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特点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12
1
作者 菅向东 郭广冉 +4 位作者 阮艳君 赵波 王玉彩 宁琼 张源潮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7期1884-1887,共4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肺间质病变(RA-ILD)的临床特点和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肿瘤坏死因子(TNF)-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AB的变化规律。方法随机观察比较30例RA—ILD病人和35...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肺间质病变(RA-ILD)的临床特点和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肿瘤坏死因子(TNF)-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AB的变化规律。方法随机观察比较30例RA—ILD病人和35例RA病人,主要观察指标有性别、年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呼吸次数、休息痛,病人评价和医生评价,晨僵时间、握力、压痛关节数、压痛关节指数、肿胀关节数、肿胀关节指数,关节功能评价,手X线分期,日常生活能力(HAQ)、肺部高分辨CT(HRCT)、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等指标。对所有病人测定了细胞因子TGF--β1、TNF-α、IGF-1和PDGF—AB浓度。结果与RA病人相比,RA—ILD组病人年龄偏大、病程较长,休息痛、病人评价和医生评价较重,晨僵时间长,握力小,压痛关节数和压痛关节指数、肿胀关节数和肿胀关节指数均较高,关节功能评价和手x线分期较严重,日常生活能力较差(P〈0.05,P〈0.01)。RA—ILD组病人红细胞沉降率较快,血清C反应蛋白较高、类风湿因子滴度高、球蛋白含量高,肺动脉压测定值高等(P〈0.01)。RA-ILD病人主要呼吸系统表现有咳嗽、咳痰、胸闷、气短、胸痛、呼吸音改变、Velcro哕音、活动后呼吸困难等。RA—ILD和RA病人在VC、FVC、MMF和DLCO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A-ILD病人主要表现为弥散功能下降(83%)、限制性通气障碍(63%),阻塞性通气障碍(26%)、小气道功能受损(42%),混合性肺功能障碍(16%)。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A—ILD病人血清TGF-β1、TNF-α、IGF-1、PDGF—AB水平明显增高(P〈0.01),RA病人上述细胞因子也明显升高(P〈0.01)。与RA病人相比,RA—ILD病人血清TGF-β1、TNF-α、IGF-1、PDGF—AB明显增高(P〈0.01)。结论RA—ILD病人多项临床活动指标较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肺间质病变 转化生长因子-Β1 肿瘤坏死因子-Α
原文传递
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菅向东 赵波 +5 位作者 郭广冉 王玉彩 宁琼 阮艳君 林大伟 张源潮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54-556,共3页
该文就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rheumatoid arthritis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A-ILD)的发病机制、肺高分辨CT表现、肺功能改变及治疗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RA-ILD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环节和多种因素。针对细胞因子的治疗可能成为其... 该文就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rheumatoid arthritis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A-ILD)的发病机制、肺高分辨CT表现、肺功能改变及治疗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RA-ILD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环节和多种因素。针对细胞因子的治疗可能成为其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肺间质病变 发病机制 自身免疫性疾病 周围关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