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乙型肝炎家庭中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感染模式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徐英 张培 +6 位作者 刘建华 鲁芳芳 田滔滔 吴周志 段强 李山鹰 杨小英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12-17,共6页
目的了解宜昌实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项目后,农村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现状,以明确HBV感染的模式,降低母婴传播率。方法基于预防接种信息平台,按"分散选点,整群抽样"... 目的了解宜昌实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项目后,农村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现状,以明确HBV感染的模式,降低母婴传播率。方法基于预防接种信息平台,按"分散选点,整群抽样"的原则,随机抽取3个县市,每县市3个乡镇的乙肝家庭学龄前儿童399名为实验组,对照组按1∶2匹配正常家庭同年龄同性别学龄前儿童758名;采集全血标本3ml,分离血清送检。流行趋势分析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HBV感染阳性率比较用配对卡方检验,检验水准为0.05。结果共调查1 157名学龄前儿童,HBV感染率为1.12%(13/1 157),其中HBsAg阳性率为0.78%。HBsAg阳性率有随年份推移而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二者呈现负相关,相关性检验分析r=-0.948 (P<0.05)。实验组抗-HBs阳性率为70.93%(283/399);对照组抗-HBs阳性率为62.27%(472/758),实验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P<0.05)。学龄前儿童HBV血清标志物模式以单项HBsAb阳性表达模式为主(65.25%),其余模式所占比例较低。正常家庭学龄前儿童HBV感染模式单一,但乙肝家庭学龄前儿童HBV感染模式呈现多样化特征,调查结果显示有6种感染模式(HBsAg·HBsAb;HBcAb;HBsAg·HBcAb;HBsAb·HBcAb;HBsAg·HBeAb·HBcAb;HBsAg),少数儿童的感染模式提示有较强的传染性。结论宜昌市全面实施乙肝母婴阻断项目,落实孕产妇乙肝筛查,对筛检出乙肝感染者的新生儿针对性开展乙肝联合免疫措施,及早干预使得高风险新生儿乙肝感染水平得以有效控制。但仍需加强农村乙肝家庭成员乙肝宣传与健康管理,降低家庭成员聚集性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HBV) 学龄前儿童 感染模式 阳性率 聚集性感染
原文传递
2011-2020年宜昌市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芳芳 刘建华 +4 位作者 张皓 田雨 杨一 雷雯 梁艺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3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分析宜昌市2011—2020年梅毒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梅毒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2020年宜昌市报告的梅毒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1—2020年宜昌市累计报告梅毒病例810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 目的分析宜昌市2011—2020年梅毒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梅毒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2020年宜昌市报告的梅毒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1—2020年宜昌市累计报告梅毒病例810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9.76/10万,梅毒报告发病率从2011年的17.39/10万上升至2018年的24.49/10万(APC=6.82%,95%CI:2.34%~11.49%,P<0.05),从2018年的24.49/10万下降到2020年的17.55/10万(P>0.05)。主要以隐性梅毒为主,为5837例(72.00%),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4.23/10万。7月份病例数达到高峰,为836例(10.31%),2月份病例数最低,为433例(5.34%)。年均报告发病率居前3位的县市区分布为秭归县(28.51/10万)、西陵区(25.01/10万)、当阳市(23.73/10万),不同地区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3.92,P<0.01)。男女性别比为0.72∶1。病例主要集中在20岁以上人群,为7901例(97.46%)。职业分布主要以农民、家务及待业、离退休人员为主。结论宜昌市近十年梅毒发病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梅毒防控工作仍任重道远。建议继续加强梅毒防治工作,综合防控梅毒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流行特征 疫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