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71Mn钢轨闪光焊接头轨底伤波成因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瑞敏 徐光 +2 位作者 朱敏 周剑华 李闯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141-144,148,共5页
针对U71Mn钢轨在闪光焊后,焊接接头轨底部位探伤出现大量伤波的现象,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磁粉探伤等对钢轨母材和焊接接头进行检验分析以查找出现伤波的原因。结果表明:U71Mn钢轨母材全断面化学成分及非金属夹杂物等符合标准要求... 针对U71Mn钢轨在闪光焊后,焊接接头轨底部位探伤出现大量伤波的现象,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磁粉探伤等对钢轨母材和焊接接头进行检验分析以查找出现伤波的原因。结果表明:U71Mn钢轨母材全断面化学成分及非金属夹杂物等符合标准要求;焊接接头金相检验结果显示,在探出伤波的位置,焊接头轨底熔合线两侧晶界部位存在大量裂纹,且宏观肉眼可见,裂纹微观内部无夹杂物等缺陷。这种缺陷为焊接过烧缺陷,系焊接时热输入偏大造成的,且此种缺陷无法通过正火消除。同时研究了过烧缺陷的分布情况,发现缺陷主要集中在轨底下表面及轨底上坡面的近表层附近。流线分析表明,缺陷所在的原始部位为轨底的内部中间区域,经焊接热挤压后流变到近表层。对U71Mn钢轨闪光焊工艺进行优化,降低焊接热输入,可以消除此类过烧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71Mn钢轨 闪光焊 探伤 过烧
下载PDF
轧制温度对GCr15轴承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余万华 石素锦 +3 位作者 刘玉坤 黄宗泽 王蕾 余伟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0-85,共6页
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上对GCr15钢试样进行了双道次热压缩,模拟其在预精轧与精轧阶段在不同温度下的组织演变过程。同时设计了特殊GCr15钢试样,可在Gleeble-3500上双道次压缩试验后,再加工成拉伸样,得到相应压缩条件下试样的拉伸... 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上对GCr15钢试样进行了双道次热压缩,模拟其在预精轧与精轧阶段在不同温度下的组织演变过程。同时设计了特殊GCr15钢试样,可在Gleeble-3500上双道次压缩试验后,再加工成拉伸样,得到相应压缩条件下试样的拉伸性能。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和拉伸试验机等观察测试了不同压缩温度条件下GCr15钢试样的组织形貌及拉伸性能。结果表明:当精轧温度为800~850℃时,GCr15钢试样可获得珠光体团直径较小、渗碳体片层较细、网状碳化物较少的组织;拉伸试验表明,精轧温度为800℃时,GCr15钢试样的抗拉强度达到最大,温度低于800℃和高于800℃时,抗拉强度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道次压缩 变形温度 网状碳化物 珠光体
原文传递
退火温度对耐热型取向硅钢组织与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何承绪 高洁 +5 位作者 毛航银 马光 陈新 祝志祥 张一航 胡卓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7-141,共5页
采用OM和EBSD技术对两种耐热型取向硅钢的微观组织进行了检测分析,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下组织的变化规律及耐热机理。结果表明:齿状辊沟槽法是在带材表层形成小晶粒组织和“缝隙”,激光照射法是在带材表层形成“V”字型沟槽。激光照射法... 采用OM和EBSD技术对两种耐热型取向硅钢的微观组织进行了检测分析,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下组织的变化规律及耐热机理。结果表明:齿状辊沟槽法是在带材表层形成小晶粒组织和“缝隙”,激光照射法是在带材表层形成“V”字型沟槽。激光照射法取向硅钢耐热温度约为850℃,齿状辊沟槽法取向硅钢耐热温度约为800℃,前者耐热性更为优异。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两种带材的损耗逐渐升高。齿状辊沟槽法取向硅钢损耗升高主要是刻痕区与两侧的Goss晶粒取向差降低所致,而激光照射法取向硅钢损耗升高可能与沟槽附近处Goss晶粒取向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向硅钢 耐热刻痕 微观组织 织构 Goss 退火温度 磁性能
下载PDF
耐热型取向硅钢涂层特性与磁性能
4
作者 何承绪 马光 +5 位作者 毛航银 祝志祥 韩钰 高洁 张一航 胡卓超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47,共5页
本工作对耐热型取向硅钢薄板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退火温度对其涂层的影响,探索了复杂工况条件、拉应力及压应力对薄板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选取的耐热型取向硅钢薄板涂层附着性为C级和D级,涂层包含绝缘涂层和硅酸镁底层,刻痕区硅... 本工作对耐热型取向硅钢薄板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退火温度对其涂层的影响,探索了复杂工况条件、拉应力及压应力对薄板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选取的耐热型取向硅钢薄板涂层附着性为C级和D级,涂层包含绝缘涂层和硅酸镁底层,刻痕区硅酸镁底层被严重破坏。退火对耐热型取向硅钢涂层表面绝缘电阻无明显影响,但影响涂层的附着性,耐热型取向硅钢带材表面的绝缘涂层不具备耐热性。过励磁与直流偏磁工况比谐波工况对带材损耗、噪声、磁致伸缩的影响更为明显。压应力对耐热型取向硅钢磁性能、噪声均产生不利的影响,而拉应力在一定范围内对损耗具有降低作用,同时不影响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热型取向硅钢 涂层 磁性能 复杂工况 拉应力
下载PDF
退火温度对超薄取向硅钢织构及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波 孟利 +3 位作者 张宁 何承绪 马光 胡卓超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33,57,共6页
为了研究中/高频用超薄取向硅钢制备工艺中退火温度对组织、织构及磁性能的影响,以商用0.27mm规格无底层取向硅钢成品板为原料采用初次再结晶法制备了0.08mm厚的超薄取向硅钢。系统研究了800~1000℃温度范围内退火对超薄取向硅钢退火组... 为了研究中/高频用超薄取向硅钢制备工艺中退火温度对组织、织构及磁性能的影响,以商用0.27mm规格无底层取向硅钢成品板为原料采用初次再结晶法制备了0.08mm厚的超薄取向硅钢。系统研究了800~1000℃温度范围内退火对超薄取向硅钢退火组织、织构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渡带中的η取向({0kl}<100>)与相邻形变基体呈大角度取向差晶界,再结晶开始时,η取向组分优先在过渡带边界"弓出"形核;随着退火温度升高,再结晶平均晶粒尺寸增大,{114}<481>等非η取向晶粒尺寸优势愈发明显,η组分体积占比降低,晶粒尺寸均匀性变差;稍低温退火时超薄取向硅钢综合磁性能较好,退火温度为800℃时,磁感应强度B800=1.82T,铁损P(1.5/400)=11.66W/kg,获得本试验条件下最佳综合中频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薄取向硅钢 无底层取向硅钢 退火 晶粒取向 织构 磁感应强度 铁损
原文传递
快速回火工艺条件下超高强低碳贝氏体钢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邹航 刘曼 +1 位作者 田俊羽 徐光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7-73,共7页
采用盐浴热处理试验,结合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室温拉伸试验,研究了快速加热+短时保温快速回火条件下超高强低碳贝氏体钢的组织和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快速回火工艺下,超高强低碳贝氏体钢发生碳过饱和贝氏体和马氏体中的碳化物析出... 采用盐浴热处理试验,结合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室温拉伸试验,研究了快速加热+短时保温快速回火条件下超高强低碳贝氏体钢的组织和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快速回火工艺下,超高强低碳贝氏体钢发生碳过饱和贝氏体和马氏体中的碳化物析出、铁素体和马氏体的重构以及微合金析出物的析出等现象,进而影响材料的强塑性;在700℃以下快速回火时,与以板条状贝氏体(LB)组织为主的复相贝氏体钢相比,以粒状贝氏体(GB)组织为主的钢具有更好的回火稳定性;在750~800℃两相区快速回火时,铁素体和马氏体相大量重构,最终形成粗大铁素体和马氏体,抗拉强度大幅提升,屈强强度大幅降低,且以LB组织为主的复相贝氏体钢中重构铁素体晶粒更为粗大,导致其屈服强度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低碳贝氏体钢 快速回火 组织 性能
原文传递
薄基体装甲钢弹击侵彻行为与极限抗弹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官计生 李德发 +2 位作者 郭逊 梁思诚 黄锋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1-157,共7页
采用计算机仿真分析研究4.6 mm厚薄基体装甲钢在53式7.62 mm普通钢芯弹不同弹速下的侵彻行为,利用最小二乘法对不同弹速下靶板抗弹性参数(背凸高度与弹坑深度)进行回归分析,以构建抗弹性参数与弹速间的数学模型,进而结合靶板击穿时的背... 采用计算机仿真分析研究4.6 mm厚薄基体装甲钢在53式7.62 mm普通钢芯弹不同弹速下的侵彻行为,利用最小二乘法对不同弹速下靶板抗弹性参数(背凸高度与弹坑深度)进行回归分析,以构建抗弹性参数与弹速间的数学模型,进而结合靶板击穿时的背凸高度与弹坑深度,对该靶材极限抗弹弹速进行预测。仿真分析过程中靶板材料参数设置选用忽略温度影响的简化Johnson-Cook本构模型,相应模型参数由准静态与动态压缩应力-应变曲线计算所得。为确保预测模型准确,对靶板进行不同射距下的打靶测试,而后利用打靶实测结果对预测模型进行修正。研究结果表明:仿真计算结果与打靶实测结果吻合度较高,弹坑深度与背凸高度的仿真计算精度分别达86.5%与88.2%;该薄基体装甲钢抗弹性优良,其弹击失效的极限弹速预计为1000 m/s左右;在所考察弹速范围内,靶板背凸高度(H)和弹坑深度(D)与弹速(v)和弹速平方(v^(2))均近似成线性正比关系,修正后分别满足关系式H=-9.575+0.01644v,H=-3.213+1.05988×10^(-5) v^(2),D=-13.425+0.02372v与D=-4.247+1.52939×10^(-5) v^(2),且经修正后的数学模型预测精度均达9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甲钢 抗弹性 侵彻行为 仿真分析
下载PDF
升温速率对冷轧超薄取向硅钢再结晶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丽娜 何承绪 +6 位作者 孟利 杨佳欣 张宁 郭小龙 胡卓超 李国保 王福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18170-18175,共6页
利用EBSD技术对比分析了升温速率对冷轧超薄取向硅钢再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轧超薄带中再结晶形核位置、再结晶织构类型受升温速率的影响不大,主要取决于形变组织;剪切带、{111}〈112〉取向晶粒晶界、形变带和形变不均匀区均为... 利用EBSD技术对比分析了升温速率对冷轧超薄取向硅钢再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轧超薄带中再结晶形核位置、再结晶织构类型受升温速率的影响不大,主要取决于形变组织;剪切带、{111}〈112〉取向晶粒晶界、形变带和形变不均匀区均为再结晶的形核位置,剪切带的再结晶形核优势更为明显;再结晶晶粒取向以Goss({110}〈001〉)取向为主,同时存在{210}〈001〉、{310}〈001〉以及一定比例的杂乱取向。然而,升温速率显著影响Goss织构的强度及退火样品的组织均匀性;慢速升温条件下,Goss织构比例和锋锐度降低,说明回复导致不同织构的形变组织储存能差异减小,降低了Goss取向的形核优势;快速升温条件下,剪切带内的Goss晶核具有更大的形核优势,吞并临近的形变组织完成再结晶,形成更强和锋锐的Goss织构。此外,快速升温可提高再结晶完成后的组织均匀性、降低平均晶粒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薄取向硅钢 初次再结晶 升温速率 织构 Gos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