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陶诗的生命意识感 被引量:3
1
作者 颜建华 王莉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2期6-9,共4页
陶渊明的《咏怀》、《咏史 )诗 ,与正始时期阮籍的《咏怀诗》所抒写的“忧生之嗟”相比 ,体现出更丰富、更强烈的生命意识感。诗中 ,有时是壮志不能实现所激起的伤感 ,有时则是历史的永存与人生短促所触发的悲感 ,有时是对时间的高度敏... 陶渊明的《咏怀》、《咏史 )诗 ,与正始时期阮籍的《咏怀诗》所抒写的“忧生之嗟”相比 ,体现出更丰富、更强烈的生命意识感。诗中 ,有时是壮志不能实现所激起的伤感 ,有时则是历史的永存与人生短促所触发的悲感 ,有时是对时间的高度敏感。这焦灼不安、苍凉忧伤的情惑 ,使陶诗在审美视域中具有了悲剧美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诗歌评论 生命意识 《咏怀》 《咏史》
下载PDF
间接表达:一种语言表达的艺术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敏 唐袁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2期26-27,29,共3页
语言有着不同的表达形式,各种表达形式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表达效果。间接表达是汉语表达中的一种特殊形式。什么是间接表达?它是怎样构成的?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和作用?作者围绕上述问题作了阐述。
关键词 间接表达 语言表达 表达效果 语境 联想 态势语 语言运用能力 汉语
下载PDF
《汉语拼音方案》及语音理论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季文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3期18-19,96,共3页
汉语拼音体系存在较大的不足,多年来的语音教学出现不少问题。语音理论需要有较大和较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 《汉语拼音方案》 语音理论 语音教学 汉字 中国文化
下载PDF
电视受众文化审美需求的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雷鸣 《安顺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9-10,19,共3页
文章试图从当代影视文学受众群体角度论及所出现的审美需求现象,引发人们对现代言情剧的思考。
关键词 电视剧创作 受众群体 言情剧思考
下载PDF
对当代篆刻艺术独立地位的思考 被引量:2
5
作者 董绍伟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4年第3期38-40,共3页
当代篆刻艺术空前繁荣 ,然而篆刻艺术与现代生活的远离 ,又无情地压缩了篆刻艺术的生存空间。提高当代篆刻群体的素质和培养更多的真正理解篆刻的观众 ,是摆在当代篆刻家面前的首要任务也是实现篆刻艺术真正独立的前提。
关键词 当代 篆刻艺术 素质 边缘 独立
下载PDF
显与隐:海明威的“冰山”风格 被引量:2
6
作者 翁瑜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2期21-22,共2页
海明威的小说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意蕴,表现了与众不同的“冰山”风格。
关键词 海明威 “冰山”风格 小说 《老人与海》 美国 《杀人者》
下载PDF
清丽婉妙诉衷情 深情绵邈动人心——谈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1
7
作者 伍微微 《安顺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4-15,47,共3页
文章通过对李清照词艺术特色的分析,展现她的卓越才华和杰出成就,肯定她在我 国古代词史上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李清照 清丽婉妙 情感绵邈
下载PDF
细微之处见性情——关于叠词在陶渊明诗中的运用
8
作者 罗建兵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3期13-14,共2页
陶渊明诗中的叠词,为其状物写景,叙事抒怀增添了不少风采,更主要的是,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陶渊明对大自然十分倾心,是一个自然的人,一个自然的诗人,一个自然的哲人。他对自然人生的追求,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今天仍然具有警世作用。
关键词 陶渊明 叠词 自然 诗人 哲人 人生观
下载PDF
论丁玲女性小说中女性的悲剧性
9
作者 蒋晓兰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1期15-17,共3页
丁玲女性小说中女性的悲剧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爱情的无与寄托,生命的极端孤独,死亡意识的不断纠缠,女性归宿的不可把握。
关键词 女性 爱情 孤独 死亡 归宿
下载PDF
立足应试人,营造良好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氛围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伶俐 《安顺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20-21,25,共3页
在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时,改善测试环境,是改善应试人的心理,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作者结合几年来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经验,就良好的测试环境对提高应试者测试成绩的重要性及如何营造良好的测试氛围进行论述。
关键词 普通话测试 改善测试环境 方法
下载PDF
试论中文教学与美学的有机结合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杰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2期31-33,共3页
中文教学是一个美育过程 ,掌握美学与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独特作用。
关键词 中学 中文教学 语文教学 美学 审美教育
下载PDF
论西方现代小说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蒋晓兰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1期20-23,共4页
西方现代小说与传统小说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如着力探索人的主观世界,不以人物为小说艺术形象的主体,主题、创作意图相当隐蔽,呈现出立体性、散发性结构,表现手法、艺术技巧新颖独特等。
关键词 西方国家 现代小说 审美特征 艺术形象 创作意图 表现手法 艺术技巧
下载PDF
师范院校写作课如何适应中小学语文教学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刚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1期28-31,共4页
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教学,必须紧紧抓住师范教育这一专业的特征,紧密结合中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以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中小学语文师资为目标,合理设置训练项目,加大专业写作训练力度,彻底摒弃那种把师范院校写作课变成单纯的“写... 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教学,必须紧紧抓住师范教育这一专业的特征,紧密结合中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以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中小学语文师资为目标,合理设置训练项目,加大专业写作训练力度,彻底摒弃那种把师范院校写作课变成单纯的“写作理论课”或者“文学讲习课”的倾向,充分体现该学科的“运用性”、“基础性”、“综合性”、“全面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院校 写作课 中小学 语文教学 写作训练 全面性
下载PDF
圆美流转谢朓诗
14
作者 颜建华 潘发玉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1期13-16,共4页
萧齐诗人谢脁,不仅是继谢灵运之后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而且又是永明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歌在情感表现上虽然多迷惘、忧伤,但大多写得清新流丽、简练畅达,深得论者推许,被视为萧齐最有诗美特征的诗作。其诗无论纪游、酬谢、送别、怀友,... 萧齐诗人谢脁,不仅是继谢灵运之后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而且又是永明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歌在情感表现上虽然多迷惘、忧伤,但大多写得清新流丽、简练畅达,深得论者推许,被视为萧齐最有诗美特征的诗作。其诗无论纪游、酬谢、送别、怀友,还是宫怨、闺怨、怀古、咏物等题材,都以善写景物著称,并彻底完成了山水诗独立审美化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朓 写景清美 情调迷惘 笔调畅达 音韵流转
下载PDF
潜气内转 沉郁顿挫——杜甫诗《登高》解读
15
作者 张承鹄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3期20-21,共2页
通过对杜甫诗《登高》的具体分析,对本诗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进行了一定深度的揭示。
关键词 <登高>诗 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
下载PDF
论沈从文作品中两性关系的城乡对比
16
作者 蒋晓兰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3期26-27,共2页
沈从文的作品描写了大量的两性关系,而这种关系在乡村与城市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主是表现在单纯真诚与复杂虚伪的对比、自然健康与扭曲病态的对比。
关键词 两性关系 城乡 对比
下载PDF
陀斯妥耶夫斯基作品的独特个性
17
作者 翁瑜 《安顺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25-28,共4页
文章论述了陀斯妥耶夫斯基独特个性形成的原因,并从作家的文艺观对其个性在创作中的表现进行 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 意识分裂 复调手法 梦幻觉
下载PDF
寻找精神家园的流浪汉——换一个视角看福斯塔夫与阿Q
18
作者 傅波 《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35-38,共4页
从福斯塔夫与阿Q在精神流浪这个视角入手,将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两个文学形象放在世界文化这个大背景中进行考察,通过比较分析,对他们作为流浪汉的生存价值、生存方式进行新的文学观照,从而发现他们的人生,实际上... 从福斯塔夫与阿Q在精神流浪这个视角入手,将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两个文学形象放在世界文化这个大背景中进行考察,通过比较分析,对他们作为流浪汉的生存价值、生存方式进行新的文学观照,从而发现他们的人生,实际上也是生命苦囚般的体味和经验,是生命存在的方式,作为人类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可视为人类生存困惑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汉 福斯塔夫 阿Q 生存 文化现象
下载PDF
论林黛玉的真与美
19
作者 蒋晓兰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2期17-18,共2页
文章认为林黛玉是《红楼梦》中光照全书的人物形象,是真与美的化身。
关键词 林黛玉形象 人物形象 《红楼梦》 曹雪芹
下载PDF
梁代宫体诗兴盛的根由
20
作者 颜建华 《安顺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1-13,共3页
梁代宫体诗,是六朝以来思想不断开放,中国诗学不断演进.文学创作朝着自觉道路迈进的产物。在梁简文帝萧纲,元帝萧绎所倡导的美学主张影响下.梁代宫体诗,脱离了儒家政治与道德功用观念的约束,成为具有美感型文学的独立地位和独立价值的... 梁代宫体诗,是六朝以来思想不断开放,中国诗学不断演进.文学创作朝着自觉道路迈进的产物。在梁简文帝萧纲,元帝萧绎所倡导的美学主张影响下.梁代宫体诗,脱离了儒家政治与道德功用观念的约束,成为具有美感型文学的独立地位和独立价值的一种真正自觉的文学。这正是梁代宫体诗繁盛的根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代 宫体诗 开放的思想 新的诗学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