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保水剂对农作物的增产增收效果 被引量:68
1
作者 刘效瑞 伍克俊 +1 位作者 王景才 朱大权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32-35,共4页
在旱作农业生产中,施用土壤保水剂,作物产量可比对照平均提高13.2%~31.3%,每亩可增产粮食24.5~66.2kg。其中蚕豆、春小麦每亩沟施500g,马铃薯每亩沟施1500g的处理最为显著,对应的增产率分别是29%,34.4%,30.9%。此项技术措施是旱... 在旱作农业生产中,施用土壤保水剂,作物产量可比对照平均提高13.2%~31.3%,每亩可增产粮食24.5~66.2kg。其中蚕豆、春小麦每亩沟施500g,马铃薯每亩沟施1500g的处理最为显著,对应的增产率分别是29%,34.4%,30.9%。此项技术措施是旱作栽培中“高效栽培”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保水剂 旱作农业 栽培 作物
下载PDF
旱作农田沟垄覆盖集水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7
2
作者 曹玉琴 刘彦明 +1 位作者 王梅春 刘杰英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4-78,共5页
旱作农田沟垄覆盖集水技术是在农田上开沟起垄,垄上覆膜,沟内种植,增加作物生长地段的地表集水量。莜麦地膜沟垄全生育期平均增墒值达1.3%~1.4%,相当于平均每次降水后增加3.8~4.1mm降水,比对照平均增墒10.3... 旱作农田沟垄覆盖集水技术是在农田上开沟起垄,垄上覆膜,沟内种植,增加作物生长地段的地表集水量。莜麦地膜沟垄全生育期平均增墒值达1.3%~1.4%,相当于平均每次降水后增加3.8~4.1mm降水,比对照平均增墒10.3%~11.97%,在其它各生育时期均表现增墒,增墒值平均为0.7%~1.8%,最高达2.7%。不同种植方式推广的位次为地膜玉米,地膜莜麦、小麦,土沟垄玉米、莜麦、小麦,仿砂田和平铺膜效益低于对照。增产幅度依次为85.2%、36.5%~39.1%、31.1%、27.3%、20.7%、17.7%、15.2%。旱地地膜沟垄小麦的沟垄宽度比5∶4,集水率为66.6%。地膜莜麦的沟垄比例2∶1,集水率为41.6%。旱作沟垄种植,可减小沟内风速,抑制作物棵间的无效蒸散,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损耗。有利于抗旱、增墒、建立稳定的节水型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垄覆盖 集水 旱作农田 栽培
下载PDF
栽培方式对当归干物质积累和生长动态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蔺海明 刘学周 +1 位作者 刘效瑞 王兴政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7-261,共5页
目的研究栽培方式对当归地上部分和根的生长动态以及当归麻口病、早薹率、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垄作、沟植、覆白色地膜、覆黑色地膜4种不同的栽培方式与平作比较,分析栽培方式对当归干物质积累和生长动态的影响。结果黑色地膜覆盖对当归... 目的研究栽培方式对当归地上部分和根的生长动态以及当归麻口病、早薹率、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垄作、沟植、覆白色地膜、覆黑色地膜4种不同的栽培方式与平作比较,分析栽培方式对当归干物质积累和生长动态的影响。结果黑色地膜覆盖对当归株高、地上部分和根部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白色地膜覆盖。垄作对麻口病的抑制作用最明显,黑色地膜覆盖有提高早薹率的现象。覆黑色地膜的处理产量最高,较对照平作增加4650kg/hm2,增产率达33.4%;覆白色地膜的处理产量次之,较对照增加3372.2kg/hm2,增产率达24.3%,沟植和垄作的增产作用不显著。结论在当归栽培中应大力推广黑色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地膜 干物质积累
下载PDF
B、Mo、Mn、Zn在马铃薯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刘效瑞 王景才 祁凤鹏 《马铃薯杂志》 1996年第2期108-109,共2页
B、Mo、Mn、Zn在马铃薯上的应用效果研究刘效瑞,王景才,祁凤鹏(甘肃省定西地区旱农中心743000)1前言马铃薯是高寒阴湿区的主要高效作物之一,亦是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双千田”主栽作物,研究马铃薯高效栽培新技术对该... B、Mo、Mn、Zn在马铃薯上的应用效果研究刘效瑞,王景才,祁凤鹏(甘肃省定西地区旱农中心743000)1前言马铃薯是高寒阴湿区的主要高效作物之一,亦是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双千田”主栽作物,研究马铃薯高效栽培新技术对该区域的粮食生产及科技进步有着重要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应用效果
下载PDF
甘肃白条党参丰产优质栽培技术体系 被引量:27
5
作者 陈向东 刘效瑞 《甘肃农业科技》 2011年第10期53-56,共4页
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为桔梗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以其干燥根入药,性平、味甘,有补中益气、健脾强身、补血、抗癌的功效。主产于甘肃渭源、陇西、岷县、临洮一带的党参,因其所含化学成分特异,医疗保健效果显著... 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为桔梗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以其干燥根入药,性平、味甘,有补中益气、健脾强身、补血、抗癌的功效。主产于甘肃渭源、陇西、岷县、临洮一带的党参,因其所含化学成分特异,医疗保健效果显著而被誉为"白条党参",甘肃省白条党参栽培面积约占全国栽培面积的30%左右。我们通过多年试验和生产实践,探索总结出白条党参丰产优质栽培技术体系,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技术体系 丰产优质 甘肃省 党参 白条 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 栽培面积 补中益气
下载PDF
旧膜再利用方式对旱地胡麻干物质生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6
6
作者 吴兵 高玉红 +5 位作者 赵利 陈永军 令鹏 张强 王旺田 牛俊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57-1463,共7页
为寻求地膜覆盖后旧膜再次利用的有效方式,探讨旧膜再利用后旱地胡麻的增产机理,在大田环境下,比较了旧膜直播(T1)、旧膜覆土直播(T2)、旧膜秸秆双重覆盖播种(T3)、春天揭旧膜覆新膜播种(T4)、秋后整地覆新膜春天播种(T5)及露地播种(T6,... 为寻求地膜覆盖后旧膜再次利用的有效方式,探讨旧膜再利用后旱地胡麻的增产机理,在大田环境下,比较了旧膜直播(T1)、旧膜覆土直播(T2)、旧膜秸秆双重覆盖播种(T3)、春天揭旧膜覆新膜播种(T4)、秋后整地覆新膜春天播种(T5)及露地播种(T6,CK)6种处理方式对旱地胡麻生育进程中土壤水分、叶面积、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地膜覆盖作物收获后旧膜继续留至翌年,仍具有一定的保墒和增温效应,光合面积和光合同化产物的积累量增加。不同旧膜再利用方式的保墒效果主要表现在胡麻现蕾期前,保证了胡麻全苗、壮苗,叶面积对旧膜再利用方式的响应基本与之一致,各处理均高于CK,且以T4处理均在枞形期及现蕾期效果最优,而开花期以T5处理居高。干物质积累量在生育前期T4处理较高,而生育后期T5处理居高。T4和T5处理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籽粒干物质分配量和分配比例及花后干物质同化量对籽粒的贡献率均高于CK,降低了干物质在主茎+分枝+果壳中的分配比例,T1、T2、T3介于T4和T5之间。籽粒产量各处理均显著高于CK,T4最高,达1 509.52 kg.hm 2,其余依次为T5、T1、T2、T3和T6,分别为1 370.77 kg.hm 2、1 171.84 kg.hm 2、1 158.47 kg.hm 2、1 011.36 kg.hm 2和620.52 kg.hm 2;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相应各处理分别比CK增加153.63%(T4)、129.82%(T5)、97.49%(T1)、85.71%(T2)和64.41%(T3)。说明春天揭旧膜覆新膜播种方式是兼顾保水高产的最优胡麻耕作方式,适宜在旱作农业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膜 再利用方式 胡麻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下载PDF
当归早薹与主要因子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徐继振 刘效瑞 +4 位作者 荆彦民 李学文 潘晓春 王鸣 赵磊 《中药材》 CAS CSCD 1999年第11期549-552,共4页
选取当归Angelica sinensis甘肃主产区主要环境因子和栽培因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探讨对当归提前抽薹(早薹)的影响。在定量分析后,作出综合评判。当归早薹率与诸因子之间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海拔>年降水量>密度>有机肥>磷&... 选取当归Angelica sinensis甘肃主产区主要环境因子和栽培因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探讨对当归提前抽薹(早薹)的影响。在定量分析后,作出综合评判。当归早薹率与诸因子之间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海拔>年降水量>密度>有机肥>磷>氮。为有效地减轻当归早薹,提高生产水平和效益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早薹 灰色关联度
下载PDF
旱地油用亚麻氮磷钾平衡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闫志利 孙建军 +5 位作者 高俊山 令鹏 王宗胜 贾海滨 李爱荣 牛俊义 《中国麻业科学》 2012年第1期1-6,10,共7页
为构建旱地油用亚麻平衡施肥指标体系,采用农业部推荐的"3414"实验法,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山西省大同市和甘肃省白银市、平凉市及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等4省6市同步进行了大田试验。依据实验结果,拟合了氮、磷... 为构建旱地油用亚麻平衡施肥指标体系,采用农业部推荐的"3414"实验法,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山西省大同市和甘肃省白银市、平凉市及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等4省6市同步进行了大田试验。依据实验结果,拟合了氮、磷、钾三元平衡施肥模型,确定了实现油用亚麻籽粒最高产量、最佳产量目标下氮、磷、钾肥最高施用量、最佳施用量及其配比。结果表明,6实验区配合施用氮、磷、钾肥均可提高油用亚麻籽粒产量,白银、鄂尔多斯、乌兰察布3实验区施用氮肥产量增幅最大,张家口、大同、平凉3个试验区施用钾肥产量增幅最大。所拟合的三元平衡施肥模型均达显著相关水平,可运用于油用亚麻生产实践。在张家口、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大同、平凉和定西6实验区,推行氮、磷、钾三元平衡施肥最大施用量及其配比,油用亚麻籽粒最高产量比基础产量(不施肥)分别增加40.53%、25.46%、71.15%、30.68%、16.21%和34.71%。推行氮、磷、钾三元平衡施肥最佳施用量及其配比,油用亚麻籽粒最佳产量比基础产量分别增加37.73%、23.47%、62.23%、26.07%、8.77%和24.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用亚麻 旱地 平衡施肥 指标体系 产量效应
下载PDF
当归新品种岷归4号选育及优化种植技术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鹏程 刘效瑞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17-1019,共3页
目的:应用重离子辐照生物育种技术选育出抗麻口病且内在质量优良的当归新品种。方法:利用不同能区55 MeV/u 40 Ar中能离子束,辐照剂量为2.5 Gy,对岷归1号种子进行辐照处理,然后按作物诱变育种程序,选育出适宜在当归主产区栽培,抗逆性强... 目的:应用重离子辐照生物育种技术选育出抗麻口病且内在质量优良的当归新品种。方法:利用不同能区55 MeV/u 40 Ar中能离子束,辐照剂量为2.5 Gy,对岷归1号种子进行辐照处理,然后按作物诱变育种程序,选育出适宜在当归主产区栽培,抗逆性强,抗病虫性广,提前抽薹率低,丰产性好,且质量符合中国药典标准的当归新品种。结果:选育出的当归新品种岷归4号,多年多点试验平均鲜归产量11 396.8 kg/hm2,较对照品种岷归1号增产23%;特、一等归出成率平均65.7%,较对照提高15.6%;无麻口病株率达85%,较对照提高30%;早薹率15%,较对照降低6.2%;内在质量:总灰分4.1%,酸不溶性灰分0.4%,浸出物59.0%,阿魏酸0.127%,质量显著优于2005年版中国药典标准。结论:选育出的新品种岷归4号为当归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并丰富了当归育种学理论。适宜在海拔2000~2600 m,年降水量550~650 mm的二阴及高寒阴湿生态区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品种 离子技术 选育研究
下载PDF
甘肃当归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引权 杜弢 +4 位作者 晋玲 郭增祥 李应东 刘效瑞 刘佛珍 《甘肃农业科技》 2008年第11期31-33,共3页
在分析甘肃省目前当归产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今后发展的对策是:建立当归种源生产基地;制订种子种苗标准,建立检测中心;加强品质育种;加快当归标准化基地建设;积极推行无公害栽培技术;扶持龙头企业,抓好信息网络建设;提高当归产品的... 在分析甘肃省目前当归产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今后发展的对策是:建立当归种源生产基地;制订种子种苗标准,建立检测中心;加强品质育种;加快当归标准化基地建设;积极推行无公害栽培技术;扶持龙头企业,抓好信息网络建设;提高当归产品的技术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问题 发展对策 甘肃
下载PDF
遮光对当归早薹效应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效瑞 荆彦民 +5 位作者 刘荣清 韩儆仁 蒲育林 李鹏程 赵荣 贺永斌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854-855,共2页
在当归成药期,连续每天遮光2~6 h,可有效地防治当归早薹,每天遮光4 h以下,既可显著降低当归早薹率,又可获得较好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当归 遮光 早薹 产量
下载PDF
甘肃当归新品系DGA2000-02的选育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颉红梅 刘效瑞 +9 位作者 李文建 荆彦明 郝冀方 尚虎山 刘敬 刘荣清 何宝刚 王春明 张国礼 陈书珍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6-200,共5页
当归新品系DGA2000-02是采用重离子束55MeV/u40Ar+15离子辐照甘肃当归90-01干种子,按新品种选育程序多年选育而成的。2005—2007年,在定西市岷县、渭源县、漳县、陇西县等地当归品系区域试验中,甘肃当归DGA2000-02平均产鲜当归10621.5kg... 当归新品系DGA2000-02是采用重离子束55MeV/u40Ar+15离子辐照甘肃当归90-01干种子,按新品种选育程序多年选育而成的。2005—2007年,在定西市岷县、渭源县、漳县、陇西县等地当归品系区域试验中,甘肃当归DGA2000-02平均产鲜当归10621.5kg/hm2,较对照品种(甘肃当归90-01)平均增产鲜当归1386.0kg/hm2,增产率15.0%。生育期790d,茎秆深紫色,根系黄白色。测定结果:总灰分4.2%,酸不溶性灰分0.4%,分别优于对照品种16%和33.3%;浸出物61.4%,较规定指标提高4.4%;阿魏酸0.148%,较规定指标提高2.96倍。质量显著优于对照品种和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指标。适宜在海拔2000—2600m、年降水量500—600mm的二阴及高寒阴湿生态区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新品系DGA2000-02 重离子束辐照 选育研究
下载PDF
黄芪新品种陇芪3号选育及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徐敬珲 刘效瑞 +3 位作者 宋振华 尚虎山 汪淑霞 王兴政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92-1394,共3页
目的:应用快中子束辐照植物育种技术选育出高产且内在质量优良的黄芪新品种。方法:利用不同能区100ueV/u14N快中子束,辐照剂量为50Gy,对陇芪1号种子进行辐照处理,然后按作物诱变育种程序,选育出适宜在黄苠主产区栽培,抗逆性强... 目的:应用快中子束辐照植物育种技术选育出高产且内在质量优良的黄芪新品种。方法:利用不同能区100ueV/u14N快中子束,辐照剂量为50Gy,对陇芪1号种子进行辐照处理,然后按作物诱变育种程序,选育出适宜在黄苠主产区栽培,抗逆性强,抗病虫性广,丰产性好,且质量符合中国药典标准的黄芪新品种。结果:选育出的黄芪新品种陇芪3号,多年多点试验平均鲜芪产量9828kg/hm2。较对照品种陇芪1号增产17.1%;特、一等品出成率平均53.3%,较对照提高10个百分点;根腐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25%和8.75%,分别较对照降低3.46和2.79个百分点;内在质量:总灰分2.6%、浸出物31.7%、黄芪甲苷0.089%、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0.080%,质量显著优于2010年版中国药典标准。结论:选育出的陇芪3号(原代号:黄芪HQN03-03)为黄芪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并丰富了黄芪育种学理论。适宜在海拔1600~2400m,年降水量450~600mm的半干旱及二阴生态区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品种 中子技术 选育研究
下载PDF
党参高产优质新品种选育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荆彦民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65-667,共3页
目的: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原理选育党参高产优质新品种。方法:通过对7个党参新品种(系)的产量、单株鲜根重、主根长、芦头径粗、主茎高、叶片数、叶片大小;发病率、病情指数;特级率、一级率、内在质量等12个主要性状因子进行系统观测并... 目的: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原理选育党参高产优质新品种。方法:通过对7个党参新品种(系)的产量、单株鲜根重、主根长、芦头径粗、主茎高、叶片数、叶片大小;发病率、病情指数;特级率、一级率、内在质量等12个主要性状因子进行系统观测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综合性状表现好的品种(系)有DSZJ2004-01,加权关联度为0.921;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系)有DS98-01、DSZJ2003-01,其加权关联度依次为0.747、0.741。结论:筛选出优良的党参品种(系),为党参的良种选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新品种 选育 灰色关联度 综合评价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秦王川灌区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莹 刘淑英 +2 位作者 王平 张志功 王娟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7-113,共7页
对甘肃省秦王川灌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以及土壤酶与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之间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均为耕地... 对甘肃省秦王川灌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以及土壤酶与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之间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均为耕地>果园地>荒草地,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为果园地>耕地>荒草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在0~60 cm土层内,随土层的加深土壤酶活性均呈降低趋势,土壤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为0~20 cm>20~40 cm>40~60 cm,且0~20 cm显著高于40~60 cm.耕地、果园地蔗糖酶、脲酶活性与土壤养分之间相关性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并且这两种酶活性之间也呈极显著正相关,脲酶、蔗糖酶活性可以作为该地区耕地、果园地较为理想的土壤养分的表征指标.荒草地过氧化氢酶与土壤养分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耕地、果园地过氧化氢酶与土壤养分之间相关性小,因此,过氧化氢酶活性可以表征荒草地土壤肥力状况,不能表征人为精细耕作的土壤肥力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酶活性 土壤养分 秦王川灌区
下载PDF
农田旧膜再利用方式对胡麻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闫志利 吴兵 +3 位作者 党占海 陈永军 令鹏 牛俊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7-202,共6页
为探讨全膜覆盖农田旧膜再利用的有效方式,寻求有利于胡麻高产、稳产的栽培途径,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当年全膜覆盖作物收获后收除旧膜、翌年整地播种(无覆膜)(T6)为对照,比较了旧膜留至翌年免耕播种(T1)、在旧膜上覆土免耕播种(T2)、播... 为探讨全膜覆盖农田旧膜再利用的有效方式,寻求有利于胡麻高产、稳产的栽培途径,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当年全膜覆盖作物收获后收除旧膜、翌年整地播种(无覆膜)(T6)为对照,比较了旧膜留至翌年免耕播种(T1)、在旧膜上覆土免耕播种(T2)、播种前收除旧膜并覆盖新膜免耕播种(T4)以及当年作物收获后在旧膜上覆盖玉米秸秆、翌年除去秸秆免耕播种(T3)和当年收除旧膜并整地覆盖新膜、翌年播种(T5)等5种农田旧膜再利用方式对胡麻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脯氨酸(Pro)含量以及胡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覆盖作物收获后旧膜继续留至翌年,仍具有一定的地膜覆盖所具有的提高温度、保护土壤墒情、增强土壤养分供应能力等作用,有利于胡麻叶片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增加,协调控制叶片MDA和Pro含量,提高单株朔果数和千粒重,获得较高的单位面积产量。其中:农田旧膜留至翌年免耕直播(T1)、在旧膜上覆土免耕播种(T2)和播种前收除旧膜并覆盖新膜免耕播种(T4)3种农田旧膜再利用方式分别比对照增产10.05%、17.52%和40.67%,当年在旧膜上覆盖作物秸秆、翌年除去秸秆免耕播种(T3)和当年收除旧膜并整地覆盖新膜、翌年播种(T5)2种农田旧膜再利用方式分别比对照增产29.79%和22.16%。农田旧膜覆盖至翌年清除,而后覆盖新膜免耕直播是我国地膜覆盖种植区域农田旧膜再利用的最优方式和实现胡麻高产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旧地膜 再利用方式 胡麻 生理指标 产量
下载PDF
大樱桃脱毒效果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伍克俊 苟永平 贾福明 《甘肃农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15-16,共2页
通过对3种脱毒方法实验,经草本和木本指示植物鉴定。
关键词 大樱桃 脱毒 组织培养
下载PDF
半干旱区马铃薯黑色地膜覆盖效果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杨薇靖 王兴政 《甘肃农业科技》 2011年第11期13-15,共3页
以定薯1号为指示品种,在定西市半干旱区对采用黑色地膜和白色地膜覆盖马铃薯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黑膜栽培的马铃薯增产增收效果优于白色地膜覆盖栽培,且除草效果明显。
关键词 半干旱区 马铃薯 黑膜效应
下载PDF
黄芪新品系94-01选育报告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鹏程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35-536,共2页
黄芪新品系94-01是由甘肃省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采用混合选择法经多年按程序选育而成.在2001~2003年定西市黄芪品系区域试验中,鲜黄芪平均产量9274.5kg/hm2,较当地当家品种增产19.2%.全生育期500 d左右,株高40~60 cm,茎绿色,... 黄芪新品系94-01是由甘肃省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采用混合选择法经多年按程序选育而成.在2001~2003年定西市黄芪品系区域试验中,鲜黄芪平均产量9274.5kg/hm2,较当地当家品种增产19.2%.全生育期500 d左右,株高40~60 cm,茎绿色,叶广椭圆形,花淡黄色,种子千粒重8.25 g,根系淡褐色.总灰分2.9%,酸不溶性灰分0.3%,浸出物39.2%,黄芪甲苷0.059%,多糖(硫酸苯酚法)3.7%,质量超过<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标准.适宜在海拔1800~2600 m,年降水量450~600 mm的半干旱及高寒阴湿生态区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品系 选育 酸不溶性灰分 《中国药典》 2003年 硫酸苯酚法 2000年 区域试验 黄芪甲苷 定西市 选择法 甘肃省 生育期 椭圆形 千粒重 总灰分 浸出物 半干旱 降水量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一膜两年用胡麻灌浆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吴兵 高玉红 +4 位作者 谢亚萍 王旺田 陈永军 令鹏 牛俊义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912-1919,共8页
为寻求干旱半干旱地区一膜两年用栽培条件下胡麻最适宜种植密度,探讨不同密度条件下旱地胡麻的增产机理,在大田环境下,分析比较了300-1200万粒·hm-2(D1~D7,以150万粒·hm-2为间隔)7种密度处理对旱地胡麻生育进程中土壤... 为寻求干旱半干旱地区一膜两年用栽培条件下胡麻最适宜种植密度,探讨不同密度条件下旱地胡麻的增产机理,在大田环境下,分析比较了300-1200万粒·hm-2(D1~D7,以150万粒·hm-2为间隔)7种密度处理对旱地胡麻生育进程中土壤水分、叶面积、灌浆速率、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种植密度下一膜两年用胡麻对水分的利用效果显著,有利于光合面积及同化产物积累量的增加。不同密度下土壤贮水量差异主要体现在现蕾期,为其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度提供必需水分保证。叶面积对密度处理的响应基本与之一致,各生育时期均以D1最高,且在现蕾期较最低D6处理显著高出210.85%。各处理下灌浆速率变化主要体现在花后30d、花后50d,此时D1均较高,分别较最低D7处理高55.12%与71.83%。全生育期D1均表现出最高的干物质积累量,生育后期D1、D2、D3、D4继续保持增长,而D5、D6、D7呈现有所下降的态势。籽粒产量亦以D1最高,达1837.95kg·hm-2,其余依次为D3(1617.30kg·hm-2)、D2(1598.40kg·hm-2)、D6(1533.30kg·hm-2)、D4(1501.35kg·hm-2)、D5(1495.05kg·hm-2)和D7(1441.80kg·hm-2),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密度增加而下降,最高D1较最低D7增加30.69%。说明300万粒·hm12种植密度是一膜两年用胡麻兼顾节本增效、保水高产的最适种植密度,适宜在旱作农业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一膜两年用 密度 灌浆速率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