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1
作者 潘燕 张硕 张岫美 《食品与药品》 CAS 2006年第09A期5-7,共3页
目的综述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概况。方法查阅近年来文献资料加以分析。结果黄芪药理药理作用确切,对多种疾病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结论黄芪值得深入研究,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黄芪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调血脂药物与肌病、横纹肌溶解症 被引量:48
2
作者 孙霞 吴葆杰 张岫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0-133,共4页
有报道指出 ,调血脂药物他汀类、烟酸、贝特类等可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肌病 ,甚至是危及病人生命的横纹肌溶解症。本文对肌病、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病及其与调血脂药的关系 ,调血脂药引发肌病、横纹肌溶解症的机制 ,以及主要导致肌病、横... 有报道指出 ,调血脂药物他汀类、烟酸、贝特类等可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肌病 ,甚至是危及病人生命的横纹肌溶解症。本文对肌病、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病及其与调血脂药的关系 ,调血脂药引发肌病、横纹肌溶解症的机制 ,以及主要导致肌病、横纹肌溶解症的因素 ,进行了综述讨论 ,以便加深认识 ,防止此类病症的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斯亭 吉非贝齐 烟酸 肌病 横纹肌溶解症
下载PDF
土鳖虫水提液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2
3
作者 于燕 刘继兰 +2 位作者 王菊英 刘玉娥 刘萍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5期398-400,共3页
目的 :研究土鳖虫水提液对高脂血症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 ,在实验不同阶段 ,观察大鼠血脂、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一氧化氮 (NO)、血浆内皮素 (ET)及循环内皮细胞 (CEC)的变化。结果 :实验第 4 ... 目的 :研究土鳖虫水提液对高脂血症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 ,在实验不同阶段 ,观察大鼠血脂、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一氧化氮 (NO)、血浆内皮素 (ET)及循环内皮细胞 (CEC)的变化。结果 :实验第 4 0天 ,与正常组比较 ,高脂组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及血浆ET均显著升高 (P <0 .0 1) ;血清SOD、NO显著降低 (P <0 .0 5 ,P <0 .0 1)。土鳖虫各剂量组血清TC、LDL C均显著降低 (P <0 .0 1) ;土鳖虫中、高剂量组血清SOD、NO明显升高 ,而血浆ET显著降低 (P <0 .0 5或P <0 .0 1) ;土鳖虫高剂量组血清TG明显降低 (P <0 .0 5 )。实验第 6 0天 ,高脂组的CEC明显高于正常组 ,土鳖虫中、高剂量组CEC低于高脂组 (P <0 .0 5 ,P <0 .0 1)。结论 :土鳖虫水提液有调整脂质代谢、抗脂质过氧化反应、维持NO ET的平衡、保护内皮细胞作用 ,可能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鳖虫 高脂血症 血管内皮 大鼠 近交系 治疗 药理 保护作用
下载PDF
蚕蛹油α-亚麻酸提取工艺研究和成分分析 被引量:35
4
作者 张岫美 邓树海 +4 位作者 魏欣冰 丁华 娄海燕 黄桂华 吴葆杰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222-223,共2页
目的研究筛选从蚕蛹油中提取α 亚麻酸的工艺路线 ,并对提取的不饱和脂肪酸进行成分分析。方法采用酸水解法、碱水解法和皂化法等三种工艺方法 ,以新鲜蚕蛹为原料制备蚕蛹油 ,并用气相色谱仪对所得蚕蛹油进行成分分析。结果三种工艺方... 目的研究筛选从蚕蛹油中提取α 亚麻酸的工艺路线 ,并对提取的不饱和脂肪酸进行成分分析。方法采用酸水解法、碱水解法和皂化法等三种工艺方法 ,以新鲜蚕蛹为原料制备蚕蛹油 ,并用气相色谱仪对所得蚕蛹油进行成分分析。结果三种工艺方法制备蚕蛹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 5.2 6%、3 .0 4%及 5.51% ,表明蚕蛹油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 ;蚕蛹油不饱和脂肪酸中亚油酸、油酸、α 亚麻酸的含量分别为 3 7.53 % ,4.94%及3 0 .2 4%。结论皂化法工艺提取蚕蛹油不饱和脂肪酸收率较高 ,且进一步分离蚕蛹油不饱和脂肪酸中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蛹油 Α-亚麻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 气相色谱
下载PDF
生姜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5
作者 武彩霞 丁华 《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6期445-447,共3页
关键词 生姜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下载PDF
丙泊酚诱导全麻剖宫产时血药浓度测定及其对新生儿Apgar评分和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5
6
作者 冯颢 金延武 +2 位作者 王端玉 冯昌 丁华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80-682,共3页
目的:测定丙泊酚诱导全麻剖宫产时产妇静脉血和新生儿脐血中的药物浓度,观察它的麻醉效应和对新生儿Apgar评分及神经行为能力(NBNA)的影响。方法:因特殊情况不宜行硬膜外麻醉剖宫产的足月孕妇30例,用丙泊酚2mg/kg诱导联合琥珀胆碱辅助... 目的:测定丙泊酚诱导全麻剖宫产时产妇静脉血和新生儿脐血中的药物浓度,观察它的麻醉效应和对新生儿Apgar评分及神经行为能力(NBNA)的影响。方法:因特殊情况不宜行硬膜外麻醉剖宫产的足月孕妇30例,用丙泊酚2mg/kg诱导联合琥珀胆碱辅助肌松行全身麻醉剖宫产术(A组),于新生儿娩出时、脐带结扎后分别抽取胎盘侧脐带中脐静脉、脐动脉和母体外周静脉血各5ml,用HPLC-荧光检测法测定血中丙泊酚的浓度,记录产妇术前、意识消失、手术开始、胎儿娩出、手术结束和意识恢复时的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另随机选择30例常规硬膜外麻醉剖宫产孕妇(B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新生儿娩出后1、5min时的Apgar评分以及新生儿出生后3天和10天的NBNA分值。结果:丙泊酚在母体静脉血中的药物浓度为2.26±0.71μg/ml,在正常麻醉范围内。脐静脉血药浓度为0.83±0.25μg/ml,脐动脉血药浓度为0.78±0.24μg/ml,均低于苏醒浓度。术中产妇生命体征平稳,无意识恢复,术后随访无术中知晓发生。全麻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NBNA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2mg/kg诱导全麻剖宫产术对新生儿Apgar评分及NBNA评分无明显影响,产妇处于镇静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麻醉 全身 剖宫产术 血药浓度 APGAR评分 神经行为能力
下载PDF
黄芩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神经元HSP7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9
7
作者 刘萍 王菊英 +5 位作者 李倩 许复郁 王姿颖 徐红岩 刘兆平 张岫美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19-624,共6页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神经元热休克蛋白质(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黄芩苷组(50,100和200 mg.kg-1)以及尼莫地平0.4mg.kg-1组。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内栓...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神经元热休克蛋白质(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黄芩苷组(50,100和200 mg.kg-1)以及尼莫地平0.4mg.kg-1组。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HE染色、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以及RT-PCR等方法,观察黄芩苷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神经细胞凋亡率以及HSP70表达的影响。结果黄芩苷可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降低神经细胞凋亡率,促进HSP70基因的转录与翻译。结论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黄芩苷促进HSP70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热休克蛋白质70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卡维地洛对过氧化氢致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6
8
作者 张健 魏欣冰 +1 位作者 丁华 娄海燕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20-624,共5页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carved ilol)对过氧化氢(hydrogenperoxide,H2O2)致内皮细胞损伤及表面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H2O2作为外源性自由基生成系统,模拟内皮细胞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建立离体培养的ECV-304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观察卡...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carved ilol)对过氧化氢(hydrogenperoxide,H2O2)致内皮细胞损伤及表面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H2O2作为外源性自由基生成系统,模拟内皮细胞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建立离体培养的ECV-304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观察卡维地洛对H2O2致内皮细胞损伤及表面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卡维地洛各浓度组均明显改善H2O2(1.0×10-6mol.L-1)所致ECV-304细胞形态学损伤,提高细胞生存率,降低LDH释放,并可使细胞内及细胞培养液中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亦可下调ICAM-1蛋白及细胞内ICAM-1mRNA表达水平,上述作用随药物浓度增加呈增强趋势。结论卡维地洛可保护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提高内皮细胞抗氧化能力,并从转录水平抑制脂质过氧化诱导的粘附分子表达增加,降低单核-内皮细胞粘附,有利于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环节和早期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V-304细胞 过氧化氢 氧化应激损伤 细胞间粘附分子-l 卡维地洛
下载PDF
知母聚糖降糖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卢盛华 孙洪伟 +2 位作者 王菊英 魏欣冰 徐红岩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研究知母聚糖的降血糖作用和作用机理。方法利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血糖 ,用蒽酮法测定肝糖原含量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胰岛素水平和骨骼肌对3H 2 脱氧葡萄糖摄取能力 ,并在光镜下做胰岛组织的形态学观察。结果知母聚糖能降低正常... 目的研究知母聚糖的降血糖作用和作用机理。方法利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血糖 ,用蒽酮法测定肝糖原含量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胰岛素水平和骨骼肌对3H 2 脱氧葡萄糖摄取能力 ,并在光镜下做胰岛组织的形态学观察。结果知母聚糖能降低正常小鼠和对四氧嘧啶诱发的高血糖大鼠的血糖、增高肝糖原含量、增加骨骼肌对3H 2 脱氧葡萄糖摄取能力。结论知母聚糖具有降血糖作用 ,其降血糖作用与其增加肝糖原合成、减少肝糖原分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母聚糖 血糖 胰岛素 肝糖原 ^3H-2-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葛根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6
10
作者 娄海燕 魏欣冰 +1 位作者 王汝霞 张岫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66-369,共4页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法(MCAO)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缺血开始及再灌注即刻由尾静脉注射葛根素18 mg.kg-1,缺血2 h再灌注2...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法(MCAO)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缺血开始及再灌注即刻由尾静脉注射葛根素18 mg.kg-1,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取缺血侧脑组织,HE染色观察海马存活锥体细胞数,比色法测定脑组织MPO活性观察脑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Western blotting及RT-PCR法测定脑组织中ICAM-1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及NF-κB p65亚基核转位情况。结果:葛根素组缺血侧脑组织海马存活锥体细胞数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P<0.01),MPO活性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P<0.01),ICAM-1蛋白及mRNA表达较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明显减少(P<0.01),NF-κB p65蛋白亚基核转位明显少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P<0.01)。结论:葛根素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这可能是其发挥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再灌注损伤 过氧化物酶 胞间粘附分子1 NF-ΚB
下载PDF
黄芩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2
11
作者 刘萍 王菊英 +3 位作者 李倩 王姿颖 刘兆平 张岫美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9-114,共6页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以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黄芩苷组(50,100,200 mg·kg-1)...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以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黄芩苷组(50,100,200 mg·kg-1),以及尼莫地平(0.4 mg·kg-1)组。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HE染色、流式细胞术、免疫组化以及RT- PCR等方法,观察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神经细胞凋亡率以及caspase-3、HSP70表达的影响。结果:黄芩苷可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降低神经细胞凋亡率,抑制促凋亡基因caspase-3的表达,促进抑凋亡基因HSP70的表达。结论: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黄芩苷抑制caspase-3表达,促进HSP70表达,从而发挥抗凋亡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热休克蛋白质70 黄芩苷
下载PDF
医学留学生教学改革经验 被引量:21
12
作者 王琳琳 萨仁图野 +1 位作者 马春红 李雪梅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7年第4期401-402,共2页
对于如何保证医学留学生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是广大医学院校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控制招生规模,提高教学质量的原则下,我院就教学管理方法、教材建设、教学方式以及临床实践教学等多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医学留学生 教学管理 教材建设 教学方式 临床教学
下载PDF
丹皮酚减少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生成 被引量:19
13
作者 韩永涛 张硕 张岫美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1218-1221,共4页
目的观察丹皮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内拴线阻断法(MCAO)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脑缺血1h再灌注12及24h后脑组织匀浆和血清中NO以及血浆中ET水平。结果大鼠脑缺... 目的观察丹皮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内拴线阻断法(MCAO)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脑缺血1h再灌注12及24h后脑组织匀浆和血清中NO以及血浆中ET水平。结果大鼠脑缺血1h再灌注12及24h,脑组织匀浆和血清中的NO、ET水平均显著升高,丹皮酚(2.5,5,10mg·kg-1·d-1,po)给药7d,可显著降低脑缺血再灌注12和24h血浆ET及脑组织匀浆诱生型NOS(iNOS)活性和NO水平。结论丹皮酚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NO及ET生成,可能是其保护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酚 脑缺血再灌注 一氧化氮 内皮素
下载PDF
黄芩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刘萍 王菊英 +3 位作者 王姿颖 许复郁 刘兆平 张岫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12-418,共7页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黄芩苷组(50,100和200 mg.kg-1),以及尼莫地平0.4 mg.kg-1组。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法制备局灶性脑缺...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黄芩苷组(50,100和200 mg.kg-1),以及尼莫地平0.4 mg.kg-1组。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HE染色、流式细胞术、免疫组化及RT-PCR等方法,观察黄芩苷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神经细胞凋亡率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表达的影响。结果黄芩苷50,100和200 mg.kg-1iv均可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神经细胞凋亡率从模型组的(20.6±5.4)%分别降至(14.5±3.1)%,(11.12±4.2)%及(10.2±2.6)%,促凋亡基因caspase-3 mRNA表达比模型组分别降低23.2%,36.5%及41.0%,其蛋白表达比模型组分别降低25.6%,41.2%及49.3%。结论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黄芩苷抑制caspase-3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海马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下载PDF
葛根素药理研究近况 被引量:15
15
作者 潘燕 张岫美 《食品与药品》 CAS 2005年第12A期10-12,共3页
目的综述葛根素的各种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研究概况和进展。方法查阅国内近年来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葛根素具有扩张冠状动脉、降血压、降血脂、保护心肌及抗氧化、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等多种活性,且不良反应少。结论葛根素对心... 目的综述葛根素的各种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研究概况和进展。方法查阅国内近年来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葛根素具有扩张冠状动脉、降血压、降血脂、保护心肌及抗氧化、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等多种活性,且不良反应少。结论葛根素对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药理作用 心脑血管疾病治疗
下载PDF
洛伐他汀、普罗布考对小鼠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内胆固醇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东 丁华 +1 位作者 徐红岩 魏欣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80-684,共5页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下洛伐他汀和普罗布考对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中胆固醇含量的影响 ,借此进一步探讨药物在促进胆固醇外流中的作用。方法 离体培养小鼠腹膜巨噬细胞 ,利用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蓄积胆固醇形成泡沫细胞 ,给予不同剂量的...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下洛伐他汀和普罗布考对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中胆固醇含量的影响 ,借此进一步探讨药物在促进胆固醇外流中的作用。方法 离体培养小鼠腹膜巨噬细胞 ,利用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蓄积胆固醇形成泡沫细胞 ,给予不同剂量的洛伐他汀与普罗布考后 ,利用高效液相方法测定细胞内胆固醇的含量。结果 模型组胆固醇酯(CE)的含量和胆固醇酯 /总胆固醇 (CE/TC)比值均较正常组和血清对照组升高 ,且CE/TC >5 0 % ,提示泡沫细胞模型建立成功。洛伐他汀可明显减少泡沫细胞内TC、CE含量 ,降低CE/TC比值 ,且有一定剂量依赖性。普罗布考可明显减少泡沫细胞内TC、CE含量 ,但无剂量依赖性 ,对CE/TC比值亦无明显影响。结论 洛伐他汀可促进泡沫细胞内胆固醇外流、降低细胞内胆固醇含量 ,减轻泡沫细胞化。普罗布考可降低细胞内胆固醇含量但对泡沫细胞化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洛伐他汀 普罗布考 胆固醇外流 斑块消退
下载PDF
羟乙基葛根素对脑星形胶质细胞氧化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6
17
作者 张斌 魏欣冰 +3 位作者 刘慧青 王立祥 孙茹 张岫美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目的研究羟乙基葛根素对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氧化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第4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以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3H]-谷氨酸摄取法测定细胞摄取功能,比色法测定细胞内超氧... 目的研究羟乙基葛根素对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氧化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第4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以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3H]-谷氨酸摄取法测定细胞摄取功能,比色法测定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羟乙基葛根素可明显降低过氧化氢(H2O2)损伤所致的星形胶质细胞LDH的释放、降低细胞凋亡率、增加谷氨酸摄取率、使细胞内MDA含量减少而SOD活性增加。结论羟乙基葛根素可改善星形胶质细胞的神经营养功能、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羟乙基葛根素
下载PDF
氯沙坦对血管紧张素II致培养的牛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5
18
作者 刘慧青 张岫美 魏欣冰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 观察氯沙坦对血管紧张素II(AngII)致牛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BCMECs)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培养的BCMECs乳酸脱氢酶 (LDH)的漏出量 ,流式细胞仪测定BCMECs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的表达量 ,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射... 目的 观察氯沙坦对血管紧张素II(AngII)致牛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BCMECs)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培养的BCMECs乳酸脱氢酶 (LDH)的漏出量 ,流式细胞仪测定BCMECs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的表达量 ,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BCMECs上清液中一氧化氮 (NO)和内皮素 1(ET1 )的含量。结果 AngII呈剂量依赖性增加BCMECsLDH漏出、NO和ET1 释放及ICAM 1表达 ,氯沙坦对此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氯沙坦抑制AngII致体外培养BCMECs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紧张素Ⅱ 氯沙坦 AT1受体 分光光度计 放射免疫法 硝酸还原酶法
下载PDF
绞股蓝总皂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3
19
作者 曹晓勍 张岫美 +2 位作者 魏欣冰 王立祥 刘慧青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99-502,共4页
目的 观察绞股蓝总皂苷对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损伤NO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法(MCAO)造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测定脑亚细胞器内NO含量的变化并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脑亚细胞器... 目的 观察绞股蓝总皂苷对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损伤NO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法(MCAO)造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测定脑亚细胞器内NO含量的变化并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脑亚细胞器内NO含量显著升高 ,海马CA1区存活的锥体细胞数显著降低。绞股蓝总皂苷能显著降低脑亚细胞器内NO含量 ,升高海马CA1区存活的锥体细胞数。结论 绞股蓝总皂苷通过降低NO的毒性 ,发挥保护脑组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绞股蓝总皂苷 一氧化氮 急性局灶性脑缺血
下载PDF
羟乙基葛根素对过氧化氢致牛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英文) 被引量:15
20
作者 光红梅 张岫美 +3 位作者 李应全 魏欣冰 王姿颖 刘彗青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0-224,共5页
目的 研究牛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CMEC)过氧化损伤机制并探讨羟乙基葛根素对牛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MTT法和LDH活性检测测定BCMEC的损伤;倒置相差显微镜下一般形态学观察、透射电子显微镜超微结构观察及流式细胞术测... 目的 研究牛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CMEC)过氧化损伤机制并探讨羟乙基葛根素对牛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MTT法和LDH活性检测测定BCMEC的损伤;倒置相差显微镜下一般形态学观察、透射电子显微镜超微结构观察及流式细胞术测定BCMEC凋亡变化。结果 H2O2(200μmol·L-1)损伤BCMEC后,细胞存活率下降,LDH释放增加,羟乙基葛根素和edaravone可减轻此损伤。H2O2(100μmol·L-1)可诱导BCMEC凋亡, 羟乙基葛根素和edaravone对此有保护作用。结论羟乙基葛根素和edaravone对H2O2导致的BCMEC坏死和凋亡 有保护作用,该作用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乙基葛根素 牛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 细胞凋亡 抗过氧化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