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茶粉对蛋鸡生产性能、血清抗氧化指标和盲肠菌群结构的影响
1
作者 常雪玲 李俊营 +5 位作者 陈相名 马瑞钰 戚仁荣 邱勤勤 刘德义 詹凯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57-63,共7页
为研究绿茶粉对蛋鸡生产性能、血清抗氧化指标和盲肠菌群结构的影响,将240只24周龄京粉6号商品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0%、0.75%和1.00%绿茶粉的日粮,试验... 为研究绿茶粉对蛋鸡生产性能、血清抗氧化指标和盲肠菌群结构的影响,将240只24周龄京粉6号商品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0%、0.75%和1.00%绿茶粉的日粮,试验期8周。结果显示:0.50%和0.75%绿茶粉组的产蛋率略高于对照组(P>0.05),但显著高于1.00%绿茶粉组(P<0.05),1.00%绿茶粉组产蛋率略低于对照组(P>0.05);0.75%绿茶粉组的料蛋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00%绿茶粉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1.00%绿茶粉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0.75%和1.00%绿茶粉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增加(P<0.05),0.50%、0.75%和1.00%绿茶粉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添加0.50%、0.75%和1.00%绿茶粉对盲肠Chao1、Richness、Shannon指数和ACE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绿茶粉对盲肠微生物菌群结构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绿茶粉有助于改善蛋鸡生产性能和血清抗氧化指标,影响了蛋鸡盲肠微生物多样性以及组成结构,日粮中绿茶粉适宜添加量为0.50%~0.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粉 蛋鸡 血清抗氧化指标 盲肠微生物 生产性能
下载PDF
绿茶及其副产物在蛋鸡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俊营 邱勤勤 +6 位作者 詹凯 邵千策 刘伟 方翔 李岩 马瑞钰 万意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6-105,共10页
在饲料禁抗和畜禽绿色健康养殖的趋势下,研究和开发新型植物源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备受关注。绿茶及其副产物含有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和咖啡碱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菌、降血脂和改善肉蛋品质等生理功能以及作为一种植... 在饲料禁抗和畜禽绿色健康养殖的趋势下,研究和开发新型植物源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备受关注。绿茶及其副产物含有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和咖啡碱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菌、降血脂和改善肉蛋品质等生理功能以及作为一种植物源饲料或添加剂在畜禽生产中应用的潜在价值。文章综述了绿茶及其副产物的营养成分、生物活性物质与生理功能及其在蛋鸡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旨在为其在蛋鸡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鸡 绿茶 茶多酚 儿茶素
下载PDF
色选机在红茶精制加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明汉 《茶业通报》 2007年第4期169-170,共2页
拣剔是茶叶精制加工中的重要工序,目前红茶精制企业所用机械拣梗和人工拣梗均存在缺点。茶叶色选机技术先进,在实际生产中运用优点明显,有望成为替代以往各种红茶拣梗方法的理想设备。
关键词 色选机 红茶 拣剔
原文传递
水田改茶园技术措施和经验总结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启利 朱慧芹 +2 位作者 汪松柏 沈成满 戴克冰 《茶业通报》 2017年第4期166-167,共2页
本文介绍了池州山区将水田改为茶园出现的一些状况及采取的技术措施和经验总结。
关键词 水田 茶园 耕作层 犁底层 渍水
原文传递
平地新建茶园覆盖黑地膜控草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启利 钟国花 +5 位作者 凌冰 张萍 沈成满 邹立红 曹丽辉 汪松柏 《中国茶叶》 2019年第8期47-48,共2页
平地新建茶园覆盖黑地膜可以减少杂草生长,但导致雨水不易进入土壤,茶苗移栽不便。本文介绍覆盖黑地膜前的畦面修整、覆盖黑地膜的时间与方法、茶苗移栽以及杂草清除方法,正确的覆盖和移栽方法,既能控制杂草生长,又利于雨水渗透,提高茶... 平地新建茶园覆盖黑地膜可以减少杂草生长,但导致雨水不易进入土壤,茶苗移栽不便。本文介绍覆盖黑地膜前的畦面修整、覆盖黑地膜的时间与方法、茶苗移栽以及杂草清除方法,正确的覆盖和移栽方法,既能控制杂草生长,又利于雨水渗透,提高茶苗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管理 栽培要点 黑地膜覆盖 控草技术
下载PDF
平地两沟自动成畦茶园快速整地方法
6
作者 张启利 朱慧芹 +3 位作者 汪松柏 沈成满 戴克冰 吴小龙 《茶业通报》 2018年第3期113-114,共2页
本文阐明了利用"起垄机"在平地上先后开两沟(种植沟和畦沟),能自动成畦的茶园快速整地方法的原理,并作了效益分析,即在平地上先用带有旋耕机刀片的"起垄机"开种植沟(平行线间距150cm)施饼肥,再在两种植沟中间开畦沟... 本文阐明了利用"起垄机"在平地上先后开两沟(种植沟和畦沟),能自动成畦的茶园快速整地方法的原理,并作了效益分析,即在平地上先用带有旋耕机刀片的"起垄机"开种植沟(平行线间距150cm)施饼肥,再在两种植沟中间开畦沟,开畦沟的土自动向两边分开覆盖种植沟中的饼肥,自动成畦,并留下约10cm浅沟,等待茶苗移栽,达到快速整地的效果,省工省时,快速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地 种植沟 畦沟 成畦
原文传递
茶树短穗扦插2夹1膜覆盖保温技术研究
7
作者 王文杰 吴琼 +2 位作者 方吴云 蒋泽艳 项利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3期15-18,36,共5页
[目的]研究茶树短穗扦插2夹1膜覆盖保温技术。[方法]在原有双层覆盖的基础上,加盖1层塑料薄膜,形成2层塑料薄膜中间1层遮阳网——2夹1膜的覆盖保温方式。[结果]越冬期间,2夹1膜覆盖日最低温度平均值为2.32℃,高于无膜覆盖2.29℃,高于双... [目的]研究茶树短穗扦插2夹1膜覆盖保温技术。[方法]在原有双层覆盖的基础上,加盖1层塑料薄膜,形成2层塑料薄膜中间1层遮阳网——2夹1膜的覆盖保温方式。[结果]越冬期间,2夹1膜覆盖日最低温度平均值为2.32℃,高于无膜覆盖2.29℃,高于双膜覆盖1.79℃;区试期间,极端最低温度无膜覆盖为-11.51℃,双膜覆盖为-9.47℃,2夹1膜覆盖为-6.47℃;2夹1膜覆盖日平均温度为10.30℃,高于无膜覆盖4.93℃,高于双膜覆盖1.78℃;2夹1膜日最高温度平均值为28.12℃,高于双膜覆盖4.30℃,高于无膜覆盖14.30℃;采用2夹1膜覆盖技术,育苗成活率比双膜覆盖高4.48百分点,增值12 750元/hm2。[结论]2夹1膜具有很好的保温、增温能力;可消除越冬时的冻土抬苗现象,提高育苗的安全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短穗扦插 2夹1膜覆盖 越冬温度
下载PDF
平地两沟自动成畦茶园快速整地方法
8
作者 张启利 朱慧芹 +3 位作者 汪松柏 沈成满 戴克冰 吴小龙 《中国茶叶》 2018年第2期42-43,共2页
阐述了利用"起垄机"在平地上先后开两沟(种植沟和畦沟)自动成畦的茶园快速整地方法的原理,并作了效益分析,即在平地上先用带有旋耕机刀片的"起垄机"开种植沟(平行线间距150 cm)施饼肥,再在两种植沟中间开畦沟,开畦... 阐述了利用"起垄机"在平地上先后开两沟(种植沟和畦沟)自动成畦的茶园快速整地方法的原理,并作了效益分析,即在平地上先用带有旋耕机刀片的"起垄机"开种植沟(平行线间距150 cm)施饼肥,再在两种植沟中间开畦沟,开畦沟的土自动向两边分开覆盖种植沟中的饼肥,自动成畦,并留下深约10 cm的浅沟,等待茶苗移栽,达到快速整地的效果,省工省时,快速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地 种植沟 畦沟 成畦
下载PDF
三个品种茶树氟富集特性及其在亚细胞中的分布 被引量:9
9
作者 蔡荟梅 彭传燚 +3 位作者 李成林 高柱 侯如燕 宛晓春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68-1675,共8页
【目的】研究茶树对氟吸收、富集规律及其解毒机理。【方法】通过水培试验,结合差速离心方法研究平阳特早、乌牛早和凫早2号氟富集的特性及根和叶片中氟的亚细胞分布,比较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结果】3个品种茶树根、茎和叶氟含量均随... 【目的】研究茶树对氟吸收、富集规律及其解毒机理。【方法】通过水培试验,结合差速离心方法研究平阳特早、乌牛早和凫早2号氟富集的特性及根和叶片中氟的亚细胞分布,比较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结果】3个品种茶树根、茎和叶氟含量均随着培养介质氟浓度的增加而升高,0—10 mg.L-1氟处理下,地上部分氟含量大于根部氟含量(转运系数>1),且茶树吸收的氟中56%贮存在地上部分。除对照组外,大部分氟积累在叶片和根系的细胞壁(76.84%—91.58%)和可溶性部分(53.24%—80.35%),氟的添加均增加了氟在3个品种茶树细胞壁和可溶性部分中的分配比例,减少了其在细胞器中的富集。加氟处理下,平阳特早和乌牛早叶片亚细胞组分氟含量的变化趋势为:细胞壁>可溶性部分>细胞器;凫早2号为可溶性部分>细胞壁>细胞器。低氟(0—5 mg.L-1)氟处理下,茶树根系亚细胞氟含量变化趋势为:细胞器≥细胞壁>可溶性部分;高氟(10—50 mg.L-1)氟处理下,则为细胞壁>可溶性部分≥细胞器。【结论】转运系数、地上部分氟的贮存率和氟在亚细胞组分的分布表明,茶树具有较强的向上运输氟的能力;氟在茶树根和叶中的亚细胞分布与茶树的品种和溶液氟处理的浓度有关,叶片中总氟含量与各亚细胞组分氟含量之间及其各亚细胞组分氟含量之间的关系与品种有关,根系表现与品种无关;细胞壁和可溶性部分是茶树高氟处理下氟主要的存储部位,说明细胞壁沉淀和细胞内的区隔化作用可能是茶树能够解除氟毒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富集 亚细胞分布
下载PDF
工夫红茶生化成分与人体健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袁诚 江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6期2669-2671,共3页
采用感官审评方法并引用大量的化学分析研究报道,综述工夫红茶营养物质与生化成分对人体的保健功能。结果表明,工夫红茶中23项功能因子及其相关的共同作用对人体保健功效是多种多样的、显著的、可信的。科学合理饮用工夫红茶值得人们大... 采用感官审评方法并引用大量的化学分析研究报道,综述工夫红茶营养物质与生化成分对人体的保健功能。结果表明,工夫红茶中23项功能因子及其相关的共同作用对人体保健功效是多种多样的、显著的、可信的。科学合理饮用工夫红茶值得人们大力宣传和倡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夫红茶 生化成分 营养 保健 功能 研究
下载PDF
“皖海红美人”红茶生产加工技术初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满霞 钟国花 +3 位作者 何四海 杨兆玲 方仕茂 钱叶启 《茶业通报》 2020年第2期81-84,共4页
"皖海红美人"红茶产自安徽四海茶业有限公司的九华佛茶标准化生产基地。该生产基地位于九华山西麓的杜村乡,是传统名优绿茶产区。本研究探明了九华山及周边地区春季红茶的适制性及加工工艺,通过比较不同萎凋方式和创新变温发... "皖海红美人"红茶产自安徽四海茶业有限公司的九华佛茶标准化生产基地。该生产基地位于九华山西麓的杜村乡,是传统名优绿茶产区。本研究探明了九华山及周边地区春季红茶的适制性及加工工艺,通过比较不同萎凋方式和创新变温发酵工艺技术,使茶叶中茶黄素含量更高,具有香气嫩甜香尚鲜,汤色红亮,滋味鲜爽醇厚的品质特征。为该区域开展红茶加工生产和丰富茶叶产品种类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海红美人 九华山地区 加工工艺 变温发酵
原文传递
轻萎凋与轻发酵工艺对祁门红茶感官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孙西杰 陆国富 +1 位作者 徐乾 苟林 《中国茶叶加工》 2013年第4期27-28,33,共3页
以祁门槠叶种夏秋茶鲜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工艺,其中萎凋与发酵工艺采取轻萎凋、轻发酵处理,再烘干制成红毛茶,并对各茶样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该夏秋茶鲜叶萎凋程度为萎凋叶含水量在66%左右,发酵时间为80min,制成的红毛茶... 以祁门槠叶种夏秋茶鲜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工艺,其中萎凋与发酵工艺采取轻萎凋、轻发酵处理,再烘干制成红毛茶,并对各茶样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该夏秋茶鲜叶萎凋程度为萎凋叶含水量在66%左右,发酵时间为80min,制成的红毛茶品质最佳,香气为清香或甜香,滋味浓醇,汤色红亮,叶底黄红、明亮,无明显涩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门红茶 夏秋茶 轻萎凋 轻发酵
下载PDF
绿茶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铁汉 方仕茂 +4 位作者 王玉洁 苏欢 宁井铭 武卫权 曾雪鸿 《中国茶叶加工》 2019年第2期27-32,39,共7页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在贮藏过程中极易受水分、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品质下降、经济效益降低。文章分析了贮藏条件对绿茶品质的影响,并对叶绿素、氨基酸和茶多酚等理化成分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进行阐述。介绍了茶叶从箬叶和...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在贮藏过程中极易受水分、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品质下降、经济效益降低。文章分析了贮藏条件对绿茶品质的影响,并对叶绿素、氨基酸和茶多酚等理化成分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进行阐述。介绍了茶叶从箬叶和陶瓷罐等传统贮藏方法,演变到现代低温冷藏、抽气充氮、生物保鲜等贮藏技术的发展过程。比较分析当前不同贮藏保鲜技术的优缺点,总结绿茶保鲜技术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为绿茶科学贮藏,延长保质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品质 保鲜 研究
下载PDF
红茶加工过程中纤维素酶和主要品质成分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亚芹 周汉琛 +5 位作者 王辉 胡善国 黄建琴 雷攀登 李明智 李诗涵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6-70,共5页
为探究红茶在日光萎凋、揉捻、发酵等加工工序中纤维素酶和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规律,本研究以凫早2号(C.sinensis cv.Fuzao2)为原料,测定红茶加工过程中β-葡萄糖苷酶、内切葡聚糖酶及外切葡聚糖酶的活性,同时分析了可溶性糖、儿茶素、... 为探究红茶在日光萎凋、揉捻、发酵等加工工序中纤维素酶和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规律,本研究以凫早2号(C.sinensis cv.Fuzao2)为原料,测定红茶加工过程中β-葡萄糖苷酶、内切葡聚糖酶及外切葡聚糖酶的活性,同时分析了可溶性糖、儿茶素、咖啡碱、游离氨基酸等主要品质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β-葡萄糖苷酶活性、儿茶素总量、氨基酸总量在日光萎凋阶段结束后达到最高值,分别是0.091 U(10 min)-1·m L-1、97.6 mg/g、38.9315 mg/g,揉捻阶段迅速下降后趋于稳定;内切葡聚糖酶活性在日光萎凋开始至发酵结束呈持续上升趋势,从0.19 U(10 min)-1·m L-1增加至0.51 U(10 min)-1·m L-1;可溶性糖含量在揉捻、发酵期间下降迅速,而外切葡聚糖酶活性和咖啡碱含量在红茶加工过程中变化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加工 纤维素酶 品质成分 动态变化
下载PDF
六安瓜片茶加工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卫聿铭 方仕茂 +2 位作者 宁井铭 武卫权 曾雪鸿 《中国茶叶加工》 2019年第1期25-30,共6页
六安瓜片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加工烘焙工艺复杂,外形特点独特,香高味醇,深受消费者喜爱。文章从鲜叶采摘与摊放、炒片技术和烘焙技术等三个方面对六安瓜片茶加工工艺的发展进行总结,比较了传统工艺与现有工艺的优缺点,并结合产业的发... 六安瓜片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加工烘焙工艺复杂,外形特点独特,香高味醇,深受消费者喜爱。文章从鲜叶采摘与摊放、炒片技术和烘焙技术等三个方面对六安瓜片茶加工工艺的发展进行总结,比较了传统工艺与现有工艺的优缺点,并结合产业的发展,对目前加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六安瓜片茶的品质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安瓜片茶 加工工艺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祁门红茶精制自动化、清洁化联装生产线工作原理及工艺要点 被引量:6
16
作者 徐乾 陆国富 +1 位作者 孙西杰 徐添 《中国茶叶加工》 2016年第1期28-32,共5页
为了更好地满足祁门红茶生产加工产业化、市场化的需要,对祁门红茶精制自动化联装生产线进行了设计和开发。全文较为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祁门红茶联装生产线中的联装筛分单元和自动化匀堆单元及其各工序的原理和工艺要点,并将联装自动化... 为了更好地满足祁门红茶生产加工产业化、市场化的需要,对祁门红茶精制自动化联装生产线进行了设计和开发。全文较为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祁门红茶联装生产线中的联装筛分单元和自动化匀堆单元及其各工序的原理和工艺要点,并将联装自动化生产线生产的茶叶与传统单机生产的茶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联装生产的工夫红茶与传统工夫红茶在感官评定方面差异不明显,制率比传统工夫红茶提高1.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门红茶 精制 自动化生产线 工艺技术要点
下载PDF
安徽茶叶区域公共品牌建设的现状及构想
17
作者 童城 《茶业通报》 2023年第4期154-159,共6页
针对安徽茶叶区域公共品牌建设现状,本文提出了“一项核心,两个中心,三点原则”的建设思路。依托安徽茶叶的核心优势,在茶叶产地上,要紧抓知名地域和重点片区建设;在茶叶主体上,要紧抓梯队建设,差异发展和组团协作;在茶叶产品上,要紧抓... 针对安徽茶叶区域公共品牌建设现状,本文提出了“一项核心,两个中心,三点原则”的建设思路。依托安徽茶叶的核心优势,在茶叶产地上,要紧抓知名地域和重点片区建设;在茶叶主体上,要紧抓梯队建设,差异发展和组团协作;在茶叶产品上,要紧抓科技创新和综合价值塑造;在茶叶营销上,要紧抓概念与卖点提炼以及事件宣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茶 区域公共品牌 产地 营销
原文传递
石墨茶的工艺恢复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淑娟 李明智 +5 位作者 宁井铭 童城 王璟 杨悦 方世辉 戴前颖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7-372,共6页
就加工工艺参数对石墨茶品质的影响进行初步探索,通过对不同加工工艺参数石墨茶的感官审评和内含物质测定,筛选最优的加工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揉捻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投叶量10 kg、揉捻时间15-20 min;二青程度应控制茶叶的减重率在30%左右... 就加工工艺参数对石墨茶品质的影响进行初步探索,通过对不同加工工艺参数石墨茶的感官审评和内含物质测定,筛选最优的加工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揉捻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投叶量10 kg、揉捻时间15-20 min;二青程度应控制茶叶的减重率在30%左右;炒小锅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投叶量5 kg、炒制时间60 min、叶温控制在(50±5)℃;炒大锅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投叶量13 kg、叶温控制在(45±5)℃.该工艺参数下制得的成品茶,其有效化学成分含量较高,且外形、香气和滋味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茶 揉捻 二青 炒小锅 炒大锅 感官品质 内含成分
下载PDF
祁红初制自动化生产线及工艺技术特点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世威 徐乾 +1 位作者 孙西杰 陆国富 《中国茶叶加工》 2015年第2期50-54,共5页
全文介绍了祁红初制自动化生产线中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各工序的生产过程及工艺技术特点,以及动态循环萎凋和动态变温发酵等新工艺技术。萎凋采用萎凋机对茶鲜叶进行动态循环萎凋;揉捻采用初揉-解块筛分-复揉的揉捻方式;发酵采用动... 全文介绍了祁红初制自动化生产线中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各工序的生产过程及工艺技术特点,以及动态循环萎凋和动态变温发酵等新工艺技术。萎凋采用萎凋机对茶鲜叶进行动态循环萎凋;揉捻采用初揉-解块筛分-复揉的揉捻方式;发酵采用动态变温发酵;烘干采用毛火-回潮-足火的干燥方式。自动化生产线的建立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改善了生产的卫生状况,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新工艺技术的发明在保证祁红传统加工要求的基础上,一定程度地提高了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红 初制 自动化生产线 工艺技术特点
下载PDF
舒城大兰花茶机械化加工生产线设计
20
作者 宋彦 宁井铭 +2 位作者 陈白祥 刘佳林 徐飞扬 《中国茶叶加工》 2021年第3期12-16,33,共6页
为满足舒城大兰花茶机械化加工的技术需求,文章对大兰花茶的生产工艺与生产线构建开展研究。基于大兰花茶加工工艺,设计了大兰花茶连续化、机械化加工生产线,并介绍了关键设备的主要参数和操作技术要点。针对大兰花茶生产工艺中的难点问... 为满足舒城大兰花茶机械化加工的技术需求,文章对大兰花茶的生产工艺与生产线构建开展研究。基于大兰花茶加工工艺,设计了大兰花茶连续化、机械化加工生产线,并介绍了关键设备的主要参数和操作技术要点。针对大兰花茶生产工艺中的难点问题,即如何减轻苦涩味和如何提高外形品质,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该生产线加工的产品品质达到了预期要求,优于传统人工加工产品。同时,文章为兰花形绿茶的连续化、机械化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与技术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兰花茶 加工工艺 生产线 机械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