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总结“四川地区胃癌早期检测和筛查策略研究项目”(Sichuan Gastric Cancer Early Detection and Screening Research Program,SIGES)中关于胃癌防控的流行病学、病原微生物及危险因素方面的研究成果。方法SIGES研究组在过去10年针...目的总结“四川地区胃癌早期检测和筛查策略研究项目”(Sichuan Gastric Cancer Early Detection and Screening Research Program,SIGES)中关于胃癌防控的流行病学、病原微生物及危险因素方面的研究成果。方法SIGES研究组在过去10年针对我国胃癌防控的现状与策略开展了一系列临床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探索和优化提高胃癌防控成效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和路径。笔者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结果SIGES较为体系性地、针对性地研究了胃癌相关病原微生物、危险因素、筛查策略以及三级预防技术要点和体系建设。主要研究结果支持幽门螺旋杆菌与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和胃癌高度关联;致癌病毒如Epstein-Barr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人类巨细胞病毒、人类乳头瘤病毒、John Cunningham病毒与胃癌发病风险存在相关性,是胃癌预防与筛查策略中应进一步关注的病原微生物;民族、居住地、胃癌家族史也与胃癌和胃癌相关因素存在相关性,建议纳入胃癌高危人群个体化判定标准体系中。结论目前我国胃癌控制工作已取得一定的实质性成果,但我国的胃癌疾病负担依然沉重,设计防控策略时仍需要针对关键技术或争议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科学研究。展开更多
目的调查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mixed anxiety and depressive disorder,MADD)青少年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0年9月—2021年6月选取大庆市第三医院12~18岁265名MADD青少年为...目的调查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mixed anxiety and depressive disorder,MADD)青少年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0年9月—2021年6月选取大庆市第三医院12~18岁265名MADD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儿童青少年同伴关系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UCLA孤独感量表调查MADD青少年孤独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MADD青少年孤独感平均得分为(56.49±10.83)分,处于中等水平。学段、性别、医疗费用负担、父母外出务工情况及患者饮酒情况在MADD青少年孤独感得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t值分别为57.65,-60.62,21.92,8.52,16.22,P值均<0.01)。MADD青少年孤独感与心理弹性呈负相关,与睡眠质量、人际困扰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9,0.76,0.50,P值均<0.01)。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中生、女生、重度医疗费用负担、人际困扰、睡眠质量和心理弹性为MADD青少年孤独感的影响因素(B值分别为0.11,0.13,0.09,0.46,0.10,-0.24,P值均<0.01)。结论MADD青少年存在中等程度孤独感,护理人员应注重MADD青少年孤独感等负性情绪体验,从提高睡眠质量、减轻人际困扰及提升心理弹性等方面减轻其孤独感。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总结“四川地区胃癌早期检测和筛查策略研究项目”(Sichuan Gastric Cancer Early Detection and Screening Research Program,SIGES)中关于胃癌防控的流行病学、病原微生物及危险因素方面的研究成果。方法SIGES研究组在过去10年针对我国胃癌防控的现状与策略开展了一系列临床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探索和优化提高胃癌防控成效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和路径。笔者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结果SIGES较为体系性地、针对性地研究了胃癌相关病原微生物、危险因素、筛查策略以及三级预防技术要点和体系建设。主要研究结果支持幽门螺旋杆菌与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和胃癌高度关联;致癌病毒如Epstein-Barr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人类巨细胞病毒、人类乳头瘤病毒、John Cunningham病毒与胃癌发病风险存在相关性,是胃癌预防与筛查策略中应进一步关注的病原微生物;民族、居住地、胃癌家族史也与胃癌和胃癌相关因素存在相关性,建议纳入胃癌高危人群个体化判定标准体系中。结论目前我国胃癌控制工作已取得一定的实质性成果,但我国的胃癌疾病负担依然沉重,设计防控策略时仍需要针对关键技术或争议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科学研究。
文摘目的调查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mixed anxiety and depressive disorder,MADD)青少年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0年9月—2021年6月选取大庆市第三医院12~18岁265名MADD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儿童青少年同伴关系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UCLA孤独感量表调查MADD青少年孤独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MADD青少年孤独感平均得分为(56.49±10.83)分,处于中等水平。学段、性别、医疗费用负担、父母外出务工情况及患者饮酒情况在MADD青少年孤独感得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t值分别为57.65,-60.62,21.92,8.52,16.22,P值均<0.01)。MADD青少年孤独感与心理弹性呈负相关,与睡眠质量、人际困扰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9,0.76,0.50,P值均<0.01)。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中生、女生、重度医疗费用负担、人际困扰、睡眠质量和心理弹性为MADD青少年孤独感的影响因素(B值分别为0.11,0.13,0.09,0.46,0.10,-0.24,P值均<0.01)。结论MADD青少年存在中等程度孤独感,护理人员应注重MADD青少年孤独感等负性情绪体验,从提高睡眠质量、减轻人际困扰及提升心理弹性等方面减轻其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