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部分乙型脑炎患者中西尼罗病毒感染的研究
1
作者 苏祥 刘志荣 +6 位作者 刘建伟 刘长梅 温红玲 宋艳艳 宋修光 于学杰 赵丽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5期425-429,共5页
目的 研究山东省是否存在西尼罗病毒(WNV)感染.方法 收集山东省部分地区2013年242例临床诊断为流行性乙型脑炎(JE)患者的样本共计272份(急性期血清和脑脊液214份、恢复期血清58份).利用逆转录PCR检测急性期样本中乙型脑炎病毒(JE... 目的 研究山东省是否存在西尼罗病毒(WNV)感染.方法 收集山东省部分地区2013年242例临床诊断为流行性乙型脑炎(JE)患者的样本共计272份(急性期血清和脑脊液214份、恢复期血清58份).利用逆转录PCR检测急性期样本中乙型脑炎病毒(JEV)和WNV的RNA,并对阳性样本进行病毒分离,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样本中JEV和WNV的IgM和IgG抗体.对JEV-IgM和WNV-IgM、JEV-IgG和WNV-IgG抗体出现交叉反应的样本进一步检测其抗体效价.将下列两种结果视为WNV感染可疑病例:①两种病毒抗体检测均阳性的样本:抗体效价WNV-IgM/JEV-IgM≥4或WNV-IgG/JEV-IgG≥4者.②WNV-IgM(+)、JEV-IgM(-)或WNV-IgG(+)、JEV-IgG(-)的样本.结果 214份急性期样本中有4份JEV RNA的RT-PCR结果(+),未扩增出WNVRNA,未分离到病毒.急性期样本中,JEV-IgM阳性率为99.07%(212/214),WNV-IgM阳性率为35.05% (75/214),交叉反应率为34.58% (74/214);恢复期样本中,JEV-IgG阳性率为55.17% (32/58),WNV-IgG阳性率为46.55% (27/58),交叉反应率为为31.03% (18/58);WNV感染可疑病例15例.结论 山东部分地区2013年JE患者中可能存在WNV感染病例,但本次研究的结果不能完全支持山东省存在WNV流行的情况,提示在该地区加强JE防控的同时应增加WNV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炎病毒 日本 西尼罗病毒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抗体效价
原文传递
西尼罗病毒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苏祥 赵丽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6期559-562,共4页
西尼罗病毒(WestNilevirus,WNV)是一种嗜神经性虫媒病毒,属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与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virus,JEV)、圣路易斯脑炎病毒(St.Louisencephal-itisvirus,SLEV)、墨... 西尼罗病毒(WestNilevirus,WNV)是一种嗜神经性虫媒病毒,属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与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virus,JEV)、圣路易斯脑炎病毒(St.Louisencephal-itisvirus,SLEV)、墨累山谷脑炎病毒(Murray Valleyencephalitis virus,MVEV)、罗西奥病毒(Rociovirus)同属乙型脑炎血清群,WNV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称为西尼罗热(WestNilefever,W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尼罗病毒 乙型脑炎病毒 急性传染病 虫媒病毒 嗜神经性 黄病毒科 黄病毒属 西尼罗热
原文传递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致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柱 刘畅 +3 位作者 秦泽明 温红玲 黄涛 赵丽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研究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SFTSV)感染致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形式, 并进一步于蛋白水平探讨细胞焦亡的存在, 为研究SFTSV致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目的研究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SFTSV)感染致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形式, 并进一步于蛋白水平探讨细胞焦亡的存在, 为研究SFTSV致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用不同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MOI)SFTSV感染Vero细胞, 逐日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 CPE), 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LDH释放试验检测细胞膜受损情况, 以判定病毒的最佳感染量与细胞死亡时间。使用不同PCD抑制剂分别对Vero细胞进行预处理后感染SFTSV, 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 判断SFTSV致PCD死亡形式。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焦亡相关蛋白的含量, 进一步探讨焦亡的存在。结果 SFTSV以MOI=10感染Vero细胞后48 h、72 h为后续实验最佳感染量与时间, 此时细胞CPE明显, 细胞活力降至对照组的51%、41%(P<0.001、P<0.001), LDH释放量达最大酶活性释放孔的24%、37%, 为对照组LDH释放量的3.8、3.4倍(P<0.001、P<0.001)。不同PCD抑制剂对SFTSV致细胞死亡抑制结果显示, 泛caspase抑制剂和受体相互作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3, RIP3)抑制剂在48 h、72 h均有抑制作用, 48 h其细胞活力为病毒对照组的2.1、1.6倍, 72 h为2.3、1.7倍, 且泛caspase抑制剂的作用显著高于其他抑制剂组, caspase-1、caspase-3抑制剂仅在48 h有抑制作用, 细胞活力为病毒对照组的1.5、1.3倍。SFTSV感染Vero细胞后, 随着时间延长, caspase-1、IL-1β的表达量逐渐增加, 至48 h分别达对照组的3.4、9.5倍(P<0.001、P<0.001)。结论 SFTSV感染Vero细胞可导致多种形式PCD, 包括凋亡、焦亡、程序性坏死, 且PCD过程中可检测到焦亡相关蛋白活化, 进一步探讨了焦亡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 细胞程序性死亡 细胞焦亡
原文传递
山东某高校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免疫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高文花 苏祥 +3 位作者 杨奕 秦泽明 李昕 赵丽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3期237-239,共3页
目的 研究大学生乙肝疫苗接种率及HBsAg、抗-HBs检出率,为大学新生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以某高校2016年新入学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HBsAg和抗-HBs.结果 728名研究对象乙肝疫苗... 目的 研究大学生乙肝疫苗接种率及HBsAg、抗-HBs检出率,为大学新生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以某高校2016年新入学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HBsAg和抗-HBs.结果 728名研究对象乙肝疫苗接种率80.8%,城市高于农村(P <0.005).HBsAg阳性率为3.4%,城市、农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HBs阳性率为65.2%,城市高于农村(P<0.05).有接种史者抗-HBs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接种史者(P <0.005),以上各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结合大学新生接种史和HBsAg、抗-HBs检测结果,进行乙肝疫苗加强;同时,应加强农村地区预防接种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乙肝疫苗 接种率 HBsAg 抗-HBS
原文传递
HAD及非HAD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来源的HIV-1 Nef蛋白对U87细胞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单晓宇 曹馨月 +5 位作者 郑文慧 郭帅志 温红玲 王志玉 黄涛 赵丽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研究HIV-1 Nef蛋白氨基酸位点变异对其抑制神经细胞自噬的影响,探讨Nef蛋白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机制。方法分别扩增和克隆1例HIV相关性痴呆(HIV-associated dementia,HAD)患者(H)及1例非AIDS HAD患者(N)中枢神经系统颞叶(temporal ... 目的研究HIV-1 Nef蛋白氨基酸位点变异对其抑制神经细胞自噬的影响,探讨Nef蛋白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机制。方法分别扩增和克隆1例HIV相关性痴呆(HIV-associated dementia,HAD)患者(H)及1例非AIDS HAD患者(N)中枢神经系统颞叶(temporal cortex,TC)部位的HIV-1 nef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研究氨基酸位点变异;构建H-TC和N-TC来源的Nef真核表达载体p EGFP-N1-nef,并分别转染U87细胞,观察绿色荧光蛋白并初步判断Nef蛋白表达情况;同时Western blot检测U87细胞Nef蛋白及细胞自噬标记蛋白LC3-Ⅱ、p62蛋白的表达,分析不同来源的Nef对U87细胞自噬的影响。结果PCR扩增并构建H-TC及N-TC nef基因克隆载体pMD-19T-nef,测序证实为HIV-1B亚型,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H-TC与N-TC关键氨基酸位点存在差异;成功构建pEGFP-N1-nef重组质粒,在U87细胞内表达Nef蛋白,转染后48 h Nef蛋白表达量最高;Western blot结果分析表明,LC3-Ⅱ蛋白的表达量在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764,P=0.001),两组细胞中LC3-Ⅱ含量较低,Western blot未能检测到。,空白组与空载体组之间LC3-Ⅱ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9),H-TC、N-TC及阳性对照CQ组LC3-Ⅱ表达升高,与空白对照或空载体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P=0.039,P=0.031),且H-TC组LC3-Ⅱ的表达量高于N-TC组(P=0.023);H-TC、N-TC及阳性对照CQ组p62蛋白的表达量较空白对照或空载体组有所升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49,P=0.163)。结论HAD及非HAD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中HIV-1 Nef氨基酸位点存在差异,对U87细胞自噬的影响也因此不同,H-TC来源的Nef诱导自噬标记蛋白LC3-Ⅱ表达的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相关性痴呆 HIV-1 NEF 自噬标记蛋白LC3-Ⅱ 自噬标记蛋白p62
原文传递
HIV相关脑病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来源的HIV-1Tat蛋白对HUVECs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郑文慧 秦泽明 +6 位作者 李昕 曹馨月 单晓宇 温红玲 王志玉 黄涛 赵丽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6期561-565,共5页
目的在原核细胞中表达并纯化HIV相关脑病(HIV-associated dementia,HAD)患者基底核(basal ganglia,BG)来源HIV-1Tat蛋白,研究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活性的影响。方法以本室保存的重组质... 目的在原核细胞中表达并纯化HIV相关脑病(HIV-associated dementia,HAD)患者基底核(basal ganglia,BG)来源HIV-1Tat蛋白,研究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活性的影响。方法以本室保存的重组质粒pGEX-KG-tat为模板扩增tat,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2a-tat。转化BL21(DE3)并用IPTG诱导表达Tat蛋白。Tat蛋白经镍亲和层析柱和凝胶过滤预装柱纯化、SDS-PAGE和Western blot(WB)鉴定后浓缩,测定BCA蛋白浓度,cck-8检测不同浓度Tat对HUVECs活性的影响。结果在BL21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得到了纯度较高的Tat蛋白,BCA测定浓度为0.47mg/ml。随着Tat浓度的增加,HUVECs活性逐渐降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100ng/ml、200ng/ml两组细胞活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00ng/ml、400ng/ml、500ng/ml、1000ng/ml四组细胞活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四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核细胞中高效表达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HIV-1Tat蛋白,浓度达到300ng/ml可显著降低HUVECs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相关脑病 HIV-1tat 蛋白纯化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细胞活性
原文传递
HIV-1 Tat蛋白对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氧化应激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郭帅志 黄涛 赵丽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2期217-220,共4页
HIV-1可穿过血脑屏障,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疾病。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在不同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当机体遭受各种有害刺激时,体内氧化系统和抗氧化系统的调控水平失衡,产生大量活性氧(... HIV-1可穿过血脑屏障,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疾病。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在不同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当机体遭受各种有害刺激时,体内氧化系统和抗氧化系统的调控水平失衡,产生大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从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组织损伤。HIV-1感染细胞后释放的反式转录激活因子Tat蛋白对于脑组织的损伤具有重要作用,它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产生ROS,使机体处于慢性氧化应激状态,加重疾病的发展。本文就HIV-1 Tat蛋白对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氧化应激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TAT蛋白 氧化应激 血管内皮细胞 神经细胞
原文传递
HIV-1 Tat蛋白对血脑屏障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郑文慧 赵丽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4期422-425,共4页
HIV-1感染机体后,可作用于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相关细胞,引起其结构和功能异常,这有利于HIV-1入侵中枢神经系统。损伤BBB的分子机制有多种,其中Tat蛋白作为HIV-1反式转录激活因子,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周细胞和... HIV-1感染机体后,可作用于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相关细胞,引起其结构和功能异常,这有利于HIV-1入侵中枢神经系统。损伤BBB的分子机制有多种,其中Tat蛋白作为HIV-1反式转录激活因子,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降低紧密连接蛋白表达。而且一些化学物质如甲基苯丙胺,可协同HIV-1 Tat蛋白损伤BBB。本文就HIV-1 Tat蛋白对BBB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TAT 蛋白 血脑屏障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人神经丝中分子量亚单位多肽的免疫原性及其抗体的特异性
9
作者 李昕 刘建伟 +7 位作者 薛皓 郑文慧 郑雯 秦泽明 温红玲 周晓莹 王志玉 赵丽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8-63,共6页
目的研究人神经丝中分子量亚单位多肽(NFM)的免疫原性及其抗体的特异性,为NFM单克隆抗体(Mc Ab)的制备及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方法分析人、大鼠、小鼠NFM氨基酸序列,选择人NFM 4段肽P1、P2、P3、P4,人工合成并与匙孔槭血蓝蛋白... 目的研究人神经丝中分子量亚单位多肽(NFM)的免疫原性及其抗体的特异性,为NFM单克隆抗体(Mc Ab)的制备及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方法分析人、大鼠、小鼠NFM氨基酸序列,选择人NFM 4段肽P1、P2、P3、P4,人工合成并与匙孔槭血蓝蛋白(KLH)偶联,免疫小鼠收获血清,ELISA检测抗体效价,用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化(IHC)检测各抗体与人、大鼠、小鼠及体外表达的NFM的反应性。结果 4种多肽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产生了高效价抗体,IHC结果显示,4种抗体均能与人脑组织胶质瘤、大鼠和小鼠脑组织中的NFM反应,Wesn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抗P1、P4抗体可与人脑组织胶质瘤、大鼠和小鼠脑组织中NFM反应,抗P1抗体出现2个条带;抗P1、P2、P3抗体均能与原核表达的NFM反应。结论所选择4段多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小鼠所产生抗体能与人、大鼠和小鼠脑组织及体外表达的NFM反应,可进一步用于NFM Mc Ab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分子量神经丝亚单位 多肽 免疫原性 抗体特异性
原文传递
ADC患者体内HIV-1gp120基因的变异及其对U87细胞合成PDGF-BB与MCP-1的影响
10
作者 秦泽明 刘建伟 +6 位作者 苏祥 李昕 杨奕 温红玲 宋艳艳 黄涛 赵丽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6期-,共5页
目的 探讨HIV-1gp120在HIV-1入侵中枢神经系统(CNS)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扩增1例艾滋病痴呆综合征(ADC)患者外周主动脉周淋巴结(PL)和CNS颞叶灰白质连接处(TGWJ)、脑室周围组织(PV)的HIV-1 gp120基因,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构建真核表达载体... 目的 探讨HIV-1gp120在HIV-1入侵中枢神经系统(CNS)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扩增1例艾滋病痴呆综合征(ADC)患者外周主动脉周淋巴结(PL)和CNS颞叶灰白质连接处(TGWJ)、脑室周围组织(PV)的HIV-1 gp120基因,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gp120,在U87细胞中表达gp120蛋白,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荧光强弱判断gp120表达;同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U87细胞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含量.结果 gp120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3个部位的HIV-1均为巨噬细胞嗜性,CNS来源的TGWJ和PV的HIV-1使用CCR5受体,与神经致病性有关.成功构建pEGFP-gp120表达载体,并在U87细胞中表达了gp120蛋白,转染后48 h蛋白表达量最高.ADC患者不同部位来源的gp120蛋白对U87细胞PDGF-BB水平无影响(P>0.05),但能增强其MCP-1的分泌水平,且来自外周PL的gp120对MCP-1的升高作用较CNS更显著(P<0.05).结论 ADC患者CNS gp120的变异提高了其对CNS环境的适应能力,与HIV的神经致病性有关;gp120蛋白可刺激U87细胞分泌MCP-1,而且外周来源的gp120作用较强,利于HIV-1入侵C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痴呆综合征 HIV-1 GP120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胶质瘤细胞U87
原文传递
病毒感染致细胞焦亡及其分子机制
11
作者 杨柱 黄涛 赵丽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5期620-624,共5页
细胞焦亡是一种基因调控的炎性细胞死亡,其依赖于炎性小体的形成与活化,随后切割pro-IL-1β、pro-IL-18与焦孔素D蛋白(GSDMD),后者在细胞膜上形成孔道,最终导致细胞肿胀破裂、炎性因子释放。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细胞可识别感染信号产生焦... 细胞焦亡是一种基因调控的炎性细胞死亡,其依赖于炎性小体的形成与活化,随后切割pro-IL-1β、pro-IL-18与焦孔素D蛋白(GSDMD),后者在细胞膜上形成孔道,最终导致细胞肿胀破裂、炎性因子释放。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细胞可识别感染信号产生焦亡,有利于清除入侵的病原体,然若炎性小体过度激活,也会引起不同程度机体损伤;病毒也可通过多种机制对焦亡过程进行抑制,以利于自身复制。焦亡过程中,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可调控细胞焦亡,与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病毒感染导致的细胞焦亡,可为病毒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探索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 细胞焦亡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HIV-1 Nef蛋白神经毒性研究进展
12
作者 单晓宇 赵丽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6期667-670,共4页
HIV-1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的病原体,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病变,如HIV相关神经认知障碍(HIV-associated neurocognitive disorder,HAND)。... HIV-1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的病原体,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病变,如HIV相关神经认知障碍(HIV-associated neurocognitive disorder,HAND)。Nef(negative factor)蛋白是HIV-1病毒早期蛋白之一,在HIV-1神经致病性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Nef对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的影响、对神经元的直接及间接损伤作用3个方面综述了Nef的神经毒性及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免疫缺陷病毒-1 NEF蛋白 神经毒性 血脑屏障 星形胶质细胞
原文传递
山东临沂部分县区花生收获前后黄曲霉毒素B_1污染情况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苏祥 刘建伟 +5 位作者 韩小敏 秦泽明 温红玲 宋艳艳 李凤琴 赵丽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9期3551-3555,共5页
目的了解花生从收获前到收获、储存期间黄曲霉毒素B1(AFB1)污染的环节,为预防花生AFB1的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在山东临沂市选择花生种植范围较广的5个县,分别于收获前1~2周、收获时、收获晾干后1个月和储存3个月采集花生样本... 目的了解花生从收获前到收获、储存期间黄曲霉毒素B1(AFB1)污染的环节,为预防花生AFB1的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在山东临沂市选择花生种植范围较广的5个县,分别于收获前1~2周、收获时、收获晾干后1个月和储存3个月采集花生样本共260份,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花生AFB1的污染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60份花生样品中,收获前、收获时样品中AFB1均小于2μg/kg,收获晾干后1个月和储存3个月各有1份样品AFB1含量严重超标,分别是81.07μg/kg和为254.27μg/kg,阳性率均为1.27%;总阳性率为0.77%。结论 2014年临沂部分地区花生中AFB1阳性率较低,污染主要发生在收获后的晾晒和储存期,提示科学晾晒和储存是预防花生AFB1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黄曲霉毒素B1 酶联免疫法 污染调查
下载PDF
艾滋病痴呆综合征患者HIV-1 Vpr基因多态性及氨基酸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昕 张维嘉 +7 位作者 郑文慧 曹馨月 单晓宇 郑雯 黄涛 温红玲 王志玉 赵丽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 研究艾滋病痴呆综合征(AIDS dementia complex,ADC)患者体内不同部位来源的HIV-1 Vpr基因突变及其氨基酸序列的改变,为HIV-1神经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取1例ADC患者外周(淋巴结、脾脏、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脑膜、额... 目的 研究艾滋病痴呆综合征(AIDS dementia complex,ADC)患者体内不同部位来源的HIV-1 Vpr基因突变及其氨基酸序列的改变,为HIV-1神经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取1例ADC患者外周(淋巴结、脾脏、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脑膜、额叶灰质、额叶白质、颞叶皮质、基底核)共8个部位的尸检标本基因组DNA,巢式PCR扩增并克隆HIV-1 Vpr基因,与克隆载体pMD19-T连接,转化大肠杆菌DH5α后,分别挑取5个阳性菌落进行Vpv基因测序,测序结果通过MEGA6生成系统进化树并计算基因距离,SNAP进行同义/非同义替换值(ds/dn)的计算并分析氨基酸位点的改变.结果 该病例感染的病毒是HIV-1 B亚型,分离自ADC患者不同组织的HIV-1 Vpr基因序列存在差异,其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HIV-1 Vpr基因序列在系统进化树中相互交织在一起,中枢和外周与HXB2 Vpr基因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HIV-1 Vpr基因序列的ds/dn=3.3749.与标准序列相比,该病例的HIV-1 Vpr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有22个位点发生了变异,并且中枢各部位部分氨基酸位点的变异与外周不同.结论 ADC患者体内HIV-1 Vpr序列存在变异,且在外周和中枢不同部位中的变异不同,这些变异导致Vpr氨基酸位点的改变对Vpr蛋白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及在AD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 VPR 艾滋病痴呆综合征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HIV-1 Vpr蛋白对小鼠神经瘤母细胞N2a活性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15
作者 曹馨月 单晓宇 +4 位作者 郑文慧 郭帅志 秦泽明 温红玲 赵丽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5期489-494,共6页
目的探讨HIV-1 Vpr蛋白对小鼠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巢式PCR扩增了1例HIV相关痴呆(HIV associated dementia,HAD)和1例非HAD的艾滋病患者脾(spleen,SPL)、脑膜(meninges,MG)共4个部位的HIV-1 vpr基因测序,对基因序列和氨基酸位点进... 目的探讨HIV-1 Vpr蛋白对小鼠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巢式PCR扩增了1例HIV相关痴呆(HIV associated dementia,HAD)和1例非HAD的艾滋病患者脾(spleen,SPL)、脑膜(meninges,MG)共4个部位的HIV-1 vpr基因测序,对基因序列和氨基酸位点进行分析。构建pEGFP-N1-vpr真核表达载体,脂质体法转染N2a细胞,Western blot检测Vpr蛋白在N2a细胞中的表达,流式细胞术研究了不同来源的Vpr蛋白对N2a细胞活性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PCR扩增出HIV-1 vpr基因,序列分析显示vpr基因序列属于HIV-1B亚型,HAD和非HAD患者中枢来源的Vpr蛋白在C末端84、86和87位存在氨基酸位点的突变;Vpr蛋白可抑制神经细胞活性,导致G2周期阻滞,不同来源的Vpr作用存在差异,HAD患者MG来源的Vpr蛋白,表现出更强的抑制细胞活性和G2周期阻滞能力。结论Vpr蛋白关键氨基酸位点的变异可致其生物学功能的明显改变,其在HAD发病机制中的意义仍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 Vpr蛋白 HIV相关性痴呆 G2周期阻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