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9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香酚对大西洋鲑麻醉效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李靖 刘宝良 +2 位作者 王顺奎 于凯松 刘鹰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2-99,共8页
本文首先测定了在14~15℃10min浸浴使不同规格的大西洋鲑进入麻醉状态的丁香酚质量浓度及其半致死浓度(LC50)。结果显示,使均重为99,153,375g以上的大西洋鲑进入麻醉状态的丁香酚质量浓度分别为11,10,9mg/L;10min浸浴LC50的95%置信区... 本文首先测定了在14~15℃10min浸浴使不同规格的大西洋鲑进入麻醉状态的丁香酚质量浓度及其半致死浓度(LC50)。结果显示,使均重为99,153,375g以上的大西洋鲑进入麻醉状态的丁香酚质量浓度分别为11,10,9mg/L;10min浸浴LC50的95%置信区间为(56.5,61.6)mg/L。基于上述实验的结果,进一步研究了丁香酚质量浓度、浸浴时间、温度及实验生物规格对麻醉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提高丁香酚质量浓度和延长浸浴时间能有效延长大西洋鲑的复苏时间,在50mg/L丁香酚质量浓度下浸浴12min,可将其复苏时间延长至14~19min,是运输、转运过程中的理想麻醉条件。本研究对鱼类活体转运及其他处理过程中所需麻醉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酚 大西洋鲑 麻醉策略 复苏时间
下载PDF
海带工业中海带渣应用的研究及展望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俊杰 段蕊 +1 位作者 许可 李志凌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20-623,共4页
关键词 海带渣 现状 吸附剂 海带工业
下载PDF
复合益生菌制剂对大西洋鲑(Salmo salar)生长、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刘淑兰 陈娟 +6 位作者 李杰 刘豪 胡佳平 张黎黎 韩厚伟 孙国祥 王纯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0-106,共7页
选取体质健康、均重为(180±28)g的大西洋鲑(Salmo salar)420尾,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和3个不同菌剂水平的实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实验组分别投喂添加1%、3%和5%芽孢杆菌和酵母菌复合益生菌制剂(BSCP... 选取体质健康、均重为(180±28)g的大西洋鲑(Salmo salar)420尾,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和3个不同菌剂水平的实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实验组分别投喂添加1%、3%和5%芽孢杆菌和酵母菌复合益生菌制剂(BSCP)的基础饲料42 d。结果发现,大西洋鲑投喂1%–5%的BSCP后生长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增重率显著升高(P<0.05),饵料系数和死亡率显著降低(P<0.05);饲料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呈升高的趋势,5%组蛋白质消化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肠道和肝脏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其中5%组肝脏脂肪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肝脏免疫指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其血清免疫指标无明显变化,仅中高剂量组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BSCP可以显著提高大西洋鲑的生长性能,提高部分消化酶活性和蛋白质的消化率,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大西洋鲑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其饲料中适宜添加水平为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大西洋鲑 生长 消化酶 非特异性免疫指标
下载PDF
海带配子体无性繁殖(克隆)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杨官品 李晓捷 +4 位作者 丛义周 曲善村 李志凌 张壮志 罗世菊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69-572,共4页
海带具有异型世代交替,其配子体在单独分离培养时可进行营养生长,形成无性繁殖系(克隆)。本文简要回顾了海带配子体克隆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历程,综述海带配子体克隆在海带种质资源保存、海带生理和遗传学研究及海带育种和苗种繁育中的应... 海带具有异型世代交替,其配子体在单独分离培养时可进行营养生长,形成无性繁殖系(克隆)。本文简要回顾了海带配子体克隆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历程,综述海带配子体克隆在海带种质资源保存、海带生理和遗传学研究及海带育种和苗种繁育中的应用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配子体克隆 种质保存 育种 苗种繁育
下载PDF
温度对高密度循环海水养殖大菱鲆摄食、生长及消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勇 孙国祥 +3 位作者 柳阳 高婷婷 于凯松 刘佳亮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24,共8页
在高密度封闭循环海水养殖条件下(平均密度14.20±0.48kg/m2),设置4个温度梯度(14、16、18、21℃,分别以A~D组表示),挑选相近体重(371.68±43.15g)的大菱鲆进行56d养殖试验。每个梯度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研究高密度... 在高密度封闭循环海水养殖条件下(平均密度14.20±0.48kg/m2),设置4个温度梯度(14、16、18、21℃,分别以A~D组表示),挑选相近体重(371.68±43.15g)的大菱鲆进行56d养殖试验。每个梯度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研究高密度封闭循环海水养殖条件下温度对大菱鲆摄食、生长以及消化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对大菱鲆摄食、生长以及消化酶活力具有显著影响(P<0.05)。(1)在14~18℃范围内,大菱鲆摄食量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当温度为21℃时,该组日均摄食量与其他3组相比出现显著性下降(P<0.05)。A、B、C3组的日均摄食量分别显著高于D组25.65%、32.26%、45.08%(P<0.05)。(2)大菱鲆生长和存活率随温度的增加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A、B、C3组增重率分别比D组提高75.23%、91.05%、121.18%,特定生长率分别提高34.29%、80.00%、102.86%。(3)在14~18℃范围内,大菱鲆胃蛋白酶比活力首先随温度增加而增大,当超过18℃时,出现显著性下降(P<0.05)。A、B、C3组的胃蛋白酶比活力分别较D组高116.74%、139.68%、202.64%。各组肠脂肪酶比活力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肠淀粉酶比活力则随温度升高而升高,D组分别高于C组10.81%、显著高于B组59.74%(P<0.05)、极显著高于A组115.79%(P<0.01)。本研究表明,高密度封闭循环海水养殖条件下大菱鲆摄食、生长和消化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6~18℃,适温范围内的最大摄食率为0.52%~0.55%。温度对胃蛋白酶比活力及肠道淀粉酶比活力影响显著(P<0.05)。建议在适温范围内(16~18℃),封闭循环水养殖300~600g体重大菱鲆的最佳投饲率为0.57%~0.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摄食 生长 消化酶 封闭循环海水 大菱鲆 高密度
下载PDF
我国引种海带和栽培品种(系)来源配子体克隆的AFLP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全胜 石媛媛 +3 位作者 丛义周 曲善村 尚书 杨官品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29-435,共7页
用AFLP方法进行了11个海带自然种群和养殖品种(系)来源的配子体克隆的遗传分析。9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246个位点,仅14个位点为单态,多态比例达到94.3%。各材料间的Nei’s遗传距离在0.280~0.726之间,平均为0.512,其中长海带与其它材料间... 用AFLP方法进行了11个海带自然种群和养殖品种(系)来源的配子体克隆的遗传分析。9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246个位点,仅14个位点为单态,多态比例达到94.3%。各材料间的Nei’s遗传距离在0.280~0.726之间,平均为0.512,其中长海带与其它材料间的遗传距离最远。UPGMA聚类分析将各材料大致分为3类群,基本反映了各材料来源孢子体表型特征的分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海带养殖品种间存在混杂。将扩增图谱转换成[0/1]型数据集,构建了不同材料的指纹图谱,发现55个特征标记,其中26个为特异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自然种群 品种(系) AFLP 指纹图谱 遗传距离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海草场生态系统及其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7
作者 潘金华 江鑫 +4 位作者 赛珊 周文江 吴家奇 李晓捷 杨官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6223-6232,共10页
海草场能够提供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自20世纪末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全球范围内的海草场出现了急剧衰退,由此也促进了海草场生态系统的研究以及海草场人工修复技术的发展。近年来,针对海草场生境流失的现状,中国也开始... 海草场能够提供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自20世纪末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全球范围内的海草场出现了急剧衰退,由此也促进了海草场生态系统的研究以及海草场人工修复技术的发展。近年来,针对海草场生境流失的现状,中国也开始开展海草场修复工作。从以下方面进行论述:(1)海草的种类、分布,海草场生态系统功能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与陆地系统相比,全球海草物种多样性较低,了解海草的分布特征有助于通过了解海草如何适应当地环境压力,以揭示海草适应环境的能力;海草场提供重要而广泛的自然生态系统服务,特别是在维护近岸生态系统健康和满足人类需求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2)海草场的衰退及其原因:认识并缓解人类压力对海草场的危害是促进海草场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3)国内外海草场修复现状:以此阐明海草场修复原理,为海草场修复提供科学的方法;(4)总结与讨论:基于科学研究背景,为中国海草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出建议。海草场的修复和保护应当相辅相成,并与我国海岸长远规划相结合,以此推动我国海草场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草场 生态系统功能 生态系统服务 衰退 修复
下载PDF
海带和长海带配子体无性繁殖系微卫星DNA多态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石媛嫄 杨官品 +4 位作者 廖梅杰 刘永健 尚书 李晓捷 丛义周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03-308,共6页
探讨促进海带配子体克隆资源的有效保存和合理利用途径,进行海带良种和杂交海带培育,开发了18个海带微卫星DNA标记,并用这些标记分析了海带和长海带配子体克隆的遗传多样性。这些标记相互独立,至少在1个物种中呈多态性。在36份海带... 探讨促进海带配子体克隆资源的有效保存和合理利用途径,进行海带良种和杂交海带培育,开发了18个海带微卫星DNA标记,并用这些标记分析了海带和长海带配子体克隆的遗传多样性。这些标记相互独立,至少在1个物种中呈多态性。在36份海带配子体中,这些标记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量从2~7个不等,揭示的基因多样性在0.21(H144)和0.75(H120)之间,揭示的香农氏信息指数在0.37(H144)和1.55(H120)之间。长海带和海带的平均等位基因数(1.5/3.3),平均基因多样性(0.12/0.45)和平均香农氏信息指数(0.20/0.81)显著不同。根据总样本确定的前2个最丰富等位基因中,绝大多数的频率在长海带和海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长海带和海带之间在基因多样性和香农氏信息指数反映的遗传多样性上的平均遗传分化分别达35.6%和3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长海带 微卫星DNA标记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下载PDF
流速对封闭循环水养殖大菱鲆生长、摄食及水质氮素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孙国祥 李勇 +4 位作者 田喆 刘鹰 高婷婷 柳阳 刘佳亮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3-60,共8页
在封闭循环水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平均密度14.1 kg/m2±0.51 kg/m2),设置4个流速梯度(200,400,600,800 L/h,分别以A~D组表示),挑选相近体质量(200.3g±7.6 g)的大菱鲆进行42 d养殖试验,每个梯度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55尾鱼,研究... 在封闭循环水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平均密度14.1 kg/m2±0.51 kg/m2),设置4个流速梯度(200,400,600,800 L/h,分别以A~D组表示),挑选相近体质量(200.3g±7.6 g)的大菱鲆进行42 d养殖试验,每个梯度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55尾鱼,研究流速对封闭循环水养殖大菱鲆生长、摄食以及水质氮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大菱鲆(Scophthatmus maximus L)特定生长率、增质量率、摄食量随流速增大先快速上升后缓升趋稳,饲料系数则相反。B、C、D 3组特定生长率、摄食量分别显著高于A组30.77%~52.31%、17.30%~22.05%;饲料系数则显著低于A组13.83%~22.34%;(2)养殖水体中总氨氮、非离子氨及亚硝酸氮浓度随流速的增大先快速下降后缓降趋稳。B、C、D 3组水质总氨氮氨浓度均显著低于A组53.70%~79.07%;(3)根据流速对特定生长率、水体总氨氮二者的影响,得出养殖的生态适宜流速为625 L/h。再结合流速对水循环动力的影响,得出养殖的生态经济适宜流速为480 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循环水 流速 摄食 生长 水质 大菱鲆(Scophthatmus maximus L)
下载PDF
光环境因子对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大西洋鲑生长和摄食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仇登高 徐世宏 +4 位作者 刘鹰 宋昌斌 迟良 王顺奎 于凯松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8-78,共11页
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不同光色(白光,A1;蓝光,A2;红光,A3)、光周期(24L︰0D,B1;12L︰12D,B2;8L︰16D,B3)和光强(0.88 W/m2,C1;4.55 W/m2,C2;8.60 W/m2,C3)对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体质量(850.97±82.77)g的大西洋鲑(Salmo salar)生长和... 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不同光色(白光,A1;蓝光,A2;红光,A3)、光周期(24L︰0D,B1;12L︰12D,B2;8L︰16D,B3)和光强(0.88 W/m2,C1;4.55 W/m2,C2;8.60 W/m2,C3)对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体质量(850.97±82.77)g的大西洋鲑(Salmo salar)生长和摄食的影响。实验设A1B1C1(1)、A1B2C2(2)、A1B3C3(3)、A2B1C2(4)、A2B2C3(5)、A2B3C1(6)、A3B1C3(7)、A3B2C1(8)、A3B3C2(9)9个处理组,在相应设定条件下饲养180 d。结果表明,在光色为红光、光周期为12L︰12D和光强8.60 W/m2条件下大西洋鲑的成活率最高,但光色、光周期和光强对成活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期间各组鱼的相对增重率和肥满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至第120天,2、5、6组鱼的体长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1组(P<0.05);至第180天,1、2、4、7、8组鱼的体质量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6组(P<0.05),1、2、3、4、7、8、9组鱼的日增重显著高于6组(P<0.05),9组鱼的体质量变异系数显著低于7组(P<0.05)。9组鱼血浆中生长激素显著高于1、2、3、4、6、7和8组(P<0.05);摄食率、饲料转化效率和饲料系数最佳时的光照条件为:红光、12L︰12D、8.60 W/m2,但光色、光周期和光强对摄食率、饲料转化效率及饲料系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本实验条件下,较为适宜的光照条件是:红光、12L:12D、8.60 W/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洋鲑 光色 光周期 光强 生长性能 摄食 循环水养殖系统
下载PDF
投喂频率对大西洋鲑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刘淑兰 孙国祥 +3 位作者 李杰 王振洋 韩厚伟 江鑫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1-346,共6页
将270尾均质量约500 g的大西洋鲑随机分为5组,每组2个重复,分别以3次/d、2次/d、1次/d、1次/2 d、1次/3 d的投喂频率饱食投喂56 d,以研究投喂频率对大西洋鲑生长性能、消化率、激素水平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投喂频率... 将270尾均质量约500 g的大西洋鲑随机分为5组,每组2个重复,分别以3次/d、2次/d、1次/d、1次/2 d、1次/3 d的投喂频率饱食投喂56 d,以研究投喂频率对大西洋鲑生长性能、消化率、激素水平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投喂频率的降低,大西洋鲑质量增加率和摄食量明显降低,1次/2 d试验组和1次/3 d试验组质量增加率较3次/d试验组分别显著降低50%和75%,摄食量显著降低53%和72%。饵料系数、死亡率、皮质醇和抗氧化指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饵料系数和皮质醇2次/d试验组最低,1次/3 d试验组最高,较其他组分别高1.2~2.1倍和0.38~4.78倍。血浆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与之呈相反趋势,2次/d试验组各项指标较好;各试验组消化率均呈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2次/d和1次/3 d试验组值较高。试验结果表明,500~900 g大西洋鲑的最佳投喂频率为2次/d,在此基础上提高或降低投喂频率均会对大西洋鲑造成应激,对生长和饲料利用率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喂频率 大西洋鲑 生长 激素 抗氧化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刺参耐高温群体和普通群体主要免疫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石林 茹小尚 +4 位作者 徐勤增 柏雨岑 李静 张立斌 杨红生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44-351,共8页
以定向选育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耐高温品系子三代(F3组)和未经选育的普通刺参(C组)1龄幼参[(13.6±1.8)g/头]为研究对象,在室内模拟池塘夏季高温环境,比较了两个群体在25℃、27℃、29℃、31℃、32℃和33℃6个温... 以定向选育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耐高温品系子三代(F3组)和未经选育的普通刺参(C组)1龄幼参[(13.6±1.8)g/头]为研究对象,在室内模拟池塘夏季高温环境,比较了两个群体在25℃、27℃、29℃、31℃、32℃和33℃6个温度梯度下体壁抗氧化酶(SOD、CAT和T-AOC)、水解酶(ACP和AKP)和溶菌酶(LSZ)活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抗氧化酶活力方面,F3和C组刺参SOD活力均随温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当温度为31℃和32℃时F3组SOD活力显著高于C组(P〈0.05);F3组CAT活力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均高于C组,且当温度为27~31℃和33℃时差异显著(P〈0.05);F3组T-AOC活力在各温度下均显著高于C组(P〈0.05)。在水解酶活力方面,F3组的ACP活力在各温度下均高于C组,且除31℃外,其余温度下均差异显著(P〈0.05);F3组AKP活力在25℃、27℃和31℃下显著高于C组(P〈0.05),其余温度下差异不显著。F3和C组LSZ活力均随水温的上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27~31℃范围内F3组LSZ活力显著高于C组(P〈0.05)。结果表明,经过定向选育的耐高温品系F3对高温的耐受能力获得了提高,实验结果为耐高温刺参良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耐高温品系 抗氧化酶 水解酶 溶菌酶
下载PDF
贝藻混养对大西洋鲑养殖废水的生物滤除 被引量:12
13
作者 马晓娜 李甍 +3 位作者 孙国祥 王顺奎 于凯松 刘鹰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2-39,共8页
养殖废水的综合利用与无公害化处理排放是实现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作者采用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及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混养和单养的方式处理大西洋鲑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排放的废水,设置贝类... 养殖废水的综合利用与无公害化处理排放是实现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作者采用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及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混养和单养的方式处理大西洋鲑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排放的废水,设置贝类组、藻类组、贝藻组3组处理,探讨了贝藻混养方式和贝类、藻类单养对废水中主要水质因子(N、P营养盐、化学需氧量(COD)和总悬浮颗粒物(TSS))的处理效率,实验周期为30 d。结果表明,牡蛎和龙须菜混养的方式处理养殖废水效果较好,其对氮、磷营养盐、COD及TSS的去除效率分别为:总氨态氮41.67%±8.82%、硝酸盐氮33.96%±0.34%、总磷7.18%±0.03%、COD 78.87%±1.82%和TSS 70.50%±1.65%,而亚硝酸盐氮出现一定的积累。综合分析,牡蛎和龙须菜混养的方式处理养殖废水的效率优于牡蛎和龙须菜的单独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洋鲑(Salmo salar) 工业化循环水养殖 养殖废水 贝藻混养 废水处理
下载PDF
解淀粉芽孢杆菌和胶红酵母复合菌对虹鳟生长性能及胃黏膜、肠黏膜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纯 孙国祥 +3 位作者 刘志培 刘淑兰 王顺奎 刘鹰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46-756,共11页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复合菌剂(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V4和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幼鱼生长及消化道黏膜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选用体重为(205.1±4.82)g的虹...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复合菌剂(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V4和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幼鱼生长及消化道黏膜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选用体重为(205.1±4.82)g的虹鳟幼鱼36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投喂基础饲料(C0)和3种添加水平为5×10~6/5×10~7 CFU/g(T1),1.5×10~7/1.5×10~8 CFU/g(T3),2.5×10~7/2.5×10~8 CFU/g(T5)的复合菌剂(B.amyloliquefaciens V4/R.mucilaginosa),实验周期42 d。研究结果发现饲料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对虹鳟的生长及存活有一定的促进和提高,T1比例的复合益生菌能够显著提高虹鳟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饲料系数(P<0.05),同时T1和T3比例添加显著降低虹鳟的死亡率(P<0.05);对其消化道黏膜细菌群落16S rDNA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指纹分析,结果表明:虹鳟胃黏膜和肠黏膜上微生物菌群种类存在差异;胃黏膜菌群DGGE图谱中分别检测到35.7±17.0(C0)、37.0±3.5(T1)、36.7±13.6(T3)、26.0±13.2(T5)条谱带,各处理组间谱带数目无显著差异(F=0.500,P=0.692),肠黏膜菌群DGGE图谱显示分别检测到23.3±5.8(C0)、22.3±3.2(T1)、16.7±8.0(T3)、24.7±7.4(T5)条谱带,各处理组间谱带数目也无显著差异(F=0.916,P=0.475);胃黏膜菌群多样性随着益生菌添加量增加,菌群多样性有升高趋势,但是在最高浓度组(T5)多样性降低,肠黏膜菌群多样性随着复合菌剂的添加,多样性指数持续降低,中浓度添加组(T3)多样性最低,但是随着添加浓度升高,呈现恢复和升高趋势(T5);基于所得PCR-DGGE指纹图谱中谱带丰度值数据的UPGMA聚类和PCA排序分析均显示胃黏膜微生物群落与肠黏膜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明显,大致分为两个不同的分支,胃黏膜和肠黏膜微生物菌群并没有按照不同处理组而有显著分化。以上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和胶红酵母复合添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胶红酵母 虹鳟 消化道黏膜菌群 PCR-DGGE
下载PDF
氮磷浓度对雨生红球藻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书秀 梁英 王虎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19,共5页
在一次性培养过程中,利用水样叶绿素荧光仪(Water-PAM)研究了2个单因子(不同氮浓度、不同磷浓度)对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叶绿素荧光参数(PSⅡ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光合电子传递效率ETR)、叶绿素相对含量及细胞密度... 在一次性培养过程中,利用水样叶绿素荧光仪(Water-PAM)研究了2个单因子(不同氮浓度、不同磷浓度)对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叶绿素荧光参数(PSⅡ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光合电子传递效率ETR)、叶绿素相对含量及细胞密度的影响。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氮磷浓度对雨生红球藻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及生长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雨生红球藻进行光合作用和生长最适氮浓度为1760μmol/L;最适磷浓度为18.16μmol/L。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周期中,叶绿素相对含量均与细胞密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 叶绿素荧光参数 氮浓度 磷浓度 生长
下载PDF
海带不同部位褐藻胶含量及其凝胶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陈利梅 李德茂 +1 位作者 赵玉山 叶乃好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4-126,142,共4页
将海带藻体划分为基部边缘部分、基部中间部分、中部边缘部分、中部中间部分和尖部5个部分,分别测定了其褐藻胶含量、M/G值、褐藻胶凝胶的强度和持水力,并对不同部位褐藻胶的含量和M/G值进行比较,并研究M/G值对褐藻胶凝胶特性的影响。... 将海带藻体划分为基部边缘部分、基部中间部分、中部边缘部分、中部中间部分和尖部5个部分,分别测定了其褐藻胶含量、M/G值、褐藻胶凝胶的强度和持水力,并对不同部位褐藻胶的含量和M/G值进行比较,并研究M/G值对褐藻胶凝胶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海带中部的褐藻胶含量高于基部和尖部,边缘部分褐藻胶含量高于中间部分。而海带的M/G值的大小顺序为基部>中部>尖部,海带中部的M/G值大于边缘的。褐藻胶的M/G值的不同对其凝胶特性有较大的影响,M/G值越大,褐藻胶凝胶的凝胶强度越小,而其持水力越强。在食品中应用褐藻胶时,可以根据实际的要求来改变褐藻胶的M/G值获得所需要的凝胶强度和持水力等凝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褐藻胶 M/G值 凝胶强度 持水力
下载PDF
温度及pH对杀鲑气单胞菌生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田会芹 李贤 +5 位作者 傅松哲 任香 王顺奎 王先平 宋协法 刘鹰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12,共6页
利用 A 值法与活菌平板计数法,测定了杀鲑气单胞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曲线,研究了不同温度及pH对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ha)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活菌计数法更能真实的反映细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在28℃,15℃,10℃,5℃条件下... 利用 A 值法与活菌平板计数法,测定了杀鲑气单胞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曲线,研究了不同温度及pH对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ha)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活菌计数法更能真实的反映细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在28℃,15℃,10℃,5℃条件下,随着温度降低,杀鲑气单胞菌生长速率明显下降;在pH6.0-8.0时,酸性条件能明显抑制杀鲑气单胞菌的生长;在28℃、pH7.5条件下,杀鲑气单胞菌生长速率最快,达到稳定期时细菌数量也最多。在养殖生产过程中,为了抑制杀鲑气单胞菌的生长繁殖,建议在不影响鱼类正常生长的条件下,尽量降低养殖水体温度并合理控制水体pH,以降低养殖鱼类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ha) 温度 生长
下载PDF
脂肪和蛋白质营养对封闭循环水养殖大西洋鲑生长和肌肉品质的效应 被引量:10
18
作者 柳阳 李勇 +4 位作者 高婷婷 孙亚琼 周邦维 王顺奎 王晓晨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7-59,共13页
为探讨饲料脂肪和蛋白质营养对工业化养殖大西洋鲑(SalmonsalarL.)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采用3×2双因素试验设计(3脂肪水平:18%、21%、24%,即F18、F21、F24;2蛋白质水平:38%、48%.即P38、P48),形成6种试验处... 为探讨饲料脂肪和蛋白质营养对工业化养殖大西洋鲑(SalmonsalarL.)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采用3×2双因素试验设计(3脂肪水平:18%、21%、24%,即F18、F21、F24;2蛋白质水平:38%、48%.即P38、P48),形成6种试验处理膨化颗粒配合饲料,每处理3重复,通过在工业化封闭循环海水养殖条件下,选用初质量(650.0±45.50)g大西洋鲑720尾,进行动物饲喂试验、肌肉脂肪酸、氨基酸测试等,试验期56d。结果表明:(1)中脂肪水平(F21)和高蛋白水平(P48)饲料的生长性能较佳。增质量率随脂肪水平提高先增加后降低,中高脂肪组比低脂肪组极显著提高43.5%(P〈0.01);高蛋白组极显著提高44.99%(P〈0.01);中脂肪高蛋白组合(P48F21)效应最佳;(2)脂肪水平对肌肉氨基酸含量影响不显著。蛋白水平与肌肉9种必需、4种风味氨基酸含量呈正相关,高蛋白组显著提高3.60%~17.00%(P〈0.05/0.01):(3)脂肪水平与肌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呈正相关,而蛋白水平与其呈负相关,高脂肪(P24)和低蛋白(P38)有利于提高肌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脂肪纽肌肉Zoo-3PUFA、∑HuFA、DHA、EPA含量比低脂肪组分别极显著或显著提高15.74%、26.60%、15.41%、7.67%(P〈0.01/0.05);低蛋白组极显著提高肌肉DHA含量11.91%(P〈0.01)、EPA10.02%(P〈0.05);低蛋白中高脂肪组合fP38F21、P38F24)效应佳。本试验研究证明,工业化工业化封闭循环水养殖大西洋鲑对脂肪营养需求有一定程度降低,本试验条件下中高脂肪与中低蛋白组合既利于提高生长性能,又增加肌肉ω-3HUFA和主要氨基酸沉积,为工业化养殖大西洋鲑的肉质改善型配合饲料研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脂肪和蛋白质 肌肉脂肪酸和氨基酸 生长性能 大西洋鲑(Salmon SALAR L.) 封闭循环水养殖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低聚木糖对仿刺参幼参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力和免疫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君华 刘佳亮 +2 位作者 曹学彬 李静 刘石林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534-2541,共8页
在水温14.8~18.6℃、盐度(29±1)PSU下,用120 L的蓝色塑钢水箱研究了饲料中添加低聚木糖(xylo-oligosaccharides,XOS)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幼参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力和免疫力的影响。配制XOS添加量... 在水温14.8~18.6℃、盐度(29±1)PSU下,用120 L的蓝色塑钢水箱研究了饲料中添加低聚木糖(xylo-oligosaccharides,XOS)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幼参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力和免疫力的影响。配制XOS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0.015%、0.030%、0.045%、0.060%和0.075%的6组试验饲料,投喂平均体重为(6.80±1.05)g的仿刺参幼参75 d。每组饲料随机投喂3个水箱,每个水箱放养45头幼参。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XOS显著提高了仿刺参幼参的特定生长率(SGR)(P〈0.05)。饲料中XOS添加水平(X)与仿刺参幼参SGR(Y)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151.68 X2+13.302 X+0.860 7(R2=0.927 5),得出XOS添加量为0.044%时SGR最高。饲料中添加XOS对仿刺参幼参的成活率(SR)和出皮率(GBW R)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添加XOS提高了仿刺参幼参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ADDM),但仅0.03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0.030%~0.060%的XOS显著提高了仿刺参肠道蛋白酶、淀粉酶活力和体腔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P〈0.05),以0.045%组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最高,以0.060%组体腔液中SOD活力最大。饲喂30 d时,饲料中添加0.030%~0.075%的XOS显著提高了仿刺参体腔液中碱性磷酸酶(AKP)活力(P〈0.05),而饲喂60 d时,除0.045%组外,其他各组体腔液中AKP活力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添加0.030%~0.060%的XOS可提高仿刺参幼参肠道消化酶活力,增强其免疫力,从而促进仿刺参幼参生长;仿刺参饲料中XOS的最适添加量为0.044%,建议XOS投喂时间在2个月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木糖 仿刺参 生长性能 表观消化率 消化酶 免疫力
下载PDF
2021-2022年山东荣成海带产区大规模溃烂灾害综合调查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晓东 苏丽 +6 位作者 李晓捷 李杰 徐英江 常丽荣 于仁成 杨德周 逄少军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6-222,共17页
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主产区山东荣成发生了海带溃烂灾害,受灾面积超9 300 hm^(2),直接经济损失20亿元。通过现场调查、室内试验、资料分析等手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由多纹膝沟藻(... 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主产区山东荣成发生了海带溃烂灾害,受灾面积超9 300 hm^(2),直接经济损失20亿元。通过现场调查、室内试验、资料分析等手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由多纹膝沟藻(Gonyaulax polygramma)和红色赤潮藻(Akashiwo sanguinea)构成的赤潮,顺自西向东沿岸流进入荣成海带养殖区,自北至南蔓延,暴发海域可溶解磷酸盐含量为3.68μg·L^(-1),凸显磷限制;室内培养试验显示问题海域海水正常;浮标观测显示,养殖区2021年11月盐度30.92 PSU,显著偏低;养殖区海水透明度显著高于往年同期。综上,此次灾害归因于海水透明度季节性偏高、赤潮藻枯竭了海带早期生长赖以需要的营养元素,溃烂海带促进了褐藻酸降解菌繁殖,加速溃烂过程,带来次生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赤潮 营养盐 水产养殖 灾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