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素水平对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 被引量:270
1
作者 王月福 姜东 +1 位作者 于振文 曹卫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3-520,共8页
在大田高产条件下研究了氮素水平对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结果表明 ,适当提高氮素水平既能增加小麦籽粒产量又能提高蛋白质含量 ,使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达到同步增加 ,氮素水平过高虽能够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 ,... 在大田高产条件下研究了氮素水平对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结果表明 ,适当提高氮素水平既能增加小麦籽粒产量又能提高蛋白质含量 ,使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达到同步增加 ,氮素水平过高虽能够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 ,但籽粒产量下降。适当提高氮素水平可以提高源器官碳素同化能力和氮素同化能力 ,又能够促进开花前暂贮于营养器官中的同化物质向籽粒中运转 ,增加籽粒中淀粉合成有关酶和氮素同化酶的活性 ,从而导致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同步增加。氮素水平过高 ,虽能促进源器官和籽粒中的氮素同化能力 ,但由于碳素同化酶和籽粒淀粉合成酶活性降低和开花前暂贮于营养器官中的同化物质向籽粒中的运转效率降低 ,而导致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提高 ,产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水平 小麦 籽粒产量 蛋白质含量 影响因素 生理基础
下载PDF
氮素营养水平对冬小麦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变化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11
2
作者 王月福 于振文 +1 位作者 李尚霞 余松烈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43-748,共6页
通过氮素营养水平对籽粒蛋白质含量差异较大的 3个小麦品种的氮素代谢关键酶活性变化及籽粒蛋白质含量影响的研究表明 :增加施氮量能够提高氮素同化关键酶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 ,降低旗叶蛋白质水解酶的活性。增加施氮量提... 通过氮素营养水平对籽粒蛋白质含量差异较大的 3个小麦品种的氮素代谢关键酶活性变化及籽粒蛋白质含量影响的研究表明 :增加施氮量能够提高氮素同化关键酶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 ,降低旗叶蛋白质水解酶的活性。增加施氮量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主要与促进开花后氮素吸收同化能力有关。不同品种间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差异是开花后氮素吸收同化和再运转综合作用的结果。认为选择开花后氮素吸收同化和再运转能力强的品种 ,既有利于提高籽粒产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活性 籽粒蛋白质含量 冬小麦 氮素营养 氮代谢酶
下载PDF
黄淮麦区冬小麦超高产栽培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218
3
作者 于振文 田奇卓 +6 位作者 潘庆民 岳寿松 王东 段藏禄 段玲玲 王志军 牛运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77-585,共9页
根据黄淮麦区的生态特点 ,研究了冬小麦超高产 (hm2 产 90 0 0 kg籽粒 )栽培的理论与技术。结果指出 ,于土肥水条件良好的高产麦田 ,在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基础上 ,小麦开花至成熟阶段的干物质积累和分配与植株生育后期早衰的矛盾 ,是高... 根据黄淮麦区的生态特点 ,研究了冬小麦超高产 (hm2 产 90 0 0 kg籽粒 )栽培的理论与技术。结果指出 ,于土肥水条件良好的高产麦田 ,在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基础上 ,小麦开花至成熟阶段的干物质积累和分配与植株生育后期早衰的矛盾 ,是高产 (hm2 产 6 0 0 0~ 75 0 0 kg籽粒 )向超高产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揭示了高产条件下小麦的衰老规律 ,划分衰老阶段 ,探索出延长缓衰期、缩短速衰期、保持较长的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 ,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同步提高的小麦由高产达到超高产的途径。研究出包括建立具有超高产潜力的两种类型品种的合理的群体结构和产量结构 ,氮肥后移 ,根据超高产麦田需肥特点施用氮、磷、钾、硫元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麦区 冬小麦 超高产栽培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施氮量对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及加工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61
4
作者 王月福 于振文 +1 位作者 李尚霞 余松烈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071-1078,共8页
研究了氮肥用量对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变化及加工品质的影响 ,分析了蛋白质各组分含量和比例与加工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 ,增施氮肥能够显著提高籽粒蛋白质各组分的含量 ,但对各组分含量提高的幅度存在差异 ,其中清蛋白、球... 研究了氮肥用量对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变化及加工品质的影响 ,分析了蛋白质各组分含量和比例与加工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 ,增施氮肥能够显著提高籽粒蛋白质各组分的含量 ,但对各组分含量提高的幅度存在差异 ,其中清蛋白、球蛋白和谷蛋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所占的比例升高 ,而醇溶蛋白和剩余蛋白则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所占比例下降。增施氮肥能够显著提高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 ,延长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 ,提高吸水率。面团吸水率、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与麦谷蛋白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发现增施氮肥提高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并改变了蛋白质各组分所占的比例 ,增施氮肥是改善小麦加工品质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籽粒 蛋白质组分 含量 加工品质 冬小麦
下载PDF
高产条件下施氮量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分配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51
5
作者 赵俊晔 于振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4-490,共7页
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采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高产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处理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分配、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土壤肥力条件下,当施氮量超过150kg/hm^2时,不能显著增加植株氮素积累量,对小麦生育... 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采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高产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处理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分配、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土壤肥力条件下,当施氮量超过150kg/hm^2时,不能显著增加植株氮素积累量,对小麦生育后期植株氮素吸收无显著促进效应。随施氮量增加,氮素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降低,在茎和叶的分配量及比例显著增加。^15N示踪试验指出,施氮量由195kg/hm^2增至240kg/hm^2,植株吸收的肥料氮素增加,吸收的土壤氮素减少,植株总的氮素积累量无显著差异;施氮量增加,开花后营养器官中的氮素向籽粒的转移无显著差异,而转移效率及氮素转移对籽粒的贡献率降低。施氮量增加,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下降,氮肥生产效率降低,氮素收获指数亦降低。施氮量为105—240kg/hm^2时,氮肥当季回收率为36.22%-50.54%,其中追肥氮回收率大于基肥氮;施氮量增加,氮肥回收率先增加后降低,195kg/hm^2处理氮肥当季回收率较高。适量施氮,籽粒产量增加,蛋白质含量提高,加工品质改善;过量施氮,籽粒产量降低,加工品质趋于变劣。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率,施氮量为150—195kg/hm^2可供生产中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施氮量 氮素吸收 分配利用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灌溉条件对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积累及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4
6
作者 许振柱 于振文 +1 位作者 王东 张永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82-687,共6页
利用防雨池栽方式研究土壤水分对 2个品质类型品种蛋白质积累及品质影响。结果表明 ,籽粒灌浆过程中蛋白质含量的动态变化呈“V”字型曲线。花后 7d和 14d均以水分亏缺严重处理最高 ,但至花后 35d ,济南 17以水分亏缺最严重的最低 ,鲁麦... 利用防雨池栽方式研究土壤水分对 2个品质类型品种蛋白质积累及品质影响。结果表明 ,籽粒灌浆过程中蛋白质含量的动态变化呈“V”字型曲线。花后 7d和 14d均以水分亏缺严重处理最高 ,但至花后 35d ,济南 17以水分亏缺最严重的最低 ,鲁麦 2 1则以该处理最高。干旱能促进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在灌浆初期的积累 ,但至灌浆末期转为降低。土壤水分亏缺严重或过多均不利于贮藏蛋白的积累。籽粒中谷蛋白大聚合体 (GMP)含量在开花 7d后随着灌浆进程而增加 ,花后 14d土壤水分亏缺有促进积累的作用 ,而后 ,土壤水分严重亏缺或过多均不利于形成较多的GMP。适宜的灌水处理有利于籽粒积累较多的贮藏蛋白和GMP ,从而改善品质。严重水分亏缺降低籽粒容重、面筋含量、沉降值、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评价值 ,但一定程度土壤水分亏缺反而促其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条件 小麦 籽粒 蛋白质 组分积累 品质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施氮量对小麦氮肥利用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34
7
作者 赵俊晔 于振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15-822,共8页
在土壤肥力不同的两块高产田上,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高产条件下施氮量对冬小麦氮肥吸收利用、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小麦生育期间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成熟期小麦植株积累的氮素73.32%~87.27%来自土壤,4.51%~9.40%... 在土壤肥力不同的两块高产田上,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高产条件下施氮量对冬小麦氮肥吸收利用、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小麦生育期间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成熟期小麦植株积累的氮素73.32%~87.27%来自土壤,4.51%~9.40%来自基施氮肥,8.22%~17.28%来自追施氮肥;随施氮量增加,植株吸收的土壤氮量减少,吸收的肥料氮量和氮肥在土壤中的残留量显著增加,小麦对肥料氮的吸收率显著降低;小麦对基施氮肥的吸收量、吸收率和基施氮肥在土壤中的残留量、残留率均显著小于追施氮肥,基施氮肥的损失量和损失率显著大于追施氮肥;较高土壤肥力条件下,植株吸收更多的土壤氮素,吸收的肥料氮量较少,土壤中残留的肥料氮量和肥料氮的损失量较高,不同地块肥料氮吸收、残留和损失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基施氮肥上.2.当施氮量为105 kg/hm2时,收获后0~100cm土体内未发现硝态氮大量累积,随施氮量增加,0~100cm土体内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施氮量大于195 kg/hm^2时,小麦生育期间硝态氮呈明显的下移趋势,土壤肥力较高地块,硝态氮下移较早,下移层次深.3.随施氮量增加,小麦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降低,适量施氮有利于提高成熟期小麦植株氮素积累量、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施氮量过高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不再显著增加,甚至降低;较高土壤肥力条件下,获得最高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所需施氮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土壤肥力 冬小麦 氮肥利用 土壤硝态氮 产量
下载PDF
高产小麦耗水特性及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 被引量:110
8
作者 郑成岩 于振文 +2 位作者 马兴华 王西芝 白洪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450-1458,共9页
在2005—2006年和2006—2007年小麦生长季降水量分别为128.0mm和246.4mm条件下,采用不同灌水量处理,研究了高产条件下冬小麦的耗水特性和小麦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结果表明,底水和拔节水分别灌溉60mm处理(W2)在两个生长季获得了最高的... 在2005—2006年和2006—2007年小麦生长季降水量分别为128.0mm和246.4mm条件下,采用不同灌水量处理,研究了高产条件下冬小麦的耗水特性和小麦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结果表明,底水和拔节水分别灌溉60mm处理(W2)在两个生长季获得了最高的籽粒产量,2005—2006年生长季其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灌水处理;2006—2007年生长季,其水分利用效率较高,降水量、灌水量和土壤供水量分别占农田耗水量的47.32%、23.04%和29.64%;与不灌水处理(W0)相比,灌水处理显著提高开花后干物质的积累量和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以W2处理最高,分别达8241.59kghm-2和84.18%。灌水量过多显著减少光合产物向籽粒的分配,使产量降低。随灌水量增加,小麦全生育期耗水量显著增大,灌水量占农田耗水量的比例增加,降水量和土壤供水量占农田耗水量的比例均降低,以土壤供水量所占比例降低最大。综合考虑小麦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以底水和拔节水各60mm的灌溉量为最优。在小麦生长季降雨量为246.4mm条件下,仅灌60mm底水亦可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其土壤供水量占农田耗水量的比例和灌溉水的利用效率高于底水和拔节水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耗水特性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籽粒产量
下载PDF
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对小麦氮素吸收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2
9
作者 石玉 于振文 +2 位作者 王东 李延奇 王雪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860-1866,共7页
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高产麦田中施氮量和底施与追施氮肥的比例对小麦氮素吸收转运及籽粒产量的影响。共设7个处理,对照为不施氮肥(N0);在施纯氮量为168和240kg/hm2条件下,各设底肥氮量与追肥氮量比例(底追比例)为1∶1(N1和N4)、1∶2(N... 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高产麦田中施氮量和底施与追施氮肥的比例对小麦氮素吸收转运及籽粒产量的影响。共设7个处理,对照为不施氮肥(N0);在施纯氮量为168和240kg/hm2条件下,各设底肥氮量与追肥氮量比例(底追比例)为1∶1(N1和N4)、1∶2(N2和N5)、0∶1(N3和N6)。结果表明,播种至拔节期植株积累的底施氮占植株全生育期积累底施氮总量的78.04%~89.67%;小麦植株对追肥氮的利用率显著高于对底肥氮的利用率,适当增加追施氮肥的比例可提高氮肥利用率,其中N2处理的最高。在相同底追比例下,不同施氮量处理相比较,植株与籽粒中的氮素积累量均无显著差异;施氮量相同,随追施氮肥比例的增加,开花前贮存氮素的转运量和转运效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N2和N5的转运量及转运效率最高;开花后氮素的同化量及对籽粒的贡献率则随追施氮比例的增加而提高;籽粒氮素积累量在N2、N3、N5和N6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N1和N4。适量施氮并增加追施氮肥的比例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N2、N5和N6均效果较好。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为168kg/hm2及底追比例为1∶2的处理是兼顾产量、品质和效益的最佳氮肥运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底追比例 15N 氮素吸收 转运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灌溉量对小麦氮素吸收转运和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03
10
作者 王小燕 于振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015-3024,共10页
【目的】研究灌溉量和施氮量对氮素吸收转运特性的影响及其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关系。【方法】试验在山东农业大学实验农场防雨池栽条件下进行,选取高产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为试验材料。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于开花期和收获期分别测定... 【目的】研究灌溉量和施氮量对氮素吸收转运特性的影响及其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关系。【方法】试验在山东农业大学实验农场防雨池栽条件下进行,选取高产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为试验材料。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于开花期和收获期分别测定各器官中不同来源氮素的吸收量与分配比例、成熟期籽粒产量、水分利用率等。【结果】施氮量和灌溉量对植株吸氮量、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存在互作,其中灌溉量的效应大于施氮量的效应,是影响以上诸项指标的主导因素。同一施氮量条件下,增加灌溉量,成熟期氮素吸收总量增加,但籽粒蛋白质含量降低;随灌溉量增加,土壤氮的吸收量和占总氮量的比例增大,肥料氮的吸收量和占总氮量的比例减小,表明增加灌溉量导致氮素吸收总量的增加主要是通过提高土壤氮的吸收量和占总氮量的比例实现的;增加灌溉量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稀释效应则主要表现为,增加灌溉量抑制开花后营养器官中积累的氮素向籽粒的转移,最终不利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提高。灌溉量不变,施氮量由120kg·ha-1增加到240kg·ha-1,各营养器官中氮素的积累量增加,但开花后营养器官中积累的氮素向籽粒的转移率降低,最终籽粒蛋白质含量亦不高。【结论】施氮量为120kg·ha-1,全生育期灌溉底墒水和拔节水(W2N1)的处理,小麦植株吸收的氮素向籽粒分配量大,开花前营养器官中积累的氮素向籽粒转移率高,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水分利用率亦最高,但籽粒产量仅为5534.26kg·ha-1;施氮量为120kg·ha-1,全生育期灌溉底墒水、拔节水和开花水(W3N1)的处理,小麦植株吸收的氮素向籽粒分配量、氮素向籽粒转移率、水分利用率均较高,籽粒蛋白质含量达14.54%,籽粒产量达7411.37kg·ha-1,是本试验的最佳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施氮量 灌溉量 氮素吸收转运 蛋白质含量 产量 水分利用率
下载PDF
小麦籽粒灌浆过程中有关淀粉合成酶的活性及其效应 被引量:69
11
作者 王月福 于振文 +1 位作者 李尚霞 余松烈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5-81,共7页
在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 ,对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种的籽粒淀粉积累及淀粉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 - ADPG焦磷酸化酶、可溶性淀粉合成酶与淀粉粒结合态淀粉合成酶活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ADPG焦磷酸化酶、可溶性淀粉合成酶与总淀粉和支... 在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 ,对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种的籽粒淀粉积累及淀粉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 - ADPG焦磷酸化酶、可溶性淀粉合成酶与淀粉粒结合态淀粉合成酶活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ADPG焦磷酸化酶、可溶性淀粉合成酶与总淀粉和支链淀粉积累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淀粉粒结合态淀粉合成酶与直链淀粉积累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在灌浆中前期与总淀粉积累速率相关不显著 ,后期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 ADPG焦磷酸化酶、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对总淀粉和支链淀粉积累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淀粉粒结合态淀粉合成酶对直链淀粉积累起重要作用。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活性高、淀粉粒结合态淀粉合成酶活性低的品种 ,支链淀粉含量高 ,直链淀粉含量低 ,支 /直比例大。增加施氮量能够提高灌浆中后期淀粉合成有关酶的活性 ,提高淀粉的积累速率。文中还研究了不同品种的 RVA谱特征值和土壤肥力、施氮量对 RVA参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籽粒 灌浆过程 淀粉合成酶 淀粉积累 淀粉品质
下载PDF
施氮量对小麦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0
12
作者 赵俊晔 于振文 +1 位作者 李延奇 王雪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8-103,共6页
高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小麦植株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氮可促进小麦植株对氮素的吸收与积累,较高的施氮量不利于起身期之后的氮素积累,致使成熟期小麦氮素积累量未能显著提高;与不施氮肥相比,... 高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小麦植株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氮可促进小麦植株对氮素的吸收与积累,较高的施氮量不利于起身期之后的氮素积累,致使成熟期小麦氮素积累量未能显著提高;与不施氮肥相比,施氮显著提高植株磷素积累量;随施氮量增加,植株磷素积累量增加不显著;施氮量增加促进小麦生育前期对钾素的吸收积累,在生育后期降低植株钾素的流失.随施氮量增加,籽粒氮素含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氮素向籽粒的分配比例趋于降低,植株氮素利用效率无显著变化,氮素收获指数下降;不同施氮处理之间籽粒磷素含量和钾素含量无显著差异,施氮量增加,营养器官钾素含量、钾素积累量和钾素向叶片的分配比例均呈增加趋势;同时,磷素和钾素利用效率降低;不同施氮处理间,植株磷素、钾素收获指数无显著差异.籽粒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施氮195 kg/hm2的处理籽粒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高产小麦 氮素 磷素 钾素 养分吸收利用
下载PDF
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对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及子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7
13
作者 马兴华 于振文 +2 位作者 梁晓芳 颜红 史桂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0-155,共6页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运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底追肥比例对小麦氮素利用和子粒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提高了小麦植株的氮素积累量、子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相同施氮量条件下增加追肥氮的比例,...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运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底追肥比例对小麦氮素利用和子粒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提高了小麦植株的氮素积累量、子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相同施氮量条件下增加追肥氮的比例,提高了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吸收利用率,增加了植株地上部器官(子粒+营养器官)中追肥氮、土壤氮的积累量,提高了营养器官中氮素的转运量和开花后氮素的同化量,增加了子粒蛋白质含量。相同的氮素底追肥比例条件下,将240 kg/hm2施氮量降至168 kg/hm2的处理,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提高,子粒中土壤氮的积累量增加,植株地上部器官中土壤氮的积累量亦增加,开花后氮素同化量提高,子粒蛋白质含量增加。各施氮处理间子粒产量无显著差异。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为168 kg/hm2且全部于拔节期追施是兼顾产量、品质和效益的优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施氮量 底追肥比例 氮素利用 子粒产量 子粒蛋白质含量
下载PDF
土壤水分对小麦籽粒淀粉合成和积累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0
14
作者 许振柱 于振文 张永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95-600,共6页
以防雨池栽的方式研究了限量灌溉对冬小麦籽粒淀粉合成和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 ,冬小麦籽粒中可溶性淀粉合成酶 (SSS)、淀粉粒结合态合成酶 (GBSS)和Q酶 (一种分支酶 )均是在灌浆中期 (花后 14d)活性最高。中度、严重干旱显著地降低了... 以防雨池栽的方式研究了限量灌溉对冬小麦籽粒淀粉合成和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 ,冬小麦籽粒中可溶性淀粉合成酶 (SSS)、淀粉粒结合态合成酶 (GBSS)和Q酶 (一种分支酶 )均是在灌浆中期 (花后 14d)活性最高。中度、严重干旱显著地降低了它们的活性。适宜的灌水处理 (处理C和处理D)使三种酶保持较高的活性 ,这是形成较高产量的生理基础。三种酶的活性均是鲁麦 2 1的较高。土壤水分亏缺严重 (处理A)显著降低籽粒中淀粉、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积累 ,灌麦黄水最终减少了它们的含量。适宜的灌水处理 (处理C和处理D)使它们的含量增加。鲁麦 2 1的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高于济南 17,而直链淀粉含量以后者的较高。土壤水分亏缺提高了籽粒中淀粉的支 /直比例 ,鲁麦 2 1的支 /直比例较大。其比值高有利于改善面条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小麦籽粒 淀粉合成 积累特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小麦产量与品质对灌浆不同阶段高温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79
15
作者 李永庚 于振文 +1 位作者 张秀杰 高雷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61-466,共6页
利用人工环境控制室对盆栽冬小麦(品种:‘济南17’和‘鲁麦2 1’) (Triticumaestivumcv .‘Ji′nan17’and‘Lumai2 1’)分别在子粒灌浆前期、中期和后期进行了2 5℃/ 35℃(夜/昼)的高温胁迫处理,以生长在2 0℃/ 30℃(夜/昼)环境中的小... 利用人工环境控制室对盆栽冬小麦(品种:‘济南17’和‘鲁麦2 1’) (Triticumaestivumcv .‘Ji′nan17’and‘Lumai2 1’)分别在子粒灌浆前期、中期和后期进行了2 5℃/ 35℃(夜/昼)的高温胁迫处理,以生长在2 0℃/ 30℃(夜/昼)环境中的小麦为对照,研究了灌浆期不同阶段高温胁迫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1)子粒蛋白质积累速率在高温处理期间显著提高(p<0 .0 5 ) ,但高值持续期缩短,并最终造成植株氮素积累量减少,氮素收获指数降低(p <0 .0 5 )。2 )小麦蛋白质的组成和品质对不同灌浆阶段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前期高温胁迫导致麦谷蛋白/醇溶蛋白的比值以及麦谷蛋白大聚合体(GMP)含量增加,标志蛋白质和淀粉品质的湿面筋含量升高、沉降值增加、膨胀势和高峰粘度等指标也显著提高;灌浆中期高温却导致上述指标降低;灌浆后期高温在造成粒重减小、产量降低和淀粉品质下降的同时,却有利于蛋白质含量的提高。3)小麦淀粉积累的形成与蛋白质品质的形成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过程,高温条件下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升高是淀粉积累量减少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产量 品质 灌浆阶段 高温胁迫 蛋白质 淀粉
下载PDF
施磷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0
16
作者 王旭东 于振文 《山东农业科学》 2003年第6期35-36,共2页
缺磷土壤在适量施用氮肥和钾肥的基础上施用磷肥 ,提高了每公顷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适量施磷的P1处理显著提高了鲁麦 2 2号和济南 17两个小麦品种的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 ,增加了鲁麦 2 2号的沉降值 ,延长了面团... 缺磷土壤在适量施用氮肥和钾肥的基础上施用磷肥 ,提高了每公顷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适量施磷的P1处理显著提高了鲁麦 2 2号和济南 17两个小麦品种的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 ,增加了鲁麦 2 2号的沉降值 ,延长了面团稳定时间 ,对济南 17的沉降值和面团稳定时间无显著影响。提高施磷量的P2处理降低了济南 17的沉降值 ,缩短了面团稳定时间 ,对两品种的其它品质性状无显著影响。表明在强筋小麦生产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产量 品质 磷肥 产量构成因素
下载PDF
高低土壤肥力下小麦基施和追施氮肥的利用效率和增产效应 被引量:60
17
作者 王月福 姜东 +1 位作者 于振文 曹卫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91-495,共5页
利用土柱试验和15N示踪技术 ,研究了高、低土壤肥力下小麦基施和追施氮肥的利用效率和增产效果。结果表明 ,在高、低肥力土壤上增施氮肥均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 ,但在低肥力土壤氮肥的增产效果较高肥力土壤高。小麦对基施和追施氮肥的吸... 利用土柱试验和15N示踪技术 ,研究了高、低土壤肥力下小麦基施和追施氮肥的利用效率和增产效果。结果表明 ,在高、低肥力土壤上增施氮肥均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 ,但在低肥力土壤氮肥的增产效果较高肥力土壤高。小麦对基施和追施氮肥的吸收利用效率均表现为高肥力土壤高于低肥力土壤 ,而土壤残留率和损失率则为低肥力土壤高于高肥力土壤。在高肥力土壤追施氮肥的利用率大于基施 ,而在低肥力土壤则为基施氮肥大于追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 小麦 施肥 追肥 氮肥 利用效率 产量 利用率 籽粒产量
下载PDF
施氮量及底追比例对小麦产量、土壤硝态氮含量和氮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72
18
作者 石玉 于振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661-3669,共9页
研究了高产麦田中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土壤硝态氮含量和氮素平衡的影响。田间试验在山东省龙15市中村进行,试验区小麦各生育阶段的降雨量和零度以上的积温分别为:82.9mm,649.8℃(播种-冬前)、33.3mm,578.7℃... 研究了高产麦田中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土壤硝态氮含量和氮素平衡的影响。田间试验在山东省龙15市中村进行,试验区小麦各生育阶段的降雨量和零度以上的积温分别为:82.9mm,649.8℃(播种-冬前)、33.3mm,578.7℃(冬前-拔节)、28mm,359℃(拔节-开花)、84.3mm,837.6℃(开花-成熟)。试验设3个施氮量:0kg·hm^-2(CK)、168kg·hm^-2(A)、240kg·hm^-2(B);在施氮量168kg·hm^-2和240kg·hm^-2条件下分别设3个底追比例:1/2:1/2(A1和B1)、1/3:2/3(A2和B2)、0:1(A3和B3)。结果表明:不同施氮处理之间植株氮积累量无显著差异;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施氮量为168kg·hm^-2、底追比例为1/3:2/3的处理A2与处理B2、B3差异不显著,但处理A2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率,降低了土壤残留量和氮素表观损失量;施氮量相同,适当增加追施氮肥的比例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氮肥利用率。试验还表明,在拔节期,底施氮量为84kg·hm^-2和120kg·hm^-2的处理A1、B1,在80-100cm和100—160cm土层分别出现硝态氮的累积;而底施氮量为56kg·hm^-2的处理A2,在0—200cm土层硝态氮含量和累积量与不施氮处理无显著差异。在成熟期,追施氮量大于160kg·hm^-2的处理B3、A3和B2,硝态氮在120—180cm土层出现累积高峰,已下移到小麦根系可吸收范围之外,易于造成淋溶损失;而追氮量为112kg·hm^-2的处理A2,在100—200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试验中,施氮量为168kg·hm^-2底追比例为1/3:2/3的处理A2的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地上部植株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籽粒氮肥吸收利用率均较高,100—200cm土层未出现硝态氮的明显累积,氮素表观损失量最少,为最佳氮肥运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底追比例 小麦 产量 土壤硝态氮 氮平衡
下载PDF
灌水量和灌水时期对小麦耗水特性和氮素积累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73
19
作者 杨晓亚 于振文 许振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46-853,共8页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小麦品种济麦2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灌水处理对小麦的耗水特性和氮素积累分配的影响。试验设置7个处理:不浇水(W0);拔节期和开花期浇水,每次灌水量为30mm(W1)、60mm(W2)、90mm(W3);拔节期、开花期和灌浆期浇水,每次灌...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小麦品种济麦2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灌水处理对小麦的耗水特性和氮素积累分配的影响。试验设置7个处理:不浇水(W0);拔节期和开花期浇水,每次灌水量为30mm(W1)、60mm(W2)、90mm(W3);拔节期、开花期和灌浆期浇水,每次灌水量为30mm(W4)、60mm(W5)、90mm(W6)。研究结果表明:(1)随灌水量的增加,总耗水量逐渐增加,土壤耗水量和降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降低。产量和水分利用率最高的W2和W4处理总耗水量分别为413.87,362.15mm;灌溉量、降水量、土壤耗水量分别占总耗水量的比例为29%、36.34%、34.66%,24.85%、41.53%、33.62%;两个处理比较,W4处理提高了对降水的利用比例,但降低了对灌溉水的利用比例。通过对全生育期0~200cm不同土层土壤耗水量的研究得出,W0和W1处理的深层土壤耗水量较低,W3、W5、W6处理的0~200cm每个土层土壤耗水量均较低,对W2和W4处理,小麦能够利用120~200cm的深层土壤水分,其土壤贮水消耗量显著增加。(2)W2处理的籽粒氮素积累量较高,W1、W4处理籽粒中的氮素分配比例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有灌浆水的处理,尤其是灌浆水高于30mm的处理,营养器官氮素转移率和贡献率显著降低;W4处理的籽粒蛋白质含量较高,W2和W4处理的籽粒蛋白质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3)籽粒产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其中W2和W4处理显著高于其它处理;W4处理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蛋白质产量水分利用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结果表明,W4为本试验条件下高产节水的最佳灌水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水量 小麦 耗水特性 氮素积累分配 产量
下载PDF
不同耐热性小麦品种旗叶膜脂过氧化和保护酶活性对花后高温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70
20
作者 姜春明 尹燕枰 +1 位作者 刘霞 王振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3-148,共6页
以2个耐热性不同的冬小麦品种山农1391和藁城8901为材料,用塑料薄膜制成增温棚,分别于花后8—10d(T1)和花后15-17d(12)进行高温处理,研究了花后不同时期高温胁迫对小麦旗叶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 以2个耐热性不同的冬小麦品种山农1391和藁城8901为材料,用塑料薄膜制成增温棚,分别于花后8—10d(T1)和花后15-17d(12)进行高温处理,研究了花后不同时期高温胁迫对小麦旗叶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1处理的旗叶内活性氧防卫系统能更有效地启动,使膜脂过氧化水平有所下降,而T2处理造成的伤害不可恢复。花后28d,与藁城8901相比,山农1391各处理MDA含量较低。T1处理的SOD和CAT活性明显上升,但CAT活性的上升期晚于SOD,它们协同起保护作用,延缓旗叶的衰老,其中山农1391 SOD活性的上升幅度较大,而且CAT活性的恢复性增加的能力较强;T2处理的SOD活性未见上升,甚至有所下降,CAT活性虽然高于对照,却未能有效减轻膜脂过氧化程度,表明SOD在酶保护系统中起核心作用。T1处理降低了POD清除H2O2的能力;T2处理的POD活性大幅上升,可能对叶片起到了伤害作用,加速了旗叶的衰老。因此,小麦的耐热性随花后生育进程而下降,应特别加强灌浆中后期的田间管理,减轻高温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旗叶 高温胁追 膜脂过氧化 衰老 保护酶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