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期大肠癌的综合治疗
1
作者 徐淑英 刘莲芝 +1 位作者 徐满英 李艳秋 《伤残医学杂志》 1994年第4期22-23,共2页
自1983年至1993年底,收治晚期原发性大肠癌56例,其中结肠癌28例,手术后18例,未手术10例,直肠癌28例,手术后24例,未手术4例。
关键词 晚期大肠癌 综合治疗 结肠癌 直肠癌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28例分析
2
作者 郭晓梅 刘桂兰 李艳丽 《黑龙江医学》 1994年第11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硬化者 神经细胞功能 意识障碍者 眼底检查 高血压动脉硬化 侧支循环 慢性脑供血不足 发病形式 脑动脉硬化
下载PDF
高血压性脑出血伴应激性溃疡142例临床分析
3
作者 刘艳涛 王佳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62-62,65,共2页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高血压脑出血伴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病死率,提高治愈率。方法:选择高血压性脑出血142例,并应激性溃疡26例,观察其年龄、出血部位、临床分型与伴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与病死率的关系。结果:高血压性脑出血伴发应激性溃...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高血压脑出血伴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病死率,提高治愈率。方法:选择高血压性脑出血142例,并应激性溃疡26例,观察其年龄、出血部位、临床分型与伴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与病死率的关系。结果:高血压性脑出血伴发应激性溃疡的病死率与年龄、出血部位、出血量有关(P<0.05)。结论:治疗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关健是积极控制原发病,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出血,减轻脑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性溃疡 高血压性脑出血 病死率 出血部位 发生率 治疗 年龄 原发病 出血量 高血压脑出血
下载PDF
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4
作者 杨兆辉 刘丽萍 +1 位作者 于建武 李明荣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83-586,共4页
目的观察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24周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恩替卡韦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血清HBV DNA的水平、ALT、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目的观察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24周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恩替卡韦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血清HBV DNA的水平、ALT、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Child-Pugh积分和终末期肝脏病模型(MELD)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4周时,恩替卡韦组HBVDNA为(3.0±0.9)lg拷贝/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7±0.4)lg拷贝/mL(t=21.76,P<0.01);恩替卡韦组TBiL为(15.2±4.2)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35.3±7.4)μmol/L(t=14.89,P<0.01);恩替卡韦组ALB、PTA分别为(37.6±7.2)g/L、(79.2±1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4±5.5)g/L、(73.9±12.0)%(t分别为2.23、2.10,P<0.05);恩替卡韦组Child-pugh积分、MELD分值分别为(6.2±1.3)、(6.9±1.7)明显低于对照组(8.1±1.1)、(10.9±1.8)(t分别为6.78、9.77,P<0.01)。结论恩替卡韦能迅速降低HBVDNA水平,改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下载PDF
50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电生理特点及与血糖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6
5
作者 高辉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第21期100-101,共2页
目的针对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电生理特点及血糖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的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有关资料,对患者神经运动及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复合肌肉动作及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进行测定,... 目的针对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电生理特点及血糖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的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有关资料,对患者神经运动及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复合肌肉动作及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进行测定,对患者上下肢和运动感觉神经之间存在的异常进行比较,分析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受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指标的影响。结果在神经病变方面,糖尿病患者下肢运动比上肢运动严重,感觉神经比运动神经受损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指标与不断变化的神经传导速度具有一定关系。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肌电图检查对于早期诊断周围神经病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患者 周围神经病 血糖
下载PDF
年龄对冠心病患者植入生物涂层可降解支架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于乐 李毅 +3 位作者 李晶 王连民 赵永伟 韩雅玲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33-638,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65岁)冠心病患者植入生物涂层可降解支架(BP-SES)术后1年净不良临床事件(NACCE)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I-LOVE-IT 2研究中植入生物涂层可降解支架的患者资料。入选2012年10月-2013年6月沈阳军区总医院住院期间在冠... 目的探讨老年(≥65岁)冠心病患者植入生物涂层可降解支架(BP-SES)术后1年净不良临床事件(NACCE)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I-LOVE-IT 2研究中植入生物涂层可降解支架的患者资料。入选2012年10月-2013年6月沈阳军区总医院住院期间在冠心病手术中行生物涂层可降解支架植入治疗的老年患者1829例,其中老年组(年龄≥65岁)627例,非老年组(年龄<65岁)1202例。主要观察终点为12个月的靶病变失败率(TLF),次级终点为NACCE发生率,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和严重出血(BARC≥3型),并对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在BMI、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既往卒中病史、外周血管病病史、稳定型心绞痛等方面的基线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在NACCE发生率(10.0%vs.5.2%,P<0.01)、全因死亡(2.7%vs.0.7%,P<0.01)、心肌梗死(5.6%vs.3.5%,P=0.03)、支架内血栓(1.9%vs.0.5%,P<0.01)、卒中(2.2%vs.0.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为NACCE(OR=1.904,95%CI 1.304~2.781,P=0.001)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老年冠心病(≥65岁)植入生物涂层可降解支架患者,术后1年NACCE发生率明显增加,且老年为其独立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涂层可降解支架 老年人 冠心病 预后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治疗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高国亮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第3期44-45,共2页
目的针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的100例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实施支架置入的患者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对患者靶病变部位情况、介入治疗... 目的针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的100例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实施支架置入的患者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对患者靶病变部位情况、介入治疗特点等有关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在肥胖、血脂血压异常等指标方面,不足60岁的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比例,患者右冠状动脉、双支或三支血管等高危险型病变发病率也较高。桥血管病变患者相对较少,病变造影结果显示血栓的不足60岁的糖尿病患者相对更多一些,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疾病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影响范围较广,具有比较明显的高危险型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临床中比较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患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伴静脉性脑出血的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一例 被引量:7
8
作者 宁军 段建钢 吉训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13-817,共5页
患者女性,41岁,主因头痛21 d、意识障碍13 d,于2018年7月4日入院。患者21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头部剧烈胀痛,伴恶心、呕吐,外院行头部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15 d前逐渐出现日间困倦、睡眠增多,但不影响日常活动;13 d前出现意识障碍,... 患者女性,41岁,主因头痛21 d、意识障碍13 d,于2018年7月4日入院。患者21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头部剧烈胀痛,伴恶心、呕吐,外院行头部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15 d前逐渐出现日间困倦、睡眠增多,但不影响日常活动;13 d前出现意识障碍,可唤醒,再次至外院行头部MRI检查显示,双侧丘脑、胼胝体压部异常信号影,临床考虑中毒性或代谢性疾病;11 d前出现意识丧失,双侧瞳孔不等大,四肢无自主活动,外院头部CT显示,双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血栓形成 颅内 脑出血 脑静脉 病例报告
下载PDF
浅析神经内科患者的疾病特征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4
9
作者 高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33期42-43,共2页
目的针对神经内科患者临床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行较深入地分析研究,对于提高医院治疗水平及加强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比较分析研究对象信息,对患者基本状况、症状表现及诊断结果等有关资料,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 目的针对神经内科患者临床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行较深入地分析研究,对于提高医院治疗水平及加强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比较分析研究对象信息,对患者基本状况、症状表现及诊断结果等有关资料,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归纳总结神经内科患者临床特征及分布规律。结果神经内科患者近年来逐年增长,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尤其是年龄较大患者,容易产生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有脑血管疾病等,其中最多的疾病就是脑梗死。神经内科不同年龄疾病患者患病种类也不同,脑梗死是神经内科患者致死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其次是脑出血。结论神经内科疾病目前已成为一种最常见的疾病,其防治方法日益引起医学界的普遍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患者 疾病特征 分布规律
下载PDF
40例脑梗死患者采用营养神经药物辅助治疗的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辉 《海峡药学》 2017年第1期176-177,共2页
目的针对神经内科脑梗死患者采用的营养神经药物辅助治疗的效果及其影响同型半胱氨酸的情况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5年7月期间的40例神经内科脑梗死患者,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目的针对神经内科脑梗死患者采用的营养神经药物辅助治疗的效果及其影响同型半胱氨酸的情况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5年7月期间的40例神经内科脑梗死患者,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基于此添加神经节苷酯营养神经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叶酸及同型半胱氨酸在治疗前后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只有1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高达95%;对照组有4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叶酸及同型半胱氨酸在治疗后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采用营养神经药物进行辅助治疗具有比较明显的效果,使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有效降低,对于维持营养状态及恢复神经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患者 神经内科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应用不同射频导管电极消融犬房室环处心肌组织的损伤范围及其相邻冠状动脉损伤的研究
11
作者 谷宏越 石铭宇 +2 位作者 赵永伟 尹雪松 曲秀芬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30-633,共4页
目的分析应用不同射频导管电极消融房室环处心肌组织的损伤范围及其邻近冠状动脉(冠脉)的损伤,评价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取成年犬21只,随机分为3个能量组:64℃、50W、100s,64℃、100W、100S,45℃、45W、100s;分别应用4、8m... 目的分析应用不同射频导管电极消融房室环处心肌组织的损伤范围及其邻近冠状动脉(冠脉)的损伤,评价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取成年犬21只,随机分为3个能量组:64℃、50W、100s,64℃、100W、100S,45℃、45W、100s;分别应用4、8mm电极及冷盐水灌注电极进行消融(分别简称4mm组、8mm组和冷盐水组)。每只犬分别消融左、右房室环各1处。实验结束后以1/6π×长×宽×深计算损伤体积并对损伤的心肌及冠脉组织进行光学显微镜病理学分析。结果观察损伤深度:4mm组为(4.54±1.38)mm,8mm组为(7.18±1.72)mm,冷盐水组为(7.99±1.77)mm。统计学分析:4mm组与8mm组和冷盐水组的组间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两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损伤体积:4mm组为(191.34±74.52)mm^3,8mm组为(356.76±94.44)mm^3,冷盐水组为(391.69±109.54)mm^3;4mm组与8mm组和冷盐水组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处消融灶中有5处消融灶发生透壁性损伤。8处消融灶附近的冠脉发生病理性损伤,其中3处冠脉损伤明显。结论应用8mm及冷盐水灌注电极消融可使心肌损伤明显扩大,可以导致透壁性损伤,可以损伤邻近的冠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消融术 心肌 冠状血管 创伤和损伤
原文传递
三甲氧苄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29例临床观察
12
作者 曹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1年第7期850-851,共2页
目的:观察三甲氧苄嗪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58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标准治疗组和三甲氧苄嗪治疗组。标准治疗组给予洋地黄制剂、螺内酯、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三甲氧苄嗪组在此基... 目的:观察三甲氧苄嗪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58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标准治疗组和三甲氧苄嗪治疗组。标准治疗组给予洋地黄制剂、螺内酯、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三甲氧苄嗪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三甲氧苄嗪20 mg,3次/d,共3个月。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距离。结果:治疗3月后,三甲氧苄嗪组左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试验距离较标准治疗组增高更加明显,二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三甲氧苄嗪,可以进一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三甲氧苄嗪
下载PDF
不同剂量苯丙脯酸治疗充血性心衰竭的疗效比较
13
作者 曹伟 《航空航天医药》 2010年第12期2235-2236,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苯丙脯酸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两种不同剂量(40 mg/d和10 mg/d)苯丙脯酸治疗CHF,并观察血压、心功能的各项指标;结果:经治疗后两组血压无明显差异性;心功能:超声心动图高剂量与低剂量治疗后分别...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苯丙脯酸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两种不同剂量(40 mg/d和10 mg/d)苯丙脯酸治疗CHF,并观察血压、心功能的各项指标;结果:经治疗后两组血压无明显差异性;心功能:超声心动图高剂量与低剂量治疗后分别为LVEDD/mm50.1±4.8VS54.3±3.6、LVESDD/mm36.2±3.4VS39.4±3.7、LADD/mm32.0±3.8VS34.6±3.9、LVEF/%51.3±4.1VS 45.7±3.8;6 m in步行运动试验,高剂量组比低剂量组明显延长,96.4±11.7VS72.6±12.8(m);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高剂量组为79.2%,低剂量组为66.7%。不良反应:两组血钾均呈上升趋势,高剂量组眩晕、低血压、肾功能损害发生率较低剂量组高,但通过辅助治疗,均可得到控制,高剂量组咳嗽发生率较低剂量组低。结论:应用苯丙脯酸等ACEI制剂治疗CHF时,在病人能耐受的范围内应尽可能调整到最大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衰竭 苯丙脯酸 不同剂量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