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弥渡云南松种子园遗传多样性分析
1
作者 周云 付玉嫔 +6 位作者 李思广 车凤仙 邓彭荣 李根 周阳 陈艳萍 杨琼必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55,共7页
为明确弥渡云南松种子园内各群体无性系的遗传结构及其亲缘关系,以该种子园内6个群体的191个无性系的云南松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无性系松针样本,进行SSR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22对SSR引物对6个群体191份云南松松针样本进行SSR扩... 为明确弥渡云南松种子园内各群体无性系的遗传结构及其亲缘关系,以该种子园内6个群体的191个无性系的云南松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无性系松针样本,进行SSR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22对SSR引物对6个群体191份云南松松针样本进行SSR扩增,共检测到100个等位基因,22个位点的平均期望杂合度(He)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I)分别为0.365和0.671,多态信息指数(PIC)平均值0.325,遗传分化系数(Fst)均值为0.036,基因流(N_(m))的均值为10.086,说明云南松群体间基因交流较多。(2)6个群体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1.803个,期望杂合度(He)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I)分别为0.355和0.628。综合来看,弥渡云南松种子园的遗传多样性中等,遗传多样性最高的群体为LX(临翔),最低的是LP(龙朋)。群体间遗传距离均值为0.022,两两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均值为0.020,分子变异分析(AMOVA)判断云南松遗传变异仅有3.14%存在于群体间。研究结果表明:群体间遗传分化非常小,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基于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显示6个群体聚为2个分支。研究结果为云南松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新造人工林碳汇能力变化研究——以宾川县为例
2
作者 钱斌天 李阳 +3 位作者 尹中锋 乐艺 罗彦云 侯永平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6期7-11,106,共6页
中国西南部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是生态脆弱区,其新造林碳汇是林业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对干热河谷地区森林碳汇能力的研究尚不充分,新造林的碳汇能力尚不明确。以2014-2021年宾川县新造人工林为典型研究对象,通过陆地生态系统生... 中国西南部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是生态脆弱区,其新造林碳汇是林业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对干热河谷地区森林碳汇能力的研究尚不充分,新造林的碳汇能力尚不明确。以2014-2021年宾川县新造人工林为典型研究对象,通过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模拟(BEPS)模型,研究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的碳汇能力特征。结果表明:(1)宾川新造人工林碳汇能力在2014-2016年逐渐升高,随后稳定,年均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t ecosystem productivity,NEP)为247.82±140.59 g C/(m^(2)/a);(2)宾川县人工林每年碳汇量自2014年起逐年增加,从2014年的2398.2 t C/a提升到2021年24028.1 t C/a;(3)宾川县人新造工林生态系统整体碳汇能力呈现东部和北部高,西南部低的分布趋势,各乡镇年均NEP在167.44~349.85 g C/(m^(2)/a),碳汇量在468.42~3832.72 t C/a;(4)不同造林类型的碳汇能力存在显著差异,阔叶灌木混合林的NEP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林地。探究了宾川县新造工林的碳汇能力特征,研究结果为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的碳汇供能评估提供了科学基础,为区域植被恢复和造林碳汇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 干热河谷 人工林 新造林 碳汇
下载PDF
滇中高原亚热带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5
3
作者 杨涛 沈泽昊 +16 位作者 王晓凤 饶杰生 刘文聪 田希 陈稀 张秋雨 刘倩 钱恒君 解宇阳 刘其明 徐衍潇 涂梦灵 单子铭 张玉坤 侯波 李建斌 欧晓昆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28,共14页
森林动态监测样地是研究群落构建和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的重要平台。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是滇中高原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但由于人类活动的长期影响,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天然群落当前仅呈片断化状态,零星分布于偏远山地。参照美国史密森热带研究... 森林动态监测样地是研究群落构建和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的重要平台。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是滇中高原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但由于人类活动的长期影响,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天然群落当前仅呈片断化状态,零星分布于偏远山地。参照美国史密森热带研究院热带森林研究中心的样地建设标准,我们分别在云南省曲靖珠江源(ZJY)、楚雄雕翎山(DLS)和大理鸡足山(JZS)建立了面积为10 ha (500 m×200 m)、8.24 ha (1个260 m×240 m的小样地和2个100 m×100 m的小样地)和20.16 ha (720 m×280 m)的3个森林动态监测样地。本文以这3个样地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运用背包式激光雷达、激光测距仪等获取相关基础数据,并对各样地的植物群落进行物种鉴定、区系分析、群落分类及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 3个样地共发现维管植物619种,隶属于120科355属,其中珠江源样地70科120属157种,雕翎山样地92科224属319种,鸡足山样地100科255属353种;(2)DBH≥1 cm的木本植物存活个体共有103,951株,其中珠江源样地24,932株、雕翎山样地25,222株、鸡足山样地53,797株,活个体密度分别为2,493.2株/ha、3,060.9株/ha、2,689.9株/ha;(3)样地群内所有维管植物在属和种水平上的温带区系成分合计占比分别为51.3%和24.7%,中国特有种的比例为33.0%;(4)样地群内的植物群落可分为8个群系,分别为元江栲(Castanopsis orthacantha)群系、高山栲(C.delavayi)群系、白穗石栎(Lithocarpus craibianus)群系、滇石栎(L.dealbatus)群系、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群系、黄毛青冈(Cyclobalanopsis delavayi)群系、光叶石栎(L.mairei)群系和灰背栎(Quercus senescens)群系;雕翎山样地群系类型最多、珠江源样地最少;(5)鸡足山样地和雕翎山样地乔木树种的径级结构呈倒“J”型,珠江源样地呈单峰型;鸡足山样地在80–100年以前经历过一次局部性的严重干扰,雕翎山样地在50–80年前后经历过一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中高原 半湿润常绿阔叶林 森林动态监测样地 物种组成 群落分类
原文传递
现代林业育苗技术与移植造林技术研究
4
作者 杜家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0084-0087,共4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人类活动的扩展,森林生态系统面临着外界的严峻影响。对于现代林业而言,其育苗技术和移植造林技术对于生态的维持已然呈现出迫切的趋势。本文从当前现代林业育苗技术与移植造林技术的现状、应用及挑战入手进行...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人类活动的扩展,森林生态系统面临着外界的严峻影响。对于现代林业而言,其育苗技术和移植造林技术对于生态的维持已然呈现出迫切的趋势。本文从当前现代林业育苗技术与移植造林技术的现状、应用及挑战入手进行分析。阐述其科学的环境控制、种子处理、培养基选择等方法,以探讨现代育苗技术如何提高苗木的生长质量;并讨论现代林业中移植造林中所涉及的植苗、分殖和播种造林技术,进而对苗木具有高成活率和快速成林的方法进行了解。随后对实际应用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或挑战,探讨其相应的策略,以期推动林业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林业 育苗技术 移植造林 生态系统 成活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