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寿光县新发现一批纪国铜器 被引量:40
1
作者 贾效孔 《文物》 1985年第3期1-11,98-99,共13页
1983年12月13日,山东省寿光县古城公社古城一大队社员在"益都侯城"故址内挖井,发现一批铜器和其他遗物。我馆14日派人赴现场调查,收集了出土文物,并作了进一步清理。出土铜器共64件,其中有铭文的19件;共存的还有陶器9件,玉器4... 1983年12月13日,山东省寿光县古城公社古城一大队社员在"益都侯城"故址内挖井,发现一批铜器和其他遗物。我馆14日派人赴现场调查,收集了出土文物,并作了进一步清理。出土铜器共64件,其中有铭文的19件;共存的还有陶器9件,玉器4件,卜骨2片,蚌饰12件。现将调查结果及有关资料报道如下。益都侯城故址位于寿光城北10公里(图一),羊(角沟)益(都)公路纵贯其中,为占城人民公社所在地。《寿光县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现 铜器铭文 寿光 陶器 山东省 出土文物 形制 提梁 图版 口径
原文传递
山东寿光北魏贾思伯墓 被引量:25
2
作者 贾效孔 黄爱华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8期15-19,99,共6页
北魏贾思伯墓,位于山东省寿光县城关镇李二村,墓与村相距0.5公里。历代编纂的《寿光县志》对此墓均有记载:"北魏尚书贾思伯及其弟思同墓,侄县城西南八里李二村东北。……今双冢犹并列。"二墓东西排列,思同在东,思伯在西(图一)... 北魏贾思伯墓,位于山东省寿光县城关镇李二村,墓与村相距0.5公里。历代编纂的《寿光县志》对此墓均有记载:"北魏尚书贾思伯及其弟思同墓,侄县城西南八里李二村东北。……今双冢犹并列。"二墓东西排列,思同在东,思伯在西(图一)。1973年12月,李二村群众整平地面时将贾思伯墓挖毁。我馆闻讯派人赶到现场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墓志铭 寿光 山东省 城关镇 刘氏 青州 记载 使君 编纂
原文传递
纪国故城附近出土一批汉代铜器 被引量:5
3
作者 贾效孔 袁伟 《考古》 1984年第1期93-94,102,共3页
1981年3、4月间,本县纪台公社吕家村社员制砖坯取土,先后发现铜器十三件。县文化部门闻讯后,派人前往察看现场,访问了发现者。现整理报导如下:吕家村在春秋纪国故城西北一公里处(图一)。铜器发现于村前高地的窑场东侧,距地表深45厘米。... 1981年3、4月间,本县纪台公社吕家村社员制砖坯取土,先后发现铜器十三件。县文化部门闻讯后,派人前往察看现场,访问了发现者。现整理报导如下:吕家村在春秋纪国故城西北一公里处(图一)。铜器发现于村前高地的窑场东侧,距地表深45厘米。分两处放置,一处十一件,其中铁链一条。十件铜器是:鼎一、三足盘一、鐎斗四、灯一、熏炉一、铜鱼饰一、环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器 汉代 出土 足盘 铜鱼 铁链 发现者 文化部 口径 熏炉
原文传递
山东寿光县出土一批齐刀化
4
作者 贾效孔 《中国钱币》 1987年第3期32-33,共2页
1986年7月12日,寿光县寿光镇延庆寺村民在村办制砖厂挖土方时,在距地表深1.20米处发现齐刀化一批,计三百五十四枚。已由博物馆收藏。刀化出土时为长方形排列,刀头与刀头、刀柄与刀柄相叠放,刀柄向东南,刀头西北,上下四层,未发现绳索束... 1986年7月12日,寿光县寿光镇延庆寺村民在村办制砖厂挖土方时,在距地表深1.20米处发现齐刀化一批,计三百五十四枚。已由博物馆收藏。刀化出土时为长方形排列,刀头与刀头、刀柄与刀柄相叠放,刀柄向东南,刀头西北,上下四层,未发现绳索束缚痕迹,可能原放于一个木箱内。刀化周围10米左右未发现文化层堆积和共存的遗物,刃分析为一窖藏。这批刀化,依其铭文,可分五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光县 齐法化 寿光镇 刀头 齐之法化 延庆寺 安阳刀 返邦刀 凸纹 东周时期
原文传递
巨淀湖的变迁及其在鲁北地区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守春 郑滨海 +1 位作者 李瑞成 黄艾华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9年第3期30-44,251,共16页
巨淀湖是山东北部一个重要的湖泊。这个湖泊在历史时期发生过很大的变化。本文将巨淀湖的演变分为三个阶段 ,分别论述了汉代的巨淀湖、《水经注》中记载的巨淀湖和元、明、清时期的清水泊 ,此外 。
关键词 鲁北 巨淀湖 清水泊 变迁
原文传递
让考古调查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发挥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贾效孔 吴诗池 《农业考古》 1985年第2期175-176,共2页
考古资料表明,当原始社会发展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农业已成为当时的主要生产部门(游牧部落除外)。古先民们为方便生产和生活,他们总是选择靠近水而不易被淹没的地方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从已查到的古遗址的分布情况看,所处地理环境有其... 考古资料表明,当原始社会发展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农业已成为当时的主要生产部门(游牧部落除外)。古先民们为方便生产和生活,他们总是选择靠近水而不易被淹没的地方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从已查到的古遗址的分布情况看,所处地理环境有其共同特点,即多在河流附近的台地上或两条河流交汇处的三角地带,抑或在湖旁海滨,也有在离水较近的埠岭前的高坡上的。山东省寿光县在文物普查过程中,采取与古河道调查同时进行的方法,既搞清了古遗址和古河道的分布情况,又弄清了古河道与古遗址的关系。如孙家集镇地处寿光南部,弥河下游,系为一冲积平原,总面积约76.98平方公里,有70个自然村,有大小埠岭52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河道 考古调查 新石器时代 古遗址 河道调查 共同特点 河流交汇处 普查 地理环境 文物
下载PDF
山东寿光县发现元代铜权 被引量:1
7
作者 黄爱宗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2期24-24,共1页
1983年,山东省寿光县田马乡一村民在取土时发现一铜权。铜权现藏于寿光县博物馆。铜权已锈蚀。权顶部方钮中间有扁圆形孔,其身上丰下敛,座呈台阶式喇叭形。通高9.5、钮高1.5、座高2.9厘米,重550克(图一)。
关键词 寿光 元代 山东青州 博物馆 山东省 总管府 台阶式 喇叭形 发现 扁圆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