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喷涂304不锈钢涂层的组织与耐磨耐蚀性能 被引量:5
1
作者 韩玮 孟宪明 +1 位作者 赵杰 张俊宝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7-80,91,共4页
超低碳钢(IF钢)具有极优异的深冲性能,但耐磨性和耐蚀性差,限制了其在汽车工业中的广泛应用。采用冷喷涂(CGDS)技术在IF钢基体上制备了耐磨性和耐蚀性好的304不锈钢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对涂层组织及相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在3.... 超低碳钢(IF钢)具有极优异的深冲性能,但耐磨性和耐蚀性差,限制了其在汽车工业中的广泛应用。采用冷喷涂(CGDS)技术在IF钢基体上制备了耐磨性和耐蚀性好的304不锈钢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对涂层组织及相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在3.5%(质量浓度)NaCl溶液中进行了电化学腐蚀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冷喷涂304不锈钢涂层由大量的变形粒子搭接构成,涂层中无氧化、相变,喷涂粒子激烈塑性变形导致的晶格畸变现象显著,晶粒细化;耐蚀性、耐磨性均好于基体,可以有效地改善基体的耐蚀性和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喷涂 304不锈钢涂层 耐磨性 耐蚀性 超低碳钢 显微组织 电化学腐蚀
下载PDF
退火处理对冷喷涂304SS涂层组织与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孟宪明 梁永立 +2 位作者 韩玮 赵杰 张俊宝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4-129,共6页
采用冷气动力喷涂技术在低碳钢表面制备了304不锈钢涂层,并分别进行300、600、800和950℃保温1 h的退火热处理,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对涂层组织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喷涂涂层由大量变形粒子搭接构成,粒子间界面清晰可见。950℃... 采用冷气动力喷涂技术在低碳钢表面制备了304不锈钢涂层,并分别进行300、600、800和950℃保温1 h的退火热处理,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对涂层组织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喷涂涂层由大量变形粒子搭接构成,粒子间界面清晰可见。950℃退火处理后,涂层组织由等轴晶构成,大量粒子间界面消失。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涂层的腐蚀速率随退火温度升高而降低,涂层在950℃退火条件下达到最低腐蚀速率0.145 mm/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喷涂 304不锈钢涂层 退火处理 电化学性能
原文传递
稀土元素铈对超级双相不锈钢热变形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傅绪鑫 单爱党 +1 位作者 周灿栋 宋洪伟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12,共4页
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等研究了稀土元素铈对铸态00Cr25Ni7M04N超级双相不锈钢在应变速率为5s^-1、变形温度为1100,1150,1200℃下热变形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元素铈能够降低该钢中氧、硫... 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等研究了稀土元素铈对铸态00Cr25Ni7M04N超级双相不锈钢在应变速率为5s^-1、变形温度为1100,1150,1200℃下热变形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元素铈能够降低该钢中氧、硫含量,使钢中的夹杂物由硫化物变成稀土夹杂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该钢的热变形能力;铈的较佳添加量为0.165%~0.220%,适宜的热变形温度为1150~1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不锈钢 稀土元素 热变形 夹杂物
下载PDF
冷气动力喷涂铬锆铜合金涂层在加热过程中组织演变的原位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田宇 张俊宝(指导) +3 位作者 梁永立 臧华勋 单爱党(指导) 宋洪伟(指导)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9-42,49,共5页
采用综合热分析仪对冷喷涂铬锆铜合金涂层进行了示差扫描热(DSC)分析,并利用激光共焦扫描高温成像显微镜对其组织在加热过程中的演变进行了原位观察,测试了退火前后涂层的硬度。结果表明:涂层在加热过程的DSC曲线上有三个峰,分别对应涂... 采用综合热分析仪对冷喷涂铬锆铜合金涂层进行了示差扫描热(DSC)分析,并利用激光共焦扫描高温成像显微镜对其组织在加热过程中的演变进行了原位观察,测试了退火前后涂层的硬度。结果表明:涂层在加热过程的DSC曲线上有三个峰,分别对应涂层的变形组织回复阶段、再结晶形核与晶粒长大阶段、内部颗粒界面消失阶段;经过前两阶段后涂层的显微硬度从159.69 HV逐渐降至77.57 HV;第三阶段显微硬度变化不大,与烧结工艺中颗粒界面融合过程相似;加热至350℃时涂层显微组织未发生变化,至550℃时涂层组织具有原始粉体的等轴晶形貌,至900℃时涂层组织颗粒界面逐渐均一化,与原始粉体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喷涂 铬锆铜涂层 组织演变 原位观察
下载PDF
薄带连铸铸带组织对409L铁素体不锈钢组织和织构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蒯渊 王成全 +3 位作者 杨晓萍 于艳 方园 高海燕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7-91,共5页
研究了初始组织对409L铁素体不锈钢组织和织构的影响。将冷轧和退火工艺引入到了等轴晶和全柱状晶铸带中。结果表明,全等轴晶铸带经冷轧后以较强的α纤维织构和γ纤维织构,全柱状晶铸带经冷轧后以较强的α纤维织构和较差的γ纤维为特征... 研究了初始组织对409L铁素体不锈钢组织和织构的影响。将冷轧和退火工艺引入到了等轴晶和全柱状晶铸带中。结果表明,全等轴晶铸带经冷轧后以较强的α纤维织构和γ纤维织构,全柱状晶铸带经冷轧后以较强的α纤维织构和较差的γ纤维为特征。退火工艺后,与全柱状晶铸带经冷轧退火后相比,全等轴晶铸带经冷轧后组织更加细小、均匀,全等轴晶试样经冷轧后γ纤维织构相比没有处理的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带连铸 铁素体不锈钢 冷轧 退火 组织 织构
下载PDF
真空热处理对冷喷涂304不锈钢涂层弹性模量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韩玮 孟宪明 +1 位作者 赵杰 张俊宝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7-152,共6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三点弯曲试验和冷喷涂单边涂层弹性模量理论模型等方法,研究了真空热处理对冷喷涂304不锈钢涂层弹性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处理过程中,304不锈钢涂层内部的金属原子发生扩散、局部粒子界面发生融合,使粒... 采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三点弯曲试验和冷喷涂单边涂层弹性模量理论模型等方法,研究了真空热处理对冷喷涂304不锈钢涂层弹性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处理过程中,304不锈钢涂层内部的金属原子发生扩散、局部粒子界面发生融合,使粒子间结合力和涂层力学性能得以改善;同时涂层中的氧元素也发生扩散形成团聚体,分布于粒子边界处,使得涂层的弹性模量降低。热处理温度低于500℃时,304不锈钢涂层的弹性模量和等效抗弯刚度变化不大,与冷喷态涂层相当;当热处理温度超过500℃后,304不锈钢涂层的弹性模量和等效抗弯刚度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迅速降低;在热处理温度相同的情况下,304不锈钢涂层的弹性模量和等效抗弯刚度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喷涂304不锈钢涂层 弹性模量 真空热处理 三点弯曲
原文传递
喷涂气体温度对冷喷涂304不锈钢层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孟宪明 梁永立 +2 位作者 韩伟 赵杰 张俊宝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6,共3页
冷喷涂304不锈钢层耐腐蚀性能优良,而喷涂气体温度对涂层组织结构与性能影响较大。采用不同温度的喷涂气体,在低碳钢表面冷喷涂304不锈钢层,探讨了喷涂气体温度对涂层相结构、致密度、厚度、硬度、内聚结合力以及沉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冷喷涂304不锈钢层耐腐蚀性能优良,而喷涂气体温度对涂层组织结构与性能影响较大。采用不同温度的喷涂气体,在低碳钢表面冷喷涂304不锈钢层,探讨了喷涂气体温度对涂层相结构、致密度、厚度、硬度、内聚结合力以及沉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喷涂气体温度对304不锈钢涂层的物相无影响,不会使涂层明显氧化;随喷涂气体温度升高,喷涂粒子的碰撞速度与塑性变形能力增大,粒子沉积的临界速度变小,涂层致密度、硬度、内聚结合力以及沉积率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喷涂 304不锈钢涂层 喷涂气体温度 致密度 硬度 内聚结合力 沉积率
下载PDF
冷喷涂304不锈钢涂层的弯曲力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韩玮 孟宪明 +1 位作者 赵杰 张俊宝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53,共5页
采用冷喷涂(CGDS)技术在IF钢基体上制备304不锈钢涂层。用SHIMADZU液压伺服疲劳试验机对304不锈钢涂层样品进行三点弯曲实验,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来研究冷喷涂304不锈钢涂层的断裂行为。结果表明:冷喷涂304不锈钢涂层的断裂行为为脆性断裂... 采用冷喷涂(CGDS)技术在IF钢基体上制备304不锈钢涂层。用SHIMADZU液压伺服疲劳试验机对304不锈钢涂层样品进行三点弯曲实验,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来研究冷喷涂304不锈钢涂层的断裂行为。结果表明:冷喷涂304不锈钢涂层的断裂行为为脆性断裂;裂纹萌生于涂层表面,随着载荷和力矩的增加,裂纹向涂层内部扩展,裂纹在涂层中是V字型的;当裂纹扩展到涂层和基体的结合界面处时,裂纹向两侧横向扩展,相邻裂纹扩展相互贯通后,涂层和基体发生开裂或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喷涂 304不锈钢涂层 三点弯曲实验 断裂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