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ABA和GA对小麦籽粒内源激素含量及其灌浆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68
1
作者 杨卫兵 王振林 +8 位作者 尹燕枰 李文阳 李勇 陈晓光 王平 陈二影 郭俊祥 蔡铁 倪英丽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2673-2682,共10页
【目的】探讨喷施外源脱落酸(ABA)或赤霉素(GA)对小麦籽粒内源激素含量及其灌浆进程的影响,为激素调控提高籽粒的粒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选用山农1391和藁城8901两个品种,籽粒灌浆初期喷施ABA或GA两种外源激素于穗部,定期取籽... 【目的】探讨喷施外源脱落酸(ABA)或赤霉素(GA)对小麦籽粒内源激素含量及其灌浆进程的影响,为激素调控提高籽粒的粒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选用山农1391和藁城8901两个品种,籽粒灌浆初期喷施ABA或GA两种外源激素于穗部,定期取籽粒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籽粒内源激素含量,用三次多项方程式对籽粒灌浆进程进行模拟并分析相关参数。【结果】喷施外源ABA或GA均能显著增加两个品种的粒重。外源ABA或GA对粒重的调控存在粒位效应。喷施ABA显著增加强势粒粒重,喷施GA使强势粒和弱势粒粒重均显著增加。喷施外源ABA显著提高籽粒ABA含量,喷施外源GA显著提高籽粒GA含量,喷施外源ABA或外源GA均显著提高灌浆中后期籽粒IAA和CTK的含量,尤其是喷施外源GA效果更为明显。喷施外源ABA或外源GA均能延长籽粒的灌浆持续期,喷施ABA显著提高灌浆初期强势粒的灌浆速率,而喷施GA显著提高灌浆中后期强势粒和弱势粒的灌浆速率。【结论】喷施外源ABA或外源GA通过改变籽粒内源激素水平,调节灌浆起始时间和籽粒灌浆持续期,进而调控籽粒粒重的形成。喷施ABA是通过提高强势粒粒重来增加粒重的,喷施GA是通过提高强势粒和弱势粒的粒重来增加粒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脱落酸 赤霉素 强势粒 弱势粒 胚乳细胞数目 内源激素 籽粒灌浆
下载PDF
大气中TSP和降尘对土壤重金属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42
2
作者 邹海明 李粉茹 +2 位作者 官楠 郭胜强 段立珍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5期393-395,共3页
选择大气污染严重的焦作市为研究区,通过布点监测,分析了不同区域大气TSP和降尘的污染状况及月变化趋势,测定了大气沉降中Hg、Cd、Pb三种重金属的含量,并计算出大气沉降对土壤重金属的年输入量分别为Hg4.43g/(hm2·a)、Cd5.70g/(hm2... 选择大气污染严重的焦作市为研究区,通过布点监测,分析了不同区域大气TSP和降尘的污染状况及月变化趋势,测定了大气沉降中Hg、Cd、Pb三种重金属的含量,并计算出大气沉降对土壤重金属的年输入量分别为Hg4.43g/(hm2·a)、Cd5.70g/(hm2·a)、Pb394.6g/(hm2·a);不同区域大气污染状况与大气沉降输入土壤重金属的量顺序均一致为演马矿和朱村矿较高,近郊和市区次之,远郊和公园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P 降尘 重金属 大气沉降 土壤
下载PDF
蝴蝶兰叶片离体培养胚状体的发生及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38
3
作者 崔广荣 侯喜林 +3 位作者 张子学 张从宇 胡能兵 刘跃成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31-436,共6页
以蝴蝶兰试管苗幼叶为外植体,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不同浓度6-苄基腺嘌呤(6-BA)、腺嘌呤硫酸盐(Ad)、萘乙酸(NAA)及其组合对胚状体发生的影响,同时也探讨了蔗糖浓度及椰汁添加量对胚状体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胞分裂素6-BA对胚... 以蝴蝶兰试管苗幼叶为外植体,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不同浓度6-苄基腺嘌呤(6-BA)、腺嘌呤硫酸盐(Ad)、萘乙酸(NAA)及其组合对胚状体发生的影响,同时也探讨了蔗糖浓度及椰汁添加量对胚状体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胞分裂素6-BA对胚状体的诱导效果较Ad好,NAA与二者配合使用可提高胚状体的发生率,其最佳浓度组合为6-BA4.0mg/L+Ad2.0~4.0mg/L+NAA1.0~2.0mg/L。蔗糖20~40g/L+椰汁200mL/L有利于胚状体的形成。组织学观察表明,胚状体起源于叶片气孔附近的上表皮细胞或上表皮下方的叶肉组织细胞,为单细胞起源,其发育过程与一般植物胚状体发生发育特征相似,最终发育成为类原球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兰 叶片 胚状体 组织培养 组织学观察 原球茎
下载PDF
行距和行向对不同密度玉米群体田间小气候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7
4
作者 余利 刘正 +3 位作者 王波 段海明 孟凡进 李秋月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38-942,共5页
浚单20"是目前我国种植面积较大的紧凑性高产玉米品种为充分发挥该品种在安徽种植区域的高产潜力,开展了种植密度行距和行向三者相配置的田间试验,在60 000株.hm 2和67 500株.hm 2两种种植密度下,研究了不同行距和行向对"浚单... 浚单20"是目前我国种植面积较大的紧凑性高产玉米品种为充分发挥该品种在安徽种植区域的高产潜力,开展了种植密度行距和行向三者相配置的田间试验,在60 000株.hm 2和67 500株.hm 2两种种植密度下,研究了不同行距和行向对"浚单20"的田间小气候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行距增大,玉米群体内部的日均风速和日均光照强度逐渐增大,累计积温和日均相对湿度则呈下降趋势在同一种植密度和行距条件下,东西行向种植比南北行向种植的玉米群体日均风速较大日均光照强度较高累计积温较低和日均相对湿度较小,且产量高同一种植行向,不同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条件下,玉米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其中种植密度为60 000株.hm 2,东西行向种植,行距为50 cm时,玉米群体结构较为合理,所形成的田间小气候较有利于"浚单20"的生长发育,籽粒产量达到10 582.5 kg.hm 2通过研究阐明了行距行向和密度三者不同配置所形成的田间小气候与玉米产量形成的关系,为提高"浚单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浚单20 玉米 种植密度 行距 行向 群体结构 田间小气候 产量
下载PDF
除草剂对作物的药害研究 被引量:35
5
作者 王兆振 毕亚玲 +2 位作者 丛聪 杜龙 袁国徽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3年第5期68-73,共6页
在我国农业生产中,除草剂已经大面积应用了半个多世纪,它在杂草防治及作物增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在除草剂使用过程中,对作物的药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综述了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和出现药害后作物的症状,并介绍了发生药害后... 在我国农业生产中,除草剂已经大面积应用了半个多世纪,它在杂草防治及作物增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在除草剂使用过程中,对作物的药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综述了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和出现药害后作物的症状,并介绍了发生药害后的救治方法以及预防药害产生的具体措施,以期为除草剂的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作物 药害
下载PDF
弱光对小麦花后旗叶光合及籽粒灌浆的影响 被引量:27
6
作者 闫素辉 李文阳 +1 位作者 杨安中 王振林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7-81,共5页
为给小麦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选用优质小麦品种济麦20为试验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灌浆期弱光对小麦光合及籽粒灌浆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弱光处理后,旗叶净光合速率和光合色素含量(除叶绿素b)显著降低,灌浆中期弱光处理... 为给小麦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选用优质小麦品种济麦20为试验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灌浆期弱光对小麦光合及籽粒灌浆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弱光处理后,旗叶净光合速率和光合色素含量(除叶绿素b)显著降低,灌浆中期弱光处理下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气孔限制因素,而前期、后期弱光处理是非气孔因素造成的。弱光对旗叶叶绿素a的影响大于叶绿素b。弱光胁迫显著降低小麦产量和粒重,且产量和粒重对不同灌浆时期弱光胁迫的响应不同。灌浆中期弱光胁迫对小麦产量及粒重的形成影响最大,其中弱光胁迫对小穗下位籽粒粒重的影响大于上位籽粒粒重。弱光处理后籽粒粒重的降低主要是平均灌浆速率显著降低所致,而灌浆持续期长短对其影响较小。弱光胁迫下小麦光合同化产物不能满足灌浆需求,是导致其产量及粒重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弱光 光合特性 灌浆
下载PDF
油菜单株产量与若干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28
7
作者 杨安中 彭春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06年第2期33-34,115,共3页
以10个甘蓝油菜品种为材料,对单株产量及6个农艺性状作了详尽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全株果数、一次有效分枝数及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每角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全株果数与一次有效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粒重、每角粒数呈显著... 以10个甘蓝油菜品种为材料,对单株产量及6个农艺性状作了详尽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全株果数、一次有效分枝数及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每角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全株果数与一次有效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粒重、每角粒数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粒重与二次有效分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另外还对引进的9个新品种及对照种皖油14进行综合评价,得出H486、滁006、L-1-1、秦优8号4品种适宜在本地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单株产量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下载PDF
4个苜蓿品种对豌豆蚜的抗性评价 被引量:24
8
作者 武德功 杜军利 +2 位作者 王森山 胡桂馨 贺春贵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1-104,共4页
在大田和室内条件下,采用大量蚜虫侵染幼苗法评价4个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对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的抗性,以筛选出对豌豆蚜高抗的材料。结果表明,甘农5号(HA-3)在大田和室内的抗性植株百分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分别为50.3... 在大田和室内条件下,采用大量蚜虫侵染幼苗法评价4个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对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的抗性,以筛选出对豌豆蚜高抗的材料。结果表明,甘农5号(HA-3)在大田和室内的抗性植株百分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分别为50.3%和48.9%,而猎人河的抗性植株百分率在大田和室内均较低,分别为4.0%和4.3%;4个苜蓿品种在大田的抗性级别为甘农5号高抗,甘农3号、金皇后、猎人河均为感虫,室内抗性级别为甘农5号抗虫,金皇后、甘农3号低抗,猎人河感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品种 豌豆蚜 抗虫性 危害级别 抗性级别
下载PDF
玉米不同种植模式对田间小气候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9
作者 王波 余海兵 支银娟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23-627,共5页
为了提高玉米对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建立合理的种植模式,从而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本试验选用中矮杆紧凑型玉米隆平206,在60000株/hm2种植密度下,采用种行株距(50cm×33.35cm,60cm×27.79cm,70cm×23.84cm,80cm×20.84cm)... 为了提高玉米对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建立合理的种植模式,从而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本试验选用中矮杆紧凑型玉米隆平206,在60000株/hm2种植密度下,采用种行株距(50cm×33.35cm,60cm×27.79cm,70cm×23.84cm,80cm×20.84cm)的种植模式,研究其对玉米田间小气候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行距50cm,株距33.35cm时,群体结构较合理,农田小气候中的光照、温度、湿度、风等资源配合较好,各因素在玉米生长的中后期日平均值分别为8571lx、28.1℃、86.6%、0.1038/ms,所形成的田间小气候有利于隆平206的生长和发育,其光合效率最高,干物质积累量最大,单位面积产量也最高,达到8974.5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植模式 小气候 产量
下载PDF
播期、密度对“双低油菜”菜苔营养成分及菜籽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10
作者 李孟良 郑琳 +3 位作者 杨安中 牟筱玲 余海兵 邵庆勤 《草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3期137-141,共5页
采用大田小区栽培试验,研究了皖油18、中油杂10号、中双8号3个"双低油菜"品种菜苔的营养成分、饲用价值以及播期、密度对菜籽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双低油菜苔干物质含量较高,粗纤维含量较低,粗脂肪、粗蛋白和无氮浸出物含量... 采用大田小区栽培试验,研究了皖油18、中油杂10号、中双8号3个"双低油菜"品种菜苔的营养成分、饲用价值以及播期、密度对菜籽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双低油菜苔干物质含量较高,粗纤维含量较低,粗脂肪、粗蛋白和无氮浸出物含量较高,其化学营养类型属N型,是优质青饲料。品种、密度及品种×播期对菜苔产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品种、播期对菜籽产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播期×密度对菜籽产量有显著影响(P<0.05)。分析比较发现,中油杂10号、8月28日播种、密度1.2×105株/hm2时饲用营养产量最高,"油饲两用"经济效益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油菜 菜苔产量 菜籽产量 营养成分 饲用价值 “油饲两用”
下载PDF
几种化感物质对大巢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邵庆勤 李孟良 杨安中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7期294-297,共4页
试验研究了酚酸类化感物质(阿魏酸、香草酸、丁香酸和对羟基苯甲酸)对麦田杂草大巢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阿魏酸、香草酸、丁香酸、对羟基苯甲酸能够延缓大巢菜种子的萌发,抑制大巢菜种子的萌发率、出苗率以及幼苗的生长... 试验研究了酚酸类化感物质(阿魏酸、香草酸、丁香酸和对羟基苯甲酸)对麦田杂草大巢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阿魏酸、香草酸、丁香酸、对羟基苯甲酸能够延缓大巢菜种子的萌发,抑制大巢菜种子的萌发率、出苗率以及幼苗的生长,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加强;四种酚酸类化感物质的抑制效果表现为香草酸>丁香酸>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感物质 大巢菜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下载PDF
蓝莓离体叶片胚状体高效发生及其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24
12
作者 崔广荣 陆峰 +3 位作者 曹华龙 刘淼才 丁为群 张子学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99-607,共9页
以高灌蓝莓试管苗叶片为外植体、以改良WPM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外源激素TDZ、ZT及其组合对离体叶片胚状体发生的影响,同时也探讨了蔗糖浓度、水解酪蛋白、椰汁等对胚状体发生、丛芽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外源激素TDZ、ZT... 以高灌蓝莓试管苗叶片为外植体、以改良WPM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外源激素TDZ、ZT及其组合对离体叶片胚状体发生的影响,同时也探讨了蔗糖浓度、水解酪蛋白、椰汁等对胚状体发生、丛芽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外源激素TDZ、ZT及其组合对胚状体的发生频率、丛芽的形成和生长起重要作用;蔗糖浓度对胚状体的发生及丛芽的生长影响较大,而添加有机质则对胚状体的发生及丛芽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适合高灌蓝莓叶片胚状体发生及成苗的培养基为WPM+TDZ 0.04mg/L+ZT 0.25~2.0mg/L+蔗糖20~40g/L,而培养基WPM+ZT 0.5—1.0mg/L+蔗糖20g/L适合于丛芽继代生长。组织学观察表明,蓝莓叶片胚状体发生主要起源于叶上表皮细胞和部分叶肉细胞,可能为多细胞起源,历经多细胞原胚、原球胚、梨形胚、心形胚、子叶胚等发育阶段,并能直接发育成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组织培养 胚状体 组织学观察
下载PDF
文心兰多倍体诱导及其鉴定 被引量:23
13
作者 崔广荣 张子学 +3 位作者 张从宇 胡能兵 隋益虎 李杰勤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4-190,共7页
以类原球茎薄切片为外植体,用秋水仙素对离体薄切片再生类原球茎过程进行多倍体诱导,建立文心兰多倍体离体化学诱变技术体系。探讨了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在不同诱变时间内对离体薄切片类原球茎形成及苗再生的诱变效应,比较了二倍体和多... 以类原球茎薄切片为外植体,用秋水仙素对离体薄切片再生类原球茎过程进行多倍体诱导,建立文心兰多倍体离体化学诱变技术体系。探讨了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在不同诱变时间内对离体薄切片类原球茎形成及苗再生的诱变效应,比较了二倍体和多倍体试管苗的形态特征、叶片下表皮组织细胞结构特征,并对多倍体根尖细胞染色体数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秋水仙素对文心兰离体薄切片类原球茎的形成及其再生苗产生较大影响,较高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较长时间时,形成类原球茎的薄切片比率及再生苗数减少明显,但多倍体形成的比率相对较高;多倍体苗叶片厚实、紧凑、植株较矮;叶片下表皮组织细胞、气孔结构与二倍体存在一定差异,细胞核明显较大,染色体加倍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兰 离体上音养 秋水仙素 化学诱变 多倍体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饱和导水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李孝良 陈效民 +1 位作者 周炼川 方堃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4-76,86,共4页
通过对西南喀斯特地区典型土壤的饱和导水率的分析,研究了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退化类型下土壤的饱和导水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南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退化类型下土壤的饱和导水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原状土表层饱和导水率在27.2&#... 通过对西南喀斯特地区典型土壤的饱和导水率的分析,研究了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退化类型下土壤的饱和导水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南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退化类型下土壤的饱和导水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原状土表层饱和导水率在27.2×10^-4~50.8×10^-4cm/s之间,一般未经人为干扰的原始森林土壤饱和导水率〉人为干扰形成的灌丛土壤〉农业用地;在土壤剖面中自上而下饱和导水率明显降低;扰动土壤表层饱和导水率在0.27×10^-4~1.53×10^-4cm/s之间,明显低于原状土壤,仅为原状土壤的0.9%~3.0%。喀斯特地区影响土壤饱和导水率的主要因素有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等。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原状土饱和导水率的主要因素为土壤质地和土壤孔性,而土壤孔性是影响扰动土壤导水率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饱和导水率 影响因素 石漠化
下载PDF
间苯三酚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麦戊聚糖新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20
15
作者 时侠清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6-10,共5页
水溶性戊聚糖能满意地进行间苯三酚分光光度测定。但小麦中的戊聚糖以非水溶性为主,不同于水溶性戊聚糖,因此用测定水溶性戊聚糖的方法不适合用来测定小麦戊聚糖。本文以小麦作为实际样品,在优化其测定条件下建立起间苯三酚光度测定小... 水溶性戊聚糖能满意地进行间苯三酚分光光度测定。但小麦中的戊聚糖以非水溶性为主,不同于水溶性戊聚糖,因此用测定水溶性戊聚糖的方法不适合用来测定小麦戊聚糖。本文以小麦作为实际样品,在优化其测定条件下建立起间苯三酚光度测定小麦戊聚糖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5.4~34.6mg/L,线性方程为y=-226.0+989.8x(吸光差),r=0.9915,样品添加标准木糖溶液测定的回收率为92.1%~102.6%,方法的检出限为0.03mg/L,对戊聚糖含量为4.76%的小麦样品进行6次平行测定,测得方法的精密度RSD为2.18%。方法应用与于260多个小麦实际样品的测定,在研究小麦品质及小麦育种等方面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戊聚糖 间苯三酚 分光光度测定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江淮地区“油蔬两用”油菜品种的筛选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李孟良 郑琳 +3 位作者 杨安中 牟筱玲 余海兵 邵庆勤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26,共5页
为筛选适宜江淮地区推广种植的“油蔬两用”油菜品种,以皖油18为对照,采用Delphi法研究比较了16个优质油菜品种的菜薹产量、菜籽产量、营养品质与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天禾油6号、中乐油2号、中乐油1号等8个品种的菜薹产量极显著或显... 为筛选适宜江淮地区推广种植的“油蔬两用”油菜品种,以皖油18为对照,采用Delphi法研究比较了16个优质油菜品种的菜薹产量、菜籽产量、营养品质与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天禾油6号、中乐油2号、中乐油1号等8个品种的菜薹产量极显著或显著高于皖油18;绵油12号、秦优七号、润油188的菜籽产量比对照增产10.40%~21.48%;秦优七号、天禾油6号、华油1087、润油188的维生素C含量比对照高25.17%~44.67%;品种间菜薹营养品质差异不显著,中双8号、秦优七号、沪油16、润油188、天禾油6号的品质相对最佳;品种间总产值差异极显著。Delphi法综合评价结果:润油188、天禾油6号、绵油12号、秦优七号、华油1087适宜作为“油蔬两用”品种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蔬两用油菜 菜籽产量 菜薹产量 营养品质 品种筛选 DELPHI法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石漠化过程对土壤水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李孝良 陈效民 +1 位作者 周炼川 方堃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98-203,共6页
通过对西南喀斯特不同石漠化过程中典型土壤水力特征的分析,研究了土壤水分参数与土壤水分库容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喀斯特地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呈先陡后缓的趋势,当土壤水吸力S〈300 KPa时,土壤含水量θm下降很快,且陡直... 通过对西南喀斯特不同石漠化过程中典型土壤水力特征的分析,研究了土壤水分参数与土壤水分库容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喀斯特地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呈先陡后缓的趋势,当土壤水吸力S〈300 KPa时,土壤含水量θm下降很快,且陡直,土壤水分释放快,释放量大;当水吸力S超过300 KPa,直至1.5 MPa吸力段时,θm变化平直,土壤水分释放慢,释放量小。(2)未石漠化的荔波森林黑色石灰土表层土壤田间持水量达587.8 g/kg,有效水含量达435.8 g/kg,明显高于其它受到石漠化影响的土壤。土壤容重、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水分特征参数的主要因素。(3)喀斯特地区土壤较薄,土壤总库容和有效库容较低,是石灰岩地区土壤易发生侵蚀性退化和干旱的重要原因。通透库容占总库容的比例为:未石漠化的荔波原始森林黑色石灰土〉潜在石漠化的普定灌丛黑色石灰土、玉米地棕色石灰土〉轻度石漠化的荔波玉米地黄红壤,石漠化的发展减弱了土壤抗侵蚀能力。土层厚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颗粒组成及0.3-0.03 mm孔隙度是影响土壤水分库容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土壤水分 土壤水库容 石漠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不同摘薹高度对优质油菜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20
18
作者 李孟良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4-6,共3页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选用优质油菜"皖油18",以不摘薹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摘薹高度对菜薹、菜籽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菜薹产量随着摘薹高度的增加而提高,菜籽产量随着摘薹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摘薹对油菜的菜薹、菜籽产量...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选用优质油菜"皖油18",以不摘薹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摘薹高度对菜薹、菜籽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菜薹产量随着摘薹高度的增加而提高,菜籽产量随着摘薹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摘薹对油菜的菜薹、菜籽产量与经济效益具有较大影响,与不摘薹相比,摘薹10cm菜籽增产15%,增收菜薹2065kg/hm2,增加经济效益2790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摘薹 油蔬两用 莱薹产量 菜籽产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2种中药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活性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毕亚玲 王波 +2 位作者 黄保宏 张文同 张轶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15309-15310,15313,共3页
[目的]研究白术和白头翁2种中药提取物的杀菌活性,为其在植物源农药上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白术和白头翁2种植物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的抗菌活性。[结果]供试2种中药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 [目的]研究白术和白头翁2种中药提取物的杀菌活性,为其在植物源农药上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白术和白头翁2种植物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的抗菌活性。[结果]供试2种中药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均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其中白头翁提取物的抗菌活性最好,在供试提取物质量吸度为10 mg/ml时,72 h白头翁正丁醇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率达80.25%,白术石油醚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抗菌活性较好,抑制率为71.36%,且提取物的抗菌活性随着吸度的增大而增强,白头翁正丁醇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的EC50为2.93 mg/ml,白术石油醚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的EC50为5.31 mg/ml。[结论]白头翁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活性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物 抗菌活性 番茄灰霉病菌 番茄早疫病菌
下载PDF
秋水仙素对蝴蝶兰试管苗叶切片胚状体发生期的化学诱变 被引量:20
20
作者 崔广荣 张子学 +3 位作者 张从宇 胡能兵 隋益虎 李杰勤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368-3373,共6页
【目的】以蝴蝶兰试管苗叶片为材料诱导多倍体。【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对蝴蝶兰试管苗离体叶片进行诱变处理,考察不同处理时间类原球茎形成及苗再生的效应,比较二倍体和多倍体试管苗的形态特征、叶片下表皮组织细胞结构特征,并... 【目的】以蝴蝶兰试管苗叶片为材料诱导多倍体。【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对蝴蝶兰试管苗离体叶片进行诱变处理,考察不同处理时间类原球茎形成及苗再生的效应,比较二倍体和多倍体试管苗的形态特征、叶片下表皮组织细胞结构特征,并对多倍体根尖细胞染色体数进行鉴定。【结论】秋水仙素对蝴蝶兰离体叶片类原球茎的形成及其再生苗产生较大影响,较高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时间较长,形成类原球茎的叶片比率及再生苗数减少明显,但多倍体形成的比率相对较高。多倍体苗叶片表面粗糙、叶片厚实、植株较矮,生根数少而粗短。叶片下表皮组织细胞、气孔结构与二倍体差异大,细胞核明显较大,染色体加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兰 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 化学诱变 多倍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