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4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今世界苹果产业发展趋势及我国苹果产业优质高效发展意见 被引量:305
1
作者 陈学森 韩明玉 +6 位作者 苏桂林 刘凤之 过国南 姜远茂 毛志泉 彭福田 束怀瑞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8-604,共7页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苹果产业水平,缩小与国外的差距,实现优质高效发展,全面概述了欧美等世界苹果生产先进国家的共同特点,即大群体、大区试、大品种、大苗木、大行距、大密度、大角度、大授粉、大规模、集约化、区域化、机械化、设施化...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苹果产业水平,缩小与国外的差距,实现优质高效发展,全面概述了欧美等世界苹果生产先进国家的共同特点,即大群体、大区试、大品种、大苗木、大行距、大密度、大角度、大授粉、大规模、集约化、区域化、机械化、设施化、标准化、技术简化、安全化、组织化、一体化、多样化、高投入、高有机、高光效、高产量、高优率、高效益、矮化性、一致性及早果性,代表了当今世界苹果产业发展趋势;总结了我国苹果产业30a的主要经验、教训及及存在的问题,初步提出了我国苹果产业优质高效发展的意见:(1)重视体制机制创新,优化产业发展环境;(2)重视野生资源利用,创制苹果特色品种;(3)探讨品质形成机理,有效调控苹果品质;(4)规范肥水病虫管控,确保苹果质量提升;(5)构建中国栽培模式,实施苹果双万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产业 发展趋势 世界 中国
下载PDF
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超高产夏玉米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68
2
作者 杨吉顺 高辉远 +4 位作者 刘鹏 李耕 董树亭 张吉旺 王敬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26-1233,共8页
在67500、90000和112500株hm^(-2) 3个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密度和行距配置对超高产夏玉米品种登海701产量和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籽粒产量、叶面积指数(LAI)、光合有效辐射(PAR)上层截获率、群体光合(CAP)和群体... 在67500、90000和112500株hm^(-2) 3个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密度和行距配置对超高产夏玉米品种登海701产量和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籽粒产量、叶面积指数(LAI)、光合有效辐射(PAR)上层截获率、群体光合(CAP)和群体呼吸(CR)、干物质积累量均提高;而叶绿素含量、穗位叶层和下层PAR截获率则降低。在67500株hm^(-2)下,宽窄行与等行距处理相比无显著优势。但在90000株hm^(-2)和112500株hm^(-2)密度下,80cm+40cm行距处理的产量、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含量、穗位叶层的PAR截获率、花后群体光合速率(CAP)平均值均显著高于其他行距处理(等行距、70cm+50cm和90cm+30cm);而群体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的比值(CR/TCAP)则显著低于其他行距处理。说明在较高密度条件下,80cm+40cm的宽窄行配置有助于扩大光合面积、增加穗位叶层的光合有效辐射、提高群体光合速率、减少群体呼吸消耗,从而提高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密度 行距配置 光分布 群体光合
下载PDF
产量15000kg·ha^(-1)以上夏玉米灌浆期间的光合特性 被引量:216
3
作者 黄振喜 王永军 +7 位作者 王空军 李登海 赵明 柳京国 董树亭 王洪军 王军海 杨今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898-1906,共9页
【目的】探讨产量15000kg·ha-1以上夏玉米籽粒灌浆期的光合特性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方法】在多年高产试验基础上,选用3个具有高产潜力的玉米杂交种,采用78000株/ha的密度大田种植。以地上生物量及其分配、果穗叶的光合特征参... 【目的】探讨产量15000kg·ha-1以上夏玉米籽粒灌浆期的光合特性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方法】在多年高产试验基础上,选用3个具有高产潜力的玉米杂交种,采用78000株/ha的密度大田种植。以地上生物量及其分配、果穗叶的光合特征参数来评价产量15000kg·ha-1以上的夏玉米光合生理活性;以Richards模型拟合籽粒灌浆过程。【结果】3个玉米杂交种均可实现15000kg·ha-1以上的高产,以先玉335(XY335)产量最高。对籽粒产量形成的Richards解析表明,籽粒灌浆启动快且高灌浆速率持续时间和生长活跃期(50d以上)长的杂交种更容易实现高产。产量15000kg·ha-1以上3个杂交种表现出灌浆前期净光合速率、PEPCase活性和RuBPCase活性较高,后期净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缓慢的特点,整个灌浆期间叶绿素a/b比值始终较高。3个杂交种中XY335叶片光合生理活性最高,净光合速率和叶面积的高值持续期分别达50d和60d以上。【结论】在玉米高产高密度栽培条件下,重视叶片的光合生理活性的改善可提高光能利用效率,维持较高灌浆速率和较长活跃生长期,实现15000kg·ha-1以上的高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超高产 籽粒灌浆 光合特性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麦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98
4
作者 田慎重 宁堂原 +3 位作者 王瑜 李洪杰 仲惟磊 李增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73-378,共6页
通过两个生长季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及其交互效应对小麦全生育期0~20cm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不同生育时期0~20cm土层有机碳含量呈明显的动态变化;秸秆还田各处理的有机碳含量都高于无秸秆还田处理;保护... 通过两个生长季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及其交互效应对小麦全生育期0~20cm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不同生育时期0~20cm土层有机碳含量呈明显的动态变化;秸秆还田各处理的有机碳含量都高于无秸秆还田处理;保护性耕作措施土壤有机碳增加量显著高于传统翻耕.除传统翻耕处理外,各处理0~10cm土层的有机碳含量都高于10~20cm土层,秸秆还田各处理0~10cm土层有机碳含量表现为深松(PS)>旋耕(PR)>免耕(PZ)>耙耕(PH)>传统翻耕(PC),而10~20cm土层表现为传统翻耕(PC)>深松(PS)>旋耕(PR)>耙耕(PH)>免耕(PZ),说明保护性耕作措施能提高0~10cm土层的有机碳含量.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耕作因素、秸秆因素和两者交互效应在不同生育期对0~20cm土层的有机碳含量都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秸秆还田 土壤有机碳 冬小麦
原文传递
种植密度对高产夏玉米登海661产量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64
5
作者 刘伟 张吉旺 +5 位作者 吕鹏 杨今胜 刘鹏 董树亭 李登海 孙庆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01-1307,共7页
选用玉米品种登海661和农大108,设置不同种植密度,研究高产条件下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增加后群体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单株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反之。登海661在9.0万株hm?2时充分发... 选用玉米品种登海661和农大108,设置不同种植密度,研究高产条件下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增加后群体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单株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反之。登海661在9.0万株hm?2时充分发挥了生长潜能,可获高产。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开花期和乳熟期茎秆干物质积累量的降幅大于叶片,主要影响茎秆干物质积累;成熟期茎秆干物质积累量降幅小于叶片,主要影响叶片干物质积累。乳熟期以后茎秆和叶片的干物质输出率均随种植密度增加显著减少,茎秆的贡献率随种植密度增加显著减少,而叶片的贡献率,随种植密度增加显著增加。密度3.0~9.0万株hm?2时茎秆对籽粒干物质积累量贡献率大,10.5~13.5万株hm?2时叶片对籽粒库建成影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夏玉米 种植密度 产量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下载PDF
少免耕对灌溉农田冬小麦/夏玉米作物水、肥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47
6
作者 江晓东 李增嘉 +3 位作者 侯连涛 王芸 王雪 颜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20-24,共5页
土壤耕作可影响土壤硝态氮的淋失、土壤的贮水量和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为了研究少免耕在冬小麦套作夏玉米一年两熟灌溉农田对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采用了5种土壤耕作体系(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常规耕作秸秆... 土壤耕作可影响土壤硝态氮的淋失、土壤的贮水量和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为了研究少免耕在冬小麦套作夏玉米一年两熟灌溉农田对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采用了5种土壤耕作体系(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常规耕作秸秆还田、旋耕秸秆还田、缺口圆盘耙耕秸秆还田、免耕秸秆覆盖)在山东龙口进行了田间试验。利用烘干法测定了土壤含水率,利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了土壤硝态氮的含量。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耕作,少耕特别是旋耕还田方式能够增加土壤贮水量、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全年作物产量,提高土壤0~60cm层次硝态氮含量、减少硝态氮的淋失。以旋耕还田为主的耕作体系可以在该地区应用,而免耕覆盖则不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免耕 灌溉 作物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土壤硝态氮
下载PDF
我国玉米主产区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及其效果 被引量:151
7
作者 王如芳 张吉旺 +1 位作者 董树亭 刘鹏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04-1510,共7页
在我国东北春玉米区、华北玉米区、西南玉米区3个玉米主产区,共125个县、720个村,采用问卷调查和用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玉米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及其效果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玉米秸秆资源利用方式中,以秸秆还田、饲料和燃料占绝大多数... 在我国东北春玉米区、华北玉米区、西南玉米区3个玉米主产区,共125个县、720个村,采用问卷调查和用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玉米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及其效果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玉米秸秆资源利用方式中,以秸秆还田、饲料和燃料占绝大多数,研究区域内平均分别占30.8%、26.2%和24.6%.其中东北春玉米区从大到小依次为燃料、饲料和秸秆还田,分别占35.4%、30.8%和19.8%;华北玉米区依次为秸秆还田、饲料和燃料,分别占43.6%、19.9%和17.9%;西南玉米区依次为秸秆还田、饲料和燃料,分别占29.0%、27.9%和20.5%.在研究区域内秸秆焚烧比例均较小,占12.8%;工业原料比例最小,占0.7%.秸秆还田可增加作物产量,东北、华北、西南玉米产区秸秆还田的作物产量分别平均增加632.0、371.6和290.4 kg.hm-2;还可改良土壤状况、减少化肥和有机肥的施入量,其中有机肥施入量减少20%~30%,氮肥减少16%~30%,磷肥减少24%~34%,钾肥减少33%~38%.不同产量水平地块,作物产量随秸秆产量、还田量和还田比例增加而增大.但由于秸秆还田机械不配套,还田质量差,增加了整地除草难度,加重某些病虫害发生,影响后茬作物苗期生长,仍需进行相关配套技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秸秆资源 利用途径 玉米主产区
原文传递
不同小麦品种对低温胁迫的反应及抗冻性评价 被引量:148
8
作者 王树刚 王振林 +5 位作者 王平 王海伟 李府 黄玮 武玉国 尹燕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64-1072,共9页
以济麦19、济麦21、济南17等15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对其在低温胁迫条件下功能叶和叶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与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以功能叶各项指标的抗... 以济麦19、济麦21、济南17等15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对其在低温胁迫条件下功能叶和叶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与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以功能叶各项指标的抗冻系数作为衡量抗冻性的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其抗冻性进行综合评价。低温胁迫条件下,不同冬小麦品种起身拔节期功能叶和叶鞘中SOD活性、POD活性和CAT活性均不同程度地上升,MDA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下降。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将15个冬小麦品种划分为3类:济麦19、山农8355属强抗冻类型;山农664、泰山9818、济麦21、济麦22、烟农24、烟农19、烟农21、汶农6号、鲁麦21、济南17属中度抗冻类型;其余3个品种(泰山23、聊麦18、临麦2号)属弱抗冻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冻性 生理指标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生物特性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2
9
作者 王芸 韩宾 +5 位作者 史忠强 邵国庆 江晓东 宁堂原 焦念元 李增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0-122,142,共4页
大田试验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生物量、活跃微生物量、土壤呼吸、呼吸商、土壤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活跃微生物量,深松耕还田能显著提高土壤活跃微生物量。随耕作作业之后时间的推迟,活跃生物... 大田试验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生物量、活跃微生物量、土壤呼吸、呼吸商、土壤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活跃微生物量,深松耕还田能显著提高土壤活跃微生物量。随耕作作业之后时间的推迟,活跃生物量减小。秸秆还田初期(小麦越冬期)能显著提高土壤呼吸作用,提高99.7%;后期(小麦播种期)能显著降低土壤呼吸,降低16.6%。随耕作作业之后时间的推迟,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都会减少农田向大气中CO2的排放,减少土壤碳库的亏损。深松耕还田显著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土壤呼吸和土壤活跃微生物量是衡量土壤微生物特性和土壤酶的较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微生物量碳 活跃微生物量 土壤呼吸 土壤酶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黄茶香气成分 被引量:137
10
作者 刘晓慧 张丽霞 +1 位作者 王日为 王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239-243,共5页
建立黄茶香气的分析方法,探讨固相微萃取技术在黄茶香精油制备上的应用,研究固相微萃取头种类、温度、吸附和解吸时间对黄茶香气物质种类和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DVB-CAR-PDMS固相微萃取头,在80℃下吸附1h,能达到最佳吸附效果;吸附... 建立黄茶香气的分析方法,探讨固相微萃取技术在黄茶香精油制备上的应用,研究固相微萃取头种类、温度、吸附和解吸时间对黄茶香气物质种类和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DVB-CAR-PDMS固相微萃取头,在80℃下吸附1h,能达到最佳吸附效果;吸附的香气物质在GC-MS进样口内经230℃热脱附1min,共检测出108种黄茶香气成分,其物质种类由高到低依次为烃类32种、酯类20种、醇和醛类各17种、酮类8种、含氧和含氮化合物各4种、酸类3种、含硫化合物2种、酚类1种;其含量以脂肪族烃、醛类较多,而萜烯类以及芳香族化合物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黄茶 香气成分
下载PDF
土壤耕作及秸秆还田对冬小麦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1
11
作者 韩宾 李增嘉 +3 位作者 王芸 宁堂原 郑延海 史忠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8-53,共6页
该文研究了土壤耕作、秸秆还田两项技术措施及其交互效应对冬小麦群体发育动态、冬小麦产量形成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常规耕作、免耕、耙耕、深松4种土壤耕作技术与无秸秆还田、秸秆全量粉碎还田两种秸秆还田量构成8个处理,并对不同处... 该文研究了土壤耕作、秸秆还田两项技术措施及其交互效应对冬小麦群体发育动态、冬小麦产量形成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常规耕作、免耕、耙耕、深松4种土壤耕作技术与无秸秆还田、秸秆全量粉碎还田两种秸秆还田量构成8个处理,并对不同处理中冬小麦生长发育动态及产量形成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耕作处理对冬小麦出苗率、群体动态、产量构成有显著影响,免耕小麦出苗率仅60.2%,群体过小,产量显著低于常规耕作;耙耕、深松在与常规耕作相同播量下能形成适宜的群体,且穗粒数、千粒重均高于常规耕作,分别比常规耕作增产8.15%和6.91%;经作用力分析,耕作措施是影响冬小麦群体结构与产量构成的最重要因素,作用力大于秸秆及秸秆×耕作交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耕作 秸秆还田 冬小麦 生长状况 产量构成 作用力
下载PDF
玉米花生间作复合体系光合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31
12
作者 焦念元 宁堂原 +6 位作者 赵春 王芸 史忠强 侯连涛 付国占 江晓东 李增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17-923,共7页
以单作玉米和单作花生为对照,研究了间作玉米花生功能叶片的光合速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的日变化以及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间作提高了玉米、花生叶绿素含量,其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中午达... 以单作玉米和单作花生为对照,研究了间作玉米花生功能叶片的光合速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的日变化以及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间作提高了玉米、花生叶绿素含量,其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中午达到最大值;玉米南北行向种植东侧功能叶片的光合速率,上午间作明显大于单作,下午相反;间作明显提高了玉米阴天和晴天的光合速率,却明显降低了花生光合速率;在晴天,间作玉米花生的Fv/Fm、ΦPSⅡ日变化均呈倒抛物线,上午间作玉米明显大于单作的,下午相反,间作明显提高了花生的Fv/Fm,中午花生的ΦPSⅡ间作低于单作,上午和下午反之;阴天的Fv/Fm、ΦPSⅡ,间作玉米除中午小于外,上午和下午均大于单作玉米,间作花生全天均高于单作花生,说明玉米花生间作提高了花生对弱光的吸收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花生 间作 叶绿素含量 光合特性
下载PDF
苗期干旱胁迫对不同抗旱花生品种生理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6
13
作者 严美玲 李向东 +2 位作者 林英杰 王丽丽 周录英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3-119,共7页
在人工控水条件下,研究了两个不同抗旱花生品种苗期干旱下的生理特性及其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两品种叶片光合速率(Pn)逐渐下降,丙二醛(MDA)古量增加;解除干旱后,叶内MDA含量降低,Pn很快恢复到或超过对... 在人工控水条件下,研究了两个不同抗旱花生品种苗期干旱下的生理特性及其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两品种叶片光合速率(Pn)逐渐下降,丙二醛(MDA)古量增加;解除干旱后,叶内MDA含量降低,Pn很快恢复到或超过对照水平,农大818的恢复能力强于鲁花11。适当干旱处理,可增加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提高叶片可溶性蛋白质(Pr)含量,鲁花11以中轻度干旱(灌水60—80mm),而农大818以中度干旱(灌水40-60mm)时酶活性最强、Pr含量最高,同一干旱处理、特别是重度干旱(灌水20mm)处理的酶活性,农大818显著高于鲁花11;解除干旱后,两品种叶中SOD、POD、CAT活性和Pr含量显著降低,但农大818的酶活性仍高于鲁花11。随着苗期干旱程度的增加,花生荚果和籽仁产量降低,但农大818的降幅小于鲁花11;若苗期灌水量低于60~80mm则影响产量。花生苗期中、轻度干旱胁迫可增加籽仁蛋白质含量,而对脂肪含量的影响不大;重度干旱显著降低籽仁脂肪含量、脂肪中油酸组分和O/L比值,增加亚油酸组分,但对蛋白质的影响较小。鲁花11以60-80mm水分处理及农大818以40-60mm水分处理时籽仁品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苗期干旱 生理特性 产量和品质
下载PDF
施氮量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26
14
作者 吕鹏 张吉旺 +5 位作者 刘伟 杨今胜 苏凯 刘鹏 董树亭 李登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52-860,共9页
选用登海661(DH661)和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超高产条件下施氮量对夏玉米产量、氮素利用及其转运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子粒产量、植株氮素总积累量和氮肥利用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氮量为N240~360... 选用登海661(DH661)和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超高产条件下施氮量对夏玉米产量、氮素利用及其转运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子粒产量、植株氮素总积累量和氮肥利用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氮量为N240~360 kg/hm2时,DH661和ZD958产量分别达12172~15080和12011~15360 kg/hm2;而氮素利用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DH661分别为10.6%~23.1%和11.5%~13.6%,ZD958分别为24.1%~28.6%和9.5%~11.4%;植株氮素总积累量和氮肥利用率均达到最大。施N 240~360 kg/hm2,提高了营养器官中氮素转运量和花后氮素同化量,可以有效调控开花前氮素转运及花后直接同化,促进子粒氮素积累,提高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施N 240~360 kg/hm2可提高氮肥利用率,实现玉米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施氮量 产量 氮素利用
下载PDF
密度、氮肥互作对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25
15
作者 曹倩 贺明荣 +2 位作者 代兴龙 门洪文 王成雨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15-822,共8页
为了探明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同步提高的最佳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制定合理的栽培措施,为实现高产高效提供理论依据,以大穗型品种泰农18(T18)和中穗型品种山农15(S15)为试材,在大田条件下设置4个播种密度(60、75、90和105 kg/hm2)和3个... 为了探明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同步提高的最佳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制定合理的栽培措施,为实现高产高效提供理论依据,以大穗型品种泰农18(T18)和中穗型品种山农15(S15)为试材,在大田条件下设置4个播种密度(60、75、90和105 kg/hm2)和3个施氮水平(0、180和240 kg/hm2),研究了氮密互作对小麦子粒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密度和施氮量均显著影响冬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且两者间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两因素中密度是导致产量变化的主导因素。子粒产量提高引起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吸收利用率的协同提高。综合考虑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等因素,在本试验条件下,泰农18的适宜播量为102 kg/hm2,适宜的施氮量为180kg/hm2;而山农15的适宜播量为83 kg/hm2,适宜的施氮量为180 kg/hm2。说明在冬小麦高产栽培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施氮量和播种密度,充分利用氮密互作效应,在提高氮素利用率的同时获得较高的子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密度 氮肥 产量 氮素利用效率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和源库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0
16
作者 刘伟 吕鹏 +5 位作者 苏凯 杨今胜 张吉旺 董树亭 刘鹏 孙庆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737-1743,共7页
以高产玉米品种郑单958(ZD958)和登海661(DH661)为试验材料,在4个不同区域(山东农业大学、汶口、兖州和莱州)设置22500、45000、67500、90000和112500株.hm-25个种植密度,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及源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在... 以高产玉米品种郑单958(ZD958)和登海661(DH661)为试验材料,在4个不同区域(山东农业大学、汶口、兖州和莱州)设置22500、45000、67500、90000和112500株.hm-25个种植密度,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及源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在112500株.hm-2密度条件下玉米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最高,分别为19132和36965kg.hm-2,与22500和67500株.hm-2密度相比,籽粒产量分别增加了72%和48%,生物产量分别增加了152%和112%.两品种单株叶面积、最大花丝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随密度增大而减小,但叶面积指数随密度增大而显著提高.收获指数与粒叶比随密度增大而显著减小,当密度超过67500株.hm-2时差异不显著,表明高密度条件下玉米通过增加群体库来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高产 种植密度 源库特性
原文传递
控释肥对夏玉米产量和氮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20
17
作者 赵斌 董树亭 +1 位作者 张吉旺 刘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760-1768,共9页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树脂包膜控释肥(CRF)和硫包膜控释肥(SCF)对夏玉米花后光合产物和氮素积累与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控释肥处理的光合速率始终较高,在相同施肥量(N、P、K量相同)情况下,控释肥CRF(1428kghm-2)和SCF(1668kghm-2...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树脂包膜控释肥(CRF)和硫包膜控释肥(SCF)对夏玉米花后光合产物和氮素积累与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控释肥处理的光合速率始终较高,在相同施肥量(N、P、K量相同)情况下,控释肥CRF(1428kghm-2)和SCF(1668kghm-2)及其减量25%处理的单株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都显著高于等量普通复合肥(CCF,1260kghm-2)处理;控释肥减量25%时,干物质向籽粒中的分配比例显著高于CCF处理;成熟期籽粒的氮素积累,控释肥处理都显著高于CCF处理,并随着控释肥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全量与减量25%的处理无显著差异。控释肥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等量控释肥增产13.15%和14.15%;控释肥减量25%时,分别比CCF增产9.69%和10.04%;其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也均显著高于普通肥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控释肥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氮素积累与分配 产量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不同耐旱性玉米杂交种产量和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2
18
作者 齐伟 张吉旺 +2 位作者 王空军 刘鹏 董树亭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8-52,共5页
通过盆栽人工模拟干旱试验,研究了全生育期中度干旱胁迫对不同耐旱性玉米杂交种(耐旱:京科628;不耐旱:农大95)产量及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耐旱玉米产量比对照减少33.7%,不耐旱玉米则比对照减少62.3%.干旱胁迫下,玉... 通过盆栽人工模拟干旱试验,研究了全生育期中度干旱胁迫对不同耐旱性玉米杂交种(耐旱:京科628;不耐旱:农大95)产量及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耐旱玉米产量比对照减少33.7%,不耐旱玉米则比对照减少62.3%.干旱胁迫下,玉米根系生物量降低且最大值出现时间提前,与对照相比,不耐旱玉米根冠比升高,耐旱玉米根冠比前期升高后期降低;根系活力降低,不耐旱玉米根系活力降低幅度大于耐旱玉米;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前期高于对照后期低于对照,耐旱玉米根系SOD活性开始低于对照的时间比不耐旱玉米晚;根系丙二醛(MDA)含量升高,随干旱胁迫处理时间的延长,不耐旱玉米MDA含量比对照升高的幅度大于耐旱玉米;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不耐旱玉米的降低幅度大于耐旱玉米.干旱胁迫下耐旱玉米杂交种根系活力?根系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减缓了根系的衰老进程,延长了根系功能期,这可能是耐旱玉米杂交种在干旱胁迫下仍能获得较高产量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耐旱性 产量 根系特性
原文传递
玉米产量和品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95
19
作者 刘淑云 董树亭 +2 位作者 胡昌浩 白萍 吕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1-576,共6页
玉米籽粒产量和品质决定于基因型和环境因素。本文通过山东、新疆异地互换品种和播期试验,系统比较了两生态区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差异,并分析了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新疆地区的玉米籽粒产量、干物质积累和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山东。其原因... 玉米籽粒产量和品质决定于基因型和环境因素。本文通过山东、新疆异地互换品种和播期试验,系统比较了两生态区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差异,并分析了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新疆地区的玉米籽粒产量、干物质积累和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山东。其原因主要是花后(开花到成熟这一段时间,下同)光照、花后日均光照和积温的不同。气温日较差是造成产量差异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玉米籽粒品质形成的关键因子。影响生育期长短的主要因子是温度,较低温延长生育,较高温促进生育,进而影响产量。试验表明,通过品种和播期等调控措施可以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发挥区域优势,实现玉米优质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因素 玉米 籽粒产量 籽粒品质
下载PDF
遮荫对夏玉米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01
20
作者 张吉旺 董树亭 +2 位作者 王空军 胡昌浩 刘鹏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57-662,共6页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遮荫对夏玉米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遮荫显著降低玉米产量.不同时期遮荫对其影响不同,花粒期(从开花到成熟期)遮荫的影响最显著,农大108(ND108)和掖单13号(YD13)遮荫50%、90%处理分别减产...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遮荫对夏玉米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遮荫显著降低玉米产量.不同时期遮荫对其影响不同,花粒期(从开花到成熟期)遮荫的影响最显著,农大108(ND108)和掖单13号(YD13)遮荫50%、90%处理分别减产67.5%、79.4%和82.9%和86.7%,其次是穗期(从拔节到开花期)遮荫,ND108和YD13分别减产34.1%、55.3%和47.2%、65.7%,而苗期(从出苗到拔节期)遮荫对其影响相对较小,ND108和YD13分别减产16.9%、24.5%和18.9%、24.3%.遮荫对YD13产量的影响大于ND108.遮荫时期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显著地大于遮荫程度.遮荫后两个玉米品种的生育进程都延迟,并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对其影响加剧.穗期遮荫显著影响玉米的穗分化,花丝数和雄穗分枝数显著降低,对YD13的影响大于ND108.苗期和穗期遮荫显著抑制玉米叶面积、株高和茎节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遮荫 产量 生长发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