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辛酸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9
1
作者 赵静 王奇金 +2 位作者 魏苏 李庆凤 汝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10期1931-1933,1937,共4页
目的:探讨硫辛酸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了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给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41例)给予缬沙坦和硫辛酸治疗。通过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 目的:探讨硫辛酸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了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给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41例)给予缬沙坦和硫辛酸治疗。通过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评价硫辛酸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hs-CRP,UEAR,β2-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2个疗程药物治疗后两组各指标均明显降低。使用硫辛酸联合缬沙坦治疗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降幅更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SOD、MDA、T-AO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OD、T-AOC水平均显著增加,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SOD、T-AOC水平高于对照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辛酸联合缬沙坦能显著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水平,改善机体氧化应激状态,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辛酸 缬沙坦 糖尿病肾病 氧化应激 尿蛋白
原文传递
唑来膦酸联合辛伐他汀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张贺成 魏苏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7057-7058,共2页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ZOL)联合辛伐他汀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质疏松(OP)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老年T2DM合并OP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观察并比...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ZOL)联合辛伐他汀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质疏松(OP)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老年T2DM合并OP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血磷(P)、血钙(Ca)、碱性磷酸酶(ALP)、血清Ⅰ型胶原C末端肽(s-CTX)、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和骨密度(BMD)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年后研究组患者TRACP-5b、s-CTX出现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1年后研究组患者腰椎L2~L4、左侧股骨颈、股骨粗隆及Ward三角区各部位BMD均出现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ZOL联合辛伐他汀在治疗T2DM合并OP患者过程中,能够有效抑制患者骨吸收、促进骨形成,较常规治疗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骨质疏松 唑来膦酸 辛伐他汀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血清铁蛋白水平与糖尿病足发生的相关性
3
作者 张贺成 魏苏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1111-1114,1119,共5页
目的 探究老年T2DM病人血清铁蛋白(SF)水平与糖尿病足(DF)发生的相关性及阈值效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2年4月宿州市立医院收治的108例老年T2DM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DF,分为DF组(48例)和无DF组(NDF组,60例)。曲线拟合分... 目的 探究老年T2DM病人血清铁蛋白(SF)水平与糖尿病足(DF)发生的相关性及阈值效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2年4月宿州市立医院收治的108例老年T2DM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DF,分为DF组(48例)和无DF组(NDF组,60例)。曲线拟合分析SF水平与DF发生风险的相关性,并通过阈值效应分析找到截断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各指标的预测效能。结果 当SF>570 ng/mL时,随着SF水平升高,DF发生风险呈上升趋势(OR=0.975,95%CI:0.860~0.998,P<0.01)。HbA1c>9.5%、TC>5.5 mmol/L、血肌酐(Scr)>97.0 μmol/L、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70.0 mL/(min·1.73 m~2)、SF>570.0 ng/mL以及糖尿病肾病(DN),均为D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bA1c、TC、Scr、eGFR、SF以及DN预测DF发生的效能均较高,其中SF最高。结论 随着SF水平升高,DF发生风险呈上升趋势。SF对于DF的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临床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以期改善病人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清铁蛋白 糖尿病足 相关性
下载PDF
西格列汀联合螺内酯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和血脂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汝燕 魏苏 +1 位作者 李庆凤 赵静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9年第1期141-144,共4页
目的研究西格列汀联合螺内酯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宿州市立医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螺内酯,每次20 mg,每天1次;观察组联合口服西格列汀,每次100 mg,每... 目的研究西格列汀联合螺内酯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宿州市立医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螺内酯,每次20 mg,每天1次;观察组联合口服西格列汀,每次100 mg,每天1次。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肾功能和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和尿白蛋白排泄率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减少更为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的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总胆固醇(TC)水平均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更为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内酯以及西格列汀联合使用有助于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肾功能和控制血脂水平,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内酯 西格列汀 糖尿病肾病 肾功能 血脂水平
原文传递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意义
5
作者 张贺成 王梦莹 +3 位作者 林红艳 刘雪梅 王芳 魏苏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592-2595,共4页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意义。方法选取147例老年2型DR患者,同时选取同期150例老年2型糖尿病但尚未合并DR的患者为对照组。收集并比较两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通过单...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意义。方法选取147例老年2型DR患者,同时选取同期150例老年2型糖尿病但尚未合并DR的患者为对照组。收集并比较两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明确影响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危险因素。结果同非DR组相比,DR组糖尿病病程更久,合并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比例更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下降,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更高,且MHR水平显著升高(P<0.001)。糖尿病病程久(OR=4.25)、糖化血红蛋白(HbA1c)>7%(OR=4.05)及MHR>0.42(OR=2.10)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独立危险因素。同MHR≤0.42组相比,MHR>0.42组糖尿病病程更久,合并糖尿病肾病和肾功能不全及蛋白尿比例更高,且HbA1c水平更高(均P<0.05)。增殖性PDR组MHR水平显著高于非增殖性DR组(P=0.04)。结论MHR升高可能参与DR的形成,是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DR的独立危险因素。MHR是评估DR及其严重程度的潜在简易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
下载PDF
连续性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7
6
作者 韩美玲 王芳 +1 位作者 丁素珍 付艳巧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年第7期489-491,共3页
目的 将连续性护理模式引入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探讨其对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行为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内分泌科2013年1~12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9例(失访5例)和实验组79例(失访4例... 目的 将连续性护理模式引入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探讨其对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行为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内分泌科2013年1~12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9例(失访5例)和实验组79例(失访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采用连续性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行为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主动饮食控制、积极运动、自我监测血糖及遵医嘱服药4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均优于对照组,x2值分别为9.86、9.37、10.12和17.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饮食控制、运动管理、药物管理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4方面的自我管理行为与对照组比较x2值分别为9.497、10.285、10.016和13.5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连续性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自我护理 行为
原文传递
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7
作者 张贺成 魏苏 李庆凤 《安徽医学》 2014年第9期1238-1240,共3页
目的探讨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DPN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两组均给予糖尿病方面健康知识教育,对患者饮食和运动给予指导,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制剂控制血糖稳定。对照组单纯应用甲钴... 目的探讨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DPN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两组均给予糖尿病方面健康知识教育,对患者饮食和运动给予指导,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制剂控制血糖稳定。对照组单纯应用甲钴胺,观察组应用硫辛酸联合甲钴胺,连续应用2周,根据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症状的变化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观察组的临床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症状、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DPN有明确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硫辛酸 甲钴胺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进展 被引量:19
8
作者 张贺成 魏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期45-48,共4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足、溃疡感染和截肢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DPN的早期诊断逐渐为人们所重视。临床上常结合定量感觉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测等方法诊断DPN,高频超声、角膜共焦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足、溃疡感染和截肢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DPN的早期诊断逐渐为人们所重视。临床上常结合定量感觉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测等方法诊断DPN,高频超声、角膜共焦显微镜技术、磁共振成像等检查方法尚有待完善。为了进一步控制和延缓DPN的发生、发展,DPN的早期诊断方法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对目前DPN的诊断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诊断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甘精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王芳 赵静 +1 位作者 王梦莹 李庆凤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2期123-127,共5页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1年2月收治的T2DM 8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予以甘精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1年2月收治的T2DM 8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予以甘精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糖相关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水平、胰岛功能[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淀粉样蛋白A(SAA)]、外周血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8、16周后,观察组HOMA-β高于对照组,HOMA-IR、FPG、2 h PG、HbA1c、TG、LDL-C、T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8、16周后,观察组IL-6、SAA、TNF-α、PI3K、Akt低于对照组(P<0.05,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T2DM具有一定安全性,有助于改善患者胰岛功能,调控血糖、血脂水平,其机制可能与微炎症状态及外周血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利拉鲁肽 甘精胰岛素 血糖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白细胞介素6 血清淀粉样蛋白A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比值与动态血糖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范翠翠 陈弘 李晓牧 《中国临床医学》 2023年第3期509-514,共6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白蛋白(GA)/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值与动态血糖监测(CGM)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次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的100例T2DM患者,以GA/HbA1c比值三分位数分组。患者...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白蛋白(GA)/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值与动态血糖监测(CGM)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次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的100例T2DM患者,以GA/HbA1c比值三分位数分组。患者入院后佩戴扫描式血糖监测仪,记录其入院后第3~5天的72 h血糖结果,计算平均血糖、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最高与最低血糖差(ΔBG),以及血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血糖高于目标范围时间(TAR)、血糖低于目标范围时间(TBR)。分析GA/HbA1c比值与动态血糖参数的相关性。结果随着GA/HbA1c比值升高,MAGE、空腹血糖(FBG)、ΔBG升高,精氨酸激发后C肽峰值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GA/HbA1c比值与空腹C肽、精氨酸激发后C肽和TIR负相关(P<0.01),与FBG、ΔBG、MAGE正相关(P<0.05),与并发症数量无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GA/HbA1c比值与MAGE、ΔBG、TIR独立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A/HbA1c比值升高是TIR<70%的独立危险因素(OR=6.990,95%CI 2.179~22.423,P<0.01)。结论GA/HbA1c比值与T2DM患者的残余胰岛β细胞功能相关,与血糖波动参数MAGE、ΔBG、TIR独立相关,可作为评估胰岛功能、监测血糖波动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化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比值 动态血糖监测 血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
下载PDF
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安全性探讨
11
作者 梅楠楠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6期15-18,共4页
探究在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进行治疗期间选用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两种药物治疗的效果差异,并据此实施对比分析。方法:于本次研究中入选的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患者,研究时间节点选在2021年1月-2022年5月,从该... 探究在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进行治疗期间选用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两种药物治疗的效果差异,并据此实施对比分析。方法:于本次研究中入选的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患者,研究时间节点选在2021年1月-2022年5月,从该节点中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对象共100例,于就诊编号单双的基础上执行分组操作,将50例就诊编号为单者记录于对照组,治疗药物选用丙硫氧嘧啶;将50就诊编号为双者记录于观察组,治疗药物选用甲巯咪唑。研究中的重点观察指标有4项,即疗效、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肝功能相关指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组间治疗总有效率最高组及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最低组均为观察组,且组间对比结果有差异出现,P<0.05。甲状腺功能及肝功能相关指标的治疗前测定结果组间对比未发现差异,P>0.05;两项指标于治疗后的测定结果显示两组均有变化,但组间对比发现差异,P<0.05,可见观察组更贴近最佳水平值。结论:在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选用药物治疗期间,虽然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均有一定应用价值,但相较而言甲巯咪唑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更高,应受到临床相关医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巯咪唑 丙硫氧嘧啶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胰岛素泵强化血糖控制对改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30
12
作者 葛代初 刘伟 郭慧敏 《安徽医药》 CAS 2008年第9期861-862,共2页
目的比较应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CSⅡ)与皮下胰岛素注射强化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及β细胞恢复的影响。方法初发T2DM患者随机分为A组(皮下胰岛素注射组)及B组(CSⅡ治疗组),每组40例。口服葡萄糖试验测定C肽值、空... 目的比较应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CSⅡ)与皮下胰岛素注射强化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及β细胞恢复的影响。方法初发T2DM患者随机分为A组(皮下胰岛素注射组)及B组(CSⅡ治疗组),每组40例。口服葡萄糖试验测定C肽值、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等。血糖控制达标后巩固4周。观察达标时间并追踪12个月β细胞恢复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血糖达标时间缩短,获得1年血糖稳定控制者更多,治疗后C肽分泌亦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CSⅡ强化治疗较皮下胰岛素注射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发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泵 皮下胰岛素注射 强化治疗
下载PDF
胰激肽原酶联合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疗效、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及25(OH)D_(3)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汝燕 魏苏 +1 位作者 李庆凤 赵静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11期1170-1174,共5页
目的探究胰激肽原酶联合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疗效、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及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收治的DN患者125例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究胰激肽原酶联合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疗效、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及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收治的DN患者12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xcel表格将患者编号后随机分为胰激肽原酶组63例与对照组62例,对照组采用贝那普利治疗,胰激肽原酶组采用胰激肽原酶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血糖[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肾功能指标[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24 h尿蛋白定量及UACR]及25(OH)D_(3)水平。结果胰激肽原酶组总有效率90.48%,高于对照组的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糖、血压、FINS、肾功能指标、25(OH)D_(3)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胰激肽原酶组患者FBG、HbA1C、24 h UAER、24 h尿蛋白定量、UA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血压、FIN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胰激肽原酶组25(OH)D_(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联合贝那普利可提高DN疗效,降低蛋白尿水平,改善维生素缺乏,具有良好的肾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胰激肽原酶 贝那普利 尿微量白蛋白 尿肌酐 25-羟维生素D_(3)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合并甲状腺结节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坤 侯静雯 侯志梅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8年第3期226-228,232,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发生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就诊的406例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甲状腺超声检查结果分为结节组及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病人甲状腺...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发生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就诊的406例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甲状腺超声检查结果分为结节组及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病人甲状腺超声检查结果、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FPG)、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及体质量指数(BMI)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发生甲状腺结节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组间性别、BMI、Hb A1c及HOMA-I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功能指标比较显示,2组间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Hb A1c升高、HOMA-IR升高是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发生甲状腺结节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女性、血糖水平高及伴胰岛素抵抗病人易伴发甲状腺结节,宜及时完善甲状腺超声检查,避免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甲状腺结节 糖化血红蛋白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晓飞 赵荣 范依华 《临床荟萃》 CAS 2000年第17期789-790,共2页
关键词 早期糖尿病肾病 药物疗法 依那普利 疗效
下载PDF
晶状体糖基化终末产物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姚佳舒 刘钰 +5 位作者 桑苗苗 李伟 袁扬 邱山虎 王多劳 孙子林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96-703,共8页
目的:探讨晶状体自发荧光强度比值(LFR)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及其在中国DR人群中的筛查价值。方法:为横断面研究。自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从中国8个不同省份的社区居民中筛选糖尿病患者590例,收集上述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目的:探讨晶状体自发荧光强度比值(LFR)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及其在中国DR人群中的筛查价值。方法:为横断面研究。自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从中国8个不同省份的社区居民中筛选糖尿病患者590例,收集上述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吸烟史、疾病史,测量收缩压、舒张压、身高、体重,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 1c)、血脂等指标,并计算体重指数、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运用晶状体荧光显微镜测定受检眼LFR,采用基于DR早期治疗研究(ETDRS)评分对眼底图像进行分级。按LFR三分位水平分为3组:LFR最低组( Q1组,LFR<20.20%,196例)、LFR中间组( Q2组,LFR 20.20%~25.88%,198例)和LFR最高组( Q3组,LFR≥25.89%,196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LFR与DR之间的关联,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LFR单独或联合HbA 1c筛查DR的效能。 结果:随着LFR水平的升高,DR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Q1组5.10%(10/196), Q2组11.62%(23/198), Q3组30.10%(59/196);趋势性 P值<0.001]。以ETDRS评分≥31为参考标准,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HbA 1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吸烟史后,LFR每增加1个标准差,DR患病风险增加2.34倍(95%CI 1.68~3.26)。当以ETDRS评分≥31为参考标准时,LFR筛查DR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3,灵敏度为64.15%,特异度为84.36%,将LFR与HbA 1c联合后,AUC提升至0.865,灵敏度提升至94.34%。 结论:LFR与DR患病风险正相关,且对于DR筛查表现出较高的AUC及特异度,联合HbA 1c可提高其筛查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红蛋白A 糖基化 糖基化终末产物 晶状体自发荧光强度比值
原文传递
初诊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与胰岛β细胞修复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晓飞 年碧 肖爱荣 《当代医学》 2014年第23期29-30,共2页
目的: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T 2DM)患者胰岛素治疗后胰岛β细胞功能的修复情况。方法将初诊80例T 2DM均分为胰岛素治疗组(试验组)和口服药物治疗组(对照组)(n=40),试验组应用胰岛素治疗,早晚餐前30 min皮下注射甘舒霖30 R,起始... 目的: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T 2DM)患者胰岛素治疗后胰岛β细胞功能的修复情况。方法将初诊80例T 2DM均分为胰岛素治疗组(试验组)和口服药物治疗组(对照组)(n=40),试验组应用胰岛素治疗,早晚餐前30 min皮下注射甘舒霖30 R,起始剂量为0.5 U/(kg·d),根据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剂量,2~3周血糖达标,空腹血糖≤6.1 mmol/L,服75 g葡萄糖后2 h血糖≤8.0 mmol/L,适当剂量胰岛素维持治疗3个月;对照组:采用口服糖适平治疗,每天1~6片,每片30 mg,通过调整药物的种类及剂量改善血糖水平。检测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FC-P)、服75 g葡萄糖后2 h血糖(2 hPG)及C肽(2 hC-P)、糖化血红蛋白(HbA 1c)、体质量指数(BMI)等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2~3周血糖即迅速达标。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有明显恢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血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A 1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胰岛素治疗初诊T 2DM,既可使患者血糖尽快达标,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诊2型糖尿病 胰岛素治疗 胰岛Β细胞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