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梗死各亚型与HCY水平及其与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王泉亮 杨英亮 +2 位作者 孙春燕 林晓青 刘桂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084-087,共4页
本研究的目标是深入了解脑梗死的不同亚型与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以及它们与颅内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供坚实的科学支撑。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4年6月期间收治的86例脑梗死患者,根据TOAST分型分为LA... 本研究的目标是深入了解脑梗死的不同亚型与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以及它们与颅内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供坚实的科学支撑。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4年6月期间收治的86例脑梗死患者,根据TOAST分型分为LAA、CE、SVO、OE和UE五型。全部病人均进行基础治疗并根据不同的亚型进行个体化治疗。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来测定HCY的水平,并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与磁共振血管成像来评估颅内动脉的狭窄情况。结果 LAA型患者HCY水平最高,SVO型最低,分别为21.5±3.2和17.3±2.5μmol/L(P<0.05)。LAA型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是最高的,达到65.0%,而SVO型则是最低的,仅为40.0%(P<0.05)。个体化治疗方案使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提高,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下降。结论 不同亚型脑梗死病人HCY水平有差别,且与颅内动脉狭窄发病关系密切,个体化治疗方案能改善病人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亚型 同型半胱氨酸 颅内动脉狭窄 个体化治疗 临床预后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学特征构建原发性小肠淋巴瘤与间质瘤的鉴别诊断预测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春茂 孙西河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CT影像学特征构建的预测模型对原发性小肠淋巴瘤与间质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淋巴瘤、间质瘤患者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CT影像学特征,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筛选出有鉴别意义的... 目的 探讨基于CT影像学特征构建的预测模型对原发性小肠淋巴瘤与间质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淋巴瘤、间质瘤患者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CT影像学特征,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筛选出有鉴别意义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鉴别诊断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该预测模型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动脉期净强化CT值、病灶周围肿大淋巴结、血管漂浮征、病理血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是具有鉴别意义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这4个CT影像学特征构建鉴别诊断预测模型,ROC曲线显示其AUC为0.971(95%CI:0.941-1.000),敏感度为0.92,特异度为0.96.结论 基于CT影像学特征构建的预测模型对小肠淋巴瘤与间质瘤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 胃肠道间质瘤 鉴别诊断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3
作者 莫宗伟 郎召君 王森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5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与颈动脉超声联合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7月期间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MRA检查与颈动脉超声检查,将最终临床诊断结果视... 目的:探讨应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与颈动脉超声联合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7月期间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MRA检查与颈动脉超声检查,将最终临床诊断结果视为金标准,统计不同方式检查结果,并比较MRA检查、颈动脉超声检查及两者联合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共有90例(81.82%)患者经金标准诊断为急性脑梗死;MRA检查检出阳性84例(76.36%);颈动脉超声检查共检出87例(79.09%);联合检查共检出89例(80.91%)。联合检查的准确率97.27%、灵敏度97.78%、特异度95.00%均高于单一MRA检查、颈动脉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患者的颈部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和颈动脉狭窄率均高于非脑梗死患者(P<0.05)。结论:应用MRA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超声检查 MRA检查 准确率 灵敏度 特异度
下载PDF
肝癌TACE抵抗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4
作者 刘传强 徐小莲 +2 位作者 王玲玲 管玥 王锡臻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3期6-10,25,共6页
目的分析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抵抗的危险因素,构建肝癌TACE抵抗的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能。方法选择接受至少3次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164例,按1∶1随机分配至训练集和测试集。根据TACE抵抗的CCI定义及专家共识判定TACE抵抗... 目的分析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抵抗的危险因素,构建肝癌TACE抵抗的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能。方法选择接受至少3次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164例,按1∶1随机分配至训练集和测试集。根据TACE抵抗的CCI定义及专家共识判定TACE抵抗,训练集TACE有效49例、TACE抵抗33例;验证集TACE有效58例、TACE抵抗24例。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及影像学检查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训练集TACE抵抗的危险因素。通过机器学习随机森林分类筛选其预测变量的特征重要性并绘制预测模型列线图。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该模型的校准能力。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合并乙肝、高ALBI评分、高水平甲胎蛋白、无肿瘤包膜以及强化模式3、4型是导致肝癌TACE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通过机器学习随机森林分类评估训练集TACE抵抗5个独立危险因素的特征重要性,结果发现甲胎蛋白(36.1%)、强化模式(30.4%)、ALBI评分(26.5%)的特征重要性较大,而无肿瘤包膜(2.8%)和合并乙肝(4.1%)的特征重要性较小,故将其排除。利用甲胎蛋白、强化模式、ALBI评分构建肝癌TACE抵抗的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ROC曲线分析发现,在训练集中该模型预测肝癌TACE抵抗的曲线下面积为0.899,在测试集中为0.753。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发现,该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一致性较好(训练集:χ^(2)=11.829,P>0.05;测试集:χ^(2)=7.927,P>0.05)。结论合并乙肝、高ALBI评分、高水平甲胎蛋白、无肿瘤包膜以及强化模式3、4型是导致肝癌TACE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以ALBI评分、甲胎蛋白和强化模式构建了肝癌TACE抵抗的预测模型,经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效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抵抗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颈部血管超声诊断脑梗死并颈动脉狭窄价值分析
5
作者 郎召君 莫宗伟 李小敏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4期33-35,共3页
目的:分析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脑梗死并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7月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0例疑似脑梗死并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颈部血管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 目的:分析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脑梗死并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7月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0例疑似脑梗死并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颈部血管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效能、不同面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不同颈部血管超声颈动脉狭窄程度脑梗死患者中膜厚度。结果: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诊断颈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8.90%、99.15%、99.00%;随着梗死灶面积的增大,颈动脉狭窄程度增加;随颈部血管超声颈动脉狭窄程度增加,中膜厚度逐渐增厚(P<0.05)。不同颈部血管超声颈动脉狭窄程度脑梗死患者间中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脑梗死并颈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且能判断颈动脉狭窄病变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血管超声 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 诊断效能
下载PDF
超声对甲状腺癌合并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及价值评估
6
作者 郎召君 莫宗伟 李小敏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3期22-25,共4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合并淋巴结转移患者采用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230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n=102)与未转移组(n=128)。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比较...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合并淋巴结转移患者采用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230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n=102)与未转移组(n=128)。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比较不同血流信号(Ⅰ级、Ⅱ级、Ⅲ级)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动脉收缩期流速、阻力指数、动脉舒张期流速、搏动指数),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阻力指数、收缩期峰值流速)、淋巴结超声特征(淋巴结纵横向比值<2、内部回声不均、边界模糊、微钙化、血流丰富、血流信号杂乱)。结果:随着血流信号分级逐渐提升,患者的动脉收缩期流速、动脉舒张期流速逐渐上升,阻力指数、搏动指数逐渐下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移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与淋巴结超声特征数据均高于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应用于甲状腺癌合并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诊断中准确率比较高,可根据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以及淋巴结超声征象对患者的病情予以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诊断 甲状腺癌 淋巴结转移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不伴认知障碍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大脑后扣带回及核团微结构的磁共振定量 被引量:3
7
作者 夏新建 张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采用磁共振成像(MRI)及Freesurfer软件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大脑后扣带回(PCC)及皮质核团微结构的异常改变,同时探讨其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方法对29例老年T2DM患者(T2DM组)及29例健康志愿者(HC组)行3D-T1扫描,利用Fr... 目的采用磁共振成像(MRI)及Freesurfer软件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大脑后扣带回(PCC)及皮质核团微结构的异常改变,同时探讨其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方法对29例老年T2DM患者(T2DM组)及29例健康志愿者(HC组)行3D-T1扫描,利用Freesurfer软件计算大脑PCC皮质体积、厚度、表面积及皮质核团(丘脑、尾状核、壳核、苍白球、海马及杏仁体)的体积。结果与HC组相比,T2DM组左侧PCC体积显著降低(P<0.001);右侧PCC的厚度显著变薄(P<0.05);左侧PCC表面积减小而右侧PCC表面积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T2DM患者右侧丘脑、双侧壳核、双侧苍白球及左侧海马的体积减小。双侧丘脑、右侧尾状核及右侧壳核体积与HbA1c呈负相关。结论T2DM可导致大脑PCC及皮质核团微小结构发生改变,部分核团的体积萎缩与长期的血糖控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磁共振成像(MRI) 后扣带回 皮质核团 糖化血红蛋白
下载PDF
基于新临床分型的帕金森患者脑皮质结构异常改变的MRI研究
8
作者 夏新建 陈金鸽 侯中煜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报》 2024年第4期263-268,共6页
目的借助磁共振图像(MRI)及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BM)分析技术研究帕金森病新临床亚型的大脑结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为完善新临床分型可靠性奠定基础。方法帕金森病患者及正常人对照组的大脑数据均来自帕金森病进展指标计划(PPMI)公开... 目的借助磁共振图像(MRI)及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BM)分析技术研究帕金森病新临床亚型的大脑结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为完善新临床分型可靠性奠定基础。方法帕金森病患者及正常人对照组的大脑数据均来自帕金森病进展指标计划(PPMI)公开数据库。根据帕金森病新分型标准(综合运动严重程度、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自主神经障碍和认知障碍)将帕金森病患者分为三种亚型(轻度运动症状为主型MM、中间型IM、弥漫恶化型DM)。应用VBM分析技术计算大脑皮质体积,各亚组与对照组间灰质体积进行t检验探究帕金森各临床亚型大脑皮质体积的异常改变;帕金森各亚型组间进行方差分析、事后(ANOVA)分析探究帕金森各临床亚型间脑皮质体积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M组灰质体积变小的脑区为左侧梭状回/颞下回,体积增大的区域为右侧角回;IM组灰质体积变小的脑区为左侧中央后回/中央前回、左侧颞中回、右侧额下回、右侧央后回/中央前回;DM组灰质体积变小的脑区为右侧中央旁回、左侧杏仁核/海马、左侧距状回。ANOVA分析比较三个亚型间有差异的脑区:IM与MM有差异的脑区为左侧中央前回/中央后回、右楔叶、左颞中回、右中央后回;DM与MM有差异的脑区为左颞中回、右中央后回、右小脑、右楔前叶。结论基于VBM技术证实了三种帕金森新亚型对大脑结构的损伤是不同的模式,更进一步说明帕金森三种亚型是真实的亚群,而不是同一类型的不同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新临床分型 MRI VBM
下载PDF
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艳 刘志伟 柴成奎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5期69-72,共4页
目的 探究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对直径≥8 mm及<8 mm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效果差异。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寿光市人民医院60例疑似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两组均行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结石直径≥8 mm或... 目的 探究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对直径≥8 mm及<8 mm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效果差异。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寿光市人民医院60例疑似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两组均行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结石直径≥8 mm或直径<8 mm的符合率及总符合率。结果 核磁胰胆管成像的诊断符合率98.33%、敏感度100.00%高于CT的83.33%、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07、11.111,P<0.05),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特异度(90.00%)与CT(100.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3,P>0.05)。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检出的“结石直径≥8 mm”患者26例及“结石直径<8 mm”患者24例。结石直径≥8 mm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符合率(97.06%)高于CT(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0,P<0.05)。结石直径<8 mm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符合率(100.00%)与CT(88.46%)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84,P>0.05)。结论 对比腹部CT,核磁胰胆管成像对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应用效果更好,且在结石直径≥8 mm核磁胰胆管成像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腹部CT,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CT 核磁胰胆管成像 肝外胆管结石 诊断效果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10
作者 孙春燕 杨英亮 +2 位作者 王泉亮 刘桂艳 林晓青 《慢性病学杂志》 2023年第5期775-77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浓度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5月在寿光市人民医院确诊的急性(发病7 d内)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缺血性卒中22...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浓度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5月在寿光市人民医院确诊的急性(发病7 d内)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缺血性卒中2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将患者分为认知障碍组(评分<26分)和认知功能正常组(评分≥26分)。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Hcy浓度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预测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认知障碍组患者血浆Hcy浓度[18.64(10.32,29.97)μmol/L]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12.86(9.00,21.3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Hcy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认知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卒中患者血浆Hcy浓度超过24.68μmol/L,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可能性大,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5.4%、72.8%。结论高Hcy可以作为提示认知障碍的血浆指标,为识别卒中早期认知障碍提供新的生物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认知障碍 同型半胱氨酸
原文传递
围手术期基于循证理念的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患者恢复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春燕 鞠峰 +1 位作者 杨英亮 郝玲 《慢性病学杂志》 2023年第4期575-577,581,共4页
目的 观察围手术期基于循证理念的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患者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寿光市人民医院行机械取栓术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 目的 观察围手术期基于循证理念的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患者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寿光市人民医院行机械取栓术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基于循证理念的护理干预,均持续护理至患者出院。比较两组心理状态、神经功能、肢体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中上下肢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44%)低于对照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12%)高于对照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基于循证理念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患者负面情绪,改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减少发生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机械取栓 循证护理 心理状态 神经功能 肢体功能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患者大脑皮质厚度分布规律及其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英亮 孙春燕 +1 位作者 夏新建 李宁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7期952-956,共5页
目的采用脑磁共振图像及图像分析软件,建立不伴有意识障碍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大脑皮质厚度图谱,分析其分布规律,探究T2DM患者大脑皮质厚度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寿光市人民医院... 目的采用脑磁共振图像及图像分析软件,建立不伴有意识障碍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大脑皮质厚度图谱,分析其分布规律,探究T2DM患者大脑皮质厚度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寿光市人民医院确诊不伴有意识障碍的T2DM患者29例,其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60.43±1.47)岁。从29例T2DM患者获得高分辨率三维T1图像,利用带有自动识别提取系统Freesurfer软件,以脑回的感兴趣区域(ROI)为基础计算每个脑回皮质厚度。对获取的皮质厚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将脑区皮质平均厚度映射到脑模板上,形成脑图谱。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对获取的皮质结构数据与HbA1c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左右半球皮质厚度的偏侧性。结果皮质厚度较厚的脑区为颞极、内嗅皮层、前扣带回头部、岛叶、额极、颞中回、颞下回;皮质厚度较薄的脑区为距状旁回、楔叶、舌回、中央后回、颞横回、枕外侧回、顶上回。T2DM患者左右大脑半球皮质厚度存在偏侧性的脑区为直回[(2.371±0.352)mm比(2.432±0.393)mm]、枕外侧回[(2.141±0.185)mm比(2.201±0.221)mm]、颞中回[(2.662±0.364)mm比(2.724±0.353)mm]、前扣带回头部[(2.665±0.453)mm比(2.791±0.506)mm]、额极[(2.749±0.398)mm比(2.616±0.422)mm](t=-2.613、-3.161、-3.106、-2.317、2.771,P=0.014、0.004、0.004、0.028、0.010);偏侧性除额极皮质厚度向左偏外,其余脑区均向右偏。左侧楔叶、左侧中央旁回、左侧中央前回、左侧顶上回、左侧缘上回、左侧额极、左侧颞横回、右侧楔叶、右侧中央前回、右侧楔前叶、右侧顶上回、右侧颞横回皮质厚度与HbA1c均呈显著负相关(r=-0.608、-0.563、-0.546、-0.535、-0.488、-0.524、-0.487、-0.554、-0.552、-0.479、-0.522、-0.475,均P<0.01)。结论本研究从不伴有意识障碍的T2DM患者大脑皮层厚度脑图谱中发现其分布规律及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MRI 皮质厚度 偏侧性 糖化血红蛋白
下载PDF
头颅核磁共振在脑血管性痴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3
作者 刘志伟 王艳 +1 位作者 刘志强 黄明霞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5期55-58,共4页
目的 分析头颅核磁共振在脑血管性痴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寿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脑血管性痴呆患者45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45例和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正常人45例,分别作为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施... 目的 分析头颅核磁共振在脑血管性痴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寿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脑血管性痴呆患者45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45例和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正常人45例,分别作为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施以头颅核磁共振检查,记录3组受检群众的左、右两侧和总海马体积,同时比对颞叶沟回间距与大脑左右径的比值。结果 对照组左侧海马体积为(2.59±0.25)cm^(3)、右侧海马体积为(3.04±0.23)cm^(3)、海马总体积为(5.23±0.32)cm^(3),观察1组的分别为(2.38±0.26)、(2.61±0.21)、(5.69±0.39)cm^(3),观察2组的分别为(1.88±0.21)、(1.86±0.23)、(5.19±0.24)cm^(3),3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097、321.184、33.393,P<0.05),且观察1组高于观察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观察2组与对照组颞叶沟回间距与大脑左右径比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1组颞叶沟回间距、颞叶沟回间距与大脑左右径的比值低于观察2组,大脑左右径高于观察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颅核磁共振检查能了解脑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的不同,方便临床医师对疾病进行鉴别,并能够掌握患者的病情,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性痴呆 头颅核磁共振 临床应用价值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脂质代谢水平与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14
作者 朱会娟 孙铁峰 齐振勇 《糖尿病新世界》 2023年第3期171-173,181,共4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脂代谢水平与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寿光市人民医院的53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本院同期的53例无下肢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基础血...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脂代谢水平与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寿光市人民医院的53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本院同期的53例无下肢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基础血糖指标水平、用餐前后血脂水平,同时分析下肢血管病变和脂质代谢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两组空腹TC、TG、LDL-C、HDL-C、餐后2 h的TC、LDL-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餐后2 h的TG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餐后2 hTG水平升高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合并下肢血管病变,在TG、HDL-C等血脂指标上会有明显的差异性体现。通过分析可知2型糖尿病脂质代谢水平与下肢血管病变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对2型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和调节血脂水平,以减少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脂质代谢紊乱 下肢血管病变 相关性
下载PDF
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化疗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中的评价
15
作者 孙杉杉 刘国文 +2 位作者 孙通华 王辉 陈广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7期10-12,共3页
探究多发性骨髓瘤在PAD方案化疗中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中的评价。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0月寿光市人民医院血液病科收入的3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试验组采用PAD化疗联... 探究多发性骨髓瘤在PAD方案化疗中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中的评价。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0月寿光市人民医院血液病科收入的3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试验组采用PAD化疗联合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单独使用PAD化疗方案。治疗4个周期后,评估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日常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3个方面的作用。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7.8%)稍低于试验组(80%),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其改善总有效率低于试验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研究对象在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末梢神经疼痛、骨髓抑制不良反应血小板白细胞减少及胃肠道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等的发生率,结果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PAD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可起到减毒增效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复方苦参注射液 中药辅助化疗
下载PDF
早期特发性全面性癫痫大脑皮质厚度脑图谱的建立研究
16
作者 夏新建 李耀斌 +2 位作者 王辉 李翔 李宁 《癫痫杂志》 2023年第2期112-118,共7页
目的 采用大脑磁共振T1图像及先进的图像分析软件,构建初次就诊的特发性全面性癫痫(Idiopathic generalized epilepsy,IGE)大脑皮质厚度脑图谱。方法 选取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于寿光市人民医院就诊的27例初诊为IGE患者和29名正... 目的 采用大脑磁共振T1图像及先进的图像分析软件,构建初次就诊的特发性全面性癫痫(Idiopathic generalized epilepsy,IGE)大脑皮质厚度脑图谱。方法 选取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于寿光市人民医院就诊的27例初诊为IGE患者和29名正常对照组获得高分辨率三维T1图像。利用Freesurfer软件的定位识别计算系统,计算每个脑区皮质厚度的具体数值,利用图像分析软件,将皮质厚度数值制作成脑图谱。利用两样本t检验,形成差异脑图谱,分析IGE患者同正常人皮质厚度的差异。运用配对t检验进行对两组数据进行组内比较,探讨皮质厚度偏侧性的改变。结果 IGE脑图谱中皮质厚度较厚的脑区为右左侧颞极、右左侧内嗅皮层、右侧前扣带回头部、右左侧岛叶、右左侧颞中回、右侧颞下回、左侧前扣带回头部、左侧前扣带回尾部、左侧颞下回、左右侧梭状回、左侧额极;皮质厚度较薄的区域为右左侧距状旁回、右左侧楔叶、左右侧舌回、左右侧中央后回、左侧枕外侧回、右左侧顶上回;与正常人脑皮质厚度脑图谱比较,皮质厚度分布规律大致相仿;与正常人比较,IGE大脑皮质厚度发生改变的区域为双侧额上回、双侧中央后回、双侧中央前回、双侧舌回、左侧楔叶、双侧内嗅皮质及颞极。IGE左右大脑半球皮质厚度存在偏侧性的脑区为前扣带回尾部、楔叶、顶下回、枕外侧回、中央后回、前扣带回头部、缘上回;与正常人相比,IGE大脑皮质厚度存在偏侧性的脑区的数量减少。结论 本研究从早期特发性全面性癫痫大脑皮层厚度脑图谱中发现其分布规律及偏侧性,为之后脑科学的研究提供影像结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全面性癫痫 磁共振成像 皮质厚度 偏侧性
原文传递
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17
作者 杨杰栋 郝洁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第12期181-184,共4页
目的分析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CHD)患者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以寿光市人民医院2020年8月—2022年9月临床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检测确诊阳性患者120例,阴性患者80例,对200例疑似患者均采... 目的分析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CHD)患者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以寿光市人民医院2020年8月—2022年9月临床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检测确诊阳性患者120例,阴性患者80例,对200例疑似患者均采用CT冠状动脉成像检测,对检测结果同金标准进行对比,并以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进行探究分析。结果CT冠状动脉成像检测CHD患者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检测值与阴性检测值均较高,冠状动脉造影与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对CHD患者诊断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价值高。结论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具有安全无创的优点,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检出率高,且操作简单,建议临床在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冠状动脉成像 冠心病 诊断 灵敏度 特异度
下载PDF
双能CT直接增强法在痛风性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8
作者 王辉 李耀斌 +2 位作者 夏新建 张群群 孙杉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2期195-197,共3页
探讨双能CT直接增强法在痛风性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寿光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而拟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的30例早期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行实验室检查,获得患者血尿酸、血C反应蛋白等指标。对患者有症... 探讨双能CT直接增强法在痛风性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寿光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而拟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的30例早期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行实验室检查,获得患者血尿酸、血C反应蛋白等指标。对患者有症状的关节部位进行传统双能CT检查及双能直接增强CT检查,对比两种方法的尿酸盐结晶的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传统双能CT组的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86.7%;双能直接增强CT组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93.3%;两种检查方法特异性都很高,但双能直接强化CT检查的敏感性要比传统双能CT检查法高。结论 双能CT直接增强法扫描是一种低辐射量,低造影剂量的检查方法。相对于传统双能CT,直接增强法所获得的图像具有更高的对比度,更有利于病灶的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CT 直接强化 痛风性关节炎
下载PDF
MRI对腮腺多形性腺癌的诊断效果分析
19
作者 杨杰栋 郝洁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9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癌采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1月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腮腺多形性腺癌患者52例,均应用MRI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腮腺多形性腺癌MRI诊断结果。结果:MRI准确诊断...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癌采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1月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腮腺多形性腺癌患者52例,均应用MRI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腮腺多形性腺癌MRI诊断结果。结果:MRI准确诊断腮腺多形性腺癌47例,准确率97.12%(47/48),其中1例误诊为腺淋巴癌;MRI准确诊断腺淋巴癌4例,准确率100.00%,与病理诊断结果差异均不显著(P> 0.05);腮腺多形性腺癌MRI影像分析得知,MRI表现为圆形或分叶状,边缘清楚,有包膜,信号不均匀,瘤体内可见条索状低信号的胶原纤维间隔或低信号钙化灶。T_1WI上呈低信号,T_2WI上信号明显增高且信号不均匀是多形性腺瘤的特点。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癌采用MRI检查,诊断快速且具有无创的特点,诊断准确性高,为腮腺多形性腺癌提供了较高的诊断价值,为治疗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MRI 腮腺多形性腺癌
下载PDF
磁共振血管成像与多螺旋CT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有效性探讨
20
作者 程磊 王玲玲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4期175-178,共4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以及多螺旋CT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断的有效性以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2023年10月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于临床均接受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以及...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以及多螺旋CT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断的有效性以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2023年10月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于临床均接受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以及多螺旋CT诊断,以数字血管减影诊断作为金标准,对比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数字血管减影诊断结果显示,阳性患者42例,阴性患者38例;多螺旋CT诊断出阳性30例,50例为阴性;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出阳性41例,阴性39例。与多螺旋CT诊断的特异度(73.68%)、灵敏度(47.62%)以及准确度(60.00%)比较,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各项诊断效能(97.37%、95.24%、96.25%)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09、23.333、30.756,P均<0.05)。结论 临床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多螺旋CT以及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时结果具有差异,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效能更高,可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多螺旋CT 磁共振血管成像 诊断效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