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宜昌市臭氧对人群死亡急性效应 被引量:6
1
作者 明小燕 李燕 +1 位作者 杨勇 余青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18年第5期423-428,共6页
目的评估宜昌市大气重点污染物臭氧(O_3)对人群死亡的急性影响。方法收集2014—2016年宜昌市逐日气象、空气污染物和人群死亡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基于Quasi-Poisson回归的广义线性模型(GLM),控制长期趋势和季节趋势、气象因素... 目的评估宜昌市大气重点污染物臭氧(O_3)对人群死亡的急性影响。方法收集2014—2016年宜昌市逐日气象、空气污染物和人群死亡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基于Quasi-Poisson回归的广义线性模型(GLM),控制长期趋势和季节趋势、气象因素、星期几效应、节假日效应进行O_3与逐日人群总死亡率的单污染物模型分析、滞后效应(Lag 1~Lag 7)。计算污染物浓度每升高10μg/m^3,总死亡率增加的ER(excess risk)及95%CI(95%confidence interval)。敏感性分析实施双污染物模型和多污染物模型分析。结果 2014—2016年宜昌市逐日O_3及人群死亡数时间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浓度每升高10μg/m^3,O_3(Lag 6)可使人群总死亡率增加0.60%(95%CI:0.01%~1.19%)。结论宜昌市大气污染物O_3对人群死亡效应存在显著性急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死亡 急性效应
下载PDF
视觉显示终端(VDT)致视觉疲劳影响Meta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明小燕 王棠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6年第5期643-644,651,共3页
目的探讨视觉显示终端(VDT visual display terminal)作业对视觉疲劳的影响,比较VDT组和对照组出现视觉疲劳的发生率。方法检索《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万方数据库》,筛选开展VDT组和对照组比较的流... 目的探讨视觉显示终端(VDT visual display terminal)作业对视觉疲劳的影响,比较VDT组和对照组出现视觉疲劳的发生率。方法检索《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万方数据库》,筛选开展VDT组和对照组比较的流行病学试验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采用Review Manager 5.3.5开展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VDT组和对照组出现视觉疲劳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4.24,95%,CI=3.69-4.87,Z=20.39,P<0.00001)。结论 VDT作业易造成视觉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DT 视觉疲劳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宜昌市2004—2022年猩红热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军 刘建华 +3 位作者 王蕾 赵鑫 贺圆圆 周玲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2-2,111,共2页
目的掌握湖北省宜昌市猩红热的流行特征,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宜昌市2004—2022年猩红热报告数据。结果宜昌市2004—2022年共报告猩红热2112例,年均发病率2.76/10万,男性发病率(3.56/10万)高于女性(2.46/10... 目的掌握湖北省宜昌市猩红热的流行特征,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宜昌市2004—2022年猩红热报告数据。结果宜昌市2004—2022年共报告猩红热2112例,年均发病率2.76/10万,男性发病率(3.56/10万)高于女性(2.46/10万,χ^(2)=70.66,P<0.05);呈双峰型季节性分布,4—6月为第1个高峰,11月至次年1月为第2个高峰;以3~10岁组占比最高;学生占43.0%(909例)、幼托儿童占35.1%(741例)和散居儿童占20.4%(431例);近3年发病为2011年来的最低水平。结论宜昌市近19年猩红热发病率整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20—2022年发病呈较低水平,提示戴口罩等非药物干预措施对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猩红热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特征 疾病控制
原文传递
宜昌市消除疟疾策略与评估
4
作者 贺会清 潘会明 +5 位作者 余凤苹 魏婷 蒋静 吴谨呈 张皓 杨小兵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40-42,共3页
目的分析和评估宜昌市消除疟疾技术措施和实施效果。方法收集宜昌市1951年—2015年疟疾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评估各阶段疟疾防控措施及效果;采用国家消除疟疾标准对宜昌市消除疟疾进行验收。结果宜昌市自2011年起未再发现本地感... 目的分析和评估宜昌市消除疟疾技术措施和实施效果。方法收集宜昌市1951年—2015年疟疾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评估各阶段疟疾防控措施及效果;采用国家消除疟疾标准对宜昌市消除疟疾进行验收。结果宜昌市自2011年起未再发现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已达到国家消除疟疾标准。消除疟疾后的主要问题是输入性疟疾防治。结论在中华按蚊为主要传播媒介的疟疾流行区,采取以控制和消除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治效果明显,能达到消除疟疾标准,但输入性疟疾防治任务依然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消除 策略 措施 宜昌市
原文传递
宜昌市大气颗粒物对儿童皮肤病门诊量的急性效应
5
作者 明小燕 李燕 +3 位作者 肖曼 梁艺 张皓 余青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评估宜昌市大气颗粒物(PM_(2.5)、PM_(10))对儿童皮肤疾病门诊就诊的急性影响。方法收集宜昌市2016—2020年逐日气象、空气污染物和儿童皮肤病的门诊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用广义线性模型定量评估PM_(2.5)、PM_(10)与儿童皮... 目的评估宜昌市大气颗粒物(PM_(2.5)、PM_(10))对儿童皮肤疾病门诊就诊的急性影响。方法收集宜昌市2016—2020年逐日气象、空气污染物和儿童皮肤病的门诊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用广义线性模型定量评估PM_(2.5)、PM_(10)与儿童皮肤病门诊就诊量间的关系,计算污染物浓度每升高10μg/m^(3),儿童皮肤病就诊量增加超额危险(ER)及95%置信区间(95%CI),用双污染物模型分析其敏感性。结果宜昌市2016—2020年逐日PM_(2.5)、PM_(10)与儿童皮肤病就诊量时间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浓度每升高10μg/m^(3),PM_(2.5)(Lag0)可使儿童皮肤病就诊量增加1.67%、PM_(10)(Lag0)可使儿童皮肤病就诊量增加1.13%;PM_(2.5)、PM_(10)累积效应最大值均出现在Lag01。结论宜昌市大气颗粒物PM_(2.5)、PM_(10)对儿童皮肤病就诊量有重要的急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空气污染物 皮肤病 儿童 急性效应
原文传递
疾控机构中环境卫生专业带教方法的探讨
6
作者 明小燕 余青 +1 位作者 毛国强 胡池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87-89,共3页
目的探索疾病预防控制(疾控)机构中环境卫生专业带教方法,设计并优化带教的内容。方法对疾控机构环境卫生专业带教方法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思考提升专业能力的途径。结果环境卫生带教的方法有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课... 目的探索疾病预防控制(疾控)机构中环境卫生专业带教方法,设计并优化带教的内容。方法对疾控机构环境卫生专业带教方法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思考提升专业能力的途径。结果环境卫生带教的方法有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课程教育、翻转课堂带教及开放实践器材设备等方法,不同带教方法各有其特点。将教学模型(ADDIE、BOPPPS等)引入带教中并设计出疾控机构开展环境卫生专业带教方案。结论通过开展符合疾控机构实践应用的带教方法,能提高学员的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卫生 疾控机构 带教培训 带教指导 带教途径
原文传递
恩施市2013年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结果 被引量:12
7
作者 杨佳娟 徐翔 +1 位作者 赵晓燕 胡池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3年第6期87-88,共2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慢病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而危险因素与慢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掌握恩施市成人慢病危险因素的分布和流行...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慢病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而危险因素与慢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掌握恩施市成人慢病危险因素的分布和流行情况,2013年4月,对恩施市18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了慢病危险因素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因素 监测结果 恩施市 慢性病 公共卫生问题 社会经济发展 非传染性疾病 生活方式
原文传递
宜昌市2003-2012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及趋势 被引量:10
8
作者 宋勇 余青 +3 位作者 李有军 李燕 明小燕 杨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3年第6期64-66,共3页
目的分析宜昌市2003-2012年职业病发病规律和特征,为制定职业病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3-2012年宜昌市职业病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年间共报告新诊断职业病7大类25种1 042例,其中尘肺病和职业中毒分别占91.75%和4.32%... 目的分析宜昌市2003-2012年职业病发病规律和特征,为制定职业病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3-2012年宜昌市职业病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年间共报告新诊断职业病7大类25种1 042例,其中尘肺病和职业中毒分别占91.75%和4.32%,国有经济和私营经济分别占43.57%和48.85%。长阳县、夷陵区、远安县、宜都市发病率分别占22.46%、20.36%、15.74%和14.20%,中小企业占65.55%。结论宜昌市2003至2012年职业病发病呈小幅上升趋势,呈现发病接触工龄短的趋势。尘肺、苯和磷等化学物引起的职业中毒、职业性皮肤病、噪声聋是宜昌市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国有经济企业和私营企业应成为职业卫生工作的重点监控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病 发病趋势
原文传递
宜昌市2003-2012年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 被引量:9
9
作者 曹亚军 贺圆圆 +4 位作者 刘继恒 赵鑫 杨忠诚 王蕾 向安莉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3年第6期48-51,共4页
目的分析宜昌近10年法定传染病发病水平,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宜昌市数据,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宜昌市2003-2012年法定传染病报告27种168 927例,年平均发病率427.11/10万,死亡... 目的分析宜昌近10年法定传染病发病水平,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宜昌市数据,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宜昌市2003-2012年法定传染病报告27种168 927例,年平均发病率427.11/10万,死亡464例,年均死亡率1.17/10万,病死率0.27%。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57.65/10万,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49.05/10万,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17.28/10万,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3.13/10万。结论宜昌市手足口、流行性腮腺炎等丙类传染病上升明显,乙肝、艾滋病、梅毒、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是当前重点防治传染病,输入性传染病仍需加强监测和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定传染病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宜昌市2005-2012年疑似肺结核患者转诊追踪情况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萍 刘晓俊 +2 位作者 程云舫 方正超 袁凤花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3年第6期91-92,共2页
医疗卫生机构与结核病防治机构合作(简称医防合作)发现肺结核患者,已经成为我国肺结核患者发现的重要手段。将宜昌市2005-2012年网络直报结核肺结核/疑似肺结核患者追踪情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 肺结核患者 宜昌市 追踪 疑似 转诊 医疗卫生机构 医防合作 机构合作
原文传递
宜昌市社区居民两周内呼吸系统疾病和症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亚伟 明小燕 +1 位作者 余青 孙谨芳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0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了解宜昌市社区居民呼吸系统疾病和症状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2015年9-11月,采用横断面调查的研究设计,在宜昌市整群随机选取2000名社区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询问个人基本情况、健康状况、家庭居住环境等信息,最终1991人纳入统计分... 目的了解宜昌市社区居民呼吸系统疾病和症状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2015年9-11月,采用横断面调查的研究设计,在宜昌市整群随机选取2000名社区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询问个人基本情况、健康状况、家庭居住环境等信息,最终1991人纳入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宜昌市社区居民两周内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为2.96%(59/1991),症状发生率为12.3%(244/1991)。每周饮酒、个人过敏史和有呼吸系统疾病家族史是两周内呼吸系统患病的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1.96(1.01,3.77)、4.07(1.98,8.37)和5.47(2.47,12.1);接触粉尘、有毒化学品等职业有害因素、被动吸烟、个人过敏史以及住所50 m内有交通干道是呼吸系统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1.79(1.18,2.72)、1.67(1.27,2.20)、2.59(1.58,4.26)和2.06(1.54,2.75)。结论每周饮酒、有个人过敏史和呼吸系统疾病家族史可能使宜昌市居民呼吸系统患病风险增加;有个人过敏史、接触粉尘、有毒化学品等职业有害因素、被动吸烟、住所50 m内有交通干道可能增加呼吸系统症状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症状 影响因素 社区居民调查
下载PDF
宜昌市2003-2012年HIV/AIDS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慧琦 张培 +1 位作者 陈宏平 雷雯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3年第6期81-82,共2页
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3年成立性病艾滋病防治所,10年来(从2003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通过对各类人群监测共累计报告HIV/AIDS389例。为了解10年来宜昌市艾滋病疫情防控状况,特对该市HIV/AIDS流行特征及流行趋势进行分析... 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3年成立性病艾滋病防治所,10年来(从2003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通过对各类人群监测共累计报告HIV/AIDS389例。为了解10年来宜昌市艾滋病疫情防控状况,特对该市HIV/AIDS流行特征及流行趋势进行分析,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有效的控制艾滋病在宜昌市的流行,现将2003.2012年宜昌市HIV/AIDS疫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AIDS 宜昌市 流行病学特征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性病艾滋病 疫情防控 人群监测 流行趋势
原文传递
宜昌市1993-2012年结核病防治卫生经济学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培 刘晓俊 +5 位作者 程云舫 周萍 袁凤花 方正超 邓耀聪 杨夕缘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3年第6期118-120,共3页
结核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传染性疾病,长期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近年来,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复燃和蔓延趋势,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3年宣布“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中国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面临着严峻的结核... 结核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传染性疾病,长期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近年来,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复燃和蔓延趋势,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3年宣布“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中国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面临着严峻的结核病防治形势,中国未来时期的结核病控制情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全球范围的结核病流行态势。就中国内部而言,湖北省结核病疫情较为严重,居全国前十位,严重影响了我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在广大的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甚至部分城镇贫困居民中,结核病已经成为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宜昌市属结核病高流行地区,结核病疫情位于湖北省前四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疫情 卫生经济学评价 宜昌市 防治 世界卫生组织 慢性传染性疾病 人类健康 紧急状态
原文传递
宜昌市2006-2012年急性脑炎/脑膜炎患者的病毒学检测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静 马蓓蓓 +3 位作者 涂玉梅 余枫华 吴谨呈 田滔滔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3年第6期21-23,共3页
目的了解急性脑炎/脑膜炎病例病毒感染病原谱构成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在宜昌市选取4家城区和2家周边区县医院作为哨点医院,收集2006—2012年急性脑炎/脑膜炎病例血清和脑脊液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乙脑病毒(JEV)、柯萨奇病毒(... 目的了解急性脑炎/脑膜炎病例病毒感染病原谱构成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在宜昌市选取4家城区和2家周边区县医院作为哨点医院,收集2006—2012年急性脑炎/脑膜炎病例血清和脑脊液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乙脑病毒(JEV)、柯萨奇病毒(COX)、埃可病毒(ECHO)、单纯性疱疹病毒I/Ⅱ型(HSV)、腮腺炎病毒(MuV)的IgM抗体。结果2006—2012年共检测病例2085份,JEV感染率呈逐年缓慢波动下降趋势,而MuV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7~8月为病毒感染高峰。血清和脑脊液中JEVIgM抗体阳性率为2.49%(53/2085)。在698份患者血清标本中MuV、HSV、COX、ECHO的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0.63%,18.77%,10.17%,8.60%。结论MuV、HSV、COX、ECHO是宜昌市6所哨点医院急性脑炎/脑膜炎病例病毒性感染的主要病原,应加强此类病例的监测,特别是实验室病原学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炎 脑膜炎 ELISA 病毒 IGM抗体
原文传递
大型水利工程对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明小燕 余青 +5 位作者 李燕 蔡秋帆 李有军 杨勇 宋勇 王棠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3年第6期75-76,共2页
水利部、国家统计局于2013年3月26日对外发布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公报》,全国共普查10万立方米及以上的水库98002座,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广东、四川、湖北、山东和云南七省,共占全国水库总数量的61.7%。大型水利工程在发电、... 水利部、国家统计局于2013年3月26日对外发布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公报》,全国共普查10万立方米及以上的水库98002座,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广东、四川、湖北、山东和云南七省,共占全国水库总数量的61.7%。大型水利工程在发电、防洪、灌溉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但是其对周围环境的巨大改变所造成的疾病尤其引人注意。大型水利工程引发地理景观和环境媒介的改变,极易导致某些疾病的暴发与流行,不仅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移民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严重危害人群的健康。文章就大型水利工程对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水利工程 相关危险因素 疾病 周围环境 国家统计局 地理景观 水库
原文传递
宜昌市2003-2012年碘缺乏病防治与对策 被引量:2
16
作者 程德明 徐勇 +2 位作者 潘会明 胡池 杨佳娟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3年第6期112-113,共2页
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部,地处长江上游与中游的结合部,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历史上宜昌市碘缺乏病流行范围广、危害大,重病区主要集中在所属兴山县、五峰县、远安县、长阳县、夷陵区等远离城镇、交通不便的偏僻山区。对近10... 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部,地处长江上游与中游的结合部,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历史上宜昌市碘缺乏病流行范围广、危害大,重病区主要集中在所属兴山县、五峰县、远安县、长阳县、夷陵区等远离城镇、交通不便的偏僻山区。对近10年来宜昌市碘缺乏病防治工作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今后的防治策略,对维护宜昌市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该地社会经济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缺乏病 宜昌市 防治 鄂西山区 长江上游 江汉平原 流行范围 生命安全
原文传递
宜昌市1956-2012年血吸虫病防治措施与效果 被引量:1
17
作者 余凤苹 徐勇 +1 位作者 马蓓蓓 李晓明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3年第6期56-59,共4页
目的分析宜昌市1956-2012年血吸虫病防治措施及效果,为调整、优化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宜昌市1956-2012年各个防治阶段传染源调查及控制、钉螺调查与控制、健康教育、综合防治等防治措施实施情况以及人群发病率(数)、耕牛发病率(数... 目的分析宜昌市1956-2012年血吸虫病防治措施及效果,为调整、优化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宜昌市1956-2012年各个防治阶段传染源调查及控制、钉螺调查与控制、健康教育、综合防治等防治措施实施情况以及人群发病率(数)、耕牛发病率(数)、钉螺及感染螺面积等疫情变化的防治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病人数、病牛数及钉螺面积大幅下降,人群、耕牛及钉螺感染控制在零水平,实现并巩固了传播阻断达标成果,但存在疫情回升导致再度流行的潜在威胁。结论宜昌市57年的血吸虫病防治措施成效显著,但需进一步加强巩固监测,尤其是可能引起疫情复燃和对库区等潜在流行区带来风险的输入性传染源和钉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措施
原文传递
宜昌市2004-2012年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救治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晓明 余凤苹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3年第6期85-86,共2页
血吸虫病临床上分为急性、慢性和晚期三型,其中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是对人体健康危害较为严重的一型。临床表现为肝脾肿大、腹水、门脉高压,以及食管下端及胃底静脉曲张为主的综合征,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性昏迷等严重症状而致死... 血吸虫病临床上分为急性、慢性和晚期三型,其中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是对人体健康危害较为严重的一型。临床表现为肝脾肿大、腹水、门脉高压,以及食管下端及胃底静脉曲张为主的综合征,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性昏迷等严重症状而致死。晚血患者大多难以从事生产劳动,重者危及生命,严重影响家庭经济,因病致贫现象严重。为全力救治晚血患者,自2004年来,湖北省组织技术力量,安排专项资金,对晚血患者进行免费救治。为了解宜昌市晚血救治项目实施效果,进一步做好晚血患者救治工作,对宜昌市2004—2012年晚期血吸虫患者救治结果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血吸虫病 免费救治 宜昌市 患者 人体健康危害 胃底静脉曲张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表现
原文传递
宜昌市2003-2012年艾滋病实验室检测结果
19
作者 余枫华 阮冈 +2 位作者 杨春秀 周茜 李清元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3年第6期102-104,共3页
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1995年开始艾滋病抗体检测,并发现湖北省献血员中的首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2002年建立艾滋病筛查中心实验室,2007年筹建艾滋病确证实验室,并于同年年底通过国家和省级专家考核验收,取得艾滋病确证... 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1995年开始艾滋病抗体检测,并发现湖北省献血员中的首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2002年建立艾滋病筛查中心实验室,2007年筹建艾滋病确证实验室,并于同年年底通过国家和省级专家考核验收,取得艾滋病确证实验室资质。10年来,实验室相继在献血者、性病门诊就诊者、暗娼、娱乐场所人员、同性恋、出入境人员、吸毒者、以及自愿咨询检测等不同监测对象中发现了HIV感染者与患者,HIV阳性感染者的检出数量在逐年上升,尤其是近几年增幅更是明显加大。为进一步了解宜昌市艾滋病感染和检测特征,保证实验室检测工作质量,为艾滋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将2003—2012年宜昌市艾滋病(确证)实验室HIV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 实验室检测结果 宜昌市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HIV感染者 自愿咨询检测 中心实验室 艾滋病筛查
原文传递
宜昌市出国务工人员疟疾相关KAP调查 被引量:12
20
作者 蒋静 程波 +1 位作者 刘继恒 张皓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3年第7期773-776,共4页
目的调查宜昌市出国务工人员疟防知识、态度、行为(KAP)的基本情况,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586名劳务输出人员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一般情况、疟防常识知晓、疟防态度及行为习惯等资料。结果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不... 目的调查宜昌市出国务工人员疟防知识、态度、行为(KAP)的基本情况,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586名劳务输出人员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一般情况、疟防常识知晓、疟防态度及行为习惯等资料。结果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不同工种人群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352、95.207、60.618,P<0.01),知晓率随文化程度的升高而升高,随年龄的升高而降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商人知晓率高于其他体力劳动工人;高年龄组主动就医意识强于低年龄组(χ2=52.249,P<0.01);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商人预防性服药率显著高于其他体力劳动工人(χ2=321.966,P<0.01)。结论针对文化程度的差异采取浅显易懂的方式宣传疟疾防治知识,提高出国务工人员疟防知识知晓率,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并加强对高疟区回归人员的监测,有效控制输入性疟疾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KAP 出国务工人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