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镜下注射肾上腺素联合钛夹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文礼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0年第15期2020-2021,共2页
目的 评价胃镜下钛夹和注射肾上腺素联合钛夹的方法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5例,随机分为钛夹组(31例)、注射肾上腺素联合钛夹组(注射联合钛夹组,34例),对出血... 目的 评价胃镜下钛夹和注射肾上腺素联合钛夹的方法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5例,随机分为钛夹组(31例)、注射肾上腺素联合钛夹组(注射联合钛夹组,34例),对出血灶进行治疗,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止血率和再出血率的差异.结果 注射联合钛夹组和钛夹组的所有患者均首次止血成功,止血率均为l00%;钛夹组有6例发生再次出血,再出血率19.4%,注射联合钛夹组中有1例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率2.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镜下注射肾上腺素联合钛夹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可靠,优于单纯钛夹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金属钛夹 肾上腺素
原文传递
三七总皂甙对大鼠肝纤维化防治机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文兵 戴立里 郑元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8期1939-1942,共4页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甙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以CCl4、乙醇及胆固醇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给予三七总皂甙干预组三七总皂甙腹腔注射.设立模型对照组和正常组.于造模6 wk后大鼠全部处死,取血清及肝组...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甙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以CCl4、乙醇及胆固醇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给予三七总皂甙干预组三七总皂甙腹腔注射.设立模型对照组和正常组.于造模6 wk后大鼠全部处死,取血清及肝组织标本.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PCⅢ、LN含量,HE 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VG染色测定肝组织纤维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测定肝组织desmin、α-SMA、ICAM- 1、LN、Ⅰ和Ⅲ型胶原.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三七总皂甙组大鼠血清PCⅢ、LN 含量均明显降低:形态学改变明显轻于模型组;肝组织desmin、α-SMA、ICAM-1染色强度均明显减弱;三七总皂甙组肝组织LN、Ⅰ和Ⅲ型胶原染色轻于模型组,但差异性不显著. 结论:三七总皂甙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形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SC活化,诱导活化的HSC凋亡, 减少Ⅰ、Ⅲ型胶原和LN表达,并减轻肝窦毛细血管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甙 肝组织 LN 大鼠 鼠肝 Ⅲ型胶原 实验性肝纤维化 结论 情况 差异性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术后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习晓丽 叶美玲 王禾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64-1268,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胃癌术后复发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01月至2018年06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接受ESD治疗的206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复发情...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胃癌术后复发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01月至2018年06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接受ESD治疗的206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无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早期胃癌术后复发情况;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ESD治疗的206例早期胃癌患者中,31例病情复发,复发率为15.05%,1年、3年、5年无复发率分别为91.75%、87.38%、84.95%;复发组和无复发组患者镜下分型、病变大小、病理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手术切缘性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病变大小、病理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手术切缘性质均是影响ESD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病变越大、病理分化程度越低、肿瘤浸润深度达黏膜下层、手术切缘阳性是ESD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存在危险因素患者应加强术后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早期胃癌 复发
下载PDF
绞股蓝总苷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人糖脂代谢、氧化应激水平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习晓丽 叶美玲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4期824-828,共5页
目的 探讨绞股蓝总苷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病人的肝功能、糖脂代谢水平、肝纤维化程度以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2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20例NAFLD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 目的 探讨绞股蓝总苷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病人的肝功能、糖脂代谢水平、肝纤维化程度以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2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20例NAFLD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病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控制膳食热量摄入,调整膳食结构,选择适合的体育锻炼方式等基础治疗,并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绞股蓝总苷胶囊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检测肝功能、稳态模型IR指数(HOMA-IR)、体质量指数(BMI)、脂代谢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及氧化应激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GT)低于对照组[(39.82±13.66)IU/L比(49.40±11.85)IU/L,(32.36±8.97)IU/L比(44.46±10.64)IU/L,(43.21±11.78)IU/L比(57.79±9.47)IU/L,P<0.05],观察组胰岛素并计算稳态模型IR指数(HOMA-IR)低于对照组[(2.54±0.55)比(3.45±0.65),P<0.05];观察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于对照组[(5.33±0.95)mmol/L比(6.24±1.06)mmol/L,(1.48±0.33)mmol/L比(1.87±0.34)mmol/L,(2.54±0.57)mmol/L比(3.17±0.46)mmol/L,P<0.05],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对照组[(1.33±0.26)mmol/L比(0.98±0.21)mmol/L,P<0.05];观察组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层粘连蛋白(LN)低于对照组[(96.66±16.32)μg/L比(154.95±21.94)μg/L,(96.89±16.81)μg/L比(131.12±21.86)μg/L,(84.15±13.57)μg/L比(136.96±18.86)μg/L,(73.66±15.52)μg/L比(104.65±20.72)μg/L,P<0.05];观察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高于对照组[(112.79±11.58)mmol/L比(97.02±11.98)mmol/L,(170.92±25.89)U/L比(152.10±22.56)U/L,(40.87±3.69)U/mL比(28.48±4.06)U/mL,P<0.05],观察组丙二醛(MDA)低于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绞股蓝属 丙氨酸转氨酶 Γ-谷氨酰转移酶 透明质酸 肝纤维化 氧化应激
下载PDF
改良大鼠肝星状细胞分离及性质鉴定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文兵 戴立里 郑元义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39-242,共4页
目的探索经济、稳定的肝星状细胞提取和培养方法。方法采用胶原酶改良原位循环灌流、18%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肝星状细胞,胎牛血清DMEM培养星状细胞;desmin、αSMA和ICAM1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进行星状细胞性质鉴定。结果肝星状... 目的探索经济、稳定的肝星状细胞提取和培养方法。方法采用胶原酶改良原位循环灌流、18%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肝星状细胞,胎牛血清DMEM培养星状细胞;desmin、αSMA和ICAM1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进行星状细胞性质鉴定。结果肝星状细胞的得率稳定在3.5×107/肝以上,纯度为96%~98%左右,存活率为96%~98%。结论建立了经济、稳定的大鼠肝星状细胞提取和培养方法;传代培养可获得较为稳定的细胞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质鉴定 细胞分离 改良 大鼠肝星状细胞 密度梯度离心法 原位循环灌流 DESMIN ICAM-1 培养方法 细胞提取 Α-SMA 胎牛血清 化学检测 免疫细胞 传代培养 胶原酶 存活率 细胞系 经济
下载PDF
槲皮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和肝X受体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超 李昌平 聂娇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07-814,共8页
目的探讨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和肝X受体α(LXR-α)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槲皮素对SCD1和LXR-α表达的影响。方法 5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6只)和高脂组(40只),分别予以普通饲料或高脂饲料喂... 目的探讨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和肝X受体α(LXR-α)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槲皮素对SCD1和LXR-α表达的影响。方法 5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6只)和高脂组(40只),分别予以普通饲料或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正常对照组和高脂组各取8只大鼠,肝组织HE染色出现大量肝细胞脂肪变性及炎症细胞浸润,确认NAFLD造模成功。将NAFLD组(32只)进一步随机分为NAFLD模型组及槲皮素75,150和300 mg·kg-1治疗组(1次·d-1,ig)。4周后,测血液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脂(TG)水平;取肝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SCD1和LXR-α蛋白表达水平;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SCD1和LXR-α的mRNA水平;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LXR-α蛋白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第8周未,高脂组大鼠体质量显著增加(P<0.05),肝细胞内可见大量脂滴,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和坏死,血清GOT,GPT,TC和TG水平明显升高(P<0.05);第12周末,SCD1 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P<0.01),LXR-αmRNA和蛋白表达增高(P<0.01)。与NAFLD模型组比较,各槲皮素治疗组大鼠12周末体质量明显减轻(P<0.05),槲皮素150和300 mg·kg-1治疗组大鼠脂肪变性评分和炎症程度评分降低(P<0.05,P<0.01),血清GOT,GPT,TC和TG水平降低(P<0.01),SCD1蛋白表达增加(P<0.05)。结论槲皮素对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有治疗作用,其机制与SCD1表达增加和LXR-α表达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槲皮素 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 肝X受体Α
下载PDF
血清肝素结合蛋白在肝硬化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1
7
作者 雷天能 王禾 王文兵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肝素结合蛋白(HBP)在肝硬化腹水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3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肝硬化腹水患者1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肝硬化腹水是否发生SBP将182例患者分为SBP组(n=67例)... [目的]探讨血清肝素结合蛋白(HBP)在肝硬化腹水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3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肝硬化腹水患者1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肝硬化腹水是否发生SBP将182例患者分为SBP组(n=67例)和非SBP组(n=115例)。比较2组血清HBP、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和肝功能(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HBP水平和实验室指标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清HBP对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生SBP的诊断价值。[结果]SBP组血清HBP、PCT、CRP高于非SBP组,血清ALB低于非SBP组(P <0.05);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HBP与血清PCT、CRP呈正关性(P<0.05);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HBP与血清ALB呈负相关(P<0.05);血清HBP水平对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生SBP预测的ROC曲线下总面积为0.949,在此曲线上最佳的阈值为11.82ng/ml,灵敏度为94.00%,特异度为83.50%。[结论]血清HBP水平对肝硬化腹水患者继发SBP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素结合蛋白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血清
原文传递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1
8
作者 罗永祥 周涛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1年第1期52-58,共7页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评估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9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9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性别、年...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评估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9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9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病史及病因等一般人口学资料和入院后首次实验室检查资料,包括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γ-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transferase,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白蛋白(albumin,ALB)、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清胱抑素(cystatin,Cys)、尿酸、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tein cholesterol,HDL-C)、血清Na^(+)、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ount,WBC)、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platelet,PLT)、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等。计算SII、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根据随访1年的疾病转归将患者分为存活组(136例)和病死组(60例),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SII、CTP评分和MELD评分对终末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根据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SII组(96例)和低SII组(100例),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生存率。结果病死组患者入院时并发上消化道出血(25例vs 22例)、WBC[(6.44±2.21)×10^(9)/L vs(4.39±1.51)×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4.76±1.46)×10^(9)/L vs(2.76±1.00)×10^(9)/L]、淋巴细胞计数[(0.65±0.23)×10^(9)/L vs(0.94±0.37)×10^(9)/L]、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失代偿期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预后
下载PDF
基于根因分析的正反馈闭环式护理风险管理对消化内科护理质量、护理风险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文吉珍 唐淑蓉 任昌兰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年第21期3841-3845,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根因分析正反馈闭环式护理风险管理对消化内科护理质量、护理风险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治疗的患者2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风险评估... 目的探讨基于根因分析正反馈闭环式护理风险管理对消化内科护理质量、护理风险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治疗的患者2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风险评估、风险干预、护理三级质控反馈的风险管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风险评估、风险干预、护理三级质控反馈的风险管理模式基础上实施基于根因分析正反馈闭环式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安全发生情况(护理缺陷、护理不良事件、护理纠纷、并发症、死亡)、护理满意度、护理风险干预措施落实率、护理安全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缺陷、护理不良事件、护理纠纷、并发症、死亡的发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护理满意度与落实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安全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内科实施基于根因分析正反馈闭环式三级追踪护理风险管理可显著降低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升高护理风险干预措施落实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因分析 正反馈闭环式护理风险管理 消化内科 护理质量 护理风险
原文传递
不同插管深度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利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9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插管深度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慢性结肠炎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插管30 cm,对照组插管15~20cm,分别进行药物保留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试验组药物在肠... 目的探讨不同插管深度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慢性结肠炎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插管30 cm,对照组插管15~20cm,分别进行药物保留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试验组药物在肠内的保留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治疗慢性结肠炎采用30cm深度肛管插管药物保留灌肠的疗效优于传统插管深度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结肠炎 保留灌肠 肛管深度 疗效
下载PDF
蒙脱石散对急性胃黏膜病变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0
11
作者 薛亚妮 廖莉 陈道荣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11-917,共7页
目的:了解蒙脱石散(思密达)对急性胃黏膜病变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构建急性胃黏膜病变的SD大鼠模型,将其分为单纯模型组、模型+思密达组、模型+硫糖铝组,以单纯模型组作为阴性对照组,以硫糖铝作为阳性对照组,所有组别大鼠均分... 目的:了解蒙脱石散(思密达)对急性胃黏膜病变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构建急性胃黏膜病变的SD大鼠模型,将其分为单纯模型组、模型+思密达组、模型+硫糖铝组,以单纯模型组作为阴性对照组,以硫糖铝作为阳性对照组,所有组别大鼠均分别在造模后0,12,24,48,72 h随机立即处死3只,并在肉眼、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各组急性胃黏膜病变的形态学改变,同时监测各时间段各组胃内p H值了解其抗酸作用;监测胃内N-乙酰氨基己糖含量了解其对胃黏液层厚度的影响;监测胃黏膜血流(GMBF)、溃疡指数(UI)、胃黏膜厚度、表皮生长因子(EGF)、一氧化氮(NO)和前列腺素E1(PGE1)的表达水平了解其对胃黏膜的修复作用及机理研究。结果:(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思密达组急性胃黏膜病变在肉眼、光镜及电镜下均好转。(2)思密达组胃内p H值、胃黏液层厚度、GMBF、胃内N-乙酰氨基己糖含量、NO和PGE1的表达水平均在至少两个时间段里较阴性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思密达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思密达通过升高PGE1、EGF、NO的表达水平,增加GMBF及糖蛋白含量,从而达到抑酸及增加胃黏膜厚度,降低U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石散(思密达) 急性胃黏膜病变 修复 机制
原文传递
Rac1和MMP-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浸润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淑平 代嘉莉 徐州 《四川医学》 CAS 2010年第9期1232-1234,共3页
目的探讨Ras相关的C3肉毒素底物1(Rac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100例胃癌标本和61例癌旁组织中Rac1和MMP-2的表达。结果胃癌组Racl阳性表达率为73.0%,显著高... 目的探讨Ras相关的C3肉毒素底物1(Rac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100例胃癌标本和61例癌旁组织中Rac1和MMP-2的表达。结果胃癌组Racl阳性表达率为73.0%,显著高于癌旁组(52.5%);有淋巴结转移组Rac1阳性表达率为93.8%,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3.8%),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MMP-2阳性表达率为76.0%,显著高于癌旁组(26.2%);有淋巴结转移组MMP-2阳性表达率为97.9%,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44.2%),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cl和MMP-2在胃癌组织中有高表达,Rac1和MMP-2参与了胃癌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Rac1和MMP-2可以作为评价胃癌恶性程度的一个新型指标,来预测胃癌的浸袭转移情况及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C1 MMP-2 胃癌 免疫组化
下载PDF
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拉米夫定无应答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华强 刘海 周涛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无应答HBeAg阳性慢性乙肝病人进行胸腺肽α1与阿德福韦酯联合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拉米夫定无应答HbeAg阳性乙型慢性肝炎病人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40例。研究组进行胸腺肽α1与阿德福韦酯...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无应答HBeAg阳性慢性乙肝病人进行胸腺肽α1与阿德福韦酯联合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拉米夫定无应答HbeAg阳性乙型慢性肝炎病人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40例。研究组进行胸腺肽α1与阿德福韦酯联合疗法,对照组仅进行胸腺肽α1治疗,治疗期为半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转肽酶(γ—GT)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HBeAg/抗-HBe转换、HBVDNA阴转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ALT、AST、γ-GT水平均有改善,但研究组治疗后的ALT、AST、γ—GT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HBeAg/抗-HBe转换、HBVDNA阴转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无应答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进行胸腺肽d1与阿德福韦酯联合疗法,可显著改善病人的肝功能状态,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肝 拉米夫定 胸腺肽 阿德福韦酯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PCT和sICAM-1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早期预测价值 被引量:8
14
作者 习晓丽 张文礼 《齐鲁医学杂志》 2017年第1期45-47,5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病人血清降钙素原(PCT)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检测在AP严重程度早期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AP病人62例,其中中重症AP(MSAP)22例、重症AP(SAP)10例(A组),轻症AP(MAP)30例(B组),对两组病人进行急...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病人血清降钙素原(PCT)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检测在AP严重程度早期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AP病人62例,其中中重症AP(MSAP)22例、重症AP(SAP)10例(A组),轻症AP(MAP)30例(B组),对两组病人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病评分系统Ⅱ(APACHEⅡ)、Ranson评分和血清PCT、sICAM-1检测,分析两组血清PCT、sICAM-1与Ranson、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PCT、sICAM-1对SAP的诊断效能。结果入院第1天A组血清PCT和sICAM-1水平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t=9.36、7.63,P<0.05)。入院第1、4、7天,两组血清PCT和sICAM-1水平均随时间增加逐渐降低,差异有显著性(F=19.65~33.58,P<0.05);入院第1、4、7天A组血清PCT和sICAM-1水平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63~13.90,P<0.05)。AP病人血清sICAM-1、PCT水平与Ranson、APACHEⅡ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493~0.726,P<0.05)。血清PCT和sICAM-1对SAP诊断的ROC曲线AUC分别为0.971、0.863,灵敏度分别为87.35%、69.32%,特异度分别为98.67%、90.36%。结论联合检测血清sICAM-1及PCT可有效预测AP的严重程度,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胰腺炎
下载PDF
NLPR、hsCRP/PA、PCT联合检测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俊 胡莲 +2 位作者 刘诗 王文兵 陈澄 《西部医学》 2024年第3期427-432,共6页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和血小板比值(NLP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前白蛋白(PA)、降钙素原(PCT)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相关性,并分析上述3个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SAP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22年1月宜宾市第一人...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和血小板比值(NLP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前白蛋白(PA)、降钙素原(PCT)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相关性,并分析上述3个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SAP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22年1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AP)患者205例,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非SAP组(n=155)和SAP组(n=50)。比较两组一般临床特征及评分,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对NLPR、hsCRP/PA、PCT进行分析,比较联合预测因子、BISAP及Ranson评分预测价值。结果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NLPR、hsCRP/PA、PCT均为预测SAP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NLPR曲线下面积为0.68,最佳阈值为4.73;PCT曲线下面积为0.93,最佳阈值为0.39;hsCRP/PA曲线下面积为0.82,最佳阈值为0.44;联合预测因子曲线下面积为0.94,最佳阈值为0.13;联合预测因子的灵敏度及阴性预测率高于Ranson评分及BISAP评分。结论 NLPR、hsCRP/PA、PCT各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AP严重程度,可被视为早期预测SAP的指标,其联合预测因子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胰腺炎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和血小板比值 超敏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 降钙素原 联合预测因子
下载PDF
姜黄水煎剂灌肠联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禾 雷天能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19-223,共5页
[目的]观察姜黄水煎剂灌肠联合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IFX)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R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英夫利昔单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观察姜黄水煎剂灌肠联合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IFX)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R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英夫利昔单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姜黄水煎剂灌肠治疗,22周后观察2组临床症状、内镜发现、炎性指标及粪便钙卫蛋白。[结果]治疗1次后,2组无患者进入临床缓解,观察组治疗应答者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3次后,观察组临床缓解及治疗应答者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1次后,2组无患者黏膜愈合,观察组内镜应答者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3次后及5次后,观察组内镜应答者均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3次后及5次后,观察组CRP、IL-1、TNF-α、粪便钙卫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姜黄水煎剂灌肠联合IFX治疗RUC能加速患者临床症状缓解,促进患者肠黏膜恢复,使炎性指标降至更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 姜黄素 灌肠
原文传递
GPC3和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7
作者 朱波 肖亚雄 +4 位作者 彭宇生 王鹏 张文礼 樊建新 王开正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和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共纳入PLC患者107例,普通肝病患者49例,其他肿瘤患者45例,健康对照60例,AFP...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和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共纳入PLC患者107例,普通肝病患者49例,其他肿瘤患者45例,健康对照60例,AFP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用美国雅培ARCHITECT i2000SR全自动化学发光仪进行定量检测;GPC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PLC组血清GPC3水平均显著高于普通肝病组、其他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GPC3、AFP及二者联合检测对诊断PLC的灵敏度分别为58.88%、62.62%、91.59%,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0.73、0.92。结论GPC3和AFP联合检测能提高PLC诊断的灵敏度和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甲胎蛋白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疣状胃炎内镜治疗15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文兵 张文礼 +4 位作者 廉华 习晓丽 周涛 王禾 王瑜梅 《四川医学》 CAS 2012年第8期1446-1448,共3页
目的探讨疣状胃炎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在内镜下使用高频电凝治疗技术、氩离子凝固术,以1s~3s/次的时间分别施以高频电凝治疗、氩离子凝固治疗,所有患者治疗3个月后进行临床随访及内镜复查,收集1532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 目的探讨疣状胃炎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在内镜下使用高频电凝治疗技术、氩离子凝固术,以1s~3s/次的时间分别施以高频电凝治疗、氩离子凝固治疗,所有患者治疗3个月后进行临床随访及内镜复查,收集1532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后,依据疗效判断标准:治愈率高频电凝治疗组达到83.87%,APC治疗组达到96.29%,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幽门螺杆菌(he p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是疣状胃炎的主要病因,高频电凝治疗技术和APC技术治疗疣状胃炎具有安全、有效、操作方便、组织损伤小、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电凝治疗技术 氩离子凝固术(APC) 无痛苦胃镜 疣状胃炎 疗效
下载PDF
淤胆血清及肝细胞生长因子体外诱导BMSCs向肝细胞分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钟晓琳 万居易 +2 位作者 王忠琼 胡莲 李昌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4-349,共6页
目的探讨大鼠血清体外扩增BMSCs的可能性,及淤胆大鼠血清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体外诱导其分化为肝细胞,解决肝组织工程细胞来源短缺的可行性。方法取6周龄健康雌性Wistar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细胞,分离、纯化... 目的探讨大鼠血清体外扩增BMSCs的可能性,及淤胆大鼠血清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体外诱导其分化为肝细胞,解决肝组织工程细胞来源短缺的可行性。方法取6周龄健康雌性Wistar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细胞,分离、纯化并传代培养BMSCs。取12~14周龄健康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两组(n=20),制备正常及淤胆大鼠血清。取第3代BMSCs按培养液不同分组:A组,DMEM加10%FBS;B组,肝细胞生长培养基(hepatocyte growth medium,HGM)加5%FBS;C组,HGM加5%正常大鼠血清;D组,HGM加5%淤胆大鼠血清;E组,HGM加5%淤胆大鼠血清、25μg/LHGF。观察各组诱导培养过程中的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细胞角蛋白18(cytokeratin 18,CK18)表达,高碘酸-希夫染色检测糖原表达,脲酶-谷氨酰脱氢酶法检测上清液尿素含量。结果诱导培养过程中D、E组出现多角形及双核细胞,A、B、C组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MTT生长曲线显示C组细胞生长速度最快,B组最慢,与A、D、E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E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组于诱导培养7d开始出现AFP及CK18阳性表达,14d开始出现糖原阳性表达,同时间点E组阳性表达率高于D组(P<0.05);D、E组上清液中尿素含量随诱导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同时间点E组高于D组(P<0.05)。各时间点A、B、C组均未见AFP、CK18、糖原阳性表达,尿素浓度无明显变化。结论正常大鼠血清能明显促进BMSCs增殖;淤胆大鼠血清对BMSCs有一定促增殖作用,且能有效诱导其向肝细胞分化;联合使用淤胆血清和HGF能提高细胞分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胆血清 肝细胞生长因子 BMSCS 肝细胞 体外诱导 大鼠
原文传递
胆囊癌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淑平 代加平 李朝霞 《华西医学》 CAS 2014年第12期2267-227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以提高超声和临床对胆囊癌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对2008年1月-2013年12月42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为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与超声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总结胆囊癌的分型及声像图特征以及胆囊癌的鉴别诊断要... 目的探讨超声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以提高超声和临床对胆囊癌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对2008年1月-2013年12月42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为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与超声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总结胆囊癌的分型及声像图特征以及胆囊癌的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42例胆囊癌超声正确诊断25例(59.5%),其中壁厚型胆囊癌9例,隆起型11例,实块型5例;误诊17例(40.5%)。病理检查结果示高分化腺癌14例,中分化腺癌16例,低分化腺癌9例,鳞状腺癌2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结论目前超声诊断胆囊癌的正确率比较低,但由于超声诊断的简便、快速,仍然是胆囊癌的首选诊断方法,要提高诊断水平仍需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超声诊断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