人工智能与非国家权力叠加,进一步加剧了国家功能变迁,政治国家中心主义开始衰退。"个人"已经并将继续深入地被"智能利维坦"客体化,"人—人"关系模式转化为"人—技术—人"关系模式,催生新的社会结构形成,国家与非国家力量、法律与算法、伦理与技术开始同构新秩序。自由和权利的主要威胁将是横向上的非国家力量而不再是纵向上的国家权力。法律场景发生深刻变化,需要重建"善"的维度,以平衡"权利优先"论;需要在法律技术意义上迎回的"义务本位",以矫正"权利本位",解决"权利失能"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智能利维坦 场景变迁 权利失能
原文传递
人权主体界说 被引量:68
20
作者 徐显明 曲相霏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3-62,共10页
本文通过分析人权主体理论的历史发展 ,概括出人权主体范围扩展的三个过程。在古典人权理论中人权主体是有限的。现代人权理论中 ,人权的普遍性首先指主体的普遍性。法人所以成为人权主体 ,一则因之其权利为宪法意义上的权利 ;二则因之... 本文通过分析人权主体理论的历史发展 ,概括出人权主体范围扩展的三个过程。在古典人权理论中人权主体是有限的。现代人权理论中 ,人权的普遍性首先指主体的普遍性。法人所以成为人权主体 ,一则因之其权利为宪法意义上的权利 ;二则因之其保障方式为宪法诉讼方式。人权的国际化使集体成为特别的人权主体。法人和集体作为人权的主体仅具有手段性的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主体 主体普遍性 人格主体 特殊主体 集体人权 法人人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