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西地区某县一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聚集性疫情调查 被引量:1
1
作者 雷雯 赵鑫 +7 位作者 刘建华 张皓 笪琴 朱文祥 吴娟娟 田雨 鲁芳芳 李芳芳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00-103,共4页
目的 调查鄂西地区某县一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聚集性疫情,为制定SFTS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测分析此次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应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首发病例密切接触者不... 目的 调查鄂西地区某县一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聚集性疫情,为制定SFTS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测分析此次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应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首发病例密切接触者不同暴露方式罹患率差异,重点分析SFTS可能传播的危险因素。结果 该起疫情首发病例1例,续发病例4例,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在54~86岁,中位数为64岁。续发病例发病潜伏期为5~13 d,平均潜伏期为7.75 d。为首发病例擦拭身体(接触到血液)的7名密切接触者中有4名发病,不同暴露方式的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 本起疫情为该地首起人传人引起的SFTS聚集性疫情。有关部门应对群众普及SFTS防控知识,加强对医护人员SFTS诊疗知识培训,从而有效控制该病的传播,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流行病学 人间传播
原文传递
三峡库区湖北宜昌段1997-2012年蚊媒监测及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赵鑫 杨小兵 +6 位作者 张皓 贺圆圆 崔雪峰 吴开琼 杜海国 鲁亮 郭玉红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5期425-428,共4页
目的掌握三峡库区宜昌段蚊类种群构成及密度的动态变化和季节消长规律。方法在固定的地点和时间,利用电动捕蚊器捕捉蚊虫,进行蚊类种群鉴定及分类计数。结果三峡库区宜昌段建设初期,人房和畜圈优势蚊种为致倦库蚊、骚扰阿蚊、淡色库蚊... 目的掌握三峡库区宜昌段蚊类种群构成及密度的动态变化和季节消长规律。方法在固定的地点和时间,利用电动捕蚊器捕捉蚊虫,进行蚊类种群鉴定及分类计数。结果三峡库区宜昌段建设初期,人房和畜圈优势蚊种为致倦库蚊、骚扰阿蚊、淡色库蚊、中华按蚊交替出现,2005年及2007年后,人房和畜圈以骚扰阿蚊为主;人房成蚊密度低于畜圈;成蚊密度季节性消长呈双峰型,蚊密度高峰期在6月上旬和8月上旬。结论三峡库区宜昌段随着环境的改变,蚊密度和蚊种构成也发生了变化,提示要继续加强蚊类监测,为有效防制虫媒传染病的发生及流行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蚊媒 监测 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时空立方体模型对2010-2021年宜昌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3
作者 李瑞英 张皓 +4 位作者 勾若宇 李友 王蕾 刘建华 张志勇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65-268,F0004,共5页
目的 分析宜昌市2010-2021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特点,为手足口病的防治和疫情监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系统中导出宜昌市2010-2021年手足口病发病数据,建立数据库,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应用Arcgis Pro软件和SPSS软件对手足... 目的 分析宜昌市2010-2021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特点,为手足口病的防治和疫情监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系统中导出宜昌市2010-2021年手足口病发病数据,建立数据库,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应用Arcgis Pro软件和SPSS软件对手足口病发病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21年宜昌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58 454例,平均发病率59.72/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9.20,P<0.001);病例集中发生于6岁及以下儿童,占比91.15%,4岁以后,随着年龄的上升发病率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139 569.25,P<0.001);每年流行时间为5-7月、11-12月,呈现双峰;夷陵区、西陵区、伍家岗区和宜都市中心区域呈现聚集。结论 宜昌市手足口病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应加强在春末夏初和秋末冬初2个高发期,对幼儿园、学校等重点场所的疫情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特征 时空立方体 时空聚集性
原文传递
宜昌市大气污染物对流感样病例的短期效应 被引量:4
4
作者 廖青 胡雪姣 +5 位作者 薛琦 王蕾 刘建华 王思嘉 宫雅琪 聂绍发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79-884,891,共7页
[目的]定量分析宜昌市大气污染物对流感样病例(ILI)数的短期影响,为该地区流感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6年间宜昌市大气污染物(PM_(2.5)、PM_(10)、SO_2、CO、NO_2和O_3)日均浓度、日均气温及同期2家哨点医院上报的每日IL... [目的]定量分析宜昌市大气污染物对流感样病例(ILI)数的短期影响,为该地区流感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6年间宜昌市大气污染物(PM_(2.5)、PM_(10)、SO_2、CO、NO_2和O_3)日均浓度、日均气温及同期2家哨点医院上报的每日ILI监测数据。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污染物对人群ILI发病数的影响和滞后效应,并进行年龄和季节亚组分析,用地理探测器q统计对季节分层进行检验。[结果] 2014—2016年间,宜昌市共报告了30 090例ILI。PM_(2.5)、PM_(10)和CO均在当天对ILI发病数的效应最大,ER及95%CI分别为0.78%(0.31%~1.26%)、0.56%(0.20%~0.92%)和1.08%(0.29%~1.88%);NO_2和O_3在滞后1 d时效应最强,ER及95%CI分别为2.29%(0.34%~4.25%)和0.45%(0.03%~0.88%)。PM_(2.5)、PM_(10)、NO_2和O_3每增加10μg/m^3,CO浓度每增加0.1 mg/m^3,对人群的ILI累积发病数分别增加1.08%、0.82%、4.95%、1.44%和1.95%。其中,仅SO_2对5~14岁的人群ILI发病数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累积ER=11.86%,95%CI:5.06%~19.11%);PM_(2.5)、NO_2和O_3每增加10μg/m^3,CO每增加0.1 mg/m^3,将使25~59岁人群5 d内ILI发病数分别增加1.41%、6.29%、2.38%和2.88%;PM_(2.5)、PM_(10)、NO_2每增加10μg/m^3,CO每增加0.1 mg/m^3,会使60岁及以上人群ILI发病数分别增加1.56%、1.24%、8.02%和4.24%。春季时,PM_(2.5)和PM_(10)每升高10μg/m^3将分别使ILI累积发病数增加3.66%和2.02%;夏季时,O_3每升高10μg/m^3,ILI累积发病数将增加3.25%;秋季时,PM_(2.5)和PM_(10)每升高10μg/m^3将使ILI累积发病数降低3.15%和2.92%;各污染物在冬季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宜昌市大气污染物对人群ILI的发病均有短期影响,对不同季节及不同年龄组人群的影响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物 流感样病例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短期效应 累积效应
原文传递
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段2003-2015年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余凤苹 赵鑫 +2 位作者 张皓 李慧甫 魏婷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79-81,共3页
目的了解蓄水后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段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动态变化,为及时制定卫生防病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连续收集2003-2015年监测点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资料、人群血清学和鼠类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03-2015年三峡库区湖北省宜... 目的了解蓄水后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段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动态变化,为及时制定卫生防病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连续收集2003-2015年监测点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资料、人群血清学和鼠类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03-2015年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段报告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疟疾、狂犬病各1例,未发现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及其他自然疫源性疾病病例;HFRS和钩体病抗体人群血清阳性率分别为2.22%和14.12%;室内鼠密度先上升后下降,室外鼠类捕获率呈波动性下降趋势。鼠肾钩端螺旋体、鼠肺HFRS阳性率分别为3.49%和0.35%。结论尚未发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段自然疫源性疾病对人群健康造成明显影响,但应继续开展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自然疫源性疾病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三峡库区宜昌段1997-2020年鼠形动物监测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赵鑫 刘建华 张皓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调查三峡库区宜昌段鼠形动物种类构成和密度的消长规律,为科学开展监测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1997-2020年三峡库区宜昌段鼠形动物监测资料,运用Excel 16.0、SPSS 20.0和Joinpoint 4.8软件分析种群分布和密度变化趋势。结果19... 目的调查三峡库区宜昌段鼠形动物种类构成和密度的消长规律,为科学开展监测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1997-2020年三峡库区宜昌段鼠形动物监测资料,运用Excel 16.0、SPSS 20.0和Joinpoint 4.8软件分析种群分布和密度变化趋势。结果1997-2020年间三峡库区宜昌段监测发现鼠形动物9种1059只,平均鼠密度为1.56%。其中居住区密度为2.94%,鼠密度呈现逐年下降趋势(P<0.05),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小家鼠和黄胸鼠;耕作区密度为1.03%,鼠密度无明显趋势变化(P>0.05),以黄毛鼠和黑线姬鼠占优势。结论三峡工程运行后,三峡库区宜昌段居住区和耕作区鼠形动物密度未出现明显变化,但仍存在鼠传疾病发生的风险,应继续加强鼠形动物监测和灭鼠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鼠形动物 监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